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方剂
中医内科证型、治法、方剂、中药
中医科证型治法方剂一、感冒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用药: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用药: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藿饮加减用药:金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虚体感冒4.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饮加减用药:人参6紫叶6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皮4炙甘草4(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5.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寒,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用药: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二、咳嗽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表,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皮6 (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2.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用药: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3.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肃-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用药: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清宣凉剂,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伤咳嗽4.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二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三子养亲汤:子白芥子莱菔子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中药与方剂基本知识ppt课件
16
17
18
妊娠禁忌
在妇女妊娠期间,有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或堕胎 的副作用,这些药物属于妊娠用药禁忌。
根据药物副作用的大小不同,分禁用药和慎用药 两类。
36
酒剂
是以酒为溶媒,一般以白酒或黄酒浸制药 物,或加温隔水炖同煮,去渣取液供内服 或外用。又称药酒,古称酒醴。
37
丹剂
多指用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加热升华 而成的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化合制剂。 分内服和外用两种。临床上把某些较贵重 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剂,亦称 之为丹,因此丹剂没有固定剂型。
服药时间: 补虚药宜饭前服;消食药或对胃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宜饭后服;泻下药、
驱虫药宜空腹服;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药宜睡前服;截疟药于 发作前两小时服;急性病不拘时服,慢性病应定时服。
39
32
糖浆剂
是将药物煎煮去渣取汁浓缩后,加入适量 蔗糖溶解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33
冲剂
是将药材提取物加适量赋形剂或部分药物 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散剂。
34
片剂
片剂是将中药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 压制成圆片状的剂型。
35
注射剂
亦称针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 制等步骤而制成的灭菌溶液、无菌混悬液 或供配制成液体的无菌粉末,供皮下、肌 肉、静脉注射的一种制剂。
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药不宜与茶同服,人参忌与萝卜服用等。
20
方剂
方剂的组成原则 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
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 君、臣、佐、使。
中药与方剂习题集绪论01(医药卫生类)中药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的起源与发展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种,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A.《开宝本草》B.《嘉祐本草》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2.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拾遗》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新修本草》E.《本草经集注》3、我国第一部药典性的本草是()。
A、本草纲目B、本草经集注C、本草备要D、本草求真E、新修本草4、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A.《太平圣惠方》B.《普济方》C.《圣济总录》D.《外台秘要》E.《五十二病方》5、对于《本草纲目》不正确的是( )A.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B.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突出贡献C.附图1100多幅 D.附方11 000多首 E.药物采用三品分类法6. 最早采用图文对照编写方法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名医别录》C.《徐之才药对》D.《李当之药录》E.《新修本草》7. 宋代的本草代表著作是:A.《开宝本草》B.《本草纲目》C.《嘉祐本草》D.《证类本草》E.《本草衍义》8. 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品汇精要》B.《本草纲目》C.《证类本草》D.《图经本草》E.《本草原始》(二)B型题(A、B、C、D、E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A.载药365种B.载药730种C.载药844种D.载药1500种E.载药1892种1.《本草纲目》的载药数是:2.《本草经集注》的载药数是:A.陶弘景 B.苏敬 C.唐慎微 D.陈藏器 E.李时珍3.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来编纂本草的是( )4.最先在本草中增列诸病通用药的是( )(三)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
