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筝教学概况分析

合集下载

高校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

高校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

高校古筝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摘要:我国文化和音乐经历了长久的沉淀,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乐器,古筝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古筝作为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民族乐器之一,具有独特的音色,而且音域范围较广。

古筝在发展的过程中及其受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古筝是伴随着我国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不断进步的,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它深受我国文化的影响,也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

当前我国古筝已经开始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古筝并不断尝试用古筝进行演奏。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引言:古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在我国乐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每个弦都代表着不同的音调。

我国人民认为古筝是一项极其优雅的乐器,它可以提升我们的乐感培养人的气质。

因此我们应该发扬这门乐器,不断对我国古筝教学音乐进行创新,这样才可以让古筝音乐更加符合现阶段发展需求。

随着古筝热度的增高,我们对于古筝的学习提出了更多严格要求,各个高校在开展古筝教学时要注重传统古筝音乐的推广,这样才可以让古筝音乐更好的面对世界。

1、古筝的社会影响力1.1、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进行音乐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也是音乐的本质特征。

我国古筝教育作品大多数都是以演奏欣赏的方式进行的,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拓宽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音乐创造力。

老师在进行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融入一些思想品质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德育教育在学生内心更好的发展。

我国古筝流派较多,不同地区的古筝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其独特的特点,进行古筝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个地区的古筝发展区别,古筝发展历史与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多关联之处,举个例子来说,河南的古筝曲目大多数都来自于民间说唱和戏曲音乐,它可以体现河南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农民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当地历史经济发展状况。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摘要:古筝作为传统的中国乐器,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出发,探析了高校古筝教学的策略。

首先介绍了古筝的发展与传承,并探讨了文化认同的概念。

然后分析了高校古筝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学生兴趣的不足、教学资源的匮乏等。

接着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包括培养学生对古筝的认同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等。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展望了未来高校古筝教学的发展方向。

1. 引言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音乐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高校古筝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以文化认同为视角,探析了高校古筝教学的策略。

2. 古筝的发展与传承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古筝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许多问题。

许多人认为古筝是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社会脱节。

现代音乐的兴起使得年轻人对古筝的兴趣持续下降。

高校古筝教学需要重新思考策略,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3. 文化认同的概念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所属文化的情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古筝的文化认同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对古筝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古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产生对其的情感认同。

文化认同在高校古筝教学中的实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古筝文化,并了解其历史和传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的古筝比赛和演出,提高学生对古筝的参与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对古筝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认同。

4. 高校古筝教学的挑战高校古筝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首先是学生兴趣的不足。

古筝作为传统的乐器,在现代社会中很少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许多学生对古筝的兴趣不高,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

其次是教学资源的匮乏。

古筝是一种特殊的乐器,对于教学场地、设备和专业老师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古筝教学是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文化认同的日益重要,高校古筝教学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目前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资源不足等,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高校古筝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高校古筝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古筝教学策略探讨,可以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可以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可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策略优化建议,可以为高校古筝教学提供改进措施和建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的探析,为高校古筝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其教学不仅仅是传授音乐技能,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学习古筝,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民族音乐精神和审美情趣,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从文化认同视角出发,高校古筝教学策略的探讨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学习一门音乐课程,更是在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深入了解古筝的起源、演奏技巧和曲目等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旨在从文化认同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旨在为高校古筝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推动古筝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在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古筝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通过分析现有的高校古筝教学现状,结合文化认同理论,寻求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我国高校古筝专业教育现状、问题与改善

我国高校古筝专业教育现状、问题与改善

我国高校古筝专业教育现状、问题与改善【内容摘要】文章以高校古筝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在古筝艺术整体发展中所起的典范作用为出发点,分析古筝专业教育的得与失,并在此基础上从科学性、统一性、规范性、系统性四个方面,提出古筝专业教育改善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古筝专业教育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具有“东方钢琴”美誉的古筝艺术发展迅速,规模空前。

