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移动通信网中的安全技术实用版

合集下载

安防技术

安防技术

两种安全理念•Safety: 安全、平安、稳妥,保险(锁)、保险(箱)等,指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不是由人的有目的的参与而造成的。

•Security: 安全、无危险、无忧虑,提供安全之物,使免除危险或忧虑之物,抵押品、担保品,安全(警察)、安全(部队)等,指社会人文性的安全,是由于人的有目的的参与而造成的。

安全防范的功能一、安全防范最基本的功能可以概括为●探测:扑捉目标。

●延迟:目标信息传递时间。

●反应:接警后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安全防范的三种基本防范手段●人防(personnel protection):利用人自身的力量进行防护。

●物防(physical protection):防盗网、围墙等实物防范等。

●技防(technical protection):利用科学技术手段防范。

安全防范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属的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

安全技术防范产品与系统的质量技术要求一、安全质量要求高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的概念安全标准与电磁兼容标准:要求、设计、试验安全认证:强制性认证二、可信性要求高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三、环境适应性要求:温度、湿度、气压、太阳辐射、雨雪、振动、辐射、冲剂、污染等四、经济实用性要求:高性能价格比与良好的操作性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安全防范系统风险对象划分为高风险对象与普通风险对象。

◆风险等级:指存在于人或财产周围的对他(它)们构成严重威胁的程度(Levelof risk)。

◆防护级别:对人和财产安全所采取的防范(技术的和组织的)措施的水平(Level of protection)。

◆防护水平:指风险等级被防护级别所覆盖的程度(Level of security)。

高风险对象(一、二、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银行营业场所;国家重要物资储存库;民用机场;铁路车站等五类高风险防护对象。

无线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等方式实现信息的传输和交流,为人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灵活的通信方式。

在各个领域中,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个人通信到大型组织,都离不开它的支持和促进。

一、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它通过无线电波传输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信息。

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通信,无需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

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5G)的水平,实现了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二、物联网物联网是在无线通信技术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智能化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种设备和物体可以实现互联互通。

物联网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和智能手机,还包括家居设备、车辆、感应器等。

通过物联网,人们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各种设备和物体,使得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捷。

物联网的出现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三、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人造卫星实现地球不同区域之间通信的技术。

它通过将信号发送给地球上的卫星,再由卫星转发给目标区域,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卫星通信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交通、军事和天气预报等领域。

它可以突破地理位置和地形的限制,使得信息的传输更加迅速和可靠。

四、远程医疗远程医疗是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医疗行业的具体应用之一。

它通过无线网络将患者的相关医疗数据传输给医生,使得医生可以远程监护和诊断患者的病情。

远程医疗使得医疗资源能够更好地分配,让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和及时的医疗服务。

在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带,远程医疗可以帮助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五、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无线通信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车辆可以实现实时的信息交换和互通,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及其对策作者:孙勇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4年第04期摘要:本文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分析了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因素,基于这些因素,分别从业务、网络、移动终端三个层面讲述了移动互联网存在的安全威胁及应对策略。

同时也提出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保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进行综合防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应对策略随着3G应用日渐广泛,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飞速增长,移动互联网正在一步步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本身的特性,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威胁,移动网络上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360安全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13年全年,Android平台新增恶意程序样本67.1万个,较2012年增长4.4倍;用户感染恶意程序9747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了88.3%。

1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现状自由开放的移动网络带来巨大信息量的同时,也给运营商带来了业务运营成本的增加,给信息的监管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同时使用户面临着经济损失、隐私泄露的威胁和通信方面的障碍。

移动互联网由于智能终端的多样性,用户的上网模式和使用习惯与固网时代很不相同,使得移动网络的安全跟传统固网安全存在很大的差别,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威胁要远甚于传统的互联网。

⑴移动互联网业务丰富多样,部分业务还可以由第三方的终端用户直接运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引入了众多手机银行、移动办公、移动定位和视频监控等业务,虽然丰富了手机应用,同时也带来更多安全隐患。

应用威胁包括非法访问系统、非法访问数据、拒绝服务攻击、垃圾信息的泛滥、不良信息的传播、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泄露、内容版权盗用和不合理的使用等问题。

⑵移动互联网是扁平网络,其核心是IP化,由于IP网络本身存在安全漏洞,IP自身带来的安全威胁也渗透到了移动互联网。

在网络层面,存在进行非法接入网络,对数据进行机密性破坏、完整性破坏;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利用各种手段产生数据包造成网络负荷过重等等,还可以利用嗅探工具、系统漏洞、程序漏洞等各种方式进行攻击。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安防系统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安防系统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安防系统中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其中智能安防系统便是受益显著的领域之一。

物联网技术凭借其强大的连接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安防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障。

物联网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等,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物体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感知、控制和管理。

在智能安防系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传感器是物联网的“触角”,能够感知环境中的各种信息。

在智能安防系统中,常见的传感器包括红外传感器、烟雾传感器、门磁传感器、摄像头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环境中的人员活动、温度变化、烟雾浓度、门窗开关状态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控制中心。

