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标准

合集下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0000342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授课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学分学时:64一、课程定位《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大学生必修课程,是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Office办公自动化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安全管理能力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 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1)计算机基础知识;2)Windows操作系统基础知识;3)Office办公软件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1)具备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文件管理能力;2)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文档操作和应用能力;3)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4)具备基于Office20XX的基本的演示文稿制作能力;5)具备基本的Internet操作能力;3、素质目标1)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2)具有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强烈的竞争意识;3)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以及较强的法制观念;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服务意识;5)具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总体设计思路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并了解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为起点,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合理的文件管理及基本的文件操作为引导,进而掌握使用最常用的Office办公软件进行文档编辑、表格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及演示文稿的制作。

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情境(课程单元)组成:2、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30课时。

3、课程单元描述课程单元1四、课程评价(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及方式说明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50%)、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10%)、作业(占10%)、企业教师技能评定(占20%)等五方面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学分:6建议学时:68适用专业:高职各专业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的精神,制订本课程标准。

本标准所给学时,均为建议学时。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一)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院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也是我院重点建设课程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

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作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师标准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师标准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师标准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师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历要求:通常要求具有相关领域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且具有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2. 教学经验:要求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地组织教学活动,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3. 专业背景:要求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包括编程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4. 更新能力:要求能够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跟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化,能够及时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

5. 研究能力:要求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

6. 团队合作:要求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教师、学生和行业合作伙伴一起开展课程设计和实施。

7. 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要求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8. 职业道德: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素养,能够热爱教育事业,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以上是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师的一般标准,不同学校或机构可能会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和细化。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含实训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含实训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和实训课程考核标准定陶县职业教育中心目录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Flash 动画制作课程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文速录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办公自动化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办公设备操作与维护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Premiere视频制作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CorelDRAW课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摄影艺术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和实训课程考核标准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属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Photoshop 简介及工作环境,素材和图像润色,调整图像颜色,图层的使用,通道和滤镜,文字效果,动作和自动化任务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图像的基础知识,掌握 Photoshop 这个专业化的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够熟练使用 Photoshop 来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创作新的图形、图像作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学生在经历做项目的过程中,尝试在实践中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构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过程中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养成崇尚科学与热爱计算机学科的精神,养成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精益求精和团结协作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内容标准项目名称工作任务内容标准活动设计参考课时项目一认识计算机任务1初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以及计算机系统各主要设备;能描述计算机主要部件在系统中的关系及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小组呈现的方法4作用。

任务2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1、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能知道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2、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应用;能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采用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学习方法。

4项目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任务1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列举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能知道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的作用;2、能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能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附件1.1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计算机应用(0901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基本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计算机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结合广东区域经济特色,培养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法律意识和较强的创业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利用计算机从事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处理工作,具备办公自动化、计算机专业排版、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等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五、职业范围及销售与服务方向与服务计算机系统维护营销师推销员CEAC计算机维修助理工程师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素养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2.具有自我管理、自我领导、自我完善意识,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备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有良好的竞争意识,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

4.具备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自省、自控、抗挫等社会能力,思想品质积极、健康、向上。

5.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就业观和人生观,做到个人价值观与集体价值观衔接统一。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 公共文化基础能力: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合作与竞争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

2. 公共专业技能: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排版能力,能够对计算机进行组装与维护,有一定的计算机销售技巧,具有一定的文字录入速度,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科学管理。

3.专门化方向技能:办公自动化技术方向:具有办公软件及常用工具的应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办公信息处理技术、日常办公事务工作处理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收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各专业公共课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

各专业公共课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应用》课程标准(供各专业使用)第一部分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地位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应用》作为我校所有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直接承担着各医学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对信息素质培养的任务,即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能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为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计算机应用》在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再者,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各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学习、工作、生活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

因此,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高职高专生的基本技能素质之一。

可见,开设《计算机应用》是各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结构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论、计算机硬件、软件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办公类软件的应用技能、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因特网应用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为其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办公软件Office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

