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学古诗(黄鸽)(课件精选)
合集下载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3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3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bb355d7a5e9856a57126079.png)
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 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 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
• 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 “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 以愁而不怨之感。
• 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 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 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 结合。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融情于景)历经千百年之久。
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大有 岁月易逝的孤寂和惆怅之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 的无限愁思做了铺垫。
3.颈联写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色,请赏析。
前两联观景,观的是黄鹤楼,想的 是黄鹤楼的传说。
晴日里的原野。
草木茂盛 长江中的小洲,
川,平川、原野。分明的样子。
的样子。 在黄鹤楼东北。
晴川 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 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译文】晴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 ,碧绿的芳草长满鹦鹉洲。太阳将要落山,故乡 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虚实结合的写法。(难点) 3. 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失意和思乡的情感。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 封)人。盛唐诗人。其《黄鹤楼》诗 ,是吊古怀乡之佳作,据说李白为 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有《崔 颢集》。本诗选自《全唐诗》。
诗文诵读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 “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 以愁而不怨之感。
• 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 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 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 结合。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融情于景)历经千百年之久。
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大有 岁月易逝的孤寂和惆怅之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 的无限愁思做了铺垫。
3.颈联写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色,请赏析。
前两联观景,观的是黄鹤楼,想的 是黄鹤楼的传说。
晴日里的原野。
草木茂盛 长江中的小洲,
川,平川、原野。分明的样子。
的样子。 在黄鹤楼东北。
晴川 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 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烟霭笼罩江面。
【译文】晴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 ,碧绿的芳草长满鹦鹉洲。太阳将要落山,故乡 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虚实结合的写法。(难点) 3. 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失意和思乡的情感。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 封)人。盛唐诗人。其《黄鹤楼》诗 ,是吊古怀乡之佳作,据说李白为 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有《崔 颢集》。本诗选自《全唐诗》。
诗文诵读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 黄鹤楼 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 黄鹤楼 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5ab05746137ee06eef91853.png)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 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 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作者简介:
崔颢(公元704年—754年), 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 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 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 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 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最为人们 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 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 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 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 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 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 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 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 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全班诵读,拓展升华
崔颢登临黄鹤楼,凭吊古迹,抒发了浓浓的 乡愁。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种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简介:
崔颢(公元704年—754年), 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 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 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 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 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最为人们 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 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 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 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 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 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 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 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 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全班诵读,拓展升华
崔颢登临黄鹤楼,凭吊古迹,抒发了浓浓的 乡愁。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种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黄鹤楼》优秀ppt课件
![《黄鹤楼》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70e130f8c75fbfc67db24e.png)
最新版整理ppt
10
翻译课文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注释:
去:离开。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悠悠:闲静的样子。
译文:
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
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悠悠飘荡。
最新版整理ppt
11
原文: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历历:清晰的样子。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译文: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 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家乡,烟霭笼罩的长江激 起思乡的哀愁。
最新版整理ppt
12
1.诗歌开头有什么特色? 【答案】此题运用用典作用分析法。诗的首联巧用 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 楼乃是仙人遗留下来的,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 秘的色彩。
关键词: 思乡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 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的?
最新版整理ppt
9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黄鹤楼》课文朗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最新版整理ppt
16
4.全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答案】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 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 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 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最新版整理ppt
《黄鹤楼》ppt课件
![《黄鹤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fe1dd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01.png)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 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理 解 内容 1.结合下面资料,从时间跨度上说说你对首联和颔联的理解。
昔人已乘黄鹤去, 昔 吊古:仙人驾鹤 此地空余黄鹤楼。 今 伤今:鹤去楼空 黄鹤一去不复返, 昔 追昔:黄鹤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今 伤今:白云悠悠
体 会 感情 4.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梳理诗句中的景色和情感变化。
诗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景色 神异渺茫 明丽如画 朦胧凄迷
情感 吊古伤今,无限怅惘 岁月易逝,世事难料
怀才不遇的感慨 思乡之愁
3.分析写法,品读语言。
分 析 写法 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抒情的效果?请结合诗句分析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品 读 赏析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画面角度: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凝眸远望,已 不知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满怀愁绪。
写法角度:由景生情,借景抒情,借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朦胧 凄迷之景,抒发了诗人因远离故土而生发出的怀乡之情。
理 解 内容
3.尾联的画面与颈联有何不同?情与景是如何结合起来的?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凝眸远望,已不知 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满怀愁绪。
画面朦胧凄迷,由景生情,借景抒情,借夕阳西下,江面烟波 浩渺之景,抒发了诗人因远离故土而生发出的怀乡之情。
课堂练习
《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 样的情感?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 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 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理 解 内容 1.结合下面资料,从时间跨度上说说你对首联和颔联的理解。
昔人已乘黄鹤去, 昔 吊古:仙人驾鹤 此地空余黄鹤楼。 今 伤今:鹤去楼空 黄鹤一去不复返, 昔 追昔:黄鹤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今 伤今:白云悠悠
体 会 感情 4.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梳理诗句中的景色和情感变化。
诗句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景色 神异渺茫 明丽如画 朦胧凄迷
情感 吊古伤今,无限怅惘 岁月易逝,世事难料
怀才不遇的感慨 思乡之愁
3.分析写法,品读语言。
分 析 写法 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抒情的效果?请结合诗句分析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品 读 赏析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画面角度: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凝眸远望,已 不知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满怀愁绪。
写法角度:由景生情,借景抒情,借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朦胧 凄迷之景,抒发了诗人因远离故土而生发出的怀乡之情。
理 解 内容
3.尾联的画面与颈联有何不同?情与景是如何结合起来的?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凝眸远望,已不知 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满怀愁绪。
画面朦胧凄迷,由景生情,借景抒情,借夕阳西下,江面烟波 浩渺之景,抒发了诗人因远离故土而生发出的怀乡之情。
课堂练习
《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 样的情感?