如今,古筝不仅已成为妇孺皆知的一门大众文化艺术,而且从民间走进各大艺术专业院校并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一、高校古筝专业教育的现状1.古筝专业教育的规模有了阶段性的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除全国各大音乐学院之外,普通高校也开设了古筝专业,除本科教育外,还完善了研究生教育。

专业出色的本科生多选择考研继续深造的道路,这便使得古筝硕士研究生备受人们的青睐。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古筝专业教育的深化,有利于加强筝乐的理论研究以及古筝艺术的全面发展。

2.古筝专业的技巧训练20世纪末,古筝的演奏技法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从单手(右手)弹奏、以韵(左手)补声,到双手配合演奏,从摇指、轮指的出现到快速指序的应用,进一步增添了这一传统乐器的魅力。

纵观古筝专业课教学,多年来是以重视学生表演技艺发展为主,大量有针对性的技巧练习曲应运而生。

如项斯华的《每日必弹――古筝指序练习曲》、王蔚的《古筝“弦距型”手指训练教程》等。

通过各种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双手复调练习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式地训练学生手指的灵活性、颗粒性、流畅性、技巧性。

如今,练习曲已成为保障古筝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手段。

3.新创作的筝曲为古筝专业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类新作品可分为三类:移植外来乐曲,如《霍拉舞曲》《肖邦练习曲》等;非传统五声性调式的作品,如《幻想曲》《莲花谣》等;各具特色的古筝协奏曲,如《临安遗恨》《望秦川》等。

从以上新作不难看出,高校古筝专业教育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受西方作曲技巧、美学观点及听觉习惯的影响,致使筝乐内容快速发生变异。

浅谈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古筝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良好的音乐情操以及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文章分析当前古筝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古筝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问题;对策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在众多筝家名流的努力和推动下,对古筝的研究和重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当前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随着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院校开设了古筝选修课,这为学生多掌握几种音乐技能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高校古筝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总体来看,高校音乐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

1.注重教学技巧,忽视音乐素养的培养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思维的影响,大多数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古筝演奏的技巧上,忽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由此学生也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技术的训练和提高上,往往通过较少曲目来掌握演奏方法。

这样往往导致学生对音乐文化内涵认识和理解不够,不能准确掌握音乐的风格和特点,不能从更高的文化高度体现演奏技术。

音乐素养的缺乏也往往导致学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方面知识结构和艺术修养上的缺失。

同时,注重教学技巧,也使音乐教学中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缺乏艺术美,不能很好的把艺术作品内涵和艺术美表现出来。

2.注重教学内容,忽视学生自主性从当前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来看,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忽视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

这种缺乏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学生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得到激发。

同时,古筝教学往往采取教师“一对一”小课教学,虽然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教学成本比较高,教师的投入精力比较大,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和他人和演奏时的配合、协调能力就较低。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认同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在高校教育领域,如何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其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着重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古筝教学的策略,旨在通过对古筝教学策略的分析,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

一、古筝教学的文化背景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一种,因其独特的音色和悠扬的旋律而备受人们喜爱。

古筝不仅在古代被用来伴奏宫廷音乐,也被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演奏中。

古筝的弹奏技巧和曲目编排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教学也需要融入这些文化背景和传统之中。

在高校古筝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古筝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技术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是对古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古筝在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其次是要让学生了解古筝曲目的背景故事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弹奏古筝的时候,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曲目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古筝演出、举办古筝比赛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古筝音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三、探索古筝教学的策略1. 融入文化元素在古筝教学中,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比如教学材料的选择可以注重古筝曲目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筝音乐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古典诗词或者名人故事等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古筝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

2. 强调表现技巧古筝音乐强调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在教学中可以注重学生的表现技巧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筝曲目的情感表达方式,并能够通过演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关于古筝专业教学问题探究

关于古筝专业教学问题探究

关于古筝专业教学问题探究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魅力。

近年来,随着古筝音乐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古筝教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古筝专业教学问题备受关注,如何提高古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成为了业内专家与学者的共同关注焦点。

