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缺氧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家兔缺氧性实验报告

家兔缺氧性实验报告

家兔缺氧性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家兔进行缺氧性实验,探究缺氧对家兔的生物学影响及其机制。

实验原理:缺氧是指在环境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生物体无法满足氧气需求的状态。

在一定范围内,缺氧对生物体造成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在本实验中,将使用家兔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暂时封闭的方法限制氧气供应,观察和分析家兔在缺氧状态下的行为表现、生理变化以及相关机制。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环境卫生、温湿度稳定。

2. 安置家兔:将家兔放置在缺氧实验箱中,确保其舒适度和安全性。

3. 缺氧处理:关闭实验箱中的通风设备,使氧气供应不足,保证家兔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

4. 观察记录:观察家兔在缺氧状态下的行为表现,如呼吸急促、精神不振等。

定期记录家兔的生理变化,如体温变化、心率变化等。

5. 采样分析:在缺氧实验结束后,采集家兔的血液、组织等样本,进行生化指标分析和组织学观察,进一步了解缺氧对家兔生物学的影响机制。

实验结果与讨论:1. 行为表现:在缺氧实验过程中,家兔呈现出明显的焦虑和不适感,表现为异常的活动性、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这些行为表现是家兔为了适应缺氧环境所做出的反应,体现了有限氧气供应下生物体的应激反应。

2. 生理变化:在缺氧状态下,家兔的生理功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缺氧会导致家兔体温升高,心率加快,血液中的乳酸浓度升高。

这些变化可能是为了增加氧气运输和供应,以应对缺氧环境下的生理需求。

3. 影响机制:缺氧引起的生物学变化可能涉及多个机制。

首先,缺氧会导致细胞呼吸和氧化磷酸化受阻,影响能量供应。

其次,缺氧会激活一系列适应性反应通路,如神经内分泌系统、血管系统等,以促进氧气供应和分配。

此外,缺氧还可能引起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加氧化应激反应,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

4. 实验局限:本实验仅在动物实验条件下进行,结果可能与人体在缺氧情况下的生理反应存在差异。

此外,本实验未考虑缺氧时间和缺氧程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家兔缺氧及抢救

家兔缺氧及抢救

家兔缺氧及抢救目的1..学习低张性缺氧动物模型复制方法2.探索缺氧过程中集体的变化。

实验步骤1, 称重,麻醉,固定2, 颈部手术,分离气管和双侧颈总动脉,气管插管和左侧颈总动脉插管3, 耳缘静脉注射肝素(1ml/kg )4, 连接BL_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5, 描记正常血压,呼吸频率计扣除粘膜颜色6, 动脉夹夹闭右侧净宗动脉10到15S ,观察血压变化7, 接缺氧平与气管插管一侧,观察学研变化8, 当血压降至正常的1/2时进行第二次夹闭,观察血压变化9, 当血压降至真正常1/3时停止缺氧,进行抢救实验结果缺氧早期,呼吸加快加深,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粘膜颜色变化不大。

缺氧晚期,PaO2越来越低抑制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的功能。

是机体处于失代偿状态,出现呼吸减慢或不规则,血压下降。

并出现发绀。

讨论1. 缺氧早期:家兔的呼吸近于缺氧平相通,呼出的CO2被吸收,吸入的气体氧分压不断下降,最终导致PaO2下降,当PaO2<60mmHg 时可引起:PaO2下降——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加深---胸内负压升高——回心血量升高——血压升高。

由于上述机体代偿性改变,P a O 2有所恢复,脱氧血红蛋白仍小于5g/dl ,故不出现发绀(cyanosis),血液及粘膜颜色无明显变化。

2. 缺氧晚期:PaO2越来越低,过低的PaO2 可抑制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的功能。

使机体处于失代偿状态,出现呼吸减慢或不规则,血压↓、心率↓,此时PaO2↓↓,CaO2↓↓。

脱氧血红蛋白可超过5g/dl ,出现发绀。

3.第一次夹闭血压上升:家兔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装置是位于颈动脉窦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 称为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动脉压力感受器并不是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 而是感受动脉血压对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

经传入神经传入到中枢, 引发一系列的反射活动。

, 夹闭右侧颈总动脉, 由于此时颈动脉窦所感受到的机械牵张减少, 而反射性地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加上外周阻力增加, 及脑缺血反射等原因使得动脉血压明显升高;二次夹闭时,长期缺氧,集体已经处于失代偿状态,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此时夹闭,血压仪无明显变化。

家兔窒息模型实验报告(3篇)

家兔窒息模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家兔窒息模型的制作方法。

2. 掌握观察家兔窒息过程中的生理反应。

3. 分析家兔窒息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二、实验原理家兔窒息模型是通过人为制造家兔呼吸功能障碍,使其出现窒息现象,从而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实验中,采用不同窒息方法(如封闭气管、阻断氧气供应等)模拟临床呼吸系统疾病,观察家兔的生理反应,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家兔(体重2.0-2.5kg)10只。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手术刀、手术剪、镊子、气管插管、注射器、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溶液、麻醉药物、心电图仪、血气分析仪等。

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麻醉药物、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等。

四、实验方法1. 麻醉:将家兔放入实验箱中,用麻醉药物(如戊巴比妥钠)进行全身麻醉,待家兔进入麻醉状态后,进行气管插管。

2. 建立窒息模型:采用以下两种窒息方法:(1)封闭气管法:用手术刀和手术剪在气管前壁做一小切口,用气管插管插入气管,封闭气管后,观察家兔的生理反应。

(2)阻断氧气供应法:用夹子阻断家兔鼻孔,使其无法呼吸,观察家兔的生理反应。

3. 观察指标:记录家兔窒息过程中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4. 治疗与复苏:对窒息的家兔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五、实验结果1. 封闭气管法:(1)生理指标:窒息初期,家兔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均明显升高;窒息中期,生理指标急剧下降,出现呼吸抑制、心跳停止等现象;窒息晚期,家兔死亡。

