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湿地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01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调研课题: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调研人员:王雪珊系部班级: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 调研时间:2011年8月20日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王雪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班)摘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利用给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应高度重视白洋淀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促进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白洋淀地理条件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纳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潴龙河、唐河、府河等九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分属保定市和沧州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其中85%属保定市安新县。

有143个淀泊,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可调节蓄水库容为24亿米3。

因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而得名。

2 白洋淀湿地的作用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还起着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地球湿地之肾”的美誉。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号称“华北之肾”,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据资料调查,1984年以前白洋淀原有鱼类17科54种,鸟类192种。

由于近二十年入淀水量减少,多次发生干淀现象,使白洋淀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1992年调查鸟类仅剩52种,2000年调查鱼类减少到11科18种。

引岳济淀是华北地区首次生态调水工程,该项工程的实施,使白洋淀水域面积由原来的31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平方公里,水质变好,重新成为鸟类、鱼类理想的栖息地。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201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调研课题: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调研人员:王雪珊系部班级: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 调研时间:2011年8月20日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调研报告王雪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科学系环境管理G092班)摘要: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利用给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应高度重视白洋淀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促进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白洋淀地理条件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纳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潴龙河、唐河、府河等九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分属保定市和沧州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其中85%属保定市安新县。

有143个淀泊,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可调节蓄水库容为24亿米3。

因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而得名。

2 白洋淀湿地的作用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还起着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有“地球湿地之肾”的美誉。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号称“华北之肾”,对本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及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据资料调查,1984年以前白洋淀原有鱼类17科54种,鸟类192种。

由于近二十年入淀水量减少,多次发生干淀现象,使白洋淀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1992年调查鸟类仅剩52种,2000年调查鱼类减少到11科18种。

引岳济淀是华北地区首次生态调水工程,该项工程的实施,使白洋淀水域面积由原来的31平方公里增加到120平方公里,水质变好,重新成为鸟类、鱼类理想的栖息地。

白洋淀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分析

白洋淀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分析

Funct i onalT rai t s and Funct i onalD i vers i t y of A quat i c Pl antC om m uni t i es i n B ai yangdi an W et l andZH A N G Shubi n 1R EN Q i wen 2,3W A N G X i n 2,3G U O J i aoj i ao 2,3ZH A O G uangz hi 2,3LILi andi 2,3ZH A N G Shuz i2,3**(1.H ebeiFor es t r y I nves t m entCo.,Lt d.,H ebei Shi j i az huang 050000;2.H ebeiA cadem y ofFor es t r yand G r as s l and Sci ence,H ebei Shi j i az huang 050061;3.H ebeiX i aowut aiFor es t r y Ecos ys t emR es ear ch St at i on,H ebei Zhuol u075600)白洋淀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分析*张树彬1任启文2,3王鑫2,3郭娇娇2,3赵广智2,3李联地2,3张树梓2,3**(1.河北林业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2.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61;3.河北小五台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河北涿鹿075600)摘要:利用物种重要值将在白洋淀湿地调查的30个2m ×2m 水生植物样方划分为4种群落类型。

选取比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干物质含量、植物氮含量、植物磷含量、植物钾含量6个植物功能性状,利用Pear son 相关分析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水生植物群落类型群落水平功能性状均值和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差异。

白洋淀湿地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白洋淀湿地水文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

・ "! ・
砌, 墙厚 !" #$, 底厚 %" #$, 有效积蓄雨水。水窖蓄 % 水池蓄水总量 % !!" $ 。 需水量根据节水灌溉方式和田间种植作物情况 而定。常用参数有: 净灌水定额、 年灌溉次数、 灌溉 面积、 灌溉水利用系数、 用水量等。目前, 根据前南 峪生态沟的特点, 节水灌溉方式主要有微喷灌溉、 滴 灌和管灌等, 按节水灌溉要求, 微喷灌溉水定额为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 滴灌灌水 &&" ’ &(" $% ) *$& , % & 定额为 -," ’ -(, $ ) *$ , 灌溉水利用系数为 "+.; 管 % & 灌灌水定额为 ,%" ’ !," $ ) *$ 。 根据节水用水规划, 不同蓄水形式的蓄水工程, 按照蓄水量设计其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按式 (/) 计算: #蓄 (/) ! "! $% 为蓄水工程蓄水量, $% ; ! 为灌溉水利用
&
!!!!!!!!!!!!!!!!!!!!!!! (上接第 ,/ 页) 自身抗干淀的能力大幅度下降, 从水量上已经出现 退化趋势。因此, 为了维持白洋淀湿地的生态平衡, 缓解干淀危机, 必须进行人工调水。 参考文献:
[-]白洋淀国土经济研究会 3 白洋淀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 [4] 河北人民出版社, 3 石家庄: -.(!: & 03 ! [&]河北省大清河河务管理处 3 白洋淀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 抗旱技术体系研究研究工作报告 [6] 3 &"", 3 [%]张玉田 3 浅谈白洋淀汛后蓄水位 [ 5] 3 河北水利水电技 术, (&) : &""& &&& 3 ! [/]刘立华, 程伍群, 刘春光 3 白洋淀当前水量供需状况的研 究 [ 5] ( : 3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 % %) && &% 3 !

不同种植环境下白洋淀芦苇群落和生长特征研究

不同种植环境下白洋淀芦苇群落和生长特征研究
注: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月不同样地差异性;小写字母表示相同样地不同年份差异性
表1 2018年两个样地芦苇重要值年内变化
芦苇重要值
6月
7月
%月
9月
10月
玉带湖
0.72±0.08b
0.36±0.04b
0.40±0.04a
0.42±0.04b
0.62±0.09a
树木园
0.97±0.03a
0.64±0.11a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实验选取河北白洋淀芦苇,生态型为:株高在
285 cm 左右、株径在 1.2 cm 左右、节间数每株 11 节 左右、展叶数每株10片左右。于2018年5月中旬选
用高矮和粗壮相近的植株,截取茎杆作为种苗。种苗
平均高度(35±2) cm,株径平均(0.4±0.1) cm,保有至 少2个茎节。将种苗装袋后,保湿状态下运输,3—5
一年,这说明经过一年的生长,树木园的芦苇作为优 势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而玉带湖4—
6月均小于前一年,7—9月均大于前一年,这说明芦
苇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优势受到水位变化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各栽种方式下Simpson优势 度指数(D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 )、Pielou 均匀度指数(E)、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变化规律 不同,玉带湖栽种方式下的植物多样性在5月份达
可以看出,树木园栽种的芦苇重要值全年均大于玉
带湖,6月、7月、9月两个样地栽种的芦苇重要值均
26
农业科学研究
第42卷
EJ树木园;囹玉带湖 360
.8
删 卑
Aa L Aab
Ab
.2
o
2018

