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合集下载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文档是针对给水管网课程的设计说明书,旨在对课程进行详细描述和规划。

本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在给水管网设计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从事与给水工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了解给水管网的基本原理和设计原则;•掌握给水管网设计的计算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给水管网的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课程内容3.1 基础知识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给水管网的概念和定义;•给水管网的组成;•给水管网的流量计算方法;•给水管网的压力计算方法;•给水管网的水质要求。

3.2 设计原则本课程将介绍给水管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给水管网的布置原则;•给水管网的管径选择原则;•给水管网的泵站选型原则;•给水管网的阀门配置原则;•给水管网的消防水系统设计原则。

3.3 课程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将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操作和设计任务。

学生将要完成以下实践内容:•给水管网的水质检测操作;•给水管网的流量和压力测量操作;•给水管网的管道布置设计任务;•给水管网的压力计算和排气设计任务;•给水管网的泵站选型和配置设计任务。

4.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平时作业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实践操作报告等);•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设计报告成绩;•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现。

5. 资源需求为了保障课程的顺利进行,以下资源是必要的:•给水管网实验室:提供实践操作的场地和设备;•给水管网图纸和软件工具:用于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给水管网教材和参考书籍:作为学生学习和参考的资料。

6. 授课计划本课程将以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下是课程的大致安排:•第1-2周:介绍给水管网的基础知识;•第3-4周:讲解给水管网的设计原则;•第5-8周:进行实践操作和设计任务;•第9-10周:学生项目展示和评估。

JS-00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

JS-00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

巫山县江东新城经二路给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1.1 我院与甲方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1.2 设计规范、标准1.2.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1.2.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2.6《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1.2.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2.8《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1.2.9《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68-2008)1.2.1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1.2.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2.12《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1.3 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建设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2、道路专业提供的本次道路施工图;3、《巫山县江东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2014.07);4、《巫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局部修改2014.04);5、《巫山县早阳新城龙水路道路工程及边坡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图》,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4.09);6、《巫山县早阳新城精彩路、温莹街、婆娑街道路工程及边坡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图》,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8.01);7、我院设计人员现场踏勘收集的相关资料。

1.4 设计原则1.4.1依据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家及地方法规、规范及技术标准;1.4.2以小区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导,结合现状管线资料,对给水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为规划区用户提供安全的用水。

第6章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第6章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ql
qx
qt
1 ql
q
L
ql
qt
ql
L
dx
ql qt
x
qt
qx
qt
ql
L L
x
ql
L L
x
qt / ql
dh
dx qx2
dx
ql2
L L
x
2
h
L 0
dh
L
ql
2
2
1 3
hij
Hi
H
j
L d
2
2g
8
2D5g
LQ 2
LQ2 SQ2
6.2 管网图形及简化
➢管网计算中,城市管网现状核算、现有管网扩建计 算最为常见。
➢除新设计管网,定线和计算仅限于干管,对改建和 扩建管网往往适当简化,保留主要干管,略去次要、 水力条件影响较小的管线。
➢管网图形简化是在保证计算结果接近实际情况的前 提下对管线进行的简化,这样能减轻计算工作量。
节点:有集中流量进出、管道合并或 环:起点与终点重合的管线 分叉以及边界条件发生变化的地点
忽略:管网中主要起联络作 用的管段,由于正常运行时 流量很小,对水力条件影响 很小,计算时可忽略。
分解
忽略
管段合并:长度近似相等、 彼此几乎平行且相距很近的 两条管段计算时可合并。
节点合并:距离很近的两个节 点计算时可视为一个节点。
管网图形及简化
经分解、合并和省略 等,管网由原来42个
环减少到21环。
使环状网某些管段流量为零,即将环状网改成树状 网,才能得到最经济的流量分配,但树状网并不能 保证可靠供水。
环状网流量分配时,应同时照顾经济性和可靠性。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及计算书

前言水是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科学用水和排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内容之一。

特别是在近代历史中,随着人类居住和生产的程式化进程,给水排水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和工农业科技与生产发展的基础保障。

给水排水系统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消防提供用水和排除废水的设施的总称。

它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城市化聚集居住的产物,是现代化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社会文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在面临全球水资源极其缺乏的今天,给排水管网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城市给排水系统在新的时期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看似平凡的规划设计却有着不平凡的现实意义,在满足规范和其它技术要求的条件下,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科学规划设计城市给排水管网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课程设计是学习计划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对前期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及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我们走向实际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设计为玉树囊谦县香达镇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整个设计包括三大部分:给水管网设计、排水管网设计。

