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细针穿刺活检术
简述脾大的测量方法

脾大的测量方法脾大是指脾脏的体积增大,通常是由于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引起的。
脾大可能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健康问题的症状之一。
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脾大,医生需要进行脾大的测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脾大测量方法。
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最常用且最简单的脾大测量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腹部来评估脾脏是否增大。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让患者平卧,并轻轻地触摸和敲击患者的上腹部左侧区域。
步骤:1.患者平卧在床上,松弛身体。
2.医生站在患者右侧,用左手握住患者左肩并将其抬起,使左肋骨下方暴露出来。
3.医生用右手轻轻触摸和敲击患者左侧上腹部。
4.医生通过触摸和敲击的感觉来评估脾脏是否增大。
结果: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根据触摸和敲击的感觉来判断脾脏是否增大。
通常,正常的脾脏在体格检查中是难以触及的,而增大的脾脏可能会在体格检查中被发现。
2. 影像学检查除了体格检查外,医生还可以使用影像学检查来测量和评估脾大。
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更准确和直观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是一种无创、安全、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波探头将声波传入患者体内,并通过回波来生成图像。
超声波可以清楚地显示脾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CT扫描:CT扫描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详细的图像。
CT扫描可以提供三维立体图像,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测量和评估脾大。
•MRI检查: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MRI可以提供更详细和清晰的图像,有助于医生准确测量脾大。
结果:通过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获得脾脏的详细图像,并进行测量和评估。
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脾大的原因,并指导后续治疗。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评估脾大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样本,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血液指标,并从中推断出是否存在脾大。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常规可以提供关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及比例的信息。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脾恶性淋巴瘤4例临床分析

维普资讯
贵州 医药 2 0 年 4月第 3 卷第 4期 0 时 的脾脓 肿 、 应 脾血 肿或 表 现为 圆形弱 回声 团 块 的脾 血 管 瘤 相 鉴 别 。结 合 患 者 病
穿刺 区域时要 避 开 脾 内较 大 血 管 , 脾 实 质 较厚 而 在
3 讨
论
生化常规检查 、 培养、 药敏、 涂片细胞学检查及病理检 查 。术后 患者 均未 出现 明显不适及并发症 。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来源于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 增生性疾病E 。原发 于脾脏 的恶性淋巴瘤很少见 , ¨ 大多数 由转移而来 。脾脏是恶性淋巴瘤最常侵犯的 脏器之一 , 有文献E报道约 4 的恶性 淋巴瘤患者 幻 O 脾脏受到侵犯 。脾恶性淋 巴瘤在声像 图上并不具有
/
.
>o
11 病例来 源 4例患者均 为住院病 人 , 性 2 . 男 例, 女性 2 , 例 年龄 3  ̄6 4 8岁 , 均 4 岁。临床症 平 5 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 左上腹疼痛 , 其中 3 例扪及 左上腹包块 , 质地 中等 , 活动度差 , 例病人合并 左 1 锁骨上淋 巴结肿大。4 例患者均伴食欲减退 、 消瘦 、
胞活动 , 减轻损废程度 , 提高生存质量。() 7理疗 : 运 用中医针灸等物理疗法 , 改善患者偏瘫肢体肌力 , 提 高其生活 自 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8 术后观察 : 术后 对病人体征及症状 的密切观察尤为重要 , 若病情加 重昏迷加深颅压增高 , 应及时复查 头颅 C 发现新 T,
乏力 、 贫血等 。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 日立 ⅡJ 00 . B80 型彩色超声 诊断仪 , 探头频率 3 5 z .MH 。患者取右侧卧位, 操作 者于患者左侧腹行多切面扫查 , 先明确脾脏中肿块大 例 小、 位置、 数量 、 内部 回声及周围组织情况 , 常规消毒 者 l 。 局麻后 以 B超提示最佳角度进针( 均采用 2G活检 O 针)探头置穿刺针附近 , , 当穿刺针进人预定病灶部位 时, 图像显示针尖和部分针体强回声 , 在荧光屏上动 态监视整个穿刺过程 , 迅速抽吸脾脏内病灶穿刺物送
脾脏简单结构与病理取材

脾脏的简单结构
01
脾脏的功能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 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脾脏有滤血的功能。边缘区和脾索是滤血的主要 场所。脾内的大量巨噬细胞可以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比如红细胞)、抗原和异物。此外, 侵入人体血内的抗原,可在脾内激发免疫反应。此外,脾还能够储藏血液。人脾可以储存 约40毫升的血液,马的脾脏则存储了马体内大约30%的红细胞。胚胎发育早期,脾有造血 的功能。但出生后脾的造血功能基本消失,仅在部分条件(比如人体出现严重造血障碍时) 刺激下才能够恢复。
04
脾脏的病理取材
-切片取材: *常规取材:1~2块(含包膜) *肿瘤:1~4块(视肿瘤大小),其中至少有1块应包括包膜(或边缘)及其周围的脾组织。 *破裂处:沿破裂口垂直方向取材(1~2块*梗死区:梗死与其外围的脾组织1~2块
*其他病变处:酌情适量取材 *副脾、脾门淋巴结:各· 块
04
脾脏的病理取材
脾脏取材三关键因素: 熟悉患者临床病史,因外伤切除的脾脏与因恶性肿瘤切除的脾脏取材不同 留取用于免疫表型和遗传学检查的新鲜组织,以便于脾脏造血系统肿瘤的分类 用于组织学检查的脾脏标本切片要薄且固定良好。
04
脾脏的病理取材
-检材基本类型: *手术切除 *穿刺获取的细小组织 -常用术式:脾切除 -肉眼检查: *脾肿大(弥漫性/结节性) *脾的三维长度及质量 *脾门 ——血管:动脉、静脉的长度、直接、管腔 ——副脾:数目、大小、部位 ——淋巴结:数目、大小 -脾包膜:色泽、厚度、平滑、褶皱、灶性斑块、渗出物(纤维素)、纤维性粘连、凹痕(瘢痕)、 梗死、裂口(部位、长度、深度、自然宽度、血凝块) -脾边缘:锐利、变钝 -脾切面: *一般观察(沿与脾长泾一致方向间隔1~2cm做数个平行切面):颜色,质地,微隆起、边缘外翻,脾小 体(明显、大小),小结节(数量、大小、分布、颜色),出血,梗死(部位、形状、大小、颜色),囊肿, 肿瘤。 *恶性淋巴瘤(沿与脾长泾一致方向,间隔3~4cm方向做数个平行切面):仔细检查有无结节性病变制片
脾脏肿瘤诊断与治疗

