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系统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会计信息系统开课时间:2014.2-2014.6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专业财务会计教育学号********
姓名屠斌炜
任课教师金水英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签名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会计信息系统》,又称《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基于计算机的、将会计数据转化为信息的学科。而会计信息化作为网络经济以及信息社会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使得会计电算化在当今社会称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目前我国各高校的会计专业基本上都开设有《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本文将通过对国内高校会计专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研究,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的特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意见三个方面来阐述研究结果。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模式
前言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电算化逐渐取代了会计的手工操作。“会计电算化”一词最早是1981年8月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的“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正式提出的,当时提“会计电算化”是为了更直接地让人们了解和接受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这项工作(李建卿,2003)[1]。1994年提出的“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充足和适时的信息(陈文涛,2013)[2]。2005年8月,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提出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但是由于“化”字显得过于随意,因而使用“会计信息系统”来代替。
随着名称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再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改变,我国国内各大高校也最终将课程名称确定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名称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确定。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各占一半的课时。学校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其效果并不理想,教学环节中出现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会计专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研究,着重从教学特点、教学模式存在
的问题来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揭露现阶段《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不足之处分析,挖掘其存在的原因。通过本文给出的改进意见,在最大程度上帮助高校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国内高校会计专业《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特点
《会计信息系统》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会计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既然是一门交叉学科,那么它的知识点就相对比较丰富,课程内容既囊括了会计学的基础知识,还包含了计算机处理技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是能熟练操作主流的财务软件,二是能够开发设计财务软件以及对其进行维护。但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对象主要是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再者目前市场上财务会计软件种类颇为丰富,开发设计和维护技术也较为成熟,因此,教学目标的第二点在目前的许多高校并不要求。笔者通过网络等渠道,对国内部分会计专业开设有该课程的高校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环节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2)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市场上主流的财务会计软件。
(3)教学内容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财务会计软件的应用。学校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环节的安排相呼应,力求达到基础性和合理性,并且紧随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使学生一直保持于信息的前沿,鼓励学生对该课程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4)教学方法,普遍采用多媒体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体现的是一种现代教育技术,而案例教学法则展现的是一种传统教学手段,两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5)考核方式一般采用笔试或者机考,笔试侧重于理论知识,机考则偏向于实际操作。一些学校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上交一份实验报告或者一篇课题论文,以作为平时成绩。
此外,笔者还发现学校计划安排在该课程教学上教学课时一般都在100课时左右,有的还达到了120课时。而在实践重于理论的当下,实践教学普遍被安排在60课时以上。这样的安排,说明学校重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并且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者对《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设备及教学环境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王伟(2012)指出教学与实习实践脱节、教师采用“灌输”式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没能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在教学比重中的关系、学生目标不明确这五个方面的问题[3]。谷增军(2008)指出了硬件问题、缺少前期计算机课作基础、教学软件缺乏、实验教材、教学方式陈旧、师资等七个方面的问题[4]。梅芳(2010)从教材即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维护问题、教学方法方式问题、课程考核和评价方面的问题四个方面来分析[5]。
笔者通过结合上述学者的观点以及自身的学习经历,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的理论知识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这样不但影响了教学进度,对学生自身也有不小的压力。第二,教学实验条件和实习环境有限,缺少校企合作模式,软件公司参与度不高。第三,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考试方式僵硬,不够多样化。第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不够紧密,两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安排不正确。笔者以为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转变。
三、《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改进意见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学者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梅芳(2010)给出了优选教材,完善教学内容、加强计算机软硬件建设、科学合理的安排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结合期末考核四条对策。王伟(2012)指出要从密切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提高授课老师的自身素质、正确处理教学中实践和理论的比重安排问题三个方面来改进。结合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该课程未来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有:
(一)优化和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巩固
根据学生的对知识的获取水平,将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等级化,笔者将其分成三个等级。A级,即基础层次,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应用财务软件;B级,即中级层次,要求学生在了解基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