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作文人物素材精品汇编——韩愈(简介名言素材作文片段)

合集下载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美文选粹--读韩愈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美文选粹--读韩愈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美文选粹:读韩愈编者寄语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际遇坎坷是在悲悯自怜里消磨,还是于敢言敢为处担当?为官一任,治理一方。

是为己谋利,还是为民造福?经得起考验的行动远比信誓旦旦的言语更能显现一个人的本色。

历史会记录这一切:为己者,民唾之;为民者,民念之。

韩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正统儒理之道,也启迪后世文人、官员立起自己的风骨,挑起自己的责任。

读韩愈吧,那是一本厚重的书。

披文入情读韩愈韩愈就是一本厚重的书。

读他,懂他,学他。

①中国民俗谚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泉则秀。

这儿的山上无仙,江中亦无流泉戏水,但是地处潮州境内的韩山、韩江,却名贯广东大地,成为大海之滨一道奇异的人文风景。

只因唐代文人韩愈被贬官离开长安后,曾在这儿当了不足一年时间的地方小官。

他似乎比仙和泉更具有震撼和感召力量,使原本为他姓的山和水,后人将其统统改为韩姓:山易名为韩山,水易名为韩江。

(简述山水因韩愈而易名,表现韩愈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一个唐代的文人,在贬官后的失意之时,居然使江河易姓,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为绝无仅有,其本身还是一首千古绝唱。

因而在潮州驻足的时日,留给我的不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怀古咏叹,还启迪我从韩愈的曲线人生经历中,又找到一面为文为官之道的明镜。

由山水因韩愈易名,探索韩愈的为文、为官之道,缅怀韩愈,发掘其精神内涵。

②昔读《昌黎先生集》时,知道韩愈是河南河阳人,号昌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其诗文磅礴隽永而名扬天下。

此外,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位正统儒理学家。

因其一贯以孔孟之道,反对佛门道院之玄学,在唐宪宗十四年,他担任监察御史官爵时,因上书皇权阻谏宪宗皇帝兴师动众去奉迎一块佛骨,而被贬官到粤海之边做潮州刺史。

介绍韩愈是一代文坛宗师且尊奉正统儒理,同时交代了韩愈被贬谪的原因。

③纵观古代文人,被贬官者多多,凡是直抒其心意的文人,大都留下仕途失意被贬和流放的历史。

但不同的是,他们在人生低谷中的行迹,却有着千差万别。

作文素材:韩愈

作文素材:韩愈

作文素材:韩愈韩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阳(在现在河南省)人。

他曾在地方政府和朝廷任职,多次被贬官。

他提倡的“古文运动”,开创一代文风,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简洁,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被列在第一位。

韩愈的诗也别具一格。

童年韩愈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都去世了。

他就由在京城做官的哥哥韩会抚养。

韩会对弟弟很好,教他认真读书,好好做人。

韩愈十岁的时候,韩会受到别人的牵连,被贬官到韶州(在现在广东省),他要带一家人去那里。

从京城长安到韶州有几千里的路程。

一路上,韩会虽然心情不好,还是不停地给弟弟讲沿途风光和名人故事。

韩愈记忆力很好,把哥哥讲的话全记在心里。

到韶州不久,韩会就因心情苦闷,又加上水土不服,生病死了。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嫂嫂郑氏带着韩愈和儿子,护送着韩会的灵柩,回到了故乡河阳。