脾脏是免疫器官,血运丰富,肿瘤的发生率低。
(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0.14%, 恶性肿瘤不超过全部恶性肿瘤的0.64%)。
由于发病率极低,常导致临床医师对脾脏肿瘤的认识不足。
(一) 病理类型脾脏肿瘤的分类尚无统一标准。
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可将脾脏肿瘤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两大类。
按组织成分来源不同,原发性脾脏肿瘤又分为四种类型:①类肿瘤病变:其中脾囊肿和错构瘤常见。
脾囊肿又可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囊肿,后者又分为真性和假性囊肿,真性囊肿的囊壁内有上皮或上皮细胞衬里,常为孤立、单房性的囊肿。
假性囊肿由纤维组织构成囊壁,其发生与脾破裂出血、炎症、动脉或淋巴管梗塞后形成的局限性囊腔和液化有关;错构瘤是由于发育异常而使脾脏正常构成成分的组合比例发生了变化。
②血管源性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病变,其中良性居多,有海绵状或毛细血管性血管瘤、衬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血管肉瘤等。
③淋巴肿瘤:由局部淋巴管发育异常导致囊性扩张的淋巴管构成,如淋巴管瘤、淋巴瘤。
④非淋巴肿瘤,如炎性假瘤等。
常见的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有:①血管肉瘤:由血管内皮细胞恶性增生所形成的肉瘤。
其临床特点是脾肿大伴肝肿大,部分病例发生自发性脾破裂,易发生肝、骨和肺等远处转移。
②原发性淋巴瘤:为最常见的脾脏恶性肿瘤,指原发于脾脏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淋巴瘤。
③其他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较为罕见,如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等。
良性肿瘤中则以脾血管瘤多见,系脾血管组织的胚胎发育异常所致。
以脾实质海绵状血管瘤居多,也可为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后者常呈局限性或多发性毛细血管团。
脾脏血管瘤的特点是瘤体生长缓慢、逐渐增大、严重者可累及整个脾脏。
脾脏血管瘤可发生梗塞、感染、纤维化、钙化等继发病变。
脾脏淋巴管瘤在脾脏良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第二位。
脾脏淋巴管瘤分3个类型:①单纯性淋巴管瘤;②海绵状淋巴管瘤;③囊状淋巴管瘤。
脾脏割除标本的病理特征与疾病诊断

脾脏割除标本的病理特征与疾病诊断引言脾脏是人体内很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在免疫、造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脾脏病变在临床上常常需要进行割除,以进行病理分析和进一步的诊断。
本文将介绍脾脏割除标本的常见病理特征和相关疾病的诊断方法。
脾脏病理特征脾脏病变的病理特征各不相同,下面将罗列其中常见的病理特征。
1.脾脏肿大:脾脏肿大是一种常见的脾脏病变。
肿大的脾脏常常可以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来发现。
脾脏肿大可能是由于脾脏炎症、肿瘤、纤维化等原因引起的。
2.脾脏出血:脾脏出血是指脾脏内部的血管破裂导致出血的情况。
脾脏出血常常与外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脾脏破裂。
3.脾脏肿瘤:脾脏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是脾脏恶性淋巴瘤和脾梗死。
脾脏肿瘤的病理特征包括肿块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方面的变化。
4.脾脏干酪样坏死:脾脏干酪样坏死是一种特殊的病理变化,常常出现在结核性病变中。
脾脏干酪样坏死的特征是形成坏死灶,质地干酪样,呈黄白色。
5.脾脏炎症:脾脏炎症常常伴随着其他疾病的发生,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炎症的特征包括脾脏肿大、充血、纤维化等。
脾脏疾病的诊断方法脾脏割除标本的病理特征对于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脾脏疾病的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与体征:脾脏疾病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脾脏肿大、脾脏疼痛、发热等。
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来确定脾脏疾病的可能性。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包括超声、CT、MRI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并检测可能的病变。
3.脾脏穿刺活检:脾脏穿刺活检是一种直接获取脾脏组织样本的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穿刺脾脏并取得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脾脏的病变性质,如肿瘤、炎症等。
4.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提供脾脏疾病的一些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
犬脾脏肿瘤的诊治

犬脾脏肿瘤的诊治作者:翟晓虎贺卫华张斌等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0期摘要:脾脏肿瘤疾病是由感染(某些病毒、分枝杆菌、疟原虫等)、遗传以及其他脾脏方面慢性病引起。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厌食、消瘦、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
脾脏肿瘤的确诊一般会使用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CT诊断及病理检查等方法。
治疗首选是手术进行切除,其他也可用药物或者姑息疗法进行保守治疗。
主要从脾脏肿瘤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具体讨论脾脏肿瘤。
关键词:犬;脾脏;肿瘤;诊治0引言脾脏是犬体内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左侧,犬肿瘤类型繁多,发病部位广泛,生物学特性也是多样化,犬脾脏肿瘤是其中比较少见类型,主要有两种分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脾脏的良性肿瘤有:脾脏错构瘤、淋巴管瘤、血管瘤、纤维瘤、脂肪瘤等。
这类肿瘤由于体积较小,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日常也很难被发现,一般在尸检或脾脏切除手术时被偶然发现。
脾脏恶性肿瘤分为两种: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脾脏转移性恶性肿瘤。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包括肉瘤、淋巴肉瘤、网织红细胞肉瘤、纤维肉瘤、霍奇金病等。
脾脏转移性恶性肿瘤很罕见,病灶多在胰腺、肺、肾脏处。
1病因1.1良性肿瘤原因由于起源组织的不同,将脾脏良性肿瘤的病因分为三大类型。
1)首先是非常罕见的脾脏错构瘤,病因是脾脏早期胚胎的发育异常导致脾脏正常成分组成紊乱。
肿瘤内脾小体较为少见,主要是由失调的脾窦构成。
2)脾血管瘤以脾脏血管组织的胎生发育异常为基础所导致,同样罕见,又称海绵状血管瘤、脾脏海绵状错构瘤、脾脏末端血管扩张性血管瘤和脾血管瘤病,由海绵样扩张血管构成。
3)脾脏淋巴管瘤是以扩张型局部发育不良的先天性淋巴管梗阻为发生基础所导致,在这三种肿瘤中相对来说较为常见,占三分之二。
