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海城地区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措施分析

海城地区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措施分析
具 有茎 叶 夹 角小 , 叶片上冲 , 通 风透 光 好 , 耐 密 性强 ,
的合 理 运用 , 尽 量 提 高 自然 资 源 的利 用 效 率 , 同时 还
要 注意保 护资 源 , 才 能实 现其 可持续 发 展 。


玉米整 地
种植 玉米 的农 户要 通过合 理 耕作 、增施 有 机肥 、
铲 断少 量 的根 系仍然 能再 生更 多 的新根 。铲 后 即蹬 ,
蹬 时应 深 , 但 上 土应少 , 使 垄沟 中土壤 疏松 , 以提 高土 温, 如有 深松 条件 , 可 以在 铲后进 行 先深松 后 浅蹬 , 多
坐土少 上土 , 促使 根 系充 分发展 。这 一 阶段铲 、 膛、 松 各 一 次 。这 一 阶段在 管理 上 , 应 注 意防治 地 下害 虫及

高土 壤肥 力和 蓄水 保墒 能力 , 比春施基 肥更 能 发挥 增 产作 用 。 春 玉米耕 深 一般 以 2 5 3 0厘米 为宜 。 春耕 可 结合 施 用基 肥 , 及早翻 , 宜 浅 不宜 深 , 耕 后 立 即耙 耢 , 避免 土壤 失墒 。
达 到根深 叶茂 。 其 主要 措施 , 应 当是 以早铲 早 镗 , 深 松
作 物 栽 培
现代 农 业 2 0 1 4年 2期
海城地区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措施分析
李 曼
辽 宁省 海城 市毛 祁镇政 府农 业 办 玉米 是 海城市 的第 一 大粮食 作物 , 也 是重 要 的饲
二、 良种选择 与种 子处 理 1 . 良种选 择
料 和工业 加 工原料 。 玉米 产量 的丰欠 直 接影 响到海 城 市 农业 、 畜 牧业 和国 民经济 的可 持续 发展 。大 多 数农 民年 复一年 老一套 的种植 观念 , 或者 只盲 目求 产 量而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玉米是辽宁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下面将对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进行分析。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较大,2019年种植面积达到2460万亩,居全国第四位。

玉米产量也较高,2019年达到152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18%。

辽宁省的玉米产业发展较为稳定。

辽宁省拥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辽宁省在农业机械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辽宁省玉米产量稳定增长。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使用优良玉米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产量在2015年至2019年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辽宁省玉米产业结构调整趋势:辽宁省玉米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种植结构的调整。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辽宁省将会进一步推广使用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增加玉米的附加值。

二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辽宁省将进一步发展玉米产业与畜牧业、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实现玉米产业的全程化发展。

三是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

辽宁省将积极推动玉米生产的绿色化,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技术和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是农业科技的创新应用。

辽宁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与玉米生产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较好,产量稳定增长。

未来,辽宁省将继续加大对玉米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玉米产业向高产、高效、高质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玉米栽培时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改善传统栽培方法的不足,大幅度提升玉米產量与质量。

文中分析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归纳技术要点,给出具体的技术推广策略。

标签: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对策略逐步推广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玉米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化发展。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整合了施肥与灌溉环节,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合理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优势及推广现状(一)技术优势传统玉米灌溉以大水漫灌为主,需要修建田埂与垄沟。

通过利用高产栽培技术,直接将灌溉管道铺设在地下,不需要再次修建田埂或垄沟,能够节省约5%左右的土地,进一步提升耕地利用率。

同时,运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农业设备作业质量,减少耕地的浪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多选择管道输水方式,如膜下滴灌、微灌等,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还可以在供水系统中融入可溶性化肥,水肥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通过输水管道直接将肥料作用到玉米根部,还可以节省水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

利用高产栽培技术节约30%以上的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土地流转。

(二)推广现状1、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玉米大面积生产中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可以节水增效,促进玉米产量的提升。

但现阶段政策补贴标准偏低,缺少足够的技术推广经费,直接制约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不利于玉米产量与生产效率的提升。

2、重视设备忽视技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设备、轻技术,虽然机械化生产大图度提升粮食生产效率与产量,但却忽视研发与推广新技术,直接限制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需要设备与技术融合,仅重视设备建设忽视技术培养,不利于技术的推广。

3、技术研发集成不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程度偏低,尤其是玉米栽培过程中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程度偏低,造成该技术无法发挥自身优势。