(2)治疗效果: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等治疗,部分家兔恢复呼吸和心跳,但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现象。

2. 阻断氧气供应法:(1)生理指标:窒息初期,家兔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均明显升高;窒息中期,生理指标急剧下降,出现呼吸抑制、心跳停止等现象;窒息晚期,家兔死亡。

(2)治疗效果: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等治疗,部分家兔恢复呼吸和心跳,但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现象。

家兔缺氧恢复实验报告(3篇)

家兔缺氧恢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反应。

2. 探究不同恢复措施对家兔缺氧恢复的影响。

3. 分析缺氧恢复过程中家兔生理指标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生物体组织细胞因氧气供应不足而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

本实验通过人为制造缺氧环境,观察家兔在缺氧状态下的生理反应,以及恢复措施对家兔缺氧恢复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家兔3只,体重约2kg。

2. 实验器材:气密容器、氧气分析仪、呼吸传感器、麻醉机、注射器、生理盐水、记录仪、分析软件等。

四、实验方法1. 麻醉与监测:将家兔放入麻醉机内,进行全身麻醉。

麻醉成功后,连接氧气分析仪和呼吸传感器,实时监测家兔的氧气浓度和呼吸频率。

2. 制造缺氧环境:将家兔放入气密容器中,逐渐降低容器内的氧气浓度,直至达到缺氧状态(氧气浓度约为5%)。

3. 缺氧恢复实验:a. 实验组:将家兔放入气密容器中,制造缺氧环境,持续30分钟。

然后打开容器,让家兔接触新鲜空气,观察恢复情况。

b. 对照组:将家兔放入气密容器中,制造缺氧环境,持续30分钟。

然后打开容器,让家兔接触新鲜空气,并给予生理盐水注射,观察恢复情况。

c. 干预组:将家兔放入气密容器中,制造缺氧环境,持续30分钟。

然后打开容器,让家兔接触新鲜空气,并给予吸氧治疗,观察恢复情况。

4. 数据采集与分析:记录各组家兔在缺氧恢复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如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使用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缺氧状态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加快,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

2. 对照组家兔在恢复过程中,呼吸频率和心率逐渐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有所上升,但恢复速度较慢。

3. 干预组家兔在恢复过程中,呼吸频率和心率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上升速度更快。

4. 分析结果显示,吸氧治疗对家兔缺氧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和循环功能。

六、实验结论1. 家兔在缺氧环境下会出现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生理反应。

病理实验性缺氧实验报告(3篇)

病理实验性缺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复制病理实验性缺氧模型,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特征。

2. 观察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

3. 探讨缺氧的病理生理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在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以氧分压降低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根据缺氧的原因和机制,可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

本实验主要探讨低张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6只,体重约20g。

2. 实验仪器:缺氧瓶(100ml带塞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恒温水浴箱、秒表、呼吸频率计数器、电子天平、注射器、剪刀、镊子等。

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5%碳酸钠溶液、10%葡萄糖溶液、10%水合氯醛溶液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分组:将6只小白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低张性缺氧组、血液性缺氧组。

2. 低张性缺氧组:(1)将缺氧瓶放入恒温水浴箱中,水温控制在37℃。

(2)将亚硝酸钠溶液注入缺氧瓶中,使瓶内氧气浓度降低。

(3)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记录缺氧前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3. 血液性缺氧组:(1)将小白鼠麻醉后,进行颈静脉穿刺,抽取一定量的血液。

(2)将抽取的血液注入小白鼠体内,造成血液性缺氧。

(3)记录缺氧前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4. 正常对照组:仅观察小白鼠的正常生理指标。

5.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缺氧类型对机体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1. 低张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明显增加,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明显的发绀现象。

2. 血液性缺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血氧饱和度降低,出现明显的紫绀现象。

3. 正常对照组:小白鼠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

六、实验结论1. 低张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均可导致机体出现明显的呼吸频率增加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表现为明显的发绀现象。

2. 低张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存在差异,低张性缺氧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血液性缺氧主要表现为血氧饱和度降低。

家兔呼吸实验报告 实验结论

家兔呼吸实验报告 实验结论

家兔呼吸实验报告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1.在正常情况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大约在每分钟55次左右,呼吸
幅度较小,每次呼吸量较小,但呼吸节律较为稳定。

2.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家兔的呼吸频率明显加快,有时高达每
分钟100次以上;呼吸幅度增大,每次呼吸量也明显增加;呼吸节律
变得不稳定,常常出现连续数个呼吸的间隔过长或过短的情况。

3.在氧气浓度较低的环境中,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会有所增加,但并不及缺氧情况下的明显增加。

4.在过度供氧的情况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会明显减小,甚
至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

5.家兔的呼吸节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氧气浓度、压力刺激、内脏神经等等。

因此,在实验中需尽量避免外界干扰和刺激,保
持环境的稳定性。

6.家兔的呼吸正常情况下的呼吸节律与人类相似,但其呼吸频率较快、呼吸幅度较小,呼气时间相对较短。

这些差异应在实验设计中予以考虑。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家兔呼吸特征及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研究家兔的生理、病理及药理学等方面的问题。

兔子呼吸调节实验报告(3篇)

兔子呼吸调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兔子呼吸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

2. 探讨影响兔子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如无效腔、二氧化碳浓度、缺氧等。

3. 分析迷走神经在兔子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4. 掌握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

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以及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

