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6)-生理学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d926da8b19e8b8f67d1cb904.png)
外段膜暗电流↓ 电紧张方式扩布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
医教园
38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视锥细胞的换能与颜色 视觉 感光换能机制与视杆细 胞基本相同。 三种不同的感光色素, 分别存在于三种不同的 视锥细胞中,分别对不 同波长的光线敏感。
医教园
39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三种不同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光敏感的 视色素 。 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的比例 不同。
医教园
16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晶状体调节 视网膜模糊物像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视觉皮层
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
睫状神经节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晶状体前后凸 弹性↓→老视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医教园
17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近点:眼作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的最近物体的距离。 (1)近点为判断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近点距 眼越近,晶状体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2) 随年龄的增长近点距眼的距离增大。
医教园
35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视杆细胞感光换能机制
医教园
36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产生机制:由视杆细胞外段细胞膜 对钠的通透性减小引起。 无光照时:cGMP控制的钠通道与钠泵平衡维持RP。 光照时:cGMP分解,钠通道关闭,导致超级化。 超级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医教园
3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1、定义 感受器: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能感受体内外环境变 化的特殊结构。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0babe23a2161479171128b0.png)
正 常 人 的 视 力 有 一 定 限 度 。
图:简化眼及其成像情况。
像高
像距
=
物高
物距
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眼的调节
远物
一般看远物时,眼不作任何调节就能在视网膜 上清晰成像。
远点:将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 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近物
看近物时,眼经过调节才能使呈现在视网膜上 的像清晰。 调节方式: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双眼 球会聚等。
小结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掌握)。 感受器的分类。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掌握)
感受器的适意刺激。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掌握)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图:眼的组成模式图。
图:眼的水平切面示意图。
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处于明 亮的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 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视敏度才逐渐增高, 能逐渐看清暗处的物体。
机制: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当人长时间处于暗处 而突然进入明处,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 不能看清物体,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
图:远视眼的调节及其矫正。
图: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矫正。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1.属神经性结构,细胞间经突触联系(色 素上皮层除外)。
2.主要细胞分四层
色素上皮层 感光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含黑色素颗粒 视杆和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
外段
内段 核
分布不均匀
终足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d44fdd4de2bd960591c67701.png)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生色基团)
视紫红
2.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9 产生
光感光细胞视黄醛、视蛋白变构超极化感受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产生机制
无光照 (-30~-40mV)
静息电位
光 照
Na 内流(Na 通道开放)(暗电流) Na 外运(Na 泵主动转运)
光照 感受器电位
部分Na 通道关闭,Na 外运Na 内
产生原因: 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不等
(4)老视:用凸透镜纠正
产生原因:晶状体弹性减退(弱)
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一)视网膜的结构 1、分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
(1)色素细胞层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1)色素细胞层
不属于神经组织,含 黑色素颗粒和VitA, 对感光细胞有保护和 营养作用。
1.快适应感受器:触觉、嗅觉
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2.慢适应感受器:牵张、压力 利于机体对某些功能进行持久的监测和调节.