本文将围绕古筝专业教学问题展开探讨,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古筝专业教学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一、古筝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古筝教学在高校及音乐学院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吸引了大批学生的关注。

在古筝教学领域,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手段的丰富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古筝专业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培训班和业余爱好者的学习方式,其针对的是具有音乐基础和专业素养的学生,因此在教学理念和实践方法上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古筝的教学主要包括古筝演奏技巧、曲目演练、音乐理论、曲调分析等多个方面,对于师资队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目前国内古筝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存在较大的不足,需要加强相关教师的培训与提升。

除了师资力量之外,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对于古筝专业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流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古筝的教学内容也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古筝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但也需要结合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古筝专业教学需要不断挖掘和整理丰富的古筝音乐作品,拓展教学内容,使其更加全面和丰富。

在国外,古筝的教学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学习。

很多国家的音乐学院和艺术教育机构都设有古筝专业教学课程,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学生来学习古筝。

国外古筝专业教学与中国不同,能够借鉴一些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助于拓宽古筝专业教学的思路和发展空间。

1. 教材问题古筝专业教学的教材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目前市面上的古筝教材种类繁多,但质量良莠不齐,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材的更新和完善问题。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古筝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热爱的乐器之一。

然而,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不仅与学生自身素质、态度有关,更与高校古筝教学策略的缺陷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应从文化认同视角出发,探讨高校古筝教学策略的问题,为高校古筝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古筝教学的文化背景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应该秉持着文化认同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对古筝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对古筝的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策略的缺陷1、以技巧为主导一些高校古筝教学普遍采用技巧训练为主,并忽略了古筝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种教学策略容易让学生们追求技巧上的纯熟,却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一些高校古筝教师们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背景和兴趣,将所有的学生都教授相同的古筝曲目和技巧,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策略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厌倦和失去兴趣。

3、缺乏文化传播的意义一些高校古筝教师忽略了古筝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只将其当做一种音乐工具来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们学习古筝时并没有感受到其鲜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缺乏文化传播的意义。

三、教学改进策略1、以文化认同为核心高校古筝教学应以文化认同为核心,要让学生明白古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民族传统。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筝所传承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2、个性化与差异化教学策略高校古筝教师应该注重差异化教学策略,以学生的兴趣、素质和特长为出发点,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另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发掘古筝的潜力和魅力。

关于古筝专业教学问题探究

关于古筝专业教学问题探究

关于古筝专业教学问题探究【摘要】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古筝专业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古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古筝专业教学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和建议,旨在提升古筝专业教学的质量。

通过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可以更好地探究古筝专业教学的问题,并为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在总结了本文对古筝专业教学问题的探究,同时展望了古筝专业教学的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启发更多人关注古筝教学,促进古筝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推动古筝专业教学朝着更加完善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古筝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质量提升、未来发展方向、建议、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古筝专业教学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越来越多的音乐学院和艺术学校开设古筝专业,为学习古筝的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高水平的教学环境。

随之而来的是古筝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教学内容的单一化、教学方法的传统化以及师资力量的不足等,都制约了古筝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对古筝专业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寻求改进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这一部分将围绕古筝专业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展开分析,为后续内容提供必要的背景和基础。

1.2 研究意义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音乐魅力,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古筝专业教学作为培养古筝演奏及教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其意义不言而喻。

通过古筝专业教学,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和弘扬古筝艺术,推动古筝艺术在当代的传播和发展。

古筝专业教学可以培养具有扎实古筝演奏技能和丰富音乐知识的专业人才,为古筝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古筝专业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音乐修养的提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

古筝专业教学的意义重大,对于古筝艺术的传承、发展和推广具有深远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我国高校古筝专业教育现状、问题与改善

