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农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产品创新不足、保险覆盖面窄、农民保险意识淡薄等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其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产品创新不足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作物保险为主,缺乏针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保险产品。

农业保险产品缺乏差异化和特色化,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不同生产环境的保险需求。

2. 保险覆盖面窄我国农业保险覆盖面较窄,许多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农民并未获得农业保险的保障。

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民获得了比较充分的保障,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则几乎没有得到保险的覆盖。

3. 农民保险意识淡薄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不高,许多农民并不了解农业保险的作用和意义,缺乏购买保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理解需要加强,提高他们的保险意识和购买保险的积极性。

二、对策分析2. 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促进农业保险机构的稳定发展。

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盈利能力,吸引更多的保险机构参与农业保险业务,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深度。

3. 加强农民教育和宣传4. 强化风险管理和保险承保能力农业保险机构需要在承保和风险管理方面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业务风险管理的水平。

可以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业保险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承保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

5. 推动保险科技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服务水平和保险效率。

可以开发智能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保险保障,满足不同农民的保险需求。

三、结语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一、现状分析1.保险产品缺乏个性化目前的农业保险产品大多是标准化的产品,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农业生产方式的保险需求。

此外,由于保险公司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也难以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承保。

2.险种单一目前农业保险的险种主要集中在农业种植保险和畜牧养殖保险,对其他涉农产业如渔业、林业等缺乏覆盖,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等风险时缺乏保障。

3.理赔难度大农业保险理赔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农民申报、保险公司调查核实、行政机构批准等,过程较为复杂,无法快速、高效地解决理赔问题。

此外,对于部分灾害较为轻微的农民来说,理赔费用往往低于农民的赔偿门槛,导致农民不愿购买保险。

二、展望未来1.完善产品设计农业保险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作物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更为个性化的保险产品。

同时,应根据农民的实际经济状况,提供不同的承保方式和保险费用,增加农民的保险购买积极性。

2.拓展保险服务渠道农业保险可以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拓展保险服务渠道。

例如,可以与当地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合作,为农民提供保险服务。

此外,保险公司也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如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扩大保险销售渠道。

3.优化理赔流程保险公司应该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减少农民理赔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例如,可以在保险产品的规定范围内,对部分灾害按照事前赔付、事中赔付等方式进行赔偿,从而提高赔付效率。

4.加强科技支持未来农业保险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农业风险进行更为精准的分析和评估,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

此外,应用区块链等技术,也可以提高赔付效率和保险资金的透明度,提高保险的公信力。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 保险政策缺失:我国农业保险仍存在一些保险政策缺失问题,如缺乏统一的保险标准、保险费率过高等。

这导致了农民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也限制了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2. 风险评估不准确: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仍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导致保险公司无法准确评估农业风险,往往在理赔过程中产生争议。

这一问题不仅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成本,也降低了农民对保险的信任度。

3. 理赔过程繁琐:农民在保险理赔过程中往往需要提供大量的证明材料,并经历繁琐的理赔程序。

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也降低了农民购买保险的积极性。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2. 提升风险评估准确性:加强对农业风险的科学研究,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建立农业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气象信息等,提高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能力。

3. 简化理赔程序:简化农业保险的理赔程序,减少农民的理赔负担。

可以引入电子化理赔系统,提供在线理赔服务,减少繁琐的证明材料和人工操作,提高理赔效率。

4. 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加大农业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理解。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他们购买、使用和理赔保险的能力。

5. 加强监管和合作:加强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鼓励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如保险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共同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概述农业保险发展现状我国农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支持政策,旨在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等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保险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覆盖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各地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业保险参与率仍然较低,很多农户尚未购买相关保险产品,保险覆盖面仍然不广。

农业保险产品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单一化和同质化问题,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政府的监管和支持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存在的困境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保险普及率低: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很多农户并没有购买相关的保险产品。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农民缺乏对保险的认知,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识不强。

二、保险产品不完善:现有的农业保险产品种类较单一,覆盖范围有限,难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需求。

