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同名42501)
做研究型教师
做研究型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从反思中研究,从研究中提高。
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哪个教学环节有效,哪个教学目标无效,什么时候学生发言积极,什么原因课堂气氛活跃等等;反思后进行研究,寻找出优缺点,优点发扬,缺点改进,然后形成自己的教学优势,让一个个教学优势搭建成一架走向优秀教师的阶梯!课后反思,课前还需要研究。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让每一篇教学设计都有一个亮点,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笑点;学期之始还要规划。
规划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中重点规划写作教学内容,要摒弃“教材即课程”的想法,用好教材,同时又超越教材。
教师职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不断的反思与积累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经验与方法,并且能将这种方法深化为一种理论,这便是做一名教师的最高境界了。
做一名研究性的老师
做一名研究性的老师只有教师富有研究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研究创新型的人才,这不仅因为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所受的最重要影响来自教师,更主要的是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可能有什么确定不变的固定程序。
教师的创新不是建立在盲目实践的基础上,教育作为育人活动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教育的失误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教师的创新是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反映,教育研究能力是一种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能力,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创新。
如何才做一个研究性的教师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1、联系实际把教育方法,手段与时俱进,给予教育创新的精神。
新的时代环境同时也要求角色转换教师角色,加强同学生的心理沟通充分了解新时代的学生要求,给予孩子自己的想象力,孔子的“因材施教”不是因为学生成绩好坏而教育,而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思维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
2、要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掌握和运用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还应熟识和了解其它领域的研究方法,教师只有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创新,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型的教师。
3、新时代的教师应更加注重个人的研究型学习,不能让教育变得腐化。
新的时代教师自身也会遇到很多的实际的问题,比如生活,金钱,权力。
但是教师作为一个国家神圣的职业更应当注重思想文化的修养,加强教学技能,不能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随波荡漾。
4、教育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而只有教师的锐意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对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平台;因此,教育同仁们要抓住机遇,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是学术界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教师,其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需要深入研究学科内容并进行学科开展工作,促进学科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一、注重学科研究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科研究,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研究型教师需要始终保持学科的敏感度,关注前沿动态并保证学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可以通过参加教育会议、阅读学术论著、多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来扩展研究范围,获得更广阔的视野与启示。
在教学中,研究型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问题和思考,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教师应把握学生思维方式、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开拓思路。
二、持之以恒的研究心态持之以恒的研究心态是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基础。
教师应该钟情于教育事业,持续关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并不断升级和自我完善。
研究型教师要具备每个细节都能够引起重视的敏锐性,保持好奇心和追求卓越的毅力。
三、多元化的情境体验研究型教师需要多元化的情境体验,拓展自己的思维框架。
可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比如参加各类会议、研讨会和交流活动。
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机会扩大自己的视野,例如考取各类证书、参加学术论坛、进行讲座等方式,增加不同的知识来源和发人深省的思想碰撞。
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技能是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师要注意各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能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调整和选择恰当的授课方式,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不同的课程,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研究型教师应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和业内人员交流、合作,分享教育资源和协作解决教育问题。
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科发展状况,同时获得更多的学术支持和创新思考。
总之,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需要教育理念、学科研究、研究心态、情境体验、教育技能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表现,只有凭着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推进学科的发展,实现教育的使命。
如何做研究型老师
三、什么是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 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研究型教师是 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他不同于纯粹 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因为他有丰富的 教学经验;他也不同于一般的有经验 的教师,因为他对教育教学有强烈的 研究意识,并在教育研究方面形成了 自己的特色。
