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整理

合集下载

新闻史真题整理

新闻史真题整理

新闻史部分华科2001年一、填空题1、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报纸原件是< >2、1827年创刊与广州的< >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家英文现代报纸3、1920年,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行前被天津《》聘为特约记者4、国务院批准,从2000年起,将每年的11月8日确定为记者节,是因为___成立于1937年11月8日5、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刊物《共产主义杂志》1847年9月在伦敦试刊出版。

试刊封面上印有_____二、简答题1、《申报》的创刊出版在中国新闻史上有什么意义?2、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业务改革的成就主要有哪些?3、分析反“客里空”运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4、为什么说《新莱茵报》是“革命的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三、论述题(任选一,观点明确,层次清楚,联系实际,有一定深度,1000字左右)1、评析中国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的遭遇2、分析世界通讯社产生的社会背景2002史论一、填空题1、宋代,“小报”的编印者为了扩大信息来源,聘请了业余与专业的采访人员,称之为__2、1897年11月24日,《字林沪报》创办附张__,开我国报纸附刊之先声3、1900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是孙中山亲自筹办的,其社长兼总编辑是__4、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第一任主编是__5、1946年2月,华中新闻专科学校在江苏淮阴成立,这是解放区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校,由___任校长二、简答题1、梁启超前期与中期报刊思想有哪些不同?2、简述启蒙报刊时期陈独秀民主、科学的办报态度及其在当时的意义。

3、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新闻整风改革的经过。

4、简述“韬奋精神”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1、评述20世纪20年代我国私营企业性报纸的大发展。

2、试论我国近代新闻史上“报刊政论时代”的成因、特点及其对我国新闻业的影响。

2003年史论新闻史部分一、名词解释1、报房2、《察世俗每月统纪传》3、时务文体4、反客里空运动5、《泰晤士报》二、简答题1、简述“小报”在宋代产生并盛行的原因。

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史《申报》专题整理

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史《申报》专题整理

在日军威胁下,《申报》复刊,完全为日军报道部所控制。

1942年日军军部突然派人查封《申报》。

12月6日,日本海军派汉奸陈彬和以“军管会”的名义接管《申报》,并任命陈为社长。

日本投降当天,陈彬和潜逃,《申报》停刊。

这个时期的《申报》副刊是文艺副刊《春秋》(1933年1月10日创刊)以及1938年复刊后新创的若干专刊,如《战时青年》、《游艺界》、《大众周刊》、《国医与食养》等等。

史量才名家修,江苏南京人。

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

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2年任《申报》总经理。

《申报》敢于抨击时弊,揭露当局的黑暗统治,因而声誉雀起,发行量骤增,使得《申报》成为国内著名大报。

1927年,他购得《时事新报》的全部产权,1929年,他又从美商福开森手中收买了《新闻报》的大部分股权,一跃而为上海乃至中国新闻界最大的报业集团。

“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痛感国土沦丧,内战连结,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十分不满,迸发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思想日趋激进,政治态度更加鲜明,开始了他人生道路上的最大转折。

《申报》在他的主持下,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

因此遭到了国民党的嫉恨,在1934年11月13日,国民党特务枪杀了史量才。

副刊《自由谈》《申报》副刊,堪称现代文学史。

在1911年8月24日创刊,至1949年5月停刊,共出了39年。

创办前期,其内容以刊登记叙风花雪月、奇闻轶事、诗词歌赋的文章以及小说连载为主。

1932年有中国报业巨擘之称的史量才(时任《申报》总经理),改组“自由谈”,聘请留法回国的黎烈文任主编,约请鲁迅和茅盾两大名家,以千字左右的杂感文刊登在“自由谈”上。

此举引来许多老作家和左翼青年作家撰稿投登。

一时间“自由谈”的内容五光十色、热闹活泼,除杂感外,还有散文、随笔、文艺评论、科学小品和短篇翻译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每天一篇针对时局形势、社会风尚习惯而写的议论性杂感“花边文学”,如瞿秋白与鲁迅合作发表的《儿时》、《〈子夜〉和国货年》等。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知识整理(1)

