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全汇总
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超级实用
![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超级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702bd0e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5.png)
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超级实用
第1课古代埃及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第3课古代印度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第8课西欧庄园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11课古代日本
第12课阿拉伯帝国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738438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1.png)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九年级上册历史分为八个单元,即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二单元:欧洲古代文明;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五单元:步入现代;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链接传送门:第一单元主要包括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古印度三个部分。
一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制度、建筑等三者的文明代表。
另一方面,需要对某一领域的文明进行比较研究。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链接传送门:第二单元学生应关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成就,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链接传送门:第三单元要了解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建立、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欧洲封建庄园、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等基本史实,认识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链接传送门:第四单元主要讲述日本和阿拉伯帝国在封建时代的发展历史。
学习的时候可以回顾一下中国的古代史来加深印象。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五单元:步入近代链接传送门:第五单元,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了解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文学复兴的史实,分清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海家、时间和航路,简单了解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链接传送门:第六单元学生要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了解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以及相应的历史作用。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链接传送门:第七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非常重点的内容,需掌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重要成就以及影响和启示。
其次是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第一国际运动。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68fda9d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4.png)
9
第十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建
设
十一届三
有
中全会
改 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中 国
开 放
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邓 小
特 色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平 理
的
中共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论
社
会
南方讲话
特区姓“社”不姓“资”
主
中共十四大
义
中共十五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
多民族国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团结
中
国
历史遗留问题 一国两制,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促进祖国统一
2021/5/18
10
第十一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和社会生活
国防建设
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
经济 开发
民
化统
北族
孝
民
融文 族
军 一 朝合 帝 大
事
改融
革合
2021/5/18
2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及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隋 唐 时 期
宋 元 时 期
2021/5/18
治世局面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制度创新 民族融合
科举制度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入藏
对外交往
遣唐使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政权 并立
西欧: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最大的经济体
日本:50-70年代,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 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初中历史这20张必备思维导图,非常好的学习资料
![初中历史这20张必备思维导图,非常好的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69dd1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1.png)
初中历史这20张必备思维导图,非常好的学习资料
这里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并且以专题梳理的思维导图展现出来,所以初二、初三的同学们都可以对照着过一遍!
1.列强的侵略
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5.国民革命运动
6.国共十年内战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8.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9.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科技、思想、艺术的成就
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1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民族和外交工作、科技成就
15.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16.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17.两次世界大战
18.世界格局的演变
19.世界一体化进程
20.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通用版)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通用版)初中历史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9d570fe31eb91a37f1115ca1.png)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各版本通用)1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56、国共十年内战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8、中国人民解放战争9、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科技、思想、艺术的成就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1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14、民族和外交工作、科技成就15、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1618、世界格局的演变20、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国历史重要事件(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6)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7)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
(8)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9)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沈阳,中国开始局部战抗战。
(10)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13)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决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14)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是100多年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15)1945年8—10月,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16)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战略进攻的序幕。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全册思维导图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全册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f6e543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c.png)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全册思维导图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的时间与空间• 1.1 中国古代史的时段划分• 1.2 中国古代史的空间范围第二章秦汉时期的统一大一统与遗产• 2.1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2.2 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问题• 2.3 刘邦和汉朝的建立• 2.4 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 3.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3.2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发展• 3.3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承第四章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 4.1 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状况• 4.2 宋代科技与农田水利• 4.3 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与社会变迁第五章近代世界的变革与中国的困境• 5.1 近代世界的变革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矛盾• 5.2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危机• 5.3 中国近代史的转折与困境第六章伟大的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 6.1 中共领导下的中国革命•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建设• 6.