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学报模板
农业工程学报论文写作规范(CSCD,EI)
第24卷网络预印版(小五宋体)农业工程学报V ol. 24 2008年网络预印版Transactions of the CSAE 2008 1(小二,行距1.1)论文题名(居中、小二、黑体)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有关原则,有助于选择关键词。
第一作者1,通讯作者1※,其他作者2(居中、四号、仿宋,行距1.1)(1.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 2. 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居中、小五、宋体,行距1.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
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
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
摘要(小五、黑体):中文摘要的编写执行GB6447-86规定,篇幅为200~300字。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
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
(小五、宋体,行距1.1)关键词(小五、黑体):农业;工程;编辑;科技;论文(小五、楷体,行距1.1)一般选3~8个关键词。
按GB/T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以作为关键词标出。
词间用分号“;”分隔。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小五、黑体)在中文关键词的下方,按《中国图书分类法》(第4版)给出本篇文章的“中图分类号:”。
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个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以分号分隔。
在“中图分类号:”后空两格,填写本文的“文献标识码:”。
农业工程学报审稿流程
农业工程学报审稿流程农业工程学报不接受一稿多投、雷同稿,要求论文反映的信息及学术成果须为作者原创、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
稿件一经被本刊录用,将随本刊在相关网络媒体传播。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学报》编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并适应期刊国际化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结合本刊的具体情况,对来稿作如下要求,希望广大作者给予支持。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
文献标识码为A、B、C的文章应有相应的英文题名,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首字母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姓、名均不能缩写。
(2)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
(3)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
作者工作单位的英译文还应在邮编之后加。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分号分隔。
项目后给出编号,编号用()括起。
(1)中文摘要的编写执行GB6447-86规定,英文摘要字数原则上应不少于500个实词。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
(2)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
(3)中文摘要需简明扼要,英文摘要需详细介绍论文主要内容,中英文摘要不需要严格一对应。
中文摘要前加摘要:标识;英文摘要前加标识。
一般选3~8个关键词。
按GB/T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以作为关键词标出。
农业工程杂志设计方案模板
农业工程杂志设计方案模板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工程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目前国内对农业工程方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农业工程杂志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因此,策划一本专业的农业工程杂志,对于促进农业工程研究的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杂志定位与特色1. 定位本杂志以推动农业工程研究与应用为宗旨,主要覆盖农业机械、水利工程、土地利用与规划等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领域,旨在传播农业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促进农业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以及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2. 特色(1)专业性强:面向农业工程领域,报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的文章。
(2)前瞻性:关注未来农业工程发展方向,介绍新技术、新方法,促进农业工程的科技创新。
(3)贴近实际: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学术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实际结合,注重实用性。
(4)国际视野:关注国内外农业工程领域研究动态,介绍国际领先技术及经验,引领国内农业工程发展。
三、内容设置1. 综合动态(1)政策法规与动态:报道国内外农业工程领域相关政策法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及时关注农业工程发展趋势。
(2)行业资讯:整合农业工程领域最新动态、重要会议、行业展会等信息。
2. 学术研究(1)农业机械:报道农业机械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技术应用案例等。
(2)水利工程:介绍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灌溉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案例。
(3)土地利用与规划:报道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规划、土地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
3. 技术应用(1)农田建设与管理技术:介绍农田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种植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2)农业装备与机械:报道农业装备、农机化管理、农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3)农业环保技术:介绍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
四、作者构成本杂志主要面向农业工程领域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及农业从业者,作者构成主要包括农业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以及农业科技人员等。
农业工程学报格式模板 -回复
农业工程学报格式模板-回复宜于描述所提及的主题。
特别是文章开头应概括性地介绍主题并阐明重要性,发展后续段落可涵盖有关技术原理、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文章结尾部分要有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并提出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在撰写过程中,还需细致论述,并遵循农业工程学报的格式要求。
标题:[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首先,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详细介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设备。
然后,针对不同农业环境、作物类型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探讨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不同应用场景。
