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二、认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1:用充气气球摩擦头发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追问:实验中如果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头发应该带什么电?当气球再去接触头发时,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同时完成示意图。
活动2:让两个都用头发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追问:当两个都和头发摩擦后的气球相互靠近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它们带电相同么?说明了什么?结合示意图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活动三:认识电流的形成
一、认识电流的形成
静电现象虽然是由于电子转移而形成的电现象,但是在发生静电现象的物体中,电荷是不能定向移动的。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电荷是能持续定向移动的,我们称之为“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需要导线作为通路。
二、认识电源
我们使用的电灯、电冰箱等怎样才能正常地工作?要帮助电子定向移动起来,还需要提供动力的装置,这个动力就是电源。
下载老师发放的任务
活动二:安排时间观看课件和视频并思考问题
书写下来拍照,拍视频,语音上传QQ群作业里
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老师。
活动四:看老师的点评并改进。
板书
设计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活动二:认识不一样的电荷
学生随着视频中教师的质疑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教材交流讨论。(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中性物体所带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电量的代数和为零,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比如摩擦)时,就容易使一个物体的电子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物体中的粒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出了电性。)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选修1-1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件

3、尖端放电
3、尖端放电 ——避雷针
3、尖端放电
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 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就 特别强,会产生尖端放电。 高压电器设备的金属元 件表面要很光滑,就是为避 免应尖端放电而造成电能损 失或造成事故。
尖端放电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 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上,一 般来说是分布不均匀的,导体尖端 的电荷特别密集,所以尖端附近空 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 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这些高速 运动的离子撞击气体分子,使更多 的分子电离,这时空气成为导体, 于是产生了尖端放电现象。
•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正离子被吸引到金属线上,得到 电子而成为分子;电子向着金属圆筒正极运动的过程 中,附在空气中的尘埃上,使尘埃带上负电,并被吸 附到金属圆筒上。尘埃积累到一定程度,在重力作用 下落入下面的漏斗中。此装置既可以清洁环境又可回 收尘埃中的有用物质。
静电喷漆
尖端放电的理解和应用
电.故要让导体上的电荷尽快通过尖端放电原理放走,应将导 体的某部位做得尖锐些,要让导体上的电荷尽量保存较长时 间,应将导体表面做得平滑些.
【变式 1】 如图 1-3-3 所示是模拟避雷针作用的实验装置.金属板 M 接高 压电源的正极, 金属板 N 接负极. 金属板 N 上有两个等高的金 属柱 A、B,A 为尖头,B 为圆头.逐渐升高电源电压,当电压 达到一定数值时,可看到放电现象.先产生放电现象的是 ( A ). A.A 金属柱 B.B 金属柱 C.A、B 金属柱同时
1.火花放电
当电荷在物体上大量积累时,在物体周围 会产生很强的电场,强大的电场会想使 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电离,电荷通过电 离的空气形成电流.由于电流特别大,产生 大量的热,使空气发声发光,产生电火花. 这种放电现象叫火花放电。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电 关于 ,你知道些什么?
静电: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一、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步骤: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 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 发,观察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则 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就是静 电现象。
复印机是利用静电 的吸附作用工作的。
静 电 喷 涂 设 备
及
应
用
静电除尘设备
课堂小结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 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原来,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 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 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 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 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梳理后的头发带正电荷
梳
过
头
-+
发 的 梳
子
带
负
电
荷
探究活动:闹别扭的气球夫妇
在木尺下悬挂两个气球,相互紧挨着 用毛皮分别摩擦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 中的静电现象,那么静电在我 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静电在工业和生活中有很重要的用途,有时 又会带来很多麻烦,需要防止。在许多场合都可 以发现人们应用静电的例子,有哪些例子呢?
燃煤时会产生 大量煤灰,污染大 气,在烟囱底部安 装静电除尘器就可 以把煤灰除掉。
当油漆从喷枪喷出时,喷嘴 使油漆微粒带正电。它们相互排 斥,扩散开来形成一大团喷云, 被吸附在带负电的物体表面,这 种静电喷漆的方法省漆而均匀。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 的:突出的位置.电荷比较密 集.平坦的位置,电荷比较稀疏
导体尖锐部位的电荷特别密集.尖 端附近的电场就特别强.会放出电 荷,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尖端放电
尖 在导体尖端附近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当我们不断给导 端 体充电的时候,火焰就好像被风吹动一样朝背离尖端的 放 方向偏移。
问2:应如何做好建筑物内部的防雷工作?
