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终极)
人文地理考研复习最全名词解释真题讲义练习题

兰州大学1999年(最后三个论述题)1. 论述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空间经济格局和区域发展的影响2.论述知识经济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3. 论述数字信息革命浪潮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2002年一、名词1.农业生态系统2.干扰机会3.回路径道4.补偿贸易5.机会成本二、简答题1.商业区位指向原则2.第三产业增长的动力分析3.制造工业布局特点4.产业空心化及其原因三、论述题1.城市聚集障碍类型及聚集障碍的影响效应2.西北开发的模式和重点2003年一、名词1. 区位理论2. 空间结构理论3.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4. 旅游环境容量5. 城市首位律6. 佩蒂---克拉克定理7. 区域规划二、简答1. 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布局的主要因素2. 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3.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4. 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5.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三、论述1.经济活动全球化对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2.高技术圆区的空间布局特征2004年一、名词1. 城市经济区2. 空间要素替代理论3. 区位指向4. 梯度推移理论5. 点轴式空间结构6. 霍夫曼比例7. 城镇生态规划 8. 旅游者空间行为二、简答1. 区域电信规划的内容和主要问题2. 简述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3. 简述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4. 简述城市规模分布的位序规模法则三、论述经济活动全球化对中国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2005年一、名词1. 干扰机会2. 门槛人口3. 点轴式空间结构4. 虚拟经济5. 城市空心化6. 运费指向论7. 旅游地空间竞争 8. 城市金子塔二、简答1. 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2.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3. 影响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特点及主要因素4. 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三、论述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能源结构战略及其实现途径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一阐述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科学性质。
(20分)二、试阐述及评论人文地理学界中有关人地关系理论的诸种论点,并以实际事例说明自己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看法。
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要概念归纳

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要概念归纳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要概念归纳在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人文地理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探讨人类在地理空间中的行为、观念、价值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
本文将对江苏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概念进行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人文地理学概述人文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理与人文因素之间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和解释人类在地理空间中的活动,如人口迁移、城市化、文化传播等。
人文地理学同时还关注了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如气候、地貌、资源等。
二、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1. 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包括了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2. 地域地域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共同特征的地理空间。
地域可以从不同的尺度进行划分,如国家、省份、城市等。
3.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过程。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两种类型,对地区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中迁移的过程,同时也包括了城市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表现,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广泛影响。
5. 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指人类文化因素在地理空间中的传播和演变过程。
文化传播可以通过语言、艺术、宗教、媒体等形式进行,对人群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
三、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亲自参与或观察研究对象,获取实际的数据和信息,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揭示人类活动的规律和趋势。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参考题第一章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答: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其中社会性就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之一。
体现:①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它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因素。
②其社会性还突出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研究要用历史分析方法,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
第二章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答:一个文化区具有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包含许多文化综合形成的文化复合体,划分文化区并确定其界限,探讨当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区,研究文化区的演进过程及其内容,其范围可包括全世界,也可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都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答: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1)扩展扩散:接触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2)迁移扩散特征:(1)是双向的,但有主次之分(2)有选择的(3)在传授、接受过程中,会掺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当时当地的情况情况进行理解。
高教版人文地理学考研笔记 复习全攻略

《人文地理学》赵荣、王恩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章绪论;第二章人地关系论;第三章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第四章人口空间过程;第五章城市与城市发展;第六章旅游的区域特征;第七章政治的空间结构与空间过程;第八章文化生态与文化景观;第九章民族的区域特征与民俗;第十章教与宗教景观;第十一章为过程与行为空间。
人文地理学专业词汇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
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
苏尔: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总结(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人文地理学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地理学按二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按三分法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包括三大主题:一、人地关系的传统。
二、区域研究的传统。
三、空间分析的传统。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
4、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公元前9世纪时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最早的记述性著作,希腊学者把荷马推崇为地理学的祖师。
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地理学”这一名词,被人称为“地理学之父”。
5、德国洪堡和李特尔被尊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6、19世纪下半叶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文地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
7、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当推《禹贡》成书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该书全文虽只1200字,但全面记述了当时全国的地理特征,九州的山川、土壤、物产、田赋、交通、贡品以及少数民族,反应了当时我国各地的人文和经济面貌。
