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第十章 产业政策理论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教学大纲第一章产业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体系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教学重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发展。
教学难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同一产业内部企业的运行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
一、产业的定义产业界定为“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经济学不仅关注产业内企业的运行,也研究产业间的联系,即产业经济学包含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结构理论两大范畴。
产业组织理论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更为关注政策问题。
产业组织研究有助于政府提高公共政策的效率。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大类部门之间、制造业各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各中间产品之间的均衡状态。
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一)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纵深发展,以帮助人们分析现实中的特定市场的结构和竞争绩效,为政府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以维持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
(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接作用体现为政府的竞争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
(三)政府管制政策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考虑,政府必须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进行经济管制,包括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
此外,在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和领域,从这种市场失灵的角度看,政府管制也是必需的。
二、产业结构理论及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产业间的结构组成及其变化、产业结构变动的高度化、重点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发展的合理性研究等,从而为政府制定产业结构政策,实现本国产业的升级,实现后发国家对先进国家的赶超,获得本国产业的动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前言一、课程内容简介产业经济学是一门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中观层次的经济学学科,它是当前经济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理论创新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垄断和竞争关系,因此成为各国反垄断和政府管制政策的重要基础;同时,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演变规律、产业布局的分析,也是理解后起国家产业决策和各种产业现象,以及评价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以来,在我国产业经济研究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深化和完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问题被不断的提出和研究,政府的反垄断和管制政策、产业政策的设计等诸多领域都亟待产业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体教学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熟悉产业结构分析的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和产业政策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
2.总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还要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经济的实践问题和政策问题,有能力设计出符合现实需要的产业政策方案和产业分析报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教学重点。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教师可以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三、适用对象本课程为专业课,适用对象为经济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学原理的后续课程,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
五、总课时及各章的分配专业必修课授课时数为5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王俊豪主编:《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主要参考书目:1.[美]乔治·J·施蒂格勒著,潘振民译:《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产业经济学要理论与知识要点(1)
产业经济学主要理论与知识要点主要理论:1,新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的含义差异。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不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组织,而是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
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现代企业理论: 企业本质是一种制度对于另一种制度的替代。
◆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2.哈佛学派SCP结构主义理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结构,行为与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3产业组织论上的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差异。
❖SCP分析框架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能够接近完全竞争状况和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
❖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
“结构主义者”❖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主张必须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芝加哥学派甚至认为,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