(2)熟悉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

(3)了解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进展。

(二)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能进行日常办公处理。

(2)掌握网络基本应用,能利用因特网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

(3)能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基本处理。

(4)汉字录入速度每分钟达到25个汉字以上,准确率95%以上。

(三)素质目标(1)具有热爱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养成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课程标准开课系部:基础部课程编号:编制日期:2014年8月26日********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二级标题,五号楷体,下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本校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各行各业从事现代化办公、计算机设计及应用等领域人材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 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和使用互联网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日常的信息加工和处理,提高学生办公事务的信息化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养;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工具,为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方便,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信息化服务,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运用计算机技术打下基础;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会起到促进作用。

本课程通常开设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年,是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后续的计算机图形设计、网络技术、程序设计、AutoCAD、财会电算化等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先行课。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识别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并进行简单组装、维护及配置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工作环境②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文件、资料进行有序管理、妥善地保存与备份③能使用Word对文档进行编辑、排版和打印④能使用Excel完成数据的管理、分析和统计⑤能使用Powerpoint完成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和发布⑥能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检索、整理工作2、能力目标:①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②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③具有查找维修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我们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在教材的每一章都设计了多个实例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
3、边讲解、边演示、边练习。充分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软件
以及实验室自身的软硬件环境,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边利用多媒体软件进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WORD格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所有的专业,
是一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
程,主要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并
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
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
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
打印预览。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5、Word 2010 的图形功能:图形创建与编辑、图文混排。
教学要求: 1、了解 Word 2010 的特点;掌握
Word 2010 的启动方法,理解其窗口组
成。 2、掌握 Word 2010 文档的基本操作、编辑、排版、样式表格制作、图文
混排等。
第四部分
电子表格软件( Excel 2010 ) (15 课时 )
内容分为四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操作系统
Windows;
第三部分互联网的利用;第四部分
Office 2010
应用软件的使用与操作。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三、 课程目标 (一)、职业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操作应用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
原理具有一定的了解。

《计算机应用》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计算机应用》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是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课程,影响力大、受益面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相关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Windows7、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以及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了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简单的文字录入、文档排版、数据处理、幻灯片制作等任务。

能利用网络进行文件传送、信息检索、邮件收发、聊天联络等。

能较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能利用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一)能力目标(1)能熟练通过Windows 7操作系统完成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日常应用。

(2)能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能根据要求,综合运用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 2010软件,进行文档排版、数据处理、幻灯片制作等。

(4)能配置简单计算机网络,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文件传送、信息检索、邮件收发、聊天联络等。

(二)知识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与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以概念讲解和实例练习为主,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等内容,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化素养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信息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包括硬件和软件,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培养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学生需要学会安装、配置和操作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和Linux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此外,本课程还要求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需要了解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常见网络设备和协议,掌握网络的基本配置和故障排除方法,提高网络使用和管理能力。

最后,本课程还要求学生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和管理信息,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网络基础知识,培养信息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化素养,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统、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运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熟悉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设置。

4、掌握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如网络连接、浏览器使用、电子邮件收发等。

(二)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操作 Windows 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操作。

2、能够运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满足日常办公和学习的需要。

3、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和开展简单的电子商务活动。

4、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规范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领域。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硬件,以及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软件。

3、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如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ASCII 码和汉字编码等。

4、计算机的安全与维护,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简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提供计算机一般应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课程。

采用任务式讲解方式,以任务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根据社会需求,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职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信息素养与能力而设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满足现代机关、企业办公对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需要。

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其它课程及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根据岗位(群)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将知识与技能有机的融入到项目中。

本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与教师的演示讲解有机结合。

教师提出工作任务,设计工作场景,准备教学案例,引导性示范,让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边学边做边练,在老师适当的指导和引领下,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课程设计流程图五、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认识计算机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编辑排版、数据处理、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初步了解、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维护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计算机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安全文明的工作习惯、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特点、用途及发展趋势,了解计算机系统中硬、软件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各部分基本功能;2.了解Word的特点和功能,理解样式的概念;3.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及其关系;4.理解PowerPoint演示文稿、幻灯片的常用概念,理解母板的概念。