例如,红外传感器可以在无人活动的区域检测到人体的移动,从而触发警报;烟雾传感器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为及时采取灭火措施争取时间;门磁传感器则可以监控门窗的开关状态,防止非法入侵。

其次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中的网络通信技术多种多样,包括蓝牙、Zigbee、WiFi、NBIoT 等。

这些通信技术各有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技术。

在智能安防系统中,通常需要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和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

例如,在一个大型的工业园区中,可以使用 Zigbee 技术将各个厂房内的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局部的网络;而对于远距离的设备通信,则可以使用 NBIoT 技术,实现低功耗、广覆盖的通信。

再者是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应用。

智能安防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分析,才能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预测。

比如,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人员活动的规律,从而优化安防巡逻路线;通过对异常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并发出预警。

量子科技技术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量子科技技术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量子科技技术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案例分享智能安防是指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安全威胁进行识别、预警和应对的一项技术体系。

而量子科技作为新兴的前沿领域,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分享几个关于量子科技技术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案例,介绍其在安防领域中的潜力和优势。

首先,量子密码技术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量子密码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加密方法,具有不可破解性和高安全性的特点。

通过利用量子态的传输和测量,实现信息的安全传递和密钥的分发。

在智能安防系统中,量子密码技术可以用来加密视频监控数据和其他敏感信息,防止信息被黑客窃取和篡改。

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实验室与安徽省公安厅合作,将量子密码技术应用于警务通信系统中,实现了安全可靠的通信,有效提升了警务工作效率。

其次,量子感应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领域。

量子感应技术利用量子态的特殊性质,能够实现高精度的物体探测和跟踪。

基于量子感应技术的安防系统可以在复杂环境中精确识别目标物体,有效防范安全威胁。

例如,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开发了一种基于量子感应技术的行人检测系统,可以在低光照条件下准确识别行人,并实现智能报警和监控。

该系统已经在公共交通场所和商业区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升了公共安全和防控能力。

此外,量子成像技术也在智能安防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量子成像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相关性原理的成像方法,可以实现对光场的超分辨率成像。

在智能安防领域,量子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实时监控和图像识别。

例如,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量子雷达的行人图像识别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识别人体轮廓和移动路径,对于安防监控和紧急情况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也为智能安防提供了重要支持。

量子通信是一种基于量子态的信息传输技术,具有高安全性和防窃听的特点。

在智能安防系统中,通过搭建量子通信网络,可以确保安防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安全和可靠性,提供更加高效的安防应用服务。

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十)

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十)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远程监控则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能够通过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并实时获取所需信息。

本文将从技术要求、安全性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

首先,要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实现远程监控,技术要求是关键。

对于监控设备而言,其需要具备能够连接蜂窝网络的能力,并能够通过网络传输数据。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许多能够实现这一功能的设备,如通过SIM卡进行数据传输的摄像头、智能家居设备等。

这些设备可以直接通过蜂窝网络进行通信,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或线缆。

此外,设备还需要具备稳定的网络连接,以保证监控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接收。

其次,远程监控在安全性方面有着重要的考量。

由于监控涉及到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因此在远程监控中,保护数据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保证安全,首先需要对监控设备进行密码设置,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其次,应使用加密传输协议来保护监控数据的传输过程,以防止数据被非法窃取或篡改。

此外,监控设备还应配备防护措施,如使用可靠的防水、防尘、防摔等设计,以确保设备在恶劣环境中的正常运行。

远程监控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首先,它在家庭安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在家中安装摄像头和其他监控设备,可以实时监控家庭的安全状况,如监控出入口的情况、检测火灾和煤气泄漏等。

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便捷的家庭安全保障。

其次,远程监控还在工业自动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生产线进行监控,实时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和生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减少人员在危险区域的风险。

此外,远程监控也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环境监测等各个方面。

然而,虽然远程监控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其中的挑战。

首先,远程监控设备需要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由于远程监控设备往往长时间运行,设备故障可能会导致监控中断,无法获取监控数据。

通信机房安全防护措施

通信机房安全防护措施

编号:AQ-JS-09990(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通信机房安全防护措施Safety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communication room通信机房安全防护措施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电信机房的概念(一)电信机房是指包含在站点(机站)内的安装有通信设备和其他辅助设施附属或者光缆成端的房间。

(二)站点是在通信网络中表现为一个通信节点,在地理上表现为包含一个或多个通信机房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三)目前我国通信机房主要分为有人职守的机房和无人职守的机房。

二、电信机房的类型按中国电信网络资源命名规范,通信机房可分为:接入网机房、地下进线间、计算机机房、数据机房、MDF机房、电报机房、卡类机房、监控机房、空调机房、移动机房(专为移动所用)、网管机房、动力机房、充气机房、远端机房、交换机房、传输机房、用户机房、无线机房、综合机房、微波机房、有线电视机房、综合布线机房、IDC机房等。

电信生产其机房作业,是由专门的值机员、机务员来完成,作业内容是值守、维护、检修固定电话、无线电话、电报、载波、短波、微波、卫星和电力等电信通信设备,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保证其正常运行。