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方面缺乏创新,难以吸引更多的农户购买。

三、保险赔付过程繁琐:一些农民在遭受灾害时往往需要经历繁琐的赔付流程,包括证明损失、核实损失等环节,导致赔付速度较慢,影响了农户的收益。

四、市场竞争激烈: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保险公司之间价格战频繁,导致保险产品盲目竞争,降低了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这也影响了农户对保险的信任和购买意愿。

五、信息不对称:农业保险涉及到多方利益相关者,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农户往往缺乏与保险公司对等的谈判能力,难以获得公平的保险服务,导致保险市场的不完善。

2. 正文2.1 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分析农业保险在我国发展遇到了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保险认知度不足:由于农业保险相对较新,大部分农民对于这一保险形式并不了解,缺乏相关知识和意识。

这导致了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认可度不高,难以推广和普及。

2024年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与策略

2024年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与策略

2024年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问题与策略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风险、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风险的日益多样化,我国农业保险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农业保险的定义与现状出发,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农业保险定义与现状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农业保险得到了快速发展,保险品种不断增加,覆盖面逐渐扩大。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保险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面临诸多挑战。

二、保险覆盖范围问题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仍然有限,主要集中在部分主要农作物和养殖品种上。

许多地方特色农产品和新兴农业业态尚未纳入保险范围,这使得农民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时缺乏必要的保障。

要扩大保险覆盖范围,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险产品设计,提高保险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三、保费补贴与承保能力保费补贴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我国保费补贴政策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补贴标准不够合理,导致农民对保险产品的支付意愿不高;另一方面,补贴资金分配不够透明,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此外,保险公司承保能力有限,部分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作物难以获得保险支持。

因此,需要优化保费补贴政策,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承保能力。

四、风险评估与管理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保险产品的定价和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对农业风险的全面、准确评估。

此外,风险管理手段单一,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农业风险评估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手段,提高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能力。

五、农民参与意愿农民作为农业保险的主要参保对象,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农业保险的发展。

农业保险发展及对策建议

农业保险发展及对策建议

农业保险发展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回想2023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就广西而言,局部市县的农作物患病严峻破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455千公顷,农业损失82亿元,主要受灾农作物有甘蔗、果树、木薯等。

农业保险是特地针对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患病自然灾难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供应保障的一种保险,而农作物产量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因素影响,故充分利用农业保险防灾防损具有现实意义。

二、农业保险进展现状在2023年,国家拨下10亿元补贴资金拉开了农业保险业务快速进展的序幕。

2023年至2023年,我国农业保险累计保费收入超过840亿元,2023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325.7亿元,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居世界其次位,仅次于美国。

(1)掩盖面和渗透度明显提升2023年至2023年,农业保险开办区域已掩盖全国各省,农业保险年增长速度达57%,供应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长到1.66万亿元,累积达5.72万亿元,1.68亿受灾农户得到了赔款。

在灾难重建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承包品种、保障范围逐年扩增我国农业保险的保险责任较美国等兴旺国家更为广泛,以农业产业链进展了广泛延长,向生产、流通、质量风险等领域不断扩展。

在承保品种上,掩盖了农、林、牧、渔业的各个方面以及一些地方特色农业和支柱农业,产品数量达450多个。

在保险责任上,种植业保险新增旱灾保险责任,养殖业保险则承保了全部自然灾难、疫病、疾病、意外事故。

(3)保障作用日益凸显2023~2023年五年间,农业保险支付保险赔款403亿元。

2023年1~11月,农业保险户均赔款519元,约为农夫年均纯收入的7.4%,到2023年,支付赔款更是增加到了205.80亿元,成为农夫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

(4)效劳体系逐步完善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从2023年的6家增加到2023年的25家。

一方面保监会与其有关部门合作,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结合,改善农村信贷环境;另一方面各保险经办机构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效劳网点和效劳队伍,将新科技引入农业保险领域,增加农业防灾防损力量。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分析1.保险产品不够多样化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的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以农作物保险和农业大灾保险为主。

这种单一的保险产品结构无法充分满足不同农业生产者的风险保障需求。

畜禽养殖业、渔业等农业领域的风险保险产品相对较少,农业保险产品在品种和范围上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2.保险理赔不及时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农业保险公司对理赔过程不够重视,导致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或生产损失后,无法及时获得相应的保险赔偿。