最后,总结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场景;生产效率;劳动强度;环境保护1. 引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农业机械化技术应运而生。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因此,研究农业机械化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成为迫切的需求。
2.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原理和设备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替代人力劳动,完成农业生产的一种生产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机械化设备对土地、作物和动物等进行操作,以达到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劳动强度的减轻。
在农业机械化技术中,常用设备包括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喷洒机等。
这些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种植、收获、施肥、喷洒等环节的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3.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场景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农业环境、作物类型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平原地区,拖拉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田间作业;而在山区,小型机械设备更为适用。
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也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自2005年始为单月刊。
编委会名誉主任:汪懋华院士、杨邦杰教授;编委会主任:罗锡文院士;主编:朱明研究员;编辑部主任:魏秀菊。
主要栏目有:农业水土工程,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农业信息与电气技术,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
《农业工程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位居“农业工程类”期刊榜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选为首批收录期刊;2009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先后被美国工程索引(EI光盘版)、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中心(CAB International)、美国剑桥科技文摘(CSA)等15家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
《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系中文核心期刊,被EI光盘版等多家国内外权威或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作者分布覆盖全国85%地区,也有国外学者的成果报道,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双月刊,大16开本。
读者对象为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科技人员、技术管理及推广人员和大院校师生。
1、报道范围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化工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农村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保工程、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工程、农业自动化与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及专家论坛、以及实用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
2、论文说明作者投稿同时附上论文说明,内容包括(1)本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等;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有何创新;(2)对领域较新内容的论文,可介绍4-5名国内外同行专家(回避与作者有关者)的有关研究情况,如涉及学术观点有分歧的内容时,可声明需回避的审稿专家;(3)初审通过的稿件,需作者提供有关课题管理单位证明材料,作者及代表性论著简介,论文基金项目的批准件的复印件。
农业工程学报发表流程
农业工程学报发表流程
农业工程学报的发表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投稿:作者需要按照期刊的要求,撰写和提交稿件。
在投稿前,作者需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确保稿件符合期刊的要求和标准。
2. 审核:期刊编辑会对收到的稿件进行审核,主要评估稿件的研究内容是否符合期刊的发表范围,研究方法和结论是否科学可靠,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如果稿件不符合要求,编辑可能会要求作者进行修改或拒绝发表。
3. 修订:如果稿件被接受,作者需要根据编辑的反馈进行修订。
修订的内容可能包括语言表达、格式排版、数据分析和解释等方面。
作者需要认真对待编辑的反馈,按照要求进行修订,以提高稿件的质量。
4. 编辑和校对:修订后的稿件将由期刊的编辑进行编辑和校对,以确保稿件的格式、语言和拼写等方面符合标准。
编辑可能会对稿件进行修改、删除或添加内容,作者需要认真对待这些修改意见,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5. 发表:经过上述步骤后,稿件将被发表在农业工程学报上。
作者将收到一份发表通知和版权转让协议书,需要仔细阅读并签署协议书。
一旦稿件被发表,作者需要及时通知相关机构和个人,并妥善保存原稿和相关文件。
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发表流程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具体时间因期刊而异。
作者需要耐心等待,并随时关注期刊的动态,以便及时了解稿件的状态和结
果。
同时,作者需要遵守期刊的规定和要求,尊重编辑的劳动成果,确保稿件的质量和合法性。
《农业工程学报》论文模板
论文模板单击此处输入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A1,2,作者B2,作者C3(1.单位名1,城市名1 邮政编码1 ; 2.单位名2,城市名2 邮政编码2; 3.单位名3,城市名3 邮政编码 3)摘要:在此处输入中文摘要,篇幅为200~300字。
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缩略语。
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写指示性摘要。
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
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关键词:词1;词2;词3(不多于5个,选词应规范,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图分类号:按《中国图书分类法》标注0引言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遵守我国著作权法,注意保守国家机密。
内容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不超过5个)、正文、参考文献。
另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给出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及基金项目名称与批准号等信息。
*1标题1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
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题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1.1标题1.11.1.1标题1.1.1下接正文。
页码采用A4纸型纵向排列。
文字大小规定如下:摘要、图名、表名、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正文中除标题外均为五号字,标题见样例。
中文均采用宋体,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文中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
一级标题形如0,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排序。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说明
多家国内外权威或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作者分布覆盖全国85%地区,也有国外学者的成果报道,国内外公开发行,为月刊,大16开本。