也称为脾海绵状淋巴管瘤或脾囊性淋巴管瘤,由淋巴管囊性扩张构成。
1.2恶性肿瘤原因其他脏器病变部位的癌细胞转移到脾脏定居则是造成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因。
介入性超声

方法:平卧或右前斜位,应用PTCD导管针 肝脏肿大肋下3.0cm,经肋下进针宜在胆 囊纵轴线距肝缘2.0cm±,余为肋间隙(七肋 以下)进针。 肝组织→胆囊床进针点距肝缘2.5cm±→加 力入胆囊内→拔去针心→向颈部再推送→留置 导管→引流、造影。 穿刺后注意:24小时卧床,一周内避免大幅 度活动。
表(1)常用穿刺针规格
单位 规 14 20 2.0 16 16 1.6 18 12 1.2 20 9 0.9 格 21 8 0.8 22 7 0.7 23 6 0.6
国际表示 国内表示 实际外径
G 号 mm
引流管:3.4#PTCD管最常用 表(二) 各种导管规格
单位 规 格 3 1.0 4 1.33 5 1.66 6 2.0 7 2.33 8 2.66 9 3.0 10 3.33
穿刺胆道造影(PTC)和引流(PYCD) 适应于胆道良、恶性梗阻→肝内外胆管扩张者。 禁忌症: 1、凝血机制障碍; 2、肝肾功能↓或伴大量腹水; 3、肝内胆管﹤0.3 cm
方法:选择最扩张胆管 首选剑下→左肝管外下支 次选肋间→右肝管前支 进针(PTCD针)→放导丝→3.4#PTCD 管→固定 PTCD导管针→入胆管→拔针心→留导管 →固定 注意:提前三天用VK,酌用镇静剂,常规 抗菌素,勿致胆血漏。
国际表示 实际外径
F mm
其他物品:局麻药、注射器、换药碗、 消毒用品、手术刀剪、缝针线、棉签、 无茵纱布数块、无水酒精或化疗药、 灭滴灵、玻片、培养管、固定瓶。 患者准备:禁食水,酌情灌肠,排空 大小便,出凝血时间正常、纠正心肺 病、应用镇静剂,向患者及亲属讲明。
穿刺后处理: 1、重危或置管都需推送,卧床24小时; 2、禁食一餐; 3、观察生命体征; 4、护理好管道,定时冲洗; 5、脓腔﹤2 cm或24小时无引流物拔管; 6、注射抗癌药者定期查血象。
针穿刺活检操作方法

针穿刺活检操作方法
针穿刺活检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用于获取病理标本以进行病因诊断。
下面是一般的针穿刺活检操作方法:
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空腹,并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或不服用药物。
同时,需要告知医生任何可能导致出血困难的情况。
2. 术前准备:医生会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同时,医生会用无菌消毒剂清洁穿刺部位。
3. 局部麻醉:医生会使用局部麻醉剂来麻醉穿刺部位,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 穿刺过程: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针头和穿刺方式,将针头插入穿刺部位。
穿刺过程中,医生可能会使用超声引导或其他图像引导技术来确保准确的位置。
5. 获取标本:一旦针头到达目标组织或器官,医生会使用适当的技术来获取组织标本。
例如,医生可能会使用针头进行吸取、切割或穿刺,在导向下获取组织样本。
6. 给予压迫:在从穿刺部位拔出针头后,医生会给予适当的压力来控制出血,并防止感染的发生。
7. 完成操作:完成活检后,医生会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标本。
请注意,针穿刺活检操作方法可能因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上述操作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还请依据医生指导。
如果您需要进行针穿刺活检,建议与医生详细沟通和咨询,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脾良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脾良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脾良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脾良性肿瘤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脾良性肿瘤如何诊断鉴别,脾良性肿瘤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脾良性肿瘤常见检查:常见检查:亚健康人群体检、脏器声学造影、螺旋CT检查、脾显象*一、检查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脾影增大及局部压迫征象,但不具特异性。
胃底及大弯部于钡餐后见有压迹,横结肠脾曲于钡灌肠后可见被推向右方,左侧肾脏在静脉造影下可见被推向下方。
B超检查可作为脾脏肿瘤的首选检查,能显示脾脏大小、区分肿瘤的囊实性、了解肿瘤的包膜情况,对脾脏肿瘤的诊断有很高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了解肿瘤内部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
CT是目前诊断脾脏肿瘤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能比较准确提供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能发现约1cm左右的小肿瘤;还可比较详细了解周围脏器有无其他病变等。
MRI对脾脏肿瘤的诊断价值与CT相似,临床应用尚不多。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了解脾脏血管分支的分布情况,可根据肿瘤血管的多寡、压迫、中断和新生血管等来判断其性质,对脾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B超或CT引导下脾脏细针穿刺活检,由于受病人呼吸影响,定位比较困难,且可并发腹腔内大出血或脾脏假性动脉瘤,风险较大,应慎重选用。
腹腔镜检查术可以观察脾脏表面的病变,同时可在其指导下进行血管造影、穿刺活检等,对脾脏疾病的诊断或了解脾脏肿大的病因等有一定价值。
*以上是对于脾良性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脾良性肿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脾良性肿瘤易混淆疾病。
*脾良性肿瘤如何鉴别?:*一、鉴别脾良性肿瘤应与寄生虫性脾囊肿、原发性恶性脾肿瘤及转移性脾肿瘤相鉴别。
寄生虫性脾囊肿常系包囊虫性,X线检查易见囊壁钙化,血象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特异性血清试验阳性可确诊。
原发性恶性肿瘤往往症状较良性肿瘤突出,肿块增长速度快,全身进行性消瘦等有助于鉴别。
转移性脾肿瘤常源于肺癌、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脾周围脏器癌等,只要详细检查,不难发现原发癌灶及多脏器损害的表现。
如何提高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阳性率