给水管网的设计主要包括管网的定线、流量的设计计算、清水池容积的确定、管网的水力计算、管网平差和消防校核。

排水管网设计主要包括排水管网定线、设计流量计算和设计水力计算。

目录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4)第二章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与计算 (6)2.1给水管网的设计说明 (6)2.1.1 给水系统的类型 (6)2.1.2 给水管网布置的影响因素 (6)2.1.3 管网系统布置原则 (7)2.1.4 配水管网布置 (7)2.2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8)2.2.1 设计用水量的组成 (8)2.2.2 设计用水量的计算 (8)2.2.3 管网水力计算 (12)2.3二级泵站的设计 (20)2.3.1 水泵选型的原则 (20)2.3.2 二级泵站流量计算 (21)2.3.3二级泵站扬程的确定 (21)2.3.4 水泵校核 (22)第三章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与计算 (23)3.1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 (23)3.2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 (24)3.3污水管网的布置 (24)3.4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24)3.4.1 污水管道的定线 (24)3.4.2 控制点的确定 (25)3.4.3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参数 (25)3.4.4 污水管道上的主要构筑物 (26)3.5污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 (27)3.5.1 污水流量的计算 (27)3.5.2 集中流量计算 (27)3.5.3 污水干管设计流量计算 (27)3.5.4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29)3.6管道平面图及剖面图的绘制 (31)3.6.1 管道平面图的绘制 (34)3.6.2 管道剖面图的绘制 (35)结论 (35)总结与体会 (36)参考文献 (37)第一章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囊谦县香达镇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第五章 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第五章 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

管段直径设计
管径和设计流量的关系: 2
q Av D 4q
D
4
v
v
D-管段直径,m; q -管段流量,m3/s; v -流速,m/s; A -水管断面积,m3。 确定管径必须先选定设计流速。
设计流速的确定
技术上:为防止水锤现象,Vmax<2.5~3m/s; 为避免沉积,Vmin>0.6m/s。 经济上:设计流速小,管径大,管网造价增加; 水头损失减小,水泵扬程降低,电费降低。 一般设计流速采用优化方法求得。 合理的流速应该使 得在一定年限(投资偿还期)内管网造价与运行费 用之和最小。
管长比流量qs为:
Qcb=73.6/6690=0.011(L/s.m)
表5-1 某城镇管网各管段最高日最高时沿线流量
管段编号 水厂-3 1-2 1-4 2-5 4-5 管段长度(m) 管段计算长度(m) 沿线流量(L/s) 620 490 880 890 520 - 490 880 890 520 - 5.39 9.68 9.79 5.72
设水塔的水4.5m,吸水井最低水位标高2m,水 泵吸水管路和压水管水头损3m,求水泵扬程。
H
p
H ST h h p 16 . 00 5 2 4 . 5 7 . 53 3 34 . 03 ( m )
总结:给水管网设计和计算的步骤
(1)管网定线
(2)计算干管的总长度
经营管理总费用为:
W C tM
W W tM C 0 Ve V
一定年限T年内管网造价和管理费用(主要是电费) 之和为最小的流速,称为经济流速。 经济流速和经济管径和当地的管材价格、管线施工费 用、电价等有关。 条件不具备时,可参考:

(完整版)室外管网设计说明

(完整版)室外管网设计说明

1.设计说明:1.1设计依据:1.1.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1.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1.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1.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1.1.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1.1.7甲方提供的院区周围市政道路的给水排水管网现状图、设计委托书;1.1.8建筑专业提供的作业图及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1.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卓达绿色建筑(新材料)海城产业园,工程位于辽宁省海城太湖路两侧西。

建设单位为卓达辽宁1.3设计范围:1.3.1卓达绿色建筑(新材料)海城产业园范围内生活给水管网、工艺给水管网(其中工艺给水管网管径和用水量由甲方提供,本次设计只负责工艺用水管线位置的布置)消防管网、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的设计,不包含生产和工艺排水管网、防洪设计。

1.4管道系统:本工程设有给水管网、雨水管网、污水管网。

1.4.1给水系统:1.4.1.1生活和消防用水水源来自市政管网,由北侧太湖路接入一条dn180给水管接入厂区内作为生活和消防用水;管道覆土1.35m。

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市政管网水量、水质满足使用要求,太湖路市政绝对水压0.20MPa,只能满足厂房和动力中心补水要求,不能满足厂前区使用要求,厂前区供水需要在动力中心加压后供给厂前区单体,供水压力为0.35MPa;生产用水水源为市政管网直接供水;绿化用水水源为厂区内的自挖井(水量和水质由甲方负责满足现行绿化用水水质要求);总入口处的计量装置由市政部门负责。

1.4.3污水设计:厂区内污水收集后,经化粪池处理之后分别接入西侧经七路和北侧东湖路的市政污水管网中1.4.4雨水设计:雨水暴雨强度公式采用辽宁鞍山暴雨强度公式i=,设计重现期为2年;区域内雨水收集后,排入北侧太湖路雨水管网中。