第二节电信机房作业中常见的事故类型及案例分析电信机房常见的事故类型有:电气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设备笋坏事故和通信阻断事故。

一、电气事故的种类及发生的主要原因(一)电气事故种类电气事故主要包括电流伤害事故、电磁场伤害事故、雷电事故、静电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以及某些电路故障。

(二)发生电气事故在技术上主要表现为:1、绝缘损坏:电气设备绝缘破损,绝缘电阻不合格。

安全防范技术

安全防范技术

安全防范技术一、名词解释;1、主动报警器:主动报警器在工作时,探测器要向探测现场发出某种形式的能量,经反射或直射在传感器上形成一个稳定信号,当危险出现时,稳定信号被破坏,信号处理后,产生报警信号。

2、被动报警器:被动报警器在工作时,不需要向探测器现场发出信号,而依靠被测体自身存在的能量进行检测。

在接收传感器上平时输出一个稳定的信号,当出现危险时,稳定信号被破坏,经处理发出报警信号。

(P19)3、主动红外探测器:主动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探测器,发射机中的红外光二极管在电源的激发下,发出一束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束,经过光学系统的作用变成平行光束发射出去。

正常情况向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信号,当有人侵入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突变,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即控制发出报警信号,目前此类探测器不仅有单束的,而且的还有双带和四束的。

(P55)4、被动红外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是相对于主动红外探测器而言的,不需要任何红外光源,它是依靠人体的红外辐射进行报警的,当被探测的目标入侵,并在所防范的区域里移动时,将引起该区域红外辐射的变化,而能够探测这种红外辐射的变化并进入报警状态的电子装置。

(P56)5、双鉴探测器:将两种不同技术原理的探测器整合到一起,只有当两种探测技术的传感器都探测到人体移动时才报警的探测器称为双鉴探测器;6、入侵报警探测控制器的平均无故障时间等级:A级:5000h;B级:30000h;C级60000h;7、入侵报警系统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A级1000h;B级5000h;C级20000h;D级60000h;(P76)8、DVR:数字硬盘录像机由CPU、内存、主板、显卡、视频采集卡、机箱、电源、硬盘、连接线缆等构成;功能:监视功能、录像功能、回放、报警、控制、网络、密码授权、工作时间表功能;9、安防系统的系统集成:是以入侵报警子系统为核心,以电视监控子系统的图像复核及通信和指挥子系统的声音复核为补充,以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和巡逻保安力量为基础,以其他子系统为辅助,各子系统之间既独立工作又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的,点、线、面、空间防范相结合的有机防控体系。

安全防范技术系统概述

安全防范技术系统概述

戒备是指防护和保护。
安全防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安全防范是指作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避免
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
出事故的安全状态。
2
狭义的安全防范
狭义的安全防范: 我们通常所说的安全防范是狭义的安全防范, 狭义的安全防范指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 的,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 炸、防火和安全检查等措施。 是公安保卫工作的术语。 有的地区称安全防范为“保安”、“保全”等。 一般简称为“四防”:防盗、防抢、防破坏、
3
了解各防范区域的有关安全情况;
5
防区进行声音复核;
7
合,统一协调地处置突发事件;
9
所、110、单位保卫部门等)及时取得联系
并报告有关情况,争取增援。
2
可以使控制中心与各有关防范区域及时地
互通信息,
4
可以对各有关防范区域进行声音监听,对
产生报警的
6
可以及时调度、指挥保安人员和其它保卫
力量相互配
8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和重大安全事件,可以
时;
至少应能保证 出入口控制系 统正常开启1 万次以上,或
连续工作不少 于48小时,并 在其间正常开 启100次以上。
23
三、安防各子系统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1.图像监控功能 ➢ 视像监控:采用各类摄像机、切换控制主机、多屏幕显示、模拟或数字
记录装置以及照明装置,对内部与外界进行有效的监控,监控部位包括; 监视要害部门、重要设施和监视与巡视公共活动场所。
立的一种具有探测、延迟、反应三个基本防范要素有序结合的安全防范服务保障体系。 它是以预防损失和预防犯罪为目的的一项公安保卫业务和社会公共事业。

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八)

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八)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们提供了高速、稳定的通信服务。

在这个网络中,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

无论是家庭安防系统,还是工业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都离不开这项技术。

本文将详细讨论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包括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远程监控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工作原理。

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设备、传感器、通信设备和中央控制台组成。

监控设备负责采集目标信息,传感器负责感知环境变化,通信设备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中央控制台。

而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则扮演着信息传输的核心角色。

通过无线信号的传输,监控设备可以与中央控制台实现远距离通信,实时传输图像、声音等信息。

其次,我们来探讨远程监控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首先是家庭安防系统。

利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我们可以远程监控我们的家庭,随时了解家中的情况。

当家里发生异常行为时,系统会通过手机APP发送警报信息,提醒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是工业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控。

借助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工厂的生产数据、设备状态等信息可以实时传输到中央控制台,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再次是交通监控系统。

通过在交通要道上部署摄像头,利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传输视频信号,我们可以远程监控交通状况,可以及时调度交通,减少拥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监控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将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是网络带宽的提升。

