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MSDS
丙烯酸_MSDS
![丙烯酸_MSDS](https://img.taocdn.com/s3/m/5710f8af83d049649b66582e.png)
丙烯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酸化学品俗名:快速固化丙烯酸液体化学品英文名称: acrylic acid 英文名称: propenoic acid/Qutck Set Acrylic Liquid技术说明书编码: 917 CAS No.:79-10-7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丙烯酸≥99.0%79-10-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pH:熔点(℃):14 相对密度(水=1):1.05 沸点(℃):14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45 分子式:C3H4O2分子量:72.06 主要成分:含量≥99.0%。
饱和蒸气压(kPa):1.33(39.9℃) 燃烧热(kJ/mol):1366.9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36(计算值)闪点(℃):50爆炸上限%(V/V): 8.0 引燃温度(℃): 438 爆炸下限%(V/V): 2.4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于树脂制造。
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 81617UN 编号: 2218 包装标志: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包装类别: O52包装方法:塑料桶(胆)外钢塑复合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丙烯酸树脂的安全资料表(MSDS)
![丙烯酸树脂的安全资料表(MSDS)](https://img.taocdn.com/s3/m/e21b8ca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3.png)
标识
中文名:丙烯酸树脂
英文名:
分子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子量:
CAS号:9011-14-7
危规号:
理化性质
性状:白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族气味。
溶解性:不溶于水。
熔点(℃):
沸点(℃):137-143
相对密度(水=1):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相对密度(空气=1):>1.0
身体防护:有皮肤接触可能时,穿戴防渗手套、围裙、长裤及工作外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移除热源、火花、火焰、摩擦、撞击和电气。扫除或用不产生火花的铲子清除。
贮运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 UN编号:1993 包装分类:Ⅲ
包装方法:53加仑圆铁桶。
储运条件:储存在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
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受热分解产生有害碳水化合物。
闪点(℃):27
聚合危害:
爆炸下限(%):
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
禁忌物:强氧化剂。
危险特性:本品为易燃液体。由液体变成气体时,在超过闪点温度时易燃烧造成爆炸。若在静电状况下,直接接触空气,易引起火灾。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丙烯酸(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烯酸(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a9194f8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b.png)
燃烧热(KJ/mol):1366.9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1.33(39.9℃)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50
聚合危害:聚合
爆炸下限(%):2.4
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8.0
最大爆炸压力(MPa):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必要时,建议佩戴导管式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呼吸器。
毒性
LD502520mg/kg(大鼠经口);950mg/kg(兔经皮);
LC5053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镜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引燃温度(℃):438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易自聚而引起爆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溢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丙烯酸树脂(MSDS)
![丙烯酸树脂(MSDS)](https://img.taocdn.com/s3/m/45b0909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0.png)
丙烯酸树脂(MSDS)1. 产品标识- 产品名称:丙烯酸树脂- 英文名称:Acrylic Resin- 化学式:C3H4O2- CAS号:9003-53-62. 成分信息- 主要成分:丙烯酸和相关单体- 其他成分:辅助剂、稀释剂等3. 危险性概述- 适用性:仅适用于工业用途,不供食品、药品等领域使用。
- 主要危险性:对眼睛、皮肤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
- 环境影响:丙烯酸树脂进入水体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4.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并保持静息。
-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必要时就医。
- 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用低刺激性清洁剂清洗皮肤。
- 吞咽:立即给患者喝水漱口,不要催吐并就医。
5. 消防措施-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或水雾喷射。
- 灭火注意事项:避免直接喷射水流,以免加剧火势。
- 灭火缺点:在燃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有毒烟雾。
- 防护注意事项:佩戴呼吸器和防护服进行灭火。
6. 泄漏应急处理- 人员防护: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呼吸器。
- 泄漏物处置:用不可溶性物质(如干沙或滑石粉)吸附,用干净的铲子勾起并储存于密闭中,咨询相关专业机构处理。
7. 使用安全措施- 接触控制:使用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安全眼镜以及呼吸防护器材。
- 储存要求:存放在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热源和火源。
- 防火措施:防止静电积聚,远离明火和高温。
储存并处理于远离热源、火源和有机物的区域。
8. 人体暴露控制与个人防护- 眼睛防护:佩戴密封性好的防护眼镜。
- 呼吸系统防护: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使用合适的呼吸防护器。
- 手部防护:佩戴具有耐化学品的手套。
- 皮肤防护:如有皮肤接触,及时清洗皮肤。