我国高校古筝专业教育现状、问题与改善

我国高校古筝专业教育现状、问题与改善【内容摘要】文章以高校古筝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在古筝艺术整体发展中所起的典范作用为出发点,分析古筝专业教育的得与失,并在此基础上从科学性、统一性、规范性、系统性四个方面,提出古筝专业教育改善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古筝专业教育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具有“东方钢琴”美誉的古筝艺术发展迅速,规模空前。

如今,古筝不仅已成为妇孺皆知的一门大众文化艺术,而且从民间走进各大艺术专业院校并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一、高校古筝专业教育的现状1.古筝专业教育的规模有了阶段性的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除全国各大音乐学院之外,普通高校也开设了古筝专业,除本科教育外,还完善了研究生教育。

专业出色的本科生多选择考研继续深造的道路,这便使得古筝硕士研究生备受人们的青睐。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古筝专业教育的深化,有利于加强筝乐的理论研究以及古筝艺术的全面发展。

2.古筝专业的技巧训练20世纪末,古筝的演奏技法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从单手(右手)弹奏、以韵(左手)补声,到双手配合演奏,从摇指、轮指的出现到快速指序的应用,进一步增添了这一传统乐器的魅力。

纵观古筝专业课教学,多年来是以重视学生表演技艺发展为主,大量有针对性的技巧练习曲应运而生。

如项斯华的《每日必弹――古筝指序练习曲》、王蔚的《古筝“弦距型”手指训练教程》等。

通过各种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双手复调练习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式地训练学生手指的灵活性、颗粒性、流畅性、技巧性。

如今,练习曲已成为保障古筝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手段。

3.新创作的筝曲为古筝专业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类新作品可分为三类:移植外来乐曲,如《霍拉舞曲》《肖邦练习曲》等;非传统五声性调式的作品,如《幻想曲》《莲花谣》等;各具特色的古筝协奏曲,如《临安遗恨》《望秦川》等。

从以上新作不难看出,高校古筝专业教育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受西方作曲技巧、美学观点及听觉习惯的影响,致使筝乐内容快速发生变异。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古筝这一中国传统乐器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古筝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古筝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学手段不合理、教学内容单一等。

本文主要从文化认同视角出发,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教学内容单一当前,高校古筝教学内容多集中在技术性的训练上,忽视了古筝音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学生只注重技巧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古筝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导致学生对古筝音乐缺乏文化认同感。

2. 教学手段不合理古筝教学中,很多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面授方式,忽视了现代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缺乏互动性的学习体验,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

3. 学生文化认同感不强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然而当前学生对古筝音乐的认同感并不强。

他们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和流行音乐,对古筝音乐的接受程度不高。

1. 强化文化内涵教育在古筝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文化认同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筝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演奏曲目的文学典故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筝音乐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2. 整合现代科技手段在古筝教学中,可以整合现代科技手段,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通过互联网资源、音视频教学软件等,丰富古筝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多样化教学方法古筝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教学等,提高古筝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古筝教学中,可以创新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现代元素,使古筝音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比如可以引入一些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古筝音乐进行创作演绎。

5. 加强社会文化交流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其艺术魅力在国际上也备受关注。

高校古筝教学可以加强与国际音乐学院的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古筝音乐的传播,促进跨文化交流,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认同感。

高校古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高校古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高校古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古筝教学是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古筝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古筝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和传统音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古筝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提升高校古筝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古筝文化,成为了教育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对高校古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全面了解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促进高校古筝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高校古筝教学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对高校古筝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古筝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高校古筝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高校古筝教学提供可行的有效性提升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质量。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为高校古筝教学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古筝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提高高校古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3 研究意义高校古筝教学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古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可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学习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通过研究高校古筝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对当前古筝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

通过对古筝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为高校音乐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参考,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音乐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策略思考

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策略思考

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策略思考1. 引言1.1 高校古筝教学现状目前,高校古筝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传统的古筝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会单一的学习古筝的技巧和曲目,缺乏对古筝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的理解。

古筝教学资源有限,教学设备和教材更新缓慢,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古筝教学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践教学的机会,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