白洋淀环境分析调研报告

白洋淀环境分析调研报告

白洋淀环境分析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白洋淀地处中国北方平原,是一个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的大型湖泊湿地。

它被誉为“华北明珠”和“北方明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白洋淀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白洋淀的环境状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白洋淀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状况分析1. 水质污染:白洋淀地区农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废水排放,导致了水质污染的加剧。

各种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2. 生态破坏:过度的采砂、过度的渔业捕捞和过度的沿湖农业耕种破坏了白洋淀的生态平衡。

湿地湖泊的退化和湿地生物的减少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3. 水资源利用不当:白洋淀水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了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一些地区存在着水源过度开发、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4. 空气质量下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白洋淀周边的工业污染和交通排放也增加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三、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1. 水质污染问题:加强废水治理,推广农田和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加强监督管理。

2. 生态破坏问题: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限制采砂、渔业和农业扩张的规模,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

3. 水资源利用不当问题: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加强水资源保护与调配。

4. 空气质量下降问题:加强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的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空气质量。

四、合作与建议为了解决白洋淀面临的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投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公众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公众对白洋淀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度。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在中国河北省境内,有着一个独具特色的湿地——白洋淀。

白洋淀地处太行山脉西麓,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片湿地被誉为“北方的江南”,拥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大量的动植物栖息繁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我们对白洋淀的生物多样性展开了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选择了白洋淀湿地内不同的生境环境进行调查。

湖泊、湿地、沼泽、水田等不同类型的生境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我们穿行于湿地间,观察记录每一处生境中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在湖泊中,我们发现了多种珍稀水禽,如黑颈鹤、白琵鹭等;在湿地中,莲藕、香蒲等水生植物繁茂生长,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

不同的生境环境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其次,我们进行了对湿地内物种多样性的调查。

白洋淀湿地内栖息着大量的动植物,它们在湿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湿地内有着数百种不同的鸟类、昆虫、植物和微生物。

这些物种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维持着湿地生态平衡的稳定。

种类繁多的水生昆虫是湿地的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湿地食物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植物类群的多样性也为鸟类提供了各种丰富的食物资源。

湿地内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是白洋淀湿地的一大特点,也是其生态系统的魅力所在。

最后,我们还对湿地内部分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了保护研究。

在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珍稀濒危的物种,如斑头雁、东方白鹳等。

这些物种在湿地内的栖息地遭受到了破坏和威胁,它们的生存状况异常艰难。

基于对这些物种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和方案,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这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综上所述,白洋淀湿地是一个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湿地,拥有着独特而美丽的生态景观。

我们的调查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白洋淀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也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白洋淀淀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白洋淀淀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白洋淀淀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作者:黄鑫王菲吴丹孔凡青王茜来源:《河北渔业》2023年第12期摘要:为探究白洋淀淀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0月在白洋淀淀区共设置10个采样点位,对其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及测定pH值、电导率、总磷、总氮等9个水质理化指标。

结果表明:白洋淀淀区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18科,28属,35种。

其中,以节肢动物门为主,共11科,16属,17种;软体动物门次之,共5科,8属,14种;环节动物门最少,2科,4属,4种。

基于PCA和RDA结果分析表明,COD、CODMn、TOC和pH值是影响白洋淀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白洋淀;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PCA分析;RDA分析大型底栖動物主要包括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水生昆虫等,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载体,在水环境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1-2]。

因其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且耐受,可以综合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从而可以评价水质状况[3],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4]。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最早由美国统计学家威尔逊[5]提出。

是从多指标分析出发,运用统计分析原理与方法提取少数几个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性指标而保持其原指标所提供的大量信息的一种统计方法[6]。

近年来,PCA分析在水源水质评价中已被广泛应用[7-8]。

冗余度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是一种直接梯度排序方法,能够评价一组变量和另外一组变量数据之间的关系[9]。

与其他排序方法相比较,RDA分析具有可以同时结合多个环境因子,结果更直观、明确,且包含的信息量大等优点[10]。

RDA分析可以很好地表现出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程度,在生态研究领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11]。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雄安新区,由143个淀泊组成,总面积达366 km2,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浅型淡水湖泊,也是中国北方典型的草型湖泊之一[12]。

白洋淀湿地保护生态环境论文(全文)

白洋淀湿地保护生态环境论文(全文)

白洋淀湿地保护生态环境论文GJ级旅游景区白洋淀位于华北平原中部的河北省境内,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大沽高程度10.5米时),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泊,东西长39.5公里,南北宽28.5公里,淀区由143个淀泊、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主成,地貌景观以水、芦苇、蒲草、荷花为主,水体约占80%左右。

荷塘渔村星罗棋布,荷花芦苇交相辉映,素有“华北明珠”、“北国江南”的美称。

一、白洋淀湿地基本情况白洋淀的地形地貌是由海而湖、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而形成的,现在的白洋淀仅是古白洋淀的一部分,古白洋淀是上承九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潴龙河、孝义河、杨村河及白沟引河)下通津门的水乡泽国,史称西淀,到明弘治(公元1488年)之前已淤为平地,因此也称“雍奴泽”。

正德十二年间(公元1517年)杨村河决口,形成九河入淀之势,淀水浩淼,势连天际,故改称白洋淀。

白洋淀地处京津石腹地,位置独特,有“九河下梢”之称,丰水季节,白洋淀可大量容量纳上游下泄洪水,按水位8.5米计算,白洋淀可蓄水3.5亿立方米,这对于缓洪滞沥、涵养水源,保卫京沪铁路和华北油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白洋淀水面辽阔,每年蒸发和下渗约2亿立方米,巨大的吞吐能力对于保持空气湿度,调节周边小气候,减轻地区的春季风沙意义重大。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湿地,也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淡水湿地之一,有着非常典型的湿地特征,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有“物种基因库”的美誉,淀内野生鱼类54种、鸟类193种、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26种、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白洋淀湿地治理现状为了加强白洋淀湿地的保护,20XX年11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白洋淀成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包括四个核心区,,分别是烧车淀、大麦淀、藻榨淀和小白洋淀核心区,核心区总面积97.4平方公里。

