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的一些基本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池的化学知识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种类有多种,其中一种是氧化还原反应,在这种反应中,实际是电子在反应物中的转移过程。通常把提供电子的物质叫还原剂,接受电子的物质叫氧化剂。在电池体系里,一般把这些还原剂或氧化剂统一称作活性物质,活性物质在电池体系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就是电池反应。原剂或氧化剂和导电骨架加工在一起,便成了电极,其中,还原剂电极发生电池反应时是失去电子,叫负极,而由氧化剂组成的电极在反应中则得到电子,叫正极,对于可充电的电池,正极又叫阴极,负极又叫阳极。当电极插入到相关的溶液时,便获得了一电势,一般称为电极电位.正极,负极处于一相同溶液体系之下是否有电位差,是能否发生电池反应的必要条件。
1.1. 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电池是将物质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一种装置。电池工作时,负极(阳极)发生化学反应,给出电子,电子通过外部电子通道传到正极(阴极)并被其消耗,就这样,电池工作时,电子会源源不断的从负极(阳极)跑出来,通过外部电路到达正极(阴极),直到两电极中某一方被消耗完,电子才会停止转移。电子的定向流动便成为电流,最终获得电能。
1.2. 电池的组成
要使电池能连续工作,必需包含以下部分:电极,电解质,隔离物以及电池外壳。
1.2.1 电极一般由活性物质和导电骨架组成,如前所述,又分为正(阴)极和负(阳)极,是电池的核心部分,是电池产生电能的源泉,通过两极上活性物质和化学变化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导电骨架主要起着传导电子和支撑活性物质的作用,又叫集流体。
1.2.2 电解质的一般作用是完成电池放电时的离子导电过程。电池工作时,负极提供的电子通过电池体系的外部电路到达正极从而提供电能,要实现这个能量转换过程,还必需要有一个内部离子导电过程以完成电流回路。离子的正向移动产生电流,电解质的导电就是通过其内部体系的离子迁移从而实施离子导电。
1.2.3 隔离物能常是指置于电池正负极之间的材料,其作用是阻止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直接接触,防止电池的内部短路,并能阻挡两极粉状物质的透过。对隔离物的要求必需是电子的良好绝缘体,并具足够过高的化学稳定性,但对离子的迁移阻力应尽可能的小。
1.2.4 电池的外壳是贮存电池其他组成部分的容器,起到保护和容纳其他组成部分的作用(有的电池是用电池活性材料做成,还参加电池反应)。所以一般要求壳体有足够的机械性能,且壳体材料不影响电池的其他组成部分,为防止壳体免受其他组成部分的影响,一般要求壳体材料有足够高的化学稳定性。
1.2.5聚合物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用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就是锂离子不断在阴、阳极之间穿行过程(嵌入和脱嵌),就象摇椅在摇一样,因此被形象称为“摇椅电池”。
二、基本术语
2.1一次电池(Primary battery): 电池仅能放电,当电池电力用尽时,无法再充电的电池.市售的碱性电池,锰干电池,水银电池等,皆属一次电池。
2.2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 电池电力用完后,可经由充电重复使用之电池,如:铅酸,镍氢,锂离子电池等。
2.3额定容量(Nominal Capacity): 一般电池的蓄电量,会以mAH-毫安小时或AH-安培小时来表示,二次电池当电池充饱电后,按指定的电流放电至截止电压时,所能取出之电量,就是此电池的容量。
2.4额定电压(Nominal Voltage): 电池正负极材料,因化学反应,所造成之电位差高低,利用呕鳒Y,所产生的电压,称为额定电压.不同的正负极材料,产生的电压不同,如: 铅酸电池-2V/cell,镍氢电池1.2V/cell,锂离子电池
3.6V/cell。
2.5内阻: 电池为许多化学材料组成,其都有一定的阻抗,电池的高低内阻往往影响充放电的特性。
2.6正极(Positive Electrode): 符号为+,电位较负极高。
2.7负极(Negative Electrode): 符号为- ,电位较正极低。
2.8电解质(Electrolyte): 当正负极间引起化学反应时,可使离子移动之离子导电体,而不是电子导电体,主要在传递整个电化学反应离子的传导工作。
2.9隔离膜(Separator): 置于正负极板中,为一微孔性及多孔性之薄膜,材质以PP,PE为主,主要在隔离正负极板,防电子短路,可使离子通过,并具保持电解液的功能。
2.10 C-rate: 用来表示电池充放电时电流大小的比率单位. 如: 容量1600mAh的电池,0.2C 代表以320mA的电流来进行充电或放电,1C代表以1600mA. 此比率单位C-rate 对于二次电池是重要的观念。
2.11放电截止电压(Cut-off discharge voltage): 电池在放电试验时,到达终点的电压。一般Ni-MH电池设定为1.0V,Li-ion电池设定在
3.0V或2.75V.
2.12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OCV): 指电池在无负载的情况下,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压。
2.13过放电(Over discharge): 超过电池放电截止电压值,若继续放电则可能造成电池漏液或劣化。
2.14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DOD): 与电池额定容量比较,放电电量的比率。
2.15过充电(Over charge): 电池到达饱充状态后,再继续充电的程度大小,过度充电可能会使电池劣化。
2.16能量密度(Energy density): 表示方法有两种,一为体积能量密度(Wh/l),另一为重量能量密度(Wh/kg),用以表示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能取出的能量.常用于表示各种化学材料所能提供能量的参考。
2.17自我放电(Self discharge): 电池在储存过程中,电池蓄电容量会逐渐减少的现象,所以一般储存电池时都有一储存温度范围,过高的温度会加速电池的自我放电。
2.18循环寿命(Cycle life): 二次电池在反复充放电的使用下,电池容量会逐渐下降,通常以该电池的额定容量作标准,电池容量降至其80%或60%时的充放电次数,称为循环寿命。
2.19记忆效应(Memory effect): 电池在没有放完电的情况下,若施以充电,则电池容量可能无法回到原有的水准,但若施以强制深度放电后在充电,容量可能就能回复,通常此种现象常发生于镍镉电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