古筝教学往往被束缚于音乐学院或传统文化研究院系,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跨界交流。

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古筝教学亟需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行跨学科融合,才能让高校古筝教学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2000字】1.2 教学模式需求转变高校古筝教学的模式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古筝教学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古筝教学往往以传授基本技能和乐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

现在的学生对古筝的学习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出于兴趣爱好,有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教学模式需要更加灵活多样化。

教学模式需求转变还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

传统的古筝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学生们往往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对古筝的学习兴趣下降。

教学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们能够亲自动手,体会到古筝演奏的乐趣和挑战。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还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比如音频、视频等,让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古筝演奏的技巧和艺术内涵。

【教学模式需求转变】2. 正文2.1 提倡创新教学方法在高校古筝教学中,提倡创新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教师们应该尝试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着丰富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音乐文化。

在高校中,古筝教育不仅是音乐学院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其他文化专业学院的选修课程。

在文化认同的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应该遵循一定的策略,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高校古筝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传统音乐文化往往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筝的发展历史、演奏技巧和曲目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筝的独特之处和其与中国文化的内在联系。

教师还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曲目,并通过音乐会、比赛等形式展示学生的成果,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高校古筝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表现力。

古筝是一种以指法和琴音表达情感的乐器,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和演奏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巧,如指法、琴音控制等,并通过丰富的练习曲目和演奏机会,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合奏和小组演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现力。

高校古筝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需要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力,而高校古筝教育正是培养这种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古筝乐团的演奏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高校古筝教学在文化认同视角下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技能和表现力、加强文化理解和创作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传统音乐和文化的认同,并为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音乐作出贡献。

阐述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

阐述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

阐述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古筝作为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乐器,一直被认为是民族乐器的瑰宝,随着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的大趋势,古筝艺术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热爱和重视。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管是否从事音乐事业,能够演奏一件自己國家的民族乐器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欧洲人大都能够演奏钢琴是一样的,都是对国家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高校开展古筝集体课在于能够扩大教学信息的辐射面,使有限的古筝专业教师能对更多的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教学。

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 古筝教学概况古筝这种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近现代的演奏家与教授、当代各流派古筝艺术家,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对古筝艺术从创作到演奏,从理论到教学,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制作进行了全方位、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古筝技艺水平的提升、技法的不断革新,古筝的教学方法从口传心授、以曲相教的民间状态步入了专业化、学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产生了质的飞跃。

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在素质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古筝教育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全面性演化的今天,尚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育经费不到位,学生基础不均衡等。

目前,部分省内外高校通过对古筝集体课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古筝的普及和推广也指日可待。

2 古筝集体教学的条件首先,保证合格的是师资是开展古筝集体课的一个关键。

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最终执行者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决定古筝集体课程教学的成败。

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的开展,无疑是对古筝教师一次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古筝集体教学的重组和整合的教学结构,对于长期进行“一对一”教学的古筝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因此,首先应该尽快让古筝老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多样性和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变得愈发重要。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代表着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精髓。

随着古筝音乐的普及和受众群体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古筝,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中,古筝教学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研究背景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古筝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思考如何在文化认同的视角下,更好地引导和推动高校古筝教学的发展。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应当更加注重文化认同的传承与弘扬。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古筝教学的文化认同视角,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高校古筝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意义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文化群体的认同和认同感,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高校古筝教学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不仅仅是音乐技能的传授,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因此,从文化认同的视角来审视高校古筝教学的策略,对于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对高校古筝教学策略的探析,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激发学生对古筝乐器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同时,通过跨文化教学的开展以及借鉴国外教学经验,可以使高校古筝教学更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为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文化认同视角下的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路,为高校古筝教学的提升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高校古筝教学现状分析高校古筝教学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起初主要是在音乐学院进行专业培训。

然而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古筝音乐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引入古筝教学课程,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一传统乐器。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