因此,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部位或通过不同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流量换能器、CO2气囊、哺乳类动物手术器具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注射器(10ml、20ml各一只)、橡胶管、纱布、玻钩、手术丝线、麻醉剂、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准备:选择健康成年家兔,称重后进行麻醉。

2. 麻醉与固定:按照2ml/kg取麻醉剂戊巴比妥钠,从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然后将家兔固定在手术台上。

3. 颈部手术:颈部剪毛,于颈部正中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暴露并分离气管。

在3-4气管环之间切开气管,做一倒T形切口,气管插管后用手术丝线固定,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 连接仪器:将呼吸流量换能器连接在气管插管上,并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5. 记录正常呼吸曲线: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菜单,进入实验/实验项目”,按计算机提示逐步进入呼吸运动”实验项目,记录家兔正常呼吸曲线。

6. 增加无效腔:通过改变气管插管长度,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7.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使用CO2气囊,向气管插管中注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碳,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8. 轻度缺氧实验:使用低氧气体,向气管插管中注入一定浓度的氧气,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9. 剪短迷走神经: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家兔缺氧实验报告

家兔缺氧实验报告

家兔缺氧实验报告篇一:家兔缺氧实验家兔低张性缺氧[实验目的]:缺氧指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从而引起细胞代谢,功能以致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四种类型。

本次实验通过复制低张性缺氧动物模型,观察急性缺氧过程中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变化,分析其发生机制。

[实验动物]:家兔[实验药品及器材]: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动脉插管,气管插管,缺氧瓶,注射器,注射针头,动脉夹,常规手术器械,血气分析仪,针;1%普鲁卡因,钠石灰,肝素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 、称重,全麻(3%戊巴比妥钠,1 ml/kg),固定,剪毛。

2 、气管插管,颈总动脉插管,剑突连拉力换能器描记呼吸。

3 、描记正常血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口唇颜色。

4 、将气管插管与缺氧瓶连接,记录缺氧开始后上述指标变化。

〔实验结果〕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动脉血液颜色粘膜颜色正常缺氧5min缺氧10 min缺氧20 min〔讨论〕:1、缺氧早期,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粘膜及血液颜色变化不大。

机制如下:本实验中,家兔的呼吸仅与缺氧瓶相通,呼出的CO2被钠石灰吸收,吸入气体的氧分压不断下降,最终导致PaO2下降,当PaO2<60mmHg的时候,便可以引起如下变化:由于上述机体代偿性改变,PaO2有所恢复,脱氧血红蛋白仍小于5g/dl,故不能出现发绀,血液及粘膜颜色无明显变化。

2.缺氧晚期:PaO2越来越低,过低的PaO2 可抑制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的功能。

使机体处于失代偿状态,出现呼吸减慢或不规则,血压↓,心率↓此时PaO2↓↓,CaO2↓↓。

脱氧血红蛋白可超过5g/dl,出现发绀(Cyanosis)。

3.由于上分析推出,当吸入气氧分压降低时,PaO2亦降低。

当PaO2<60mmHg时才会引起组织缺氧,同时引起机体的一系列代偿反应,包括增强呼吸和血压等。

符合低张性缺氧的特点。

篇二:家兔解剖实验报告家兔解剖实验报告14牧医一班组长:吕兴亮组员:李龙,李彦军,刘映宏,马泽,庞婷婷,朱雪芳,李佳龙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家兔的外形观察、骨骼系统及内部解剖的观察,掌握哺乳类躯体轮廓、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2、掌握哺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理解其进步性特征。

急性窒息实验报告

急性窒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复制急性窒息模型,了解窒息对机体的影响。

2. 观察窒息后机体呼吸、循环系统的变化。

3. 探讨窒息的急救措施及治疗方法。

二、实验原理急性窒息是指由于呼吸道被阻塞,导致机体缺氧,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本实验通过模拟窒息条件,观察机体在缺氧状态下的生理反应,以及采取相应措施后的恢复情况。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3只2. 实验仪器:气管插管、呼吸换能装置、血压计、心电图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生理盐水、肾上腺素、尼可刹米等。

3. 实验药品:普鲁卡因、肝素、肾上腺素、尼可刹米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家兔随机分为三组:窒息组、对照组和急救组。

2. 窒息组:将家兔放入密闭容器中,使其无法呼吸,观察窒息过程中呼吸、循环系统的变化。

3. 对照组:家兔正常饲养,作为对照组。

4. 急救组:家兔窒息后,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1)迅速取出家兔,进行人工呼吸;(2)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尼可刹米等药物;(3)监测呼吸、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5. 观察各组家兔窒息前后的呼吸、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

五、实验结果1. 窒息组:家兔窒息后,呼吸逐渐减弱,血压下降,心电图出现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降低。

2. 对照组:家兔正常饲养,呼吸、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稳定。

3. 急救组:家兔窒息后,通过急救措施,呼吸逐渐恢复,血压稳定,心电图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升高。

六、实验讨论1. 急性窒息会导致机体缺氧,引起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

本实验结果显示,窒息组家兔在窒息过程中,呼吸、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明显异常。

2. 急救措施对窒息家兔的恢复有显著作用。

本实验中,急救组家兔通过人工呼吸、药物治疗等措施,呼吸、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3. 急性窒息的急救措施包括:(1)迅速取出窒息者,进行人工呼吸;(2)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尼可刹米等药物;(3)监测呼吸、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4)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呼吸缺氧实验报告

呼吸缺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 探讨不同缺氧条件下,机体代偿性反应的机制。

3. 分析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缺氧是指机体组织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无法维持正常代谢活动的一种病理状态。

根据缺氧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乏氧性缺氧:指因吸入气体中氧分压降低导致的缺氧。