读者对象为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科技人员、技术管理及推广人员和大院校师生。
1、报道范围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化工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农村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保工程、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工程、农业自动化与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及专家论坛、以及实用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
2、论文说明作者投稿同时附上论文说明,内容包括(1)本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等;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有何创新;(2)对领域较新内容的论文,可介绍4-5名国内外同行专家(回避与作者有关者)的有关研究情况,如涉及学术观点有分歧的内容时,可声明需回避的审稿专家;(3)初审通过的稿件,需作者提供有关课题管理单位证明材料,作者及代表性论著简介,论文基金项目的批准件的复印件。
3、基本要求要求投稿必须为未公开发表的原始研究论文,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
论文观点明确、材料翔实、数据正确、论证合理,综述性论文应是农业工程科学及其某一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预测发展趋势,结合个人研究提出启发性评价及见解,字数7000字左右。
本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投稿请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及规范撰写稿件;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用相应的规范符号表示。
其他要求详见《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
研究论文一般要求在引言部分简单综述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研究,参考文献要有足够的数量,包括国外研究成果。
目前的研究水平及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一般的,建议参考文献数量:研究论文10篇、综述性论文30篇左右,篇数无硬性规定,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文稿中摘引他人成果,务请按《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指明原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其来源,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写出。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学报》编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并适应期刊国际化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结合本刊的具体情况,从2000年第16卷第1期开始已改大16开本,对2001年以后的来稿作如下要求,希望广大作者能给予支持。
1 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
文献标识码为A、B、C的文章应有相应的英文题名,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 作者及工作单位(1)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首字母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姓、名均不能缩写。
(2)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分隔,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
(3)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
作者工作单位的英译文还应在邮编之后加“,China”。
例:王志刚1,陈向东2,诸葛英3(1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 100084;2 西安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西安710049; 3 上海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上海 200030 )Wang Zhigang1, Chen Xiangdong2, Zhuge Ying3(1 Dept. of Therm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3 Dept. of Power & Energy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3 作者简介文章主要作者可按下列顺序刊出其简介:姓名(出生年棧 员穑 褡鍡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任选)。
2019年《农业工程学报》位列Google Scholar高被引中文刊第4
13 袁 满,刘耀林
38
30(1):191-199
Simul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seed-filling
performance of pneumatic-combined holes maize
14
precision seed-metering device based on EDEM Shi Song, Zhang Dongxing, Yang Li, Cui Tao,
30(18):249-256
基于 Weibull 函数不同干燥方式下的茯苓干燥
特性
26 张卫鹏,高振江,肖红伟,郑志安,巨浩羽, 31
谢龙
31(5):317-324
膜下滴灌水肥耦合促进番茄养分吸收及生长
邢英英,张富仓,张燕,李静,强生才,李志
27
31
军,高明霞
30(21):70-80
陕西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
31(11): 194-201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8 罗锡文,廖 娟,胡 炼,臧 英,周志艳
42
32(1):1-11
基于区位条件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
9 谢保鹏,朱道林,陈 英,白志远
41
30(1):219-227
基于微小型无人机的遥感信息获取关键技术综述
10 汪 沛,罗锡文,周志艳,臧 英,胡 炼
37
Li Kehong, Yin Xiaowei
31(3): 62-69
无人直升机喷雾参数对玉米冠层雾滴沉积分布的
影响
15 秦维彩,薛新宇,周立新,张宋超,孙 竹,孔 伟, 37
王宝坤
30(5):50-56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官方认证)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官方认证)《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自2005年始为单月刊。
编委会名誉主任:汪懋华院士、杨邦杰教授;编委会主任:罗锡文院士;主编:朱明研究员;编辑部主任:魏秀菊。
主要栏目有:农业水土工程,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农业信息与电气技术,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
《农业工程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位居“农业工程类”期刊榜首;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被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文摘》选为首批收录期刊;2009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期刊;先后被美国工程索引(EI光盘版)、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中心(CAB International)、美国剑桥科技文摘(CSA)等15家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
《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系中文核心期刊,被EI光盘版等多家国内外权威或著名检索机构收录,作者分布覆盖全国85%地区,也有国外学者的成果报道,国内外公开发行,为双月刊,大16开本。
读者对象为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科技人员、技术管理及推广人员和大院校师生。