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事业 心和责任感,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为教育事业乐于奉献。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能在现代人才观、 质量观和以人为本促进主动发展的教 学观的指导下,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 动。 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对现代社 会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的 目标任务、方法和手段等明确的认识。
幼儿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一个特 殊的群体,其专业知识结构又与其他 的教师群体不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和要求。因此需要我们从教师专业知 识结构特点、幼儿教育自身特点、课 程改革需要、园本培训特征等方面去 审视和思考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 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 儿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 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及专业要求作出了新 的阐释。《纲要》指出,幼儿教师不再是 传统知识的传递者和权威的代表者,而是 幼儿学习合作的伙伴,是教学行为和教学 现象的研究者、反思者;幼儿教师必须关 注幼儿的兴趣与爱好、关注幼儿的发展方 向、关注幼儿的个性品质和认知方式,才 能设计、实施并调整好教育教学活动计划, 使之更适宜幼儿实际发展的需求。
学习、实践《纲要》 做研究型教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 《纲要》是2001年7月国家正式颁布。《纲要》制 定的依据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 程》(1989年)制订的,是指导幼儿园教育工作 的科学纲要。它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 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现实,在充 分吸纳世界范围内早期教育优秀思想和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阐明了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力求体 现终身教育、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思想,倡导尊 重儿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师生共同成长 等先进的观念。它的颁布标志着幼儿教育的课程 改革已经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启动,对 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才能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怎样才能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研究型教师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理论素养,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和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以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师。
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教师?一、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薄弱,的教师很少主动、深入地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这使其很难在教育教学方面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和魅力。
没有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持,课堂教学及教育工作很难再向纵深发展。
那么怎样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呢?我认为研读教育家、名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是非常必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只读理论有时让人觉得艰涩,应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案例来领会学习,只读不写收效不大,要将名家的理论转化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比较好的方法是写读书笔记。
长此以往坚持学习,理论水平丰厚了,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唤发出新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和魅力。
二、广泛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
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必须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
在一个知识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地得以更新和充实,要使自己的知识丰厚而广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就专业知识而言,要进一步夯实和拓展,要时刻关注本学科的发展。
进入大学深造是比较好的选择,一来可以有一段较为充裕的时间静下心来仔细钻研、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夯实基础,二来可静下心来审视、反思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得失,能经常聆听教育专家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并细细地反刍。
(2)在打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
例如读名篇名著,提高人文素养;夯实其它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备课实现电子化,通过互联网获取有关教育教学的信息等。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必须创造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的外部环境。
除硬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宽松、良好的发展空间,即要取得学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获得周围教师的理解和帮助,征得家长的认同和理解。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总之,教师不是国家公务员,也 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课改的需要:
理念
新理念 旧课程
课程
新理念 新课程
旧理念 旧课程
新课程 旧理念
3、自身发展的需要:
检查情况 发现问题
促进发展
找出差距 明确方向
研究的解释
以教育目标 为参照
以自身发 展为参照 以同辈 为参照
★中小学教师要重新发现自己、
二、为什么要研究? 不研究行吗?
(一)形势所迫:
★什么是高质量的教师?怎样培养高 质量的教师?谁能胜任21世纪的教育? 这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从终身教育理念来看,任何职业水 平提高都有“高原现象”。 ★教师已从职业化开始转向专业化。 ★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从认识上和行 为上发生转变:人事制度改革,评聘分 开,教育工委成立等。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 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 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 《劳动法》第二条规定: “不适用 公务员和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 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未与事业组 织、社会团体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 ★ 《刑法》第九十三规定:“教师不是 国家工作人员”。