㊃专题㊃基金项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科研种子基金课题E U S -F N A联合改良R O S E 方法对胰腺实性肿瘤穿刺的组织获取率提高的评价研究(2019S F 26)通信作者:年卫东,E m a i l :n w d 6609@s i n a .c o m如何提高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阳性率刘冠伊,蔡云龙,年卫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北京100034) 摘 要:超声内镜自面世以来以广泛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判读及分期㊁胆胰系统及其他壁外器官的扫查中,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 U S -F N A )的出现大大拓展了超声内镜的应用范围㊂如何提高E U S -F N A 的阳性率一直是内镜医师关注的焦点㊂本文对E U S -F N A 的操作过程㊁穿刺针选择㊁穿刺方法策略及快速现场病理评估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探讨提高E U S -F N A 阳性率的方法㊂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活组织检查,针吸;组织和器官获取中图分类号:R 4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9)09-0781-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9.09.003H o wt o i m p r o v e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u n d -g u i d e d f i n e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b i o p s yL i uG u a n y i ,C a iY u n l o n g ,N i a n W e i d o n g E n d o s c o p y C e n t e r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F i r s tH o s p i t a l ,B e i j i n g 100034,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N i a n W e i d o n g ,E m a i l :n w d 6609@s i n a .c o m A B S T R A C T :E U Sh a s b e e nw i d e l y u s e d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s t a g i n g o f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t u m o r s ,t h e b i l i o pa n c r e a t i c s y s t e ma n do t h e r e x t r a m u r a l o r g a n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E U S -F N Ac h a n g e d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s c o peo fE U S .H o wt o i m p r o v e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 E U S -F N Ah a s a l w a y s b e e n t h e f o c u s o f e n d o s c o p i c p h ys i c i a n s .T h i s a r t i c l e a i m s t om a k e a r e v i e wo n t h e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o p e r a t i o n p r o c e d u r e o fE U S -F N A ,n e e d l e s e l e c t i o n ,p u n c t u r em e t h o d s t r a t e g y a n d r a p i d f i e l d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d i s c u s sh o wt o i m pr o v e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o fE U S -F N A.K E Y W O R D S :e n d o s o n o g r a p h y ;b i o p s y ;n e e d l e ;t i s s u e a n do r g a nh a r v e s t i ng年卫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医师㊂第七届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全国委员㊁超声内镜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㊁消化内镜学组组长,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㊂擅长超声内镜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相关内镜诊断及治疗技术,在国内最早开展超声内镜的检查工作及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超声内镜对于胃肠道壁内外病变及胆胰病变的诊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㊂超声内镜于20世纪80年代问世,在过去30余年间迅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判读及分期㊁胆胰系统及其他壁外器官的扫查中㊂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 U S -F N A )的出现,使对此前内镜无法触及的病灶进行活检成为可能,并减少了传统活检过程的创伤,大大拓展了超声内镜的应用范围,增加了其诊断效能㊂1 E U S -F N A 概念及流程E U S -F N A 是指在超声内镜实时引导下,通过超声镜活检管道插入专用穿刺细针,在病灶内通过负压吸引,抽吸出病变细胞及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㊂E U S -F N A 的适应证包括对食管㊁胃㊁结直肠及胆胰系统恶性肿瘤及其他病变的组织获取,也应用于胃肠道上皮下肿瘤㊁腹腔及纵膈肿大淋巴结的组织获取[1]:胰腺占位(囊性及实性)㊁胆道狭窄性病变㊁肝脏实性占位(肝细胞癌㊁肝转移癌)㊁食管及胃壁增厚性病变㊁胃肠道上皮下肿瘤㊁纵膈及腹腔内淋巴结㊁左侧肾上腺占位㊁脾脏占位[2]㊁腹膜占位[3]等㊂E U S -F N A 的基本操作流程包括:①通过超声内镜定位病变;②选择穿刺径线;③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目标病灶;④移开针芯;⑤连接注射器负压;⑥来回移动穿刺针;⑦移开穿刺针;⑧使用针芯推出标本㊂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如何提高E U S -F N A 的阳性率一直是内镜医师关注的焦点㊂2 影响E U S -F N A 组织获取的因素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可能影响E U S -F N A 组织获取的因素包括: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㊁病变位置㊁取样位置㊁取样方法㊁穿刺针的型号和类型㊁是否存在快速现场病理评估(r a p i do n -s i t ec y t o l o g i c a l ㊃187㊃‘临床荟萃“ 2019年9月20日第34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S e pt e m b e r 20,2019,V o l 34,N o .