1、报道范围主要刊登农业工程学科领域的应用技术基础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与农业机械化工程、设施农业与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农村能源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保工程、农产品产后处理与加工工程、农业自动化与农业信息技术、土地整理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及专家论坛、以及实用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运用成果报告。
2、论文说明作者投稿同时附上论文说明,内容包括(1)本研究的理论和学术水平,实用价值等;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有何创新;(2)对领域较新内容的论文,可介绍4-5名国内外同行专家(回避与作者有关者)的有关研究情况,如涉及学术观点有分歧的内容时,可声明需回避的审稿专家;(3)初审通过的稿件,需作者提供有关课题管理单位证明材料,作者及代表性论著简介,论文基金项目的批准件的复印件。
农业工程学报格式模板 -回复
农业工程学报格式模板-回复如何准备田间喷洒农药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农业工程学报网站提供以下格式模板:标题:田间喷洒农药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田间喷洒农药的操作流程,介绍关键的注意事项,以确保农药的正确使用和农作物的安全。
通过实地调查和实验,我们提出了一套可供参考的操作指导,以便农民们在喷洒农药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
一、引言随着农业发展的推进和农药的广泛应用,农田里的病虫害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然而,田间喷洒农药的操作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一旦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地介绍田间喷洒农药的操作流程,并提出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以指导农民们在实践中做到安全使用农药。
二、操作流程1. 选择适合的喷洒设备:根据农田的大小和作物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喷洒设备,包括手持式喷雾器、背负式喷雾器、拖拉机喷雾机等。
喷雾器的选用应考虑喷雾效果、喷药覆盖面积和使用便利性等因素。
2. 调配农药液:根据农药的用量和稀释比例,按照正确的配方将农药和水混合,制成农药液。
在调配时,应遵循农药的使用说明书,并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避免直接接触农药。
3. 准备田间操作区域:清理农田中的障碍物和杂草,确保喷洒农药时不会出现阻碍。
在操作区域的边缘设置标志物,以提醒周围人员不要靠近。
4. 确定喷洒时间: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喷洒。
一般而言,早晨或黄昏时段是喷洒农药的最佳时机,以避免高温时农药挥发和作物受损。
5. 开展喷洒操作:依次启动喷洒设备,并从远离作业区域的一侧开始行进,保持喷洒设备与地面的适当距离。
在喷洒过程中,应保持喷洒均匀,避免遗漏和过度喷洒。
三、注意事项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农药对身体的直接接触和吸入。
2. 避免污染: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农药液污染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
《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度期刊引证指标
《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度期刊引证指标
佚名
【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8(24)9
【总页数】1页(P5-5)
【关键词】《农业工程学报》;引证指标;期刊;报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2017年《农业工程学报》再次入选TOP5%"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引证指标大幅提高 [J],
2.2017年《农业工程学报》再次入选TOP5%“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引证指标大幅提高 [J], 本刊辑
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7)《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计量指标[J],
4.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7)《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年计量指标[J],
5.《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度期刊引证指标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CAU模板2012
请按此模板来修改您的文章1:投稿前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逐条修改好Word版的论文,以附件形式传到采编系统并发送电子邮件。
注意以下内容黑色字是论文的基本内容,其他颜色的字是我们提出的格式要求。
本刊基本版式:1.正文通栏排,五号宋体字;行间距为单倍行距,字间距为标准间距;英文、数字用五号宋体。
2.正文中一级标题小4 号黑体;二级标题5号黑体;三级标题5号楷体,空一格接排。
3.表题、图题小五黑体,英文及表内、图内用小5宋体,居中,表注、图注用六号宋体;拉丁学名用斜体表示,命名人信息、生物分类中的科及科以上除外,基因和变量用斜体。
4.论文中图:图中的“字号大小”和“位置”应是编辑可以修改加工的。
要附带Excel数据。
5.英文题目及摘要全部用Arial字体。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JCAU)》试验研究论文基础模板(三号黑体居中)袁文业1,2苏燕1刘迎春1王燕华1 李保国1* (小4仿宋居中) (1.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处,北京100193;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小5宋居中)摘要(小5黑体)利用□□□□□□□□□□□□和□□□□□□□□□□□的研究方法,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3)□□□□□□□□□□□□□□□□□□□□□□□□□□□□□□□□□□□□□□□□□□□,□□□□□□□□□□□□□□□□□□□。
(结论性结语)□□□□□□□□□□□□□□□□□□□□□□□□□□□□□□□□□□□□□□□□□□□,□□□□□□□□□□□□□□□□□□□。
(300字左右)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论文结构;写作模版;标准规范(实词4~8个)中图分类号(请查阅本刊撰稿指南或参考相关论文)文章编号 1007-4333(2013)00-0000-00文献标志码 APaper model for publishing in JCAU(3号Arial居中,除第一个词和专有名词外,其余词的第-个字母小写YUAN Wen-ye1,2, SU Yan1, LIU Ying-chun1, WANG Yan-hua1, LI Bao-guo1* (5号Arial居中,姓氏字母全部大写) (1.Divi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2.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小5号Arial居中)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收稿日期:2012-00-00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第一作者:袁文业,博士,主要从事。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须知
[ C ] . 北京 : 中国; 吐会科学 出版社 , ’ I 9 9 4 . [ 3 ] 王应宽. 拖拉 机液 匀机械 式无级 变速器 的研究 [ D] . 杨
凌: 西北农林 科技j 学 机 械 与 电子 工 程 学 院 , 1 9 9 8 . [ 4 ] 冯 西桥. 核反 应 堆压 力管 道 与压 力容 器 的 L B B 分 析 J R] . 北京 : 清 华 大 学核 能技 术设 计研 究 院 , I 9 9 7 .
学 太 阳 能研 究 所 研 究 员 , 博 士, 博士 生导师 , 1 9 9 5午 赴 美 国 麻 省
理 工 学 院研 修 , 主 要 从 事 太 阳 能 利 用 研 究 。E ma i l : wa n g h u a n
@s o h u . c o n r
通讯 作 者 : 格 式 同“ 作 者 简介 ” 。
例: [ 5 ] 应义 斌, 饶秀 勘 , 赵 匀 , 等. 机器视觉技 术在农产 品品 质 自动 识 别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进 展 [ J ] . 农 业工 程 学 报,
2 0 0 0, 1 6 ( 3 ) : 4— 8 .