机制复杂,适应并非疲劳
第二节 躯体感觉
躯体感觉
深感觉 浅感觉
本体感觉 深部压觉
触-压觉 温度觉 痛觉
一、本体感觉(深部感觉)
感受器— 肌梭、 腱器官
肌 梭: 内有二种 感受器
螺旋形末梢: 缠绕核袋和核链纤维 牵张反射的感受装置, 兴奋由Ia类N纤维传入。
内脏感受器:内脏和内部器官
(2)性质分类:
光、机械、温度、伤害性、化学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2. 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3. 编码作用(coding) 4. 适应现象(adaptation)
2024版《生理学》感觉器官生理ppt课件
![2024版《生理学》感觉器官生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9edd2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1.png)
《生理学》感觉器官生理ppt课件•感觉器官概述•视觉器官生理目录•听觉器官生理•前庭器官生理•嗅觉和味觉器官生理•皮肤感觉器官生理•总结与展望01感觉器官概述感觉器官定义与分类定义感觉器官是指接收外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脉冲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分类根据接收刺激的性质不同,感觉器官可分为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和触觉器官等。
感觉器官能够接收外界的各种刺激,如光、声、味、嗅、触等。
接收刺激转换信息调节机体反应将接收到的刺激转化为神经脉冲,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
通过感觉器官的反馈作用,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和行为反应。
030201感觉器官生理功能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关系传入神经通路感觉器官通过传入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将接收到的刺激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识别。
传出神经通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传出神经对感觉器官进行调控,如瞳孔大小、听觉敏感度等。
感觉与运动的整合感觉器官与运动系统密切相关,共同实现机体的感知和运动功能。
例如,视觉信息可指导眼球运动,触觉信息可调节肌肉张力等。
02视觉器官生理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三层,包含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和视网膜等结构。
眼球壁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具有折光作用。
折光系统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等,充满房水和玻璃体。
眼内腔和内容物眼球结构与功能视束视交叉后的视神经纤维在两侧大脑半球内延伸,形成视束。
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汇集成视神经,传递视觉信息。
视交叉视神经在视交叉处交换神经纤维,形成视交叉后的视束。
外侧膝状体视束在大脑脚处形成外侧膝状体,换神经元后形成视放射。
视放射外侧膝状体换元后形成的视放射,投射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
视觉传导通路视觉现象与原理•明暗视觉:视网膜上的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负责暗视觉和明视觉。
视杆细胞对暗光敏感,主要负责夜间和低光环境下的视觉;视锥细胞对强光敏感,主要负责白天和彩色视觉。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ppt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72cd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d.png)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感觉器官概述 • 视觉器官的功能 • 听觉器官的功能 • 嗅觉和味觉器官的功能 • 触觉器官的功能 • 感觉器官的医学应用
01
感觉器官概述
感觉器官的定义与分类
01
感觉器官是人体中负责接收外界 刺激的器官,包括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深入探讨感觉器官的生理机制和功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新技术应用于感觉器官疾病诊断与治疗
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为感觉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感觉器官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开展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了解感觉器官疾病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 制提供科学依据。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 调节体温、感受触觉等功能。
表皮层主要起到保护作用,能够防止 外界刺激对皮肤的伤害。
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构 成,其中真皮层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和感受器,是触觉的主要感受部位。
皮下组织含有大量的脂肪细胞,能够 起到保温和缓冲作用。
触觉信息的处理过程
当皮肤受到刺激时,感受器会接 收到刺激信号并转化为神经冲动 ,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皮层
THANKS
感谢观看
视觉信息的处理过程
光线聚焦
光线通过晶状体调节,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的图像。
神经信号转换
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细胞将光线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
大脑处理
大脑的视觉中枢对神经信号进行加工处理,解析出图像的形状、颜 色、运动等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视觉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识别物体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
![感觉器官的功能生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8cb35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6.png)
2024/1/27
15
听觉现象与适应性调节
听觉现象
包括音调、响度、音色等感知特性。音调取决于声音的频率,响度取决于声音的振幅,音色则与声音 的波形和频谱结构有关。
适应性调节
听觉系统具有适应性调节能力,可以在不同声音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听觉感知。例如,在嘈杂环境中, 听觉系统可以通过提高信噪比、选择性注意等方式来优化听觉效果。此外,听觉系统还可以通过学习 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来提高对特定声音的识别能力。