2. 血液性缺氧:指因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导致的缺氧。

3. 组织中毒性缺氧:指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降低导致的缺氧。

本实验主要研究乏氧性缺氧和血液性缺氧对机体的影响,并探讨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家兔2. 实验仪器:缺氧瓶、恒温水浴箱、呼吸计、血氧饱和度计、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美兰等。

3. 实验试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四、实验方法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放入缺氧瓶中,瓶内放入一定量的钠石灰,以吸收二氧化碳。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活动状态等指标。

(3)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小白鼠,测量其血氧饱和度。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将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2)观察并记录两组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活动状态等指标。

(3)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小白鼠,测量其血氧饱和度。

3. 缺氧耐受性实验:(1)将小白鼠分为几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吸入。

(2)观察并记录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活动状态等指标。

(3)每隔一定时间,取出小白鼠,测量其血氧饱和度。

五、实验结果1. 乏氧性缺氧实验:(1)小白鼠在缺氧瓶中存活时间随着氧分压的降低而逐渐缩短。

(2)呼吸频率、心率逐渐加快,活动状态逐渐减弱。

(3)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

2. 血液性缺氧实验:(1)注射亚硝酸钠溶液的小白鼠,其呼吸频率、心率、活动状态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2)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

3. 缺氧耐受性实验:(1)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小白鼠的呼吸频率、心率逐渐加快。

兔子呼吸实验报告窒息

兔子呼吸实验报告窒息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在短暂窒息状态下的呼吸变化。

2. 分析短暂窒息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3. 探讨呼吸运动调节的生理机制。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受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化学感受器的调控。

短暂窒息会导致家兔体内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从而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动物:家兔一只。

2. 实验器材: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流量换能器、窒息装置、气管插管、注射器(10ml、20ml各一只)、橡胶管、纱布、玻钩、手术丝线等。

四、实验步骤1. 家兔称重后,按照2ml/kg取戊巴比妥钠,从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然后将家兔固定在手术台上。

2. 颈部剪毛,于颈部正中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暴露并分离气管。

3. 在3-4气管环之间切开气管,做一倒“T”形切口,气管插管后用手术丝线固定。

4. 将呼吸流量换能器连接在气管插管上,并连接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5. 将家兔置于窒息装置中,观察记录正常呼吸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幅度和潮气量。

6. 启动窒息装置,使家兔短暂窒息(约15秒)。

7. 窒息结束后,立即松开窒息装置,观察记录家兔呼吸频率、幅度和潮气量的变化。

8. 分析短暂窒息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并探讨其生理机制。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呼吸状态下,家兔的呼吸频率约为60次/min,幅度约为50ml,潮气量约为20ml。

2. 短暂窒息后,家兔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幅度加深,潮气量增大。

呼吸频率由60次/min增加到100次/min,幅度由50ml增加到100ml,潮气量由20ml增加到40ml。

3. 短暂窒息导致家兔体内CO2浓度升高,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强。

呼吸中枢主要位于脑桥和延髓,受体内CO2浓度和外周化学感受器的调控。

4. 外周化学感受器主要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CO2浓度变化敏感。

当CO2浓度升高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冲动增加,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加强。

家兔_窒息_实验报告

家兔_窒息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家兔窒息实验,观察窒息对家兔生理机能的影响,加深对窒息机理的理解。

2.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窒息是指由于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等原因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引起机体缺氧的一系列生理反应。

本实验通过人为制造家兔窒息状态,观察其生理指标变化,分析窒息对家兔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3只,体重约为2kg。

2. 实验器材: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气体分析仪、注射器、酒精棉球、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3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窒息组、窒息恢复组、对照组。

2. 实验步骤:(1)窒息组:将家兔放入特制的密闭容器中,观察其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2)窒息恢复组:在窒息实验结束后,立即将家兔从密闭容器中取出,观察其生理指标恢复情况。

(3)对照组:不进行窒息实验,仅观察家兔的生理指标。

五、实验结果1. 窒息组:(1)呼吸频率:在窒息过程中,家兔呼吸频率逐渐减慢,直至停止呼吸。

(2)心率:在窒息过程中,家兔心率逐渐加快,直至停止跳动。

(3)血氧饱和度:在窒息过程中,家兔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直至接近0。

2. 窒息恢复组:(1)呼吸频率:在窒息恢复过程中,家兔呼吸频率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水平。

(2)心率:在窒息恢复过程中,家兔心率逐渐恢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

(3)血氧饱和度:在窒息恢复过程中,家兔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但仍低于正常水平。

3. 对照组:(1)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均处于正常水平。

六、实验分析1. 窒息对家兔生理机能的影响:(1)呼吸系统:窒息导致家兔呼吸频率减慢,直至停止呼吸,说明窒息对呼吸系统有严重影响。

(2)循环系统:窒息导致家兔心率加快,直至停止跳动,说明窒息对循环系统有严重影响。

(3)血液系统:窒息导致家兔血氧饱和度下降,说明窒息对血液系统有严重影响。

2. 窒息恢复过程:(1)呼吸系统:在窒息恢复过程中,家兔呼吸频率逐渐恢复,但仍低于正常水平,说明窒息对呼吸系统有一定影响。

畜牧呼吸生理实验报告(3篇)

畜牧呼吸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家畜呼吸生理的基本原理和调节机制。

2.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因素对家畜呼吸运动的影响。

3. 理解呼吸系统在动物代谢和运动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家畜的呼吸运动是通过呼吸中枢的调节,以及肺和胸廓的协同作用来实现的。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其调节机制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化学感受器。

呼吸运动的调节因素包括CO2浓度、O2浓度、pH值、温度、湿度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兔体手术台、手术器械、张力传感与滑轮、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注射器、橡皮管、麻醉药物、生理盐水、CO2气袋、NaOH气袋3. 实验试剂: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KCN、乳酸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麻醉与固定:使用20%氨基甲酸乙酯对家兔进行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固定于兔体手术台上。