正确答案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中医药方剂大全
中医药方剂大全(一)名称:熟乾地黄散拼音: Shú QiánD ì Huánɡ Sàn 处方:丹参(去芦头) 、防风(去芦、叉)、当归 (去卢、微炒) 、细辛(去苗)、川芎,各半两;人参、熟乾地黄 (酒洒、蒸、焙)、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白术,各一两;续断、附子(炮、去皮、脐)、黄蓍 (去芦),各三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劳伤血气,腑脏虚损,风冷邪气乘虚客搏,肢体烦痛,头目昏重,心多惊悸,寒热盗汗,羸瘦少力,饮食不进。
用途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枣三个,擘破,煎至一盏,滤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快汤拼音: Kuài Tānɡ处方:甘草(炙)十八两,乾姜(炮)二斤半,粟米(炒)三十两,桔梗(炒)三斤。
制法:上炒盐一百二十钱重,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酒食所伤,胸膈不快,呕逆恶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涩,不思饮食,并宜服之。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沸汤点,食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铁刷汤拼音: Tiě Shuā Tānɡ处方:香附子六两,桔梗一斤半,甘草一斤,乾姜半斤,肉桂(去粗皮)四两,茴香半斤,良姜、陈皮,各十二两。
制法:上除肉桂外,同炒,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胃气不和,心腹疼痛,饮酒过度,呕哕恶心,脾痛翻胃,内感风泠,肠鸣泄泻;妇人血气刺痛,并皆治之。
常服快气,不拘时候。
用途用量: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三倍汤拼音: SānB èi Tānɡ处方:草豆蔻仁二两,甘草一两,生姜、盐(炒) ,各五两。
制法:上件拌和匀,入瓷器内淹一宿,焙乾,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胸膈闷满,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霍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痢,水谷不分。
用途用量:沸汤点服。
摘录:《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备注:名称:小理中汤拼音:XiǎoL ǐ Zhōnɡ Tānɡ处方:苍术(米泔浸、焙)五两,生姜五斤,甘草(生用)十两,盐(炒)十五两。
中药常用方剂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医常用方剂一、治燥剂轻宣润躁1、杏苏散:【处方】苏叶半夏茯苓前胡苦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去核)橘皮杏仁【功能主治】轻宣凉燥,化痰止咳。
治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嗌塞,苔白脉弦。
【用法用量】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微透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热甚,加黄芩,泄泻腹满者不用。
【备注】方中杏仁苦辛温润,宣肺降气,苏叶辛苦芳香,解肌发表,并为君药;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理气机,前胡降气化痰,宜肺散风,同为臣药;半夏、橘皮、茯苓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合用共奏轻宜凉燥,化痰止咳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2、桑杏汤【处方】桑叶3克杏仁4.5克沙参6克象贝3克香豉3克栀皮3克梨皮3克【功能主治】清宣燥热,润肺止咳。
治秋感温燥,灼伤肺津,身不甚热,干咳无痰,咽干口渴,舌红,苔薄白而燥,右脉数大者。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
重者再作服。
【备注】方中桑叶轻宣燥热,杏仁宣降肺气,共为君药;豆豉宣透胸中郁热,栀子皮轻,清上焦肺热,同为臣药;沙参、梨皮、象贝生津润肺,止咳化痰,均为佐使药。
对于秋感温燥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甚为适合。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2、翘荷汤【处方】薄荷4.5克连翘4.5克生甘草3克黑栀皮4.5克桔梗9克绿豆皮6克【功能主治】清上宣肺。
治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耳鸣目赤,龈胀咽痛者。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
日服二剂,甚者日三服。
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
【备注】方中薄荷、连翘、栀皮清宜上焦之燥热;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绿豆皮味甘性寒,与连翘、桅皮合用,能清热解毒。
诸药同用,则燥热得清,诸症亦解。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3、清燥救肺汤【处方】桑叶石膏甘草人参桑白皮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知母地骨皮【功能主治】清燥润肺。
古代养生中药方剂大全
古代养生中药方剂大全---导言中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疗效。
古代的中草药方剂被广泛用于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养生中药方剂,希望对养生爱好者有所帮助。
1. 四神汤材料:- 麦冬15g- 牡蛎30g- 淮山药30g- 炙甘草15g做法:1. 将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3. 取出炖盅,滗去药渣,留下煎汤即可。
作用:四神汤对于养心安神、益气补虚有很好的效果,常喝可以改善失眠、健脾益胃。