安葬了韩会以后,郑氏关心地对韩愈和儿子说:“人生短暂,你们要抓紧时间读书做学问。

虽不求显赫一时,也要不枉度一生。

”韩愈这时候已经很懂事了,他知道这是嫂嫂替哥哥说出的话。

从此以后,每天早上公鸡一叫,他就起床做操,然后回到书房里读书。

韩家历代有人做官,藏书很多。

韩愈就从《论语》、《孟子》读起。

遇到问题,他就向嫂嫂请教。

可当韩愈读到《书经》、《易经》的时候,嫂嫂就不能教他了,韩愈就去找当地有学问的人请教。

就这样,韩愈还读了《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散文著作。

有一年春天,嫂嫂把韩愈叫到身边,对他说:“兄弟,你长大了,去洛阳求学吧。

那里有学问的人多,可以开阔你的眼界。

”名、字的由来转眼到了入学的龄,嫂嫂郑氏一心想给弟弟起个又美又雅的学名,这天,郑氏翻开书年,左挑一个字嫌不好,右拣一个字嫌太俗,挑来拣去,过了半个时辰,还没有给弟弟选定一个合意的学名。

韩愈站在一旁观看,见嫂嫂为他起名作难,便问:“嫂嫂,你要给我起个什么名呢?”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都是人字作头,象征他们都要做人去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义都很不错,三弟的学名,也须找个人字作头,含义更要讲究的才好,韩愈听后,立即说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书了,这人字作头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韩愈好了。

作文素材--韩愈

作文素材--韩愈

韩愈简介韩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散文大家的并称。

即唐代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他们八个在古文运动中贡献最大.最初有明朝的朱右著《八先生文集》。

因我国明代选家茅坤辑录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而因之得名,并由于该选本的广泛流传而名声远播。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

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唐代散文学兼诗人。

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

累官至吏部侍郎。

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道统而提供学习古文,又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

他对古方创作的要求是,“必出入于仁义、“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师其意不师其辞”(《答刘正夫书》)。

因忠于古文,其成果颇硕,《原毁》、《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杂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都是优秀作品。

在诗歌方面,他推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素材高中版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素材高中版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素材高中版
韩愈,一位唐代文学巨匠,他的影响力不仅仅限于唐代,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学的走向。

韩愈的诗歌凝练、气势磅礴,尤其擅长写景。

《春日行》中,韩愈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天地变得熠熠生辉的景象,令人产生强烈的感觉,如“绿水青山之间,天帝机杼声中,深度香风瘦马,依稀云海鳌鹏”等,把诗歌之美达到了最高点。

此外,韩愈还是一位善于抨击社会现象的思想家,在其代表作《师说》中,他提出了“读书为学之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对于当时读书无用论的社会现象恰到好处地批判了一番。

可见他不仅有极高的艺术创作能力,更是一位有思想的文化人。

韩愈对后代文学之影响也是深远的。

唐宋八大家传承了他的创作手法,有了他的指引,文学形式有了更为完善的发展,为后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韩愈的成就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他的思想和精神上的影响深远,更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流传千年不衰。

高考作文素材_韩愈篇

高考作文素材_韩愈篇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一、作家简介◆人物导语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

这个人就是韩愈。

●作家档案韩愈:768年—824年字号:字退之;因郡望昌黎,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时代:唐代仕途: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作品:《韩昌黎文集》。

其中有议论文,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诗歌,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早春》等。

名望: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

其诗对宋诗影响极大,与孟郊等人被称为“韩孟诗派”。

二、成名缘由▲贡献概述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文学上,韩愈反对骈体文,提倡散体文,主张文以载道,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人。