9.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亦属于有害垃圾,遵守当地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10. 环境保护措施- 避免丙烯酸树脂进入水体或土壤,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 注意:本文档为供参考之用途,使用者须遵守本产品的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对于使用不当所致的损失及责任,生产厂商不予承担。
丙烯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9cface2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2.png)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酸化学品英文名:Acrylic acidCAS号:79-10-7分子式:C3H4O2分子量:72.06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有害。
皮肤接触有害。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吸入有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3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急性吸入毒性类别4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6易燃液体和蒸气H302吞咽有害H312皮肤接触有害H314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H332吸入有害H40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1+P330+P331如误吞咽:漱口。
丙烯酸_MSDS
![丙烯酸_MSDS](https://img.taocdn.com/s3/m/0b03527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a.png)
丙烯酸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 81617 CAS: 79-10-7中文名称: 丙烯酸英文名称: Acrylic acid;Propenoic acid别名:分子式: C3H4O2;CH2CHCOOH 分子量: 72.06熔点: 14℃沸点:141℃密度: 相对密度(水=1)1.05;蒸汽压: 50℃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稳定性: 稳定外观与性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状: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用途: 用于树脂制造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520mg/kg(大鼠经口);950mg/kg(兔经皮);LC5053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致突变性:细胞遗传学分析:小鼠淋巴细胞450mg/L。
生殖毒性:大鼠腹腔最低中毒剂量(TDL0):73216ug/kg(孕5~15天),致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人类皆无可靠数据。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大气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顾海东等,上海环境监测,1998(1)P115~165.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mg/m3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5mg/L嗅觉阈浓度0.094ppm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
丙烯酸树脂-MSDS资料
![丙烯酸树脂-MSDS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b0ced2ee87101f69e319577.png)
安全数据表丙烯酸树脂1.产品标识和公司资料1)产品组成:丙烯酸树脂与甲苯醋酸乙酯;2)产品描述:(甲基)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羟基酯的共聚树脂;3)联系电话:2.组成/成份资料丙烯酸树脂1)成份:(甲基)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羟基酯的共聚树脂,配合甲苯与醋酸乙酯混合溶剂;2)固体含量:50-70%;3)成分的健康危害及职业接触安全浓度:成份中的二甲苯与醋酸丁酯对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其中醋酸乙酯的接触安全允许浓度为300mg/m3 甲苯的接触安全允许浓度为100mg/m3;3.危害标识1)健康危害性:成份中的甲苯为中等毒性的物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能伤害粘膜,也可呈现兴奋、麻醉的作用;长时间的接触能被皮肤吸收且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表现出皮肤乾燥、皱裂,严重时会出现皮炎,对眼睛有一定的损害。
女工会出现例假异常的现象。
成份中的乙酯为低毒性的物质;对眼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可呈现麻醉的作用;接触能引起皮肤乾燥。
2)物理和化学危害性:成份中的甲苯是易燃烧的液体,闪点为27.2-46.1℃,爆炸极限为1.0-5.3%(V)。
如高於闪点蒸汽达到爆炸极限容易引起爆炸、燃烧;在存储中应接地消除静电;成份中的乙酯是易燃烧的液体,闪点为22℃,爆炸极限为1.2-7.5%(V)。
如高於闪点蒸汽达到爆炸极限容易引起爆炸、燃烧;在存储中应接地消除静电;4.急救措施1)吸入:大量吸入後应立即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作深呼吸,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2)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溶剂擦掉树脂,再用肥皂水清洗,并用清水洗净。
3)眼睛接触:不慎入眼应当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4)误食:误食後应立即饮入液体石蜡,送医诊治。
5.灭火措施:1)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乾粉灭火剂或消防砂,用灭火剂应对准火源根部灭火。
2)燃烧产物危害性: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6.意外溢漏处理措施1)地面溢漏处理:先用铲刀铲出再用溶剂清洗。
丙烯酸树脂安全资料表MSDS
![丙烯酸树脂安全资料表MSDS](https://img.taocdn.com/s3/m/f326d9b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c.png)
丙烯酸树脂安全资料表MSDS
英文名:Acrylic Resin
中文名:丙烯酸树脂
CAS号:9011-14-7
分子式:未给出
分子量:未给出
性状:白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族气味。
溶解性:不溶于水。
熔点(℃):未给出
沸点(℃):137-143
相对密度(水=1):未给出
相对密度(空气=1):>1.0
临界温度(℃):未给出
临界压力(MPa):未给出
饱和蒸汽压(kPa):未给出
燃烧热(KJ/mol):未给出
最小点火能(mJ):未给出
燃烧性: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受热分解产生有害碳水化合物。
闪点(℃):27
爆炸下限(%):未给出
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未给出
最大爆炸压力(MPa):未给出
引燃温度(℃):未给出
口服ALD:>2000mg/kg大鼠
单次吸入造成的效应包括呼吸困难及中度体重减轻。
单次食入高剂量或重复食入低剂量造成呼吸困难、虚弱或非特定效应如体重减轻。
急救:
皮肤接触:用清水清洗。