国审玉米辽单127高产栽培技术

国审玉米辽单127高产栽培技术

该 品种 籽粒 均匀 饱满 , 泽美 观 , 品性 好 。籽粒 色 商 属 于角质 型 , 品质 优 良。经农 业 部 谷 物 品质 监督 检验
中心 分 析 , 籽粒 含 粗 蛋 白 96 4% , 脂 肪 49 1 粗 . 4%, 赖氨 酸 03 .1% , 粗淀 粉 7 .0%, 33 容重 7 2gL 。 5 /
2 0 年参 加 国家 主产 区预备试 验 , 国家 黄淮海组 02 在 比对 照农大 1 8增产 1. 0 2 7%, 居第 一位 ; 国家 西南组 在 比对照农 大 1 8 产 96%, 0增 . 居第 二位 ; 国家东华北组 在
较对 照农 大 18增产 8 0 . 9%; 国家西 北组 比对 照掖 单 在
维普资讯

种 子科 技 ・ ・0 6来自5 - 2 0 ( ) 中 图 分 类号 : 1.4 S5 3 8 0 文献 标 识 码 : B
・ 良种 良法 ・
文 章 编 号 : 0 5 2 9 (0 6 0 — 0 10 10 — 6 0 20 )5 0 6 — 2
地l 3号增 产 1. , 1 3个参试 组 合 中唯一 一个 同 79% 是 2 时被全 国 四大 区录取 参加全 国区域试验 的组合 。 20 0 3年参 加 国家 东华 北 区试 ( 组 ) 在 全 国 8个 二 , 省 中平 均 产 量居 所有 品种 第一 位 , 较对 照 农 大 1 8增 0
选 用纯 度 高 、 量 好 的 一 代 杂 交 种 , 种 前 晒 种 质 播 1~2d 。种 子最 好 用玉 米 专 用种 衣剂 包 衣 , 以防治 地 下 虫 害 和 鼠害 ,更 能 有 效 预 防土 壤 中越 冬 菌 源 的 侵
染。 52 施 足基 肥 .

阜新地区密植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

阜新地区密植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

阜新地区密植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业效益,许多地区选择了玉米种植作为主导产业。

阜新地区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玉米种植也成为了其主要产业之一。

本文将对阜新地区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进行探讨。

阜新地区地处东北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发达。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阜新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近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政策及技术的支持,种植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大。

截至2021年,阜新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80万亩,玉米产量逐年增加,多年平均产量达到600斤/亩以上。

1、适应性好阜新地区地处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紫外线强度大,风力较大,不适合所有玉米品种的种植。

其中,以春玉米品种种植比较普遍,春玉米品种多为早熟、矮秆、耐寒、耐涝、抗倒伏、适应性强的品种。

2、优质优产阜新地区的土壤酸性较强,但土壤肥力丰富,含有丰富的钾、磷、氮等元素,为玉米的优质优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政府还制定了各种扶持政策,如土地流转、贷款优惠、技术培训等,促进了玉米品种的优质优产。

3、多品种种植阜新地区玉米品种种植较为丰富,种植的品种有普通玉米、蔬菜玉米、糯玉米等,适应多种需求。

各地还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使得玉米产业更加灵活多样化。

三、阜新地区玉米品种种植存在的问题1、品种单一化问题虽然阜新地区玉米品种种植比较丰富,但因为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限制,农民多数时候只能种植少量的品种,因而导致地区玉米品种比较单一化,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缺乏市场信息阜新地区玉米生产主要以个体户为主,他们往往缺乏市场信息的了解,不知道哪种品种适合当地的市场需求。

这就导致了玉米品种的销售面临较大的压力,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3、技术机构的缺乏阜新地区农民虽然有较多的经验,但在玉米种植抗病、抗蔓延、增产等方面的科技水平还比较欠缺。

影响凤城地区玉米产量成因分析及建议

影响凤城地区玉米产量成因分析及建议

粮油农资 162020.9凤城市地处辽东半岛东部,靠近黄海北岸。

全市土地总面积82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6亩,年均种植玉米在64万亩左右。

凤城地区全年无霜期145~159天,日照时数2400~2580小时,有效积温3100~3570℃,降水760~1180毫米。

玉米是凤城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长期以来,玉米的生产受到诸多因素限制,单产始终在350公斤/亩左右。

1 原因分析凤城玉米产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种植密度较低,客观上影响了玉米增产潜能的发挥。

凤城地区农民种植玉米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在品种上习惯选择稀植、高秆、大穗型玉米品种,节省种子和肥料的用量,减少用工的投入,种植密度仅2600株/亩,每亩保苗才2500株,群体增产效应得不到显现。

 二是耕作模式单一,玉米集成生产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凤城农民的种植模式一直沿用传统的垄栽—等距—清作模式,由于光照不足、植株高大等因素,该种植模式不利于玉米通风透光,边际效应不明显,玉米产量的潜力发挥受到局限。