答:要做好建筑物内部的防雷,就是要在电源、电话、电视、计算机 网络等的进线处,安装相应的避雷器,在雷电波侵入时,避雷器就会将雷 电流泄放到大地网络版上,避免室内的电器设备等被击坏或烧坏,甚至引 起火灾。
小结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认识放电现象
1、常见的放电现象: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放电现象
1.放电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 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 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
接地放电是指为了防止 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 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 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 时放电的现象;
二、雷电和避雷
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发生强烈放电时,能 产生耀眼的闪光和巨响,这就是闪电和雷鸣。闪 电的电流可以高达几十万安培,会使建筑物严重 损坏。
①静电除尘 ②静电喷漆 ③静电复印
静电除尘
静电喷涂
静电复印
防雷 知识 措施
“你们知道吗,男孩遭雷击概率超过女孩。”
女孩们一听全乐了,男孩子则不服气地问为什么这么说。
解释:人体都有静电场,静电场所产生的电压越高,越 容易遭到雷击,男孩和女孩生理结构存在不同,导致其静电 压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男孩静电压1000,高于女孩的 800,因此男孩遭雷击概率超过女孩。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知
探 究
B.涂料微粒一定带负电
综 合
C.涂料微粒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训 练
·
D.喷嘴与工件之间的电场为匀强电场
能 力
要
【思路引导】 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特点结
提 升
点
突 合题目中现象图分析。
破
·
规
律
总
结
菜单
物理·选修1-1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基 础
【解析】 静电喷涂的原理就是让带电的涂料微
落
实 粒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吸附到工件上,而达到喷漆的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基
础 落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实
·
新
知 探 究
1.了解放电现象。
综
2.知道带电体表面电荷的分布规律,知道避雷针 知识与技能
合 训
的避雷原理。
练
学
·
3.了解静电的应用和危害,理解静电除尘的原理。 能
习
力
提
要
目
体会科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地位,促进科学价值
升
点 突
标
过程与方法 的形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升
点
突
破
·
规
律
总
结
菜单
物理·选修1-1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基
础
落
实
·
新
知
探 究
[综合训练·能力提升]
综 合
训
练
·
能
力
提
要
升
点
突
破
·
规
律 总
本讲结束
结
请按ESC键返回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第一章电第一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能够使物体带电,举例: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和梳子彼此吸引塑料梳子摩擦后吸起碎纸片冬季脱毛衣时会看见火花并听见的啪啪声、打雷干燥的季节用手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不属于静电现象:干电池使灯泡发光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通电后电视机播放节目…………….2.、静电存在于咱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3、为何感觉不到静电?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数量相等,彼此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4、当带同种电荷的轻小物体靠近时会彼此排斥,当带异种电荷的轻小物体彼此靠近时会彼此吸引。
5.电路:由用电器、电源、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第二节点亮小灯泡一、小灯泡的结构(有两个连接点)二、用一段导线、一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一路点是:电流从电池的正极动身,从一个连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连接点出来回到负极。
(两个连接点别离与电池正、负极相连,且有电流通过灯丝)3、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
铜帽一端称为正极(有突出),锌壳一端是负极(平,略有凹陷)。
4、短路是指电池的两头被导线直接连接起来,不通过用电器。
对电池有害。
五、学会判断各类连接方式可否使小灯泡发光,而且挑选出短路。
参照作业本第3页。
六、发电厂通过导线输送到各家各户的是220V的交流电,不同于咱们利用的直流电的干电池,所以咱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插座里的电做实验。
7、调查各类用电器,明白它们是用何种电?(交流电仍是直流电)交流电:电视机、电冰箱、电扇……直流电:遥控汽车、手电筒……第三节简单电路一、画简单电路图提供材料:1个电池盒、1节电池、1个小灯泡、1个灯座、2根导线实物图简单电路图(注意与实物图的区别,各部份是怎么画)二、在一个简单电路中,电源、导线、用电器是必需的。
3、与电路中导线的作用功能相似的是自来水管第四节电路出故障了一、电路出故障致使灯泡不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连接问题(连接处松了)、灯泡坏了、电池没电、导线问题…2、电路检测器实际上就是由一个完整的简单电路改装的,增加了一根导线。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页脚>
什么是静电
静电 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在干燥和多风的秋 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 :晚上脱 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 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 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早上起来梳头时,头 发会经常 " 飘 " 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 时都会 " 触电 " ,时常发出 " 啪、啪、啪 " 的声响,这就 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