古文家李翱、皇甫湜及著名诗人张籍、王建、贾岛、李贺均出其门下或受其提掖。

韩愈创造快乐的作文素材

韩愈创造快乐的作文素材

韩愈创造快乐的作文素材《韩愈创造快乐的作文素材》素材一《昌黎先生的乐观美食之旅》韩愈这一辈子可真是丰富多彩。

就说他吃东西这事儿,那也是充满了欢乐的创造。

韩愈被贬到潮州的时候,面对那陌生的环境和相对落后的条件,一般人可能就愁眉苦脸,吃啥都不香了。

可韩愈不,他发现了当地一种独特的食材- 鳄鱼。

这鳄鱼在当地人眼里那是个恐怖的家伙啊,但韩愈看到的却是一道潜在的美食(当然不是真的吃,这里是他的一种诙谐表示)。

他专门写了篇《祭鳄鱼文》。

在文中他就像一个严厉的家长呵斥鳄鱼,让它们搬家。

这事儿表面是治理鳄鱼,其实也展现了他的乐观。

他想象着把鳄鱼像对待不听话的小孩一样管教起来。

就如同我小时候在家里,看到大老鼠,我那大胆的叔叔就拿着扫帚满屋子追打,边追边跟老鼠说“这是我家,你赶紧走”。

韩愈当时大抵也是这种心态,自己虽然身处偏远之地,但还能跟鳄鱼较上劲,并且这件事还能被他写成一篇独特的文章,把本来沉重的被贬之事搞得像一场有趣的人鳄大战记录,这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创造了快乐的方式。

没点乐观心态和创造快乐的本事,哪能把这么一件事搞得这么有趣。

素材二《韩愈的社交乐事》韩愈特别喜欢交朋友,也擅长在人际交往中创造快乐。

他善于发掘身边朋友的有趣之处并把这些记载下来。

他说孟郊这人“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你看,他把孟郊那种傲娇的不理人描写得多生动,就像小铅笔去撞大钟一样,小敲大不动。

他在朋友间这种诙谐的调侃就像咱们同事之间互损。

我记得我们办公室里小张很能吃,长得壮实,大家就开玩笑说他像“小猪存钱罐”,这是对他善意的调侃,还能增进感情。

韩愈也是这样,他朋友圈中的这些趣事,不但让他自己乐在其中,而且他把这些记录成篇后,给后人也带来很大的快乐。

他那种用文字营造欢乐社交氛围的能力,实在是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还甭说,就是这种对朋友间往来趣事认真书写记录的态度,让他在当时的人际圈子里估计是个很受欢迎的人。

有这么多有趣的朋友,自己还能不断从这些交往中挖掘快乐因子通过文字表现,生活怎么会单调无趣呢。

韩愈的简介资料和名言有哪些

韩愈的简介资料和名言有哪些

韩愈的简介资料和名言有哪些韩愈,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古文观止》选文和启蒙教育的推动,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同时,韩愈的文字风格也是极为优雅,其名言更是深入人心,在现代社会仍有广泛的应用和引用。

下面,就来了解一下韩愈的简介资料和名言。

一、韩愈的简介资料韩愈,字退之,河南沈丘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卒于唐宪宗宝应年间。

韩愈家境优裕,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曾任吏部侍郎、太常博士等官职,但在官场上多次受挫,最终辞官隐居。

韩愈的文学创作涉及散文、诗歌、古文等多个领域,他是唐代散文和文辞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品包括《师说》、《进学解》、《送瀹霜江陈留王》、《春亭夜宴》等。

韩愈的思想与文学成就在唐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对于古文运动的推动和启蒙教育的促进。

他主张“文必理”,强调文字要让人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空洞的句子。

因此,韩愈主张古文要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他还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即文学要符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不断地推陈出新,而不是僵化地沿袭旧有形式。

二、韩愈的名言1、《韩愈集·进学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韩愈最著名的名言之一,它表达了韩愈对于读书和写作的态度。

他认为只有不断地阅读和积累知识,才能够让自己在写作时更加得心应手,达到神来之笔的效果。

2、《韩愈集·进学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句话表达了韩愈对于文学创作的看法。

他认为文学应该符合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现实,应该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创新,而不是僵化地地沿袭旧有的形式。

3、《韩愈集·春亭夜宴》:“百世英才尽,折而不能屈。

”这句话表达了韩愈崇高的人格和理想。

他认为无论生死,都应该追求真理和公正,而不是在困境中屈服。

4、《韩愈集·进学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句话表达了韩愈对于社会公正和爱心的关爱。