三是气候条件的制约,影响了玉米单产水平的有效提升。

凤城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7月上旬至8月中旬,年均降水量为1083毫米。

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天气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玉米受粉不良、灌浆不足,空秆、秃尖、倒伏等问题多发,导致产量低下。

四是玉米多年连作,土壤生态条件得不到有效修复。

玉米生产省工省力,连作现象严重,加之有机肥施用量较小,化肥农药使用量较大,且普遍采用地表施肥、追肥,土壤板结严重,限制了玉米持续增产。

五是机械化水平低,玉米集成生产技术推广滞后。

凤城地区多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小面积分散种植,人均耕地少,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小,大型机械作业难度大,秸秆还田、深翻、深松、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推广面积不够大,导致犁底层上移、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影响玉米产量。

六是品种换代缓慢,优质高产高效品种应用范围没有跟上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2010年以前凤城地区密植型品种单一,外引的一些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等往往表现为病害重、倒伏重、生育期不适宜等,影响了玉米生产规模化发展。

昌图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昌图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和 生产 条 件 , 协调 好 群 体 与个 体 之 间 , 植 株 地上 部 分 与地 下部分 之 间 的关 系是 实现 其 高产 的重要 保证 。 中
密 品种 亩种植 3 0 0 0 ~ 3 5 0 0株 , 密植 品种 亩种 植 3 5 0 0 ~
4 0 0 0株 , 高密 品种 亩种 植 4 0 0 0株 以上
优 良种子 是增 加玉米 产量 的重 要 因素 . 为发挥 良 种 的增产 作 用 , 应 选 用 高产 、 稳产 、 增 产 潜力 大 、 抗 逆 性 强及 经济效 益 显著 的玉米 杂交种 。 1 . 选 芽率 高 、 质 量好 的新种 子
从 种 子外 观上 看 , 种 脐新 鲜 , 色白、 有光泽 、 胚 部
特 色 农

现代 农业 2 0 1 5年 5期
昌图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高 杨
昌图县农 业技 术推 广 中心
昌图县位 于辽 宁省 的最北部 , 属 于 中温 带 亚湿 润 季风大 陆性 气候 , 水分 光照 充足 , 雨 热 同季 , 且又 与玉
米 生长 同步 ,是 玉 米 的黄 金 生 产带 ,历 年 平 均气 温 6 . 6  ̄ C, 玉 米 生 长 期 间 4~ 9月 份 ≥1 0 ℃ 积 温 为
区适 宜 的配 方 施 肥是 亩 施 优 质腐 熟农 肥 2 0 0 0千 克 . 长 效玉 米专用 肥 含氮 、 磷、 钾 总量 / >5 0 %( 3 0 — 1 0 — 1 0 ) .

凹形 , 大 粒整 齐 , 发 芽率 达 8 5 %以上 的 为好 种 子 。相 反。 种 脐 不新 鲜 , 无 光泽 , 颜色灰暗 , 胚部 有 皱 褶 的种
玉 米高 产栽 培技术 。

辽宁省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要点

辽宁省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要点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3月刊56栽 培 与 种 植二、玉米—大豆间作技术要点1、播前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力水平高、地势平缓、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地块,为了避免土传病害,上茬作物应当为小麦、马铃薯、油菜等[2]。

播种前深翻整地,翻耕深度25 cm,深翻后晾晒2~3天。

晾晒后用农具将田间土壤整平,确保田间无大块,增强土壤的疏松透气效果。

最后依据生长需求选择适宜株行距起垄,为播种做好准备。

2、种子选择与处理(1)种子选择玉米—大豆间作时,玉米品种以株型紧凑型为佳,以高2.5 m 以上、生长周期125天且抗病性、抗逆性、抗倒伏性优质的良好品种为佳,如辽单565、辽单33号、良玉99 等。

大豆品种以耐阴能力强、丰产性能好、高抗病虫害的晚熟夏大豆为宜,如辽豆50、辽鲜1号、铁丰29号等。

(2)种子处理种植前选种,剔除瘪种、病虫害以及机械损伤种子,保留饱满优质种子。

播种前晒种,以打破种子休眠、提升吸水膨胀能力。

晒种时适当翻动,避免温度过高晒伤影响出芽率。

3、播种管理辽宁地区玉米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大豆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

为保障土壤墒情、减少田间杂草,可以采取地膜覆盖种植方法。

整地起垄后,依据垄面宽度选择适宜地膜覆盖,两边用土块压实。

玉米播种采取机械打孔播种方式,每穴中放入种子2~3粒,播种深度3 cm 左右。

大豆播种时间为玉米播种10~20天后,播种时应避免损伤玉米幼苗。

大豆播种可以选择点播方式,播种深度3~5 cm 即可[3]。

4、补苗与间苗玉米播种后1个月左右需定期田间巡查,缺苗区域及时补种,补种品种应当与田间玉米品种一致,便于后期统一管理。

玉米幼苗期地下害虫发生较频繁,易出现缺苗问题。

玉米出苗20天后地下害虫无法继续危害啃食玉米幼苗,此阶段种可以依据田间缺苗情况补苗、间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保障田间玉米植株的分布均匀。