批驳了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出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他们注重效率标准,坚信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由于芝加哥学派注重效率标准,因此信奉芝加哥学派理论的人通常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产业经济学系列课件 (7)
第十章 产业政策
二、产业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一)产业政策的目标体系
1.实现经济振兴和经济赶超。 2.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 3.增强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是21世纪各国产业政策 的总目标。
22
第十章 产业政策
(二)产业政策的手段
1.直接干预——包括政府以配额制、许可证 制、审批制、政府直接投资经营等方式 进行干预。
24
第十章 产业政策
四、产业政策的演变规律
v 政策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星分散到系统化、规范 化,政策对象从局部产业向全体产业发展。 v政策手段从直接干预为主向间接干预为主转变,政策 推行方式从日常行政为主向法治化方向转变。 v政策目标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从局部向全局、从 短期向长期、从纯经济领域向综合国力和生活质量领域 扩展。 v产业政策决策方式向民主化、科学化发展。
2.间接诱导——主要是指通过提供行政指导、 信息服务、税收减免、融资支持、财政补贴、关 税保护、出口退税等方式进行 。
3.法律规制——指以立法方式来严格规范企 业行为、政策执行机构的工作程序、政策目标与 措施 。
23
第十章 产业政策
三、产业政策的一般特征
v 时代性 v 民族性 v 政治性 v 供给指向性 v 市场功能弥补性
7
第十章 产业政策
v各派学者的总体看法—— 产业政策是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经济 政策,任何有能力履行经济职能的国家都存在某种形态 的产业政策。
概括地讲,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或地区政府为 了其全局和长远利益而主动干预产业活动的各种政策的 总和。
8
第十章 产业政策
(二)产业政策的构成要素
v产业政策的本质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种非市场性 质的经济调控手段,是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工具。制 定和推行产业政策是政府经济职能的重要实现形式。
产业政策简介
产业发展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政策存在的理论根据
市场失灵理论
后发优势理论 结构转换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
技术开发理论
市场失灵理论
尽管James Buchanan认为,市场失灵并不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充分条件,但 市场失灵的存在毕竟为政府采取某种干预行动来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提供了 一个正当的理由。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几乎所有的政府都采用它“看得 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并用来干预经济。产业政策解释“看得见的手”的 体体现。 产业政策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主要可分为: 产业政策有助于解决“马歇尔冲突”; 产业政策可以帮助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 产业政策可以纠正由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 产业政策可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
产业优先的代价是金融从属或金融体系的改革滞后,长期实施这一战略,使 企业和银行患上了严重的“败德症”即道德风险和软预算约束。企业财务结构 德恶化进而引发金融监管大量不良贷款德发生,政府为解救这些危机不得不 动用巨额德财政资金或外汇储备,一旦贸易条件恶化,只能是货币贬值。
进入90年代,日元的超低利率和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使韩国的大 企业丧失了国际竞争力,企业没有及时改变原有的策略,继续以规模扩张 维持收益,在金融体系僵化和十分脆弱的条件下,过多的引进各种国际基 金或游资,反而为国际游资的套利行动提供了机会。在“蝴蝶效应”下,企 业 的不良经营,演化为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而转变成毁灭性的金融危机。在 国际社会的强力干预和援助下,韩国经济的四大支柱金融、财阀、劳资和 政府,相继接受了世界银行的改革建议,但付出的代价1使诸多大型企业的 倒闭、近200家银行的破产、高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的停滞。时至今日,由世 界银行主导的金融改革仍在艰难的推进中。 ——资料来源:『韩』安中荣:《现代东亚经济论》2004年
产业经济学(完整版)
△p/△y是需求曲线的斜率,用p=b-ay代入之,边 际(biānjì)收益MR就等于b-2ay。如果我们注意到需 求的价格弹性为ed= -(△y /△p)(p/y),
改写成边际(biānjì)收益为:
MR p(1 1 )
ed
精品文档
垄断程度(chéngdù)衡量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倒数(dǎo shù)m=1/ed表示了垄断程度, 被称为“垄断度”。
精品文档
多寡头(guǎtóu)垄断
将古诺模型拓展到由n个企业形成的寡头 (guǎtóu)垄断市场。
每个企业的产量:
y n+1 b na
当企业数量n变大时趋向于完全竞争:
y n+1 b b na a
精品文档
伯川德模型(móxíng)
在伯川德模型中,假定各厂商在制定自己价格时,必须(bìxū)对市 场中其他厂商制定的价格做出预测,并认为对手将这个价格水平 保持不变。
精品文档
本章(běn zhānɡ)内容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jìngzhēng)市场形态 第二节 垄断 第三节 寡头垄断 第四节 垄断竞争(jìngzhēng)
精品文档
第一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shìchǎng)形 态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 的市场及需求(xūqiú)曲线
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在利益上可能存在冲突。尽管 企业董事会通常会拥有任命和解雇管理者、确定 (q不对称的存在,管理 者往往要比股东及其代表董事会成员更加了解企业 的运作,股东或者董事会成员很难对管理者的行为 进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在股份制企业中的小股东, 他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精品文档
第一节 企业(qǐyè)的本质
经济学与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和政府支持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与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和政府支持的经济学分析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政府的角色不仅仅是监管和市场调控,更包括为特定产业提供支持和促进其发展。
通过经济学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产业发展和政府支持的相互关系。