高级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高级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高级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该文档旨在为高级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提出标准和要求。

该专业的教学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开发技能和信息技术知识,使他们具备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旨在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基础的扎实理解和基本概念的掌握。

2. 专业课程:包括软件开发、网络技术、人机交互、移动应用开发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 实践课程:包括项目实训、实实训等,旨在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加强他们的实际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使用,具备应对计算机操作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至少一种编程语言进行软件开发,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信息安全等相关知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项目实训和团队合作,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估标准1.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 项目实训成果评估:评估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完成的项目成果,包括设计质量、代码规范和功能实现等方面的评估。

3. 实实训评估:对学生在实期间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工作态度、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四、师资要求1.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背景,熟悉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训。

3. 教师应持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关注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更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为《高级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的主要内容,旨在为该专业的教学提供基本指导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标准课程代码: 0401001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英文名称:Computer Application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程总学时:40 讲课学时:20 实践学时:20学分:3.0适用对象:全院所有专业先修课程: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能够利用计算机更新学习与工作的方法与手段,学会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专业问题的能力。

因此,培养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对于面向各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以注重应用、发展技能为其主要目标取向,而“在做中学”又是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的基本途径。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操作性强,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好理论知识,更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学生应该多动手,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着重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在计算机的单机和网络操作环境中使用应用程序的能力,并对计算机安全维护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4、倡导目标驱动,强调体验实践本课程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

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设计,提供拓展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计算机基础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和网络资源;要积极利用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基础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总共分6个学习情境共10个子情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使用及维护、Word 2003、Excel 2003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以及初步了解PowerPoint 2003和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具备计算机初步操作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简单的文字录入、文本格式设置及排版、电子表格数据处理、幻灯片制作等作业任务,能掌握图片处理、文件及文件夹解压缩、IE浏览器、网络文件传送、收发邮件、聊天联络等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能较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

二、分类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2)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方法;(3)熟练掌握Word文字编辑与排版、图文混排、表格;(4)熟练掌握Excel数据编辑、分析处理等基本知识;(5)熟练掌握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6)熟练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2、方法能力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应用领域,数的进位制和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

(2)全面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操作、熟练掌握一至两种汉字输入方法,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复制、移动、删除等一系列操作,学会对磁盘的格式化等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回收站、剪贴板和控制面板,学会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

(3)全面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 2003 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掌握文档的录入、编辑、排版操作,表格的制作和图文混排,样式和模板的使用以及邮件合并的操作。

(4)全面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3的各项功能,菜单工具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的使用。

掌握数据的运算与输入,常用的工作表函数,公式的输入和公式中坐标的引用。

学会制作图表,掌握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建立数据透视表等操作,了解Excel在管理中的应用。

(5)了解幻灯片软件PowerPoint 2003的各项功能,演示文稿的制作、超链接技术和放映。

(6)熟练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学会图片的简单处理和文件的解压缩、学会IE浏览器的常用操作,学会收发电子邮件、以及搜索信息、网络实时通讯、文件的下载等基本操作。

3、社会能力目标(1)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及合作精神;(2)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5)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6)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责任感;(7)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的品质;(8)培养学生自主、开放的学习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二、教学建议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1)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计算机基础技术,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3)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计算机基础综合应用能力;(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计算机技术及其文化、对计算机基础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计算机基础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的成绩。

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计算机基础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2)把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计算机应用与实践的机会;(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3、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本《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

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目标驱动型”的教学途径。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基础,完成学习任务。

在设计“目标驱动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4)活动应积极促进计算机基础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发展用计算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基础技术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教师应做到:(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5、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学习计算机技术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计算机文化的现实体现。

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了解国内外计算机文化,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发达国家的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计算机基础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

教师要善于通过活动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并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基础的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1)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3)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计算机技术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