眼镜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理化性质:
燃烧性:易燃
爆炸危险性:未给出
毒性:对人体有害
工程控制:保持紧闭,远离热源及火焰,排出通风干燥器于工作场所外。
呼吸系统防护:逃生用供氧式或自携式呼吸防护器。
眼睛防护:戴全罩式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丙烯酸_MSDS
![丙烯酸_MSDS](https://img.taocdn.com/s3/m/5710f8af83d049649b66582e.png)
丙烯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酸化学品俗名:快速固化丙烯酸液体化学品英文名称: acrylic acid 英文名称: propenoic acid/Qutck Set Acrylic Liquid技术说明书编码: 917 CAS No.:79-10-7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丙烯酸≥99.0%79-10-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pH:熔点(℃):14 相对密度(水=1):1.05 沸点(℃):14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45 分子式:C3H4O2分子量:72.06 主要成分:含量≥99.0%。
饱和蒸气压(kPa):1.33(39.9℃) 燃烧热(kJ/mol):1366.9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36(计算值)闪点(℃):50爆炸上限%(V/V): 8.0 引燃温度(℃): 438 爆炸下限%(V/V): 2.4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用于树脂制造。
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 81617UN 编号: 2218 包装标志: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包装类别: O52包装方法:塑料桶(胆)外钢塑复合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丙烯酸MSDS
![丙烯酸MSDS](https://img.taocdn.com/s3/m/b8327aa0d4d8d15abe234e55.png)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主要成分:
含量≥99.0%。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熔点(℃):
14
沸点(℃):
141
相对密度(水=1):
1.05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丙烯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c12cae070c22590102029df5.png)
急救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5mg/m3;美国TWA:ACGIH(10ppm),29mg/m3;美国STEL: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属低毒类;
LD50:2520mg/kg(大鼠经口);950mg/kg(兔经皮);LC50:5300 mg/kg (小鼠吸入)
健康危害: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主要用途:
用于树脂制造。
熔点(℃):
14沸点(℃):141
相对密度(水=1):
1.05相对密度(空气=1):2.45
饱和蒸汽压(kPa):
1.33/39.9℃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燃烧热(kj/mol)
1366.9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பைடு நூலகம்
易燃建规火险分级:乙闪点(℃):50
其他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受热。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自燃温度(℃):
438爆炸下限(V%):2.4爆炸上限(V%):8.0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丙烯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烯酸安全技术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b1afae0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f.png)
丙烯酸安全技术说明书丙烯酸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丙烯酸化学品英文名:acrylic acid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有害物成分丙烯酸浓度≥99.0% CAS No. 79-10-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 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 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 类别3 皮肤腐蚀/刺激, 类别1A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 类别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易自聚而引起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丙烯酸MSDS
![丙烯酸MSDS](https://img.taocdn.com/s3/m/438b60635727a5e9846a6126.png)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她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与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回目录
主要成分:
含量≥99、0%。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pH:
熔点(℃):
14
沸点(℃):
141
爆炸下限%(V/V):
2、4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树脂பைடு நூலகம்造。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与反应活性
回目录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得条件:
光照、受热。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回目录
急性毒性:
LD50:2520 mg/kg(大鼠经口);950 mg/kg(兔经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回目录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得通风系统与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与数量得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得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相对密度(水=1):
1、0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45
饱与蒸气压(kPa):
1、33(39、9℃)
丙烯酸MSDS
![丙烯酸MSDS](https://img.taocdn.com/s3/m/854dbff3fd0a79563c1e72d3.png)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回目录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回目录
危险货物编号:
81617?