这不仅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声誉,也减弱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信心,进而影响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3.保费定价不合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定价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一方面,部分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手段,保险公司难以企业化定价,导致保费过高;一些地区因为各种原因,保险公司难以准确评估风险,导致保费偏低。

这样一来,既使购买了农业保险,农民也难以获得合理的风险保障。

二、对策分析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提高理赔的效率和公平性。

一方面,积极推行信息化理赔,建立起高效的理赔系统,缩短理赔周期,提高理赔效率;加强对理赔过程的监督和审查,保证农民在遭受损失后能够及时获得合理的保险赔偿。

3.科学风险评估和定价保险公司应当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气象预警等,对农业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为保费定价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和保费定价机制,保证保费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4.政策支持和监管加强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保险市场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激励和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保险机构加大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力度。

加强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防范各种市场风险,保障农业保险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5.加强宣传和教育农业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了解。

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和渠道,加大对农业保险产品和优势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接受度,增强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农业保险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农业保险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保障农民生产收益、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保险政策的持续加码,农业保险已成为产险公司的重要业务领域。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农业保险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就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农业保险的现状1.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国家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费补贴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越来越多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二是补贴比例逐步提高,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三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覆盖范围更广。

2. 农业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农业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已达近600亿元,同比增长近20%。

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为越来越多的农民提供了风险保障。

3. 保险品种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风险保障需求,保险公司不断推出新型农业保险品种。

例如,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逐渐涌现,为农民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三、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1. 农民保险意识不强尽管农业保险政策不断完善,但部分农民的保险意识仍显薄弱。

他们对于农业风险的认知不足,缺乏主动购买保险的意愿。

这导致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有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 保险公司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农业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保险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保险公司需要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方面具备足够的能力。

然而,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难以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

3. 监管体系不完善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监管体系。

然而,目前农业保险的监管体系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例如,对于农业保险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保险费率制定、理赔程序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和监管措施。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一、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1. 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据统计,我国农业保险的保额覆盖率较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业保险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品种也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农作物,畜禽养殖等领域,对于农业生产中的其他风险类型保障较为不足。

2. 农业保险的问题在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业保险产品不够多样化,无法满足不同农户和地区的需求。

农业保险的承保和理赔审查体系尚不完善,导致了农业保险的服务质量不高。

农业保险的营销和推广力度不够,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仍然有待提高。

二、农业保险的展望1. 农业保险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户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保险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未来,农业保险将会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和定制化的发展趋势。

农业保险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作物和畜禽养殖领域,还将拓展到农村金融、农业技术创新等更多领域,保障范围将更加广泛。

2. 农业保险发展的机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农业保险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农业保险更加精准和高效;国家在农业保险方面的政策扶持也将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3. 农业保险发展的挑战尽管农业保险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和定制化的难度较大,需要保险公司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其次是农业保险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需不断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再次是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的不完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农业保险的服务流程和理赔机制。

三、农业保险发展的建议1. 加大农业保险推广力度政府和保险公司应加大农业保险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补贴政策等方式,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

2. 多样化农业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应根据不同地区和农户的需求,推出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农业生产风险的保障需求。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行业发展迅速,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已经建立了起来,但保险程度还不够高,很多农民并没有购买农业保险,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保险的普及率还很低。

二、问题
1. 保险费用高: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有些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不能承担高额的保险费用。

2. 信息不对称: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容易被保险公司的宣传所误导,导致购买不必要的保险。

3. 保险责任不清:当前的农业保险产品责任范围不够清晰,有些产品的保险责任和理赔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

三、对策
1.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农业保险知识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保险认知和风险意识。

2. 降低保费:针对收入较低的农民,可以推出一些保费较低的农业保险产品,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3. 完善责任范围:保险公司需要完善产品责任范围和理赔标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4. 支持政策: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民购买农业保险,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民,发挥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方面的作用。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保费收入不足、保险产品不够丰富、保险责任不清晰等问题,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1. 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不足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的保障作用逐渐被认可,但是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占比仍然较低。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约为208亿元,占保险业总体保费收入的比例不足5%。

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不足,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也制约了保险公司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