8、我国古代人文地理学主要的贡献有:一是产生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萌芽,对人地之间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二是积累了大量以区域人文地理论述为特色的人文地理知识。
9、近代人文地理的代表人物: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勇、张其昀、李旭日等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文化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
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三种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石基础,精神文化石核心。
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内容梳理

河南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内容梳理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领域。
而在地理学考研中,人文地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
这篇文章将对河南省考研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一、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与影响。
在考研中,我们应该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
二、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人口的空间分布、人口数量、人口迁移等问题。
在考研中,我们需要了解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如人口与发展、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等。
三、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组织的学科,重点关注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划等问题。
在考研中,我们需要了解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城市发展的阶段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等。
四、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地理资源利用等问题。
在考研中,我们需要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如区域发展理论、产业布局与区位理论等。
五、农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是研究农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空间结构等问题。
在考研中,我们需要了解农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农业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如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等。
六、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研究文化现象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不同地理背景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空间。
在考研中,我们需要了解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如地域文化差异、文化景观分析等。
七、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空间布局等问题。
在考研中,我们需要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旅游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如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规划与管理等。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
自然地理学把地球表层系统作为其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研究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②区域研究;③空间分析。
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①社会性;②区域性;③综合性;④复杂性。
自然地理学之父:埃拉托色尼、亚历山大·冯·洪堡;人文地理学之父:卡尔·李特尔。
今后人文地理学重点聚焦任务: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②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③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①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②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③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④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⑤文化景观。
①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可分为三类:I.形式文化区;II.功能文化区;III.乡土文化区。
I.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II.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
III.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②文化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
可分为两类:I.扩展扩散;II.迁移扩散I.扩展扩散: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1.地理学的发展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古代地理学、二是近代地理学、三是现代地理学阶段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3.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4.古希腊著名的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一词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两位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和卡尔·李特尔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5、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学派,以白兰士、白吕纳为代表的人地相关学派,以赫特纳、哈特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以施吕特尔、索尔为代表的景观学派6、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首推张相文、竺可桢7、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主要便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认知的贡献;二是社会实践方面对决策的贡献;三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8、人文地理学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1)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2)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3)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9、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10、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2)文化的时间现象——人文扩散(3)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4)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5)文化景观,使我们理解上述五大主题之间的有机联系11、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它不是在自然形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12、文化扩散可以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拉越大。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已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①人地关系的传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
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①社会性。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
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
人文地理考研复习最全名词解释真题 .