摩擦能使电荷流动起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荷,带静电荷的物体却不能 保持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 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页脚>
防止静电
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 会产生静电。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 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要勤洗澡、勤换衣服, 以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 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脱衣 服之后,用手轻轻摸一下墙壁,摸门把手或水龙头之前也要用手 摸一下墙,将体内静电“放”出去,这样静电就不会伤你了。对 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纺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 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页脚>
静电危害பைடு நூலகம்
对皮肤 长期处于开着的电视、电脑和微波炉等环境下, 就常常可能有毛孔变大,皮肤干燥、红斑、皮肤 瘙痒等症状。而天天操作电脑的办公室白领脸部 红斑、色素沉着等面部疾病的发病概率远远高于 不用电脑者,这是由于电脑屏幕所产生的静电吸 引了大量悬浮的灰尘,使面部受到刺激引起的。 对于皮肤敏感的人更是如此。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第一单元电第1课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

高中物理选修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静电平衡状态;电场中导体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2、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3、在静电感应时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走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 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二)新课教学一、电场中的导体1、金属导体的特征: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自由电子组成2、静电感应现象问题:在源电荷的电场中引入金属导体后会对空间各点的场强有影响吗?是什么作用使金属内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此移动一直进行吗?金属导体内部有电场吗?答:使空间电场重新分布源电荷的电场使导体内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包括表面)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时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4、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⑴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不为0则自由电子将继续移动直至合场强为0)⑵导体中没有自由电荷定向移动⑶净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实验证明:法拉第圆筒实验⑷导体表面附近电场线与表面垂直理论证明:中性导体带电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净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反证法:若内部有自由电荷,则内部场强不为0,导体就不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5、静电平衡时导体周围电场分布:上图空间实际电场分布,不会出现虚线电场线二、静电屏蔽1、空腔导体的特点:净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表面不带电,空腔内没有电场1、静电屏蔽外部电场对内部仪器没有影响若将源电荷置于空腔内,则外对内没有影响,但内对外有影响实验演示:将收音机置于金属网罩内则声音大小减小若将球壳接地,则内外各不影响3、应用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套有金属罩通信电缆版面包一层铅皮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穿金属网衣通讯工具在钢筋结构房屋中接收信号弱(三)巩固练习例1:如图所示,在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壳的球心处放一正电荷,试分析A、 B、C三点的场强:A.EA≠0 ,EB=0 ,EC=0B.EA≠0 ,EB≠0 ,EC=0C.EA≠0 ,EB≠0 ,EC≠0D.EA=0,EB≠0 ,EC=0例2:如图所示,A、B是两个架在绝缘支座上的金属球,都不带电,中间用导线连接,现用一带正电的小球C靠近B,用手摸一下B球,再撤去导线,然后移走C球,则A、B带电情况:A.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B.A球带正电,B球不带电C.A球不带电,B球带负电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3:长为L的金属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处且与棒在一条线上,则棒上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O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方向。
第一章第三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典例 2】 (多选)如图所示为一圆柱形静电除尘排
气管的纵截面示意图,在 MN 两极间加上高压电源后, 管内空气分子被电离,电离出的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 运动,遇到管内烟气中的煤粉,使煤粉带负电,煤粉被 吸附到管壁上,最后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下面的漏斗中, 因而排出的气体就清洁了.就此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C.与 A、B、C 接触再与验电器接触,验电器箔片 张开的角度一样大
D.通过实验可确定导体上平坦部位电荷分布比较密 集
解析:带电导体的平坦部位电荷比较稀疏,凸出部 位电荷比较密集,即 C 处电荷最密集,B 处次之,A 处最 稀疏,因此小球接触 A 点时,取得的电荷量最少,与验 电器接触时,验电器箔片得到的电荷量最少,箔片张开 的角度最小;反之与 C 处接触时,箔片张开的角度最大.