20XX年安新县成立白洋淀湿地保护区治理处,负责白洋淀湿地的生态保护。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与治理保护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与治理保护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与治理保护白洋淀,位于中国河北省和北京市交界处,是北方重要的淡水湿地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白洋淀成为了许多水生生物和候鸟的天堂。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白洋淀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一系列的破坏和污染。

本文将探讨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保护对策。

1.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白洋淀的水资源是维系其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和引水工程的建设,导致了水资源的极度紧张。

湖泊水位下降、湿地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严重影响到了湖泊的生态平衡。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也直接导致了白洋淀水质的恶化,湖泊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除了水资源和水质问题,白洋淀周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成为了生态环境的一大隐患。

大量的湿地草地被开垦用于农田和建设项目,导致湿地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同时,过度的土地利用也带来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

2. 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白洋淀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着诸多的保护挑战。

首先,多个行政区划的重叠管理使得白洋淀的保护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

不同区域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和责任划分不统一,导致了治理和保护的难度增加。

其次,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一方面,白洋淀的生态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同时,白洋淀周边的农业和旅游业等经济产业也需要发展和扩大,两者之间的平衡难以达到。

此外,公众对于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还有待提高。

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不合规的行为和习惯仍然存在。

例如,乱倒垃圾、乱捕乱猎等问题,给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进一步的破坏。

3.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对策要想有效地治理和保护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综合对策。

首先,加强跨区域协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不同行政区划的管理单位要加强协调,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确保治理工作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白洋淀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白洋淀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 2021, 9(1), 1-9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hjsshttps:///10.12677/hjss.2021.91001白洋淀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葛雪迎,高思佳,张钰博,刘僮,刘浩宇*河北大学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收稿日期:2020年12月3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31日;发布日期:2021年1月8日摘要基于2018年5~9月在白洋淀地区5类样地中土壤动物调查数据,研究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点。

5次调查共分离获得土壤动物1601头,隶属于3门10纲18目。

优势类群为膜翅目(67.02%),常见类群中较丰富类群依次为柄眼目(8.31%)、鞘翅目(6.18%)和中腹足目(4.31%)。

土壤动物的整体数量按照季节表现为8月> 9月> 6月> 7月> 5月,按照土层表现为第1层(691) > 第2层(470) > 第3层(440)。

不同季节间动物群落Jaccard相似性指数均高于0.5,6月相对其它月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8月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不同于其它月份,不同样地间指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果表明:白洋淀土壤中存着大量的动物类群,种群数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不同季节土壤动物结构存在差异,呈现为极相似性和中度相似性;不同样地间土壤动物结构表现为中度不相似性、中度相似性和极度相似性。

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土地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白洋淀,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SoilAnimals in the Baiyangdian Area, HebeiXueying Ge, Sijia Gao, Yubo Zhang, Tong Liu, Haoyu Liu*School of Life Science,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 and Green Development,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Received: Dec. 3rd, 2020; accepted: Dec. 31st, 2020; published: Jan. 8th, 2021AbstractFrom May to September, 2018, the project team studied the soil anim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通讯作者。