1 0 文章 中 的 图表
1 )本 刊规定 , 一 般每 篇 文章 图表 总数 不 超 过 6幅/
Be i i i n g 1 0 0 0 8 4,Ch i n a;
2 .I n s t i t u t e o {S o l a r En e r g y,Xi ’ a n
7 中 图 分 类 号
在 中文关 键 词 的 下 方 , 按《 中 国 图 书分 类 法 》 ( 第 4
线( 不小于 0 . 6 am) r 、 粗 细均 匀 , 多条 图线 之 间用 阿 拉 伯 数字标 识 、 清晰 可辨 , 曲线 过度 圆滑 。 4 )图 、 表均 应具 有 自明性 , 即图、 图题 、 图注 ( 例) 清 楚 明 了。如数 据 已绘成 曲线 图 , 可不 再重 复列 表 。 5 )表 格采 用 国际通 用 的 三线表 。表 的各 栏均应 标
作业3 农业工程学报格式
1.农业工程学报解:所用EndNote X7格式为Chinese Std GBT7714(numeric)本刊特别声明:不接受一稿多投、雷同稿[1, 2],要求论文反映的信息及学术成果须为作者原创、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3-7]。
稿件一经被本刊录用,将随本刊在相关网络媒体传播,并在纸质期刊发表时一次性支付稿酬,不同意的作者请在投稿时向编辑部声明[8]。
为进一步提高《农业工程学报》编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8-10],并适应期刊国际化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1],结合本刊的具体情况[12, 13],对来稿作如下要求[14-16],希望广大作者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只列出已经公开出版且在文中直接引用的主要文献[17, 18],近5年的文献量应占50%以上。
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15]。
后加“,等”或“, et al”。
外文作者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19, 20]。
[参考文献][1] WILSON J N. Guidance of agricultural vehicles -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 Computers and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0, 25(1-2): 3-9.[2] BANKS J, CORKE P.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matching methods and validity measures forstereo vis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2001, 20(7): 512-32.[3] NALPANTIDIS L, SIRAKOULIS G C, GASTERATOS A. REVIEW OF STEREO VISIONALGORITHMS: FROM SOFTWARE TO HARDWAR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tomechatronics, 2008, 2(4): 435-62.[4] SAPPA A D, DORNAIKA F, PONSA D, et al.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onboard stereo visionsystem pose estima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2008, 9(3): 476-90.[5] HUH K, PARK J, HWANG J, et al. A stereo vision-based obstacle detection system in vehicles [J].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2008, 46(2): 168-78.[6] JIA Z, BALASURIYA A, CHALLA S. Sensor fusion-based visual target tracking for autonomousvehicles with the out-of-sequence measurements solution [J].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2008, 56(2): 157-76.[7] JIA Z, BALASURIYA A, CHALLA S. Vision based data fusion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targettracking using interacting multiple dynamic models [J].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2008, 109(1): 1-21.[8] CHEN C S, HUNG Y P, CHIANG C C, et al. Range data acquisition using color structuredlighting and stereo vision [J].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1997, 15(6): 445-56.[9] BROWN M Z, BURSCHKA D, HAGER G D. 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stereo [J]. Ieee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03, 25(8): 993-1008.[10] GLEDHILL D, TIAN G Y, TAYLOR D, et al. Panoramic imaging - a review [J]. Computers &Graphics-Uk, 2003, 27(3): 435-45.[11] 马成杰. 以科研精神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科研[J]. 教育科学研究, 1991, 03): 48-9.[12] 林涛, 凌械. 标志-功能-精神——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科研楼方案设计[J]. 四川建筑,2009, 29(2): 31-2,4.[13] 薛长刚, 朱磊. 北洋大学采冶学会的主体意识与科研精神[J]. 教育评论, 2010, 03): 126-9.[14] 远仁, 永进, 德祺. 学习贯彻十四大精神繁荣社会科学研究——四川省社科联举行学习座谈会[J]. 四川社科界, 1992, 05): 1-3.[15] 李寅, 堵国成, 华兆哲, 等. 从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三方面培养研究生[J]. 中国大学教学, 2005, 08): 23-4.[16] 谢丹, 张国良, 张晓芹. 关于提高工科机械类学生科研素质的思考[J]. 中国西部科技, 2005,3): 84-5.[17] 牛小兵. 矿用大功率减速器加载试验的简易模式[J]. 煤炭技术, 2008, 02): 22-3.[18] 牛小兵. ASON网络中模拟传送资源告警[J]. 光通信技术, 2008, 11): 5-7.[19] 吕雷. 哥德巴赫猜想与陈景润的科研精神[J]. 兰台世界, 2010, 07): 29-30.[20] 刘建伟, 梁晋, 梁新合, 等. 大尺寸工业视觉测量系统[J]. 光学精密工程, 2010, 01): 126-34.。
应用生态学报模板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摘要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王村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降水228 mm条件下,W1(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70%+开花期70%)和W4(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90%+拔节期85%+开花期85%)处理总耗水量高于W0(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65%+开花期65%)、W2(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80%+开花期80%)和W3(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90%+拔节期80%+开花期80%)处理,W1和W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1处理增加了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降低了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模系数,提高了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模系数;W4处理在开花至成熟期、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较大.