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共5篇)
篇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模式之一讲授——演示型模式:有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对初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因此宜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像的自然知识变得直观,将不可视的现象呈现在眼前。
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的不断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并提高教学效率。
模式之二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件自学自查,及时反馈。
教师巡视,辅导答疑。
课后通过教师主页的在线问题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使团材施教成为现实。
如:一些动植物基本形态的学习、内燃机的构造及工作程序等。
模式之三任务——协作式模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因此,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学生通过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
如:学习内燃机,以召开推销会的形式,分别扮演柴油机生产商、汽油机生产商、能源专家、史学家来进行讲述。
在任务的驱动下,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效果很好。
模式之四问题——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通过主体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
如:摩擦单元学习中,拟定“增大及减小磨擦的方法和实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接合生活中的磨擦的实例,查找、收集信息,将信息加以整理,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信息化教学的层次模型
信息化教学的层次模型
信息化教学是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教育理论,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的过程。
在信息化教学中,层次模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信息化教学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信息化教学的层次模型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 教学目标层次:这是教学中最基础的一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层。
在这个层次上,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 教学策略层次:这个层次上,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
这个层次上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的教学计划,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
3. 教学设计层次:这个层次上,教师需要设计教学课程,制定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并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
这个层次上的任务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调整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层次:这个层次上,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评价,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反馈,以及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这个层次上的任务是制定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反馈,以及提供学生的学习支持和建议。
在信息化教学的层次模型中,不同的层次之间密切相关,互相影响。
在实践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的需求和要求,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 1 -。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范例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师讲解法等。
教学评价
通过实验报告、小组合作成果 、课后作业等多维度评价学生
的学习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 范例
目录
•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 •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 •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 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与优化 •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展示与分析
01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 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师讲解法等。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合作成果 、课后作业等多维度评价学生
的学习效果。
案例三
教学目标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 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 理解能力,培养学生 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
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阅读 材料,引导学生进行 跨文化对比阅读。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和资源利用,提高教学效果和 质量。
03 促进教育改革
推动传统教育模式向信息化教育模式的转变,促 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 求和兴趣。
强调“协作学习”
通过小组协作、角色扮演等形式促进 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推行翻转课堂
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在线资源自主学习,课堂上则通过讨论、答疑 等方式深化理解。
实施项目式学习
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真实问题或项目开展探究性学 习。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设计目标。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能够在信息化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内容。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科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设计教学内容。
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融入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电子教材等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
同时,要注重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教室设备、网络资源、电子教材等。
同时,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保证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有效性。
六、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环境、网络环境等。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管理。
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效果的评估等。
同时,要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需要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验。
信息化工程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工程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与目标信息化工程是面向信息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信息化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的能力,能够应对信息社会中的复杂问题,并为社会、企业和组织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工程实际操作能力;2. 强调团队合作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工程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4. 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工程管理与实施能力。
基于上述目标,我们设计了本课程的教学方案,以期培养出掌握信息化工程知识和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1.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化工程概述(2) 软件工程基础(3) 软件需求分析与规格说明(4) 软件设计与实现(5) 软件测试与维护(6) 信息化项目管理(7) 信息化工程案例分析与实践本课程的内容旨在全面介绍信息化工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信息化工程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项目实践、课外阅读等。
(1) 课堂讲授: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课,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信息化工程的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化工程在实际中的运用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实践:通过实际项目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信息化工程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课外阅读:通过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作业,帮助学生加深对信息化工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管理与评价1. 教学管理本课程的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学资源的保障等方面。
(1) 教学计划的制订:我们将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基于4C-ID模型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基于4C-ID模型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基于4C/ID模型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对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师范生通常通过理论学习和实习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与实践脱节、重视程度不够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4C/ID模型的学习活动设计,以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2. 4C/ID模型概述4C/ID模型是一种基于任务的教学设计模型,它包含四个组成部分:学习任务、学习支持、组织结构和推进学习。
学习任务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支持提供导向式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组织结构提供有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逐步发展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推进学习则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习活动设计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应根据4C/ID模型的原则来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选择适当的学习任务,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为基础,要求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解决问题。
接下来,提供针对学生的学习支持,如教师指导和同伴互助,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概念和技能。
同时,通过分阶段的学习任务,逐渐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逐步掌握信息化教学所需的技能。
最后,在学习活动中引入反思环节,鼓励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4. 实施方式为了有效实施基于4C/ID模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应采取以下措施:a. 教师培训: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4C/ID模型的原则和方法,并学会如何运用该模型设计学习活动。
b. 学生支持: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支持,如教师指导、同伴互助、技术支持等。
c. 资源保障:为师范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设备,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d. 反馈评估:及时提供学习成果的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
信息化教学的层次模型
信息化教学的层次模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教学的层次模型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型主要包括四个层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信息技术应用层和教学改革层。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个层次,并探讨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层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它包括教室网络、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等基础设施。
教室网络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它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设备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层的建设是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只有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够支持后续的教学活动。
信息资源层是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等。
教学内容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它包括教科书、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
教学资源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各种教育资源库、教学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等。
教学工具是信息化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包括各种教学软件、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等。
信息资源层的建设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只有有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
信息技术应用层是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层,它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
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
教学实施是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过程,它需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和交流。
教学评价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它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
信息技术应用层的建设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关键,只有有了合理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实施和科学的教学评价,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改革层是信息化教学的目标层,它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等。
教学方法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构建合适的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数学)
【设计意图】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中共有 a1、d、n、 {an } 、Sn 五个基本元素,如果 已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其余两个,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方程(组)思想.