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_沈会涛

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_沈会涛

J. Lake Sci.(湖泊科学) ,2008, 20(1):773-779. E-mail: jlakes@©2008 by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沈会涛1, 刘存歧2**(1: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上海 200062)(2: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保定 071002)摘要: 为掌握白洋淀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于2006年4月至10月间对其进行了5次采样调查, 经显微镜检, 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5种(属), 浮游植物的密度范围在55.5×104-1704.8×104 cells/L之间, 群落组成以蓝藻、隐藻和绿藻为主. 应用CANOCO 4.5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相关分析(CCA), 作出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 结果表明, 水体中的pH值及总磷浓度是影响这一区域物种分布格局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 生物需氧量和溶氧量也对浮游植物的分布有较大影响. CCA排序图较好的说明了浮游植物物种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白洋淀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its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Lake BaiyangdianSHEN Huitao1 & LIU Cunqi2(1: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P.R.China)(2: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P.R.China)Abstract: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Lake Baiyangdian was characterized based on, five surveys were carried out from April to October in 2006. A total of 155 taxa were identified by microscope. The phytoplankton had an abundance ranging from 55.5×104cells/L to 1704.8×104cells/L.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was dominated by Cyanophyta, Cryptophyta and Chlorophyta.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was appli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toplankton species an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ANOCO 4.5. The species – environment biplots were drawn based by the result of CC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pH and total phosphoru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species. Besides these,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dissolved oxygen were also important to the phytoplankton species. CCA ordination shows a slight, but significant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lake systems.Keywords: Phytoplankt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Lake Baiyangdian浮游植物是水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和食物链的基础环节[1], 在水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浮游植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种类的组成和分布变化对环境的变化具有指示作用, 同时环境条件的改变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2].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是一种非线性多元直接梯度分析方法, 它把对应分析与多元回归结合起来[3]. 不同于以前的直接梯度分析, CCA可以结合多个环境因子, 包含的信息量大, 结果直观明显, 从而更好地反映群落与环境的关系[4]. 近年来, CCA被广泛应用于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间复杂关系的研究[5-6].*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06276905)资助. 2008-04-15收稿; 2008-07-14收修改稿. 沈会涛, 男, 1980年生, 博士研究生; E-mail: shenhuitao80@.**通讯作者; E-mail: liucunqi@.J. Lake Sci .(湖泊科学), 2008, 20(6)774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 面积366 km 2, 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7]. 本文在2006年对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和环境参数调查和测定的基础上, 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来探讨浮游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从而为利用浮游植物进行水质监测工作提供方法和相关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采样时间和采样点设置采样时间为2006年4月、5月、7月、9月和10月. 采样点设置: 在白洋淀共设置8个样点(图1), 代表了白洋淀湿地环境的总体特征. 1-3号采样点(端村、采蒲台、圈头)位于淀区开放水面, 不受府河污水排放的影响, 端村、圈头为养鱼区, 水产养殖业发达; 采蒲台为静水蓄积区, 离村落较远,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生长有大量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4号点(光淀)为半养鱼区, 水产养殖业较发达, 水草丰盛. 5号点(枣林庄)为淀区出水口, 离污染源较远, 水质较好. 6号点(王家寨)为畜禽养殖区, 并且旅游业发达, 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水质差. 7号点(烧车淀)为静水蓄积区, 水面开阔, 养殖业和种植业都较发达. 8号点(南刘庄)为污水河流入口, 接受来自府河排放的污水和安新县的工业及生活污水, 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较高.1.2 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水样的采集、浮游植物物种鉴定和计数等参考有关书籍[8-10]. 各样点的理化因子: pH 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 Cr )、生物需氧量(BOD)、总磷(TP)、总氮(TN)、高锰酸钾指数(COD Mn ), 采用保定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 1.3 数据分析采用PRIMER 5.0软件对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Margalef 丰富度指数、Pielou 均匀度指数进行计算[11].采用Canoco for Windows 4.5软件对物种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CCA 分析. 物种数据要经过筛选, 本文用于排序的物种要求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该物种在各样点出现的频度>12.5%, 该物种在至少一个样点的相对密度≥1%[12-13]. 物种矩阵经过lg(x +1)转换, 环境数据除pH 值以外都进行lg(x +1)转换[13-14], 利用Canoco for Windows 软件包中的WcanoImp 将其分别生成名为spe.dta 和env.dta 的文件. 应用Canoco for Windows 4.5进行运算, 将生成的数据文件spe-env.cdw 在Canodraw for Windows 中作图, 排序结果用物种-环境因子关系的双序图表示[15].图1 白洋淀采样点示意图Fig.1 Sampling sites of the Lake Baiyangdian沈会涛等: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7752 结果与分析2.1 环境因子白洋淀各样点的环境因子平均值月份变化如表1所示. pH值在7.790-8.565之间变化, 4月pH值最低, 而5月最高. 溶氧量7月最高为10.238mg/L, 而10月最低. 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均在4月出现最高值, 分别为76.713mg/L和19.671mg/L. 总磷浓度在0.09-0.34mg/L之间变化, 而总氮浓度在1.879-12.788mg/L之间变化, 营养盐浓度整体上表现出了4月高于其它采样月份. 高锰酸钾指数平均值为12.729mg/L, 其中在4月和7月较高, 分别为17.124mg/L和14.385mg/L, 其余采样月份中差别不大. 2.2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2.2.1种类组成及优势种变化调查期间, 共检测到浮游植物8门, 155种, 其中, 其中绿藻门最多, 为81种, 占52.3%; 蓝藻门29种, 占18.7%; 硅藻门17种, 占11.0%; 裸藻门14种, 占9.0%; 甲藻门6种, 占3.9%; 黄藻门4种, 占2.6%; 隐藻门3种, 占1.9%; 金藻门最少, 仅有1种, 占0.6%. 4月份优势种有隐藻门的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 出现频度为100%; 亚优势种为隐藻门的马氏隐藻(Cryptomonas marssonii)、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硅藻门的针杆藻(Synedra sp.), 出现频度均为100%. 5月份优势种有隐藻门的卵形隐藻和马氏隐藻, 出现频度均为100%; 亚优势种为蓝藻门的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和硅藻门的针杆藻, 出现频度分别为87.5%和100%. 7月份优势种为蓝藻门的蓝绿平裂藻(Merismopedia glauca), 出现频度为100%; 亚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小球藻和隐藻门的卵形隐藻, 出现频度均为100%. 9月份优势种为隐藻门的卵形隐藻, 出现频度为100%; 亚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小球藻和蓝藻门的细小平裂藻, 出现频度为100%和87.5%. 10月份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小球藻和蓝藻门的细小平裂藻, 出现频度均为100%; 亚优势种为裸藻门的具尾裸藻(Euglena caudata)和隐藻门的卵形隐藻, 出现频度均为100%.表1 白洋淀水体环境因子变化Tab.1 The variation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Lake Baiyangdian日期(年·月) pH DO(mg/L) COD Cr(mg/L)BOD(mg/L)TP(mg/L)TN(mg/L) COD Mn(mg/L) 2006.4 7.79 5.865 76.713 19.671 0.338 12.788 17.124 2006.5 8.565 9.726 40.75 5.896 0.09 1.879 10.64 2006.7 8.215 10.238 35.863 5.638 0.34 4.841 14.385 2006.9 7.944 9.899 34.125 5.15 0.187 4.62 10.626 2006.10 8.134 5.618 39 4.05 0.27 3.761 10.868 平均8.13 8.269 45.290 8.081 0.245 5.578 12.7292.2.2 浮游植物密度在调查期内, 浮游植物的密度范围在55.5×104-1704.8×104cells/L之间, 月平均密度为507.82×104cells/L(表2). 浮游植物月平均密度变化大, 平均最高密度(9月)与最低密度(5月)相差较大. 由图2可看出, 1号、3号和8号样点浮游植物月平均细胞密度较大, 而2号样点最低, 其余各样点之间相差较小. 8号样点浮游植物月平均密度最大, 其次为3号样点和1号样点, 2号样点月平均密度最低, 其余各样点相差不大. 南刘庄位于府河入淀口, 水体中有机物质含量较高, 虽然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但细胞密度较大, 主要种为耐污种如蓝藻门的小球藻、隐藻门的卵表2 白洋淀浮游植物密度变化 (×104 cells/L) Tab.2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densityof the Lake Baiyangdian日期(年.月) 均值变幅2006.4 340.4466.9-731.552006.5 300.73 65.4-540.452006.7 695.96 192.15-1648.52006.9 755.12 248.1-1704.82006.10 466.83 55.5-895.8J. Lake Sci .(湖泊科学), 2008, 20(6)776形隐藻等. 端村和圈头为养鱼区, 水体受投放的饵料等影响较大, 浮游植物密度也偏高. 采蒲台离村落远, 污染程度较低, 浮游植物种类与密度都较少. 枣林庄、光淀、王家寨、烧车淀离村落较近, 污染源主要来自内源性污染(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染), 浮游植物群落细胞密度较为相近.2.2.3 群落物种多样性 从图3可以看出, Shannon-Wiener 指数(H')范围为3.43-4.33, 1号、3号和8号样点指数较低, 2号样点最高, 其余各样点间差别不大. Margalef 指数(d )范围为2.89-9.56, 2号和8号样点的Margalef 指数低于其它各样点. Pielou 指数(J )变幅为0.62-0.81, 其变化规律与Shannon-Wiener 指数相同. 2.3 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CCA 分析典范对应分析提供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对应关系的工具[6]. 在由主轴1和主轴2构成的排序图中, 环境因子用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 向量长短代表了其在主轴中的作用, 箭头所处象限表示环境因子与排序轴之间相关性的正负[5]. 