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带宽将大幅提升,可以支持更高质量的图像、视频传输,为远程监控带来更好的体验。

其次是物联网的普及。

物联网将不同的设备连接起来,通过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这将使得远程监控系统更加智能化,例如,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实现对环境的精细化监控。

最后是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可以提取监控图像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这将提高远程监控的效率和准确性。

移动智慧安防系统设计方案

移动智慧安防系统设计方案

移动智慧安防系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移动智慧安防系统一、引言移动智慧安防系统是结合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安防技术的一种创新应用。

该系统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等实现对安防设备和设施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安防设施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本文将介绍移动智慧安防系统的设计方案。

二、系统架构移动智慧安防系统的架构可以分为三层:终端设备层、服务器层和客户端层。

1. 终端设备层终端设备层包括各种传感器、摄像头、锁具等安防设备,以及与之相连的智能硬件设备。

这些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指令控制。

2. 服务器层服务器层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智能分析服务器等。

其中,数据存储服务器负责存储各类设备的数据信息,通信服务器负责接收和发送命令和数据,智能分析服务器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各种智能安防功能。

3. 客户端层客户端层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界面,可以通过手机APP、网页等方式进行远程监控和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查看实时视频、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设置安全策略等。

三、系统功能移动智慧安防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功能:1. 实时监控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控被保护的区域,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实时视频,了解区域安全状况。

2. 移动警报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可以通过手机短信、APP推送等方式向用户发送警报信息,及时提醒用户采取措施。

3. 事件记录系统可记录监控区域发生的各类事件,如入侵、火灾、破坏等,方便用户日后查询和分析。

4. 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对安防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如远程开关灯、门禁控制等,提高设备的可管理性。

5. 数据分析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系统可以提供更多的智能安防功能,如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

四、关键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移动智慧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实现对环境的监测。

安防工程施工通信(3篇)

安防工程施工通信(3篇)

第1篇一、通信方式1. 语音通信: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等。

语音通信是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主要用于现场指挥、调度、协调等工作。

2. 数据通信: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主要采用光纤、电缆等传输介质,适用于大容量、远距离传输;无线通信主要采用无线电波、微波等传输介质,适用于临时、移动场合。

3. 图像通信:包括视频监控、图像传输等。

图像通信主要用于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二、通信内容1. 施工进度:及时掌握施工进度,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

包括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材料供应情况、人员配置情况等。

2. 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包括材料质量、施工工艺、施工标准等。

3. 施工安全:关注施工现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包括安全措施、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

4. 材料供应:确保材料及时供应,满足施工需求。

包括材料种类、数量、规格等。

5. 人员配置:合理调配人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包括人员技能、岗位分配、工作时间等。

6. 施工环境:关注施工现场环境,确保施工环境良好。

包括气象、地质、交通等。

三、通信保障措施1. 建立完善的通信网络:确保施工现场通信畅通,覆盖各个角落。

2. 定期检查通信设备:确保通信设备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3. 培训通信人员:提高通信人员业务水平,确保通信工作高效、准确。

4.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突发状况,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通信畅通。

5. 加强信息保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信息保密规定,确保信息安全。

6. 节约通信资源:合理使用通信设备,降低通信成本。

总之,安防工程施工通信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通信网络、规范通信内容、采取有效保障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安防工程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第2篇一、安防工程施工通信的重要性1. 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在安防工程施工过程中,通信技术可以实现项目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设计人员等之间的信息交流,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移动通信的网络定位技术

移动通信的网络定位技术

移动通信的网络定位技术移动通信的网络定位技术是指通过移动网络来确定用户所在位置的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移动通信的网络定位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原理移动通信的网络定位技术主要依赖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基站定位技术两种主要手段。

1. GPS定位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定位技术。

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并通过对信号的处理和计算,可以准确地确定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

GPS定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精度和广域覆盖的特点,使其在户外定位和导航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基站定位技术基站定位技术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信号进行定位的一种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基站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基站定位技术成为了一种简便、快速且成本相对较低的定位方式。

基站定位技术通过测量用户与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延迟和信号强度等信息,并结合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定位计算,从而确定用户所在位置。

二、应用移动通信的网络定位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商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个人定位个人定位是指通过移动通信的网络定位技术确定用户的位置。

这种定位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导航、位置分享、运动轨迹记录等功能。

比如,手机上的地图导航软件可以通过网络定位技术来为用户提供最佳的导航路线。

2. 安防定位移动通信的网络定位技术在安防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定位技术可以准确地定位被困人员的位置,对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及时帮助。

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定位技术对车辆进行定位,实现车辆监控和防盗追踪。

3.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领域也广泛应用了移动通信的网络定位技术。

通过定位技术可以帮助电子商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周边商家信息和优惠活动,提升用户体验和购物便利性。

三、未来发展趋势移动通信的网络定位技术在未来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1. 室内定位目前,大部分移动通信的网络定位技术主要定位于户外环境。

但在室内环境下,由于信号传输受到建筑物的遮挡和反射等限制,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相对较低。