2. 十全大补汤材料:- 黄耆15g- 白术10g- 党参10g- 熟地10g- 当归10g- 巴戟天10g- 鸡肉适量做法:1. 将黄耆、白术、党参、熟地、当归、巴戟天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
2. 鸡肉切块后加入炖盅中。
3.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4. 取出炖盅,滗去药渣,留下煎汤即可。
作用:十全大补汤有补益气血、滋养脾胃、壮健体魄的功效,适用于体虚、气短、面色苍白的人群。
3. 利水消肿汤材料:- 猪苓20g- 茯苓20g- 赤茯苓15g- 茜草根15g- 桑白皮15g- 泽泻15g- 炙甘草10g做法:1. 将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3. 取出炖盅,滗去药渣,留下煎汤即可。
作用:利水消肿汤具有利尿排湿、消肿解毒作用,适用于水肿、尿少、浮肿等症状。
4. 八珍汤材料:- 当归10g- 熟地10g- 旗参10g- 白芍10g- 白术10g- 炙甘草10g- 黄芪10g- 党参10g做法:1. 将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
3. 取出炖盅,滗去药渣,留下煎汤即可。
作用:八珍汤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气血两亏、心悸失眠等症状。
---本文介绍了四种古代的养生中药方剂,每种方剂都有特定的配方和功效,适合不同的养生需求。
在使用中草药方剂时,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当食用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与方剂基础知识
(3)酸味:“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 用。
(4)苦味:“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 作用。
(5)咸味:“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 坚散结等作用。
另有淡味药,淡 “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便。
二、中药药性理论
(二)升降浮沉 升,即上升、升提; 降,即下降、降逆; 浮,即向外、上行而发散; 沉,即向内收敛、下行。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2.2020 .12.20Sunday , December 20,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4:01:35 04:01:3 504:01 12/20/2 020 4:01:35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2.2004 :01:350 4:01De c-2020 -Dec-2 0
一、方剂的组成及变化
(二)组成变化 1. 增减药味
佐使药的加减,适用于主证未变而次要兼证不同的病 例,这种加减变化不至于引起全方功效的根本改变。
臣药的加减,由于改变了方剂的配伍关系,则会使 全方的功效发生根本变化。
2. 增减药量:方剂的药物组成虽然相同,但其用量各异,致使 方剂的配伍关系及功用、主治亦不相同。
萸、乌梅等配伍。
三、中药的应用
(3)中西药的配伍禁忌
5)产生毒性反应:如溴化物、硫酸亚铁与朱砂安 神丸、六神丸、人丹等配伍。
6)拮抗作用:如黄连素与六神丸、六应丸、回春 丹等配伍。
7)产生酶促作用:如鲁米那、苯妥因钠、降糖灵 与含乙醇的国公酒等配伍。
8)产生酶抑作用:如痢特灵、优降宁与人参再造 丸、大活络丸、半夏露等配伍。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课件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
组成
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等
典型解表方剂解析
功效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作用特点
清气分热 分类
清除里热 治疗里热证
清热剂作用特点与分类
01
清营凉血
02 03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04
清虚热
天王补心丹
由生地黄、人参、丹参等 组成,功效滋阴清热,养 血安神,主治阴虚血少, 神志不安证。
酸枣仁汤
由酸枣仁、甘草、知母等 组成,功效养血安神,清 热除烦,主治肝血不足, 虚热内扰证。
THANKS
感谢观看
作用特点
祛湿剂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 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为病的一 类方剂。
VS
分类
祛湿剂分为燥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 湿、温化寒湿、祛风胜湿五类。
典型祛湿方剂解析
平胃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滞脾胃证,脘 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 ,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分类方法
根据组成、功效、主治等不同角 度,方剂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解 表剂、清热剂、祛湿剂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与方剂关系探讨
治法指导方剂
根据中医理论,治法是治疗疾病的总 体原则和方法,方剂是在治法指导下 针对具体病情的药物组合。
方剂体现治法
方剂的药物组成和配伍原则体现了中 医治法的精髓,是实现治法的重要手 段。
中药方剂学(全套课件299p)ppt 课件
中药与方剂习题集及答案
《中药与方剂学》习题集第一章方剂的起源与发展一、填空题1.东汉______著《_____________》,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全书共收载方剂_______首,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2.南北朝时期,________著《__________》,将药物按功效归类成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其后引伸为“十剂”。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专书是《黄帝内经》B.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C.金·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D.《圣济总录》广搜博采,载方61739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E.《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本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A.《太平圣惠方》B.《普济方》C.《圣济总录》D.《外台秘要》E.《五十二病方》三、简答题举出五部方论方面的著作,指明其成书朝代、作者。