一、放电现象
1.火花放电:带正、负电荷的物体相距很近或电荷 积聚很多时,物体间会产生_火__花__,并且伴有_噼__啪___声__, 这是正负电荷中和并使空气分子电离的过程.
2.接地放电:运转的机器或运输汽油等易燃品的车 辆需保持与大地有_导__体__连接,是为了及时导走_静__电__,压电源负极 B.M 接高压电源负极,N 接高压电源正极
C.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净化废气,而且便于回收其中 的有用物质
D.管内为匀强电场 解析:静电除尘的原理:除尘器圆筒的外壁连到高压
电源的正极,中间的金属丝连到负极.圆筒中气体分子在
电场力作用下电离,粉尘吸附了电子而带负电,飞向筒壁,
静电的利用有很多种,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 静电植绒、静电复印等,它们都是设法使工作物质带上 电荷,并使工作物质在电场力作用下向作为电极的工件 运动,完成各种工作.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电场电流 三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1

[思考] 夜间高压线周围有时会出现一层绿色的光晕,俗称电晕,请问这属于一种什么现象? 提示:这是一种微弱的尖端放电现象.
8
三、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1.静电的应用主要有静电 除尘 、静电喷漆、静电复印等. 2.静电除尘的原理:烟尘由于吸附了电子而带负电,在 电场 力的作用下向带异种 电荷的电极运动,最后被吸附在电极上,这样可除去烟尘中的微粒.
21
22
此后,吸附了墨粉的纸送入定影区,墨粉在高温下熔化,浸入纸中,形成牢固的字 迹,硒鼓则经过清除表面残留的墨粉和电荷,准备复印下一页材料,下图表示复印 的全过程.
23
24
2.防止的方法 防止静电危害的基本方法是:尽快把静电引走,避免越积 越多.油罐车的尾部装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靠它把静电 导入大地(如图所示);飞机的机轮上通常装有搭地线,也有用导电橡胶做机轮轮胎的, 着陆时把机身的静电引入大地;在地毯中夹杂 0.05~0.07 mm 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 对消除静电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湿度增大时,电荷随时放出,可以避免静电积累, 工厂里保持一定的湿度,可以消除静电危害,潮湿的天气不容易做好静电实验,也 是这个道理.
19
(3)静电复印原理 静电复印可以迅速、方便地把图书、资料、文件复印下来,静电复印机的中心部件 是一个可以旋转的接地的铝质圆柱体,表面镀一层半导体硒,叫作硒鼓,半导体硒 有特殊的光电性质:没有光照射时是很好的绝缘体,能保持电荷;受到光的照射立 即变成导体,将所带的电荷导走.