分析时, 可以做出某一种类(或样点)与环境因子连线的垂直线, 垂直线与环境因子连线相交点离箭头越近, 表示该种(或该样点)与该类生境因子的正相关性越大, 处于另一端的则表示与该类环境因子具有的负相关性越大[16]. 对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在主轴上排序, 则可反映这些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浮游植物出现频度和相对密度, 选取了16种浮游植物用于CCA 分析, 浮游植物的代码见表3.表3 CCA 分析中浮游植物种类代码 Tab.3 Codes of phytoplankton species for CCA种类种类s1 球衣藻(Chlamydomonas sp.)s9小环藻(Cyclotella sp. )s2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 s10 针杆藻(Synedra sp. ) s3 螺旋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iralis ) s11 最小胶球藻(Gloeocapsa minima ) s4 鼓藻(Cosmarium sp. )s12具尾裸藻(Euglena caudata )s5 韦氏藻(Westella botryoides ) s13 梭形裸藻(Euglena acus )s6 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 ) s14 马氏隐藻(Cryptomonas marssonii ) s7 柱状栅藻(S. bijuga ) s15 卵形隐藻(C. ovata ) s8 蹄形藻(Kirchneriella sp. )s16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图4反映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从排序图上明显反映出16种浮游植物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适应特点. 对于环境因子来讲, 第一、第二排序轴间的相关系数都为0, 说明排序结果是可信的[17-18]. 第图2 白洋淀不同样点浮游植物密度比较 Fig.2 The comparison of phytoplankton densityof the Lake Baiyangdian图3 白洋淀不同样点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 Fig.3 Diversity indice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of 8 sampling sites in the Lake Baiyangdian沈会涛等: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777一排序轴与pH值呈正相关(0.505), 与生物需氧量呈负相关(-0.307); 第二排序轴与总磷浓度呈正相关(0.570), 与溶氧量呈负相关(-0.383). 根据7个主要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 CCA排序分析可将16中浮游植物种类分为3个组. 种组Ⅰ只包括尖尾蓝隐藻1种浮游植物, 与生物需氧量、总磷浓度和总氮浓度正相关, 而与高锰酸钾指数和化学需氧量负相关. 种组Ⅱ包括小球藻、鼓藻、蹄形藻、小环藻、具尾裸藻、卵形隐藻等6种浮游植物, 其分布格局与较高的高锰酸钾指数和化学需氧量有很大的正相关; 并且种组Ⅱ中的多数浮游植物种类生活在中营养或富营养状态水体中[19], 在排序图中, 都位于总氮轴和总磷轴附近, 呈正相关. 从第二排序轴可以看出, 种组Ⅲ中的球衣藻、螺旋纤维藻、韦氏藻、四尾栅藻、柱状栅藻、针杆藻、最小胶球藻、梭形裸藻、马氏隐藻等9种浮游植物, 其分布格局与pH值和溶氧量有着极大的相关性, 由于白洋淀水体呈现明显的偏碱性, 同时水体中的溶氧量也偏低, 这表明pH值和溶氧量是影响种组Ⅲ中浮游植物种类生长的限制条件.图4 白洋淀浮游植物物种与环境关系的CCA排序图Fig.4 CCA biplot of phytoplankton specie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the Lake Baiyangdian3 讨论和结论2006年共观察到浮游植物8门, 155种(属), 调查期内浮游植物月平均细胞密度为507.82×104 cells/L. 中营养型湖泊中常以甲藻、隐藻、硅藻类占优势, 富营养型湖泊则常以绿藻、蓝藻类占优势[20]. 从白洋淀浮游植物优势种和亚优势种来看, 除2号样点外, 其余各样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蓝藻门的蓝绿平裂藻、细小平裂藻, 绿藻门的小球藻以及隐藻门的卵形隐藻和马氏隐藻等占有优势, 说明白洋淀多数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组织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它反映了群落特有的物种组成和个体密度特征. 湖泊中的营养盐作为浮游植物赖以增殖的基础, 其数量与分布能影响浮游植物的数量动态; 同样, 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浮游植物也能吸收、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盐. 1号、4号、5号、6号和7号样点为养鱼区、半养鱼区和畜禽养殖区, 并且离村落较近, 污染源主要来自内源性污染(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染), 环境特征相似, 所以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为一致; 2号样点由于离污水入口较远, 并生长有大量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能够净化水体, 并且远离村庄, 水质较好,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丰度都较少, 造成Shannon-Wiener指数偏高, 而Margalef指数偏低; 8号样点是污水入口, 大量污染性物质排入水体, 导致水体恶化, 沉水性植物灭绝, 水体自净作用降低, 水体中只能生存耐污种, 种类组成较少, 但个体密度大, 所以多样性指数都偏低.J. Lake Sci.(湖泊科学), 2008, 20(6) 778张义科等[21]应用浮游植物群落资料通过指示生物法、藻商值、营养状态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了白洋淀水质, 同时利用理化分析方法对水质进行监测, 结果表明, 1991-1992年白洋淀的水质为中性或微碱性贫营养型水体, 而1993年则为碱性富营养型水体. 冯建社[7]根据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种数数量, 利用污染指示种, 指示群落, 多样性指数三种方法评价白洋淀水质污染状况, 表明白洋淀属于β中污水体. 在以往对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的研究中, 只是单纯从多样性指数、指示生物等方面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 而未将浮游植物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进行结合. 本文对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进行了典范对应分析, 结果表明, pH值和总磷浓度是影响这一区域物种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但不同湖泊具有不同的主要影响因子, Habib等[22]阐明硅酸盐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比硝酸盐和硅酸盐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较大, 同时温度、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也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 Arhonditsis等[23]研究了华盛顿湖表明: 透明度、总磷和捕食压力对浮游植物的影响最大; Lau等[24]研究表明浮游植物受营养盐(氮、磷和硅)及捕食(浮游动物和水蚤)作用的影响. CCA排序较好地解释了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物种的生态分化现象[3]. 在对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生态调查的基础上,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直接梯度排序, 可以揭示出白洋淀关键浮游植物物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出湖泊水体的水质状况, 为该地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 另外除主要的环境因子外, 人为干扰(村落排污、底泥疏浚等)、浮游动物的下行效应[25]等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湖泊内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4 参考文献[1] 沈韫芬, 章宗涉, 龚循矩等. 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2] Lepistö L, Holopainen AL, Vuoristo H. Type-specific and indicator taxa of phytoplankton as a quality criterion for assessing theecological status of Finnish boreal lakes. Limnologica, 2004, 34: 236-248.[3] 栾青杉, 孙军, 宋书群等. 长江口夏季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3): 445-450.[4] 张金屯. 植被与环境关系的分析II. CCA和DCCA限定排序.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15(3): 292-298.[5]Habib OA, Tippett R, Murphy KJ. Seasonal change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relation to physico-chemicalfactors in Loch Lomond, Scotland. Hydrobiologia,1997, 350: 63-79.[6] 李秋华, 韩博平. 基于CCA的典型调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分析. 生态学报, 2007, 27(6): 2355-2364.[7] 冯建社. 白洋淀浮游植物与水质评价. 江苏环境科技, 1999, 2: 27-29.[8] 黎尚豪, 毕列爵. 中国淡水藻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9] 金相灿, 屠清瑛.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第二版).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10] 大连水产学院主编. 淡水生物学. 山东: 农业出版社, 1982.[11]Clarke KR, Warwick RM. Change in marine communities: an approach to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2nd Edition).PRIMER-E: Plymouth, 2001: 2-15.[12]Lopes MRM, Bicudo CEM, Ferragut MC. Short term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a shallow tropicaloligotrophic reservoir, southeast Brazil. Hydrobiologia, 2005, 542: 235-247.[13]Muylaert K, Sabbe K, Vyverman W.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a freshwater tidal estuary(Schelde, Belgium).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2000, 50: 673-687.[14]Flores LN, Barone R. Phytoplankton dynamics in two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trophic state (Lake Rosamarina and LakeArancio, Sicily, Italy). Hydrobiologia, 1998, 369/370: 163-178.[15] 魏玉莲, 姬兰柱, 王淼等. 长白山北坡静水水体中水甲虫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1):91-94.[16] 张元明, 陈亚宁, 张小雷. 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环境解释. 地理学报, 2004, 59(6): 903-910.[17]ter Braak CJF.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 new eigenvector technique for multivariate direct gradient analysis.Ecology, 1986, 67: 1167-1179.[18] 郝占庆, 郭水良, 叶吉. 长白山北坡木本植物分布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27(6): 733-741.沈会涛等: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779[19] 金相灿, 屠清瑛.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20] 庞清江, 李白英. 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水资源保护, 2003, 19(5): 42-44.[21] 张义科, 张雪松, 田玉梅. 利用浮游植物群落评价白洋淀水质的研究.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4(2): 39-46.[22]Habib OA, Tippett R, Murphy KJ. Seasonal changes in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relation to physico-chemicalfactors in Loch Lomond, Scotland. Hydrobiologia, 1997,350: 63-79.[23]Arhonditsis GB, Winder M, Brett MT et al.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of phytoplankton variability in Lake Washington (USA).Water Research, 2004, 38: 4013-4027.[24]Lau SSS, Lane SN. Nutrient and grazing factors in relation to phytoplankton level in a eutrophic shallow lake: the effect of lowmacrophyte. Water Research, 2006, 36: 3593-3601.[25]Maraloni G, Tesolín G, Sacullo F et al. Factors regulating summer phytoplankton in a highly eutrophic Antarctic lake.Hydrobiologia, 2000, 432: 65-72.。

