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版
学校(二)年级(数学)学科教课设计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教课单元第五单元、混淆运算总( 7)课时课题解决问题练习课第( 6)课时教材经过相应的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自己经过剖析,发现并提出中间问题,教材剖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的能力。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课目的 2.培育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育学生采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课要点及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领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教课准备、课件、直尺等资源教课基本环节一、讲话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而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相应的练习,检查我们的学习状况,好吗?二、习题训练。
1.一个笔录本 8 元,一枝钢笔13 元,小利买了9 个笔录本和一枝钢笔一共花了多少元?独立达成。
集体校正。
2.一个篮球 7 元,一个羽毛球 4 元,小明买了一个篮球和7 个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独立达成。
集体校正。
3.一个足球 9 元,小军拿了 100 元,买了 7 个足球,应找回多少元?独立达成。
集体校正。
4.有 70 名旅客来北京旅行,有 5 辆面包车,每辆车上坐8 人,其他的旅客坐大客车,坐大客车的旅客有多少人?独立达成。
集体校正。
三、稳固练习。
1.菜站运来 60 筐黄瓜 ,一个食堂拉走 30 筐,剩下的分给 6 个副食店 ,均匀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独立达成。
集体校正。
2.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 袋水泥 ,上午运走 50 袋,下午运走 23 袋,还剩多少袋 ?独立达成。
集体校正。
3.自行车厂要生产80 辆自行车 ,已经生产了 50 辆,剩下的每日生产 6 辆 ,还需要多少天 ? 独立达成。
集体校正。
4.教材练习十二的相应练习。
独立达成。
集体校正。
四、讲堂总结。
今日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呢?作业设计板书设计1.数学练习册;2.与家进步行运用混淆运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练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单元“解决问题”,主要包括简单的加减乘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并能够将这些运算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2. 能够将数学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材。
2. 加减乘除运算卡片。
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讲解加减乘除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
3.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将数学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加减乘除运算。
3.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难点: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将数学运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中,将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难点。
这是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有限,对于数学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不够理解。
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单元 2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单元 2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将通过具体情境,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掌握简单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图表、方程等工具分析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图表、方程等工具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问题分析: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理解问题本质。
2. 工具应用:教授学生如何运用图表、方程等工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
第二环节:新课导入1. 讲解新课:通过PPT和教学模型,讲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图表、方程等工具分析问题。
2.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难点进行设计,通过图表、方程等形式,直观展示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作业设计1. 必做题: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
2. 选做题:思考并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尝试用数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严格按照《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要求编写,力求通过生动的实例、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练习五》教案
解决问题练习五。
(教材第23~25页)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问题中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参加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重点: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宝宝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15只可爱的蚕宝宝,要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别安排好住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提向,使学生情绪饱满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师:先来看看有什么要求?(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①题)生:要求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
师:每个纸盒放几只?该怎样解答呢?生: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是15÷3=5(只)。
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吧。
每盒如果是放5只,那么3盒就是3个5,也就是5×3=15(只),正好是15只蚕宝宝,说明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以后我们算完习题应该检查一遍,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如果老师把要求改动一下,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②题) 生:我知道了每5只蚕宝宝放一个纸盒,问15只蚕宝宝要用几个纸盒。
师:该怎样解答呢?生1:求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15÷5=3(个)。
生2:解答之后要检查,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面放5只蚕宝宝,那么一共就是15只蚕宝宝,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师:对,只有进行细致的检查,才能保证解答结果的正确。
师:比较这两道题,你能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吗?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这两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只不过条件和问题有的地方不相同。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0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8.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向家长或同学分享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和沟通能力。
作业布置应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要有能力的拓展。同时,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通过合理的作业布置,使学生在课后能够自主、有效地复习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问题不退缩,勇于尝试,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加减法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和情景模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自信。然而,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二是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进位、退位错误;三是部分学生对数学符号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2.加强基本运算训练,提高计算准确性;3.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4.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不断进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课时)《练习(3)》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六课时)《练习(3)》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加减乘除法进行综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乘除法的综合运用。
2.教学难点:解决复杂问题时的思维逻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复习加减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综合运用的重要性。
3. 练习与讲解(30分钟)•让学生完成练习(3)中的题目,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讲解。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促进互动讨论。
4. 拓展应用(10分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目,让学生尝试更复杂的运算问题,锻炼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加强的部分。
•布置今天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四、板书设计:•加减乘除法综合运用•练习题目示例•思维逻辑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加减乘除法的综合运用,我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维逻辑还有待培养,下节课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进他们的独立解决能力。
此外,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实例,使知识更具体,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节课的教学中,互动的环节较少,下节课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第0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0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上好课】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并运用“看图写数学语言”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的形式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地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发现的方式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建立学生之间的信任,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看图写数学语言”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1.口头询问通过口头提问谈论关于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
2.引导观察让学生观察以下图片,并询问以下问题:有这样的场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过吗?这是什么场景?有没有数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描述这个场景?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动性。