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重点知识整理(1)

第⼀章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 15C古代新闻传播 古代的新闻传播:⼝头传播、⼿写传播、印刷传播三个发展阶段。

辅助⼝头传播的标记传(延续最久的时期)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图式传播是较为⾼级的辅助⼿段,认为是⽂字传播的发轫。

⼿写新闻传播:公告式(官⽅公报);书信式(新闻信)。

官⽅公报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期(公元前59年),《每⽇纪闻》 新闻信: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出现新闻信。

⽂字的出现,是⼈类传播的第⼆个⾥程碑,标志这⼈类原始时代的结束,⽂明时代的开始。

印刷新闻传播:1450年德国美因茨古登堡⾦属活字印刷术《拉丁⽂⽂法》《四⼗⼆⾏圣经》《教堂课读》 印刷术发明,是⼈类传播的第三个⾥程碑,它也使印刷新闻传播成为可能。

印刷新闻萌芽:1482年奥格斯堡《⼟⽿其侵犯欧洲新闻》、1493年西班⽛《哥伦布发现新⼤陆记》、1508年奥格斯堡《巴西探险记》。

古代新闻传播特点:1.规模⽐较⼩; 2.⾯向某个或某些特定领域,⽽不是整个社会; 3.没有以采集和传播新闻为宗旨的专门机构。

以上也是前新闻时期新闻传播的⼀般特点。

16C⼿抄⼩报和新闻书 ⼿抄⼩报:发源于意⼤利境内威尼斯 1536年威尼斯出现专门采集消息的机构和贩卖⼿抄⼩报的⼈。

1563年政府曾发⾏⼿抄⼩报。

1566年出现定名的⼩报“⼿抄新闻”。

新闻书:与⼿抄⼩报同时出现,新闻性增强,书本形式。

16C后期定期印刷品出现:1588年奥地利迈克尔·冯·艾津《博览会编年表》、 1594-1635年科伦拉丁⽂出版物《法⽐信使》 两种传播媒介的历史地位:近代报刊的雏形、古代新闻传播向近代新闻传播的过渡。

近代新闻传播特点:1.新闻传播规模扩⼤; 2.由特定对象转⽽⾯向整个社会; 3.逐渐出现了专门采集和公开发布新闻的机构。

17C从定期报刊到⽇报 从17C初期定期报刊问世到17C-18C⽇报陆续创办,这是近代新闻事业的初创阶段。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笔记整理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笔记整理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笔记整理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一、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和接触1、林则徐的新闻思想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并组织专人翻译外报,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

2、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洪仁轩《资政新篇》: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的主张。

《资政新篇》中,洪仁轩提出的办报活动的观点:1)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及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心力量。

2)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

3)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可以改变社会风气。

4)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可以实行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吏的监督,可以有助于中央政府权利的加强。

4、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1)王韬的办报主张:1)论述了半包的目的及意义。

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报纸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许报纸“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

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辞达而已。

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报纸的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他们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

(2)王韬对后世的影响:1)他为中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引导作用。

2)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臆,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

中国新闻传播史 答案整理

中国新闻传播史 答案整理

1、评“古有新闻”一、历史与新闻1、名家论断(2)李大钊:“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

”(3)徐铸成:“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2、历史故事,还是新闻报道?历史学家,还是新闻记者?(1)案例例一:《春秋》三传、《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及诸子百家“春秋笔法”:寓价值判断和道德褒贬于历史叙事中,“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短消息:(《春秋》)深度报道:”(《左传》)例二:《史记》《史记》的新闻报道,如《刺客列传》《史记》的新闻评论,如《李将军列传》等例三:《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之后,相对于官方正史,历史撰写出现一种新现象:民间野史。