一、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驱动因素: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与繁荣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密不可分。
产业发展可以带来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技能、创造剩余价值以及推动技术和创新发展。
而在现代经济中,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驱动产业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市场供求关系、技术进步、产业链条和外部环境等。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产业政策来调节和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二、政府支持的经济学理论:政府支持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市场失灵理论和产业政策理论。
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并不完美,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以及公共物品等问题,导致市场无法有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产业的发展。
产业政策理论则强调,政府应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来调整和引导产业结构,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目标。
产业政策可以包括对特定产业的扶持政策、减少对竞争的限制、提供经济刺激措施等。
三、产业政策的具体措施:在具体的产业政策中,政府通常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支持产业的发展。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来帮助产业发展。
这包括创业投资、研发补贴、融资支持等,可以降低企业的创业和发展成本,促进产业的繁荣。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
这有助于吸引和培育高科技人才和技术创新,并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对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调节来支持产业发展。
例如,关税调整、贸易壁垒的设置和取消等,可以提供特定产业的保护和优势,推动其发展。
产业经济学理论概述
产业经济学理论概述引言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经济活动在不同产业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概述产业经济学的根本理论,包括产业结构与演化、市场竞争和垄断、产业政策等内容。
产业结构与演化产业结构是指不同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相比照重和组成,而产业演化那么是指产业结构的变迁过程。
产业结构与演化的研究对于了解经济的开展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结构的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变革、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
经济开展过程中,不同的产业会经历不同的开展阶段,如农业、制造业和效劳业等。
产业演化理论主要包括路径依赖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和选择模型等。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产业开展的轨迹受到历史经验和现有资源配置的影响,一旦形成某种结构,很难改变。
制度变迁理论那么强调制度环境对产业演化的影响,而选择模型那么将产业演化视为一种适应性过程。
市场竞争与垄断市场竞争是指多个企业在相同产品或效劳市场上展开竞争。
垄断那么是指某个企业在市场上独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产业经济学关注市场竞争和垄断对经济效率和公平的影响。
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刺激创新、降低价格,并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然而,过度的竞争可能导致价格下跌、盈利能力下降,从而阻碍企业的开展。
垄断可能导致市场失灵,降低效率,并使消费者面临较高的价格。
产业经济学研究垄断的成因、影响和监管措施,以到达促进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引导和促进产业开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产业政策的目标包括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等。
产业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市场结构、政策工具和政府干预的合理性。
常见的产业政策包括产业补贴、准入限制、反垄断监管等。
合理的产业政策有助于推动经济开展、优化资源配置,但也存在政府干预过度和市场失灵等风险。
结论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市场竞争和垄断以及产业政策的重要学科。
通过对产业结构与演化、市场竞争与垄断以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推动经济的开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经济学习题
产业经济学习题册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二、单项选择题1、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 D )。
A、国民经济总量B、企业C、家庭D、产业2、SCP模式中的S指的是(B )。
A、市场行为B、市场结构C、市场绩效3、下面哪句话正确反映了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A )。
A.市场结构是决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础B.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C.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的共同制约D.市场绩效反作用于市场行为,影响未来的市场结构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首先是(C)。
A、农业与商业的比例关系B、工业与商业的比例关系C、农业与工业的比例关系D、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5、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A )。
A、马歇尔冲突B、交易费用C、霍夫曼比例D、配第——克拉克定理三、多项选择题1、下面哪几个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涉及产业组织理论(ABCD )。
A、张伯伦B、梅森C、贝恩D、谢勒2、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包括(ABC)。
A、市场结构B、市场行为C、市场绩效D、市场需求3、产业关联理论分析的内容包括(ABCD )。
A、前向关联B、后向关联C、就业和资本需求量D、生产的最终依赖度4、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横的方向看包括(BC )。
A、产业政策的制定B、产业布局政策C、产业技术政策D、产业政策效果分析5、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ABC )基本理论的应用性经济学科。
A、经济学B、管理学C、文化学D、伦理学6、产业应该具有一下某种同类属性和特征:(ABC )。