5G移动通信技术引领安防行业高质量发展王潇

5G移动通信技术引领安防行业高质量发展王潇

5G移动通信技术引领安防行业高质量发展王潇发布时间:2021-08-26T08:30:18.98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5期作者:王潇[导读] 如果说,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音频、视频的快速传输,那么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则具有更高速率、更大容量、更低时延的通信技术,比目前的4G至少快十倍以上,被誉为“数字经济新引擎”。

中国铁塔哈尔滨市分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要:如果说,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音频、视频的快速传输,那么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则具有更高速率、更大容量、更低时延的通信技术,比目前的4G至少快十倍以上,被誉为“数字经济新引擎”。

5G作为新基建之首,将不仅是一项移动通信技术,更是下一轮技术革命的重要转折点,影响着人类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技术;安防行业;高质量发展15G的关键技术分析1.1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从1G到4G,多址技术发展出多种形式,包括FDMA、TDMA、DS-CDMA、OFDM等。

当接入用户增多时,这些技术为了让不同用户信号能被完整区分出来,会保持信号之间的正交性或准正交,因此可以统称为正交多址技术。

而对于5G,由于频谱效率相较于4G将提升数十倍,故需要采用具有更好过载性能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Non-OrthogonalMultipleAccess,NOMA)。

目前,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irectSequenceCDMA,DS-CDMA)是3G系统采用的技术,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是4G系统采用的技术,但基本都在频域、时域和码域上实现多用户复用。

不同于3G、4G,NOMA则增加了功率域这一维度,在发送端采用非正交发送,再在接收端通过串行干扰删除技术调解和消除多址干扰,以此区分出不同用户的信号,再结合功率复用技术实现多用户复用。

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九)

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九)

远程监控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下,远程监控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文将就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展开讨论,探讨其应用、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

一、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远程监控的概述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是一种通过基站和终端设备实现无线通信的网络系统。

远程监控是利用网络技术,通过远程设备实时监视、控制和管理远程对象的一种方式。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出现为远程监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使得距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打破。

二、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远程监控应用1. 家庭安防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使得家庭安防系统能够通过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进行远程监控。

家庭主人可以随时查看家中的实时监控画面,了解家庭的状况。

在发生可疑行为或紧急情况时,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操控安保设备,实现遥控报警和警报推送。

2. 工地监控在建筑工地等场景中,远程监控可以帮助监理、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工地的构造、进度和安全状况。

通过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这些人员可以远程观看工地的视频监控画面,并及时采取措施调度人力和资源,以确保工地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施工。

3. 物联网监测物联网连接着各类传感器、设备和终端,通过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远程监测。

例如,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和气象状况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并反馈给农民;道路交通的流量和车辆状况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实时了解,并通过智能交通系统进行调度管理。

这些应用实现了对物理环境和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三、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远程监控技术1. 视频监控技术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了足够的带宽和稳定的网络连接,使得实时视频监控成为可能。

视频监控技术通过摄像头将物理环境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网络传输到远程终端,实现远程观看和控制。

同时,视频监控技术还支持视频录像、智能分析和云存储等功能,进一步提升了远程监控的效果和效率。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远程监控的关键。

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

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摘要: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有线视频监控系统正在逐步向3G/4G、WiFi等方向发展。

移动视频监测技术是利用运动对象的位置检测、运动跟踪和数据处理等手段,对铁路、公路、机场、军用设备等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和管理。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视频监控系统;位置检测;数据处理;实时采集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视频监控系统依靠4G网络实现大规模的数据传输,通过移动布控系统、便携式记录仪等设备,实现对移动对象的自动识别和采集,并将其存储到当地或者上传到网络监测平台,实现对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测。

1.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实现原理1.1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在国外、国内的应用状况欧美地区最先采用的是移动视频监控,主要应用于航空、铁路、军事等领域,美国ObjectVideo、日本NICE等国际知名的视频监控公司掌握着先进的移动视频监控技术。

所以美国的ObjectVideo视频监控技术,在政府、军队等部门的安全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采集和编码过程中,利用Hanhsx-4G算法对3G/4G的移动通信信号进行了真实感分析。

然后,通过CDMA/EDGE/3G的多路传输,将监测到的视频信号,发送到手机和电脑平台上,让监控对象可以随时看到动态的图像。

我国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通常用于公交、地铁、铁路等交通部门,以及道路施工、法庭庭审、家庭监控等领域,为交通管制、交通管理、犯罪嫌疑人的查找和跟踪提供了便利。

其中城市公交和地铁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利用人脸抓拍技术和便携式记录仪等技术,对公共场所进行人脸检测、跟踪和识别,而在公交车辆的上车、下车、中间位置,车载摄像头系统会定期对旅客的行为进行人脸抓拍,并将采集到的影像,通过4G网络传输回后台的数据处理系统。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京哈铁路、青藏铁路等主要运输线路,均采用移动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系统,对列车内外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公交运行的安全。

Lora技术在智能安防监控中的应用

Lora技术在智能安防监控中的应用

Lora技术在智能安防监控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智能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安防监控系统成为各行业、各领域普遍采用的安全保障手段。