野史中最常见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出现的笔记小说,比如《世说新语》,到唐宋时期进入繁荣,明清时代达到高峰。

(2)“以史为鉴”其一:秉笔直书的精神:倡导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其二:栩栩如生的文笔:如何用简练的语言真切地、生动地展现事物的本领3、谁是新闻,谁是历史?(1)从本体认识:“事实说”必须是事实,是实际发生的事情。

(2)从主体认识:“故事说”必须通过主体的叙事而呈现面貌,揭示主旨。

本质上来说,新闻和历史都是一门讲故事的学问。

当然,新闻的叙事不同于历史的叙事,前者主要通过历史文献的排列,后者主要通过事实现场的采写。

4、新闻专业:文学门类,还是史学门类?新闻的品格更接近于史学,而不是文学。

新闻专业应该放在史学门类,而不应该放在文学门类,学生应该授史学学位而不是文学学位。

否定二、“古有新闻”吗?1、“古有新闻”的学科公设(1)现象这是新闻学科不证自明的前提,天经地义的公设!(2)内涵其一:新闻乃人类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的组成部分,有一条从古及今的演进线索;其二:古典世界的新闻同现代世界的新闻,虽在外在形式上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差异,但在内在本质上却无往而不血脉相通;其三: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为标志的现代新闻,无非是从古已有之的新闻胚胎中发育而生、壮大而成的。

由此公设导引的典型学理,就是被广泛接纳的新闻进化轨迹:口传新闻—手写新闻—印刷新闻—电子新闻。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整理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一、唐代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

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二、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唐代开元年间在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三、邸报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邸报”名称第一次出现。

内容: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军事情报;刑罚。

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进奏院状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更接近于近代的官报:1、他已经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的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的官报。

2、他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3、他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4、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

四、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

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五、小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

特点是:1、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性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无固定报头、名称;2、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3、发行人广泛;4、内容复杂;5、既有手写也有印刷;6、读者广泛。

六、《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人米怜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中国新闻史整理

中国新闻史整理

1.《大公报》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

1902年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主持。

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

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

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

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

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

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2.《时报》康梁保皇会在戊戌政变后直接出资于国内创办的日报,成为其在国内的重要喉舌。

1904年创刊于上海,梁启超参与筹办和撰稿,狄楚青主持。

该报主张君主立宪。

为和《申报》竞争,该报在新闻业务上锐意革新,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成为当时上海著名报纸。

3.《民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1905年创刊于东京的综合性月刊。

孙中山指导了创办和前期编撰。

“三民主义”是该报主要的宣传内容,并对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作了很多报道。

为了扫除革命发展的思想障碍,该报主动向《新民丛报》发起论战。

虽然该报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色彩等缺点,但她总体把握了人民要求革命的时代脉搏,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4.《申报》:1912年史量才接办后,(1)大力开展广告业务,设广告推广科,使广告成为该报赢利首要来源;(2)抓好发行环节,设立报纸推广科,并向外埠发展:(3)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更新技术设备,使其成为当时全国设备最新、最完备的报纸;(4)为避免政争牵连,该报实行政治不偏不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聘请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任驻京特派记者,用大量专电等政治新闻补充言论不足,同时加重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内容。

5.郑贯公我国近代著名报人。

早年赴日留学,受知于梁启超。

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

后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开智社,在日本创办《开智录》。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P1)(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

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开元杂报:(P5)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这种朝政简报被抄袭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代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中国最早的报纸。

)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P17)明代邸报的别称:邸抄、朝报、除目、京报明代邸报大体上包括这样一些内容:皇帝的谕旨。

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

官吏的任免和觐见。

官僚们的章奏。

军事信息。

社会新闻。

此外,邸报还附有“鼎甲单”,及时报道有关科举方面的最新信息。

明代“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

“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P20)《万历邸钞》:《万历邸钞》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作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

因此,它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天变邸抄》:《天变邸抄》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这一报道,是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上转录下来的。