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未来第七章与全球化时代的连接与挑战•7.1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改革•7.2 中国与全球化时代的连接•7.3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初三历史九年级全册中,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时代划分和空间范围。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史的时间与空间,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时段划分和空间范围。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研究秦汉时期的统一大一统与遗产,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问题。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刘邦和汉朝的建立以及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在第三章中,我们将探讨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以及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承的情况。
在第四章中,我们将研究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
了解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状况,宋代科技与农田水利,以及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与社会变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69df32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70.png)
1616年努尔哈赤 建立后金
1635年皇太极 改满洲为满族 1636年皇太极 改国号为清 1644年山海关之战 李自成遭到清吴夹击兵败
统 一 台湾回归 多 国家统一
民
族
国
对西藏
家
统治
的
巩 固 和
①形成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 场组成的商业网; ②形成一些大的商邦,比如:晋商和徽商。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人口增长有利有弊,人口增长—利于生产; 过度开垦,破坏环境
清
军机处的设立
康熙帝 设立南书房;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朝
康熙、雍正、乾隆制造大批冤狱;
君 主 专
文字狱与 文化专制
期
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印象最深远的作品
的
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文 学 昆曲
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 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艺 术 京剧
2023/12/9
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 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陆上丝绸之路通向西方交通要道; 元朝--陆路交通网覆盖全国;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
明朝的建立
1368年 朱元璋 南京
明
朝
的 统
朱元璋 强化皇权
治
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废除丞相制度 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权力统归兵部, 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思维导图:中考历史总复习:基于教材的单元线索思维导图(19页)
![思维导图:中考历史总复习:基于教材的单元线索思维导图(19页)](https://img.taocdn.com/s3/m/500aba0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6.png)
的
古代医学
华佗 张仲景 李时珍 《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
先
科
技
古代建筑
都江堰 大运河 赵州桥 长城 故宫
文
与
文
科技著作
《齐民要术》《水经注》《天工开物》
化 繁
化
古代思想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荣
文学艺术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书法绘画雕塑
史学巨著
《史记》《资治通鉴》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近代化的探索
科
技
文化生活的变迁
、
思
社会习俗的变化
想
文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化
是
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
政
思想家魏源、严复
治 经
近代教育的发端
济 的
文学艺术成就
反 映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筹备
第一届政协会议 开国大典
标志
新中国 巩 的成立 固
一五计划 1954年宪法颁布
三大改造
成 社会主 失
就
义道路 的探索
误
创业 模范
结果
日本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二战后东西方国家的发展变化
战后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 的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 国家的改 革与演变
亚非拉国 家的独立 和振兴
美国:繁荣→危机→调整→改革→新经济时代
西欧: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最大的经济体
日本:50-70年代,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 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中考历史总复习
全册单元线索 思维导图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远古居民 农耕文明 华夏之祖 早期国家 变革时代
初中历史全部18个单元的线索思维导图(共18张PPT)
![初中历史全部18个单元的线索思维导图(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59141a0740be1e650e9a75.png)
远古居民
农耕文明
华夏之祖
早期国家
变革时代
元
北
谋
人
京
人
山 顶 洞 人
河 姆 渡 原 始 农 耕
半 坡 原 始 农 耕
人 文 初 祖 黄 帝
商 周 尧 夏 舜 禹 世袭制 的 分封制 禅 让
春 秋 五 霸
战 国 七 雄
商 鞅 变 法
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废分封立郡县 汉:颁布推恩令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 政 治 经 济 思 想 文 化 军 事
第三次 科技革命
领域 核心
原子能、航天技术 计算机、生物工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现代文化
文学、美术、音乐、电影
民 族 大 融 合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及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治世局面 隋 唐 时 期 制度创新 民族融合 对外交往 政权 并立 重心 南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入藏 遣唐使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北宋与辽 西夏并立 繁 荣 与 开 放
宋 元 时 期
南宋与 金对峙
列夫•托尔斯泰 贝多芬 梵高
第十六单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及二战爆发
两 次 世 界 大 战 之 间 的 世 界 二 战 的 爆 发
列宁: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
俄国探索 斯大林: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模式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等 国际关系 凡尔赛 —华盛 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等
美国:罗斯福新政
经济危机
德日:建立法西斯
根本原因 背景 主要过程 走向联合 结果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经济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轴心国集团形成 爆发→扩大→最大规模→转折→胜利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https://img.taocdn.com/s3/m/0748d51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b.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全)(22页)一、史前时期1. 人类的起源:约三四百万年前,人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进化而来。
2. 中国的史前时期:约一百七十万年前,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
4.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会人工取火,会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二、原始农耕生活1.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2.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的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种植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饲养家畜,会制作彩陶。
三、炎帝与黄帝1. 炎帝:传说中神农氏的化身,教民开垦耕种,制作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
2. 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3. 炎黄战蚩尤: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4. 禅让制: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尧、舜、禹三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四、夏商西周的更迭1.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
2. 商汤灭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都城多次迁移,直到盘庚迁都到殷,才稳定下来。
3. 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击败商朝,商纣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五、西周的分封制1. 分封制的实施: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全汇总初中历史易错点合集中国古代史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5.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6.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
中国近代史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