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e v a l u a t i o n,R O S E)等[4]㊂2.1内镜医师的操作水平对内镜医师进行充分训练是提高E U S-F N A水平的第一步㊂超声内镜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学习曲线相对较长㊂美国胃肠内镜协会推荐内镜医师在独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之前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150例超声内镜操作,其中至少包括75例胆胰系统超声内镜扫查及50例E U S-F N A[5]㊂E U S-F N A操作的成功率对操作者水平有很大的依赖,因此充分的训练有助于提高穿刺的阳性率㊂E U S-F N A通常操作时间较长,对患者进行充分镇静可以减轻患者痛苦㊁增加对操作的耐受㊂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在胰腺病变的E U S-F N A中,应用静脉全麻增加了诊断的正确率(83%v s73%)[6]㊂此外,镇静不充分的患者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增高[7]㊂2.2穿刺方式针对病变选择不同的穿刺方式也非常重要㊂首先应用环扫型超声探查病变及周围临近脏器,观察病变大小㊁形态㊁位置及与周围血管及脏器关系,确认目标病变后,更换线阵型超声,选择最佳穿刺部位及路径㊂镜身位置的选择十分重要,注意避免针道上的血管㊁胰管及胆管,选择稳定度较高的位置㊂虽然经超声内镜针道发生肿瘤种植转移的风险极低,但对于可切除的胰头病变尽量选择经十二指肠途径的穿刺,以避免胃的种植转移[1]㊂2.3穿刺针的型号和类型穿刺针的型号包括19G㊁22G和25G㊂目前在穿刺过程应用最广泛的是22G穿刺针,可以进行细胞学评价并不增加操作并发症的风险㊂对囊性病变最常用的是22G穿刺针,实性病变的穿刺最常用的是22G穿刺针和25G穿刺针[8]㊂2项m e t a分析显示对于实性的胰腺病变而言,穿刺胰头病变时25G穿刺针较22G穿刺针有更大的获益,并且25G穿刺针获取的标本在涂片时混血更少[9-10],19G穿刺针并未增加诊断效益[10]㊂但以上大多数研究均为在细胞学方面比较穿刺针的诊断效能,对于组织学方面而言,有研究显示19G穿刺针在包括淋巴结㊁黏膜下病变及胰腺占位等组织的诊断获益可高达94%~98%[8]㊂但19G穿刺针更硬,经十二指肠活检更困难,相比22G穿刺针,19G 穿刺针使用时技术失败发生率更高[11]㊂总之,穿刺针的选择是在安全性㊁可操控性及达到足够样本量之间的平衡㊂穿刺的过程中是否应用负压抽吸目前仍存在争议㊂负压抽吸可能增加敏感性,但同时增加穿刺过程中出血,穿刺标本混血较多可能影响细胞学诊断结果[12-13]㊂近期有研究表明在实性病变中应用 微负压 法有较好的诊断野[14]㊂微负压法即在穿刺的过程中一边在病灶内移动穿刺针,一边缓慢向外移开针芯,利用慢提针芯过程中产生的微小负压对组织进行抽吸㊂另外,近期一种新的 湿法 抽吸技术可能获得更多的组织标本㊂湿法抽吸为将穿刺针内充满生理盐水替代空气后,连接10~20m l负压后进行穿刺㊂有研究显示湿法抽吸技术获取的样本质量更高,因此诊断野也显著优于传统方法[15]㊂但也有其他研究显示湿法及普通负压抽吸方法两者获取的标本量无显著性差异,并且增加标本混血可能[16-17]㊂因此应用湿法抽吸是否能获得更大的获益还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确证㊂我中心在E U S-F N A过程中,对质地较柔软的实性病变,更多采用微负压法进行抽吸,此法获取组织条较多,并未明显增加混血和出血风险㊂对于质地坚硬的病变,若第一针常规穿刺获取组织较少,第二针可考虑进行湿法抽吸,以获取更多组织㊂在穿刺的过程中针对病变情况选择不同的穿刺技巧十分重要㊂部分胰腺占位中央可能存在坏死,此时穿刺应选择在病变的外周区域㊂但由于肿瘤的促纤维化反应,在病变的外周区域进行穿刺可能仍不易获取足量的组织㊂此时,可采取扇形穿刺的策略,在穿刺过程中不断调整穿刺针的角度,以获取不同区域的组织样本,避免只穿刺病变的同一个位置[18]㊂一项研究显示应用扇形穿刺策略进行E U S-F N A进行组织获取较标准方法诊断野明显提高(86%v s58%)[19]㊂ 叩门法 是新近发展的一种技巧,在目标病变内快速进出穿刺针,较传统方法能获取更大的组织样本[20]㊂N a k a i等[21]在19G穿刺针内直接进入活检器械进行活检,发现活检联合穿刺较单独穿刺可显著提高组织获取率(88%v s67%),提示可能是一种获取组织的较好方式㊂2.4是否存在快速现场病理评估(r a p i do n-s i t ee v a l u a t i o n,R O S E)在E U S-F N A过程中病理医师在场对穿刺样本进行R O S E可以减少穿刺组织量不足的可能,增加诊断野,并减少穿刺针数㊂大多数研究显示进行R O S E时E U S-F N A的诊断准确性可以达到90%以上[22]㊂如果病理医师发现组织标本血染较明显,建议应用较细的穿刺针,并不进行抽吸[18]㊂但R O S E需要进行穿刺时病理医师在场,增加诊断开支,限制了其推广㊂目前一种新兴的方法是利用信息化途径进行穿刺组织样本评估㊂由内镜医师或病理学住院医师进行现场标本制片,拍摄显微镜下视野,将图片发送给病理医师进行分析㊂我㊃287㊃‘临床荟萃“2019年9月20日第34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中心目前对穿刺样本进行快速在线病理评估(R O L E),穿刺时由内镜医师进行制片㊁拍摄后在线发送给病理医师进行分析和诊断,评估穿刺样本质量,若可见组织细胞或病变细胞,则停止继续穿刺㊂我中心进行R O L E评估后E U S-F N A诊断正确率可达到96.0%,诊断野84.0%,并且未增加操作时间㊂提示这一方法可以在其他中心进行推广㊂此外,近期有研究显示对穿刺样本进行大体现场质量评估(MO S E)也可以提高诊断准确度㊂I w a s h i t a等[23]分析了肉眼可见的组织核心(MV C)和E U S-F N A诊断野,发现MV Cȡ4mm提示标本量足够,并可增强诊断野㊂穿刺次数目前也存在争议㊂较早的研究认为不存在R O S E的情况下对胰腺病变推荐穿刺5~7针[24-25]㊂但近期的研究认为不需要进行这么多次㊂I t o i等[26]的研究发现即使没有条件开展R O S E,平均穿刺2.88针即可足够得出诊断(正确率93.3%,灵敏度91.8%,特异度100%)㊂多次穿刺可能造成针尖弯曲及目标组织移位,反而会造成穿刺准确度下降㊂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增加E U S-F N A阳性率一味增加穿刺次数并不可取,应结合其他穿刺手法及技巧的应用,共同提高穿刺精度㊂2.5其他除了上述E U S-F N A本身操作方面的改进,联合应用对比增强超声内镜(C H-E U S)和弹性成像可能有助于识别病变㊁选择最佳穿刺位置㊂使用超声对比剂后可通过对血流模式的观察识别病变类型㊁区别病灶及正常组织㊂一项研究显示,在C H-E U S辅助下,E U S-F N A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正确率由常规E U S-F N A的78.4%提高到86.5%[27]㊂还有研究显示应用C H-E U S可以减少E U S-F N A穿刺针数[28]㊂因此,在E U S-F N A中联合应用C H-E U S可能增加组织获取,提高诊断正确率㊂弹性成像是在E U S检查过程中利用软件实时显示及量化病灶组织硬度,通过测量病灶组织硬度可以将较软的良性病变与较硬的恶性病变区分开㊂因此,在E U S-F N A 穿刺中可以辅助穿刺位置的选择,可能提高穿刺的准确性,但具体诊断效果还需要临床研究进行验证㊂在过去的数年间,消化内镜学迅猛发展,E U S-F N A也在穿刺设备㊁取样技术等方面有了许多新的突破,使其在消化道壁内及壁外病变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㊂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们正在对E U S-F N A过程中的各个细节进行研究和细化,以期不断提高其阳性率㊁扩大应用范围㊂新的研究成果正不断涌现,E U S-F N A未来将会更准确㊁更细致,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葛楠,孙思予,金震东.中国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临床应用指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1):3-13.[2] E l o u b e i d iMA,V a r a d a r a j u l uS,E l t o u mI,e t a l.T r a n s g a s t r i ce n d o s c o p i c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f i n e-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b i o p s y a n df l o w c y t o m e t r y o fs u s p e c t e dl y m p h o m a o ft h es p l e e n[J].E n d o s c o p y,2006,38(6):617-620.