《急选报》: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由雕版印刷。

它的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就已经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外国新闻史笔记整理1

外国新闻史笔记整理1

近代英国报业三个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中,革命后,工业革命社会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导火索: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开端:1640年——议会要求限制国王权利阶段:1640年——1649年,查理一世统治时期,1649查理死1650年——1659年,克伦威尔统治时期,实行军事的独裁专制1660年——1685年,查理二世统治时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5年——1688年,再度革命。

(1785年,《每日环球记录报》创刊)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1788年,更名为《泰晤士报》)1689年——《权利法案》发表,从法律条文上规定限制国王权利,立法权属议会。

(英国三大宪政原则:未经议会,国王不得立法,不得征税)人物:弥尔顿:英国政论家、诗人、新闻出版自由的最初倡导者,新闻自由思想的开山祖1667《失乐园》和《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三大诗歌1641《论出版自由》,原为弥尔顿在国会上回答的演说词观点:①观点的“公开市场”②“自我修正过程”(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的蒙昧时期,人人言论自由,人民言论自由是天赋人权,人是有理性的,通过自由讨论明辨是非,使真理战胜虚假;限制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伤害真理,妨碍探索真理,检查制度是无知的荒谬表现)《论出版自由》影响:起初影响不大,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弥尔顿的思想被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所推崇,与法国启蒙思想所呼应,呼吁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成为了资产阶级争取新闻出版自由权利的锐利武器。

弥尔顿的思想成为了以后深化新闻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

革命中:政党报刊盛行时期(1640——1649)政党立场鲜明。

革命派:《国会议程纪要》、41年、汤姆斯《国会议程纪文》、42年、派克保皇派:《宫廷信使》、《宫廷新闻周刊》(1650——1659)报业管制严格。

53年,国会《出版法案》修正案,剥夺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星法院、国会成为印刷业的控制机关,结束了自都铎王朝以来由官方和行会控制报刊业的局面。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一、名词解释1、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3、宋代小报宋代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

“小报”是当时的一种习惯称呼,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

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发行人:进奏官使臣及政府机关内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之家”内容:朝廷动态报道,皇帝诏谕等。

内容特点:1.时效性强2.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未公开的朝廷机密事件,因触论朝庭言禁受到查禁。

3.读者范围广泛,有手写和印刷两种。

4、辕门抄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

5、《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建了出版机构英华书院以及印刷所,并办起了一份中文月刊作为传教的工具。

这份月刊就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本刊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6、《遐尔贯珍》1853年8月1日在香港创刊,由传教士所办共出版33期于1856年5月停刊。

本刊以新闻为主的刊物,以时政新闻为重点。

7、《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

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分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

外国新闻传播史要点整理

外国新闻传播史要点整理

外国新闻传播史要点整理
1.古代传播:在古代,人们通过书信、胶卷、摩斯电码、人力快递等方式进行信息传播。

其中,书信是重要的个人传播方式,如古希腊的信使和罗马的驿站系统。

2.印刷革命:15世纪的印刷术发明,使信息传播得以大规模的复制和传播。

这一革命不仅促进了新闻业的兴起,还使新闻更广泛地传播到公众中。

3.政府控制与商业化:在印刷术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开始控制新闻传播,如英国的出版特许权和法国的报纸税等。

然而,随着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新闻业逐渐商业化,媒体开始追求盈利,并为政府提供服务。

5.无线电和电视:20世纪初,无线电和电视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

无线电技术使广播成为一种大众传播方式,而电视则将新闻传播带入了视觉时代。

6.社交媒体和互联网:20世纪末的互联网革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每个人都能成为新闻生产者和传播者,并推动了“公民新闻”的发展。

7.全球化与信息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新闻传播不再受限于国界。

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互联网的普及使新闻传播变得更加快速和广泛。

8.网络安全和假新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和假新闻成为新的挑战。

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缺乏监管使假新闻更容易传播,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新闻史期末总结范文