A.同类产品和服务B.互相密切竞争关系和替代关系的产品和服务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D.产业活动包括是经济性质的政治、社会等活动。
7、四次产业分类法把所有经济活动分为(ABCD )。
A、农业B、工业C、服务业D、信息业8、产业关联理论的理论渊源有(BCD )。
产业经济学主要理论与知识要点
产业经济学主要理论与知识要点产业经济学主要理论与知识要点主要理论:1,新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的含义差异。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不把企业看作是一种组织,而是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
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本质是一种制度对于另一种制度的替代。
u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
2.哈佛学派SCP结构主义理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结构,行为与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3产业组织论上的哈佛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差异。
vSCP分析框架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的增加能够接近完全竞争状况和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
v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点。
“结构主义者”v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配置效率。
v因此主张必须对这些产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结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在分析框架中突出市场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芝加哥学派甚至认为,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高集中寡占,只要市场绩效是良好的,政府规制就没有必要。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集中及定价结果是否提高了效率,而不是像结构主义者那样只看是否损害了竞争。
批驳了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出高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他们注重效率标准,坚信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产业经济学:产业政策
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最典型的国家首推日本
众所周知,日本市场经济模式是政策导向型市场经 济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从战争废墟中 迅速复兴,实现了长时间的持续高速增长,仅用了30 多年的时间,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产业政策的推行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通 过经济政策的法制化进行的。 “一般法” 修改反垄断法
谢尔曼法(Sherman)
早在1890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第一部反垄断的法律——谢尔 曼法。谢尔曼法是反垄断的基础法,主要针对贸易中存在的垄断 问题,重点是禁止垄断和共谋。 谢尔曼法禁止任何限制交易的协议。所谓限制交易是指交易 中的反竞争活动因素超过有利于竞争的因素。 谢尔曼法对垄断的判断依据,一是按区域和产品划分的市场 力量,主要以市场占有率为依据,如果某个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 率为80—90%,可以视为市场力量很高;二是当事企业采取了某 些掠夺性定价或排他性的行动。
反垄断法禁止三类违法行为: 阻碍交易的行为; 有可能大幅降低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的企业兼并; 旨在获得或维持垄断地位的反竞争行为。 美国政府实施反垄断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促进市场竞争来 保护经济自由和机会。
美国反托拉斯法的起源
最著名的反托拉斯法包括:谢尔曼法 (Sherman)、克雷顿法(Clayton)、联邦贸 易委员会法和鲁宾逊-普特曼法(RobinsionPatman)。反托拉斯法是一部通用法,它对所 有的产业和所有的企业都适用。 目的:通过实施反托拉斯法促进和保护竞争, 从而使小企业和消费者受益。
“特别法”
各种振兴法、产业结构改善法
根据日本产业政策法律的作用
分为三类
振兴法 扶持、保护、促进其发展的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 萧条产业临时措施法 需要加以援助以顺利压缩过剩设备、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一个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产业经济学7产业政策
第十章 产业政策
日本学术界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种观点
日本原通产省经济研究所所长小宫隆太郎认 为——
产业政策是“对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部 门之间的资源配置实行干预的各种政策,以及 个别产业内部的产业组织对私人企业的活动水 平施加影响的政策的总和”。其强调,产业政 策的核心内容,是针对资源配置方面出现的 “市场失败”而进行的政策性干预。
产业经济理论和产业政策实践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产业经济理论对产业政策有直接指导作用;另一 方面,产业政策实践又对产业经济理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提供新的研究素材,以此推动产业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3
第十章 产业政策
一、产业政策的涵义
(一)产业政策的定义
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一词最早出现的标志,是1970 年日本通产省代表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大会上 所作的题为《日本的产业政策》的演讲。此后,有关产业 政策的研究不断扩展,并逐步在各国政界和学术界受到关 注。 对于产业政策,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由于研究角 度和学术背景的不同,人们对产业政策所作的解释也是多 种多样的。
13
第十章 产业政策
日本自明治开国时起,就明确提出了“殖产兴业, 富国强兵”的口号,并由政府直接出面创办了一大批 官营的近代产业,以期通过对民间产生示范和劝业作 用,来加速日本的工业化和近代化过程。 1870年工部省的设立,是明治政府开始有组织地执 行产业技术政策的标志。工部省的核心职能是引进海 外先进技术,它不仅被授权掌管明治政府的官营事业, 还负责聘请外国技师和培养本国技术人才。 1886(明治18)年,日本政府颁布了长达30卷的《兴 业意见书》,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扶植和鼓励各产业发 展的政策措施,其目标是加快工业化步伐。它是研究 日本早期产业政策的重要史料。
产业政策概述
政府需要使用产业政策的手段,干预并激发企业对新产业产品的投资,平衡企业 收益与社会收益的冲突,促进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
“协调外部性”论:一些产业具有规模经济特征或者需要完善的产业链条件,需 要对多部门的同时投资才能取得收益最大化,而由于市场中各企业很难协调投资, 市场失灵将随之出现。政府需要对建立新产业或者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进行必要的 政策支持,扮演投资协调者的角色,促进多部门的投资合作。