人文地理复习提纲人文地理1_5整理材料第一章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三大主题:人地关系的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古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卡尔·李特尔3、近代地理学的代表人物:德国:1)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2)赫特纳区域学派代表人物3)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法国:1)维达尔·白兰士人地相关论2)白吕纳把人生地理事实分为三纲六目英国:1)麦金德大陆腹地说罗士培主张适应论美国:1)森普尔环境决定论2)亨丁顿气候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影响3)巴罗斯提出人类对于自然和生物环境的适应观点4)索尔主张地理学者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5)哈特向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主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密切联系2)费根、康斯坦丁诺夫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一门纯粹的经济科学4、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美国谢佛区域学派;苏联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中国李旭旦复兴人文地理5、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第二章1、人文地理研究的五大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2、文化区:即文化圈或文化地域,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分为:1)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特征:(1)相对一致的外围区,边界模糊的过渡带(2)自然状态的形式。
2)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3)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3、文化扩散:(1)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1、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2) 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3)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4) 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5) 文化景观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4、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特性或具有文化特性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1)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区的文化区。
(2)功能文化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的某种功能的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3)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情感上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5、扩展扩散:某种文化现象产生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周围不断地传播,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
6、迁移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文化传播到该地的过程。
7、文化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答:主要研究地域文化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空间特性和时间动态,系统要素之间与系统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
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文化与文化之间,文化与环境之间,各种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8、文化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1) 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2) 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3) 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4) 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化景观。
9、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和谐文化生态关系10、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11、人文景观:即自然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三个时期1、古代地理学(自远古地理思想的萌芽—19世纪上半叶):描述为主;2、近代地理学(大学设置地理讲座或地理系——二战结束):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3、现代地理学(20世纪50年代以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二、地理学研究对象当代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自然要素(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生物)和多种人文要素(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社会制度)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所组成的一个综合体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1、社会性:1)研究对象具有社会性: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2)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3)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2、区域性:1)区域性的体现: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以及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
2)重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划。
3、综合性1)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2)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在于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构想。
3)人文地理学是一门横断科学、边缘科学。
四、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发展动力:地理大发现和一系列探险活动(新大陆的发现、新航路的发现、第一次环球航行)2、科学革命带来的冲击:科学分化3、其他科学的进步对地理学的推动: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影响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点1、研究内容:从对人文现象的描述发展到以人地关系的研究为核心。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包括笔记、习题、各院校历年真题等)⼈⽂地理学考研笔记第⼀章第⼀节地理科学与研究进展什么是地理,什么是地理学地理学研究进展⼀、地理词源及含义1、词源中国:“仰以观于天⽂,俯以察于地理。
”《周易系辞》公元前11世纪古希腊⽂:“h&e-rc gê”(意为“地球”)和‘’graphein‘’(意为“写”)。
埃拉托⾊尼(公元前273-前192)英语:geography 源于希腊⽂的⾳译。
2、含义“天有⽇⽉星⾠谓之⽂,地有⼭川陵⾕谓之理”。
(东汉.王充)“地有⼭、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
(唐.孔颖达)地理:即全世界或⼀个地区的⼭川、⽓候等⾃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
(《现代汉语词典》1978)英语Geography是“地球描述”之意。
3、辨析地——指地球、地球表⾯(层)或地区(区域);理——即事理,指事物、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规律性。
地理的科学内涵:地球表⾯或某⼀地区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常讲的地理,是指地表事象总的情况,以及记述这些情况的学科。
⼆、地理学的定义国外定义举例:《⼤英百科全书》:地理学是描述地球表⾯的科学。
德国赫特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上区域差异及其空间上关联的科学。
法国⽩兰⼠:地理学是关于地⽅的科学。
它研究各国的性质及其潜⼒,研究与地⽅差异性相联系的社会多样性。
美国哈特向:地理学是描述和理解作为⼈类世界的地球各地⽅之间变异特性的科学。
苏联贝格尔:地理学是关于景观的科学。
景观是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综合体。
国际地理学⼤会(1980):地理学是研究⼈类活动与⾃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国内定义举例:《现代汉语词典》:地理学是以地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然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类赖以⽣存和⽣活的地理环境的科学。
《⼈⽂地理学概论》: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的⾃然现象和⼈⽂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云南师范大学—陈慧琳—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复习资料

云南师范⼤学—陈慧琳—⼈⽂地理学考研核⼼复习资料第⼀章⼈地关系1.⼈⽂地理学:是以研究⼈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研究⼈⽂现象的分布演变、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2.⼈地关系:⼈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地域为单元,着重研究⼈地关系地域系统。
3.⼈地关系论:是⼈们对⼈地关系认识的理论概括,是对⼈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程度的哲学观讨论。
4.协调:是指各种物质运动过程中内部各种质的差异部分、因素、要素在组成⼀个整体协调⼀致时的⼀种相互关系和属性,表现为⼀致性、对称性和有序的特点。