UN编号:
2218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塑料桶(胆)外钢塑复合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回目录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车间空气中丙烯酸卫生标准 (GB 16213-1996),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回目录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6[皮]
前苏联MAC(mg/m3):
5
TLVTN:
ACGIH 2ppm,5.9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丙烯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丙烯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https://img.taocdn.com/s3/m/7c08412208a1284ac95043c1.png)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可能:
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
无资料
吸入危害: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急性水性毒性:
鱼类:LC50:62mg/L (96h)(鱼)
甲壳纲动物:EC50:47mg/L (48h)
藻类/水生植物:ErC50:0.75mg/L (72h)
废弃注意事项:
请参阅“废弃物处理”部分。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
2218
联合国运输名称
丙烯酸,稳定的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
8+3
包装标志:
Ⅱ
包装方法:
开口钢桶。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等。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等。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等。按照生产商推荐的方法进行包装。
慢性水生毒性:
鱼类:无资料
甲壳纲动物:NOEC:无资料
藻类/水生植物:NOEC:0.030mg/L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产品:如需求医,随手携带产品容器或标签。
不洁的包装:包装物清空后仍可能存在残留物危害,应远离热和火源,如有可能返还给供应商循环使用。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丙烯酸[稳定的]
EC No.:
丙烯酸msds
![丙烯酸msds](https://img.taocdn.com/s3/m/b2ad08d06f1aff00bed51ecf.png)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稳
定
性
和
反
应
活
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受热。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毒
性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520mg/kg(大鼠经口);950mg/kg(兔经皮);LC5053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防
护
措
施
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6[皮]前苏联MAC(mg/m3):5 TLVTN:ACGIH 2ppm,5.9mg/m3 TLVWN: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2%~5%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就医。
燃
爆
特
性
与
消
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50
爆炸下限(%):2.4
引燃温度(℃):438
爆炸上限(%):8.0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丙烯酸安全资料表MSDS
![丙烯酸安全资料表MSDS](https://img.taocdn.com/s3/m/dd5f6d8150e2524de5187e98.png)
丙烯酸安全资料表MSDS标识中文名:丙烯酸英文名:acrylic acid分子式:C3H4O2分子量:72.06CAS号:79-10-7危规号:81617理化性质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熔点(℃):14沸点(℃):141相对密度(水=1):1.05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相对密度(空气=1):2.45燃烧热(KJ/mol):1366.9最小点火能(mJ):饱和蒸汽压(kPa):1.33(39.9℃)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50聚合危害:聚合爆炸下限(%):2.4稳定性:稳定爆炸上限(%):8.0最大爆炸压力(MPa):引燃温度(℃):438禁忌物:强氧化剂、强碱。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易自聚而引起爆炸。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用水喷射溢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毒性LD502520mg/kg(大鼠经口);950mg/kg(兔经皮);LC5053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对人体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镜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防护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丙烯酸粉末MSDS
![丙烯酸粉末MSDS](https://img.taocdn.com/s3/m/b54e257e192e45361066f5c3.png)
丙烯酸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520mg/kg(大鼠经口);950mg/kg(兔经皮);LC5053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致突变性:细胞遗传学分析:小鼠淋巴细胞450mg/L。
生殖毒性:大鼠腹腔最低中毒剂量(TDL0):73216ug/kg(孕5~15天),致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人类皆无可靠数据。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大气中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顾海东等,上海环境监测,1998(1)P115~165.环境标准: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
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丙烯酸MSDS