大豆补苗多为及时补种,补种后浇水促进种子发芽。

出苗后间苗时,每穴留2~3株。

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辽宁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而玉米则是该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本文将从土壤选择、品种选育、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

一、土壤选择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土壤,一般来说,玉米喜欢光照充足、排水良好、肥力较高的土壤生长。

辽宁地区多为平原和丘陵地带,土壤类型多样,但以沙壤土、壤土为主。

对于这些土壤类型,需要注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在土壤改良方面,可采取添加腐熟有机肥、石灰等措施来改善土壤肥力。

二、品种选育品种的选择是确保高产栽培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玉米品种,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抗逆性、适应性和产量。

目前,辽宁地区适宜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有长单718、玉米亿吨214、春三号等。

这些品种具有高抗病虫灾害能力和高产量特点,是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首选品种。

三、肥料施用适量施肥是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之一。

在施肥时,要根据当地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生长阶段,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一般来说,辽宁地区在播种前可适量施入磷、钾肥,促进玉米根系的发育,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在玉米拔节期和抽穗期,适量施入氮肥和复合肥,促进玉米的茎秆和叶片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因素之一。

辽宁地区气候湿润,适宜了多种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为了保证玉米高产,必须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一是要及时巡田查虫,发现虫害要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等;二是要注意加强玉米的田间管理,保持玉米植株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针对性地进行栽培。

通过合理的土壤选择、优良品种选育、科学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提升农民的收益。

新民地区玉米新品种中地77高产栽培技术

新民地区玉米新品种中地77高产栽培技术

新民地区玉米新品种中地77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玉米新品种中地77的特征特性,分析其在新民市种植的产量表现及突出特点,并从种子处理、选地、播期、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指导该品种的种植。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中地77;栽培技术;辽宁新民玉米新品种中地77由辽宁省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而成,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9]009号,自2009年引进新民市推广种植,通过3年多的推广,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抗倒伏、抗玉米螟、无空秆等优点,现已成为新民市玉米的主栽品种。

1 特征特性中地77在新民市生育期为128 d,有效积温在2 800 ℃以上,该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绿色,颖壳黄色,株型紧凑。

株高289 cm,穗位高129 cm,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形,穗长20 cm,穗粗6.3 cm,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1粒,穗轴粉色,籽粒橘黄色,半硬粒型,雄性分枝数7~11个,单株粒重235.7 g,百粒重36.3 g。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灰斑病和玉米螟,中抗茎腐病和弯胞菌叶斑病,感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

经中国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73 g/L,粗蛋白含量8.50%,粗脂肪含量3.48%,粗淀粉含量74.29%,赖氨酸含量0.28%,远超过国家优质米标准。

2 在新民地区的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玉米品种试验,2009年平均单产11 197.5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2010年平均单产11 286.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

连续2年比对照郑单958平均年增产7.65%,并且较其他品种抗逆性强,不倒伏,高抗玉米螟,无空秆。

3 突出特点中地77根系下扎深,抗旱耐密,芽率高,芽势好,拱土能力强,出苗快;不秃尖,里外均匀,不空秆,轴细,出籽率高;抗逆性极强,活秆成熟,高抗倒伏,抗多种病害;米质优,增产潜力大,有利于玉米的销售。

阜新地区密植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

阜新地区密植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

阜新地区密植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阜新地区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农业种植区,玉米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密植玉米品种种植技术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密植玉米是指在单位面积内种植更多的玉米植株,通过优化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提高单株产量和总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阜新地区地理环境适宜玉米生长,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

由于传统种植方式受到秸秆还田、施肥不均、病虫害防治不到位等问题的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引入密植玉米品种种植技术,通过调整种植密度和选用适宜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

本文旨在探讨阜新地区密植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旨在为地方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密植玉米品种种植现状及分析引言:1.3 目的目的是对阜新地区密植玉米品种种植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全面了解当前地区玉米种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旨在探讨密植玉米品种在阜新地区的种植潜力和市场前景,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并为地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推动阜新地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2. 正文2.1 阜新地区玉米种植现状阜新地区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重要农业产区,玉米种植在当地占据了重要地位。

阜新地区的玉米种植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种植面积广泛。

阜新地区的土地适宜玉米生长,种植面积较大。

农民在种植季节会将大片土地用于玉米种植,以满足当地的粮食需求。

二、种植技术逐步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推广,阜新地区的玉米种植技术得到了不断提升。