5.⼈地系统:由地理环境和⼈类活动两个各不相同,但⼜相互联系的⼦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其内部有⼀定结构和功能机制。
⼀、⼈地系统中的⼈与地“⼈”:指在⼀定的⽣产⽅式下,在⼀定区域空间从事⽣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即社会性的⼈。
“地”:指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是指与⼈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由⾃然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然环境,包括作为⽣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然条件的总和。
⼆是指在⼈类作⽤下已经改变了的或在其影响⼒之下的地理环境,即经济、⽂化等⼈为环境。
具备以下属性:(1)数量上的有限性。
(2)地域上的差异性(3)制约性和可变性(4)有限的稳定性(5)层次性和复杂性(6)整体性⼈地关系中的“⼈”与“地”是对⽴统⼀的关系,⼈⼝的发展、分布和密度受到地理环境优劣的影响,适度⼈⼝是开发利⽤环境的基本动⼒;过量的⼈⼝对环境是⼀个压⼒,是造成⼈地系统失调的主要原因;⽽⽆⼀定数量的⼈⼝,也谈不上利⽤环境。
⼆、简述当前⼈地关系的新课题1.⼈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1)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2)区域资源调配中的⼈地关系问题(3)⽣态⾜迹的研究(4)社会质量的研究2.全球化以后的⼈地关系(1)空间的⽹络化(2)全球性环境演变对⼈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3.传统⽂化的区域性和现代⽂化的全球性关系(1)传统区域⽂化被改变(2)⽭盾和互补的关系第⼆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态农业:是以⽣态学理论为依据,因地制宜规划、组织和从事农业⽣产,以保持并改善农业⽣态系统内的⽣态动态平衡为指导思想,模拟⽣态环境,保持⽣态系统的整体性、物种多样和物质循环、转化和再⽣规律,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

《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第一篇:《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人文地理学》备考复习重点一、单选题1、地理学代表人物。
2、扩散类型的应用。
3、种族分布。
4、古文明分布(文化特殊性)。
二、多选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2、近代德国地理学流派的主要地理学家。
3、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4、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哲学方法论。
三、填空1、民族具有的共同特征。
(共同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2、民俗的特性。
(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相对稳定性、传统与变异性)四、名词解释1、文化2、形式文化区3、适度人口(要先解释人口容量的概念)五、判断题(主要以各个地理流派、地理学家经典理论论述为重点)六、简述题1、中国人文地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在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提出过哪些主要理论。
(人地关系论的七个学说)3、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以课件上的内容为主)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5、世界人口分布的一半特征。
(10点)6、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七、论述题1、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论述尼罗河古文明形成的优越条件。
2、人地关系论的基本思想,举例说明人地关系。
3、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4、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稠密的原因。
(自然、经济、政治三方面)5、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重大意义。
(6点)6、民工流的成因、特点及利弊。
7、从狩猎到农耕的变化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伟大创新。
(7点)八、读图题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示意图,分析其特点与原因。
(分5阶段)2、世界人口增长趋势放缓图,分析原因。
(6个)3、建国后中国人口变化图。
(分6个阶段,分析其原因及特征)第二篇:《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人文地理学》复习材料(全)109012009006第一章绪论第1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一)现代地理学1、地理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学科。
2、三个不同的阶段:1)古代地理学,从地理思想的萌芽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以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中心内容;2)近代地理学,从世界上设置大学地理讲座或地理系开始(德国1874年设置地理讲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现代地理学,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更加深化。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思考题一、人文地理学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一人地关系论为基础理论,重点研究“人-地”间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规律和人地关系地域体系的调控优化,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世界人文地理学发展中的重量级人物有哪些?其主要的成就是什么?(1)人文地理学奠基:人文地理学奠基:卡尔•李特尔,卡尔•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将人作为重点核心,将人作为重点核心,用区域核心,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2)对人地关系提出系统理论的首推: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著有《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3)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赫特纳,主张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4)景观学派的创始人:施吕特尔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确定研究课题(2)指定研究计划(3)收集、整理资料(4)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5)分析研究(6)研究总结成果评价4.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的方法论①经验主义方法论: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②实证主义方法论: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③人本主义方法论:突出地集中在人的行为方面的深讨④结构主义方法论:可观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是有意义的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挑战与应战学说:(1)挑战与应战:环境向人类挑战,人类起而应战,经过长期艰苦的劳动创造人类文明(埃及文明)(2)逆境美德: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由于生活环境条件特别好,而是相反。
五类逆境:困难地方的刺激,新地方的刺激,打击的刺激,压力的刺激,遭遇不幸的刺激(3)中庸之道:逆境与挑战的对应关系是有限度的,超过其限度,其结果反而走向相反。
或然论:也称可能论,也称可能论,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2.横断学科:现代科学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导致新兴学科的大量出现和科学体系结构的整体化趋势。
横断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只是某一领域或某种物质,而是横向贯穿于众多领域甚至一切领域之中。
3.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5.文化扩散: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传播,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
6.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的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7.文化景观:指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8.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
9.结构主义: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现实。
10.人口转变:是指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11.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12.人种:是指具有共同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13.种族主义: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认为白种人是高等种族,有权统治其他种族。
14.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5.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赵荣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题1.分析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点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1)社会性(2)区域性:①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也是人文地理学的特性之一。