2. 农业保险产品不够丰富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保险和牲畜保险上。

对于一些特种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环节中的风险,如渔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等,相应的保险产品并不完善,无法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 农业保险责任不清晰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农业保险责任的界定存在一定的模糊问题。

一方面是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和非自然灾害,责任究竟该由保险公司承担,还是由政府或者农民自行承担,尚未形成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是在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的责任认定和实际赔付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农民的利益受损。

1. 农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由于我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农业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较弱。

一些农民在遭遇自然灾害时仍然倾向于依赖政府的救助,缺少自我保护意识,这就导致了农业保险的市场需求不足,农业保险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 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和相关政策尚未健全,农业保险市场存在一定的监管不到位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

这就对农业保险市场的规范化运作、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农业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

《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范文

《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作为中国的重要农业区域,内蒙古地区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与依赖愈发明显。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旨在为农民提供经济保障、减少农业损失的制度,对于内蒙古的农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近年来,内蒙古在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涵盖了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等在内的多个领域。

然而,由于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仍有一部分高风险地区和特殊农作物未能纳入保险范围。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投保情况随着政策的推广和农民的认知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

然而,由于部分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度仍较低,投保率仍有待提高。

(三)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赔付情况在遭遇自然灾害等风险时,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民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然而,赔付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赔付流程复杂、赔付时间过长等。

三、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一)政策宣传力度不足部分农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度不高,这主要源于政策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农民对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保险产品不够丰富由于保险产品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农民、不同农作物的需求。

特别是在高风险地区和特殊农作物方面,缺乏相应的保险产品。

(三)赔付流程繁琐、时间长赔付过程中存在流程繁琐、时间过长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的赔付体验和满意度。

四、对策建议(一)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普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认知度和投保率。

(二)丰富保险产品种类政府应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更多种类的保险产品,以满足不同农民、不同农作物的需求。

特别是在高风险地区和特殊农作物方面,应推出相应的保险产品。

(三)优化赔付流程政府应与保险公司合作,优化赔付流程,简化手续,缩短赔付时间,提高农民的赔付体验和满意度。

县域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县域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县域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本文拟以C为例,结合对该地区近年来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试着从中找出县域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剖析其中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县域农业保险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C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黔江地处武陵山区,境内多山,土多田少,农村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

但其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60.2%,建成了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C农业保险于2007年起步,经过大约14年的持续发展,农险业务市场逐步成熟,财政政策支持体系完善,保险公司农险业务规模可观,农民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基本实现了“补贴有效率、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局面,持续为C农业产业发展做好“压舱石”作用,农险业务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

经统计2018年至2022年C农险数据,发现其整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

从业务规模来看,保费规模日益扩大,从2018年的2190.88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4815万元,增长速度高于重庆市整体增长速度。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险业务的主要来源,近几年政策性农险保费收入一直维持在93%附近。

简单赔付率近几年均维持在50%-70%之间,赔付效果较显著。

农业保险深度衡量的是一个地区农险发达程度和潜力的指标,反映了农业保险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是农险保费收入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C农业保险深度除了2019年相较2018年有所下降外,农业保险深度总体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0.94%增长到2021年的1.44%,领先重庆市整体农险深度,C农业保险的发展越来越强劲。

二、县域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一)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制约农险业务开展农业保险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政府支持是开展好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要支柱,部分乡镇政府部门存在对农险业务开展不够重视的现象。

一是地方乡镇政府对政策性农险认识不到位,对农业保险帮助农民转移和分散风险、共担经济损失、促进农业生产活动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二是乡镇政府宣传不到位,农户普遍对政府宣传信任度较高,由于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低,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农户不了解相关政策,不知参保渠道。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1. 引言1.1 农业保险意义重大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保障手段,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保险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疾病等意外风险,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农业保险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他们的生产压力,激发农业生产的活力。

农业保险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农业保险还有利于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金融创新,为农村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农业保险的意义重大,对于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保障农业发展,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繁荣,这些都是农业保险意义重大之处。

1.2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广泛,很多农民还没有购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