[3] L e v y M J,A b u D a y y e h B K,F u j i iL L,e ta l.D e t e c t i o n o fp e r i t o n e a l c a r c i n o m a t o s i s b y E U S f i n e-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i m p a c t o n s t a g i n g a n d r e s e c t a b i l i t y(w i t h v i d e o s)[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15,81(5):1215-1224.[4]J a n i B S,R z o u q F,S a l i g r a m S,e t a l.E n d o s c o p i c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 f i n e-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l e s i o n s: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o f t e c h n i c a l a n d p r o c e d u r a l v a r i a b l e s[J].N A mJM e dS c i,2016,8(1):1-11.[5] E i s e nGM,D o m i n i t zJ A,F a i g e lD O,e ta l.G u i d e l i n e sf o rc r ede n t i a l i n g a n d g r a n t i n gp r i v i l e g e sf o r e n d o s c o p i cu l t r a s o u n d[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01,54(6):811-814.[6] O o t a k i C,S t e v e n sT,V a r g o J,e t a l.D o e s g e n e r a l a n e s t h e s i ai n c r e a s et h ed i a g n o s t i c y i e l do fe n d o s c o p i c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f i n e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 o f p a n c r e a t i c m a s s e s[J].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2012,117(5):1044-1050.[7] W e s t o n B R,B h u t a n i M S.O p t i m i z i n g d i a g n o s t i c y i e l d f o rE U S-g u i d e ds a m p l i n g o fs o l i d p a n c r e a t i cl e s i o n s:at e c h n i c a lr e v i e w[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H e p a t o l(N Y),2013,9(6):352-363.[8] M u n i r a j T,A s l a n i a n H R.N e w D e v e l o p m e n t si ne n d o s c o p i cu l t r a s o u n d t i s s u ea c q u i s i t i o n[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C l i n NA m,2017,27(4):585-599.[9] M a d h o u n M F,W a n iS B,R a s t o g iA,e ta l.T h ed i a g n o s t i ca c c u r a c y o f22-g a u g e a n d25-g a u g e n e e d l e s i n e n d o s c o p i c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f i n e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 o fs o l i d p a n c r e a t i c l e s i o n s:am e t a-a n a l y s i s[J].E n d o s c o p y,2013,45(2):86-92.[10] A f f o l t e rK E,S c h m i d t R L,M a t y n i aA P,e t a l.N e e d l e s i z e h a so n l y al i m i t e de f f e c to no u t c o m e s i n E U S-g u i d e df i n en e e d l ea s p i r a t i o n: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m e t a-a n a l y s i s[J].D i g D i sS c i,2013,58(4):1026-1034.[11] V i l m a n nP,S e i c e a nA,S a f t o i uA.T i p s t oo v e r c o m e t e c h n i c a lc h a l l e n g e s i n E U S-g u ide dt i s s u ea c q u i s i t i o n[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C l i nN A m,2014,24(1):109-124.[12] P u r iR,V i l m a n nP,S a f t o i u A,e t a l.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 o f 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 f i n e-n e e d l e s a m p l i n g w i t ho rw i t h o u t s u c t i o n f o r b e t t e r c y t o l o g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J].S c a n d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09,44(4):499-504.[13] B a n g J Y,R a m e s h J,T r e v i n o J,e t a l.O b j e c t i v e a s s e s s m e n t o fa na l g o r i t h m i c a p p r o a c h t oE U S-g u i d e dF N Aa n d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13,77(5):739-744. [14] P a i k WH,P a r kY,P a r kD H,e t a l.P r o s p e c t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o fn e w22g a u g e 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u n d c o r e n e e d l e u s i n g c a p i l l a r y s a m p l i n g w i t hs t y l e ts l o w-p u l lt e c h n i q u ef o ri n t r a-a b d o m i n a l s o l i dm a s s e s[J].JC l i n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5,49(3):199-205.