新闻史期末总结范文

新闻史期末总结范文一、新闻史的概述新闻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闻传播现象及其历史变迁的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闻所扮演的角色和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新闻史学研究的内容涉及新闻的起源、发展、转型以及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关系等方面。

二、新闻史的起源与发展新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最早从事的新闻活动是通过口头传播来交流信息。

随着文字的发明和印刷术的出现,新闻传播逐渐从口头传统过渡到文字传播,报纸和杂志的出现也使得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受众。

现代新闻的雏形可以在欧洲的启蒙时代找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是新闻史上的重要节点。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新闻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各种刊物和报纸迅速遍布全国,社会大众开始形成共同的政治意识。

20世纪的新闻史经历了电报、电话、电视、互联网等技术革命的影响,新闻传播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

新闻的速度、覆盖面以及传播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打破了时空限制,使新闻更加迅速、全面地传播。

三、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从古代的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再到现代的电视、广播、互联网以及社交媒体等,新闻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1.利用印刷术的新闻传播印刷术的出现使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口头传统,报纸、杂志等成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新闻可以快速传播,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新闻信息。

2.电报传播电报的发明和应用使新闻传播不再受地域限制,新闻可以迅速传送到全球各个地方。

电报传播极大地加快了新闻的速度,使人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

3.电视和广播传播电视和广播技术的发展使新闻传播更加直观和生动。

人们通过电视收看新闻节目,通过广播听取新闻报道,这些媒介更多地利用了图像和声音来传达新闻信息,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新闻事件。

4.互联网与社交媒体传播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

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取新闻信息。

特别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用户不仅可以接收新闻信息,还可以参与新闻事件的讨论和传播。

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

外国新闻史知识点整理

1、新闻信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他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产生和发展于罗马帝国时代。

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是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所以无论官方还是私人,都需要罗马的消息,于是有人抄录了政府公报,分送各地并领取薪金。

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有些记述了当时许多重大事件和人物,记录了罗马的生活、乡村情况、以及民间习俗等。

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批职业新闻工作者的诞生,“新闻信”也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新闻商品。

又称“新闻书”。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有一些居住在意大利罗马的人,向另一些居住在远离首都之地的人写信提供新闻,并受到雇佣不断地向商人和政治领袖写信提供情报,还把机密的新闻信件的副本提供给一些有关的人。

2、威尼斯公报欧洲的手抄新闻可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也称为《威尼斯公报》。

十四世纪、十五世纪,威尼斯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是当时西欧最繁荣的商业城市和交通、贸易中心。

各国商贾、达官贵人、金融客云集此地。

为了满足这些人对信息的需求,威尼斯出现了一批专门收集及传播物价、商情、金融、交通、气象、政治、军事等各类信息的人。

他们自己收集最新的消息,自己抄写,自己发行,以此为职业谋生。

这些自集、自刊新闻为生的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新闻记者。

世界上最早有固定名称的报纸。

诞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城。

初为手抄。

1566年开始单张印刷出售。

不定期。

以登载商业行情、航船日期、天气变化等为主。

——《中国百科大辞典》3、安莎通讯社全国报业联合社(Agenzia Nazionale Stampa Associata, ANSA),缩写音译为安莎社,是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罗马。

使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英语对外发布新闻和评论文章。

安莎通讯社简称安莎社,1945年由意大利57家日报联合组成,实际是半官方通讯社,总部设在罗马。

“客观”和“事实素材”丰富是安莎社新闻的主要特色。

中国新闻史整理

中国新闻史整理

中国新闻史整理露布:是文书不加检封、公开发布的意思,大约出现在秦汉时代,东汉末年时成为发动战争前讨敌檄文的别称和战争胜利后宣扬战绩的捷报。

至南北朝,露布开始专指公开发布的告捷文书,成为重要的军事新闻传播手段。

露布的内容是战胜一方的军事首长送往兵部的告捷文书。

北魏时代,战争不断,是露布的全盛时代。

露布时效迅速、影响极大,效果立竿见影,既能安定我方,又能瓦解敌方,具有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因而作为一种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被沿用了一千多年。