文化认同视角下高校古筝教学策略探析古筝是中国传统音乐器乐之一,凭借着其优美的音色和独特的韵味,一直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随着现代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古筝教学课程。

本文将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出发,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策略。

在高校古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音乐器乐,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筝,深入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渊源和艺术特点,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认同感。

可以通过讲解古筝的起源和发展、演奏技巧的讲解和展示、带领学生去参观古筝演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从内心里喜欢上古筝。

高校古筝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

古筝是一种需要高度技巧的乐器,学生要学会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手指按弦和控制弦音等基本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练习曲目的教学以及个别辅导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学生也应该有充分的练习时间和机会去巩固所掌握的技能,可以在课后自行练习或者参与学校举办的古筝社团活动,与其他学生一起交流学习。

高校古筝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古筝音乐在演奏中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可以通过演奏和创作属于自己的曲目来表达个性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尝试创作与演奏一体的作品,或者将传统曲目进行改编和创新。

学生还可以参与学校举办的古筝比赛或者演出,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高校古筝教学也要积极与社会互动,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音乐实践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和比赛,让他们有机会与其他音乐学院的学生交流学习,激发他们进一步提高的动力。

可以邀请知名的古筝演奏家或者音乐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演出,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和经验分享。

高校古筝教学策略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演奏技能和创造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音乐水平和艺术修养。

高校古筝教学概况分析

高校古筝教学概况分析

高校古筝教学状况分析高校古筝教学,作为古筝教学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

很多高校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古筝课程,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但由于古筝专业在高校开设的时间有限,且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古筝教学的研究都不多,所以在高校内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古筝教学体系。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古筝教学问题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难题。

课程设置是古筝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课程设置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古筝教学工作是否有效和质量的好坏。

因此,我们应该从高校的古筝课程设置入手,理顺高校古筝教学的思路,从而抓住古筝教学的关键。

第一节古筝教学课程设置现状及改革思考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古筝课程设置日臻完善,教学水平也稳步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古筝学习者的增加,我国古筝教学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

现阶段我国的古筝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应该在肯定其意义的基础上,对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只有对高校的古筝教学课程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进行更加科学的课程设置,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的师资优势。

一、髙校现有的课程设置情况髙校扩招、学习者增加等因素导致高校古筝学习者的基础好坏不齐。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体系不完善,在课程设置的规范方面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现阶段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混淆了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的界限,没有从专业和非专业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

(一)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在我国音乐学院中发展较为迅速,教学体系相对完善,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成熟。

因此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及作为更专业的古筝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理论学习阶段。

大部分院校将理论学习阶段放在大一进行。

理论学习阶段是整个古筝学习的基础阶段。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乐感,才具备了学好古筝的基本条件,为演奏好古筝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古筝教学状况分析高校古筝教学,作为古筝教学的关键环节,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

很多高校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古筝课程,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但由于古筝专业在高校开设的时间有限,且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古筝教学的研究都不多,所以在高校内并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古筝教学体系。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古筝教学问题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难题。

课程设置是古筝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课程设置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古筝教学工作是否有效和质量的好坏。

因此,我们应该从高校的古筝课程设置入手,理顺高校古筝教学的思路,从而抓住古筝教学的关键。

第一节古筝教学课程设置现状及改革思考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古筝课程设置日臻完善,教学水平也稳步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古筝学习者的增加,我国古筝教学已经有了较大的改观。

现阶段我国的古筝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应该在肯定其意义的基础上,对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只有对高校的古筝教学课程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进行更加科学的课程设置,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的师资优势。

一、髙校现有的课程设置情况髙校扩招、学习者增加等因素导致高校古筝学习者的基础好坏不齐。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体系不完善,在课程设置的规范方面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现阶段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混淆了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的界限,没有从专业和非专业方面对课程进行优化。

(一)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在我国音乐学院中发展较为迅速,教学体系相对完善,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成熟。

因此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及作为更专业的古筝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理论学习阶段。