2. 气管插管:分离家兔颈部气管,插入气管插管,连接张力传感器和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3. 观察呼吸运动:通过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实时观察家兔的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和呼吸周期。

4. 改变CO2浓度:将装有CO2的气袋与家兔呼吸系统连接,观察CO2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5. 改变O2浓度:将装有NaOH的气袋与家兔呼吸系统连接,观察O2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6. 改变pH值:通过静脉注射乳酸改变家兔血液pH值,观察pH值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7. 改变温度:使用加热器或冷却器调节实验环境温度,观察温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8. 改变湿度:使用加湿器或除湿器调节实验环境湿度,观察湿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CO2浓度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当CO2浓度增加时,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均增加,呼吸周期缩短。

2. O2浓度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当O2浓度降低时,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增加,呼吸周期缩短。

3. pH值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当血液pH值降低时,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幅度增加,呼吸周期缩短。

家兔急性缺氧实验报告(3篇)

家兔急性缺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急性缺氧的症状和生理反应。

2. 探讨急性缺氧对家兔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3. 了解急性缺氧的救治措施。

二、实验原理急性缺氧是指短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或机体内部原因导致氧供应不足,引起机体生理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

家兔急性缺氧实验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模拟急性缺氧环境,观察家兔的生理反应,为临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3kg)2只。

2. 实验仪器:呼吸监测仪、血压计、心电图仪、注射器、剪刀、手术刀、酒精棉球、生理盐水等。

3. 实验药品:亚硝酸钠(NaNO2)、氨水、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将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只。

2. 实验组:向家兔的耳缘静脉注射亚硝酸钠(5mg/kg体重),造成急性缺氧。

3.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作为对照。

4. 注射后,分别监测两组家兔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5. 观察并记录家兔的症状,如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6. 实验结束后,解剖家兔,观察肺、心脏等器官的病理变化。

五、实验结果1. 实验组家兔注射亚硝酸钠后,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T波倒置。

2. 对照组家兔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

3. 解剖观察:实验组家兔肺脏充血、水肿,心脏扩大,心肌纤维变性。

六、实验讨论1. 亚硝酸钠是一种氧化剂,可导致血管扩张,引起急性缺氧。

2. 实验结果显示,急性缺氧对家兔的呼吸、循环系统产生严重影响,表现为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3. 实验组家兔的病理变化表明,急性缺氧可导致肺脏充血、水肿,心脏扩大,心肌纤维变性等病理改变。

七、结论1. 家兔急性缺氧实验表明,急性缺氧对家兔的呼吸、循环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2. 及时救治急性缺氧患者,对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八、实验建议1. 在进行急性缺氧实验时,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家兔的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结果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结果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结果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各种因素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探讨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家兔一只。

(二)实验器材呼吸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手术器械、气管插管、动脉插管、注射器、CO₂气体瓶、N₂气体瓶、20%乌拉坦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家兔称重后,用 20%乌拉坦溶液(5ml/kg)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

2、将家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手术部位的毛,进行颈部正中切口,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

3、分离一侧颈总动脉,插入动脉插管,通过压力换能器连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动脉血压。

4、在剑突下切开皮肤,分离出剑突软骨,用丝线将其与张力换能器相连,以记录呼吸运动。

5、待动物稳定后,观察正常呼吸运动曲线。

6、依次进行以下操作,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增加吸入气中 CO₂浓度:通过气体瓶向气管插管内通入含较高浓度 CO₂的气体。

缺氧:用气囊阻断气管插管一段时间,造成缺氧。

增大无效腔:将一根长橡皮管连接在气管插管的一侧。

静脉注射乳酸溶液(2ml)。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然后分别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其效应。

三、实验结果(一)正常呼吸运动在未施加任何干预因素时,家兔的呼吸运动呈现出平稳、有节律的曲线,呼吸频率和幅度相对稳定。

(二)增加吸入气中 CO₂浓度当家兔吸入含较高浓度 CO₂的气体后,呼吸运动明显加深加快。

呼吸频率显著增加,呼吸幅度增大。

这表明 CO₂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化学因素,其浓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增强呼吸运动。

(三)缺氧在造成缺氧的情况下,家兔的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幅度增大。

这是因为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运动增强,以增加肺通气量,改善缺氧状况。

(四)增大无效腔连接长橡皮管增大无效腔后,家兔的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幅度增大。

这是由于无效腔增大导致肺泡通气量减少,气体更新率降低,使得血液中的 PCO₂升高、PO₂降低,从而刺激呼吸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运动增强。

家兔缺氧实验报告

家兔缺氧实验报告

家兔缺氧实验报告引言缺氧是指细胞组织缺乏氧气供应的状态,会对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缺氧对家兔生理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一种家兔缺氧实验,通过观察家兔在缺氧环境中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变化,来了解缺氧对家兔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和设备•家兔(数量:10只)•缺氧实验箱•血氧测量仪器•心率测量仪器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家兔放入缺氧实验箱前,先对其进行体重测量,并记录下每只家兔的基本信息。

2.家兔放置:将家兔逐一放置于缺氧实验箱中,确保实验箱密封良好,防止外界氧气进入。

3.实验开始:在家兔放置至实验箱后,立即开始记录其心率和血氧变化。

使用心率测量仪器和血氧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持续记录60分钟。

4.实验结束:实验持续60分钟后,将家兔从实验箱中取出,结束实验。

记录家兔在恢复期的行为和生理指标变化。

实验结果家兔心率变化在缺氧环境中,家兔的心率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在实验开始后的前10分钟内,家兔的心率逐渐上升,说明家兔对缺氧环境产生了应激反应。