(名词解释)开元杂报:是指开元年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写的《经纬集》中记载,在唐开元时期,朝政简讯每天条布于宫门之外,有人将这种朝政简讯抄录后传往外地。

孙樵将这种朝政简讯的抄件称为“开元杂报”。

与唐代的进奏院状相比,宋代进奏院状有哪些变化?(简答)在唐代,又出现了“进奏院状”这种古代报纸的新形式。

各藩镇在京城设置了进奏院这样一办事处,其官员由地方上的节度使所委派,中央政府一般不敢过问。

进奏官的任务除了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与地方有关的政务之外,就是不断向节度使提供京城的信息,收集军政情报,考察地方驻京使节和办事人员的表现。

这种由进奏官提供给节度使的新闻信息材料,被称为“进奏院状”。

与唐代的进奏院状相比,宋代进奏院状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性质而言,宋代进奏院状虽然仍然是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形式,但其公共性更为鲜明,远比唐代进奏院状更接近于大众传播媒介。

首先,它改由中央政府控制,进奏官和进奏吏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凡是中央政府公开发布的文告,都通过这些属于中央政府官员的进奏官吏传递到各地,而且进奏院状不再是单线的情报资料,所抄送的对象已从道一级的节度使扩大到州、军地方官,同时也抄送给各中央官署;其次,宋代的进奏院状的内容基本已经定型,以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大臣奏章三项内容为主。

定本制度:(名词解释)定本是指宋代的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的样本。

外国新闻传播史要点整理

外国新闻传播史要点整理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和轨迹一、古代新闻传播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与其意义:(一)语言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应付大自然的威胁能力增强和共同劳动2、人类思维能力加强3、加快了人们信息交流的传输和接收速度(二)文字的产生是传播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1、标志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

2、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限制的束缚3、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三)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

使得大量而迅速的复制信息成为可能,进而可以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这就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

新的思想、新的信息随着印刷时代的到来变成了统治者无法遏止的潮流。

二、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即原始形态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与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

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制木板上。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创设目的:争取舆论的支持,扩大政治影响。

•意义:沟通了统治机构的内部联系,发挥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三、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官方的新闻信——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记述重大事件和人物、生活、民俗等。

四、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P6)1、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2、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3、“商业报刊时期”(又称自由报刊时期)英国新闻传播史一、《牛津公报》•1665年11月16日创刊,是英国第一家真正的报纸。

•第一种单页纸式的,刊载新闻的,定期出版的印刷品。

•意义:为世界报纸奠定了标准的出版模式,也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

二、《每日新闻》•是英国第一家日报,于1702年由马利特在伦敦创办。

•意义:新闻的连续发布,编辑部的组织和工作效率也都必须发生较大变化。

•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三、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P22)•核心主张: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猛烈抨击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

中外新闻史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我国古代有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一、邸报:1、邸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在统治阶级内部发行属官方报纸。

2、邸报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复兴于明,结束于晚清。

(1)唐朝报纸均为手抄,由上都进奏院发行,最早见于唐孙可之所著《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

(“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2)宋朝最早出现“邸报”一词,使用雕版印刷,由门下省领导,中央政府统一编印和发行新闻,完全具备中央官报的性质。

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审查制度。

“定本”审查制度:①宋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报的舆论控制而推行的一项制度;②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③“定本”,指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3)明代官报,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传发,采用活字印刷。

3、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2)封建皇朝的法令、公报;(3)官吏的升降、任免、赏罚、调动;(4)官吏的奏疏和皇帝的批示等;二、小报:1、中国古代非法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最早见于周麟之《海陵集》中的《论禁小报》。