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性和区域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
②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3)综合性:①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和整体性。
②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他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想。
三、论述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人文地理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不仅具有科学认知的价值,而且还能直接指导和参与社会实践。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科学认知的贡献及其学科建设任务: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②区域开发的综合研究;③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2)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实践,提高其应用价值。
(3)文化教育功能,为普及人文地理知识服务。
2.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2)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在不停的运动中,比如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政区和疆域的变革、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播、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等,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要求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一、名词解释1.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2.文化生态关系:在一定地域内,自然环境要素是文化系统形成与发展的基地,社会文化环境是文化系统演进的动力,文化影响人们对环境的作用,使环境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文化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是文化生态关系。
3.文化整合:文化除了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外,它们各又可分为不同的文化特质。
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4.文化景观: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文化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不同文化集团的差异与特征。
二、简答题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2)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3)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4)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5)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2.文化区的分类★★★★★(掌握概念和各分类之间的对比)(1)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者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地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形式文化区的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以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例如:两个民族之间存在国界;语言文化现象等。
(2)功能文化区:是指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的特征:功能文化区的中心位置明确,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但不一定居于分布区的几何中心。
并且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限确切、中心的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著差异。
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农场、一个教区等都是一个功能文化区。
(3)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自我意识。
乡土文化区的特征: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在于,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与形式文化区的差异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例如:美国东南部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与文化的地区。
3.文化扩散的类型★★★★★(掌握概念)(1)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扩散现象的特点: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扩展扩散根据传播情况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类:①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②等级扩散: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③刺激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2)迁移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
往往由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迁移扩散的特点:传播速度快,距离远,与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4.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1)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认为人和自然对文化的关系是单向的、完全由自然决定的;“强”式文化生态关系认为环境强有力的决定、限制和影响着人类文化的行为和文化过程。
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的决定着文化,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因果直链型关系。
(2)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人的选择能力,把自然与人看成是双向影响。
认为自然对人类文化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性,经过人的选择才能在特定环境下创造最佳文化。
(3)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研究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探索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机,解释人对环境所产生的知觉决策的行为激励。
(4)和谐文化生态关系:强调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更加强调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和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性。
5.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自然景观是指自然界原有物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景观,它的形成很少受到人类影响,诸如自然形成的河流、山川、树木等。
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附加人类活动的形态痕迹,集合自然物质和人类文化共同形成的景观,如风景名胜景观,园林景观等;二是依靠人类智慧和创造力。
综合运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知识,形成具有文化审美内涵和全新形态面貌的景观,如城市景观、公共艺术景观、建筑景观等。
(2)联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组成了文化景观。
但是,今天在地球表面上的所有自然现象的综合体可以说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一定的人为作用的影响,完全纯的自然现象综合体是不存在的。
6.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1)区位论——严格来说是经济地理学与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理论,而不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2)文化景观论——通过过去或现在人文活动的结果,研究该地区的人以前的各种活动,恢复其以前的活动过程。
弊端:只是过去人文活动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人文活动的动力和原因。
(3)行为论——把心理学的有关成就引入地理学,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一个新的分支:行为地理学。
弊端:只能说明人在某种环境中的一些行为。
(4)人地关系论——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三、论述题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1)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成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2)文化区是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