《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 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 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13bba5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a.png)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 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 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新课导入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 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 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 “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 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 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 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 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 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 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 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字,,20号白字。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读懂诗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 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愁”字最能概括作者的感情。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之景相交 融,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 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之情。
感悟诗歌
(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写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二)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 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 看法。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 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新课导入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 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 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 “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 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 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 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 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 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 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 下江山第一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字,,20号白字。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读懂诗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 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愁”字最能概括作者的感情。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之景相交 融,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 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之情。
感悟诗歌
(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写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二)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 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 看法。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 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d11d7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1.png)
研读悟情
“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两个“空”意义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空”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下的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参考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请选择任意一联谈一谈,该联如何体现诗人的愁怨心情的。
研读悟情
明确: 首联:借用神话传说,说其空荡无所依。虚写黄鹤楼表达出内心孤寂。 颔联:先抒发“仙人不在”的惆怅,再着眼于所见远景,写云徒然飘荡,由虚转实,衬托内心的失落惆怅。 颈联:描绘所见近景。写阳光明媚、草木茂盛。乐景衬哀情,烘托孤寂的思乡之情。 尾联:诗人自问自答,将乡愁之情与江上烟波之景交融。欲见家乡却被阻拦,使“愁”字应景而生。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拓展
间”。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说李白游黄鹤楼也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你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
黄鹤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黄鹤楼送别》-优质精选PPT
![《黄鹤楼送别》-优质精选PPT](https://img.taocdn.com/s3/m/2b79ae1005087632301212a9.png)
•
5.分小组讨论是合作,表演课本剧更 是合作 的高级 形式, 在短短 的时间 内,同 学们要 把课文 内容以 课本剧 的形式 表演出 来,没 有合作 的精神 是不可 能完成 的。演 课本剧 不是一 件简单 的事情 ,这里 有导演 、演员 的分工 ,道具 的使用 ,等等 。
•
6.因为文中说,白兔原本是快乐的, 自从拥 有了月 亮以后 ,她便 产生了 无穷的 得失之 患,所 以她放 弃了, 求诸神 之王撤 销那个 慷慨的 决定。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王勃说的好,‘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 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 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 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 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 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 向天边 ……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古诗两首 目录
品词析句
唯孤烟故 见帆花人 长远三西 江影月辞 天碧下黄 际空扬鹤 流尽州楼 。,。,
古诗两首 目录
自读检测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依依惜别 暮春三月 杨柳依依
古诗两首 目录
理解词语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说课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说课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00eb2a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9.png)
说教学过程
3.崔颢
崔颢(hào)( 704—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 代诗人,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注意此时他的年 龄)。《唐诗三百首》(后人对唐诗的选集)把《黄鹤楼》 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旧唐 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 浮沉,终不得志。
说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事
默读下面对诗歌相关内容的介绍,读后将你的收获或感受、 或评价等用勾画或批注的方法记录下来。(分享时请用自 己的话说,千万不要照着念。) 1、黄鹤楼 2、传说 3、崔颢
说教学过程
1.黄鹤楼
故址在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始建于三国时期。它背 靠蛇山,俯瞰长江,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 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历代文人墨 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
说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欣 赏古诗词,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初步领 悟作品的内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提高自己 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故将本诗的目标设定 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 1、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 2、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并背诵全诗。 • 3、 感受与品味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说教学过程
四、品言论情
1.锁定诗眼
再次默读本诗,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在这句话中,圈出一个你认为
最能表现作者当时的心情并且内涵丰富的字。
2.解读诗眼(即解读那一个字包含的多种含义和感情)
(1)方法:在书上圈点勾画批注 句式:诗中的某字或某词或某句的含义是……,我从中体会出了诗人……的情感。 我记录的他人分析的要点: (2)从以下介绍中,你又体会出作者的哪些心情? 由于年少时的崔颢比较狂傲,他虽然有才,但也没能得到有力人士的推举。在得 中进士以后,他远离京城长安,浪迹江湖20年。 我推测的他当时的心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教学课件PPT初中优秀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教学课件PPT初中优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64ce8fd34b73f242326c5fab.png)
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
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
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 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 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 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 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 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 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分 组 读 译 , 概 括
意
思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巍峨的)黄鹤楼。
分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离去不会再回来了,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所见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 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3.“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 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 虚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 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 感。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谢谢观看
Thank You
芳草,古诗中常常用来比喻愁思。“芳草萋 萋”,则形容愁思浓郁。
课堂小结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 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 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 抒写了游子的乡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7d38a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6.png)
从全部涵义上有一个共同点:优柔;就是这 些字所表达的涵义基本上都有缓慢和柔和的意思, 这是汉语的语音和语义有关联的明显例证。
iou/ou这个韵母,口型由开到闭,在做韵脚拖 长的时候,其发音既悠久又柔和,这个音的感觉就 附在了所有尤韵的字上——用这个韵的诗不太可能 发愤图强更多时候表现了忧愁、思念的缠绵情绪。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作业:注意此诗的韵,联系诗的内容, 感受此诗中作者的情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情感与韵:展露
为什么要押韵?