调亏灌溉条件下,W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产量最低;随灌溉量增加,其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耗水量最高的W1和W4处理产量也最高,W1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均高于W4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处理.关键词冬小麦调亏灌溉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中图分类号S152.7, S512.1 文献标识码 A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Abstract: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in wheat plants (cv. Jimai 22) at Shiwang V illage,Y anzhou, Shandong, China. Under 228 mm annual precipitation precondition, the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of treatment W1(with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SRWC) of 80%, 70% and 70%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and W4 (with SRWC of 90%, 85% and 85%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0 (with SRWC of 80%, 65% and 65%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W2 (with SRWC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of 80%, 80%, and 80%,respectively), and W3 (with SRWC of 90%,80% and 80%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W4, the treatment W1increased the ratio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to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used more water in 0-200 cm soil layers, and it decreased water consumption percentage from jointing to anthesis stages, whereas increased that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stages.The water consumption percentages of W4 at both stages from jointing to anthesis and anthesis to maturity were higher. Under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condition, although the WUE of treatment W0 was higher, its grain yield was lowest. The WUE of other treatments firstly increased, thereafter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rrigation amount. Treatments W1and W4 with the highest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had the highest grain yield. Furthermore, the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irrigation benefit of treatment W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4. Thu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irrigation regime of treatment W1 would be the optimal one in terms of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Key words:winter wheat;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water use efficiency.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全球性急需解决的问题.黄淮海平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的6.65%,而灌溉面积却占全国灌溉面积的40%,耕地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5%,供需矛盾突出[1].该区大部分地区常年降雨量为500~700 mm,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少,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冬小麦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亏灌溉是调控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的关系,降低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关于大田作物调亏灌溉的研究国内外进展较快,并主要集中在棉花、玉米和小麦上[2-3].研究表明,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可显著抑制冬小麦的蒸腾速率,而光合速率下降不明显,复水后光合速率具有补偿效应,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4].在西北干旱地区,冬小麦水分亏缺程度可达到田间持水量的45%~50%,对作物产量没有不利影响,但可明显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5-6].孟兆江等[7]研究表明,在冬小麦三叶至返青期进行40%~60%田间持水率处理,调亏处理平均比对照增产0.88%~8.25%,节水12.80%~18.55%,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96%~32.98%;也有研究指出,在冬小麦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调亏灌溉处理有利于冬小麦利用有限的土壤水分资源[8],在拔节和开花期亏缺灌溉可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9],随着灌溉量和降雨量的增加,冬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的能力下降[10].但有关冬小麦调亏灌溉技术尚不完善,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为基础,通过准确定量,研究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制定冬小麦高产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试验于2007—2008年在山东省兖州市小孟镇史王村(35.41° N,116.41° E)大田进行,供试材料为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试验田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0g•kg-1、全氮1.0 g•kg-1、碱解氮62.6 mg•kg-1、速效磷25.0 mg•kg-1、速效钾139.8 mg•kg-1.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为:播种至拔节期51.4 mm、拔节至开花期88.4 mm、开花至成熟期88.2 mm.播种前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100~120 cm和120~140 cm土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分别为24.70%、25.27%、24.73%、25.01%、24.63%、23.51%和23.18%,土壤容重分别为1.55、1.50、1.51、1.52、1.53、1.58和1.56 g•cm-3,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2.42%、54.60%、75.44%、89.36%、77.49%、77.00%和82.73%.试验设置的灌水组合为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设2个水平,拔节水设4个水平,开花水设4个水平,共5个处理,分别用W0、W1、W2、W3和W4表示(表1).