城市给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城市给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课程论文某城市给水管网的设计课程名称给水排水姓名学号专业2007级环境工程成绩指导教师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印制2010 年 06 月 25 日目录第一章设计用水量 (3)1.1用水量的计算 (3)1.2管网布置图 (4)1.3 节点流量计算 (4)第二章管网水力计算 (5)1.1 初始流量分配 (6)1.3事故流量校正 (9)1.2消防流量校正 (12)第三章水泵的选取 (15)第四章设计总结 (15)4.1 设计补充 (16)4.2 设计总结 (16)第一章设计用水量一、用水量的计算:1、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Q1城区规划人口近期为9.7万,按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属于中小城二区来计算,最高日用水量定额在100~160L/cap.d,选用Q=130L/cap.d,自来水普及率为1。

故一天的用水量为Q1=qNf=130×9.7×104×1=12610m3/d 。

:2、企业用水量Q2企业人员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可按:生活用水,冷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热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5L;淋浴用水,冷车间采用每人每班40L,热车间采用每人每班60L。

企业甲:冷车间生活用水量为:3000×25=75000L=75m3/d冷车间淋浴用水量为:700×40×3=84000L=84m3/d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2700×35=94500L=94.5m3/d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900×60×3=162000L=162m3/d则企业甲用水量为75+84+94.5+162=415.5m3/d企业乙:冷车间生活用水量为:1800×25=45000L=45m3/d冷车间淋浴用水量为:800×40×2=64000L=64m3/d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1400×35=49000L=49m3/d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700×60×2=84000L=84m3/d则乙车间用水量为:45+64+49+84=242m3/d则企业用水量Q=415.5+242=657.5m3/d2:3、道路浇洒和绿化用水量Q3⑴、道路浇洒用水量:道路面积为678050m2道路浇洒用水量定额为1~1.5L/(m2·次),取1.2L/(m2·次)。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原始资料设计任务为陕西中部A县给水系统。

1、设计年限与规模:设计年限为2020年,主要服务对象为该城区人口生活与工业生产用水,包括: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生活用水,市政及消防用水,不考虑农业用水。

2、水文情况:本县地势较平缓,附近有地表水源,考虑城区发展及供水安全可靠,采用环状网得布置形式,管线遍布整个供水区,保证用户有足够得水量与水压。

3、气象情况:该地区一年中各种风向出现得频率见远期规划图中得风向玫瑰图,冬季冰冻深度0、5米。

4、用水情况:城区2011年现状人口13、5万人;人口机械增长率为5%。

,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

城区最高建筑物为六层(要求管网干管上最不利点最小服务水头为28、00米)。

消防时最低水压不小于10、00米。

要求供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无论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

无特殊要求。

采用统一给水系统。

用水普及率为100 %。

综合生活用水逐时变化表二.设计内容1、给水量定额确定(1)参照附表1 (a)选用得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定额为240L/cap、d(2)工企业内工作人员生活用水量根据车间性质决定,一般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高温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5L。

(3)浇洒街道用水量定额选用2、5L/m、d。

浇洒绿地用水量定额为2L/m2、d o(4)参照附表3该城市同一时间内可能发生火灾2次,一次用水量为45L/S。

2、设计用水量计算(1)最高日用水量计算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包括综合用水、工业用水、浇洒道路与绿化用水、未预见用水与管网漏失水量。

(一)城市综合用水量计算:设计年限内人口为14、12万人,综合生活用水定额采用240L/cap d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Q:Q1 =qNf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m3/ d;q ----- 城市最高日综合用水量定额,L/(cap、d);N ----- 城市设计年限内计划用水人口数;f ――城市自来水普及率,采用f=100% 所以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为:Q1=qNf=0、24*141200*100%=33888m3/d=39、2 22L/s(二)工业用水量计算工业生产用水2000+1000+600=3600m3/d=4、1 7L/s 。