2、小报较以前出现的邸报更具新闻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要求和愿望。

我国新闻史上将“新闻”一词与报业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赵升《朝野类要》。

3、小报由邸吏与书肆主人非法经营,连续发行,传播较广,宋明清屡禁不止。

4、小报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的终结,是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三、京报:1、中国明清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民间报纸,始于明末,盛于清代,最早出现于京都,故名《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2、京报经政府允许,由民间报房经营。

清朝民间报房源于“提塘”这一官方机构。

3、特点:(1)公开发行,接受常年订阅,读者范围广泛,主要是官僚、士绅、商人。

(2)有固定的报名、形式及印制发行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史一、名词解释1、开元杂报:唐人孙樵在《读开元杂报》一文中描述的中国古代报纸,意为开元时期的“杂报”,类似“进奏院状报”,是当时“条报朝廷事”的一种载体。

它的存在说明中国至少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已有早期报纸了。

2、苏报案: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苏报》连续发表相关文章,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

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将章太炎等逮捕。

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

7月7日,《苏报》被封。

1904年5月,章、邹分别被判处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

3、五四前后四大副刊:《晨报副刊》、《民国日报》的《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

4、大公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5、法国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集中表达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主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

6、向导周报:中国共产党第一中央政治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后改名为《布尔什维克》。

7、每日纪闻:一块立在罗马议事厅外涂有石膏的特指木板,上面主要是元老院的议事记录,还有法庭审判、税收情况等内容。

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

8、知识税:1712 年,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对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

9、瓦版:在日本17世纪时,在江户街头出现类似的初版物,这种单面新闻印刷品用粘土做成瓦坯,在上面雕以文图,经烧制定型后,印在纸上而成,故被称为“瓦版”。

10、报章文体:报章文体是指出现在报刊上,不同于盛行一时的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

这种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

11、癸丑报灾:1913 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宁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

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

到1913 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时逢农历癸丑年,史称“癸丑报灾”。

12、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即五卅惨案第二天创刊于上海,故名《热血日报》,瞿秋白任主编。

是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为指导这场反帝运动而出版的机关报。

是中共为加强五卅运动的宣传专门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份日报。

同年6月27日被迫停刊。

13、辛迪加:是专业通讯社,只限定于特定的领域,具有专业化专门化的特征,提供五花八门的特稿,例如宗教、旅游。

14、红星报:初为红军总部机关报,1923年在莫斯科创办,后改为苏联国防部机关报。

15、“青记”:青记是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简称,中国记协的前身。

1937年在上海由范长江和夏衍发起后迁至武汉,改名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简称青记,是全国性的新闻记者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

16、黄色新闻:是新闻报道和媒体编辑的一种取向,指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

达到耸人听闻,进而扩大销数之目的的新闻报道。

17、NHK:指日本广播协会,是日本唯一的公营广播电视机构,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系统,建于1925年3月,1953年3月开播电视以前,一直经营广播业。

18、循环日报:循环日报是由我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王韬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也是我国第一批国人自办报纸中影响最大的,宗旨是:“变法自强”。

19、记者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20、红中社: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

自诞生之日起,发挥着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的喉舌耳目作用,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1、三社四边协定: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22、VOA:美国之音广播电台,1942 年创建,总部在华盛顿,隶属于美国新闻署。

VOA的节目以宣扬美国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为宗旨,极力鼓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以新闻性节目为主,兼有科技,体育,文艺以及英语教学节目。

23、舰队街:舰队街是英国伦敦市内一条著名的街道,依邻近的舰队河命名。

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舰队街都是传统上英国媒体的总部。

今日舰队街依旧是英国媒体的代名词。

24、星法庭:伊丽莎白女王 1570 年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独立成为皇家出版法庭,就是被后来新闻学界看作封建社会严厉压制出版自由象征的“星法庭”。