第二章方剂与治法一、填空题1.____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____的体现,即“_____”,“_____”。
2.温法主要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三种。
3.清代___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他在《____》中说:“论治病之方又以_________八法尽之。
二、单项选择题1.清代提出“八法“的医家是( )A.汪昂B.程钟龄C.罗美D.吴鞠通E.王孟英2.提出中医“八法”的医书是( )A.《医学心悟》B.《医方考》C.《医方集解》D.《古今名医方论》E.《医林改错》第三章方剂与治法一、填空题1.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药方论》中说:“制方之用,__、__、__、__、__、__、__、七方是也。
”2.《本草纲目·序列》中说:“徐之才曰,药有__、__、__、__、__、__、__、__、__、__十种。
”3.明代张景岳将诸多方剂“类为八阵,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药方剂组成、功效、主治
中药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解表方1、辛温解表方剂---麻黄汤、荆防败毒散、桂枝汤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苔薄白,脉浮紧。
2)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证见恶风发热,汗出,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缓。
3)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川芎【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外感挟湿的表寒证。
证见发热无汗,恶寒战抖,皮紧肉硬,肢体疼痛,咳嗽,舌苔白腻,脉浮。
2、辛凉解表方剂---银翘散、小柴胡汤1)银翘散【组成】银花连翘淡豆豉桔梗荆芥淡竹叶薄荷牛蒡子芦根【功能】辛凉解表,清热甘草解毒。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证见发热无汗或微汗,微恶风寒,口渴咽痛,咳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党参g 制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
主治少阳病。
【主治】少阳病。
证见寒热往来,精神不振,饥不饮食,口干色淡红,脉弦。
二、清热方剂1、清热泻火方剂---白虎汤白虎汤【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能】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证及气分实热证。
证见高热大汗,口干舌燥,大渴贪饮,脉洪大有力。
2、清热凉血方剂---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组成】犀角(水牛角)生地黄白芍丹皮【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治】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3、清热燥湿方剂--- 白头翁汤、茵陈蒿汤郁金散白头翁汤【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热毒血痢(湿热痢疾,热泄)茵陈蒿汤【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郁金散【组成】郁金、诃子、黄芩、大黄、黄连、栀子、白芍、黄柏【功效】清热解毒,涩肠止泻【主治】马急性肠炎4、清热解毒方剂--- 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功效】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热盛,疮疡肿毒三、泻下方剂1、攻下方剂--- 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组成】大黄、芒硝、积实、厚朴【功效】攻下热结,破结通肠【主治】结症,便秘2、润下方剂--- 当归苁蓉汤当归苁蓉汤【组成】当归肉苁蓉番泻叶广木香厚朴炒枳壳醋香附瞿麦【功能】润燥通草六曲滑肠,理气通便。
中药、方剂学
肉苁蓉、当归、牛膝、枳壳、泽泻、升麻
麻子仁丸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火麻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
黄龙汤
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大承气汤、人参、甘草、当归
增液承气汤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玄参、生地、麦冬、芒硝、大黄
十枣汤
攻逐水饮
甘遂、大戟、芫花、大枣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白头翁汤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六一散
清暑利湿
滑石、甘草
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西瓜翠衣、西洋参、荷梗、石斛、麦冬、黄连、知母、竹叶、粳米、甘草
青蒿鳖甲汤
养阴透热
鳖甲、青蒿、生地、知母、丹皮
清骨散
清虚热、退骨蒸
银柴胡、胡黄连、地骨皮、知母、青蒿、秦艽、鳖甲、甘草
理中丸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苏合香、麝香、冰片、安息香、木香、檀香、沉香、乳香、丁香、香附、荜茇、犀角、朱砂、白术、诃子
越鞠丸
行气解郁
香附、川芎、栀子、苍术、神曲
柴胡疏肝散
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柴胡、香附、川芎、陈皮、枳壳、芍药、甘草
半夏厚朴汤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枳实消痞丸
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枳实、厚朴、黄连、干姜、半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麦芽
清营汤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水牛角 、生地、元参、麦冬、银花、连翘、黄连、竹叶、丹参
犀角地黄汤
清热解毒、凉血散淤
犀角、生地、芍药、丹皮
黄连解毒汤