二、讲解1.比数大小以以下问题为例:小明有4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请问小明有几个苹果比小红多?首先,请学生画出小明和小红拥有苹果的情景图。
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小明有几个苹果?小红有几个苹果?小明比小红多几个苹果?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掌握了比大小的概念,同时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并且掌握实际问题求解的方法。
2.看图写数学语言以以下问题为例:在校车上有15个人,下车后有5个人下车,请问还剩几个人在车上?让学生画出图像,然后帮助学生分析下车前、下车后的人数有什么变化,并运用“看图写数学语言”的方法来表述。
三、训练1.个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小明有8个饼干,小红有6个饼干,请问小明比小红多几个饼干?在花园里有10朵花,采摘后还剩4朵花,请问采摘了几朵花?2.合作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以下问题:小组成员有6个人,其中男生3个人,女生3个人,请问男生比女生多几个?小组成员共有20元,请问平均每个人手里有多少钱?让学生共同研究讨论,并用“看图写数学语言”的方法进行表达和解答。
第5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第5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为《解决问题》,选自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四则运算之后,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包括识别问题、理解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验证答案等环节。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 培养学生验证答案的习惯,提高其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和表述数学问题。
2. 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策略的交流与分享。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例题练习。
2. 学生准备:练习本、文具、数学学具(如计数器、尺子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和PPT,详细讲解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分享问题解决过程和答案。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疑问。
7.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解决问题的步骤展开,包括“识别问题”、“选择方法”、“解决问题”、“验证答案”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配有相应的示例和图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发现并提出至少一个数学问题,尝试解决。
3. 写一篇关于解决问题的学习心得。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
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以期在下一课时中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一)收集信息,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第53页例4情境图: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还剩多少个没有烤?(2)一共要烤多少次?(3)已经烤了几次?(4)剩下的还要烤几次?【设计意图:此处简化了例4,仅提供两个条件让学生提问解答,既回顾了以前学习的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又为后面寻找隐藏的中间问题埋下伏笔,还为学生创造了观察、思考、交流的空间。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用画图梳理信息1.想一想:题目给了哪些信息和问题2.画一画:教师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画出简易色条图。
(二)独立思考,自主尝试1.试一试,自己想办法列式解决问题;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交流汇报,丰富策略1. 丰富策略,感受中间问题的重要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引导、点拨)预设:生1:要求问题烤几次,需要哪些信息?——剩下多少,每次烤9个。
剩下多少个没直接告诉,所以要先求剩下多少个,再求烤几次。
90-36=54(个)54÷9=6(次)生2:根据已知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先求出剩下多少个?90-36=54(个)——再根据剩下多少和每次烤9个,求出需要烤几次。
54÷9=6(次)生3:根据已知信息——先求出总共烤多少次?90÷9=10(次)——再求出已经烤了多少次?36÷9=4(次)——最后根据总共烤的次数和已经烤的次数,求出剩下要烤的次数。
10-4=6(次)2. 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你能用综合算式解决吗?(90-36)÷9这里小括号可以不添吗?3. 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四)检验反思,归纳总结1.引导学生口头检验:把问题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验,进而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归纳小结:遇到问题后,我们要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我们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混合运算部分。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如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用,以及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加减乘除的综合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用,特别是乘除在加减中的运用。
2. 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抽象和理解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2. 计算器3. 数学练习本4. 黑板和粉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和讲解。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混合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 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1.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解决问题》2. 主要内容: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
3. 重点难点: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用,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4. 练习题目:一些基本的混合运算题目,以及一些实际问题。
作业设计1. 基本练习:完成一些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目。
2. 实际问题解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
3. 思考题: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后,通过作业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巩固所学知识。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分类和比较:让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时间和空间的认识:通过解决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和空间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 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3. 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的知识。
4. 总结: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 拓展:设计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含有生动图片和动画的PPT,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2. 实物教具:准备一些直观的教具,如小木块、小球等,以便在讲解时进行演示。
3.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案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53-54页例4解决问题。
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了一步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解决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思维难度比较大,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为此,教材用完整的色条图比较直观地呈现数量关系,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顺序,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画图对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之前的学生接触的画图方式与这节课的画图方式不一样,让学生自己画有难度,教师自己“端”出来,起不了作用,怎样出示这个色条图,以及怎样利用色条图帮助找到解题思路,是这节课中值得研究的地方。
另外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找两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是从综合法入手,还是从分析法入手,学生更好接受?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是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这节课中如何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在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教学目标:1、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利用连续两问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习通过连贯思考找出中间问题,解决需要多步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用直条图表示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
教学重点:学习用直条图表示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会通过连贯思考解决需要多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连贯思考,发现并提出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一说:下列各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① 27+6-2 ② 18+4×2 ③(12-5) ×3 ④ 16÷(7+1)2、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第5课时,教学内容围绕“解决问题”展开。
学生将学习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执行方案、检验结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问题解决的系统步骤。
2. 部分学生可能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感到困难。
3.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和讨论,避免偏离主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解决方案。
2. 实际物品或模型,用于演示问题情境。
3. 小组讨论材料,如纸张、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问题识别:引导学生识别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3. 分析问题:教授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包括问题的条件和目标。
4. 制定解决方案: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5. 执行方案:每组选择一个方案进行实施,并记录过程和结果。
6. 检验结果:每组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全班讨论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板书设计:中心区域展示问题情境和解决方案。
两侧列出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问题解决的方法。
2. 家庭作业: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并记录过程。
课后反思:1. 分析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他们在小组合作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表现。
