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精品课件(五四制)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精品课件(五四制)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100g×25%=x×10%
100g×25% x=------------ = 250g
10% 需要水的质量为250g-100g=150g 答:稀释时需要水的质量为150g。
二、溶液的配制
活动天地
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进行选种,需要氯化钠和水各 多少?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质溶解的质量随溶剂质量变化的情况?
活 动 探 究 一 20ml水
加5g 硝酸钾
搅拌 溶解
再加5g硝酸钾 再加5ml水 部分溶解 又溶解
T ℃定 量的水
饱和溶液
不能再溶解 该溶质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 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 溶质的饱和溶液。
像洗洁精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 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 做乳化现象。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多识一点
洗发液是怎样去污的? 洗发液中含表面活性剂,其分
子的一端亲近油分子,另一端亲近 水分子。在这种表面活性剂分子的 作用下,油污被慢慢地“拉”入水 中,经多次揉搓、冲洗,头发上的 油污就被逐渐去除了。
现欲配制这种氯化钠溶 液,请思考该如何操作?并请 归纳实验步骤及相应的所用 仪器。
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 (1)计算:按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要的溶质和溶剂的
量。(固体计算出质量,液体计算出体积)
(3)溶解:把溶质和溶剂混合,搅拌至充分溶解即可。 (4)装瓶存放: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上标 签。
“10%”的含义是( B )
A.100克醋酸中含醋为10克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课件(32张PPT)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课件(32张PPT)

Na+ Cl-
Cl-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认识离子
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1)阳离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的原子。 (如:Na+)
(2)阴离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如: Cl-)
课堂反馈
1、判断下图是原子,还是离子?
+16 2 8 8 +19 2 8 8 +18 2 8 8
(注: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氯原子核内有17
个质子,氩原子核内有18个质子。)
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1.稀有气体的原子
+2
2
+10
28
+18 2 8 8
He
Ne
Ar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有 8 个电子, (氦有 2 个电子),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不容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小提示】物质都有趋向于稳定状态的特点 (如:水往低处流;树上的苹果往下掉)。
相互 关系
得失电子
分成
离子
原子
得失电子
构成
分子
【分享收获】
原子中的电子
通过学习,你对原子中的 电子有了哪些了解……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的分层排布 3、核外电子对原子在
化学反应中的影响 4、认识离子
学以致用
1、指出镁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组成的意义。
+12 2 8 2
2、下列原子结构属于稳定结构的是__B___,易得电子 的是__A__,失电子的是___C__。
阴离子
阳离子
原子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ppt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ppt课件
___H__C_l_+__N_a_O_H__=_=_=_N__a_C_l+__H__2_O____ (4)碱+盐―→新碱+新盐(举一例) __C_u_S_O__4+__2_N__a_O_H_=__=_=_C_u_(_O_H__)2_↓_+___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
试液变____蓝___,使无色酚酞
3.生石灰→熟石灰。 生石灰与水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量,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C_a_O__+__H_2_O_=_=__=_C_a_(_O_H_)_2_____。 4.熟石灰→石灰水。 熟石灰加入大量的水,大量熟石灰小颗粒悬浮在水中,形 成___悬__浊___液,当小颗粒沉淀下来后,有小部分氢氧化钙溶于 水,形成澄清的__石__灰__水__溶液。
1.氢氧化钠。 (1)化学式__N_a_O__H__,俗称__火__碱___、__烧__碱___、_苛__性__钠__, 是一种___白____色固体,___易____溶于水并___放__出___(填“放出” 或“吸收”)大量的热。在空气中放置会吸水溶解而在表面形成 溶液,这种现象称为__潮__解____。因此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 干燥剂,如干燥 H2、O2 、CO、NH3、CH4 等,但不可以干燥 CO2、HCl 等,因为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
四、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物质
1.氢氧化钠
2.氢氧化钙
化学 性质
(1)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 变 ___蓝_____ , 使 无 色 酚 酞 试 液 变____红___,pH____>____7。 (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 水(举一例) __2_N__a_O_H_+__C__O_2_=_=_=_N__a_2C__O_3_+__H_2_O__ (3)碱+酸―→盐+水(举一例)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上课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上课课件
着火点
着 火 点
1、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2、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情况
下不发生改变。
3、一些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着火点 (0C)
40
240
木材
250 |
330
木炭
320 |
370
无烟煤
700 |
750
一、探究问题 二、作出猜想 三、实验探究 四、得出结论
1、是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
情景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利 用了什么原理?
情景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 利用了什么原理?
情景3: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 燃烧起来。怎么办?利用了什么原理?
情景4:1987年5月,大兴安岭森林发生火灾。火势 迅速蔓延,最有效的灭火方法是什么?利用了什么 原理?在山林中遇火逃生时,应沿什么风向跑?
物质需要在什么 条件下才能燃烧?
一、探究问题 二、作出猜想 三、实验探究 四、得出结论
物质燃烧需要 的条件是……
一、探究问题 二、作出猜想 三、实验探究 四、得出结论
探究物质燃烧 所需要的条件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把玻璃棒和小 木条分别在酒精 灯上点燃。
小木条______ 玻璃棒______
不留相有不特一校来
会给信欣寻别切园到
只彼短喜常是都灵周
是此短,的邂那秀坡
45 …
一的
有心逅么,,