白洋淀湿地生态现状评价及保护对策

白洋淀湿地生态现状评价及保护对策
第 1 5 卷 第 5期 2 0 1 3年 1 0月
河北 农业 大学 学 报 ( 农 林教 育版 )
J o u r n a l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o f He b e i ( Ag r i c u l t u r e& F o r e s t r y E d u c a t i o n )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t h e f i e l d d a t a,t he e c o l o gi c a l s t a t us o f Ba i y a ng di a n we t l a n d i n t he a s pe c t s o f
q ua l i t y a nd qu a nt i t y o f wa t e r, phy t o pl a n kt o n, h yd r o phy t e, z o op l a nk t o n, f i s h a n d bi r d s wa s
e v a l u a t e d t o pr o v i d e t he ba s i s f o r r e p a i r a nd u t i l i z a t i on o f Ba i y a n gd i a n we t l a n d e c o s y s t e m. The r e s u l t s s ho we d t h a t wa t e r qu a n t i t y o f Ba i y a n gd i a n i s a n i mpo r t a nt f a c t o r a f f e c t i ng i t s wa t e r q ua l i t y a nd s pe c i e s .Co mp a r e d wi t h hi s t o r i c a l d a t a,t he wa t e r q u a nt i t y o f Ba i y a n g di a n we t l a nd i s p r o v e d t o r e d uc e wi t h s e r i ou s wa t e r p o l l u t i o n,a nd d e c l i ne i n hi o d i ve r s i t y. Be c a u s e of t he e c ol og i c al wa t e r d i v e r s i on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Ba i y a ng di a n e c o s ys t e m ha s b e e n r e s t o r e d t o s o me d e gr e e .So me c o un t e r me a s ur e s we r e p ut f or wa r d t o pr o t e c t t h e e c ol o g i c a l e nv i r o nme n t o f Ba i ya ng di a n we t l a nd,e s t a b l i s h a s t ab l e me c h a ni s m o f e c ol o g i c a l hy d r a t i n g,i nt e ns i f y e f f o r t s t o

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influencing analysis in Baiyangdian LakeLIU Shi-cun,WANG Huan-huan,TIAN Kai,ZHAO Yan-wei *,CHEN Jia-qi,LI Chun-hu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Environment Simulation,School of Environment,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know the changes of Baiyangdi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y changes in hydrology,water quantity,water quality,aquatic organisms,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Baiyangdian Lake were summarized,and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ere analyz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urve regressio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ater quantity,water quality,aquatic organism species,and aquatic organism quantity of Baiyangdian Lake de⁃creased each year,while evaporation,the proportion of the wetland landscape transformed into non-wetland landscape,and the degree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creased.There were some correlations among the changes in aquatic organisms,hydrology elements,and water quality.The decrease in water inflow caused by the increase in water use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watershed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water pollution,wetland area decrease,and zooplankton species decline.We should establish a stable ecological water supply mechanism,optimize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implement the deep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wetlands and wetland channel hydrological connectivity,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Baiyangdian Lake in the fu⁃ture.Keywords :Baiyangdian Lake;ecological environment;hydrology;water quality;aquatic organism;influencing factor刘世存,王欢欢,田凯,等.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0,39(5):1060-1069.LIU Shi-cun,WANG Huan-huan,TIAN Kai,et al.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influencing analysis in Baiyangdian Lake[J].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2020,39(5):1060-1069.白洋淀生态环境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刘世存,王欢欢,田凯,赵彦伟*,陈家琪,李春晖(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5)收稿日期:2020-02-25录用日期:2020-04-15作者简介:刘世存(1995—),女,吉林白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环境规划管理研究。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科学考察报告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科学考察报告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科学考察报告一、时间:2020年5月~10月二、地点: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湿地三、背景与动机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企业建立了起来,我们的环境却越来越差了。