给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给排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给排水管网综合设计说明书参考目录第一篇给排水管网综合设计说明书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与设计任务第2章给排水管道设计2.1 设计方案比较2.1.1 给水系统的体制及选择2.1.2净水厂的位置选择2.1.3二级泵站供水方案设计2.2给水管道设计2.2.1管道定线2.2.2给水管道的水力计算2.2.3给水管道的管材、接口及附件第3章排水管道设计3.1 设计方案比选3.1.1 排水系统的体制及选择3.1.2 工业废水的处理与排放3.1.3 污水处理厂个数和厂址的选择3.1.4跌水井的设置原则3.1.5检查井的设置原则3.2 污水管道设计3.2.1 管道定线3.2.2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3.2.3污水干管的敷设方式、管材、接口及管道衔接3.2.4 污水主干管主要工程量表3.3雨水管渠设计3.3.1 管渠定线3.3.2管渠水力计算3.3.3雨水管渠的敷设方式、管材及接口3.3.4 雨水管网主要工程量表第4章给水管道综合设计4.1 管网综合设计的原则4.2设计范围及内容4.3各管线现状4.4各管网布置方案、管道材料记主要设计参数4.5管线综合平面布置4.6管线综合断面布置第二篇管网设计计算书第1章给水管网计算1.1水量计算1.1.1规划人口计算1.1.2水量计算1.2二泵站供水及及清水池,调节水池容积计算1.2.1二级泵供水方案设计1.2.2.清水池,调节水池容量计算1.3管网水力计算1.3.1.确定管网计算情况1.3.2.根据每种计算情况确定水塔、小泵的供水量及每一管段的计算流量1.3.3. 管网水力计算1.3.4各工况下的管网校核1.3.4.1用水最高时的管网平差1.3.4.2校核消防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1.3.4.3校核事故时的流量和水压要求1.4确定二泵站扬程、调节水池最低水位标高及管网各节点的水压第2章排水管网计算2.1污水管网设计2.1.1生活污水设计流量计算2.1.2工厂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设计污水量计算2.1.3划分设计管段及计算设计流量2.1.4污水管道水力计算2.1.5其他,如污水管过江方法的选择和计算2.2雨水管网设计2.2.1 划分排水流域、管道定线、划分设计管段2.2.2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2.2.3雨水管道径流系数ψ2.2.4单位面积径流量2.2.5 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第一篇给排水管网综合设计说明书第一章设计原始资料与设计任务第二章给排水管道设计2.1 设计方案比较2.1.1 给水系统的体制及选择给水系统分为统一给水系统和分系统给水系统(包括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及多水源给水系统)。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篇设计原始资料与任务第一部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给水部分)1、名称某市城北区给水管道的设计。

2、设计任务根据该市设计资料和平面图进行给水管网工程设计,包括:1、给水管道系统设计;2、调节构筑物设计。

3、基础资料(1)城市总体规划概况:某市近期规划人口为12万,其中城北区近期规划人口8万人,用水普及率预计100%,综合用水量标准采用300L/cap·d,城区大部分建筑在6层,屋内有给排水卫生设备和淋浴设备,区内有工业企业甲。

(2)城市用水情况:城市生活用水量变化情况如下表:(3)工业企业基本情况甲企业用水量(含工业企业职工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为3000立方米/日,均匀使用,工业用水要求水压不小于24米,水质同生活饮用水:工厂房屋最大体积为5000立方米(厂房),房屋耐火等级为三,生产品危险等级为乙。

(4)其他平面图见附图(按照A4版幅打印,比例尺为1:20000)。

4、设计内容(1)进行给水管网的布线,确定给水系统布置形式、给水管网布置形式、调节构筑物位置;(2)选择管材;(3)计算最高日用水量,二泵站、管网、输水管设计流量;(4)确定水塔的容积、设置高度:(5)计算管网各管道的管径;(6)计算管网各节点的水压标高、自由水头;(7)确定二泵站流量及扬程;(8)进行校核。

5、设计步骤(1)给水系统布置确定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如统一给水、分系统给水,地表水给水、地下水给水,说明原因;确定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如有水塔给水管网、无水塔给水管网,枝状给水管网、环状给水管网,说明原因;确定调节构筑物位置;确定一泵房、二泵房供水方式,如一级供水、二级供水,说明原因。

(2)给水管网布线包括干管及干管之间的联络管;根据平面布置图确定管线布置方向;按照布管原则进行:干管的延伸和二泵房输水到水塔、大用水户的水流方向一致,以水流方向为基准平行布置干管,以最短的距离到达用水户;干管间距500-800米,联络管间距800-1000米;枝状和环状相结合;单管和双管相结合;绘制给水管网定线草图(管线、节点、管长)。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2012年12月31日目录一、布置给水管网 (3)二、设计用水量及流量计算 (5)1、计算设计用水量 (5)2、计算实际管长和有效管长 (5)3、计算比流量、沿线流量、节点流量 (7)三、管网平差计算 (9)1、初步分配管段流量和设定水流方向 (9)2、选择管径 (9)3、初步分配各管段最高时流量以及管长、管径的选取 (9)4、哈代-克罗斯法校核环状管网 (12)5、确定水泵扬程H p并求出各节点水压和自由水头 (15)四、管网核算 (17)1、消防时的管网校核 (17)2、确定消防校核后水泵扬程H p及各节点水压和自由水头··203、最不利管段发生故障时的管网校核 (21)4、确定事故校核后水泵扬程H p及各节点水压和自由水头··24五、成果图绘制 (26)1、绘制给水管网平面布置图及节点详图和消火栓布置 (26)2、绘制最高时给水管网平面布置图 (26)3、绘制消防时给水管网平面布置图 (26)4、绘制事故时管网平面布置图 (26)六、总结 (27)七、参考文献 (28)一、布置给水管网1、水源与取水点的选择所选水源为D县南面的潇水河,取水点选在水质良好的河段即河流的上游,并且靠近用水区。