农民采用更加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使玉米产量和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

三、市场需求稳定。

阜新地区的玉米主要供应本地市场,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当地居民对玉米及其制品有着较大的消费需求,这也促进了玉米种植的发展。

关于北方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探析

关于北方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探析

关于北方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探析【摘要】北方地区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北方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探究,包括种子选择与处理、土壤改良与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现有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本文将为北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并促进我国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种子选择、土壤改良、施肥、病虫害防控、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北方地区作为中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北方地区的玉米种植技术普遍落后,产量较低,耕作方式较为传统,缺乏科学的栽培管理方式。

许多地区土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也面临一定程度的困难,土壤质量逐渐下降,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探索北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对于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农民收入、保护环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方式和管理措施,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推动北方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持。

1.2 研究目的北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北方地区玉米产量不高的问题,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北方地区玉米栽培现状,找出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问题和瓶颈,探索适合北方地区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提高种子选择与处理技术、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控技术,从而全面提升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北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种植效益,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也可以增加粮食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八个国审玉米品种在鞍山地区高产稳产性分析

八个国审玉米品种在鞍山地区高产稳产性分析
铁 研 1 4和 伟 科 6 6高 产 稳 产 性 较 差 。 2 0 关键词 : 国审 ; 米 品 种 ; 产 稳 产 性 ; 析 玉 高 分
中 图分 类 号 :5 3 0 S 1 .4 文 献标 识 码 : B

当前 是 玉米 杂 交 种 子 选 育 的活 跃 时 期 , 年 每 通 过 国家及 省审 定 的玉米 品种有 数 十或 上百 个之 多 , 斥 于各 地 的种 子 市 场 。为 指 导 农 民选 择 适 充 宜 良种 , 并做 到 良种 与 良法 相 配 套 ,0 0年 , 城 21 海 市农 业技 术推 广 中心 联 合 台安 、 岫岩 农 业 技 术 部 门完 成本 试验 。
伟 科 66 0 。变异 系 数 越 小 , 种 在 不 同环 境 中变 品
化 越 小 , 变 异 系 数 从 小 到 大 的 次 序 是 : 华 按 农
1 1 良玉 1 8 中 农 大 4 先 玉 3 5 沈 玉 2 、 研 0、 8、 、 3、 l铁
14 伟 科 6 6 2、 0 。可 以看 出 两 种 参 数 分 析 结 果 一 致 。这 两种 方 法 只单 方面 反映 稳产 性 。
伟 科 6 6 比 对 照 减 产 , 别 减 产 6 3 和 0 分 .6 %
63% , .5 减产 显 著 。
2 2 稳 产 性 分 析 .
采 用标 准差 、 异 系数法 分 析 品种 的稳产 性 , 变 稳 产性参 数 见 表 2 。标 准 差 越 小 , 明 其 稳 产 性 表 越好 , 照标 准 差 从 小 到 大 的 次 序 是 : 华 1 1 按 农 0、 良玉 1 8 中农 大 4 先 玉 3 5 沈 玉 2 、 研 14 8、 、 3、 1铁 2、
9 3 % 、 . % 、 . 3 , 产 显 著 , 中 良玉 1 8 .1 7O 60% 增 其 8 在 试 验 中 5个 点 次 全 部增 产 , 华 1 1有 3点增 农 0 产 , 玉 3 5有 4点 增 产 , 产 性 好 。 中农 大 4 先 3 丰 、 沈玉 2 1各 有 3个 点 次 增 产 , 均 增 产 幅 度 在 平 0 9 % 一19 % 之 间 , 产 性 一 般 。铁 研 14和 .9 .1 丰 2

探讨辽宁地区玉米的高产种植方法

探讨辽宁地区玉米的高产种植方法

探讨辽宁地区玉米的高产种植方法作者:穆晓莹来源:《中国农资》2013年第07期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作物。

在辽宁省,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到了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左右。

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一直是辽宁地区农业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我们即对辽宁地区玉米的高产种植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辽宁;玉米;种植辽宁地区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在发展玉米种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近些年来,辽宁地区的总耕地面积正不断缩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保证玉米总产量的稳定,并寻求更大的发展,便需要积极的寻找可行的措施来提高产量。

1 科学整地玉米是一种喜光的农作物,且需生长过程需要足够大水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也有不同的需求。

所以,种植玉米的徒弟要尽可能的肥沃,且具有良好的灌排能力。

整地的时间最好选在隔年,此时的土壤质地疏松,且具有较好的团粒结构,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或者在开春后的晴朗天气进行整地,保持土壤干爽,并清除干净地里的杂草。