泻火解毒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1、安神药主归A:肾经B:脾经C:心经D:肺经E:胃经【答案】C2、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神农本草经》E:《证类本草》【答案】D3、酒炒可使药性转化为A:藏B:沉C:降D:收E:升【答案】E4、不属于寒凉性药所示效用的是A:清热燥湿B:凉血清心C:泻下通便D:补助肾阳E:泻火解毒【答案】D5、羌活散风寒,主治风寒湿邪客于足太阳经,其归经是A:三焦经B:大肠经C:心包经E:脾胃经【答案】D6、能收、能涩的药味是A:苦味B:酸味C:辛味D:成味E:甘味【答案】B7、不属于沉降性药所示的功效是A:收敛固涩B:利水渗湿C:平肝潜阳D:涌吐开窍E:清热泻火【答案】D8、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应慎用的药味是A:甘味B:淡味C:苦味D:涩味E:辛味【答案】A9、治疗咳嗽痰黄,宜选择A:归脾经的热性药B:归肺经的寒性药C:归大肠经的温性药D:归心经的寒性药E:归胃经的寒性药【答案】B10、既指药物的不良反应,又指药物偏性的性能是A:七情B:毒性C:四气E:归经【答案】B11、集宋以前药学之大成的本草著作是A:《证类本草》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答案】A12、不属于温热性药所示效用的是A:温里散寒B:回阳救逆C:补火助阳D:温经通脉E:凉血解热毒【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中药性能四气所示的效用。
关注“不属于”的“不”所强调的内涵。
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属于温热药物所示效用;而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则属于寒凉性药物所示效用,用排除法即可选出。
本题除以最佳选择题出现外,还可以多项选择题和配伍选择题出现。
13、首次全面系统整理、补充《神农本草经》的本草著作是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本草经集注》D:《本草纲目拾遗》E:《证类本草》【答案】C14、具有沉降趋向的药物,性味多是A:辛、甘、凉B:成、苦、温C:辛、甘、温D:酸、苦、寒E:辛、苦、温【答案】D15、根据脏腑经络病变部位而选药的药性理论是A:升降浮沉B:有毒无毒C:四气D:五味E:归经【答案】E16、开创图文对照编写的药典性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证类本草》C:《本草经集注》D:《本草纲目》E:《新修本草》【答案】E17、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本草纲目》D:《新修本草》E:《本草拾遗》【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本草经集注》的学术价值(分类)。
中药方剂分类大全与方解
中药方剂分类大全与方解
中药方剂分类大全:
1. 单味药方剂: 由一种中药药材煎煮而成的方剂。
例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2. 复方药方剂: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药材组成的方剂。
例如:四逆散、十全大补汤等。
3. 方组合药方剂: 由多种方剂组合而成的方剂。
例如:十枝汤加味剂等。
4. 炮制药方剂: 对中药进行炮制处理后使用的方剂。
例如:附子理中汤、茯苓四逆汤等。
5. 茶剂类药方剂: 由中药药材煎制成茶剂的方剂。
例如:三仙饮等。
6. 石墨类药方剂: 由石墨制成的药剂。
例如:石膏湯等。
7. 糖浆类药方剂: 由糖浆制成的药剂。
例如:白芷糖浆等。
8. 凝胶类药方剂: 由凝胶制成的药剂。
例如:牛黄清心散等。
9. 胶囊类药方剂: 由胶囊制成的药剂。
例如:丹参胶囊、人参胶囊等。
方解是指针对具体的疾病或症状,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的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其他因素,选择适合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方解包括方剂选择、用药原则、药物配伍、煎煮方法等内容,旨在确保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方解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组合和处理方法。
通过方解,中药方剂可以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促进患者的康复。
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方剂大全中药方剂大全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味,适用于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的症状。
桂枝汤:桂枝汤治疗太阳风,配方为芍药、甘草、姜枣,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中用防风、细辛、苍芷、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加味香苏散:加味香苏散中加入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适用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的症状。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效,适用于风寒束表、饮停胸的症状,配方为细辛、半夏、甘草、姜、桂、麻黄、芍药。
辛凉解表桑菊饮:桑菊饮中加入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清疏肺卫轻宣剂,适用于XXX咳嗽的症状。
银翘散:银翘散主治上焦疴,配方为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发热咽痛。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适用于肺热壅盛、气喘急的症状,辛凉疏泄止法良。
升麻葛根汤: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适用于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的症状。
竹叶柳蒡汤: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柴葛解肌汤:陶氏柴葛解肌汤,适用于邪在三阳热势张的症状,配方为苓、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葱豉桔梗汤:葱豉桔梗翘薄荷,山栀竹叶加甘草,适用于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的症状。
扶正解表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再造散: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