13
外耳、中耳和内耳结构特点
外耳
内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 声音并导向鼓膜。
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等结构,是 听觉和平衡觉的感受器所在部位,其 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将声音转 换为神经信号。
中耳
由鼓膜、听小骨、鼓室和咽鼓管等结 构组成,主要功能是传导声音,将外 耳收集的声音通过鼓膜和听小骨链传 导至内耳。
术的创新与发展。
2024/1/27
30
当前研究热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细胞与分子机制研究
感觉障碍与疾病研究
随着生物学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感 觉器官功能生理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细胞 与分子层面,揭示更为精细的感觉机制。
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感觉障碍与疾病的关 系,探索感觉器官功能异常对生活质量的 影响,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11
视觉现象与适应性调节
2024/1/27
视觉现象
包括明适应、暗适应、色觉等现象, 这些现象是视觉系统在特定环境下产 生的适应性反应。
适应性调节
视觉系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调节能力 ,如瞳孔大小的调节、晶状体曲率的 调节等,以应对不同光线条件下的视 觉需求。
12
03 听觉系统功能生理学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146c6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17.png)
中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结构
包括鼓膜、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和鼓室,鼓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 ,听小骨连接鼓膜和内耳。
中耳功能
通过鼓膜和听小骨的振动将声音放大并传导至内耳,同时保持鼓室内外压力平 衡。
内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
包括前庭窗、蜗窗、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和耳蜗,其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螺旋器(Corti器)。
味觉对嗅觉的影响
同样地,味觉也能够影响嗅觉的感受,例如某些食物的味道会改变 人们对气味的感知。
嗅觉与味觉的协同作用
在食物品尝过程中,嗅觉和味觉共同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感 受食物的美味。
05
触觉与压觉系统
触觉感受器及分子机制
触觉感受器
位于皮肤表层的特化细胞,对机械刺激敏感,能够将机械刺 激转化为神经信号。
眼内腔和内容物
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内容物包括房水、晶 状体和玻璃体,具有维持眼压、支撑眼球和折光成像等作 用。
视觉传导通路
视交叉
位于蝶鞍上方,是视神经的交 汇点,实现双眼视野的交叉。
外侧膝状体
位于大脑脚外侧,是视觉传导 通路的重要中继站。
视神经
起自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经视 神经孔入颅中窝,连于视交叉 。
内耳功能
将中耳传来的机械振动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听觉识别。同时,内耳 还负责平衡觉的感受。
听觉传导通路及原理
听觉传导通路
声音经外耳、中耳传导至内耳,引起耳蜗内淋巴液振动,刺激螺旋器产生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入大脑皮层听觉 中枢。
听觉原理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经过外耳和中耳的放大和传导,到达内耳后引起淋巴液和基底膜的振动,使螺旋器上的毛细 胞产生电位变化,进而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经过听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被加工处理成听觉信 息。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eabb7c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5.png)
异构酶
(暗处,耗能)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
白
醇脱氢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2.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无光照 cGMP含量高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 外段膜Na+持续内流 (内段膜Na+泵泵出Na+)
暗电流 突触末梢兴奋性递质
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
激活盘膜上的转导蛋白(G蛋白)
+
磷酸二酯酶
意义 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不致因光 量过强而受到损害,也不会因光线过弱而影 响视觉。
过程
强光
视网膜感光细胞
视神经
中脑的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缩瞳核(双侧)
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瞳孔缩小
3.双眼会聚
当双眼注视一 个由远移近的物体 时,两眼视轴向鼻 侧会聚的现象。
是由于两眼球 内直肌反射性收缩 所致。
意义:两眼同时看一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 膜的对称点上,避免复视。
(四)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正视眼:通过调节,可以分别看清远、近不 同的物体。
非正视眼: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 形态异常,使平行光线不能聚焦于 安静未调节的视网膜上。 包括:近视眼、远视眼和散光眼。
1.近视(myopia)
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 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远处物体发出 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因而在视网膜上 形成模糊的图像。
2.色盲与色弱: ①色盲
指一种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 辨能力的色觉障碍。
②色弱 指对某些颜色的分辨能力比正常人稍差。
三、与视觉有关的若干生理现象
(一)视敏度(visual acuity)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6)-生理学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6)-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12e163f83c4bb4cf7ecd188.png)