新唐书韩愈传积累的作文素材

新唐书韩愈传积累的作文素材

新唐书韩愈传积累的作文素材
1. 韩愈自幼勤奋好学,那股子学习的劲头,就像咱追喜欢的剧一样,不看完不罢休!你看,他能成为文学大家不是没有原因的呀。

就比如咱学习的时候,要是也有他这股劲儿,那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
2. 韩愈敢于直言进谏,丝毫不畏惧权贵,这勇气,简直就跟那打虎的武松似的!他上书论佛骨表,多勇敢呀。

咱在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是不是也得有点他这样的勇气呢?
3. 韩愈提倡古文运动,那影响力,就跟现在流行的新潮流一样,大家都跟着追捧!他写的文章,那叫一个精彩。

咱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学学他的写作风格呢?
4. 韩愈对朋友真诚,朋友有难,他绝对会挺身而出,这友情,可比那钢铁还坚固!张籍就曾得到他的帮助和提携。

我们对待朋友也要像他这样真心呀,对吧!
5. 韩愈在困境中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如同那在风雨中屹立不倒的大树!他被贬潮州,却还能做出一番成就。

我们遇到困难,是不是也不能轻易放弃梦想呢?
6. 韩愈十分重视教育,这不就是咱那负责任的好老师嘛!他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我们也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呀,是不是?
7. 韩愈的文学成就那可太高了,他的作品就像闪闪发光的宝石!《师说》多经典呀。

我们要是能把他的作品好好研究研究,肯定能收获不少呢。

8. 韩愈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但他从不气馁,这精神,像极了那打不死的小强!哪怕遭遇再多挫折,他还是勇往直前。

我们面对生活的挑战,也该学学他呀!
9. 韩愈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榜样,他的勤奋、勇气、真诚、坚持,都太棒了!我们真应该从他身上汲取力量,让自己也变得更优秀呀!。

唐朝文学家韩愈简介及名言

唐朝文学家韩愈简介及名言

唐朝文学家韩愈简介及名言唐朝文学家韩愈简介及名言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优秀的名言吧,名言是对生活、对世界的综合浓缩,简短的一句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什么样的名言才具有借鉴意义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朝文学家韩愈简介及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朝文学家韩愈简介及名言篇1韩愈简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邓州,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

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后被人们简称为“韩柳”。

唐宋八大家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以韩愈为素材的论证段

以韩愈为素材的论证段

以韩愈为素材的论证段
韩愈,字退之,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自幼便勤奋好学,7 岁开始读书,13 岁便能写文章。

尽管他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曾担任四门博士,积极推广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一改当时文坛骈俪之风,使古文成为了唐朝中期以及宋朝时期的主要文体。

他写下了《师说》《马说》等流传千古的名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成就,还心怀天下。

他在担任刑部侍郎期间,关中地区大旱,他上书请求减免赋税,因此被贬为潮州刺史。

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在潮州兴修水利,推广教育,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

从韩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勤奋好学、坚定信念、不畏挫折。

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拼搏,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韩愈简介作文素材

韩愈简介作文素材

韩愈简介作文素材韩愈简介作文素材后人把韩愈与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并尊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韩愈简介作文素材!作文素材一: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人,人称“韩昌黎”。

韩愈,19岁开始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中”,直到25岁才考中进士,后在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中又连遭失败,仕途坎坷。

多经反覆,直到35岁才当上京官“四门博士”,后升迁为监察御史,又因为为民请命,得罪当政的京兆尹李实,很快被贬为阳山县令。

唐德宗死后,韩愈重受提拨,先后当上国子博士和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向皇帝上书反对迎拜“佛骨”的《论佛骨表》,得罪唐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潮州,他先后作《祭鳄鱼文》释放奴隶,深得百姓爱戴。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韩愈被召回作国子祭酒,后转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享年57岁,追赠礼部尚书。

韩愈的真正成就,在于文学领域。

韩愈积极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使这一运动获得重大的成功。

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

韩愈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韩愈提倡古文的目的,就是:“通其辞也,本志乎古道也。