▲做一个具有反思力的教师。
(教师个人素质的独特角度)。
点石成金 智
点“识”成智
转识成
★“一个教师写了一
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 师,但如果写了三年反思 则有可能成为能师或名 师。” --叶澜
(四)从教学研究层面看:
1、从问题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备学生): (1)从学生在知识方面的问题出发设计课 堂教学; (2)从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出发设计课 堂教学; (3)从学生在思维方面的问题出发设计课 堂教学.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研究,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教师决定着课改的成败。
一个孩子来到学校如果只是上课、下课,上学、放学,那他只是一个受教育的机器,而丧失了孩子的童真、天性,如何让孩子恢复童真,在研究过程中成为研究的主人,变得乐学、善学、会学,成为一个有品格的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要做教书匠,不做机器的操纵者,而要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同时教师个人的成长、一个学校的发展也需要我们向研究型教师进军。
那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呢?我认为,首先要有改革教育教学的热情和意识;有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意识和能力;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养成终身研究的惯;独立的教学研究精神;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要有改革教育教学的热情和意识有些教师认为;教科研是专门从事教学研究的人搞的,要花费专门时间和精力。
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事情繁杂,每天既要上课,管理学生,还要处理随时发生的事件,没有那么多时间搞研究。
还有些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就是懒惰,没有养成积累和总结的好惯,任务布置下来了,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应付完事。
其实这是意识问题,没有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没有弄清楚教学和教研的关系。
恰恰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参与研究,既可以减少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神秘感,破除对“研究”的迷信,增强对自己工作的理性解读能力与变革能力,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教师要有改革教育教学的热情和意识,这种意识是教师开展自主研究以及帮助他人进行有效研究的基本保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它根植于教师的行为规范之中,帮助我们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与发展。
比如,作业的批改是教师获得信息反馈、促进学生研究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批阅方式是通过对每本作业的精批细改,获得较全面的信息反馈。
但这种批改方式,没有学生参与,对教师而言耗时多、负担重,尤其对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无可何如;对学生而言,作业的负效应增加,知识巩固效果差。
针对这种“吃力不奉迎”的现象,对小学高年级作业的批改,我根据不同的作业内容与形式,因事而宜,因人制宜,尝试接纳多种批改方式。
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1、保持敏感度和好奇心
2、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等,鼓励学生在学习方面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积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
教学的本质是与学生产生交流和互动,我们需要积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4、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习应该是一种轻松、愉悦的体验,我们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创意性的活动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从而让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5、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储备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启蒙者,我们需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储备,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怎样做研究型的教师
怎样做研究型的教师引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改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
也吹动了我们每一位老师一颗驿动的心。
在新课标理念下,怎样做研究型教师?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思考,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个共同的话题。
一、做教书育人的先锋去年,我担任两次全国远程教育的指导教师,在和专家们的交流中,多次提到:教学要发展靠提升我们教师的素养。
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师的,才能撑起教育的新天地。
因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以前和大家的想法一样: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我呢,能教好书就可以了。
于是把搞研究当成软任务,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参与。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教育要求的不断增加;结合自己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我改变了原来的想法,认识到:教书匠过时了,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才是我们教师发展的起点,因为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我们走向成功的努力方向是:做一个拥有发展眼光人,明确自己工作的定位;做一个保持终身学习的人,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充电;做一个不断的反思的人,从根本上转变教书的意识、提升自己的素养;做教书育人的先锋,才能逐渐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二、有准确的教师定位教师角色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是:(是大纲教材的解说者,是知识的传授者,是道理的灌输者,是应对各种考试的组织者。
)对传统比喻中教师角色的隐喻批判:教师是蜡烛——忽视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淡漠了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