在音律上,通过平仄的排布,我们找到了起伏 感,找到了节拍感。这种起伏的跌宕最后由韵脚做 一休止符,打了一个小结,每间隔一句都有这个小 结的存在。
诗句之平仄起的是发散的作用,是动态。而韵 脚(小结)的收束,则起到的是凝聚的作用,是统 一的作用,是静态。声(平仄)和韵的结合使得诗 同时具备了动、静两种特质。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佳韵:开口大,声音响亮,合适表达单 纯、愉悦、高兴的情绪。
如果内心比较悲伤、气愤,用到的 韵又有什么特点呢?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 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3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d3373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8.png)
题壁美诗篇,
千古《黄鹤楼》
黄 鹤
楼 崔
颢
岳阳楼 滕王阁 鹳雀楼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 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 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 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 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 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yī
另一传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 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 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 黄鹤楼。
知人论世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
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 海浮沉,终不得志。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 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背景知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 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 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 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文学科普1.0:唐七言热搜榜NO.1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 楼》为第一。”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 《沧浪诗话》
文
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 野。
长江中的小洲, 在黄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译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
文 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译
黄昏中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烟雾笼罩的长江更
千古《黄鹤楼》
黄 鹤
楼 崔
颢
岳阳楼 滕王阁 鹳雀楼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 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 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 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 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 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yī
另一传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 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 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 黄鹤楼。
知人论世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
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 海浮沉,终不得志。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 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背景知识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 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 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 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文学科普1.0:唐七言热搜榜NO.1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 楼》为第一。”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 《沧浪诗话》
文
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 野。
长江中的小洲, 在黄鹤楼东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分明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译
晴日里的原野上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碧绿长满
文 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译
黄昏中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烟雾笼罩的长江更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b360ec0376baf1ffd4fadf6.png)
24
8
检查点拨—作者介绍
崔颢(约704~754),盛唐 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进士,官至太仆寺丞、 司勋员外郎。著有《崔颢集》 。擅长写边塞诗。。少年为诗 ,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 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 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 集》。
9
检查点拨—作品背景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黄鹤楼, 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 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 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 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黄鹤楼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 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 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 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 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 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 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 怀,流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 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区, 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岳飞广场、 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 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 “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4
检查点拨—品析语言 体会情感
2、“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 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及作用有 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 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 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 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 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 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8
检查点拨—作者介绍
崔颢(约704~754),盛唐 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开元进士,官至太仆寺丞、 司勋员外郎。著有《崔颢集》 。擅长写边塞诗。。少年为诗 ,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 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 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 集》。
9
检查点拨—作品背景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黄鹤楼, 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 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 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 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黄鹤楼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 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 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 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 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 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 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 怀,流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 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区, 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岳飞广场、 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 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 “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4
检查点拨—品析语言 体会情感
2、“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 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及作用有 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 无。 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 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 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 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 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在线
8
英英学古诗, 背给奶奶听。 意思讲得明, 诗人说得清。 奶奶眯眯笑, 直把英英夸!
课件在线
9
课件在线
10
1.课后请小朋友和英英比
赛,朗读背诵这首《静夜
思》。
2.请收集有关李白的资
料,争取再背诵一两首李
白的古诗。
课件在线
11
教育课件笔记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MPLATE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件在线
1
3.英英学古诗
执教:竹箦小学 黄鸽
课件在线
2
课件在线
3
shǒu sī
jìng sī yìsi
一首 思念 静夜思 意思
zhào
céng shuāng bèi
照在床前 一层白霜 背得真好!
dǒng táng
lǐ
听懂了 唐 代 李 白
课件在线
4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课件在线
5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பைடு நூலகம்
课件在线
6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课件在线
7
这首诗是说,秋天的 夜 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 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 霜。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 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 起故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