”以古文来振兴儒学,恢复“圣道”。

韩愈认为,“文以载道”,文和道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应该首先重视的是道,“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

韩愈以“物不得其平则鸣”为根据提出了一条理论,认为人“有不得已而后言者”。

韩愈认为,文体上应该学习古代圣贤之为文。

但必须“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还提出,写文章应该“唯陈言之务去”,去年陈词滥调,务争有所创新。

韩愈领导唐代古文运动是成功的,从此“古文自唐以后为一大变”,一改淫靡的文风。

苏轼据此称是“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的文学主张,对于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活动都有积极的影响。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素材高中生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素材高中生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素材高中生韩愈,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之星,他的作品受到了后世文学家的高度评价,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他的简介和作品分析来探讨他的历史地位和文学成就,同时也将展示一些个人的思考和观点。

韩愈生于唐朝天宝七年(748年),逝于宣宗大中三年(820年),时年七十三岁。

他的家境贫寒,父母早逝,由伯父抚养长大。

他想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向县令举荐自己,但是失败了,并且因为一次误解而被贬到边远地区。

在这里,他对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的不公深感痛心,开始写作并逐渐成为一名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作品涉及政治、文学、哲学等领域,深受当时人民的喜爱。

正如所说:“韩愈有天下大情,纵生于安邑,卓立于别千之上也。

”韩愈的作品一直都是如此的感性、细腻和具有震撼力。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师说》、《进学解》、《昌黎先生集》、《诗品》等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他的思想和文学才华,其中《师说》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经典之一,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一著名名言,旨在倡导优秀的教育理念。

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韩愈还是一名重要的政治家。

他曾经历受过多次贬谪和流放,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利用这段时间仔细观察国家和人民的情况,写下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篇文章提出了他的新政治理念,认为国家应该重视人才,发扬人民的智慧,推荐功臣担任官员,而不是依赖家族世袭制度。

韩愈在文学和哲学领域上的成就都让人们深深地感到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成就让后人受益匪浅。

同时,他的思想也让人思考很多问题:为什么韩愈强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当时如何更好地发挥传承教育的作用?同样的,韩愈提出的新政治理念如何影响了后人对社会组织和国家管理方面的探讨?综上,韩愈是唐代文化和思想的一个重要代表。

他的思想和作品一直为人们所传颂,让人们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示。

他生前遭受的种种不幸也让人们深深地敬重他。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素材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素材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素材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的作品内容广泛,涉及诗歌、散文、辞赋等多个领域,其代表作品有《师说》、《进学解》、《原道》等。

韩愈生活在唐朝的盛世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韩愈的中心思想包括“治人以法,治己以德”、“君子不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以时而制”等等。

他重视德行的培养,认
为道德品质对于治理国家和教育子孙都有重要的影响。

他反对权贵阶层的腐败和虚伪,主张必须融入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坚持耕耘真理,同时注意感人之情,寓理于文中,带有深刻的人文主义色彩。

在文学方面,韩愈是唐代文学的巨匠之一。

他的诗作音韵洋溢,多写抒情、咏史和议论等,其代表作品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洛阳女儿行》等。

他的散文则充满了感人肺腑的情感,多集中于对社会的反思和人性的探索,代表作品有《进学解》、《论语义》等。

韩愈还对国家政治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张实用主义,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贯彻“治国必先治心”的思想。

他努力为国家贡献,任凌烟阁二十四史考证官,缮写了《全唐文》、《新唐书》等名著,针砭时弊,旨在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韩愈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唐代,更是影响到了后世。

他的思想、文学成就和为人处世的准则不仅成为学术界和文化
流派的重要成分,更是对后世文化的鼓舞和启发。

他的一生也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卓越,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素材摘抄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素材摘抄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素材摘抄
韩愈,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创作和思想对中国文化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着韩愈的生平和作品,探讨他的思想和影响,以期读者更加深入了解和欣赏韩愈的文学。