分激情可亲校走

钟动
爱切 风进

纯镇

朴中
圣火不灭
历经五洲四海,光明圣火相传 为人类彰显着和平与希望。

2024年秋季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1.1 化学真奇妙

2024年秋季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1.1 化学真奇妙

伴随现象 色变化、产生气体、生 小的改变,也可能有
成沉淀等现象
发光、放热等现象
实例
木柴燃烧、铁生锈、食 物腐败、火药爆炸等
汽油挥发、冰雪融化、 玻璃破碎、轮胎爆炸、 灯泡发光发热等
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知2-讲
1. 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形态等发生变化,并没有生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可运用标准对照法,对照化学研究的对象 及内容,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来解答。
导引:研发5G 网络技术,提升网络质量,属于信息 技术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
感悟新知
学法指导:
化学研究内容的内涵与外延
化学 研究 内涵 的内
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转化及应用
学解决疑难病救治的问题
C. 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燃烧——解决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D. 研制可降解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感悟新知
知1-练
导引: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 生产化学肥料和农药是为了解决粮食增产问题,A 错误; 研发新型药物,治疗困扰人类的癌症,是用化学解决疑难 病救治的问题,B 正确;研发新能源汽车,减少化石燃料 燃烧,是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C 正确;研 制可降解塑料,是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D 正确。
化学变化,如炸药爆炸、瓦斯爆炸等。
3. 一些爆炸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如原子弹爆炸等。
感悟新知
知2-练
题型2 结合典故、诗词、成语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例4 [中考·菏泽] 成语、俗语、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 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C )

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课件---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九年级上册鲁教版化学课件---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3.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 锌粒逐渐溶解,表面有大
4mL稀盐酸
量气泡产生
4.取3~4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内,在 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视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我知道了…
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 着 发光 、 发热 、 颜色变化 、 生成气体 、 生成沉淀 等现象。
④汽车新能源与新型电池的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某衣服标签上标明:“面料成分:67%棉,33%涤纶”说明该衣服的面料( C )
A.全由天然材料制成 B.全由人造材料制成 C.由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制成 D.无法判断
4下列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C )
A.玻璃 B.塑料 C.棉花 D.不锈钢
有发光、放热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水分子(H2O) 氧分子(O2) 氢分子(H2)
氢原子(H) 氧原子(O) 3.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为什么研究化学?
神秘的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 物质,还能实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换。
课堂活动
化学如此重要,它能改变世界。
认识材料
讨论一:请视察教室内的物质那些是通过化学方法 人工合成的?那些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呢?
天然材料:自然界本就存在或只经过物理过程而制得 人造材料:通过化学变化而制得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36页 0096页 0098页 0160页 0195页 0273页 0317页 0371页 0400页 0453页 0516页 0554页 0589页 0659页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第二单元 探索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四节 元素 第三单元 溶液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3套)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课件(含全册所有课件)(全国通用)

(43套)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课件(含全册所有课件)(全国通用)