空气和水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北京市雾霾天气这些年已经变成了常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我们周围的环境变化。

湿地被称为我们地球之肺,于是我们决定走出北京到距离我们最近的大型湿地——白洋淀湿地实地考察,去看看那里的生态环境状况如何?也看看能否为现在的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找到答案。

四、考察内容白洋淀湿地动、植物现状及水质情况考察考察区域:烧车淀和白洋淀水域周边分布了很多村庄,岸边水中生活垃圾很多,湿地中心的水质比稍好一些,淀中生长了大面积的芦苇,还有成片的荷花,到了7~8月份,荷花盛开非常漂亮。

考察中我们发现了水鳖、荇菜、菹草、芦苇、茨菰等湿地植物,田鳖、潜蝽等昆虫,金线蛙、沼水蛙、中华大蟾蜍等两栖动物,白条锦蛇、虎斑颈槽蛇等爬行动物,黄颡鱼、麦穗鱼、虾虎鱼等鱼类,须浮鸥、凤头??、夜鹭、苍鹭、杜鹃、红骨顶鸡等鸟类。

五、生态环境分析 1.芦苇是湿地周边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每年秋天都會把淀中的芦苇全部收割,而芦苇丛是鸟类和很多两栖动物的家园,这种对芦苇的大面积砍伐行为破坏了湿地鸟类和两栖动物的正常繁衍和过冬,使得湿地的很多鸟类种群数量不断降低甚至消失,考察过程中发现的凤头??、红骨顶鸡数量已经非常少了! 2.周边居民房屋距离湿地太近,大量的生活垃圾不断污染着湿地的水域。

3.周边的村民和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在湿地捕捉野生鸟类、两栖动物和鱼类,原本就很脆弱的生态链被不断破坏。

4.周边工厂、企业,它们的废水很多被排放到湿地中,水质变差,水中的动、植物生存面临着很大的威胁。

5.湿地周边旅游和商业项目过度开发,甚至有企业大面积抽干湖水造地盖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太多的游人带来了更多的垃圾和对环境的破坏。

六、结论 1.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经过查阅对比湿地以前的资料,现在的水质和湿地动植物种群数量等方面在不断下降。

白洋淀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恢复

白洋淀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恢复

白洋淀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白洋淀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湿地之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境内。

它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白洋淀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

为了保护和恢复这片珍贵的湿地资源,各方力量正在积极参与其中。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白洋淀湿地的重要性。

湿地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许多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和迁徙站。

白洋淀湿地的保护不仅关乎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也关乎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只有积极介入,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湿地的价值。

其次,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阻止对白洋淀湿地的进一步破坏和污染。

过度的农业化和工业化活动,以及过度的水资源开发,是导致白洋淀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农业和工业活动的监管,并制定相应的环保法规。

此外,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白洋淀湿地是许多河流的源头,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对湿地的保护至关重要。

同时,注重环境教育也是白洋淀湿地保护的重要一环。

人们的环境意识是改变行为的关键。

通过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和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的认知和理解。

学校、社区和媒体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传达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如何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时,我们才能真正做出改变。

此外,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也是白洋淀湿地保护的关键。

由于长期的人类干扰,湿地的水质和植被状态已经遭到破坏。

为了恢复湿地的生态平衡,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引入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湿地植被,修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的自然恢复过程。

此外,限制湿地周边的发展,保持湿地的自然景观和原始生态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我们还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白洋淀湿地。

湿地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国际组织、科学家和环保组织可以通过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推动湿地保护的全球进程。

我们需要共同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关注湿地保护问题,并制定全球性的保护政策。

白洋淀地理现象

白洋淀地理现象

白洋淀地理现象白洋淀是中国北方一片著名的湿地,位于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现象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对白洋淀的地理现象进行详细介绍。

白洋淀的最大特点是其湖泊分布的不规则性。

白洋淀由许多湖泊组成,这些湖泊大小不一,分布呈不规则的形态。

这种湖泊的不规则分布使得白洋淀的地形变化多样,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白洋淀还以其水位变化大而著称。

白洋淀的水位会因为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雨季,白洋淀的水位会迅速上升,湖泊面积扩大,水域变得广阔。

而在旱季,由于缺水和蒸发的原因,白洋淀的水位会迅速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水域变得狭窄。

这种水位变化给白洋淀带来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

白洋淀还具有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

白洋淀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动物种类。

在白洋淀的湖泊和沼泽地带,生长着大量的芦苇、蒲公英等湿地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白洋淀的环境,还为众多的水鸟和鱼类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白洋淀还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途径,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候鸟在这里栖息和觅食。

白洋淀还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

在白洋淀的周围,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地貌景观,如沙丘、湿地平原等。

这些地貌特征是由于风力和水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沙丘是由于风力将沙土吹积而形成的,而湿地平原则是由于水流的冲刷和沉积而形成的。

这些地貌景观为白洋淀增添了许多自然之美。

白洋淀还是一个重要的水资源补给地。

白洋淀周围的山脉和河流是白洋淀的重要水源。

这些水源通过地下水和河流的补给,为白洋淀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这些水资源不仅滋养着白洋淀的湿地生态系统,也为周边的农田和城市供水提供了保障。

白洋淀以其独特的地理现象而闻名。

其湖泊分布的不规则性、水位变化大、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独特的地貌特征和重要的水资源补给地,使白洋淀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