教师是园丁——存在着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教育缺欠的不可修复性(季节和时令);存在着淘汰制(间苗);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隐喻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传递单一内容(只有水);认为教与学是一个简单的“倒给”与“承载”。
浅谈如何当好研究型教师
浅谈如何当好研究型教师[摘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本文就如何做好一位研究型的教师,从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研究,将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等三个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教研研究型教师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我们中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师。
那么,什么是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
在一年的实践中,个人认为要做好研究者角色,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首先,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的探索教育过程、发现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现在大部分的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仅仅是为了获得几个证书,在今后的评职称、评先进时有硬件条件。
但是忘了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育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自身价值,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育人效率。
在教育科研中,出现了不以本职工作的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脱离实际的“学术”研究。
这样就出现了某些学校领导和教师不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盲目追求大课题、大手笔,试图搞出一鸣惊人的科研成果。
还有一些学校和教师认为搞教研是面子工程、业绩工程,对教师是额外负担。
会影响正常教学,从而影响升学率。
另外一部分教师认为教科研是教研部门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与中学教师无关,中学教师只管夹着课本上课即可。
有学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做一些表面文章,还是一心一意在抓升学率。
这些不能正确认识教育教学研究的现象,不但不能促进中学的教育教学研究,反而成为中学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毒瘤。
教育科学研究是把握教育现象内部、外部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探求教育过程的规律。
如何成为研究型教师
教师教育科研的方法之四, 教育教学的原生态研究, 研 究真实的教育教学事件 , 观察分析思考 , 寻找对策, 以改 加
的。 从教学研究的目的来看, 主要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 , 教师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变
些 需 要 改进和 重 新研 究 的地 方 , 计 改进 方案 , 行 尝试 , 设 进
课题研究最重要 的特征就是和教育教学实践的密切联 系。从教师课题 的来源看,直接来 自他们在教育实践中遇 到的问题 , 所谓教室就是研究室, 教师就是研究者, 正是指 和教育教学密切联系的课题研究 。 从教师研究的过程来看, 它是在教师教育教学中进行 的,与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交 织在一起 , 研究的过程就是尝试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从 研究的方法看, 教师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是行动研究, 教师面 对大量的教育问题, 他不可能有现成的, 直接拿来享用的东 西, 而必须 以研究的态度, 审慎 的对待教育教学情景, 自身 的教育教学行为, 以及这种行为所依据 的东西, 进行考察和
结合起来, 努力提 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能让教师以审慎的 方式、 意志和行动, 能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 更有效 率, 更有创见 。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促进教师进行有效 的教学。案例研 究也是非常适用教师研
的过程。“ 问题是研究的原动力”研 究的基 点是有了问题 , , 有了问题才能进行研究,没有 问题强作研 究是做不好研究 的, 是出于功利 的, 只有摆脱 了功利才能做好研究。问题是 创新的前提, 研究是为 了创新, 研究 的价值在于创新, 创新 是根据 问题进行的, 没有问题不可能进行创新 , 问题产生在
化, 教育活动与方式的变化, 教师 自身的变化等方面 。 二、 以问题研究为抓手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教育教研的起点和基点。所 谓教学问题, 是指教学过程 中影响学生全面健康 的发展 , 影 响学生能力发展, 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现象 。 教 学问题意识也就是对教学 中妨碍学生全面 的健康的成长和 发展 的教育现象的认识。在性质上 , 教学问题意识是认识 教学问题 的能力, 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 分析教学问题, 解 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解决好教学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
教学新思考: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教学是一门科学。
和自然科学不同,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是和学生打交道,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比探索自然科学更为复杂的一门科学,它在客观上要求每一个教师始终要以研究的姿态去从事平凡的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岗位上体验到职业的乐趣和职业成功的幸福,也必须自觉地把平凡的教学工作当作一门科学去研究。
一、研究型教师的主要特征在那些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身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职业特征。
1.追求教学深度。
所谓教学深度,指的是对某一学科知识的深厚挖掘和积淀。
一名研究型教师不会满足于对学科教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或者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应付学生考试所需要的那一点点知识,无论在小学、初中、高中哪一个学段的哪一门学科,仅就学科知识本身而言都已经是无边无际的了,它都需要教师用一生的时间去不断学习提高,从而让自己拥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功底。
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厚积薄发,举重若轻,应付裕如,就必须要研究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使之成为有机的学科知识体系。
常有教师因为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有限,因而自己也满足于所掌握的那一点皮毛知识,这样,他既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也绝不可能成为一名学者。
相反,也有的教师即便是从事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工作,也能够在追求教学深度的跋涉中成为学科教学大家。
2.追求教学广度。
所谓教学的广度,主要指的是同一学科所涉及的众多知识面以及相邻的学科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仔细研究下去,都可以分出若干个博大精深的学科知识分支,任何一个细小的分支,又都蕴含了包罗万象的知识。