2、取水泵站和水厂厂址的选择:取水泵站选在取水点附近,用以抽取原水。

水厂选在不受洪水威胁,卫生条件好的河段上游。

由于取水点距离用水区较近,可以考虑水厂与取水泵站合建。

3、给水管网布置(1)原则:符合城市规划,考虑远期发展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管网遍布整个供水区域力求管线短捷(2)布置形式:该设计区域为D县中心城区,不允许间断供水,适宜布置成环状网,可靠性高,水锤危害小。

(3)选取控制点:根据D县规划平面图,选择最高最远点最为控制点。

(4)定线:干管:先布干管,延伸方向应和二级泵站输水到水池、水塔、大用户的水流方向一致,线路最短,遍布供水区域,干管平行间距为500—800m左右,沿规划道路,靠近大用户。

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计算书一、用水量计算1、居民生活用水量Q1:设计城市人口10万,自来水普及率按100%计算,居民综合用水定额310L/(人·d),Q1=100000×0.31=31000m3每小时用水量用最高日用水量乘以该小时占全天用水量的百分比。

2、工业区用水量Q2(1)工业区一用水量Q2a高温车间生活用水量:高温车间三班的总人数为0.9万,用水定额取35L/(人•班),Q`2a=9000×35/1000=315m3,然后分成三班,用每班的用水量乘以小时的变化数即得该小时的用水量。

一般车间生活用水量:一般车间的总人数为0.6万,用水定额取25/(人•班),Q``2a=6000×25/1000=150m3,然后分成三班,用每班的用水量乘以小时的变化数即得该小时的用水量。

淋浴用水量:分为两部分,高温车间淋浴用水量取60L/(人•班),高温车间100%淋浴,一般车间的淋浴用水量取40L/(人•班),一般车间60%,所以Q```2a =9000×60/1000×100%+6000×40/1000×60%=684m3,然后分为三班,每班的淋浴用水量为228m3,且淋浴时间分别在0~1、8~9、16~17.生产用水量Q````2a为21000m3,每小时的生产用水量用总生产用水量除以24工业一区的用水量Q2a=Q`2a+Q``2a+Q```2a+Q````2a(2)工业区二的用水量Q2b高温车间生活用水量:高温车间三班的总人数为0.9万,用水定额取35L/(人•班),Q`2b=9000×35/1000=315m3,然后分成三班,用每班的用水量乘以小时的变化数即得该小时的用水量。

一般车间生活用水量:一般车间的总人数为0.9万,用水定额取25/(人•班),Q``2b =9000×25/1000=225m3,然后分成三班,用每班的用水量乘以小时的变化数即得该小时的用水量。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1、水厂的位置及管网布置1.1 水厂选址原则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一下几个问题:①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好的地方,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方,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②水厂应尽可能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③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的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个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水区较近的地方。

前一种方案的主要优点是:水厂和取水构筑物可集中管理,节省水厂自用水的输水费用并便于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冲洗水排除,特别对浊度较高的水而言。

但从水厂至主要用水区的输水管道口径要增大,管道承压较高,从而增加了输水管道的造价,特别是当城市用水量逐时变化系数较大及输水管道较长时;或者需要在主要主要用水区增设水厂(消毒、调节和加压),净化后的水由水厂送至配水厂,再由配水厂送至管网,这样也增加了给水系统的设施和管理工作。

后一种方案于前者正好相反。

对于高浊度水源,也可将预沉构筑物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水厂其余部分主要设置在用水区附近。

以上不同方案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其它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决定。

1.2 水厂位置的选择该区在南部河流上游,水厂地面标高90.1m,水厂处不受洪水威胁。

土壤为粘土,承载力较好,便于施工。

水厂所处位置不占农田。

水厂距离供水区较近,交通便利,靠近电源,市政管网完善。

1.3 管网布置形式给水管网的布置的布置应满足一下要求:①按照城市规划平面图布置管网,布置时应考虑给水系统与分期建设的可能,并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②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当局部管网发生事故时,断水范围应减到最小;③管网遍布在整个给水区,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④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费用。

给水计算书

给水计算书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计算书一、用水量计算1. 居民区生活用水量计算按街道建筑层次及卫生设备情况,根据规范采用最高日每人每日综合生活用水,计算出居民区的每人每日用水量,并应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居民区的最高时流量Q 1Q 1=k h14.8611ii N q ×f 1 K h1—时变化系数q 1i —最高日每人每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 ·d) N 1i —设计年限内城市各用水区的计划用水人口数,cap f 1—用水普及率1 N 1=362人/公顷×17.183公顷=6154人K h1=1.48 f 1=80% 2.工业企业用水量2Q工厂作为集中流量,根据所提供的最高日平均流量及工作班次,变化系数,确定单位最大秒流量。