表1水分处理方案(0~14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平均值)T ab. 1 Water treatments (average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t 0~140 cm soil layer)处理Treatment灌水时期Irrigation stage播种期Sowing 拔节期Jointing 开花期AnthesisW080% 65% 65%W180% 70% 70%W280% 80% 80%W390% 80% 80%W490% 85% 85%灌水量由灌水定额计算公式确定[11],计算公式为:m=10ρb H(βi -βj)式中:m为灌水量(mm);H为该时段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cm),本试验计划湿润层深度为140 cm;ρb为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容重(g•cm-3);βi为目标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乘以目标相对含水量);βj为自然含水量,即灌溉前土壤含水量.灌水量用水表计量.小区面积4 m×4 m,小区间设置1.0 m隔离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冬小麦播种前,前茬玉米的秸秆全部粉碎翻压还田.基肥用量为N 105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12.5 kg·hm-2;拔节期追施N 135 kg•hm-2.所施肥料为尿素(含N 46.4%)、磷酸二铵(含P2O5 46%,N 18%)、硫酸钾(含K2O 52%).2007年10月8日播种,4叶期定苗,基本苗为180株•m-2,其他管理措施同丰产田,2008年6月11日收获.1.2 水分测定与计算方法1.2.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用土钻取0~200 cm 土层土样,分层取土,20 cm 为一层,置于铝盒中,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其公式为:土壤含水量=(土壤鲜质量-土壤干质量)/土壤干质量×100%.1.2.2 农田耗水量的计算 采用测定土壤含水量计算作物耗水量的方法[12],耗水量的计算公式为:ET 1-2 =∑=n1i 10γi H i (θi1-θi2)+M +P 0+K式中:ET 1-2为阶段耗水量(mm );i 为土层编号;n 为总土层数;γi 为第i 层土壤干容重(g •cm -3);H i 为第i 层土壤厚度(cm );θi1和θi2分别为第i 层土壤时段初和时段末的含水率,以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计;M 为时段内的灌水量(mm );P 0为有效降水量(mm );K 为时段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m ),当地下水埋深大于2.5 m 时,K 值可以忽略不计,本试验的地下水埋深在5 m 以下,故地下水补给量可视为0.日耗水量=各生育阶段麦田耗水量/生育阶段天数 耗水模系数=各生育阶段麦田耗水量/麦田总耗水量1.2.3 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的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13-14]为:WUE=Y/ET α,灌溉水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14]为:IWUE=Y/I ,灌溉效益的计算公式[15]为:IB=ΔY /I ,式中:WUE 、IWUE 和IB 分别为水分利用效率(kg•hm -2•mm -1)、灌溉水利用效率(kg•hm -2•mm -1)和灌溉效益(kg•hm -2•mm -1);Y 为籽粒产量(kg•hm -2);ΔY 为灌溉后增加的产量(kg•hm -2);ET α为小麦生育期间实际耗水量(mm ),为各阶段耗水量之和;I 为实际灌水量(mm ).1.2.4 棵间蒸发的测定 采用自制的小型蒸发器[16]测定冬小麦棵间蒸发量,将其置于冬小麦行间土壤. 该蒸发器用PVC 管做成,内径为7.5 cm ,壁厚5 mm .每次取土时,将其垂直压入土壤内,然后用自封袋封底,称量.每天17:00用精度为0.001 g 的电子天平称量后立即放回行间,2 d 内质量的差值为其蒸发量,测定时段内每天蒸发量的逐日累加值为累积蒸发量.为保证操作时不破坏附近土体结构,用内径为10 cm 的PVC 管做成外套,固定于土壤中,使其表面与附近土壤持平.蒸发器中原状土每2~3 d 更换1次,降雨或灌溉后立即更换原状土体. 1.3 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图,采用DPS 7.5和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LSD 法). 2 结果与分析2.1 调亏灌溉后0~14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由表2可以看出,底墒水调控所得相对含水量和目标相对含水量的相对误差(以下简称“调控误差”)分别为0.7%( W 0、W 1、W 2)、0.5%(W 3和W 4),拔节水W 0、W 1、W 2、W 3和W 4处理的调控误差分别为6.0%、4.4%、1.5%、3.9%和2.8%,开花水4个处理的调控误差分别为0.2%、1.1%、7.7%、6.0%和2.2%;各处理平均调控误差为2.8%,表明按照灌水定额计算公式所得水量进行调亏灌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对含水量.表2 不同处理的灌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0~140 cm 土层平均值)T ab.2 Irrigation amount and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verage value of 0-140 cm)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处理 Treatment底墒水Pre-sowing water 拔节水Water at jointing stage 开花水Water at anthesis stage 目标相对含水量 Targe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 误差 Relative error (%)灌水量 Irrigation amount (mm )目标相对含水量 Targe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 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 误差 Relative error (%)灌水量 Irrigation amount (mm )目标相对含水量 Targe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 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 误差 Relative error (%)灌水量 Irrigation amount (mm )W 08079.430.76561.076.06565.100.2W180 79.43 0.7 0 70 66.90 4.4 0 70 69.21 1.1 43.83 W280 79.43 0.7 0 80 81.16 1.5 37.78 80 73.86 7.7 45.25 W390 90.43 0.5 80.90 80 76.86 3.9 0 80 75.22 6.0 22.48 W490 90.43 0.5 80.90 85 82.63 2.8 55.92 85 83.12 2.2 63.952.2调亏灌溉对麦田耗水量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W0处理的总耗水量显著低于各灌水处理,耗水来源于降水和土壤贮水.不同处理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4>W3>W2>W1,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1>W2>W3>W4,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总耗水量为W4、W1>W2>W3,W4与W1处理间的总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两者显著高于W2和W3处理.以上结果表明,提高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促进了冬小麦对灌溉水的利用,降低了其对土壤贮水的利用;其中土壤贮水消耗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87.65%和82.88%,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变化幅度为11.45%,表明灌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有较大的调控范围,降低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能达到提高土壤贮水利用比例、节约灌溉水的目的.