而其中,Lora技术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安防监控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讨论Lora技术在智能安防监控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于安全保障的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Lora技术概述Lora技术(Long Range)是一种基于无线电频率的远距离通信技术,适用于低功耗物联网(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简称LPWAN)。

该技术通过低功耗、长距离传输以及强抗干扰能力,使得物联网设备可以在广域范围内进行连接和通信,并且可以实现低成本、低能耗的通信。

二、Lora技术在智能安防监控中的优势2.1 长距离传输Lora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其长距离传输能力。

智能安防监控系统需要覆盖广泛的区域,包括建筑物、公共区域等。

而Lora技术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数公里,能够满足广域覆盖的需求,有效解决了传统安防监控系统传输距离受限的问题。

2.2 低功耗智能安防监控系统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行,而传统无线通信技术的高功耗会导致设备能耗过大,降低系统的使用寿命。

相比之下,Lora技术的低功耗特性使得智能安防监控设备可以长时间运行,减少了电池更换或电源供电的频率,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

2.3 抗干扰能力强在实际应用环境中,智能安防监控设备可能面临各种干扰源,如电磁干扰、多径传播干扰等。

而Lora技术具有强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应对这些干扰源,保障通信质量稳定。

三、Lora技术在智能安防监控中的应用案例3.1 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安防监控系统通常需要依靠传感器网络来感知环境并进行数据采集。

而Lora技术作为一种低功耗、长距离传输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灵活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各种传感器节点连接在一起,通过Lora网关将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

这样一来,监控人员可以随时获取到各类传感器数据,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中国移动通信移动安防业务介绍精品PPT课件

中国移动通信移动安防业务介绍精品PPT课件

三、移动安防网络摄像机介绍
三、移动安防网络摄像机介绍--摄像机特性
• 摄像机同时具备IPcam与DVR/NVR功能。 • H.264 SOC压缩,图像清晰,延迟小。 • 可以同时输出8路码流。(同时8种不同的应用)。录像,观看, • 每个摄像机就是一路NVR系统。 • 用户可以将录像存储在摄像机的SD卡,本地硬盘或远程硬盘或
移动安防视频专家
努力创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未来生活
一、移动安防业务简介 二、移动安防业务的优势 三、移动安防网络摄像机介绍 四、移动安防网络摄像机解决方案 五、移动安防业务新功能 六、移动安防行业解决方案 七、正在发展的解决方案 八、 移动安防业务支撑服务器与平台
一、移动安防业务简介
一、移动安防业务简介
上调取过去某时间段的录像,历史回放查看。 • 3、实时报警方式(短信、彩信报警),便于查看。 • 移动安防(视频版)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接入多种报警装置,如该监控点出现异常,报警装置就会通过短信、彩
信方式自动报警到手机上,便于及时查看现场,处理突发事件。 • 4、支持远程控制、云台控制。 • 移动安防(视频版)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电脑终端上远程布防、设防,调控摄像机角度,进行观看。 • 5、逐级加密,确保视频信息的安全。 • 由于视频信息经过高效的压缩、编码、加密、解码,每个步骤操作前加入了严格的身份验证,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
安康社区项目涵盖社会众多场景和多个领域,既有民用街区、商业建筑、银行、邮局、 道路监控、校园,也包含流动人员、机动车辆、警务人员、移动物体、船只等。针对重要 场所,如,机场、码头、油库、电厂、水厂、桥梁、大坝、河道、地铁,需要建立全方位 的立体防护。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可提供报警、视频、联动等多种组合方式。集远程多 地点为一体的监控和管理,将所有的视频集中到公安监控中心统一指挥管理,集中录像, 并可以通过解码器接入电视墙。授权用户还可以在远端随时在线观看和录像。

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二)

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二)

远程监控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下,远程监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展开论述。

一、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及应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具备覆盖范围广、用户连接数多、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能够将摄像头所采集的信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远程监控。

二、远程监控技术的基本原理远程监控技术主要由视频采集、数据传输、图像处理和数据显示等组成。

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视频监控设备通过摄像头进行画面采集,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通过移动网络传输技术将数字信号传送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解析和图像处理,并将处理好的数据进行显示。

三、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远程监控的应用场景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远程监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可以实现对家庭的安防监控,当主人离开家时,通过手机远程查看家中情况;还可以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监控,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在城市安保领域,远程监控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实时监测城市中的交通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

四、远程监控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监控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高清晰度的图像采集和传输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以提高监控的画面质量;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远程监控带来更多的功能和便利性,例如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此外,远程监控技术也将与其他技术进行融合,例如无人机技术,通过无人机进行远程监控。

五、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远程监控的挑战和解决方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远程监控中,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网络带宽和网络延迟等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图像的实时传输和显示,需要对数据进行压缩和优化。

其次,隐私和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关注的焦点,需要加强对数据的加密和权限管理。

此外,还需要对监控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提升,避免因硬件故障导致监控中断。

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

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可以用于远程监控。

远程监控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家庭安防、工业监控等领域。

本文将从网络架构、信号强度、数据传输等方面探讨如何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

首先,要实现远程监控,必须了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架构。

蜂窝网络由基站、无线传感器节点和控制中心等组成。

基站负责与手机进行通信,将手机信号转换为网络数据;无线传感器节点是监控设备,负责采集环境数据并发送给基站;控制中心则负责接收并处理来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操作。