这导致在灾害发生时,很多农民无法得到相应的赔偿,影响了农业保险的实际效果。

保费高企也是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农业保险的保费相对较高,很多农民无法承担这样的费用,从而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农业保险的理赔流程相对繁琐,需要农民提供大量的证据和资料,办理起来比较麻烦。

这也成为了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一个阻碍,降低了农业保险的实际效用。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不足也是当前的一大问题。

现有的农业保险产品种类较少,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

农业保险虽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市场竞争,才能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广泛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广泛是当前农业保险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我国,农业保险主要覆盖大宗农产品和重要农业区域,对于一些小农户和偏远地区的农业生产往往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摘要: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绩。

本文通过调研与分析,总结了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一、发展现状:1. 政府的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其发展。

2. 保险市场的增长:中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3. 技术进步的应用:农业保险开始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提高风险评估准确性。

二、存在问题:1. 保费水平偏低: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不足,保费支付意愿较弱,导致保费水平偏低。

2. 产品覆盖范围窄:目前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主要集中在主要粮食作物,对其他农产品保障不足。

3. 风险评估不准确:农作物种植面积、作物损失情况等数据采集不完善,导致风险评估存在误差。

4. 理赔程序复杂:农民对理赔程序不熟悉,导致理赔过程长、手续复杂。

三、发展挑战和机遇:1. 建立农业保险法规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业保险的法律保障力度。

2. 提升保险金融服务水平:整合农业保险与金融服务资源,提高农民保险需求的满足程度。

3. 加强风险管理与防范:加强农业灾害监测与预警,提前规划灾害风险防范措施。

4. 推动农业保险创新发展: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农产品和地区的保障需求。

结论: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政府应加大支持政策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和保费支付意愿;同时,保险公司应加强技术应用,提高风险评估准确性,简化理赔流程,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保险保障。

只有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的保障需求,推动中国农业保险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农业保险是一种以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为保险标的,以金融工具加以
分散风险为手段,以共同承担风险主要成员的责任,以保险公司的经营利
益为导向,实现农业保障与保险产业发展的一种保险方式。

目前,国内农
业保险发展正在加快,保险体制持续推进,新的保险产品不断推出。

1、农业保险的总体发展
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国保监会统计的农业保险受保额已达
3029.3亿元,是2024年的两倍多,保险覆盖率已达到38.7%,较2024年
增长了10.1%。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23家保险机构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其中,国有股份有限公司16家、外资机构5家、农村信用社2家。

2、农业保险产品的发展
2024年,全国保险机构发行了28款农业保险产品,主要有庄稼险、
林木险、种植保险、畜牧养殖险、家庭自留作物险、按借款金额、收获金
额乃至对象因素来定价的新型农业保险,以及气象灾害险、病虫害险等。

3、农业保险政策的
2024年,农业保险有关政策发生了重要变化,例如修订审批地方农
业保险机构的参数等,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提出了新要求,将农业保险纳入
了现金流偿付系统等。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一、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1. 农业风险严重,需求增长迅速随着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因此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急剧增长。

据统计,我国目前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增长迅速,但保险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很多农民仍然没有购买农业保险,从而无法有效应对风险。

2. 产品和服务不够多样化当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依然比较单一,很多地区和农户只能选择传统的农作物保险,而对于畜禽养殖、渔业养殖、特色农产品等风险保障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

农业保险服务体系也相对薄弱,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3. 监管和管理不够规范在农业保险市场上,一些地方政府和保险机构参与度不够高,市场秩序井然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地方政府以营利为目的,对农业保险市场进行了不正当干预,导致了市场环境的混乱和消费者权益的受损。

农业保险公司的管理和理赔标准也存在差异,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4. 农户风险意识薄弱由于传统的风险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农户对于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不够,风险意识也相对较弱。

特别是一些小农户和贫困地区的农户,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和理解程度都比较低,这也是农业保险发展中的一个瓶颈。

二、农业保险的展望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了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政府应当出台更加有利于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政策补贴的力度和范围,鼓励更多的农户购买农业保险。

还应完善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农业保险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未来农业保险应当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应当有更多的农作物保险产品,还应当注重发展畜禽养殖保险、渔业养殖保险以及特色农产品保险等,满足不同农户和不同地区的保险需求。