葱白七味饮: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加减葳蕤汤: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
泻下剂:寒下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大陷胸汤:大陷胸汤治疗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
温下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与方剂
历代本草著作:《神农本草正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
中药性能理论:所谓中药的性能,即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
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叫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毒等。
四气:确定依据: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症寒热为基准。
所示效用,凡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凡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据病症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
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之附子,而治一般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燥姜;反之,则于治疗不利,甚者损伤人体。
五味:
1)确定依据。
古今之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滋味,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2)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药物有荆芥、薄荷、川芎。
气虚阴亏者慎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药物有黄芪、熟地、核桃仁、甘草等。
凡温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药物有木瓜、乌梅等。
凡邪未尽之证均慎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药物有黄连、黄柏、知母等。
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药物有昆布、海藻等。
脾虚便溏者慎用。
涩:能收,能敛。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药物有猪苓、茯苓等。
淡味药过用,亦能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3)气味配合的原则:
一为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有二:二为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多个。
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4)气味配合的规律:
一为气味均一;二为一气二味或多味
5)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
气味配合与疗效的关系概括有二:一为气味相同,功能相近;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苦甘寒的药多能清热滋阴。
二为气味相异,功能不同。
升降沉浮:
确定依据,药物的质地轻重、药物的气味厚薄、药物的性味、药物的效用。
所示效用: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向外,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泻利等。
临床应用:
顺其病位选择用药:治疗病位在表的风寒表证,常选药性升浮的荆芥、紫苏、防风等。
病位在下在里类病证,宜用沉降之性的药;
逆其病势选择用药:病势下陷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
治疗病势上逆之肝阳上亢,常选用药性沉降的夏草枯、磁石、熟地黄等。
据气机运行特点选择用药。
影响其他转化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炮制和配伍。
归经:理论基础有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
确定依据有药物特性和药物疗效。
表述方法,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或不提脏腑之名而用经络的阴阳属性表述,有时也将上述二法合并表述。
指导医生可根据疾病表现的病变所属脏腑经络和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
有毒与无毒: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功效一般按中医辩证学和中医治疗学进行分类。
主治病证是确定中药功效的依据,功效又提示了中药的主治病证。
中药的配伍目的是增强治疗效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不良反应。
七情配伍的内容: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恶、相反。
君臣佐使: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
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也就是组方的原则。
常用的中成药配伍主要有功似成药配伍(功似配伍)与功异成药配伍(功异配伍)
方剂与治疗:
(1)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及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2)常用“八法”的内容如下: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组方原则:
君药:即对处方的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之药。
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和主病之药;是针对兼正或兼病起治疗作用之药。
其药力小于君药。
佐药:佐助之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
使其合力祛邪。
(4)方剂的组成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药味加减变化(佐使药的加减或臣药的加减两点)、药量加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