随着实验的进行,家兔的心率逐渐趋于稳定,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家兔血氧变化家兔在缺氧环境中的血氧水平明显下降。

在实验开始后的前10分钟内,家兔的血氧水平急剧下降,说明家兔在缺氧环境中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随着实验的进行,家兔的血氧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无法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结论与讨论家兔在缺氧环境中呈现出明显的生理变化,包括心率的升高和血氧水平的下降。

这表明家兔对缺氧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应激反应,并且无法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来恢复到正常状态。

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细胞无法正常进行代谢和功能活动。

家兔作为哺乳动物,在缺氧环境中表现出的生理变化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反应类似,因此对于研究人类缺氧环境下的生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本实验仅限于对家兔的观察和记录,并未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家兔在缺氧环境中的生理机制和应对策略,以及寻找改善缺氧状态下的治疗方法和措施。

家兔缺氧实验报告

家兔缺氧实验报告

家兔缺氧实验报告家兔缺氧实验报告引言:缺氧是指组织和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从而导致细胞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为了深入研究缺氧对生物体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家兔缺氧实验。

本报告旨在总结实验结果,并探讨缺氧对家兔的影响。

实验方法:我们选择了20只健康的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将它们分为两组。

实验组的家兔被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通过控制氧气浓度来模拟缺氧环境。

对照组的家兔则在正常的氧气浓度下生活。

实验持续时间为72小时。

实验结果:经过72小时的缺氧处理,我们观察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 血氧饱和度下降:实验组家兔的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

正常家兔的血氧饱和度一般在95%以上,而实验组的家兔在缺氧环境下,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0%左右。

这说明缺氧对呼吸系统有明显的影响。

2. 呼吸频率增加:实验组家兔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

正常家兔的呼吸频率一般为每分钟30-60次,而实验组的家兔呼吸频率达到了每分钟80次以上。

这表明家兔在缺氧环境下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提高氧气吸入量。

3. 活动能力下降:实验组家兔的活动能力明显下降。

正常家兔具有较高的活动性,能够跳跃和奔跑。

然而,在缺氧环境下,实验组的家兔表现出明显的乏力和无力感,活动范围受限。

4. 血液指标变化:实验组家兔的血液指标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红细胞数量减少,血小板数量增加。

这些变化可能与缺氧引起的贫血和血液凝固功能异常有关。

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缺氧对家兔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缺氧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家兔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提高氧气吸入量,但仍无法完全弥补缺氧带来的影响。

此外,缺氧还对血液指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能与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改变有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缺氧对家兔的影响。

缺氧导致家兔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增加,活动能力下降,血液指标发生变化。

这些结果对于研究缺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缺氧对不同器官和系统的影响机制,以及寻找缺氧应对的有效策略。

家兔缺氧试验报告

家兔缺氧试验报告

家免缺氧实验报告篇一:家兔缺氧实验家兔低张性缺氧[实验目的]:缺氧指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从而引起细胞代谢,功能以致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四种类型。

本次实验通过复制低张性缺氧动物模型,观察急性缺氧过程中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变化,分析其发生机制。

[实验动物]:家兔[实验药品及器材]: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动脉插管,气管插管,缺氧瓶,注射器,注射针头,动脉夹,常规手术器械,血气分析仪,针;1%普鲁卡因,钠石灰,肝素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称重,全麻(3%戊巴比妥钠,1 ml/kg),固定,剪毛。

2、气管插管,颈总动脉插管,剑突连拉力换能器描记呼吸。

3、描记正常血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口唇颜色。

4、将气管插管与缺氧瓶连接,记录缺氧开始后上述指标变化。

第1页共1页〔实验结果〕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动脉血液颜色粘膜颜色正常缺氧5min缺氧10 min缺氧20 min〔讨论〕:1、缺氧早期,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粘膜及血液颜色变化不大。

机制如下:本实验中,家兔的呼吸仅与缺氧瓶相通,呼出的CO2被钠石灰吸收,吸入气体的氧分压不断下降,最终导致PaO2下降,当PaO2V60mmHg的时候,便可以引起如下变化:由于上述机体代偿性改变,PaO2有所恢复,脱氧血红蛋白仍小于5g/dl,故不能出现发绀,血液及粘膜颜色无明显变化。

2.缺氧晚期:PaO2越来越低,过低的PaO2可抑制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的功能。

使机体处于失代偿状态,出现呼吸减慢或不规则,血压(,心率(此时PaO2((,CaO2((。

脱氧血红蛋白可超过58"1,出现发绀(Cyanosis)。

3.由于上分析推出,当吸入气氧分压降低时,PaO2亦降低。

当PaO2V60mmHg时才会引起组织缺氧,同时引起机体的一系列代偿反应,包括增强呼吸和血压等。

符合低张性缺氧的特点。

家兔呼吸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了解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和肺牵张反射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

2. 掌握呼吸运动的观察方法,包括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等指标。

3. 研究不同因素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如CO2、H+、缺氧等。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运动,其深度和频率受体内外因素影响。

呼吸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间脑、桥脑、延髓和脊髓等部位,各级部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节律性运动。

化学感受器位于主动脉和颈动脉窦,可感受血液中CO2、H+等化学因素的变化,通过神经反射调节呼吸运动。

肺牵张反射是指肺扩张时引起吸气抑制的反射,其输入神经为迷走神经。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材料:家兔2. 实验器材: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传感器、止血钳、气管插管、20ml及1ml注射器、橡皮管、刺激电极、20%氨基甲酸乙酯、CO2、乳酸、生理盐水、棉线、纱布。

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取一只家兔,称重后,用剪刀剪去耳缘静脉上的毛。

用20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缓慢推注25%氨基甲酸乙酯(1g/kg体重)进行麻醉。