应当加强农业保险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农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和支持。

3. 引导农户风险管理政府和保险公司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对农户的风险管理和保险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户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2024年农业保险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农业保险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农业保险市场环境分析一、引言农业保险是指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对农作物、养殖业、渔业等农业生产风险的保障和补偿的保险制度。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业风险的增加,农业保险市场逐渐兴起并成为农业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对当前农业保险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农业保险市场的现状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的风险密切相关。

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农业保险主要覆盖农作物、养殖业和渔业等领域,其中以农作物保险为主。

农业保险公司和农业合作社是提供农业保险服务的主要实施机构。

在农业保险市场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业保险市场的服务范围不够广泛,不同地区和作物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差异较大。

其次,农业保险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保险条款复杂,理赔过程繁琐,给农业生产者带来了不便。

再次,农业保险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和行业标准,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三、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机遇尽管农业保险市场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存在着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风险不断增加,农业保险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其次,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支持。

再次,农业保险市场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包括遥感技术、气象预测等,为农业保险提供了更准确的风险评估和理赔服务。

四、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策略要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业保险的认知度和知名度,提高农业生产者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

2.加强农业保险产品的研发和改进,简化保险条款,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和行业标准,加强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4.创新农业保险的服务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农业保险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5.加强合作,建立农业保险市场联动机制,促进农业保险机构、农业生产者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逐渐受到重视。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如保障范围不足、保险产品不够多样化、农民保险意识不强等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困境,提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困境以及对策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

1. 保障范围不足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覆盖面较窄,大多数农户并未购买农业保险,只有少数地区的少数农产品获得保障,这导致了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风险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农户一旦遭受灾害便会陷入经济困境。

2. 保险产品不够多样化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种类单一,主要以农作物保险和农业大灾保险为主,而针对养殖业、渔业等其他农业生产环节的保险产品相对较少,无法满足不同农业生产形式的风险管理需要。

3. 农民保险意识不强由于历史原因和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薄弱,导致了大部分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较低,很难主动购买农业保险产品,这也是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对策分析1. 拓宽保障范围要提升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首先需要拓宽保障范围,覆盖更多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环节。

可以通过政府购买保险服务、设立农业保险资金等方式,扩大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提升农业生产风险的保障水平。

2. 多样化保险产品针对不同农业生产形式的风险特点,应当推出更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如畜禽养殖保险、渔业保险等,以满足不同农业生产的风险管理需求。

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出气象指数保险、农业区域性灾害保险等创新产品,提高农业保险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3. 提升农民保险意识加强农村区域的保险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农民的保险理念和认知水平,是提升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关键一步。

可以通过开展农村保险知识宣传活动、建立健全农村保险代理机构等方式,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促进农业保险产品的推广和购买。

4. 政策支持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农民购买保险,降低农业保险的购买门槛和成本。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包括保险覆盖率低、保费收入不足、理赔效
率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提高保险覆盖率。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保险覆盖率较低,许多农民并未购买农业保险。

为此,可以通过推广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效益,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保险
意识。

要加强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发展,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农业
保险产品,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

增加保费收入。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保费定价不合理,没有充分反映农业风险。

为此,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保费定价模型,根据不同地区、
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风险,确定保费的合理水平。

可以引入保费补贴机制,通过政府、保险
公司和农业合作社等多方共同承担保费,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保费收入的增加。

提高理赔效率。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理赔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理赔程序繁琐,审核
流程复杂,导致理赔时间较长。

为此,可以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

可以建立起农
作物生长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对受灾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从而实现
快速理赔。

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理赔的准确度和效率。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对策包括提高保险覆盖率、增加保费收入和提高理赔效率。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可以推动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保险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业保险在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风险防范及补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农业保险主要面临着供给主体较少、品种不足、保费收入较低且赔付率较高、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健全、农户承保积极性不高、政府财政支持有限等问题。

目前,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区域自然灾害不一、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设计缺陷等。