其次,网络信号强度对远程监控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信号强度直接影响到传感器节点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

为了确保远程监控的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选择合适的基站位置,以保证信号覆盖范围最大化;其次,加强基站的信号发射功率,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穿透能力;最后,优化传感器节点的天线设计,增强接收信号的敏感性。

进一步,数据传输是远程监控的核心环节。

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进行处理。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网络协议和通信方式。

可以采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稳定和可靠;其次,确保数据的加密和安全传输。

可采用SSL/TLS等加密协议,防止数据被黑客攻击和窃取;最后,优化数据传输的效率。

可以采用数据压缩和冗余删除等技术,减少数据的传输量,提高传输速度。

此外,远程监控中还需要考虑能耗和存储问题。

传感器节点通常是通过电池供电,因此需要合理规划能耗,延长电池寿命。

可以采用低功耗的传感器和节能的通信协议;同时,可以将数据存储在云端或者控制中心,减少传感器节点的存储负担,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总之,在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进行远程监控需要充分考虑网络架构、信号强度、数据传输等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基站位置、优化网络信号强度,保证数据的稳定传输,可以实现远程监控的有效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6775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安防移动通信网中的安全技术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安防移动通信网中的安全技术实用版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I 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史安防移动通信网络是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重要应用领域和组成部分。

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在警察局总部与巡警巡逻车之间的车载移动通信服务并迅速在警察部门得到推广应用。

1946年,美国AT&T公司开发设计出可以连接移动用户和固定电话用户的无线电话技术。

基于这项技术,AT&T公司进一步开发了一套称为安防移动电话服务(MTS,Mobile Telephone service)的安防移动通信系统,它的改进型I MTS系统在1969年发展成当时唯一的遍布美国的移动通信网络。

1968年,AT&T公司的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蜂窝”技术,它能将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区域划分成很多类似蜂窝的小区,相隔较远的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无线电频率。

蜂窝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增加了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容量,并使小区的基站能采用低功率发射,避免高发射功率带来的干扰问题。

蜂窝技术的发明是安防移动通信史上的一个光辉里程碑,它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安防移动通信进人了蜂窝移动通信时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第一代蜂窝安防移动通信网络在日本、瑞典、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等诸多国家广泛投入使用。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基于模拟通信技术,采用频分复用(FDMA,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模式,网络容量基本可以满足移动通信用户的需要。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模拟技术的第一代蜂窝安防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显得过时。

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数字通信技术在第二代安防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如先进的数字语音编码技术,在保证话音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减少通信带宽的需要,提高了网络频段资源的利用率;差错控制技术增强了网络的抗干扰能力——基站可以低功率发射;数字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字化用户语音、数据和网络指令;身份证技术可以鉴别移动用户的身份,有效防止身份假冒。

所以第二代安防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与第一代相比不仅性能优良,而且安全。

1990年,泛欧数字安防蜂窝移动通信网(GSM,Global svste~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率先在西欧各国开始运行,让欧洲摆脱了第一代蜂窝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体制众多互不相通的困境。

GSM网络在频分复用(FDMA)的基础上又采用了时分多址(TDMA,TimeDivision Muldple Access)来增加网络容量。

其后,澳大利亚、中国和一些中东国家陆续采用GSM网络,使得GSM网络成为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的安防移动通信网络。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因特网与安防移动通信网的融合,低速率数据传输业务已经无法满足移动用户的需求,对高速率数据传输业务的需求推动着安防移动通信网络走向第三代。

为此,国际电信联盟ITU就倡导制定一个全球统一的第三代蜂窝安防移动通信网络标准——未来公共陆地移动电信网络。

1998年10月由欧洲、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的电信标准组织联合成立了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the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et)组织,旨在制定一种以IS-95核心网络为基础的第三代安防移动通信网络标准CDMA2000。

第三代安防移动通信网络在本世纪初开始投入使用,日本的DoCoMo公司于20xx年10月1日率先运营第三代安防移动通信网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移动通信网络仍将继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更完美地实现广大安防移动通信用户的通信服务需求。

2 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无线电通信网络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如无线窃听、身份假冒、篡改数据和服务后抵赖等等。

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作为无线电通信网络的一种类型,同样存在着这些不安全因素。

由于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特殊性,它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不安全因素。

下面将从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口、网络端和移动端三个部分分析其不安全因素以及在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2.1无线接口中的不安全因素在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移动站与固定网络端之间的所有通信都是通过无线接口来传输的,但无线接口是开放的,作案者可通过无线接口窃听信道而取得其中的传输信息,甚至可以修改、插入、删除或重传无线接口中的消息,达到假冒移动用户身份以欺骗网络终端的目的。

根据攻击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非授权访问数据、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威胁数据完整性三种攻击类型。