医学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感觉器官的功能(6)-生理学生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感觉器官的功能。
1.何谓双眼视觉,双眼视觉和单眼视觉有何不同?人和灵长类动物的双眼都在头部的前方,两眼的鼻侧视野相互重叠,因此凡落在此范围内的任何物体都能同时被两眼所见,两跟同时视某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称为双眼视觉。
有些动物的两眼分布在头的两侧,两眼视野完全不重叠,左眼和右眼各自感受不同侧面的光刺激,称单眼视觉。
用单眼视物时,有时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立体感觉,这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单眼运动而获得的。
用双眼视物时,两眼视网膜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物像,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图像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物体时对它的左侧面要多看到一些,右服对它的右侧面要多看到一些,这样,来自两眼的图像信息经过视觉中枢处理后,便可产生一个有立体感的物体的形象。
故双眼视觉可以弥补单眼视野中的盲区缺损,扩大视野,并可产生立体视觉。
2.简述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发生原因。
两者看物时在调节上有何区别?如何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都属于非正视眼,近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使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图像。
近视眼看近物时,由于近物发出的是辐散光线,故不需调节或只作较小的调节就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使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不经调节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
视近物时,近物发出的辐散光线也聚焦在视网膜后方,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才能看清物体。
所以两者的区别在于近视眼视远物时需要调节而视近物时不需调节,而远视眼无论视近物或远物都需调节。
因此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使平行光线经辐散后进入眼内,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与近视眼相反,远视眼则需戴凸透镜矫正。
(优选)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
![(优选)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378f2c83d049649b6658ca.png)
encoding
适应现象
adaptation
第二节: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1。眼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1 a
+
1 b
=
1 F2
2。眼内折光和简化眼(reduced eye)
物体大小
物像大小
物距 = 节点到视网膜的距离
3。眼折光功能的调节
A.晶状体折光能力的调节
近点 near point of vision
1.外耳的功能 external ear 2.中耳的功能 middle ear
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 air conduction 骨传导 bone conduction
三、内耳的功能
内耳 inner ear----迷路 labyrinth 耳蜗 cochlea 前庭器官 vestibular apparatus
三、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神经节细胞的分类:
感受野
X细胞 小
对刺激的反应 持续
不同波长
敏感
不同光强度 不敏感
细胞间联系 双极细胞
Y细胞 大
非线性关系 不敏感 敏感 双极细胞
W细胞 最大 迟缓
无长突细胞
四、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现象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明适应 light adaptatioon
外淋巴
内淋巴 外淋巴
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毛细胞的兴奋
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耳蜗内电位(endocochlear potential) 内淋巴电位(endolymphatic potential)
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
2.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生理学课件: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课件:感觉器官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6acaef390508763230121271.png)
三與視覺有關的若干生理現象
(一)視敏度/視銳度
❖ 視敏度/視力:眼對物體細小結構的分辨能力。 ❖ 視角:是指從物體的兩端點各引直線到眼節點的夾角。 ❖ 視力通常用視角的倒數來表示,受試者能分辨的視角
越小,其視ellen視力 表
lgIMAR視力表
Landolt環
視杆細胞感受器電位的產生機制:
❖ 由視杆細胞外段細胞膜對鈉的通透性減小 引起。
❖ 無光照時:cGMP控制的鈉通道與鈉泵平 衡維持RP,-30mV。
❖ 光照時:cGMP分解,鈉通道關閉,導致 超級化,-60mV。
❖ 超級化的大小隨光照的強度改變。
無光照
光照 視紫紅質分解變構
cGMP含量高
啟動膜盤上的轉導蛋白(Gt蛋白)
覺所需的最小刺激強度。適宜刺激感覺閾低。
❖感覺閾值:強度閾值、時間閾值、面積閾值。
❖感覺辨別閾:剛能分辨的同一性質刺激的兩個
強度的最小差異。
❖生理意義:有利機體對內外環境中有意義的變
化進行靈敏的感受和精確的分析。
❖(二)感受器的換能作用
感受器的換能作用: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最終 轉換為傳入神經的動作電位的能量轉換過程。
❖視錐系統:含三種視錐色素、中央部 (中央 凹)、分辨力高、色覺、光敏度低、晝光 覺、單線聯繫—晝光覺or明視覺系統
兩種獨立的感光換能系統存在的依據:
(1)在視網膜分佈不同 (2)與雙極C及神經節C的聯繫方式不同 (3)動物證明 (4)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
兩套感光換能系統
項 目 視錐系統
視杆系統
分佈(人) 愈近中心部愈多 愈近周邊部愈多
(1)對刺激的質(性質)的編碼 不同性質的感覺引起,是由某一專用線路
將衝動傳到腦的特定部位所形成的。 (2)對刺激的量(強度)的編碼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名词解释)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c0c7e1afc4ffe473368ab68.png)
1.感受器(sensory receptor)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感觉器官是由一些在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的器官。