因此,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相关农业保险政策、革新农业保险产品技术、培养农业保险技术人才等诸多方式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保险;保险技术;保险机构2015年,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74.7亿元,较2007年增长了6倍(53.3亿元);参保农户约2.3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近2万亿元;价格保险试点扩展到26个省份,承保农作物增加到18种;农房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参保农房9358万间,提供风险保障达1.4万亿元;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承保能力扩大到2400亿元,可满足国内96%以上的分保需求。

[1]我国保险业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供给主体较少、品种不足、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较低且赔付率较高、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健全;需求方面农户承保积极性不高、政府财政支持有限等不足,供给不足与需求有限造成的供需矛盾严重影响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我国政府、社会、农民三者结合成为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研究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对我国扎实推进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尽快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农业保险的供给不足。

(1)农业保险供给主体较少且品种不足首先,尽管我国近年来形成了中央、省、县三级政府结合的一整套完整的农业保险机构及相关配套体系,然而提供农业保险供给主体依然不足。

截至2016年底,虽然全国有23家保险公司具备农业保险经营资格,包括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等2家综合性产险公司,安华、安信、国元、中航安盟、阳光相互等5家地区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以及2013年保监会新批准增加的16家保险公司;但新增农业保险公司劣势明显,如其经历不足且经营地域较小、无法提供全面的农业保险服务,难以形成有效竞争。

[2]因此,农业保险要形成充足有效的供给局面尚需时日。

其次,农业保险品种不足体现在我国以成本险为主,缺乏有效技术支持的天气及产量等指数保险。

通过设立相应的天气及产量保险,若当年天气变化幅度超过某一临界点后造成了农产品损失,则由保险机构根据保险协议赔付保费,能有效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3]目前,相关天气及农作物产量保险只开展了小规模的试点。

比如,2015年7至9月安微国元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淮北市当地气象部门合作,联合在淮北市濉溪县开展了干旱夏玉米天气指数保险试点3000亩,并取得了满意的数据成果及经验,然而天气及价格指数保险受到种种限制尚未全面展开。

(2)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较低且赔付率较高一方面,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较低。

尽管2005至2014年10年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7亿元增长至325.8亿元,增长了45倍多,而每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却只占到产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2%不到。

即使农业保险收入最高的2014年为325.8亿元,也仅占当年总保费收入的1.6%(如表1所示)。

另一方面,农业保险的赔付率较高。

2005年至2014年农业保险每年平均赔付率高达60%以上,特别是2005年,赔付率最高为85%,高赔付率意味着低利润,以至于保险公司在发展农业保险方面缺乏足够动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5.2%,农业吸纳就业2亿人,农业在吸收就业、稳定生产方面意义重大。

(3)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健全一方面,大灾风险基金风险保障作用依然有限。

保险公司每年提取缴纳部分保费收入,建立相应大灾风险基金,以解决农业大灾发生的巨额资金赔付需求。

[5]而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 的3%以上。

特别是2008年1月,我国南方经历了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在这次自然灾害中,中国保险业赔付的金额不足损失的1%。

[6]另一方面,我国再保险公司业务开展仍存在较大瓶颈。

目前,保险公司所起的风险保障作用却依然有限。

《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2015年修订)》规定,直接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签订再保险合同,将保费的一部分转移给再保险公司,分摊保费的同时也分摊了部分风险。

当前,我国有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在内的9家再保险公司。

尽管相关再保险业务在我国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总资产从2002年的211亿元上涨至2014年的3513.56亿元,平均每年上涨幅度高达130.43%。

然而其资产总量仍然较小,比如,保险公司当年赔付总额为7216.2亿元,远远超过再保险公司资产总值3513.56亿元的限度,一旦发生较大自然灾害,难以满足国内风险分散需求。

2.农业保险的需求有限。

(1)农户投保积极性不高虽然国家大力鼓励农民积极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各级财政予以补贴比例高达80%,有些地方甚至为90%,农民每亩自交保费仅为几元钱;许多地方采取了各种宣传鼓励措施,有些地方甚至需政府多次动员、采取强制措施保证农业保险参与率,但各地农民参保积极性依然不高。

此外,新型经营大户承包了大量农田,投保费用一般为上千元,按照当年参保费率遇到灾害每亩全额赔付也不过300元,另外,查勘、定损、补贴程序较多且复杂,赔付金额较低以及农业生产较忙以致农业生产大户对农业保险措施热衷程度不高。