一个研究型教师就是要努力掌握学科知识的整体脉络,并对每一个知识分支都有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
以大家都熟悉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为例,且不说字形、词语、说话,仅就拼音而言,就是一门无比复杂的学问。
词语的读音如何筛选,如何规范,普通话与方言、网络语言的关系等等,这其中有许多学科研究课题,可以做出许多教学研究成果来。
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教育理想的实现需要教师的信心与恒心,更需要教师的理论素养做支撑。
教师的信心与恒心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思想基础,而教师的理论素养又为教师树立自信增进了动力。
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需要日复一日的付出,需要一心一意的投入。
现实中不少教师存在诸多因素,不求甚解,浅尝辄止,信心不足,或者知识储备不足,教育观念狭隘,懒于反思探究,因而理论素养得不到提升。
常常有教师会羡慕优秀教师丰富的学术积累,深厚的学术底蕴,却往往忽视了他们背后点点滴滴的积累。
事实上,任何的成功都不是没有缘由的,任何的成长都需付出相应的汗水,只有在辛勤耕耘以后才能收获成长的喜悦。
而研究型教师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代发展的呼唤,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坐标,是与其理论素养的深厚积淀分不开的。
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必须依靠三个“支撑”,即知识支撑、理念支撑、习惯支撑。
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在知识储备方面往往有着更为广阔的涉猎,他会从学术的海洋中汲取教育成长所需的养分,在教学中调整策略,在教学后归纳反思,从而形成一套具有自我特色的教育体系。
这就构成了研究型教师的知识支撑。
同时研究型教师不会人云亦云,盲目跟从;不会毫无保留地接受,也不会不经反思地遵从,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让反思融合新的理念,在学习中促成新的突破,在研究中形成真知灼见,这就是研究型教师需要的理念支撑。
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在教学习惯方面往往也有着自己固有的执着,执着于将教育理念付诸实施,执着于对教学细节的深入研究,执着于对问题的斟酌与反思,即需要良好的习惯做支撑。
荀子云:“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这句话说明了实践的重要作用。
研究型教师并不是纯粹的理论工作者,他首先应该是一名实践者。
作为教育的开拓者,研究型教师始终处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掌握着第一手的研究素材。
研究型教师的起点在于教育实践,其落脚点仍在于教育实践。
研究型教师
1.我们都能成为研究型教师教育科研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体验生命创造的意义和价值,是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的重要途径。
一名教师仅有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事务中去,而不注意学习教育理论,不善于总结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这样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成为知识的机械传递者,成为一名庸庸碌碌的教书匠。
如果想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充满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关爱自己的学生,并以此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自己主要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并将其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落实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才能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快乐与幸福,才能对教师职业充满探究的热情。
2.要乐于学习学习是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基础和内在驱动力。
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优化知识结构,及时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专业成长。
3.要丰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取思想,再将其转变成一种能力。
学生要获取思想,教师首先就应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研究性教师具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
他们通常会从德性生命的高度来理解教育、教学、课程、知识、师生关系、教育理论等。
4.要勇于实践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不断实践中逐步完善。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自主实践活动,通过撰写教历、自我反思、记录自己认为对专业成长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等方式,为教学提供基本素材,在经验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在不断反思中真正成长起来。
5.要勤于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它要求教师细致观察并发现问题,通过系统、客观、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实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自身理论水平。
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 《对“高中数学讲评课”研究》
• 《小学生语文课内外整合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 随着教育工作年限的增加,用心的教师在自己的教育 教学实践中一般都积累有成功的经验。比如:有的善 于做班主任工作;有的学科教学效率特别高;有的特 别会做学困生转化工作等等。这些都可以形成研究课 题或进行经验总结,探讨其中的规律;或设计教育实 验,检验某种做法与提高教育效果之间有无必然联系。 • 《对语文略读课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
际问题为目标。——2012年课题申报通知
课题来源于实际,
课题就在你我的身边。
(三)课题的主要来源
1、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课题
2、从教育教学的疑点或困惑中提出课题
3、从成功的教育经验中提出课题
4、从学习中发现课题
• 目前在教育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有哪些? • 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那 么课业负担的现状如何?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 解决? • 再如目前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厌学是个相当普遍的 问题,那么厌学现象是怎样形成的?现状如何?与 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何关系?与学校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有什么关系?怎样帮助 学生预防和克服厌学情绪?
我们一起努力!!!
每天把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地记在一个专门的本 子上,认真地积累问题。 在闲暇的时间坐下来静心思考问题的解决。能自己 找到科学有效方法的就立即去实践,不能自己解决
的先尝试和同行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去找到有效的
解决方法,余下解决不了的问题有选择的进行深入
细致的研究。
(一)什么才是教育科研中的课题呢?