3.市政用水量3Q 、浇洒道路用水:9803m /d ;绿地用水:10003m /d 3Q = 980 m3/d +1000 m3/d = 1980 m3/d 4.未预见用水量4Q4Q =(1107.72+3485+1980)×0.20=1314.54 m3/d5.水厂供应 7886.86×5.0%×1000÷3600=109.54 L/S 其余由高位水池供应 168-109.54=58.460 L/S二、选择给水系统及输水管定线1.根据县城平面图、地形、水体、街坊布置情况,绘制等高线;2.采用水厂与高位水池联合供水方式;3.进行管网及输水管定线,对管段、节点进行编号,并将管网模型化。

各管段长度与配水长度注:由于此县采用地下水作为给水水源,所以可以将清水池及水厂同建于管网的节点(1)处,输水管段非常短视其长度为零不计损失。

其余管段配水长度确定原则为:两侧无用水的输水管,配水长度为零;单侧用水管段的配水长度取其实际长度的50%,只有部分管长配水的管段按实际比例确定配水长度;两侧全部配水的管段配水长度等于实际长度。

(三)计算最高时工况下节点流量、管段设计流量、确定管段直径 1.计算比流量q s =∑-ih lQ Q 2== 0.0261L/(s.m)2.计算沿线流量 i s mi l q q ⨯=3.计算节点流量:集中流量可以直接加到所处节点上;沿线流量将一分为二,分别加到两端节点上;供水泵站或高位水池的供水流量也应从节点处进入管网系统,其方向与用水流量方向不同,应作为负流量。

某城镇给水管网设计

某城镇给水管网设计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徐州市某城镇给水管网设计学生姓名刘金学院名称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名称给水排水工程学号Xxxx指导教师xxxx2014年月日目录1 计算说明书 (1)1.1 课程设计的原始数据 (1)1.1.1原始资料 (1)1.2 管网及输水管的定线 (1)1.2.1 输水管的定线 (1)1.2.2城市配水系统定线 (1)1.2.3定线图 (2)1.3 设计用水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城市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 (2)1.3.2 工业企业用水量Q2+Q3 (3)1.3.3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Q4 (3)1.3.4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水量和消防用水量Q5、Q6、Q7 (4)1.3.5最高日设计用水量Qd (4)1.4 输水管径的确定 (4)1.5管网管径计算 (5)1.5.1沿线流量计算 (5)1.5.2节点流量计算 (7)1.5.3管段设计流量分配计算 (8)1.5.4输水管径的确定 (9)1.6管网平差的计算 (9)1.7平差后流量的分配 (11)1.8节点水压计算 (11)1.9泵站扬程设计 (12)1.10管网消防校核计算 (12)2.注意事项 (13)3.认识与小结 (14)参考文献 (15)1 计算说明书1.1 课程设计的原始数据1.1.1原始资料1)该城镇位于徐州市,城镇设计居住人口为2.6万。

城市地形图见另页,比例为1:3000,设计房屋卫生设备标准为室内有卫生设备但无淋浴设备,城市建筑按六层考虑。

2)该城镇各企业单位最高集中用水量为:甲企业:2600米3/日;乙企业:3800米3/日;丙企业:2600米3/日;3)该地区最大冻土深度30厘米。

4)该地区地下水位深度450厘米。

1.2 管网及输水管的定线1.2.1 输水管的定线根据《GB50013-2006》的规定,输水管(渠)线路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确定:1) 尽量缩短管线的长度,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地质断层、滑坡等)处,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2) 减少拆迁,少占良田,少毁植被,保护环境;3) 施工、维护方便,节省造价,运行安全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管道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给水排水工程工程概述给水系统设计时,首先须确定该系统的供水规模和供水量。

因为系统中的取水、水处理、泵站和管网等设施的确定都须参照设计用水量,从而确定工程的规模及正确选择各级工艺的设计参数和水处理工艺的流程,从而使水质、水压、水量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城市设计用水量主要包括居住区的生活用水和由城市给水系统供给的工业生产用水和职工的生活用水与淋浴用水,还有全市性的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浇洒道路和大面积绿化用水以及消防时用水。

设计区域内的用水情况:2个居民区的居民的生活用水、2个工业区的职工生活用水及淋浴用水、2个工业区的生产用水、火车站的用水、浇洒道路和大面积绿化用水。

城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1.居民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由原始资料得该城市位于广东,人口数为13.05万,查《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可知该城市位于一分区,为中小城市,本设计中370(·d)目前该城市有6.3+6.75=13.05万人口,自来水普及率f为100%。