(2)政府财政支持有限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因供给有限、需求不足需要国家财政支持,目前,我国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较少[7],过度将精力放置于输血上而非造血方面。

政府更要改变以往单纯钱财的输入,而要注重改变财政支持的方式,如构造相关的绩效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农民不吝于将钱财投入农业保险中。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如当地自然灾害较多、区域自然灾害不一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农业发展环境和农民收入。

经济社会因素如当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财政补贴制度的缺陷都会严重影响我国农业保险的供给,农业保险供给的不足会造成农民对农民保险信心的缺失。

1.自然因素。

(1)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是一个高度依赖自然的产业,自然灾害频发,会造成较大的农业损失。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14年各类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山体滑坡、风雹灾害、低温冷冻以及雪灾等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24890.7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3090.3千公顷,引起直接经济损失3373.8亿元;2014年我国保险总保费收入只有20134.8亿元,一旦足额赔付所有大灾损失,将造成保险行业无法正常运行;这也使得部分保险公司在面对实际灾害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予受理干旱、洪涝、地震等大灾保险业务。

(2)区域自然灾害不一我国地域较大,不同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不同,如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易发生水灾,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影响农业发展。

不同地区灾害不同造成保险保费费率及相关补贴政策也不一样。

灾害发生程度不一,最后定损赔付也不一,这也会影响农业保险发展情况。

2.经济社会因素。

(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就全国而言,城市经济较农村经济为发达。

由于历史和经济因素,城市在人才、公共设施以及享受国家政策方面处于优势。

由于农业保险较高赔付率及过低的保费收入,保险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利润最大化目标使其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增加其他城市保险品种如机动车辆险种的研发和推广。

中国保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7544.4亿元,而机动车辆保险占其业务量5515.9亿元的73.11%。

另一方面,我国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体现在地区收入上。

首先,我国农村对于城市的差别体现在可支配收入总额上。

据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我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额为31450.7元,仅相当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83029.3元的37.9%。

其次,城市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还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西部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95元,相当于西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390.6元的34.01%,更是同时期东部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33905.4元的24.47%(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我国不同地区城镇与农村地区人均收入差别较大,是各地区保险机构多少及农业保险投保额度的重要原因以及结果。

(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遇到的障碍。

首先,2013年我国颁布执行了《农业保险条例》,对于规范保险公司相关保险行为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但这仅仅约束保险公司,对于我国基层政府及农户则不能起到应有的制约作用,进而难以减少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发生。

其次,我国于2015年颁布了《再保险业务管理规定》。

其中,关于直接保险公司业务经营只是简单规定进行再保险业务项目应该缴纳的比例,以及其必须承担的再保险业务项目,却依然对再保险业务征税,并且未设置再保险业务风险准备金,难以从再保险公司业务中抽出资金筹备大灾保险费用。

最后,我国只是少数省份有相应法规政策征收保险公司税收及财政补贴建成大灾风险基金,未形成全国规模,而一旦本省发生灾害,由于客观因素导致大灾风险基金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3)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设计缺陷第一,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缺陷表现在发达省份与落后省份之间区别较大。

[8]自2007年起政府以保费形式将财政收入补贴给保险公司并逐步加大了对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力度。

尽管中央了解产粮大省、大县以农业为主本身财政收入较少、需要补贴农业保险相当的费用,造成地方财政较为困难,并提高了相关省份保费补贴的标准,比如,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由统一25%提高至中西部40%、东部35%,奶牛由30%提高至中西部50%、东部40%,育肥猪由10%提高至中西部50%、东部40%,但是相关省份地方财政仍需补贴农业保险相当比例资金(20%以上)使地方财政压力仍然较大。

第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基层政府为主的负责体系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我国的《农业保险条例》只对保险公司具有充分约束力,对于农户和基层政府约束力较小,较易出现灾害频发地区农民积极投保、灾害较少地区农民投保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农业保险任务鼓励当地农户入保、部分农户灾害未发生时也领取保费;更有保险公司为了增加营业额,采取登记承保面积与实际种植面积不符等做法,从而套取财政补贴等恶劣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