![丙烯酸MSDS](https://img.taocdn.com/s3/m/88d31b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c.png)
丙烯酸MSDS1. 资料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丙烯酸的物质安全数据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简称MSDS)。
- MSDS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有关丙烯酸的理化性质、安全性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信息,以确保在使用、储存和处理丙烯酸时的安全性。
- 这份MSDS的内容准确可靠,但并不保证无误。
读者在使用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时,请自行核实并谨慎操作。
2. 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液体- 气味:特殊气味- 分子式:C3H4O2- 分子量:72.06 g/mol- 熔点:-50 °C- 沸点:141 °C- 相对密度:0.953 g/cm^3- 引燃温度:427 °C3. 健康与安全信息3.1 暴露限值- 美国OSHA PEL:50 ppm (TWA),干捕器法- 美国ACGIH TLV:25 ppm (TWA),20 ppm (STEL)3.2 健康影响- 吸入:可导致呼吸道刺激、头痛、咳嗽、喉咙疼痛和胸痛。
- 食入:可能引起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
- 眼部接触:可能导致眼睛刺激、炎症和红肿。
-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和炎症。
- 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3.3 急救措施- 吸入:将受害人从暴露源处转移至新鲜空气区域,并在需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氧气治疗。
- 食入:若意识清楚,立即饮用大量水;如果患者失去知觉,则不予进食。
迅速就医。
- 眼部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就医。
-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水和温和的肥皂冲洗至少15分钟。
若出现皮肤反应,寻求医疗帮助。
4. 灭火措施- 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干粉或水雾。
- 不宜使用:直接用水、卤代烃或碳酸酯。
5. 泄漏处理- 小泄漏:用吸收剂(如干砂、扫帚或其他非刮擦材料)将液体收集起来,转移到合适的中以供处置。
- 大泄漏:防止进入污水系统或地下水。
采取由当地和国家监管机构要求的方法处理。
丙烯酸MSDS(精制甲类)
![丙烯酸MSDS(精制甲类)](https://img.taocdn.com/s3/m/1f316664fab069dc502201f8.png)
丙烯酸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回目录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酸化学品英文名称: acrylic acid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 propenoic acid技术说明书编码: 917CAS No.: 79-10-7分子式: C3H4O2分子量: 72.06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回目录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丙烯酸≥99.0%79-10-7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回目录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回目录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回目录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易自聚而引起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回目录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回目录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6[皮]
前苏联MAC(mg/m3):
5
TLVTN:
ACGIH 2ppm,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包装方法:
塑料桶(胆)外钢塑复合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 类酸性腐蚀品;车间空气中丙烯酸卫生标准 (GB 16213-1996),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方法。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617
UN编号:
2218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计算值)
闪点(℃):
50
引燃温度(℃):
438
爆炸上限%(V/V):
爆炸下限%(V/V):
溶解性: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
主要用途:
用于树脂制造。
储存注意事项:
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5℃(装于受压容器中例外)。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pH:
熔点(℃):
14
沸点(℃):
141
相对密度(水=1):
丙烯酸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丙烯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acrylic acid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propeno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
917
CAS No.:
79-10-7
分子式:
C3H4O2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丙烯酸
≥%
79-10-7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遇热、光、水分、过氧化物及铁质易自聚而引起爆炸。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受热。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2520 mg/kg(大鼠经口);950 mg/kg(兔经皮)
LC50:53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家兔经眼: 250μg ,/24 小时,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500mg,重度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