2. 建立呼吸记录系统:将气管插管插入家兔气管,连接呼吸传感器,记录呼吸频率和幅度。

3. 记录正常呼吸曲线:观察家兔的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记录正常呼吸曲线。

4. CO2吸入实验:将家兔置于CO2环境中,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5. H+吸入实验:将家兔置于H+环境中,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6. 缺氧实验:将家兔置于缺氧环境中,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7. 肺牵张反射实验:剪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和节律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呼吸曲线:家兔的呼吸频率约为60-80次/分钟,幅度约为1-2cmH2O,节律较为规律。

2. CO2吸入实验:CO2吸入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表明CO2对呼吸运动有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兔缺氧实验报告篇一:家兔缺氧实验家兔低张性缺氧[实验目的]:缺氧指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从而引起细胞代谢,功能以致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缺氧分为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四种类型。

本次实验通过复制低张性缺氧动物模型,观察急性缺氧过程中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变化,分析其发生机制。

[实验动物]:家兔[实验药品及器材]: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动脉插管,气管插管,缺氧瓶,注射器,注射针头,动脉夹,常规手术器械,血气分析仪,针;1%普鲁卡因,钠石灰,肝素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 .称重,全麻(3%戊巴比妥钠,1 ml/kg),固定,剪毛。

2 .气管插管,颈总动脉插管,剑突连拉力换能器描记呼吸。

3 .描记正常血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口唇颜色。

4 .将气管插管与缺氧瓶连接,记录缺氧开始后上述指标变化。

〔实验结果〕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幅度动脉血液颜色粘膜颜色正常缺氧5min缺氧10 min缺氧20 min〔讨论〕:1.缺氧早期,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粘膜及血液颜色变化不大。

机制如下:本实验中,家兔的呼吸仅与缺氧瓶相通,呼出的CO2被钠石灰吸收,吸入气体的氧分压不断下降,最终导致PaO2下降,当PaO2<60mmHg的时候,便可以引起如下变化:由于上述机体代偿性改变,PaO2有所恢复,脱氧血红蛋白仍小于5g/dl,故不能出现发绀,血液及粘膜颜色无明显变化。

2.缺氧晚期:PaO2越来越低,过低的PaO2 可抑制呼吸、心血管、神经等系统的功能。

使机体处于失代偿状态,出现呼吸减慢或不规则,血压↓,心率↓此时PaO2↓↓,CaO2↓↓。

脱氧血红蛋白可超过5g/dl,出现发绀(Cyanosis)。

3.由于上分析推出,当吸入气氧分压降低时,PaO2亦降低。

当PaO2<60mmHg时才会引起组织缺氧,同时引起机体的一系列代偿反应,包括增强呼吸和血压等。

符合低张性缺氧的特点。

篇二:家兔解剖实验报告家兔解剖实验报告14牧医一班组长:吕兴亮组员:李龙,李彦军,刘映宏,马泽,庞婷婷,朱雪芳,李佳龙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家兔的外形观察、骨骼系统及内部解剖的观察,掌握哺乳类躯体轮廓、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2. 掌握哺乳纲动物的主要特征,理解其进步性特征。

二、实验原理将家兔处死是利用静脉注射空气致死:向静脉注射空气后,进入血液形成空气栓,空气栓随血流回流至右心室,然后被送到肺动脉,造成肺栓塞,大面积的肺栓塞使人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发生严重的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导致猝死。

三、实验器材活家兔、解剖盘、注射器、镊子、手术刀、手术剪、骨钳四、实验步骤1、外形观察,处死家兔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

颈很短,躯干较长,背部有明显的腰弯曲。

前肢短小,有5指,后肢较长,具4趾。

尾短小,位于躯干末端,腹部腹面近尾根处有泄殖孔和肛门,肛门在后。

肛门两侧各有一个无毛区,提起此处皮肤,开口,打开皮肤。

取10ml注射器,抽入10ml空气,三个人按住兔子,用酒精棉球将其一侧耳外侧毛擦湿,注射空气,到静脉血管。

挣扎一会后死亡。

2、打开皮肤润湿腹部中间的毛,小心用剪刀从泄殖孔稍前方刨一横口,向上剪至顶部,用手术刀使皮肤和肌肉分离,将剥下的皮肤向左右尽可能拉开露出腹部。

3、开腹腔:原位观察膈、胰腺、肝脏、各系统观察肾脏冠切,从泄殖孔的切口处沿腹中线同样左右割开腹壁至胸骨剑突处,暴露腹腔。

先观察各器官的自然位置。

可观察到:胰腺:分散附着于(十二指肠)弯曲处的肠系膜上,为粉红色、分布零散而不规则的腺体。

胃:囊状,横卧于膈肌后面,入口称喷门,出口称幽门。

小肠:肠管长而细,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

十二指肠呈“ U”形,空肠和回肠界限不易区分。

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

盲肠为大肠的起始段,肠管最粗大,相当于一个发酵罐,其末端有蚓突,结肠表面有横褶,直肠细长膈肌:呈粉色,上面血多有放射状红色细丝肾脏:移开胃后,可在其下观察到两肾,分布于两侧,其前端内缘各有一小的淡黄色扁圆形为肾上腺,由肾门伸出的一条白色细管为输尿管,与肾血管、神经管相伴行,向后通入膀胱的背侧。