韩愈,字退之,河东解(今山西永济)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他在小学时就已经显露出了才华,很快进入了太原府学习,后来考取进士,成为了唐代官员。

但是,他在官场上屡遭贬谪,这一经历使他对唐代政治腐败有了深深的认识,他因此倡导变法,主张实行“贞观之治”。

此外,他还发起过“旧体
诗派”的文学运动,旨在振兴古文化。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师说》、《进学解》、《原道》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师说》。

这篇文章揭示出了韩愈的“尊师重道”思想,提倡学生应该尊重教师,认真学习。

他认为,教育
是天下之本,教师应该尊重职业、规避私心,学生应该恭敬、孝顺,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

此外,他的作品还涉及到很多的政治、历史和人文方面的话题,如“道统论”、“文官论”、“天人感应”等等。

韩愈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文化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他提倡的“尊师重道”思想,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的思考,对
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他主张实行“贞观之治”,反对唐代政治腐败,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也
产生了深刻影响。

此外,韩愈参与了“旧体诗派”的文学运动,他对文学的贡献被后人称为“韩草”。

总的来说,韩愈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在思想和文学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领悟他的思想和作品,不断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韩愈的简介和名言

韩愈的简介和名言

韩愈的简介和名言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自称洛阳东都人,字退之。

作为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对中国文学、教育、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韩愈的简介和他的名言。

一、韩愈的简介韩愈于768年出生在唐代洛阳(今河南洛阳),他父亲是当时洛阳的县令。

韩愈4岁时,他的母亲去世,父亲也于7年后去世,由此他被派系纷争波及,也因此对家庭重视更加强烈。

韩愈少年时曾在郑州读过书,后来到了长安,投靠了僧人道普。

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创作主题涵盖了政治、历史、道德、哲学等方面,且无论是在诗歌、散文还是文言小说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

韩愈的代表作有《师说》、《论语录》、《新论》等,他还是唐代杂剧的开创者之一,他所创作的杂剧《汉宫秋》被称为杂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此外,韩愈在教育、政治、宗教等领域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开创了“文化政治”思想,强调政治的合法性在于其文化的合法性,宣扬了儒家思想。

韩愈也是佛教的倡导者,他曾数度游历名山大川,虔诚地参拜佛寺。

他还在官场中功成名就,担任过国子监教授、太常礼院博士等职务。

韩愈是一位高尚的文化斗士,他坚信文化的力量,认为文化是治理国家的最大秘密。

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责任感是唐代文化薪火相传的源头之一。

二、韩愈的名言韩愈生命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立知求实”,即从真实性出发,发展出理性。

他对学术追求的真实性堪称追求真正的知识,其名言被广为传诵,流传至今。

以下是韩愈的名言:1.《韩愈集·进士录》:“立德立功立言,为君子。

”此言是要求一个人要立德,也就是说,必须拥有古人的道德基础。

然后才能有正确的行为,即立功。

最后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即立言。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2. 《韩愈集·旧学寄言》:“言行必须相符,知行必须相得。

”这句话告诫我们说话和行事必须一致,知识和行为也应该相互促进,也就是说,我们知道的东西和我们的行为必须保持一致,不能说话高妙,却做得不好。

作文素材——本期人物4

作文素材——本期人物4

作文素材——本期人物4第一篇:作文素材——本期人物4本期人物—韩愈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只有韩愈敢出来说话。

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观灯似地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改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单影只地走向海角天涯。

来到潮州之后,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李渊父子虽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个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修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稳如高山,永如江河呢?唯有韩愈,能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本期人物—柳宗元那一年是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的柳宗元被贬湖南永州。