20
复印每一页材料都要经过充电、曝光、显影、转印等几个步骤,这几个步骤是在硒 鼓转动一周的过程中依次完成的.充电:由电源使硒鼓表面带正电荷.曝光:利用 光学系统将原稿上字迹的像成在硒鼓上,如图所示,硒鼓上字迹的像,是没有光照 射的地方,保持着正电荷,其他地方受到了光线的照射,正电荷被导走,这样,在 硒鼓上留下了字迹的“静电潜像”,这个像我们看不到,所以称为潜像.显影:带 负电的墨粉被带正电的“静电潜像”吸引,并吸附在“静电潜像”上,如图所示, 显出墨粉组成的字迹.转印:带正电的转印电极,使输纸机构送来的白纸带正电如 图所示,带正电的白纸与硒鼓表面墨粉组成的字迹接触,将带负电的墨粉吸到白纸 上.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思考:如果电荷在带电导体表面分布 是均匀的,那么在各次测试中,验 电器张开的角度应该是相同的。 实验现象: 实际情况如何呢? 验电球跟A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小; 跟带电导体B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大; 跟尖端C 处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最大。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结论:
尖 端 放 电
对电风吹火现象的解释
因为在尖端附近强电场的作用下, 空气中残留的离子会发生激烈的运动。 在激烈的运动过程中它们和空气分子相 碰时,会使空气分子电离,从而产生大 量新的离子,这就使空气变得易于导电 。与尖端上电荷同号的离子受到排斥而 飞向远方,蜡烛的火焰偏移就是受到这 种离子形成的“电风”吹动的结果。
火花放电的危害和防止
在易燃、易爆气体混合物存在的危险场所 和有电爆装置的地方,静电危害常常导致火 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在生活生产中,为了防止电荷在导体上 过量积累,常常用导线把带电导体与大地 连接起来,进行接地放电。
接地放电的原理
• 地球是良好的导体,如果用导线将带电 导体与地球相连,电荷将从带电体流向地 球,直到导体带电特别少,可以认为它不再 带电。 • 生产中和生活实际中往往要避免电荷的 积累,这时接地是一项有效 系列的实验,发 现了尖端放电现 象,并且在1753 年发明了避雷针。
尖端放电跟电荷在导体表面的分布规律有关
实验
观察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 带绝缘柄的验电球接触带电导体的A点, 然后跟验电器接触,观察验电器的指针 偏角。 用同样的方法检验B点、C点的带电情况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则 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就是静 电现象。
你在生活中见过其他 类似的现象吗?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概念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物质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在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4.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物体带上静电。
6.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电流就是电荷的运动。
7.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
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电荷的流动就像缆绳上的缆车,导线上所有的电荷都同时流动。
8.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9.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
屋顶的一根金属物起避雷作用。
10.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
11.静电一般不伤人。
12.在干燥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把手,会有被电击的感觉。
二.简答题13.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答: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就不显示带电了。
14.物体不显示带电的原因?答:正负电荷数量相同,相互抵消,所以物体就不显示带电了15.安全用电常识有哪些,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触电?答:1.不用湿布擦拭,也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开关以及电源。
2.及时更换旧电线,保护好绝缘体3.有人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救人。
4.不用家里和学校插座里的电做实验。
5.不在高压线下活动。
6.雷雨时不在树下避雨。
7.用完电器后,拔出电源插头,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16.摩擦生电的原因?答:摩擦使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2.点亮小灯泡一、概念1..我们生活中的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 为什么摩擦就起电了呢?
梳子带 负电荷
头发带 正电荷
相互吸引
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例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 转移,正负电荷数就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想一想:
磁铁也能吸引大头针、铁器之类的 东西,它们也是因为静电的原因吗?
靠的是静电
靠的是磁性
4. 正负电荷之间会发生什么?
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 这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性质极其相似。
• 2、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在木尺上,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 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这时两个气球相互排斥,这是因为两个气球带 上了相同的电荷(-)。
• 3、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带电气球相互靠近时会有下图三种情 况: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4、要想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 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1. 体验静电现象
科学小实验
实验材料: 塑料梳子(塑料笔壳)、碎纸片 实验步骤: 1、手拿塑料梳子靠近碎纸片,观察现象。 2、梳子在头发上梳几下,再接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3、把刚梳过头发的梳子靠近头发,观察现象。
看到了什么?谁能解释一下?
2. 静电存在于哪些地方?
“怒发冲冠”
自然界的闪电
女孩用手触摸静电起电机的金属球……
• 5、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
你能推断出这些气球都分别带了什么电荷吗?