得=370×130500×10048285(m³)。

2.工业区用水量工业区内职工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可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职工生活用水量:一般车间按每人每班25升计,高温车间按每人每班35升计职工淋浴用水量:一般车间按每人每班40升计,高温车间按每人每班60升计工业区I(两班制运转):工人总人数3000人,其中高温车间人数1000人工业区I生活用水量=(2000×25+1000×35)÷1000=85(m³)工业区I淋浴用水量=(2000×40+1000×60)÷1000=140(m³)工业区(三班制运转):工人总数4500人,其中高温车间人数1200人工业区生活用水量=(3300×25+1200×35)÷1000=124.5(m³)工业区I淋浴用水量=(3300×40+1200×60)÷1000=204(m³)淋浴均在下班后1小时内进行工业生活用水量85+140+124.5+204=553.5(m³)3.浇洒道路和大面积绿化所需的水量洒道路用水量为每平方米路面每次1-1.5L,大面积绿化用水量可采用 1.5-2.0(d·m²)设计,浇洒道路用水量为每平方米路面每次 1.5L,大面积绿化用水量采用2.0(d·m²)道路每天浇洒3次,绿地每天浇洒2次,道路面积82万平方米,绿地面积55万平方米浇洒道路和大面积绿化所需的水量=(1.5×820000×3+2×550000)÷1000=4790(m³)4.火车站用水量=3500(m³)5.工业生产用水工业区I生产用水6000 m³;工业区生产用水8000 m³工业生产用水=6000+8000=14000(m³)6.未预见水量城市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525%计。

本设计取未预见水量系数为25%设计年限内城市最高日设计水量=(1+25%)×()=88910.625(m³)根据以上计算,得广东某城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中表说明:(1)火车站用水为24小时均分,工业区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按不同的班制平均分配,淋浴用水为每班后的第一小时内;(2)浇洒道路和绿地尽量避开用水高峰;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由广东某城市最高日逐时用水量综合表可以看出,最高时用水量发生在17-18时,得全市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5405.17 m³1501.45。

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3705m³1029.06时变化系数:消防用水量:按设计规范规定,消防时是指火灾发生在最高日最高时,所以其用水量是最高日最高时加上消防所需的用水量城市(或居住区)室外消防用水量标准,人口在10.0~20.0万人,同一时间发生2次火灾,一次灭火用水量为45; 在本设计中的总人口为13.05万,故采用上述标准。

城市消防用水量为:=2×45=90全市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按逐时用水量计算表,绘制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依次确定二级泵站的供水曲线。

因为本设计不设置水塔,所以二级泵站的最大供水量要按最高日最高时的用水量计算。

二级泵站的供水曲线图也就和全市的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曲线一致。

如图所示:•一级泵站设计流量一级泵站一天工作24小时平均供水其中•二级泵站设计流量由于管网没有设置水塔,为了保证所需的水量和水压,水厂的输水管和管网应按二级泵站最大供水量也就是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

清水池有效容积计算清水池有效容积由以下部分组成。

(1)调节容积10.33%88910.625=9184.4676m³(2)城市人口数13.05万人,则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45。

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故火灾延续时间内所需的总水量为=2×45×2×3600÷1000=648m³•水厂冲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等生产用水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

=1010%×88910.625=8891.0625m³•清水池的安全储量可按以上三部分容积和的2%计算。

所以,清水池的有效容积清水池尺寸取有效水深5m,分成两格,每格设为正方形,则池宽为=43.70m,取45米,则池长45×2=90m清水池采用半地下式,最低水位高程为调节容积、水厂自用水及安全用水储量与消防用水储量交界线,则清水池的最低水位高程23.19-2.5+防止清水池消防用水被动用的措施为保证消防用水不被动用,同时又能保证清水池水质不腐化,拟在位于消防储水水位与生活调节水位交界处的生活水泵吸水管开一个额10小孔,水位降低至小孔,则进气停生活供水泵。

清水池容积计算见下表给水方案的确定和管网的定线以及各种计算•水方案的确定该城市地势西北高,一直向东南降低,地势差6米,河流方向由东北方向西南方向,居民区比较集中,工业区位于河流下游,两个居民区由铁路分开。

同时综合以上因素考虑,选定统一供水方案,不设置水塔。

具体位置如下图:水源定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净水厂设置在河流与城市的之间,方便取水,也方便供水到城市。

其主要供水方向是由东到西。

2.管网定线取决于城市平面布置,供水区地形,水源和调节水池位置,街区和大工业集中用水等。

考虑城市近,远期发展,管网布置成环状网。

为满足用户供水要求,其定线满足:干管的间距一般采用500-800m,两干管的连接间距为800-1000m,现有的道路规划,尽可能减少穿过铁路和高级路面以及其他重要建筑物。

允许有个别管段不符合上叙规则。

其管网布置图如下。

干管均匀分配,故按长度流量法来计算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按照以上的定线,确定主要的供水方向,列表统计管网各管段的实际长度和有效长度,计算集中流量、比流量、沿线流量、节点流量3.配水管有效长度:二级泵站~1为输水管,不参与配水,其有效长度为零。

管段14~15部分单侧,部分双侧,其有效长度为:单侧部分按实际距离的一半计,双侧部分按实际距离算。

其余的都是双侧供水,有效长度均按实际长度算。

总的有效长度∑12406m4.配水干管比流量:最高时居民综合生活用水量=3249.58 m³902.661,最高时道路浇洒和绿化浇洒的用水量=550m³152.778,未预见用水量=740.92m³205.81,人口总数130500人,I 区的人口=63000人,区的人口=67500人。