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每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剌激最为敏感,感受阈值最低,这种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每种感受器都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换能器,其功能是把作用于它们的那种特定形式的剌激能量转换为神经信号,再进一步转换成以电能形式表现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转换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在引起传入神经发生动作电位之前,首先在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出现一过渡性的局部电变化,称为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经换能作用转变为动作电位后,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剌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种作用称为编码作用。
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脉冲频率随刺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8.视敏度(visual acuity)视敏度又称视力,是指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是判断视网膜中央凹视锥细胞功能的指标。
以能够识别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9.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使眼作充分的调节后,所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距离或限度称为近点。
10.远点(far point of vision)眼处于静息(即非调节)状态下,能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体的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2024年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2024年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9f11c7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cc.png)
05
味觉和嗅觉器官功能
2024/2/2
20
味觉器官解剖结构及味觉机制
01
02
03
舌头的味蕾分布
舌头上分布着大量的味蕾 ,它们对不同的味道分子 敏感,能够将味道分子转 化为神经信号。
2024/2/2
味觉机制
当食物或液体中的化学分 子与舌头上的味蕾接触时 ,会引起味蕾内感受器的 兴奋,进而产生味觉。
分类
根据接收刺激的性质,感觉器官可分为光感受器、声感 受器、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
2024/2/2
4
解剖结构特点
01 细胞特化
感觉器官中的细胞通常具有高度的特化,以适应 特定类型的刺激。
02 辅助结构
许多感觉器官还配备有辅助结构,如角膜、晶状 体等,以优化刺激的接收和传递。
03 神经连接
感觉器官通过神经末梢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确 保信号的快速准确传递。
。
嗅觉的灵敏度
人类的嗅觉灵敏度非常高,可以 感知到极低浓度的气味分子。
2024/2/2
22
味觉和嗅觉相互影响关系
2024/2/2
味觉和嗅觉的互补性
味觉和嗅觉在感知食物的过程中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我 们对食物味道的全面感知。
味觉和嗅觉的相互影响
当我们在品尝食物时,嗅觉会对味觉产生影响。例如,当 我们闻到某种食物的气味时,会激发我们对该食物味道的 期待和感知。
味觉的种类
人类可以感知到五种基本 味道,即甜、酸、苦、咸 和鲜味(或称味精味)。
21
嗅觉细胞对气味识别过程
嗅觉受体细胞
嗅觉受体细胞是嗅觉器官的基本 单位,它们对特定的气味分子敏
感。
气味识别过程
当气味分子进入鼻腔后,会与嗅 觉受体细胞结合,引发一系列化 学反应,最终将气味分子转化为 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识别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感觉器官的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感觉器官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3d6e797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7.png)
医学基础知识: 生理学重点知识问答总结-感觉器官的功能我们通过知识问答的形式总结生理学重点知识, 今天我们先学习生理学之感觉器官的功能, 具体内容如下:1.简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解答: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①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②换能作用, 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后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③编码功能, 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 不仅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 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中;④适应现象, 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 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逐渐下降。
2.试述视近物时(6m以内), 眼的调节过程。
解答:①晶状体变凸:视近物时, 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呈辐射状, 通过折光系统后, 成像于视网膜之后, 物像模糊, 反射性引起睫状体环形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由于自身的弹性向前方和后方凸出, 折光能力增大, 使近物的辐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②瞳孔缩小:视近物时, 反射性引起瞳孔缩小, 以减少入眼的光线量以及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③双眼会聚:视近物时, 反射性引起两眼内直肌收缩, 两眼球内收及视轴向鼻侧集拢, 可使物体成像于两侧视网膜的对称点上, 避免复视。
3.中耳具有增压减幅效应, 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解答:中耳增压减幅效应主要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①由于鼓膜面积和卵圆窗膜的面积的差别造成的。
鼓膜实际振动面积约55mm2, 而卵圆窗膜的面积只有3.2mm2, 二者之比是17.2:1。
如果听骨链传递时总压力不变, 则作用于卵圆窗膜上的压强将增大17.2倍;②由于听骨链杠杆原理造成的。
听骨链杠杆长臂和短臂之比约为1.3:1, 于是短臂一侧的压力将增大为原来的1.3倍。
这样, 整个中耳传递过程的增压效应为17.2 1.3=22.4倍。