这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科研人员前来探索和研究。

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白洋淀,使其成为更美丽的地方。

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Ca o ia O r s 0 d n e a ay i o h t pa ko o n nc l re p n e c n lss fp yo ln t n c mm u i n s e vr n e t c nt a d i n i m na y t o
f c o s i h a e B ia g i n a t r te L k ay n da n
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及其与环境 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
沈会 涛 ,刘存歧 ”
( : 东师范 大学环 境科学 系,上海 2 0 6 ) I华 0 0 2
(: 北大学 生命科 学学 院, 定 0 10) 2河 保 70 2

要: 为掌 握 白洋淀浮 游植物 的群落 特征,于 20 年 4月至 1 06 O月间 对其进行 了 5 次采 样调查 , 经显 微镜 检,共鉴定 出浮游植
C o i l ors o d n ea a s ( C W p l dt x l et e t nhpb t e h t l ko p c sad e v o me t n a nc r p n e c n l i C A) a a pi e po erl i si e ac e ys s e o rh ao wen p yo a t se i n n i n na pn n e r l
L k c. 泊 科 学)2 0 , 01: 37 9 aeSi湖 ( ,0 82 () 7 -7 7 ht: w j ks r. — ij k s ils c n t / w.ae. g Ema :l e@nga. . p/ w l o l a ac  ̄2 0 y o ra o L k Sine 0 8b J un lf a e cecs
5 . 1 cl / 7 48 1 e s. T e h t l ko o u i Sd mi t y C a o h t C y tp y n h rp y . 5  ̄ 0 e s t 1 0 . 0cl / . h yo a t nc m nt Wa o n e b y n p ya rpo h t a d C l o h t 5 1 lL o x lI , p pn y ad , a o a

白洋淀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及水质评价

白洋淀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及水质评价

H ᶄ =- l n p n / N ) l n ( n / N ) ∑p ∑( i i=- i i 式中, H ᶄ 为S h a n n o n Wi e n e r 指数, p i为采样点中 种底栖动物出现的概率, S为种类数, n 第i i为第 i 种的密度, N为总密度。
4 4
第 3卷第 1期㊀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水 生 态 学 杂 志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 0 1 0年 1月
5月 2 3 . 0 2 3 . 3 2 4 . 7 2 5 . 0 2 7 . 1 2 7 . 0 2 8 . 4 2 7 . 1 2 7 . 7 2 5 . 9
6月 3 0 . 6 2 7 . 9 3 0 . 1 2 7 . 0 3 0 . 6 2 8 . 0 2 9 . 0 2 8 . 6 2 8 . 0 2 8 . 9
9月 1 8 . 9 1 9 . 2 1 7 . 5 1 8 . 5 1 9 . 2 1 9 . 7 1 7 . 5 1 9 . 5 1 8 . 5 1 8 . 7
1 0月 1 3 . 3 1 3 . 3 1 3 . 3 1 3 . 4 1 3 . 8 1 4 . 1 1 4 . 0 1 3 . 9 1 3 . 8 1 3 . 7
1 . 3 ㊀水环境调查 采集底栖动物样本时, 同时对水体溶解氧、 p H 值、 温度、 水深、 河宽等理化及水文指标进行测定, 并 记录采集区域的底质情况。 1 . 4 ㊀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计算及统计分析 运用 S h a n n o n Wi e n e r 多样性指数:
S i = 1 S i = 1
㊀㊀1 . 南刘庄; 2 . 鸳鸯岛; 3 . 烧车淀; 4 . 王家寨; 5 . 枣林庄; 6 . 光淀; 7 . 圈头; 8 . 采蒲台; 9 . 端村

湖泊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性及其对食物网结构的影响研究—以白洋淀为例

湖泊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性及其对食物网结构的影响研究—以白洋淀为例

湖泊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性及其对食物网结构的影响研究—以白洋淀为例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2. 研究目的和任务 (3)3. 研究区域概况 (4)(1)白洋淀地理位置 (5)(2)白洋淀生态环境现状 (6)二、湖泊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性研究 (7)1. 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性的概念 (9)2. 湖泊环境因子的选取 (9)3. 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 (10)4. 白洋淀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性分析 (11)三、食物网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2)1. 食物网结构概述 (13)2. 食物网结构的影响因素 (14)3. 白洋淀食物网结构特点 (15)四、白洋淀湖泊环境因子对食物网结构的影响研究 (16)1. 环境因子与食物网结构的关系 (17)2. 环境因子对食物网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18)3. 湖泊环境因子对食物网结构影响的空间尺度效应 (19)五、白洋淀湖泊环境管理与保护对策 (20)1. 当前存在的问题 (21)2. 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建议 (23)3. 可持续发展策略 (24)六、结论与展望 (25)1. 研究结论总结 (26)2. 研究创新点分析 (27)3. 研究展望与建议 (28)一、内容概要本研究以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泊白洋淀为例,探讨了湖泊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性及其对食物网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白洋淀不同生境的水质、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揭示了这些因子对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结构的重要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差异对食物网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研究还发现,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性与生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本研究对于揭示湖泊环境因子对食物网结构的影响机制,以及为湖泊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背景和意义“湖泊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性及其对食物网结构的影响研究—以白洋淀为例”之研究背景和意义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因子空间异质性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洋淀湿地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张树彬;任启文;李联地;张树梓
【期刊名称】《河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22()4
【摘要】植物群落是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发挥的基础,探讨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以及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有助于了解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能够为湿地植物群
落保护与恢复提供参考。

该研究以白洋淀湿地洲滩草本植物群落和水生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群落调查和环境因子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物种多样
性特征和主要环境驱动因子。

结果显示:(1)在洲滩草本植物群落共调查到57种,隶
属24科46属;水生植物群落调查到18种,隶属12科13属;两种生境物种组成差
异显著。

(2)整体上,洲滩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高于水生植物群落,其中,2种生境植物群落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3)洲滩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变化主要受土壤自然含水量、全磷和p H值的影响,而水体透明度、硝态氮和底泥
碱解氮是影响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白洋淀湿
地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因此,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调
节和改善植物群落的生境质量,可以有效促进不同生境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

【总页数】7页(P1-7)
【作者】张树彬;任启文;李联地;张树梓
【作者单位】河北林业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河北
小五台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1
【相关文献】
1.三江平原不同强度干扰下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
2.人类活动效应对物种多样性影响的动力模拟 --以洪湖湿地生境毁坏对水鸟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例
3.郑州黄河湿地不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态位分析
4.白洋淀湿地不同生境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5.闽江福州河段江心洲异质土壤生境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