氢分子(H2)
1.氢气是由 氢分子 构成的,氧气是由 氧分子 构成的。 2.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 构成的,一个氢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 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 由 2个氧原子 构成的。
1.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洞庭湖赠张丞相》)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 2.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 变化的是(A) 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 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D.面包发霉
猜一猜、想一想
把一杯水无限制的分下去,最后会怎样?
观察下列物质的构成,你有何感悟?
水分子
金原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
世界万物都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 分子、原子、离子。
水是由大量的 水分子构成的,金是由大量的金原子构 成的,食盐是由大量钠离子和 氯离子 的构成的。
H H
oo
氧分子(O2)
实例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实验1:点燃镁带。 现象: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 固体。 发光、放热 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变色 实验3: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4ml稀盐酸。 现象:固体慢慢减少,有大量气泡生成。 有气体生成 实验4:取3~4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内,再用滴管滴 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有沉淀生成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 淀等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 学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随现象
相互联系
实例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发热 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的腐蚀 性、氧气助燃性……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叫 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 熔沸点、硬度、密度、 溶解性……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滴水 中含有
1021个水
分子
水 分 子 H2O
氢 原 子 H
氧 原 子 O
氢原子和氧原 子还可以两两 自相结合为H2和 O2。
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 构成的。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 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原子组成的小人
D
• 3.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 A 不开化学科学。下列说法中, 合理的是( ) • A、化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类的 生活质量 • B、化学工业一定会污染环境 • C、自然界中的现象与化学学 科无关 • D、生活中不需要懂得化学知


体验化学探究
内容提要
1
从问题开始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全册优质课课件
化学真奇妙
内容提 要
1
化学改变了世界 神奇的化学变化 物质构成的奥秘
2
3
学习目标
1.通过与实际的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
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
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从微观视角,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
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 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 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 成
对蜡烛点燃前、燃着时和熄
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实验观 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 化 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时,观察反应发 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变 化 时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 发光、发热或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变 化 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课堂小结
化学真奇妙
化学改变世界 衣 食 住 行
化学变 化
概 基 念 本 特 征 与 物 理 变 化 的 区 别
物质构成的奥秘 能 量 变 化
材料、 能源、 环境、 健康
分 子
原 子
知能训练
•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C B、 • A、食物腐败 钢铁生锈 • C、瓦斯爆炸 D、 锅炉爆炸 •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 A、灯泡发光 B、
【注】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探究步骤 点燃前
对 现 象 的 观 察 和 描 述 白色块状固体,质软,无气 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蜡烛熔成液态;火柴梗燃烧部位分为三部分, 外层焦黑,内层发黄;放出大量热;生成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无色的液滴 有白烟且可被点燃
燃烧时
熄灭后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 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请你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设计实验证明你对问题的猜想。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 界
宇宙
显微镜下的花粉微粒
化学——有关物质变化的学 问
石油
石 油 的 综 合 利 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 学





• 活动天地 • 1. 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 ,说一说哪些是来自自然界中 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自 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 • 2.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 瞬间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 变成什么样子?
点 燃 前 燃 着 时 熄 灭 后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检 验它的溶解性,密度。
①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②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
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被烧情况;③在蜡烛上方分别 罩上干燥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 象。
观察熄灭时现象,用火柴点白烟,观察现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 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铜锭拉成铜丝、冰融 化成水、汽油挥发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 化的现象
镁条燃烧
氢氧化钠 与酚酞
碳酸钙与 稀盐酸
硫酸铜与 氢氧化钠
实验 镁条燃烧 氢氧化钠中滴加酚酞 碳酸钙与稀盐酸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
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生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碳酸钙溶解,生成大量 气泡,放出大量的热 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 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可以根据这些现象推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表现 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储存 能量
化学 反应
释放 能量
电能
化学变化的同时会发生物理变化——蜡烛燃烧
蜡烛受热融化 蜡烛燃烧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
2
3
学习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 题
猜想与假 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收集、整理 实验数据
反思与评 价
解释与结 论
一、从问题开 始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
材料
健康
环境
化 学
能源
化学方法治理大气污 染
空气污 染 空气质量监 测
保持空气清洁
化学是新材料的“源泉”
超导材 料
光学材 料
磁性材 料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
钢铁生 锈
光合作 用
葡萄酿 酒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 化称为化学变化。
又叫做化学反应,如 木柴燃烧、铁生锈等。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同时发生
物理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外形,形状、 伴随能量变化,发光放热,颜色 状态发生改变 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矿石粉碎,水蒸发, 汽油挥发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 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