(四)反馈调控
练习 1 : 等差数列{an}中,a1= - 4, a8= -18, n=8,求公差 d
及前 n 项和 Sn.
练习 2 :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 10 项和是 310,前 20 项的和是 1220,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理解数列求和的概念; (2)探索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3)了解倒序相加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推导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使学生认识 到等差数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 (2)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 (2)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反思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回顾小结
用心 爱心 耐心 -6-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分组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思想方法,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完成课堂 小结,实现对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再次深化.教师引导做最终总结: 1.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体会倒序相加法,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
Sn = n(a1 + an ) n(n - 1) = na1 + d; 2 2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展示高斯,简单对高斯介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用心 爱心 耐心 -3-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2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 情景○ 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 100 层.
2024年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多应用)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多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探讨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与应用。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目标明确:教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3.教学内容丰富:教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方法多样:教案应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
5.教学评价合理:教案应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步骤1.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梳理知识点,为教案编写提供依据。
2.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3.选择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4.制定教学策略: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5.编写教案: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编写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6.实施与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案实施教学,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应用实例以高中数学课程《函数》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案的编写与应用。
1.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3)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范例
《走近乙醇》信息化教学设计提纲一、前言二、教材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个性心理特征2、媒体操作能力3、知识结构四、教法分析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1.2能力目标1.3情感目标2、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4、教学过程六、学习准备七、学习环境与资源八、学习情境创设九、教学过程流程图十、教学反思《走近乙醇》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前言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将于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对提出的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做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对比学习,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探究课题的引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师在此类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在组织《走近乙醇》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学校局域网教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交流评价→教师小结→反馈评价→总结提高。
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讲授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课前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了网站《走近乙醇》,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在网络教室使用TOP2000多媒体教学系统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2》专题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乙醇》。
本节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提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上引入的。
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作了铺垫,又为学习化学的学生选学《有机化学基础》打好基础。
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模板
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模板一、教学背景分析: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对所在学校、班级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年级、学科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信息技术设备的情况等。
这些分析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制定信息化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设定:教师需要明确信息化教学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这些目标需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安排: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包括知识点的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以及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教师还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四、教学方法选择:教师需要根据信息化教学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化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如何结合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
五、教学评价方式: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评价等。
六、教学资源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信息化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多媒体资料、网络资源等。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环境营造: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教室布置、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等。
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模板是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的重要参考,它能够帮助教师全面考虑教学的方方面面,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信息化教学设计(讲稿)
信息化教学设计(讲义稿)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洪新华◆内容提纲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及内涵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素和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案例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1.1政治需要层面◆“实现教育信息化手段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框架:1.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配置与应用水平;2.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取得突破;3.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主要维度包括:使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意愿;运用信息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自律性(信息素养)。
页脚内容1◆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过程,是教育理念、手段和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安徽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1.2社会发展层面◆信息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
随着信息时代、创感时代的到来,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突飞猛进、信息指数增长,它必将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柯达的衰亡、阿里巴巴神话、翻转课堂、可汗学院、2011慕课(MOOC)元年,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在创新的世界中,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中国教育再不变革,中国人种将会退化!”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历史再次给予我们选择的机会,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寻找理想教育的“马屁股”(教师的思维惯性,内隐理论)。
◆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在发展到相对丰富的水平后更多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物质的审美上。
高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模型设计
高校教 育信息化应用效益模 型设 计
冯 俐
(i I J J 医学院 l;
现代教育技术 中心 , 四川