[15] A t t a m R,A r a i n MA,B l o e c h l S J,e t a l. W e t s u c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W E S T) :an o v e lw a y t oe n h a n c et h e q u a l i t y o f㊃387㊃‘临床荟萃“2019年9月20日第34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E U S-F N A a s p i r a t e.R e s u l t so fa p r o s p e c t i v e,s i n g l e-b l i n d,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u s i n g a22-g a u g en e e d l e f o rE U S-F N Ao f s o l i d l e s i o n s[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15,81(6):1401-1407.[16] A n t o n i n i F,F u c c i oL,F a b b r i C,e t a l.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 t i s s u e a c q u i s i t i o no f p a n c r e a t i cm a s s e sw i t h c o r eb i o p s yn e e d l e su s i n g w e t s u c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J].E n d o s cU l t r a s o u n d, 2017,6(1):73-74.[17] V i l l a N A,B e r z o s a M,W a l l a c e M B,e t a l.E n d o s c o p i c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f i n e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T h e w e t s u c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J].E n d o s cU l t r a s o u n d,2016,5(1):17-20.[18]S t o r m A C,L e eL S.E n d o s c o p i c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t e c h n i q u e sf o r d i ag n o s i n g p a n c r e a t i cm a s s l e s i o n s:c a nw e d o b e t t e r?[J].W o r l d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6,22(39):8658-8669.[19] B a n g J Y,M a g e e S H,R a m e s h J,e ta l.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c o m p a r i n g f a n n i n g w i t h s t a nd a r d te c h n i q u ef o r e n d o s c o p i c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 f i n e-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 o f s o l i d p a n c r e a t i cm a s s l e s i o n s[J].E n d o s c o p y,2013,45(6):445-450.[20] M u k a i S,I t o iT,A s h i d aR,e t a l.M u l t i c e n t e r,p r o s p e c t i v e,c r o s s o v e r t r i a l c o m p a r i n g t h ed o o r-k n o c k i n g me t h o d w i t h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m e t h od f o rE U S-F N Ao f s o l i d p a n c re a t i cm a s s e s(w i t hv i d e o s)[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 y,2016,83(6):1210-1217.[21] N a k a iY,I s a y a m aH,C h a n g K J,e t a l.A p i l o t s t u d y o f E U S-g u i d e dt h r o u g h-t h e-n e e d l ef o r c e p sb i o p s y(w i t h v i d e o)[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16,84(1):158-162.[22]I g l e s i a s-G a r c i a J,D o m i n g u e z-M u n o z J E,A b d u l k a d e r I,e t a l.I n f l u e n c e o f o n-s i t e c y t o p a t h o l o g y e v a l u a t i o no n t h ed i a g n o s t i ca c c u r a c y o f 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u n d-g u i d e d f i n e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E U S-F N A)o f s o l i d p a n c r e a t i c m a s s e s[J].A m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1,106(9):1705-1710.[23]I w a s h i t aT,Y a s u d aI,M u k a iT,e ta l.M a c r o s c o p i co n-s i t eq u a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b i o p s y s p e c i m e n s t o i m p r o v e t h e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d u r i n g E U S-g u i de dF N Au s i n g a19-g a u g en e e d l e f o r s o l i d l e s i o n s:a s i n g l e-c e n t e r p r o s p e c t i v e p i l o t s t u d y(MO S Es t u d y)[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15,81(1):177-185.[24] L e B l a n c J K,C i a c c i aD,A l-A s s iM T,e t a l.O p t i m a l n u m b e ro fE U S-g u i d e df i n en e e d l e p a s s e sn e e d e dt oo b t a i nac o r r e c td i a g n o s i s[J].G a s t r o i n te s tE n d o s c,2004,59(4):475-481.[25] E r i c k s o n R A,S a y a g e-R a b i e L,B e i s s n e r R S.F a c t o r sp r e d i c t i n g t h en u m b e ro fE U S-g u i d e df i n e-n e e d l e p a s s e sf o rd i a g n o s i s o f p a n c re a t i cm a l i g n a n c i e s[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00,51(2):184-190.