面对尚未开化的永州,野林阴郁、瘴疫猖獗,面对政敌阴冷的笑容,噩梦般的纠缠,他有些迷茫了。

一段时间,他总是站在面北的窗前,目光茫然。

渐渐地,他的身形有些佝偻了,洗得泛白的长衫显得微微松垮,消瘦的脸上,剑眉深锁着不禁的苦痛。

他终于走了出来,走出了那个峨冠博带的梦。

他关上窗,拿起笔。

十年,只有笔尖游走在纸上的声音;十年,在枯瘦的手指下,流泻出了华夏文学不朽的篇章。

幻想至于地面,他终于握住了自己的现实。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种分明的宣告:从此,但求不愧于心,字字掷地有声。

终于,他又走了出来,从闭锁的书房。

那一年是公元815年,柳宗元被召回京,随即改贬柳州。

韩愈事迹的作文素材

韩愈事迹的作文素材

韩愈事迹的作文素材韩愈事迹的作文素材篇1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

这个人就是韩愈。

● 作家档案韩愈:768年—824年字号:字退之;因郡望昌黎,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时代:唐代仕途: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作品:《韩昌黎文集》。

其中有议论文,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诗歌,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早春》等。

名望: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

其诗对宋诗影响极大,与孟郊等人被称为“韩孟诗派”。

二、成名缘由▲ 贡献概述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

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文学上,韩愈反对骈体文,提倡散体文,主张文以载道,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人。

古文家李翱、皇甫湜及著名诗人张籍、王建、贾岛、李贺均出其门下或受其提掖。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600字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600字

有关韩愈的简介作文600字韩愈,一个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出生于公元768年,逝世于824年,他的一生饱经风雨,思想上卓见越出,文学上也独树一帜,表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厚的理解和自信。

韩愈的中心思想体现在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中。

他一生的哲学信仰是儒家思想,他的思想伟大之处在于把儒家思想运用、发展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

他反对佛教、道教、萨满教等外来思想,强调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下,保护国家安宁和社会秩序。

他的思想得到了唐朝政府的认可,他曾多次被唐朝任命为官员、监察官等高层职位,为唐朝积极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韩愈的文学作品非常丰富,涉及古文、诗歌、散文、杂文、议论文等各个领域。

在古文方面,他的表现手法达到了卓越的程度。

他的《师说》、《进学解》、《原道》等文章集中体现了其清晰明了的思维和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

在诗歌方面,他在古体诗和近体诗方面都有所成就。

他的《访嵩山》、《大风歌》、《洛阳女儿行》等诗歌成功地塑造了个性化的形象。

在散文方面,他以《师说》、《续儒林外史》、《讲学务本》等文章表现出了提倡“敬业爱学、德行实践”价值观的标志性思想。

在杂文和议论文方面,他的《酬乐天上人》、《论食《诗经》》、《画鸢》等文章赞美了儒家思想体系,并强调儒家思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韩愈的思想和文学成就颇受历史学者们的肯定。

许多学者都认为,韩愈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后代的文化和思想。

尽管时代变迁,文化传承不断,韩愈的思想和作品仍然具有未来意义,尤其是我们现在匮乏正面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下更加需要挖掘韩愈这样的正面影响,弘扬儒家思想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

当今世界的风起云涌,我们每个人都承载着自己的使命。

我们可以从韩愈像看到人性的光辉,看到困难中困境逐渐变得关键和转机,也可以看到人类在现代科技和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承担个人使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韩愈的精神宝藏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从中找到答案,也让我们珍惜我们的生命,勇敢地承担自己的人生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作文人物素材精品汇编——韩愈(简介名言素材作文片段)1.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2.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3.代表作:①杂文《进学解》《杂说》《获麟解》《师说》《原道》②序文《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③传记文《毛颖传》《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④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听颖师弹琴》《答张十一功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驿梁》⑤史书《顺宗实录》4.随征淮西——与李愬结怨元和十二年(817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聘请韩愈任行军司马,赐紫服佩金鱼袋。