2.1.1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无线接口中传输的用户数据或信令数据。

其方法有以下几种:(1)窃听用户数据——获取用户信息内容i(2)窃听信令数据——获取网络管理信息和其他有利于主动攻击的信息;(3)无线跟踪——获取移动用户的身份和位置信息,实现无线跟踪;(4)被动传输流分析——猜测用户通信内容和目的;(5)主动传输流分析——获取访问信息。

2.1.2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在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中,攻击者通过假冒一个合法移动用户身份来欺骗网络端,获得授权访问网络服务并逃避付费,由被假冒的移动用户替攻击者付费。

2.1.3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的目标是无线接口中的用户数据流和信令数据流,攻击者通过修改、插入、删除或重传这些数据流来达到欺骗数据接收方的目的,完成某种攻击意图。

2.2网络端的不安全因素在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网络端的组成比较复杂。

它不仅包含许多功能单元,而且不同单元之间的通信媒体也不尽相同。

所以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端同样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不安全因素,如线窃听、身份假冒、篡改数据和服务后抵赖等。

按攻击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2.2.1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非授权访问数据类攻击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网络端单元之间传输的用户数据和信令数据,具体方法如下:(1)窃听用户数据——获取用户通信内容;(2)窃听信令数据——获取安全管理数据和其他有利于主动攻击的信息;(3)假冒通信接收方——获取用户数据、信令数据和其他有利于主动攻击的信息;(4)被动传输流分析——获取访问信息;(5)非法访问系统存储的数据——获取系统中存储的数据,如合法用户的认证参数等。

2.2.2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非授权访问网络服务类攻击的主要目的是访问网络并逃避付款,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下:(1)假冒合法用户——获取访问网络服务的授权;(2)假冒服务网络——访问网络服务;(3)假冒归属网络——获取可以假冒合法用户身份的认证参数;(4)滥用用户职权——不付费而享受网络服务;(5)滥用网络服务职权——获取非法盈利。

2.2.3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端的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不仅包括无线接口中的那些威胁数据完整性类攻击(因为BSS与MSC之间的通信接口也可能是无线接口),而且还包括有线通信网络,具体表现如下:(1)操纵用户数据流——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2)操纵信令数据流——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3)假冒通信参与者——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4)操纵可下载应用——干扰移动终端的正常工作;(5)操纵移动终端——干扰移动终端的正常工作;(6)操纵网络单元中存储的数据——获取网络服务访问权或有意干扰通信。

2.4服务后抵赖类攻击服务后抵赖类攻击是在通信后否认曾经发生过此次通信,从而逃避付费或逃避责任,具体表现如下:(1)付费抵赖——拒绝付费;(2)发送方否认——不愿意为发送的消息服务承担付费责任;(3)接收方抵赖——不愿意为接收的消息服务承担付费责任。

2.3移动端的不安全因素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端是由移动站组成的。

移动站不仅是移动用户访问移动通信网的通信工具,它还保存着移动用户的个人信息,如移动设备国际身份号、移动用户国际身份号、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等。

移动设备国际身份号IMEI是代表一个唯一地移动电话,而移动用户国际身份号和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也对应一个唯一的合法用户。

由于移动电话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丢失或被盗窃,由此给移动电话带来了如下的一些不安全因素:(1)使用盗窃或捡来的移动电话访问网络服务,不用付费,给丢失移动电话的用户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2)不法分子若读出移动用户的国际身份号和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密钥,那么就可以“克隆”许多移动电话,并从事移动电话的非法买卖,给移动电话用户和网络服务商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3)不法分子还会更改盗窃或捡来的移动电话的身份号,以此防止被登记在丢失移动电话的黑名单上等。

2.4攻击风险类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威胁还有无线窃听、假冒攻击、完整性侵犯、业务否认和移动电话攻击等内容,具体描述如下:(1)无线窃听——窃听无线信道中传送的用户身份号、用户数据和信令信息;(2)假冒攻击——假冒移动用户欺骗网络端和假冒网络端欺骗移动用户;(3)完整性侵犯——更改无线通信控制信道中传送的信令信息;(4)业务否认——移动用户滥用授权、网络端服务提供商伪造账单;(5)移动电话攻击——偷窃移动电话、更改移动电话身份号和克隆移动电话。

3 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安全技术从第一代模拟安防移动通信网到第二代数字安防移动通信网的运行经验证明:安防移动通信网络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不仅威胁到移动用户的隐私和经济利益,而且严重地影响安防移动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并损害到服务商和网络运行商的经济利益。

为了保护各个方面的利益,安防移动通信网络必须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足够的安全技术级别服务。

3.1保密性安全技术服务保密性安全技术服务可分为5类,其保密级别和目的如下:(1)用户语音保密性(级别:1)的目的一保护无线信道中传送的用户语音,防止被他人窃听;(2)用户身份保密性(级别:1)的目的一保护用户的真实身份,防止被无线跟踪;(3)信令数据保密性(级别:1)的目的一保护无线信道中传送的信令数据,防止被他人窃听;(4)用户数据保密性(级别:2)的目的一保护无线信道中传送的用户数据,防止被他人窃听;(5)认证密钥保密性(级别:2)的目的一保护SIM和AC只存储的认证密钥,防止被他人窃取或“克隆"SI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