最新〖医学〗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
![最新〖医学〗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910fa8168884868662d65f.png)
折光力过弱
正球面 弹性减弱
成像 远物成像于视 成像于视网膜后方 光线不能全部
网膜前面
聚焦在视网膜上
表现 视远物模糊 视远近物不清
近点近移
近点远移
物像变形和 视近物不清 视物不清
矫正 配戴凹透镜 配戴凸透镜
柱面形透镜
凸透镜
二、眼的感光系统的功能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视网膜有10层结构 1.色素细胞层
3.1磁现象和磁场
生活中的磁现象
2.感光细胞层
主要功能细胞有4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图:视网膜的结构
感光细胞层 外段呈圆盘状重叠成层,感光色素镶嵌在膜盘中,是 光-电转换产生感受器电位的关键部位。 产生的感受器电位以电紧张方式扩布到终足
视杆细胞的代谢方式是外段的根部不断生成而 顶部不断脱落
视锥细胞的代谢方式可能与此不同
结石病是一种顽固性疾病,症状复杂, 并发症 多,易 于残留 一般口 服消石 胶囊每 日4-6粒 可以预,含钙结石是泌尿 系结石 中最常 见的结 石类型 。约占 全部泌 尿 结石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即光照一侧瞳 孔缩小,两侧瞳孔同时缩小
意义:可调节进入眼内光线量
应用: 临床上通过观察缩瞳的程度、速度和双侧效应
等,帮助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全身麻醉 的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
(3)双眼球会聚(convergence):
辐辏反射(convergence reflex) 指当双眼凝一个由远移近的物体时,双眼视轴 同时向鼻侧会聚现象
刺激性质编码: 不仅决定于感受器的编码作用,还决定于特
异传导途径将冲动所传到的特定皮层
刺激强度编码: 不仅决定于单一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高低,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感觉器官的功能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感觉器官的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779159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7.png)
医学基础知识:生理学名词解释-感觉器官的功能我们对医学基础知识里生理学各章节涉及到的重要名词解释进行整理,今天我们总结感觉器官的功能这一章节的名词解释,具体内容如下: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由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组成的复杂器官。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动作电位时,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转变成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这种作用称为换能作用。
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近点:眼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当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一个感受器时,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近视:多数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致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以致视网膜上物像模糊,视远物不清,其近点比正常人近。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致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以致视网膜上物像模糊。
患者看远物时就需使用自己的调节能力,其近点比正常人远,视近物能力下降,称为远视。
暗适应:人长时间处于光亮环境中而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了暗处的视力,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明适应:人长时间处于暗处而突然进入明亮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也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后才能恢复视觉,这种现象称为明适应。
听阈: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中每一种频率都有一个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称为听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感觉器官的功能。
1.何谓双眼视觉,双眼视觉和单眼视觉有何不同?
人和灵长类动物的双眼都在头部的前方,两眼的鼻侧视野相互重叠,因此凡落在此范围内的任何物体都能同时被两眼所见,两跟同时视某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称为双眼视觉。
有些动物的两眼分布在头的两侧,两眼视野完全不重叠,左眼和右眼各自感受不同侧面的光刺激,称单眼视觉。
用单眼视物时,有时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立体感觉,这主要是通过调节和单眼运动而获得的。
用双眼视物时,两眼视网膜各形成一个完整的物像,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图像并不完全相同,左眼看物体时对它的左侧面要多看到一些,右服对它的右侧面要多看到一些,这样,来自两眼的图像信息经过视觉中枢处理后,便可产生一个有立体感的物体的形象。
故双眼视觉可以弥补单眼视野中的盲区缺损,扩大视野,并可产生立体视觉。
2.简述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发生原因。
两者看物时在调节上有何区别?如何矫正?
近视眼与远视眼都属于非正视眼,近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使远物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图像。
近视眼看近物时,由于近物发出的是辐散光线,故不需调节或只作较小的调节就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使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不经调节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
视近物时,近物发出的辐散光线也聚焦在视网膜后方,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才能看清物体。
所以两者的区别在于近视眼视远物时需要调节而视近物时不需调节,而远视眼无论视近物或远物都需调节。
因此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使平行光线经辐散后进入眼内,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与近视眼相反,远视眼则需戴凸透镜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