2 适时播种播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节令和气候,以及当年的具体水分和温度等情况,合理调整播种时间。

一般情况下,地温保持在10℃~12℃时即可进行播种。

如果采用了地膜进行覆盖,则播可在往年正常播期的7~10天以前进行播种。

3 合理密植,及时查苗补苗种植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的气候情况、生产条件、土壤肥力条件、栽培方式,以及所种植玉米品种的具体特点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保证亩穗数和穗粒数以及粒重之间的协调,建立良好的群体结构,最大程度发挥出群体优势。

切忌为追求亩产而过分密植,以免影响玉米的后期生长,反而降低了产量,得不偿失。

待出苗之后要及时检查缺苗情况并进行补苗,补苗的时机要赶在3叶之前。

具体的补苗方法有:(1)播种后如果发现缺苗,要及时将剩余的玉米种子进行浸泡催芽,然后进行补苗;(2)在播种的时候适当增加总,一旦检查时发现缺苗,及时进行移栽,并进行灌溉,移栽的时机也要赶在3叶之前。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摘要】本文通过对辽宁省玉米生产情况及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的分析和探讨,首先介绍了辽宁省玉米生产概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随后分析了辽宁省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玉米产业结构特点,产业结构调整举措,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政府支持和引导措施。

结合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探讨了辽宁省玉米产业未来发展展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辽宁省玉米产业迈向更加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关键词】辽宁省、玉米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产量、特点、举措、发展趋势、政府支持、发展展望、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辽宁省玉米生产概况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地之一,拥有较长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该省地处东北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合玉米生长。

辽宁省玉米生产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不断推动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和提升,积极引进优良玉米品种,全面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辽宁省玉米生产概况表现出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稳步提高的趋势。

在政府的支持下,玉米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管理,促进了玉米生产的良性发展。

辽宁省还致力于玉米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优质玉米、深加工玉米等新型产业,提高玉米产业附加值,拓展玉米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辽宁省玉米生产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辽宁省玉米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产业结构调整目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优化玉米产业的发展布局,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玉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还可以有效调整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通过引导和支持玉米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1. 引言1.1 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概述辽宁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玉米种植区之一,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研究和推广适合辽宁地区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辽宁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广阔,气候和土壤条件各异,这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辽宁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特点,分析其对玉米高产栽培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措施,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未来,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将继续深入进行。

通过不断优化管理措施,提高种植效率和减少成本,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玉米及其制品的需求,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为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提升和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辽宁地区气候特点与对玉米高产栽培的影响辽宁地区的气候特点对玉米的高产栽培有着重要影响。

辽宁地处东亚大陆腹地,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分布不均匀。

春、秋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易发生暴雨,气候的不稳定性给玉米的生长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辽宁地区,玉米的生长季节一般为5月至9月,这段时间内气温较适宜,有利于玉米生长。

然而,由于气温波动较大,玉米幼苗易受冻害,生长过程中也易受高温干旱和强风雨的影响。

因此,在种植玉米时,需要选择适应该地区气候特点的抗寒、耐旱、抗风雨的玉米品种,以确保高产栽培的成功。

此外,辽宁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匀,有时会出现干旱或水涝的情况,这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都会产生影响。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灌溉,保证玉米生长所需的水分,避免干旱和水浸对产量的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辽宁地区的气候特点对玉米的高产栽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种植者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品种、控制管理措施,以确保玉米的高产稳产。