●
南充
670 ) 3 0 0
-
摘要 : 高校 教 育信 息化 应 用效 益 研 究是 当代 教 育技 术研 究 的核 心 问题 之 一 。本 文 对 应 用 效 益模 型进 行 设 计 ,
信 息化投 入 、 保障制度 的双重作 用下 , 教育信息化 的阶 段 发展状态 。
一
、
模型设计 思路
对 于教育信息化 的发展过程 ,业 内普遍认 同了四 阶段 的观点 。基础 阶段 、 应用阶段 、 浸化 阶段和转变 阶 段 。这 四个 阶段是教育 系统 内部作用力 和外 部作用力 较量 的结果 。正 如郭莉 在博士论文 中所 述 :面对信息 “ 技术 的入侵 ,教育 系统 内部会 出现向内拉和 向外推 的 两种力量 , 这两种 力量和社会 、 国家推力 一起进行力 的 较量 , 在信 息技术 和教育 系统之 间形 成推或拉 的合力 , 决 定着教 育信息化 的进程 。”人 们越来越清楚 的认识 到 ,信息技术带 来 的便利本 身所 产生 的利对两 者关 系 的影响是长期的 , 同时也是微 弱的 , 增强信息技 术对教 育 的影响需要 国家和社会 的推力 。国家 和社会 的推力 方面 由教育系统 内的体 制和政策表现 出来 ,另一方 面由 国家的专项资源投 入表现 出来 。教 育系统 内部产 生的对信息技术 的推力 或拉力 的合力就 成为信息技术 和教育系统两者关 系的决定性力量 ,教 育系统 内部形 成推力或拉力 的根 源在于教育系统 中的人 ,他们要获
描述 了应 .效益r ̄发展 的过程、 用 , k - 外部投入和制度保障的作用 , 以解释信息化应用效益的现 象并对未来发展做 出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eee模型的构建与解析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eee模型的构建与解析
1. 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应用,将会对农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模型的构建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模型,简称eee模型,是指以“经验、环境、效果”三个方面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信息化教育模型。
##2.1 经验
经验是指教育工作者所积累的经验。
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模型中,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可以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行记录和分享。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2 环境
环境是指教育工作者所处的环境。
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模型中,环境包括教育资源、教育设施、教育技术等。
这些环境因素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影响非常大,因此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2.3 效果
效果是指教育工作者所取得的教育效果。
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模型中,效果可以通过教育数据分析来进行评估和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教育问题并进行改进,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效果。
3.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模型的解析
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模型,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
通过eee模型,教育工作者可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并
及时监测和评估教学效果。
这样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让农村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篇)
教师请买过电脑的同学讲一讲在购买的’过程中都注意哪些问题,然后请其他同学讲一下如果是自我去买回着重关注哪方面呢,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首先,分析用户的计算机用途,比如是娱乐还是办公;其次,要理清各方面的详细需求,比如保修和配置问题;第三,确定购买计算机的经济预算区间;第四,确定是购买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电脑;第五,定行程配置方案,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以便购机时参考。
信息素养
经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本事。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略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三):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资料。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向要理解环境教育。本节资料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十分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本事,并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本事。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本事。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供给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我的学习本事、理解本事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二、教学目标分析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
信息化教学设计(共33张PPT)
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共享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未来信息化教学资源将得到更加丰富 和多样化的开发,实现更加广泛的共享。
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未来,信息化教学将更加紧密地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形成深度融合的 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未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将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提升。
等。
开发制作阶段
课件制作
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制作符合教学需 求的课件,包括PPT、Flash等。
教学资源开发
开发和整合所需的教学资源,如视频 、音频、图片等。
网络教学环境搭建
搭建支持网络教学的平台和环境,如 在线课程网站、虚拟实验室等。
技术测试与修改
对教学课件和资源进行测试,确保其 技术可行性和教学效果,并根据反馈 进行修改。
应用实施阶段
课前准备
发布课程通知、教学大纲和预习资料,帮助 学习者做好学习准备。
课后辅导
提供课后作业、在线答疑和辅导服务,帮助 学习者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资源,开展丰富多样 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管理
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 效果。
评价反馈阶段
教学评价
反馈与改进
0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与 方法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教师为中心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 作用,负责设计、组织和实施教
学活动。
系统化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对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教学评价等进行系统化设计。
传递-接受式
该模式通常采用传递-接受式的 教学方式,即教师将知识传递给 学生,学生通过听讲、练习等方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设计模板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设计模板【引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能够高效地组织和设计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设计模板,旨在提供一种规范和系统化的方法来设计教学。
【背景】在设计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背景知识、学习能力和教学目标进行充分了解。
此外,还应该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需求,以便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模板中,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能够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学生能够掌握特定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或者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中,教师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一致,并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软件应用技巧、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还应该考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
【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模板中,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讲授、示范、实践等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此外,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项目制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在教学设计模板中,教学评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实践项目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此外,教学评估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模板中,教师需要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幻灯片、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要求来选择和使用教学资源。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等进行教学辅助。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板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采用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它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资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板,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
二、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教学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掌握某种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或者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搜索和整理相关资料。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对应,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工具。
例如,如果教学内容是关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使用地图软件、网络地图等信息化工具来辅助教学。
