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象征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象征意义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著名作家J.D.塞林格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内容主要是讲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以自叙的口吻向读者道出他在三天两夜之间的经历,具有不谙世事,叛逆,憎恨世界的倾向,而且主人公还是一个满口脏话,行为堕落的人,可这样的人物一点儿也不影响他个人的人物形象。

小说给世人展示了许多独具匠心的艺术技巧,赢得了一片叫好声,而笔者就单单只从象征意义上来剖析它的文学艺术技巧,“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让读者体会J.D.塞林格的文学风格。

《韦氏英文大词典》对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象征的定义是:“象征系用以代表或暗示某种事物,出之以理性的关联、联想、约定俗成或偶然非故意的相似;特别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符号来表现看不见的事物,有如一种意念,一种品质,或如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之整体。”

象征,顾名思义,就是以一种特有的事物暗示或者寓于另一种事物以表现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表达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实质性的东西。这是一种古今中外都会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的诗歌里就有极大数量的体现和运用,如柳树象征“留”,圆月象征“团圆”,香草象征“美人”等等。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为文学艺术的表达増砖増瓦,提高文学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在象征手法中,暗含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愿望和希冀,因此千百年来,众多的文化大家争相使用,蔚然成风。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使用了一系列具有深层意义的象征事物,诸如鸭舌帽,电影,麦田和悬崖等等。笔者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解读J.D.塞林格使用这些象征事物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那是顶红色的猎人帽,有一个很长、很长的鸭舌。我发现自己把所有那些混账宝剑都丢了之后,刚下了地铁就在那家体育用品商店橱窗里看见了这顶帽子,只花了一块钱买了下来。我戴的时候,把鸭舌转到脑后——这样戴十分粗俗,我承认,可我喜欢这样戴。我这么戴了看去挺美。”

读者可以看到,文中的主人公霍尔顿一出场不久就买了这顶鸭舌帽。他喜欢戴这顶鸭舌帽,而且还把鸭舌转到后面,尽管他自己意识到这样戴会让别人嘲笑,可是他仍然义无反顾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戴,只要是心情不好、沮丧和枯寂时他就这么戴着。文中的鸭舌帽象征着他要保护自己,要反抗成人虚伪的世界,要留住自己的纯真。他对一切都厌恶,对一切都觉得是假心假意,都是腐化、没落的。鸭舌帽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的精神慰藉,是他的避风港,是他在寻求帮助,寻求解脱无望之后的自我安慰。他的父母、老师让他求学就是为了将来出人头地,就是为人将来买一张混账的凯迪拉克。他讨厌这些,也就反抗这些,而他反抗的这些都是那个时代只有物质利益而没有精神追求的人们没有理由地强加给他的。鸭舌帽的象征意义也就在此。

“我最讨厌电影。最好你连提也不要向我提起。”

在小说的开端,文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就向读者提出自己“最讨厌电影”,可就在他叙述自己被开除学校后他仍然向读者说出了自己三番五次地看电影,为的是打发无聊的时间。有的时候,主人公还会联想起电影里面的情节故事,有的时候,主人公还会模仿电影里细节性的东西,有的时候他还会带着自己的女友去看电影。读者可以看出,他既然讨厌电影,可是他又不能不接受电影。这就反应他性格软弱的一面,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招架不住物质利益的娱乐性电影的诱惑。

电影是个新兴事物,是工业化在一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代表着工业化的前进方向。作者写出霍尔顿既讨厌又接受电影,暗含着新兴事物对人本真的剥夺和泯灭,象征着只有无聊,空虚,颓废的人们才会借电影消磨时间,可电影并没有让人们得到精神上的依托和慰藉,相反,电影使人们的心理更是增添了一层空虚的无聊透顶的薄纱。在主人公讨厌和接受之间形成了不可消除的阶梯,只得一次又一次地陷入了轮回和循环,他不能反抗,也反抗不了,这就说明了以电影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并没有让人们的心理得到满足和享受,这就是电影在文本中暗示性的象征意义,也是霍尔顿代表大众发出的心声。

“不管怎么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大群小孩子在一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这就是霍尔顿纯真而又美好的理想。他想要这样的理想,他追求这样的理想,是因为他想逃避成人污浊的世界,是因为他想拯救下一代还可救的孩子,正像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一样,震撼人心和催人泪下。当时的美国社会是虚伪、堕落与无人情味的,所以霍尔顿苦闷反叛的内心世界要求对真情纯洁与童真的渴望,从而表达了作者反抗人性冷漠,渴望人性归真的美好愿望。主人公对妹妹的谈话,道出他真确单纯的理想,他是怕其他的孩子像他妹妹那样的孩子在没有成人的照顾下而冲向悬崖。悬崖的一边是麦田。麦田象征着朴实、干净、纯洁的儿童世界,另一边则象征着万恶、龌龊的社会。他就想当个麦田里的捕手,捉住会掉入黑暗的社会。这样幼稚而又纯粹的人生理想,反应出霍尔顿高洁的理想与追求。他宁可选择简简单单地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也不愿在虚无、黑暗的成人世界里同流合污,就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许许多多让他不满的东西使他没有任何办法逃避,在万般无奈下他只好委曲求全地选择这样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和保护还可救的他人。

如今,J.D.塞林格也逝世三周年了,可他的小说及其小说艺术在世界文学史上必将留下光辉的一页,为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他的小说艺术也将为后人留下巨大的矿藏,让后来者不断的挖掘和开发。笔者只是解读了J.D.塞林格小说艺术的一部分,同时也借鉴了文学大师们的宝贵评论,其他的小说艺术还有待于后来的文人墨客一一解读,比如张巧欢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意识流技巧》。他从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以及蒙太奇三方面解读了《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意识流技巧是非常具有理论性依据的,同时也把意识流的小说技巧解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给人以无限的启迪。无论怎么说,J.D.塞林格为文学界的贡献是不可低估的,同时笔者也相信,一代人对一部文学作品有一代人的见解和看法,只有对文学有着纯粹的感情和坚守严肃的文学阵地才能使文学的艺术表现性日益发扬光大,为以后的读者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性的思想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