阜新地区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阜新地区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参 考文 献
粒用玉米要在完熟期收获。 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 是籽粒乳线消失 , 籽粒变硬 , 微干缩凹陷 , 果穗苞叶干 枯发 白、 松散。收获时间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 大。 一般在玉米果穗包叶发黄 、 上部籽粒变硬时收获 , 但此时的玉米正处在腊熟期 。 还没有完全成熟 . 若此 时收获 , 玉米一般减产 8 1%, 出粉率低 , %一0 且 品质 差。在乳线期收获的玉米籽粒千粒质量达到最大值 . 且产量最高 , 质量最好 。 62 贮藏 . 1 贮藏玉米穗时 ,选择地基干燥而通风的地点 ) 建贮藏仓, 仓与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 以利通风。 仓的 形 状 分 为 长 方 形 和 圆形 两 种 。长 方 形 仓 离 地 垫 起 0 ~ . m, . 1 长度根据地形和贮藏仓数量而定 . 5 0 宽不超 过 2 圆形仓底部垫起 0 , . m; 0 . i 直径 2 4i 高 34 5n ~ , ~ n m 贮藏时应在上部加盖藏好 , 。 防止雨雪人仓 。 入仓后 注意定期检查 ,一旦出现热湿 , 要及时倒仓 降温 、 降
阜新地 区玉米机械化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宋 品玉
( 蒙县农业综合开发 办公 室, 阜 辽宁 阜新 13 0 ) 2 10
摘要 : 根据阜新地 区的气候 特点 , 在深入研究 玉米需水规律 、 干旱敏感性及水分运行规律的基础上 , 品种选择 、 从 蓄水保墒 、 抗旱播 种、 水肥调控和 田间管理等方面 , 总结阜新地区玉 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 为半干旱地区的玉米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 关键词 : 农业机械化 ; 玉米 ; 高产 ; 栽培 ; 保墒 ; 阜新
6 收获与贮藏技术
61 收获 .
4 肥 料 施 用
阜新地 区坡地多 、 平地少 , 大部分属 于有待改造 的中低产 田, 这些耕地熟化程度低 、 土层浅薄 、 有机质 含量少 、 矿质元素缺乏 , 限制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持 续提高。 增施有机肥和合理施用化肥是提高玉米水分 利用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 41 增施 有机肥 . . 施用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 建立土壤水库和 培 肥地 力 的主要手 段 。与不 施农 肥 的地块 相 比 。 用 施 农肥的地块耕层土壤容重 比降低 0 3 01 c s . ~. g m 。 0 0/ 孔 隙度增加 01 3 %。 . %~ . 有机质增加 5 6gk . 7  ̄ g玉米产 / 量增加 1. 0 %以上。在阜新地 区的玉米生产中. 3 有机 肥应结合秋整地施入 , 用量一般为 2 3t 6 2 ~ 67m。 / 42 合理 施用化 肥 . 合理施用化肥能够缓解土壤养分的供应矛盾 . 促 进根系发育, 提高植株对土壤水分的吸收、 运转及利用 能力 , 改善植株水分状况 , 增强光合作用 , 提高玉米产 量。多年的实践表明, 阜新地区的玉米需肥量为: 磷酸 二铵 ( N 1%、25 6 2 g67m ,尿素 ( N 含 8 P0 4 %)0k/6 含 4%)8 g67m , 6 2 /6 硫酸钾 ( K04 %)0k/6 k 含 2 6 3 g67m。

玉米大面积创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大面积创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含 量 18 gk , 2 含 量 19 /g P0 含 量 3 mgk 。 6 m /g K0 0 mgk , 25 9 /g
1 . 试 验 设 计 2
21 产 量 分 析 .
试 验 设 超 高产 栽培 与 常 规 栽培 2个 处 理 , 中常 规 栽 其
培 为 对 照 ( K)面 积 均 为 33 m 。 C , . h
于“ 大规 模 开 展 中低 产 田改 造 , 高 高 标 准农 田 比重 、 进 提 推 全 国新 增干 亿斤 粮 食生 产 能力 建设 ” 的精 神 , 中 连 片建 立 集 大规模玉米生产高标准示范 田, 大力推进粮 食核 心产 区建设【, ”
开 展 玉 米 大 面 积 超 高 产 田试 验 , 报 告 如 下 。 现
11 试 验 地 情 况 ,
1 . 适 当晚 收 。 粒 基 部 出现 “ 层 ” 颜 色 由 浅变 深 , .6 3 籽 黑 , 灰
而 褐 , 而 黑 。 验 田 于 9 月 1 日收 获 。 褐 试 8
2 结 果 与 分 析
试 验在 台安 县桑林镇 艾岗村进行 , 壤 质地 为沙 壤 土 , 土 N
1 材 料 与 方 法
135 增产 措施 。 玉 米 大喇 叭 口期 喷施 壮 丰 灵 , 瓶壮 丰 I. 在 每 灵 对 水 3 k , 用 1 3 m , 强 品 种 抗 倒 性 , 高 玉 米 产 5 g施 4 增 3 提
量 。 照 田不 喷 壮 丰 灵 。 验 田 边 行 留 有 5垄 未 喷 壮 丰 灵 。 对 试
9 0 g m2硫 酸钾 1 0 gh 尿 素 4 0 g m 分 2次追 施 , 0 k/ h 5 k/m 。 5k/ h 玉 米 拔 节期 追 施 1 0 gh 玉米 大 喇 叭 口期追 施 3 0 gh 5 k /m , 0 k /m , 后 期大 喇叭 口肥未 施_ , 2 由于天 气太 干 旱 。 照 地块 只 施底 1 引 对

东北玉米科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

东北玉米科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

东北玉米科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摘要:在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中,玉米是十分典型的代表,对于东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玉米的栽培技术优化和完善工作,进一步有效确保栽培技术要点得到充分的落实,进而为玉米的高产优质提供必要的支持。