大部分院校将理论学习阶段放在大一进行。

理论学习阶段是整个古筝学习的基础阶段。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乐感,才具备了学好古筝的基本条件,为演奏好古筝奠定基础。

因此理论学习阶段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的。

在这个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视唱练耳、基础乐理、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等。

这些课程与其他乐器教学科目开设的课程基本一致,因此这段时间的学习采用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并没有针对每个乐器教学设立专门的课程。

理论科学课时的安排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基本上视唱练耳、基础乐理、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这几门课都是4课时/周。

2.古筝专业课学习阶段。

经过大一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对乐理、视奏等有了初步的了解与掌握,为下一步古筝学习打下了基础。

大二开始分门别类,学习古筝专业课程。

此阶段的课程设置主要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基本上的课程设置,都选取不同级别、不同难度的曲目进行演奏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古筝的弹奏技巧。

也就是说这个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演奏课。

由于古筝专业课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课时安排大约在每周3课时,共45个课时。

3.实践阶段。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能够熟练的进行古筝演奏。

但学生还缺乏弹奏表演的经验,临场演奏的变现力还没有得到锻炼。

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加入教学实践。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临场应变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的课程设置有:教学实践课(1次/周)、抽签演奏会(1次/月)。

教学实践课主要在课堂内部进行,每周由老师出题或者选择特定曲目,学生进行演奏,根据学生的演奏情况老师进行点评、指导。

这门课设置的观众主要是教师自己,而为了锻炼学生在多人面前的表现力,学校还经常举行抽签演奏会。

音乐表演专业从某种程度上,又可以分为专业的古筝表演专业和非专业的古筝表演专业。

非古筝专业表演主要指,以古筝作为辅修专业的音乐表演学习。

现阶段针对以古筝作为辅修专业的音乐表演学生,在课程设置方面较为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学习阶段。

在这个阶段开设的课程主要有视唱练耳、基础乐理、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等。

这部分的课程设置是所有乐器表演专业的学生都需要进行学习的。

因此这段时间的学习采用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进行,并没有针对每个乐器教学设立专门的课程。

理论科学课时根据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基本上视唱练耳、基础乐理、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这几门课都是4课时/周。

2.专业学习阶段。

辅修古筝表演的学生,并不将古筝作为第一表演乐器。

古筝表演只在学习本专业乐器的前提下进行。

因此对于非专业学生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授课。

然受师资力量的限制,很难对非专业学生一对一教学,因此主要采用集体课形式,课时较少,一般2课时/周。

非专业学生不可能像古筝表演专业学生一样参加大量的音乐会或者其他形式的表演练习,他们只对自己学习的第一乐器负责。

他们只进行一次抽签演唱会,只有一次提高自己临场表演能力的机会。

(二)髙校音乐教育专业上文中已经分析了高校古筝教育专业的特点。

下面我们将以某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对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简单的说明。

1.古筝教育专业。

现阶段高校古筝教育专业参照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

专业以“声乐”“古筝”为主,上课方式为小课,学制为4年,其他专业课为大课,分别开设有:“乐理”1年、“和声”2年、“视唱练耳”2年、“音乐史”1年、“合唱指挥”1年、“欣赏”1年、“作曲”1年、“曲式”1年、“音乐教学法”1期、“配器”1期、教学实习6周、“音乐概论”1期。

这是阶段包括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内的大部分高校,古筝教育专业的课程开设情况。

2.非古筝教育专业。

在音乐教育专业中有以古筝作为选修的。

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学形式非常简单:并不对学生主修课程进行改变。

针对这部分学生开设古筝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古筝基本弹奏技能、古筝基本乐理等。

受时间限制,主要采取集体授课的形式。

二、课程设置现状分析高校中现行的课程已经较为完善,但也有不足。

为了提高我国古筝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的古筝工作者,我们必须对其中的不足有清醒的认识。

下面将对古筝教育与古筝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总结。

首先,针对音乐表演和音乐教育两个专业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分析。

课程设置完全以音乐理论为主,没有人文课的安排。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古筝是综合性学科。