日本产业政策评估特色:主体的多元化
各主管省厅所设的审议会及国会所设的各调查咨询机构和 自民党下属的政策调查委员会。
其中,审议会的成员通常是学术界、财经界和政界的权威 人士组成,并由首相或主管大臣任命,相对独立于行政机 构,是直接主宰各项政策立案和调整的权威评估主体。
评估主体的其它成员包括:四大经济团体(即日本经团联、 日经联、同友会、商工会议所)、在野党、大众传媒和知 名政治家都会从各自立场对特定产业政策发表意见,并且 对政府的产业政策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与世界农业市场状况的预测;影响美国及国际农业市场绩效的相关技术、经济、政 策与组织力量。 农业技术环境:分析农业相关成本、效益、生产力变化与新技术的分配效果;衡量 公共与私人研究资助的支出、报酬与比较利益。 农业支持环境:农场与农业企业的财务经营绩效;结构改变以及因此所造成的农业、 技术与资源政策调整的政策意义。 再将上述数据和相关信息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整理,主要指标包括:农场风险管 理、农场结构、农场与农产品政策、农业资源管理以及农民福利。
的信息收集渠道和可靠的评估结论。
美国农业政策的评估标准
美国农业部提供相关数据:2006和2007年度生产和经营相关农产品[以玉米为主的 乙醇生产、主要作物(玉米、大豆、马鈴薯、其它豆類等)、粮食与饲料用途的小 麦、粮食用途的水稻、棉花、糖、园艺作物、肉类、乳酪制品等]
产业经济学 第十章 产业政策理论
– 概括地讲,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 业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10.10.2020
a
4
• 产业政策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 策手段与措施、政策实施机构以及产业政策的决策程序与 决策方式。通过对不同国家产业政策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比 较,就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产业政策体系特征。
10.10.2020
a
8
2、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公共物品是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典型 的公共物品是私人所不能提供的,因为提供者得 不到应有的收益。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公 共物品的提供将低于正常的与资源最优配置状态 相适应的供给点。所以,典型的公共物品供给不 能离开政府的作用和产业政策的有效引导。
10.10.2020
a
10
4、信息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
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有完善 和充分的市场信息,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信息 总是不完全、不充分的,买卖双方所拥有的信息 往往也是不对称的,交易双方的信息占有都不完 全,这就可能出现互相欺骗、损人利己的现象。 所以,在信息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的情况下, 市场机制并不能最优地配置社会资源,需要政府 政策的引导和调节。
10.10.2020
a
7
1、垄断会导致“市场失灵” 垄断的典型形式是产品的生产垄断,当某种消费
品的绝大部分产量由一个生产者提供时,就会导 致垄断。根据效率法则,效率价格是边际成本等 于边际收益时的价格,但由于垄断,生产者可以 把价格定得高于边际成本,以期获得更大的利润。 这样,该产品的生产就是没有效率的,因而从社 会角度看,资源配置就不会达到效率状态,市场 机制失灵了。
产业政策理论
研究趋势
杨治教授较早将产业结构理论引入我国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近年来,他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产业政策的 研究上。这似乎说明,促进产业结构本身及地区间的产业协调发展还得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及其运作来实现,加 强产业政策的研究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和协调是很有意义的。此外,我国一些学者对经济周期中产业结构变动及周 期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例如周振华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 一书中对产业结构机理作了系统的分析,他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揭示了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 应和结构开放效应;孙尚清、魏后凯、郭克莎、李悦、王述英等人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实际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 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产生发展
产业政策理论是产业经济理论中又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产业政策的概念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但在 此之前产业政策的思想及其实践就已经出现了。19世纪40年代,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李斯特(F.Liszt)发表了 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从历史的角度对各国的经济与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特别对比了英国的 自由贸易政策与海外扩张政策,以及美国的关税保护与产业扶植政策,提出国家应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采取不 同的经济政策。
此外,从产业角度考察的供给理论,其基本论题是供给如何创造和引导需求,特别是如何扩大有效供给和提 高劳动生产率。供给创造和引导需求,可以从技术进步发展新产品和改变价格结构引导需求两个方面来论证。
依据
一、“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即使在市场机制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仍存在着不少缺陷。产业政策主要是为了弥补市 场机制可能造成的失误,而由政府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一针见血地指出:“产业政策 的中心课题,就是针对在资源分配方面出现的‘市场失灵”采取程度地推行产业政策,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以产业政策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 要手段,但是,产业政策所依存的理论观点一直受到来自不同角度的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产业政策理论 第十一章 政府规制
19.11.2020
.
1
第十章 产业政策理论
第一节 产业政策理论概述 第二节 产业组织政策 第三节 产业结构政策 第四节 产业技术政策 第五节 产业布局政策
19.11.2020
.
2
第一节 产业政策理论概述
一、产业政策的涵义 二、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三、产业政策的主要模式 四、产业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 五、产业政策的特征 六、产业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19.11.2020
.