I区的管段有效长度I区有火车站和工业区I、大用户用水量,所以I区的管段比流量=0.1043(s·m)区管段的有效长度区没有大用户,所以区的管段比流量=0.0993(s·m)5.沿线流量:管段的沿线流量为其中管段3~10和6~9管段沿线流量分别是=0.0993×181+0.1043×328=52.20=0.0993×171+0.1043×159=33.58各管段的沿线流量计算如下表6.节点流量计算工业区I由节点10供水,则其集中流量为(375+3.13+2.19)×1000÷3600=105.64工业区由节点16供水,则其集中流量为(333.33+3.44+1.75)×1000÷3600=94.03火车站由节点9供水,则其集中流量为145.83×1000÷3600=40.51节点流量为沿线流量折半。

如节点k的节点流量为各节点的节点流量计算表如下7.最高用水时管网水力计算该市的配水管网布置成环状,方案设置了6个环;控制点为管网中供水的最不利点,通常认为在作平差时,满足控制点的水压,则整个管网的水压可以满足。

本方案初选控制点为16点,因为改点所处地势较高(地面标高25.92m),离水厂较远,服务水头为20m。

流量分配和初拟管径流量分配的目的是用以初步确定管网各管段的流量,据此确定管径,进而进行管网平差。

环状网流量分配的步骤如下:•按照管网的主要供水方向,初步拟定各管段的水流方向,并选定整个管网的控制点。

控制点是管网正常工作时和事故时必须保证所需水压的点,一般选在给水区离二级泵站最远或地形较高处。

•为了可靠供水,从二泵站到控制点之间的几条干管尽可能均匀分配流量,并且满足节点流量的平衡条件。

•和干管垂直的连接管,平时流量一般不大只有在干管损坏时才转输较大的流量,因此连接管中可分配较少的流量。

根据初分的流量,查界限流量表确定经济管径。

统一给水方案中,定节点16为控制点。

初分流量及初拟管径表平差结果迭代次数= 8环号= 1闭合差= .000管段号管长管径流速流量 1000I 水头损失 (米) (毫米) (米/秒) (升/秒) (米)1 760 700 1.21 466.53 2.13 1.62 .00352 499 700 1.05 404.00 1.91 .95 .00243 657 600 1.23 -347.92 2.68 -1.76 .00514 586 1000 1.23 -968.07 1.38 -.81 .0008 .049 .00环号= 2闭合差= .001管段号管长管径流速流量 1000I 水头损失 (米) (毫米) (米/秒) (升/秒) (米)1 657 600 1.23 347.92 2.68 1.76 .00512 636 800 1.05 -526.83 1.60 -1.02 .00193 657 600 1.18 -332.52 2.89 -1.90 .00574 626 600 .93 261.77 1.85 1.16 .0044 .049 .01环号= 3闭合差= .000管段号管长管径流速流量 1000I 水头损失 (米) (毫米) (米/秒) (升/秒) (米)1 657 600 1.18 332.52 2.89 1.90 .00572 680 200 .66 20.58 4.08 2.78 .13493 454 250 .73 -35.74 3.71 -1.68 .04714 723 350 .98 -94.19 4.14 -2.99 .0318 .049 .00环号= 4闭合差= .003管段号管长管径流速流量 1000I 水头损失 (米) (毫米) (米/秒) (升/秒) (米)1 626 600 .93 -261.77 1.85 -1.16 .00442 509 700 .98 375.55 1.67 .85 .00233 330 700 1.19 -459.43 2.43 -.80 .00174 709 500 1.05 206.81 2.98 2.11 .01025 409 450 .93 148.48 2.73 1.12 .00756 662 350 .85 -81.98 3.20 -2.12 .0258 .073 .02环号= 5闭合差= .010管段号管长管径流速流量 1000I 水头损失 (米) (毫米) (米/秒) (升/秒) (米)1 662 350 .85 81.98 3.20 2.12 .02582 610 450 .90 142.75 2.54 1.55 .01093 656 300 .86 -60.66 3.96 -2.60 .04284 605 600 .90 -254.05 1.75 -1.06 .0042 .049 .10环号= 6闭合差= .004管段号管长管径流速流量 1000I 水头损失(米) (毫米) (米/秒) (升/秒) (米)1 656 300 .86 60.66 3.96 2.60 .04282 534 400 .79 -99.73 2.36 -1.26 .01263 641 250 .78 -38.42 4.23 -2.71 .07064 463 400 .90 113.21 2.98 1.38 .0122.049 .04经过软件的多次迭代,各环的闭合差均小于0.01m, 大环1-2-3-10-11-12-13-16-15-14-9-7-8-5-4-1的闭合差:,小于允许值1.0m,可满足要求;由平差结果可看出,经过流量的校正,每个管段的管径都满足最小流速和经济流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