表3不同处理耗水量的水分来源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T ab. 3 Sources of water consumption and their percentage of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处理Treatment耗水来源Water consumption source总耗水量Waterconsumptionamount(mm)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total waterconsumption amount 灌水量Irrigationamount(mm)土壤贮水消耗量Soil waterconsumptionamount (mm)降水量Precipitation(mm)RIW(%)RPW(%)RSW(%)W00 101.34b 228.0 329.34d 0 69.23a 30.77b W143.83d 153.63a 228.0 425.46a 10.30d 53.59d 36.11a W283.03c 63.29c 228.0 374.32b 22.18c 60.91c 16.91c W3103.38b 21.10d 228.0 352.48c 29.33b 64.68b 5.99d W4200.77a -2.22e 228.0 426.55a 47.07a 53.45d -0.52e CV(%)87.31 92.60 —11.40 82.88 11.45 87.65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mea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among treatments.下同The same below.RIW: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irrigation amount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RPW: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precipitation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RSW: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CV: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2.3调亏灌溉对0~20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的影响由图1可以看出,冬小麦可以利用0~200 cm各土层的土壤水分.W0处理0~40 cm和100~14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9.43%、61.07%和65.10%时,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随着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提高,冬小麦全生育期0~200 cm 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呈下降趋势. W1处理0~180 cm 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其他灌水处理;W2和W3处理次之;W4处理0~20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最低,均在7.83 mm以下,表明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达到90.43%、82.63%和83.12%时,显著抑制了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尤其是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15-10-5510152025303540土壤贮水消耗量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mm )土层 S o i l l a y e r (c m )图1 调亏灌溉对不同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at different soil layers.2.4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棵间蒸发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在冬小麦抽穗期,W 3和W 4处理的累积蒸发量显著高于W 0、W 1和W 2处理,其中W 3和W 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 2和W 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浇底墒水+拔节水的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较高,促进了冬小麦抽穗期的棵间蒸发。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模板
农业工程学报投稿模板
尊敬的编辑们:
我是一名农业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我在实验室从事的研究方向是关于作物生长调控和环境控制方面的。
特别是我对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颇有心得,我在本学科的相关期刊上也发表过数篇学术论文。
今天我热切地希望能够通过贵刊投稿一篇有关于植物生长及其环境的文章。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通过控制植物能量吸收与利用率的关系,利用物理手段对光照、CO2浓度及水分含量进行控制,以期达到优化作物生长效果的目的。
我们所设计的控制方案,可以稳定地调控植物的生长环境,有效地提高作物的生产力和质量。
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自然光源、CO2浓度、水分含量控制方法,我们的调控方案大大提高了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同时,这种方案还可以有效地通过节能减排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因此,我们认为这种调控方案有着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以上是我们的研究摘要,我们希望贵刊可以予以发表。
如果需要进一步核实论文的细节,本人将会尽快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此致
敬礼
作者:XXX
单位:XXX
邮箱:X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工程学报模板
农业工程学报是一个专业的学术期刊,致力于发表农业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
以下是本期刊的模板:
一、论文标题: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二、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黑麦草和常规饲料喂养奶牛,在饲养期间对牛奶进行多项质量指标检测。
结果表明,黑麦草饲料组的牛奶中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黑麦草饲料组的牛奶味道更加浓郁香甜,口感更加细腻柔滑。
因此,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关键词:黑麦草饲料、牛奶品质、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
四、引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牛奶的质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饲料作为影响牛奶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黑麦草作为一种高蛋白饲料,在草地喂养模式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对于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的影响却知之甚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黑麦草饲料对牛奶品质的影响,为牛奶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五、实验方法:本研究选取20只健康的优质奶牛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试验组采用黑麦草饲料喂养,对照组采用常规饲料喂养。
试验期为60天,每10天检测一次牛奶品质。
检测项目包括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
氨基酸含量,以及牛奶的味道和口感等。
六、实验结果:经过60天的试验,试验组的牛奶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其中,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0.2%、8.5%和12.7%。
同时,试验组的牛奶味道更加浓郁香甜,口感更加细腻柔滑。
七、讨论和结论:本研究表明,黑麦草饲料可以显著提高牛奶的品质。
这可能是由于黑麦草中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这些成分是牛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适当增加黑麦草饲料的使用量,提高牛奶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