四、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信息化工具来共同完成任务;也可以设计在线讨论或者网络互动课堂,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一个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信息化教学设计也需要相应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验、作业提交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反馈,以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六、教学资源和工具信息化教学设计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例如,可以使用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网络教材等来辅助教学;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应用程序来进行在线教学和学习交流。
七、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也需要相应的教学环境来支持和实施。
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教学网站、建设教学平台等方式来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同时,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资源,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范例 2900字
三一文库()〔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范例 2900字〕《走近乙醇》信息化教学设计提纲一、前言二、教材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个性心理特征2、媒体操作能力3、知识结构四、教法分析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1.2能力目标1.3情感目标2、教学重点3、教学难点4、教学过程六、学习准备七、学习环境与资源八、学习情境创设九、教学过程流程图十、教学反思《走近乙醇》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前言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将于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对提出的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中做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对比学习,对已学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探究课题的引导下自主的进行探究,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师在此类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而应该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在组织《走近乙醇》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学校局域网教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交流评价→教师小结→反馈评价→总结提高。
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讲授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课前利用ropag2000制作了网站《走近乙醇》,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在网络教室使用OP2000多媒体教学系统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化学2》专题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乙醇》。
本节是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常识为基础的,提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上上引入的。
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作了铺垫,又为学习化学的学生选学《有机化学基础》打好基础。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信息化教案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信息化教案设计Teaching designing about “biomembrane fluid mosaic model”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生物科学2班朱琳(40708101)1、教材分析1.1地位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第2节的内容。
是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一个延伸与拓展,同时与本章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有密切联系,为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做了知识准备,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实例)——结构——功能(原理)。
因此,本节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习惯的观点。
1.2 要紧内容本节要紧包含两大部分内容:1、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 教学目标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
属于熟悉水平,具体指能够再认或者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者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根据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下列的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描述科学发现的通常规律。
②举例说出生物膜具有流淌性特点。
③简述生物膜的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做出假设。
②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生物膜的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形成生物结构与功能相习惯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②确立科学的价值观,懂得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与观察的根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与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③认同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的进展中的作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流淌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3.2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表达结构与功能相习惯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
填写说明: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1.学习目标描述
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包括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形式的确定、学习结果的描述、学习重点及难点的分析3.问题设计
精心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一般能力、学习风格、准备状态特点等。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的选择
网络学习环境包括:WEB教室、校园网络、城域网络、因特网等。
2.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能在线阅读,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学习资源的类型包括:
网络课件:适用于知识点的辅助教学
网络课程:整门课程的教学
专题学习网站:某一专题的学习和研讨
案例库:典型个案的分析
题库:单元或课程的练习测试
等等。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简要说明每个学习资源的名称、网址及主要内容。
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具备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提供良好的学习交互功能;
进行直观友好的界面设计;
提供活泼生动的教学策略。
四、学习情境的创设
1.学习情境的类型
情境的类型包括真实性情境、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性情境或其他。
2.学习情境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指创设有利于对主题意义理解的情境。
情境创设必须反映出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联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此处要对所选择的某一情境类型做一简要描述
五、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活动的组织包括自主学习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和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等内容。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一个更高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抛锚式学习:指根据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对给定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首先确定学习主题,创设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各种情境,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意一种情境去学习。
2.协作学习的设计:竞争、辩论、伙伴、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
竞争:教师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然后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完成。
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的学习主题,先确定自己的观点,接着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反两方,然后双方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
通过辩论学习者可对问题进一步理解。
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
问题解决:根据确定的问题,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等。
角色扮演:指由不同的学习者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指导者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
角色可以互换。
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有新的体会,还会增加成就感和责任感。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是指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联系的形式。
可按时间关系或空间关系进行设计。
时间关系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即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等;空间关系则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等。
六、学习评价的设计
1.测试形式与工具
包括(1)课堂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等
2.测试内容
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态度、交到程度、资源利用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目标达到、任务完成、达标测试、创新精神、实践作品和信息素养的评价;
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组织、学习资源利用和教学过程指导的评价;
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目标与内容、结构与功能、超链接与导航、多媒体、素材质量和技术规范的评价;
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针对技术水平、教学功能、资源提供和咨询服务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