结合这种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东北地区玉米科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东北地区玉米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东北玉米;科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引言在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土壤条件,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相关内容,有效落实相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进一步推行科学合理的管护措施,进而充分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为东北玉米种植效能的显著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东北地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

在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栽培过程中,要想体现出良好的种植效能,需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这是必要前提。

在种植之前,要充分做好相对应的准备工作,明确具体的时间,结合玉米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种植土壤条件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以此确保玉米能够在适宜时间内萌芽和发育。

通过实践调研可以看出,在东北地区的玉米苗所呈现出的最低萌发温度大约在6~7 ℃,玉米幼苗合适生长温度为10~12 ℃,种植地水量也要得到有效控制,使其维持在60%范围之内,充分满足此类条件才能体现出良好的种植效果,为玉米发芽率和出苗率的有效提升提供前提。

二、选择更适宜的玉米品种。

选择高质量的玉米品种是东北地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在选择玉米品种的过程中,要确保品种的多样性和丰产性,同时也要确保其具备应有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在不同的地区和多种条件下,都可以呈现出良好的生长势头。

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气候变化和玉米品种的种植要求,来选择相对应的类型,这样才能提升其出苗率和生长质量。

新民地区玉米新品种中地77高产栽培技术

新民地区玉米新品种中地77高产栽培技术

收稿日期2012-08-22玉米新品种中地77由辽宁省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而成,已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9]009号,自2009年引进新民市推广种植,通过3年多的推广,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抗倒伏、抗玉米螟、无空秆等优点,现已成为新民市玉米的主栽品种。

1特征特性中地77在新民市生育期为128d ,有效积温在2800℃以上,该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花药绿色,颖壳黄色,株型紧凑。

株高289cm ,穗位高129cm ,成株叶片数21~22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长筒形,穗长20cm ,穗粗6.3cm ,穗行数16~18行,行粒数41粒,穗轴粉色,籽粒橘黄色,半硬粒型,雄性分枝数7~11个,单株粒重235.7g ,百粒重36.3g 。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2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灰斑病和玉米螟,中抗茎腐病和弯胞菌叶斑病,感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

经中国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73g/L ,粗蛋白含量8.50%,粗脂肪含量3.48%,粗淀粉含量74.29%,赖氨酸含量0.28%,远超过国家优质米标准。

2在新民地区的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玉米品种试验,2009年平均单产11197.5kg/hm 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5%,2010年平均单产11286.0kg/hm 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8%。

连续2年比对照郑单958平均年增产7.65%,并且较其他品种抗逆性强,不倒伏,高抗玉米螟,无空秆。

3突出特点中地77根系下扎深,抗旱耐密,芽率高,芽势好,拱土能力强,出苗快;不秃尖,里外均匀,不空秆,轴细,出籽率高;抗逆性极强,活秆成熟,高抗倒伏,抗多种病害;米质优,增产潜力大,有利于玉米的销售。

4高产栽培技术4.1种子处理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地77有包衣和不包衣2种,未用种衣剂包衣的要进行包衣,包衣后要在阴凉处阴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辽宁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玉米在这里的种植面积广泛,收成较高。

因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对辽宁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品种选择
辽宁地区的玉米生长季节较短,玉米品种在选择时需要注意要选用早熟、抗病性好、
适应性强的品种。

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对品种进行选择。

二、施肥技术
1. 土壤改良
辽宁地区的土壤大部分是黄麻土或黑土,这些土壤容易固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因此,在种植前要进行土壤改良。

一般采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混合施用的方法,可以有效
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水分。

2. 施肥方法
辽宁地区的玉米在生长季节中需要适量的氮、磷、钾等元素,因此需要根据生长季节
的不同阶段选用适宜的肥料进行施用。

种植前期主要施用有机肥料和磷酸二铵,中期再施
用尿素和钾肥,确保玉米生长所需的养分。

三、水分管理
辽宁地区气候干燥,夏季降雨稀少,因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

在种植初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玉米种子的萌发。

中期需要定期浇水,以保证玉米生长的水分需求。

同时,也需要注意控制灌溉量,避免出现土壤过度湿润的情况。

四、病虫害防治
1. 病害防治
辽宁地区的玉米易受到赤眼病、锈病、灰斑病等多种病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在种植前
就已经采取预防措施,如种植抗病品种、清除病菌、消毒种子等。

同时也要注意在生长季
节中及时发现病害情况,采取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

辽宁地区的玉米常常受到玉米螟、叶蝉等多种虫害的侵袭。

因此,在种植期间需要定
期进行农药喷洒防治。

同时,也可以采用天敌、灯光陷阱等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

总之,辽宁地区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需要注意品种选择、施肥技术、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综合施策,才能实现辽宁玉米高产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