2. 反思教学方法和材料的适用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3. 思考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系统步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步骤分解,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是一个有序的过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2 解决问题第2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 解决问题第2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内容,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正确分析问题,找出数量关系。
2. 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练习题、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第五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提出问题: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二、基本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交流: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让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总结解题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步骤。
三、提高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提高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交流: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让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总结解题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步骤。
四、综合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综合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交流: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让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总结解题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步骤。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 解决问题第2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2.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作业设计:1. 复习课本第五单元第2课时“解决问题”的内容。
2. 完成练习题,家长签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比较容易的两步运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运算的应用题。
培养学生认真观看的学习适应。
教学重点分析两步运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小括号列出综合算式。
教法启发引导学法独立摸索,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30-20)÷5 =72÷(18-9)=65-8×5 =20+7×5 =小红有20元钱,买一支笔用了2元钱,还剩多少钱?用剩下的钱买3元一本的练习本,能够买几本?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讲评。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新授1.教学例4(出示情境图)从图中明白什么数学信息?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差不多考了36个,每次能考9个剩下的还能考几次?2.如何样解答这类问题?学生独立摸索,然后交流。
(师引导学生画图来表示。
)学生:用图来分析,用一个长方形表示,一共要烤90个面包,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表示差不多烤了36个,另一部分表示剩下的。
求剩下的要烤几次。
应该先算什么?(生摸索回答)生:要先求还剩多少个,依照一共有90个面包,差不多烤了36个,能求出还剩下多少个。
3.学生独立解答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90-36=54(个)还要烤几次?54÷9=6(次)4.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学生自己列算式,集体交流。
什么缘故加小括号?学生摸索、交流5.解答正确么?师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检验由此退出的结果是否符合情境图里的意思,进而判定运算结果的合理性。
小结:假如一个问题需要多种方法解决,要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何样列综合算式三、练习1.做一做先让学生看图再解决问题。
2.练习十二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说说如何样想的,如何样列算式。
3.练习十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看图,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解决问题。
小结假如一个问题需要多种方法解决,要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解决问题的练习课》-人教新课标(2023秋)
5.本章涉及到的典型问题类型有:比较大小、求和与差、简单的倍数问题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解决问题的练习课》-人教新课标(2023秋)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画图、列式等方法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能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帮助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突破难点。同时,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练习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况?”(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分配物品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解决问题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5.4解决问题教案
课堂小结:
1.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解题思路的培养: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问题、设定变量、列方程、求解等步骤,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然而,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主动思考问题的情况。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实际问题,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学会解决问题。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例如,提供一些与购物找零相关的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分配物品问题: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分配物品问题。例如,给出总物品数量和分配数量,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出每个人的分配数量。
3.实际问题分析: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设定变量,列方程,求解。例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描述,设定变量,列出方程,求解出问题的答案。
4.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共同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课内容。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问题的题意。
2.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会总结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问题的关键点。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
2.班级学生练习册。
3.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本课的相关知识点,重点解释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3.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解决几道与课文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4.总结:–结束练习后,组织学生总结解题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强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并与全班一起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相关练习题。
2.鼓励学生做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问题,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2.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八、扩展阅读•鼓励学生寻找更多关于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拓展数学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九、课后反馈1.希望学生通过课后反馈表的填写,表达对本节课程的理解和建议。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在下节课中给予解答和指导。
十、教学效果评价1.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课堂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作出相应调整。
2.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上述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感谢各位老师和学生的配合与努力,让我们共同进步!。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新版多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新版多篇)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3、54页的内容)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内容。
本单元学生将系统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主要是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好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将是学生在第二学段学习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教学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其掌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用烤面包的情境提供了现实素材。
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时结合已知条件分析问题,为列式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体订正。
2.一个篮球7元,一个羽毛球4元,小明买了一个篮球和7个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一个足球9元,小军拿了100元,买了7个足球,应找回多少元?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4.有70名游客来北京旅游,有5辆面包车,每辆车上坐8人,其余的游客坐大客车,坐大客车的游客有多少人?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直尺等
教学基本环节
一、谈话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相应的练习,检查我们的学习情况,好吗?
二、习题训练。
1.一个笔记本8元,一枝钢笔13元,小利买了9个笔记本和一枝钢笔一共花了多少元?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菜站运来60筐黄瓜,一个食堂拉走30筐,剩下的分给6个副食店,平均每个副食店分到多少筐?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2.水泥厂一天生产了98袋水泥,上午运走50袋,下午运走23袋,还剩多少袋?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自行车厂要生产80辆自行车,已经生产了50辆,剩下的每天生产6辆,还需要多少天?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十二的相应练习。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呢?
作业设计
1.数学练习册;
2.与家长进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练习。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学校(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
教学单元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总(7)课时
课题
解决问题练习课
第(6)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相应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发现并提出中间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