星法庭设置的初衷在于对抗社会地位显赫的违法者,但是最终成为了封建王朝滥用权力的工具,成为了英国专制制度的象征。

*原来的22为“瓦版”重复了。

二、简答题1、简述近代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1)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外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其表现为: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2)在华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传播西方民主自由、进步成果、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们所刊载的商业经济信息,为新生的中国资产阶级所利用,它们所介绍的文化科学知识被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所吸收,进而开始了与殖民主义者意愿相反的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斗争(3)在华外报的办报经验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外报的出现也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代报刊的产生。

此外,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

外包培养了中国第一批新闻工作者2、简述王韬的办报活动及办报思想办报思想(1)办报的目的:立言——鼓吹变法(2)报纸的作用:融通——上下通、中外融“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3)新闻自由:解禁——“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4)报纸的文风:辞达——反对“时文”(5)报纸编辑的条件:通才——超群绝伦、品德高尚、才华出众、见识广博办报活动1864年,曾主编《近事编录》。

1870年,为《香港华字日报》撰稿。

1874年,创办《循环日报》,开我国近代政论报刊之先河。

也为后世报刊人作了成功的典范。

3、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1)旧的禁令的废除,《大清报律》《暂行报律》的废除。

(2)新的自由新闻法律体系在中国的建立。

一是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之中,二是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3)革命党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和推动。

各地政权机关都在颁布的法令和签署的协定中,写有保护言论出版自由之类的条款。

(4)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加深了人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认同。

(5)读者对新闻的需求,国人与业界对报刊和报人的过高期待和自诩,使知识分子或政客过于热衷或迷信创办报刊。

4、简述马拉其人及其办报活动1)马拉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领袖之一、杰出的革命报刊活动家。

马拉一直深入群众进行革命活动,并且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报,始终坚持革命方针,不断揭露吉伦特派的反人民政策。

但当政权转人雅各宾派手中不久,马拉却惨遭吉伦特分子暗杀。

2)1789年8月创办过报纸《爱国者指南》,出版一期后停刊。

9月12日创办《巴黎记者报》,16天后改名为《人民之友报》,发表了许多政论文章,宣扬暴力革命。

后被迫停刊。

共和国成立后改称《法兰西共和国报》继续出版。

仍坚持革命方针,与吉伦特派反人民的行径作斗争。

其中《人民之友报》是法国大革命中办得最出色,影响最广泛的报纸,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喉舌。

5、普利策的办报特点1、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又刺激性的新闻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

2、借发起全国性运动之机,提高该报声誉。

3、高质量的社论版,有力地论述、倡导、支持新闻栏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

4、篇幅大,报价低。

5、率先使用插图。

6、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此外,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必须要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

6、“暂行报律”事件始末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暂行报律》。

其基本内容:①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②“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③“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

后引起上海报界和章太炎反对,孙中山知道此事后,就下令撤销《暂行报律》。

“暂行报律”的电文发布后,立即遭到了新闻界的一致反对,章太炎还撰写文章,对暂行报律进行逐条抨击,认为实施报律是压制新闻自由,重蹈清政府的覆辙。

对此,孙中山采取明智的态度,听取了新闻界的反对意见,他在向新闻界复电明确表态,取消暂行报律。

7、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重大改革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⑴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五四时期出现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报刊成为争鸣的主要园地。

⑵政论传统的恢复与发展;自由讨论之风的兴起,带来了争论的活跃与繁荣。

⑶新文风的出现,《新青年》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同时使用新式标点符号,引起我国报刊文体的空前变革。

⑷副刊的革新《学灯》《觉悟》等。

⑸报纸版面编排和新闻才写业务的改进。

报纸版面编排改进,重要新闻作头条,重视标题制作,专栏增多且注意创新;重视直接采访,国际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开展。

8、为什么邵飘萍是中国新闻界的全才(1)办报:1912年创办《汉民日报》、1918年创办《京报》(2)采访:具有高超的采访新闻的手段(3)理论著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总论》(4)评论:邵飘萍以写时评见长,评论篇短小精悍,文风犀利。

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

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