• 《小学校长提高培训教学模式研究》
做个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秉持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型教师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着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树立研究意识研究型教师首先要具备强烈的研究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我逐渐认识到,教育教学并非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研究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了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创新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加强合作交流研究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事们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此外,我还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关注自身成长研究型教师应注重自身成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我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我还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六、培养研究能力研究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通过实证研究,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
例如,我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调整了教学方法。
如何做研究型教师
如何做研究型教师
需要树立终身研究的观念,不断研究新知识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注重教学实践
除了研究理论知识,研究型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研究型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成为真正的研究型教师。
三、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研究型教师还需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参与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在参与教育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型教师需要注重方法论的研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同时,还要注重团队合作,与其他教育研究者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
总之,做研究型教师需要树立终身研究的观念,注重教学实践,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只有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成为真正的研究型教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有追求的教师,我们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基础,以教学创新为目标,并坚持勇于实践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不负社会、学校、家庭的重托。
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们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参加这次培训活动是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绝佳机会。
我们将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同名42501)
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同名42501)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兼谈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摘要:新课程,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了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条件.(一)教师要具有科研意识.(二)教师要走出对教育科研认识的误区 .(三)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四)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五)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关键词:研究型教师教师五要(一).教师要具有科研意识在传统观念对教师角色的界定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书本传授知识,他们并不负担进行研究的责任,虽然一直强调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事实上,教育科研被闲置在学校工作的角落中,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充其量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比较片面,肤浅,甚至还存在许多误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顺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力图改变这种现状,并制定了各种政策,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收效甚微.因此,人们对教师究竟能不能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疑问.还有些教师头脑中存在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只是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搞科研对于教师是额外负担;或者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也有人认为教师从事的教育科研也应像专业研究者那样专门化等.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什么是教育科研,也没有意识到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很难称得上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因此,教师一定要走出这种误区.(三)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就会。
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还要有理论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还应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兼谈教师如何进行教育科研
摘要:新课程,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了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所应该具备的条件.(一)教师要具有科研意识.(二)教师要走出对教育科研认识的误区 .(三)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四)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五)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
关键词:研究型教师教师五要
(一).教师要具有科研意识
在传统观念对教师角色的界定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书本传授知识,他们并不负担进行研究的责任,虽然一直强调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事实上,教育科研被闲置在学校工作的角落中,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充其量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比较片面,肤浅,甚至还存在许多误区.
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转变观念,顺应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新型教师.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进行研究探索,寻找适合社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其实,每个教师都有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他们又处于教学的具体实践之中,能够深切的体会到专业研究者所不能感同身受的东西,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因为教师对教育的现状了解得最多.对存在的问题体会最深,反应也最敏锐,在教学实践中有着丰富的教育科学研究素材和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有着取之不尽的课题来源.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可以说,教师的职业生命力来源于教育科研.
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决定教师是否能够真正进入教育科研领域的关键性因素.每一位教师都应把握新的教学质量标准,领会新课程,新教材的精髓,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是否能够真正地成为研究者,具有科研能力,开展科研活动,关键在于是否具有科研意识.
(二)教师要走出对教育科研认识的误区
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还比较淡薄,教育科研能力还比较低下.虽然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力图改变这种现状,并制定了各种政策,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
收效甚微.因此,人们对教师究竟能不能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产生了疑问.还有些教师头脑中存在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只是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
的事,是高深莫测,很难做的工作;搞科研对于教师是额外负担;或者把教育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也有人认为教师从事的教育科研也应像专业研究者那样
专门化等.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什么是教育科研,也没有意识到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教师份内的工作.仅仅会教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很难称得上是新
时期的合格教师.因此,教师一定要走出这种误区.
(三)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所以,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就会。
教育研究除了经验,还要有理论基础,个案研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还应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
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这不仅因为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所受影响主要来自教师,更因为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可能是确定不变的程序。
有的教师说,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忙,没时间高科研,将教育研究看着软任务。
实际上,人们对教育规律的每一点认识,教育实践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往往先来自教育科研,所有优秀的教育教学过程总是和教育研究交织在一起。
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
有的地区或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每学期都进行论文评选,这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没有研究的实践过程,论文从何而来?东拼西凑的组合文章失去了论文的灵魂——独到与创新。
所以,为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先组织教师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变化,给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怎样开发校本科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研究.在教育研究过
程中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子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自己的水平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课改强调了教师培训和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但如果教师在培训中只听听讲座或参与一些教育教学活动,而没有将培训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不能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作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将教、训、研结合起来,这种培训对教师的作用是不大的。
课改带来的大量鲜活问题给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内容。
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学校也很重视教育研究,但不重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盲目攀比大课题,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档次,将研究和学校教育变成两张皮。
诚然,参加一些大课题的研究对一些学校也是需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合作的大课题中有专家指导,有来自全国的仁人志士交流,会受益匪浅。
但学校,特别是教师个人不能忽视联系自己实践的研究。
为了有效地发现问题,可以请其他教师帮助审视自己的教育过程,相互切磋并提出问题。
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
就是说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只手遮天;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践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四)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教育科研中教师往往是凭自己的经验来工作,教研,许多教师的论文往往是“经验式论文”,但经验又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这就要求在研究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课题研究中应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和拓展经验知识,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必要的实证材料的支持,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可以推广的理论知识。
教育科研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决定了在研究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