取下一颗肾脏做冠切后,可看到肾脏的构造:在最外侧颜色较深的为肾皮质,里面颜色较浅的为肾髓质,在动、静脉附近可观察到肾乳头、肾盂、两个肾小盏及位于中间的肾大盏。

肝脏:在膈肌的下面呈红色的即为肝脏,翻开肝脏下方,用镊子轻轻拨开,即可看到墨绿色的胆囊。

膈肌:呈粉色,上面血多有放射状红色细丝肾脏:移开胃后,可在其下观察到两肾,分布于两侧,其前端内缘各有一小的淡黄色扁圆形为肾上腺,由肾门伸出的一条白色细管为输尿管,与肾血管、神经管相伴行,向后通入膀胱的背侧。

取下一颗肾脏做冠切后,可看到肾脏的构造:在最外侧颜色较深的为肾皮质,里面颜色较浅的为肾髓质,在动、静脉附近可观察到肾乳头、肾盂、两个肾小盏及位于中间的肾大盏。

肝脏:在膈肌的下面呈红色的即为肝脏,翻开肝脏下方,用镊子轻轻拨开,即可看到墨绿色的胆囊。

各系统总结:(1)消化系统:消唾液腺(四对,即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眶下腺)、口腔和咽部(口腔顶部为硬腭,后部是软腭,软腭之后为咽部)、胃、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上肠三段)胰腺(2)呼吸系统:空气通过外鼻孔进入鼻腔再经内鼻孔入咽,再由咽进入喉门。

喉门由几种软骨组成,喉与气管相接。

气管以“ C ”字形软骨支撑。

肺呈海绵状,分左右两叶,位于胸腔内,左肺两叶,右肺四叶。

3循环系统:心脏、动脉(动脉弓向后弯曲,在胸腔的一段称为胸主动脉,穿过膈肌进入腹腔后,称为腹主动脉。

从右心室发出的肺动脉分为左右肺动脉入肺)、静脉(全身回流的静脉通过一对前大静脉和一支后大静脉注入右心房)大静脉和一支后大静脉注入右心房)4泌尿系统:肾脏(位于腹腔后面脊柱两侧其内侧前缘有一肾上腺)、输尿管、膀胱篇三: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报告病理生理实验报告——家兔失血性休克——2011302280083潘晴实验目的1、了解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并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2、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休克时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3、了解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探讨失血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救治措施。

实验原理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机体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

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超过总血量的20%以上时,极易导致急性循环障碍,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不足,即休克的发生。

根据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或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期或淤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微循环衰竭期或DIC期)。

但依失血程度及快慢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

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状态。

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手术器械、输液装置、尿量测定装置、量筒、注射器、针头、20%乌拉坦、1%肝素、1%NA、生理盐水。

观察指标动脉血压(BP)mmHg 中心静脉压(CVP)cmH2O 呼吸(R)频率、幅度尿量(U)ml/10min实验步骤1、称重麻醉:(乌拉坦5ml/kg);2、固定备皮: 仰卧固定,颈部和腹部剪毛备皮;3、血管分离: 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右侧颈外V和左侧颈总A ,穿双线备用;4、荷包缝合: 切口部位: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3-5cm内,正中切口;5、肝素抗凝:(耳缘V,1ml/kg)排净空气,尽量靠近远心端,回抽有血;了6、血管插管: 结扎远心端,夹闭近心端,仅先后顺序不同;7、呼吸装置: 胸腹部正中皮肤呼吸最明显处,穿单线固定,并连于张力传感器; 8、%AD()第一次记录9、复制休克(40mmHg,30min)第二次记录10、注射NA(耳缘注射,1ml/kg)第三次记录11、静脉补液(40~60滴/分)第四次记录注意事项1、麻醉深浅要适度,麻醉过浅,动物疼痛,可致神经源性休克;过深则抑制呼吸。

2、牵拉肠袢要轻,以免引起创伤性休克。

3、动、静脉导管,事先用肝素充盈,排除空气。

导管插入后,再推入少量的肝素抗凝,防止导管前端堵塞;静脉导管插入后可缓慢滴注生理盐水保持管道通畅。

放血后也应及时往动脉导管内推注肝素。

4、血管插管时,结扎远心端,夹闭近心端,仅先后顺序不同:颈外V:先夹闭近心端,后结扎远心端,插入4-5cm;颈总A:先结扎远心端,后夹闭近心端,插入2-4cm。

剪口部位尽量靠近远心端,成45度角朝向近心端剪开小口,约为管径的1/3-2/3,插管方向朝向近心端。

5、输液时应注意三通管的使用,输液装置只能单向与静脉导管相通,不能在输液的同时测中心静脉压。

要观察中心静脉压时,需关闭输液通道,使换能器与静脉导管单向相通。

6、第一次实验记录:动物稳定10min 后,记录正常状态下;7、第二次实验记录:颈总A插管的三通开关处断续放血,血压维持于40mmHg 左右20-30min,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

每放血10ml即关闭开关,监测BP变化;血压维持于40mmHg时,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变化(重点记录BP 上升的最高值及变化时间)。

8、第三次实验记录:休克动物的抢救措施一:耳缘V缓注1% NA(1ml/kg),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变化(重点记录BP 上升的最高值及变化时间)9、第四次实验记录:休克动物的抢救二: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输液速度---40-60滴/分,输液总量---约为失血量的2-3倍,每输液50ml即观察并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

实验记录结果一:结果二:理想结果注实验并没有很成功:其中没有进行抢救措施一,所以注射NA后的变化没有记录;抢救措施二中的生理盐水错误地沿着耳缘静脉输入了,BP,CVP变化不明显。

思考讨论1、说明各实验因素引起动脉血压变化的机制?答:①注射乙酰胆碱后: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使细胞膜对K离子通透性增加,对Ca的通透性降低,心率减慢,方式传导速度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②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MA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ɑ受体结合,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另外,NA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

2、休克时,血液动力学有何改变?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可能机制;答:①失血性休克时,血压刚开始时会降低。

机制: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有心脏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