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是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
5.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
“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
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9.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在1949年。
10.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是在渡江战役后。
中国现代史1.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开国大典。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运动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是发生在文革时期而不是改革开放时期。
3.党的历史上重要的理论创新及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及发展,使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使中国人民正在逐步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诞生指引中国人民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重大的制度创新及意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是我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立,很好的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一国两制”的实施,使港澳顺利回归,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行的大的制度创新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国有企业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这些制度创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表明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进步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6.新中国成立时中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不适用台湾问题。
8.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科技的推动;稳定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9.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位于世界前列的科技成就有航天技术、基因工程、籼型杂交水稻技术等。
世界古代史1.促使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被称为亚非文明古国最主要的原因是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3.历史上曾在伊拉克这一地区创造高度文明的国家是古巴比伦王国,它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的,在两河流域还诞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4.从发源地来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亚非文明,它是以海洋为中心的。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
曾经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国家有雅典和古罗马,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就是发生在罗马共和国时期。
西欧奴隶制度崩溃的标志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5.史学界将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统治的时期称之为中世纪,巴黎和伦敦都是中世纪兴起的名城,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6.与“真主”、“穆斯林”、“清真寺”有关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中它是对统一起到促进作用的宗教。
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622年穆罕默德建立政教合一国家的地点是麦地那。
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三教圣地之所在是耶路撒冷。
7.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最先形成于法兰克王国,是通过查理·马特改革形成的,在这种制度里,上下级是封建主与附庸的关系,是以土地为纽带的。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的历史来看,英吉利王国的形成途径不同于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后三个国家是由法兰克国家分裂而来的。
8.马拉松长跑源于希波战争,公元前4世纪,率军打败希腊联军的国家是:马其顿。
9.罗马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中国汉朝,当时中国称该国为大秦,罗马帝国与中国直接往来的最早记载是166年,大秦王安敦派遣使者来到东汉。
10.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是拉丁字母,它使用的范围和罗马帝国的扩张有直接关系。
为后世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础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欧洲字母文字的渊源是腓尼基字母。
11.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它访华时中国处于元朝时期,《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刺激了西欧人开辟新航路。
12.我们今天使用的纪年方式是从耶稣出生这年算起的。
13.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印度人。
14.《天方夜谭》是阿拉伯人的文学作品,属于东方文化。
世界近代史1.首先直接实现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基本目标的是达·伽马。
2.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只能借用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来宣传兴起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主要是由于当时天主教会势力的强大。
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分别是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3.在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英国新贵族和旧贵族是主要区别是采用的生产方式不同。
英国《权利法案》的重要意义在于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1688年宫廷政变成功。
在这次政变中被赶下台的国王是詹姆士二世。
4.北美独立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革命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规定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会写在《1787年宪法》中。
5.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统治的革命行动是1792年8月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
1792年成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1649年成立的英吉利共和国,其相似之处有: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都曾处死过国王。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和法国的要求”共同点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法国《人权宣言》所体现的进步精神是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依法治国的主张,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中最能体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的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拿破仑帝国覆亡的主要原因是对外战争损害了许多国家人们的利益。
在人类由人治到法治转变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有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等。
6.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要求。
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大致顺序:欧洲大陆、北美、日本。
近代英国发展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决定因素是:掠夺殖民地财富。
18世纪英国在殖民战争中能够战胜法国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制度的优势。
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工业革命的完成。
7.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主要因为它是第一次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活动。
8.美国内战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北方战胜南方的根本原因是北方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性,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
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都是由当时的美国总统领导的革命。
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措施中,动摇和瓦解幕府统治基础的是: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承认土地私有。
在明治维新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发展近代教育。
10.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
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1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子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是美国、德国。
世纪末20世纪初,造成世界交通领域里一场新的革命是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
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坦克作为战争武器首次被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
14.法国思想启蒙运动不会影响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会影响到英国宪章运动。
世界现代史1.俄国二月革命没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其主要依据是使世界历史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苏维埃政府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五四运动)。
《凡尔赛和约》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的内容是有关殖民地问题。
俄国、德国没有参加巴黎和会,中国、美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