韩愈曾建议裴度派精兵千人从小路进入蔡州,必能擒拿吴元济。

裴度未及采行,李愬已自文城(今河南唐河)提兵雪夜入蔡州,果然擒得吴元济。

三军谋略之士,无不为韩愈惋惜(关于《韩愈神道碑》所载关于韩愈此段建议平淮西之事,存疑,暂置于此)。

韩愈又对裴度说:“如今凭借平定淮西的声势,镇州王承宗可用言辞说服,不必用兵。

”他便找到柏耆。

口授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书信,叫柏耆执笔写下后,带上书信进入镇州晓喻王承宗。

王承宗摄于兵威,就上表献上德、棣二州,表示服从朝廷。

同年十二月,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宪宗便命他撰写《平淮西碑》,其中很大篇幅叙述裴度的事迹。

当时,李愬率先进入蔡州生擒吴元济,功劳最大,他对韩愈所写愤愤不平。

李愬之妻入宫禁诉说碑辞与事实不符,宪宗便下令磨掉韩愈所写碑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刻石为碑。

5.谏迎佛骨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

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

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宪宗却仍愤怒。

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

宪宗对宰相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

朕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

”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

但同平章事皇甫镈(bó)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

”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6.不敢犯法长庆二年(822年)九月,韩愈转任吏部侍郎。

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神策军将士闻讯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说:“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7.成就①韩文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

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时人有“韩文”之誉。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②韩诗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有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等,大都写得平实顺畅。

他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最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

他“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③教育韩愈三进国子监,任博士一职,后又任国子监祭酒。

他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世和提携人才的文章。

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④史学唐人称韩愈有史家的笔力,他撰有《顺宗实录》5卷,是韩愈在韦处厚所撰3卷《顺宗实录》基础上改写而成,从实录可看出他对宫市之斥责,对盐铁使进奉的批判,对京兆尹李实罪行的揭露等等,说明表状所言,符合实情。

《顺宗实录》送呈以后,受到不少人激烈反对,原因是“韩愈撰《顺宗实录》,说禁中事颇切直,内官恶之,二人上前屡言不实。

”于是“累朝有诏改修”。

文宗令路隋等重新改写,几经曲折,终于遵照旨意,将实录中所书德宗、顺宗朝禁中事“详正刊去”。

二、韩愈名言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师说》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送孟东野序》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7、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又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10、事业无穷年。

1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2、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1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1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师说》15、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16、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7、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1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韩愈《原道》19、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

——《师说》20、多才自劳苦,无用只因循。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三、名家笔下的韩愈韩山、韩江及韩公祠(节选自《读韩愈》)梁衡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

所以,我读韩愈其人是从读韩愈其文开始的。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

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

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

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导下国内佛事大盛,公元八一九年,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

韩愈反对这事,他的那篇《谏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凛然大气和献身精神。

但是,韩愈越是肝脑涂地陈利害表忠心,宪宗越觉得他是在抗龙颜,揭龙鳞,大逆不道。

于是,大喝一声把他赶出京城,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去当地方小官。

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他在过蓝关时写了这首著名的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

这是给前来看他的侄儿写的,其心境之冷可见一斑。

但是,当他到了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就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推广普通话。

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短短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当其获罪海隅,家破人亡之时,尚能心系百姓,真是难能可贵了。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历史会怎样改写?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

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

处逆境之心也分四种。

一是心灰意冷,逆来顺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见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处之,尽力有为。

韩愈是处在第二、第三种逆境,而选择了后两种心态,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

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

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有人研究,韩愈之前,潮州只有进士三名,韩愈之后,到南宋时,登第进士就达一百七十二名。

是他大开教育之功。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

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

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

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这是人民对办了好事的人永久的纪念。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价值无穷,就被社会所承认。

我遍读祠内凭吊之作,诗、词、文、联,上自唐宋下迄当今,刻于匾,勒于石,大约不下百十来件。

我心中也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四、作文中的韩愈【片段1】韩愈在《师说》中,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惑而不从师,其结果要么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