12
(三)国际竞争理论
该理论强调产业政策是当今世界各国更好地参与 国际竞争的需要。其基本共识是支持产业政策存 续和适度强化。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出现, 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分工体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 的变化,各国经济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 这种形势下,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国家)政府都迫切需要以产业政策为基本工具, 审时度势,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增强本国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维持或争取本国产业在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优势地位。
小宫隆太郎认为:产业政策是“对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部门之间 的资源配置实行干预的各种政策,以及个别产业内部的产业组织对 私人企业的活动水平施加影响的政策的总和”。
概括地讲,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对产业 活动进行干预而制定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19.11.2020
.
4
产业政策的构成要素通常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 策手段与措施、政策实施机构以及产业政策的决策程序与 决策方式。通过对不同国家产业政策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比 较,就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产业政策体系特征。
19.11.2020
.
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产业政策的主要模式
(一)工业化先行国家的产业政策模式
对于工业化先行国家,由于它们在国际分工体 系的竞争中占有领先优势,使得它们能相对稳 定保持“先行者地位”,因而其产业政策指向 往往集中在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竞争 秩序方面。
根据政策的对象领域的不同,产业政策可以划分为农业政策、 能源政策、对外贸易政策、金融政策、环保政策等。现实中 各种具体的产业政策大多是综合性的,例如,农业政策和中 小企业政策就是典型的综合性产业政策。
19.11.2020
.
6
二、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也称市场失败或市场失效,它是和市场效率
产业政策与其它经济政策的关系。西方学者通常将产业政 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称为三大经济政策。事实上, 产业政策在多数情况下,都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 合才能付诸实施,也就是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常充 当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工具,它们之间是相互交叉、 不能截然分开的。
19.11.2020
.
19.11.2020
.
8
2、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存在“市场失灵”问题
公共物品是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典型 的公共物品是私人所不能提供的,因为提供者得 不到应有的收益。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公 共物品的提供将低于正常的与资源最优配置状态 相适应的供给点。所以,典型的公共物品供给不 能离开政府的作用和产业政策的有效引导。
19.11.2020
.
9
3、经济活动的外部性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引起的成本和收益 没有全部由经济行为主体承担。由于这种外部性 是在市场交易活动之外发生的,外部性不一定能 以市场方式解决,为了使外部性问题不至于影响 到资源优化配置,需要通过产业政策的干预来予 以调整。
19.11.2020
.
10
4、信息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
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有完善 和充分的市场信息,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信息 总是不完全、不充分的,买卖双方所拥有的信息 往往也是不对称的,交易双方的信息占有都不完 全,这就可能出现互相欺骗、损人利己的现象。 所以,在信息不完全、不充分和不对称的情况下, 市场机制并不能最优地配置社会资源,需要政府 政策的引导和调节。
19.11.2020
.
7
1、垄断会导致“市场失灵”
垄断的典型形式是产品的生产垄断,当某种消费 品的绝大部分产量由一个生产者提供时,就会导 致垄断。根据效率法则,效率价格是边际成本等 于边际收益时的价格,但由于垄断,生产者可以 把价格定得高于边际成本,以期获得更大的利润。 这样,该产品的生产就是没有效率的,因而从社 会角度看,资源配置就不会达到效率状态,市场 机制失灵了。
19.11.2020
.
3
一、产业政策的涵义与分类
什么是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通常是对以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 和产业发展理论为基本内容的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应用,也是产 业经济学理论价值的最终体现。
产业政策一词最早出现的标志,是1970年日本通产省代表在OECD大 会上所作的题为《日本的产业政策》的演讲。
5
产业政策的分类
按照政策目标划分,产业政策一般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 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内容。其中每一 种政策又分别包括多种不同的具体政策,如产业结构政策包 括主导产业选择政策、弱小产业扶植政策、衰退产业调整政 策等;产业组织政策包括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政策、直接 规制政策、中小企业政策等。
相对应的概念。市场缺陷是指市场机制派生出来的经 济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经济波动是市场缺陷的典 型形式。产业政策主要是政府针对市场失灵而采取的 一种补救措施。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一针见血地 指出:“产业政策的中心课题,就是针对在资源分配 方面出现的‘市场失灵’采取对策。” 市场失灵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9.11.2020
.
11
(二)赶超战略理论
该理论强调产业政策是政府在市场机制基础上更 有效地实施“赶超战略”的需要。
它是总结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目标的成功经验所得 出的理论认识,因而较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后发 国家在实现赶超过程中比发达国家更多地运用产 业政策”的奥秘。
事实证明,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发展中国 家完全可能通过制定和推行合理的产业政策,来 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缩短追赶先进国家所需 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