5. 让电荷流动起来
电路:
由电源、 用电器、
导线、电 导 器元件等 线
连接而成 的电流通 路。
用电器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解析 在运输柴油、汽油时,油罐车由于上下、左右颠簸摇摆, 造成油和油罐的摩擦而产生静电,汽车轮胎导电性能不好,难 以把静电导入大地,安装铁链的目的就是避免静电的积累. 答案 C
尖端放电的理解和应用 1.有些伞的顶端是一个很尖的金属杆,雷雨天打这样的伞, 可能有什么危害? 答案 很尖的金属杆容易引发尖端放电,雷雨天用这样的伞,
图1-3-5
解析
静电除尘的原理为:除尘圆筒的外壁连到高压电源的正
极,中间的金属丝连到高压电源的负极.圆筒中的空气分子被 电离为电子和阳离子,煤粉等烟尘吸附了电子而带负电,在电 场力的作用下飞向筒壁,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筒底,由此 可知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解析
(1)汽车发动机的点火装置是利用火花放电,使汽油燃烧
从而产生动力.(2)飞机的轮胎用导电橡胶制作,是把飞机上积 累的电荷导入大地,以防止火花放电.(3)人在地毯上行走会发 生摩擦起电现象,地毯中掺入导体是用来防止火花放电的. 答案 见解析 借题发挥 正确分析静电在实际事例中的作用,有害的通过各
图1-3-2
电电极做成针尖而不是圆头状?与此相反,验电器的金属杆上 端却做成金属球而不做成针尖状,为什么?
解析 因为针尖状的放电电极电荷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电场 特别强,极易发生尖端放电产生电火花,从而点燃气体.验电 器的金属杆上端不做成针尖状就是为了避免尖端放电现象的 发生. 答案 见解析 借题发挥 由于导体尖锐部分电荷分布密集,易发生尖端放
图1-3-1 高压电源的负极,它们之间有很强的电场,而且距 B 越近,场
强越大.B 附近的空气中的气体分子被强电场电离,成为电子 和正离子.正离子被吸到 B 上,得到电子,又成为分子.电子 在向着正极 A 运动的过程中,遇到烟气中的煤粉,使煤粉带负 电, 吸附到正极 A 上, 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下面的漏斗中. 静电除尘用于粉尘较多的各种场所,除去有害的微粒,或者回 收物资.如回收水泥粉尘等.
《生活中静电现象》高中物理选修1

说明:人体有静电场。静电场产生的电压越高,就越 容易被雷击中。男孩和女孩的生理结构不同,导致他 们的静电电压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男孩的静 电电压为1000,高于女孩,因此男孩被雷击的概率 超过女孩。
雷雨天不要碰断了的电线,
雷电特别大时,最好单腿向前跳或双脚并拢向前跳,不要大踏步跑,因为步子越 大,产生的步幅电压越大,也越容易被雷电击中。
三、静电的应用与防治
静电除尘器
静电喷涂
静电复印
三、静电的应用与防治
图1-3-10在左边。燃煤时会 产生大量煤灰,污染大气。 在烟囱底部安装静电除尘器 可除去煤灰
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
课堂练习:P13问题及练习1-5 课外作业:P13题和习题不提供
2.答:由于针状放电电极的电荷会特别密集,尖端附近的 电场会特别强,极易通过尖端放电产生电火花,从而引 燃气体。 验电器的金属棒上端没有做成针尖,为的是避免针尖放 电的发生。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武当山主 峰天竺峰上有一座金色大厅,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铸 镀金大厅。这座金庙最奇特的是,一有电闪雷鸣,火 球就会在金庙周围滚来滚去,而霹雳却摧毁不了它
金色大厅;雨过天晴,正 殿光彩夺目,仿佛被洗过。 这就是“雷火炼堂”的奇 观。后来,因为金色大厅 周边的一些建筑经常遭到 雷击,金色大厅内安装了 防雷设施。从此,雷火神 庙的奇观消失了。没有了 水火的洗刷,金庙的颜色 也褪色了不少
高中物理选修1-1 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放电现象
一、放电现象
二、雷电与防雷 1.尖端放电
如试果验问电中题荷的2均 张匀 角分 应布 相在同带。电实导际体情表况面如,何?明古国。这里有许多在避雷 针发明之前建造的古建筑。他们怎么能挖矿?现在,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争论 的话题是:中国古建筑有没有消除雷声的措施?古建筑 要山不西要应装县现木代塔化是扫中雷国装现置存? 最高的木结构建筑。900 多年来,这座高楼是如何 在开阔的平原上躲避雷击 的?近年来,人们对木塔 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高压模 拟。有研究者认为木塔基 础绝缘性好,并提出应县 木塔绝缘防雷的说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时间:2.20 上课时间:2.21 审批人:课题第一单元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
内容
教材2-4页内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重难点解释静电现象认识正负电荷。
教具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修改备注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
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
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3、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