所以想要更好地理解古筝作品、感受古筝带来的音乐享受,必须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

其次,这些课程的设置与其他乐器教学完全相同,没有突出古筝教学的特点。

有中国音乐史而没有古筝史的教学。

只有真正的了解古筝史,才能更好地感受经典古筝作品的内涵。

再次,高校音乐表演方向的课程设置,强调对学生个人演奏技巧的训练、培养。

但古筝表演是一个多人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的节目。

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会出现个人弹奏技巧熟练,而与别人协作表演的能力不足的问题,应该设置多乐种协同合作的课程。

其次,我们看到无论是抽签演唱会还是教学实践,学生都很难有机会与其他老师的学生进行技艺上的交流切磋,这样会导致学生故步自封,因此应该增设交流表演的课程。

而且以古筝作为辅修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古筝弹奏的技巧,不能满足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需求。

最后,从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作为以培养教学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声乐”“钢琴”的技巧训练上,而将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课外辅导能力的培养放在一边。

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古筝教学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

而且没有区分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和音乐教育专业的不同,将他们混为一谈,这样就有悖于两个专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对两个专业进行区分对待。

三、课程设置改进策略通过对高校古筝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髙校古筝教学课程设置还存在问题,并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也缺乏规范标准。

这对我国古筝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古筝的发展都不利的。

可喜的,近年来已经有古筝教育者开始注意到这些问题,并且做了大量工作。

笔者在参阅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古筝教学课程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观察,提出一些拙见。

针对课程设置中人文科学不足以及古筝史缺失的情况,提出以下建议:①在高校古筝教育中加入一些人文科学课程,包括历史、地理等科目。

这些科目的课时不必过多,大约为1课时/周。

通过这些科目的开设,使学生清晰地把握历史脉络,对每个地区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有一定了解,适当地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

这些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学生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人文风俗等方面对古筝作品进行思考。

②还应该开设一门古筝史,大约为1课时/2周。

也可以在原有的中国音乐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古筝史的教学。

通过古筝史教学使学生能对古筝有清晰的认识,在古筝学习时能更感性地把握作品。

针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协作能力差、缺少与其他学生交流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在高校古筝表演方向中开设合奏课。

当然合奏课的开设需要多方面协作,开设合奏课能使学生有机会合作表演,大约为3次/学年。

在第三阶段的教学中,可以开设交流演奏课,在这个课程中,所有古筝学习者都能够在一起演奏,交流心得,相互切磋。

这可以起到开阔学生视野,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作用。

这些对学生的古琴演奏都很有帮助。

最后,还应该增设课外实践课。

课外实践课的上课内容可以与古筝无关。

这门课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

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灵感,激发创造能力。

课外实践课的课时为2次/学期。

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方法课缺失问题的解决办法。

第一,将音乐教法课作为主要的学科来设置,音乐教法课的设置可以更好地适应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目标。

第二,应该增加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学习只是理论上的一种,而如何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重中之重。

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增加古筝教学实践课程。

(二)具体策略1.我们应该增加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

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教学的能力。

这些才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能力。

此外,应该减少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演奏课的数量,他们对于“技”的需求远低于对“艺”的需求。

2.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应该增加演奏课的比重,更加注重演奏技巧的培养和演奏熟练程度的把握。

还应该增设更多的表演课、演奏课以及一些表演实践课,使学生在演奏课程中熟练地掌握演奏技巧。

3.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中以古筝作为主选修课程的学生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应该意识到在培养专业人才的现状,以古筝作为辅修的学生很难靠古筝作为表演或者教学的主方向,因此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以兴趣学习为主,不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课程设置是古筝教学的基础。

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促进高校古筝教学的发展。

因此,只有顺应教学形式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完善高校古筝课程设置,才能推动古筝教育事业的进步。

古筝工作者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髙校课程设置的完善,建立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