[26]I t o iT,T s u c h i y aT,I t o k a w aF,e t a l.H i s t o l o g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b y E U S-g u i d e d f i n e-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b i o p s y i n p a nc r e a t i c s o l i dm a s s e s w i t h o u t o n-s i t e c y t o p a t h o l o g i s t:a s i n g l e-c e n t e re x p e r i e n c e[J].D i g E n d o s c,2011,23(S u p p l1):34-38.[27]S e i c e a n A,B a d e a R,M o l d o v a n-P o p A,e t a l.H a r m o n i cC o n t r a s t-E n h a n c e d 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 f o r t h eG u i d a n c e o fF i n e-N e e d l eA s p i r a t i o n i nS o l i dP a n c r e a t i cM a s s e s[J].U l t r a s c h a l lM e d,2017,38(2):174-182.[28]S u g i m o t oM,T a k a g i T,H i k i c h i T,e t a l.C o n v e n t i o n a l v e r s u sc o n t r a s t-e n h a n c ed h a r m o n i ce n d o s c o p i c 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y-g u i d e d f i n e-n e e d l ea s p i r a t i o nf o rd i a g n o s i so fs o l i d p a n c r e a t i cl e s i o n s:a p r o s p e c t i v er a n d o m i z e dt r i a l[J].P a n c r e a t o l o g y, 2015,15(5):538-541.收稿日期:2019-10-15编辑:王秋红㊃487㊃‘临床荟萃“2019年9月20日第34卷第9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S e p t e m b e r20,2019,V o l34,N o.9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脾肿大的诊断标准

脾肿大的诊断标准
脾肿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常见于多种疾病,包括感染、炎症、肿瘤、贫血等。
脾肿大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下面将介绍脾肿大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脾区疼痛,患者可出现左上腹或左肩部疼痛,常为隐痛或钝痛。
2. 腹部包块,脾肿大时可在左上腹触及脾脏肿大的包块。
3. 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发热、贫血等。
二、体格检查。
1. 脾下缘距离肋缘距离,正常情况下,脾脏下缘不应该能触及,若可触及则提
示脾肿大。
2. 脾脏质地,正常脾脏应该是柔软的,若变硬或不规则则提示可能存在脾脏病变。
3. 其他腹部体征,如肝肿大、腹水等。
三、辅助检查。
1. 血常规,可发现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等异常。
2.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可明确脾脏的大小、形态和与周围器
官的关系。
3. 脾穿刺活检,对于不明原因的脾肿大,可行脾脏穿刺活检明确病因。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脾肿大的诊断标准包括:
1. 脾脏可触及于肋下2cm处或脾脏横径>11cm。
2. 脾脏质地异常,如硬度增加、不规则等。
3. 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贫血、发热等。
4. 辅助检查结果支持脾脏病变,如血常规异常、影像学检查显示脾脏明显增大或有病变、脾穿刺活检明确病因等。
综上所述,脾肿大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医生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脾脏穿刺

术后卧床休息24h,2h内密切观察脉搏、血压,防止出血。
英文参考
splenic puncture[脾Fra bibliotek穿刺[
脾脏穿刺适用于脾肿大,临床诊断不明者,尤其多用于黑热病和脂肪代谢性疾病等。一般较少使用。
[
1.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者。
2.脾脏超过脐下者。
3.不能合作的患儿。
[
1.术前测定血小板、出血和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原时间,有异常者暂缓施行。必要时应测定血型和配血备用。
2.患儿平卧位,腰部垫以枕头。用多头腹带紧裹下腹部,以限制腹式呼吸。
3.穿刺点选择在左肋缘下2.5cm、脾脏中心处。
4.常规消毒,1%~2%普鲁卡因局部麻醉至脾包膜。
[
1.令患儿吸气后屏气,将带有注射器的针头直接刺入,吸取少许血液即行拔出。穿刺针不应摆动,以免损伤包膜。
2.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数分钟,胶布固定并以多头腹带绑紧。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并发脾结核一例分析

H V 阳性播散性结核患者中是少见的。如何提高对本病 的认识 , I 成 为今后工作 中需要加 以重视的问题。通过文献分析 , 脾结核 的临床 表现多为长期低热 、 消瘦 、 乏力 , 有时盗汗 ; 腹部症状 , 有腹胀 、 左上腹 痛等。实验 室检查 , 有轻到中度 的贫血 , 血象可高可低 , 缺乏特异性。 脾肿大 , 也可同时有肝肿大 , 还有部分 患者表现为多血症 , R s — 故 oe n
核而不能明确诊断 者,可行 C 、 T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或试行抗
结核治疗 。 B超 、T引导下 细针穿刺活检 , 为一个提高诊 断率的 C 不失
较好方法 , 但要 冒出血不止 , 手术止血风险l 引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 ,
在 B超或 C T引导下脾脏细针穿刺活检技术对脾结核的诊断常 可提 供确诊依据 , 只要患者无脾功能亢进表现 , 及出凝血时 间正常 , 均 可进行脾 穿刺检查 。 通过对这一例脾结核病例分析 , 我们认 为对于一个脾大 , 有腹部 不适 、 消瘦 , 伴或不伴有 长期低热的患者 , 特别 是 H V感染 者 , I 腹部
提 防 各 种 并发 症 的 出现 , 早预 防 , 快 去 除 诱 发 的 因素 ; 时 发 现 , 速 建 立 抢救 小 组 , 高危 重 病 人 抢救 的 成功 率 。 尽 及 迅 提
关键 词 : 时 :Leabharlann 产 突发 抽 搐 : 救 配 合 抢
脾结核是肺外结核 的一种 , 多为继发性 , 有文献报道 , 几乎所有 的粟粒型结核都可累及脾脏 , 4 %一6 %的肠结核 或腹膜 结核及 约 0 0
核报 告如下 。 1病案报道
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脾转移性腺癌1例

中西 药联 用 治疗 尖锐 湿 疣效 果 观 察
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 I 和 Ⅱ组 。 即 组
刘 建 华 陈 晓 慧 张彦 秋 17 0 林 省 洮南 市大 通 乡 卫生 院 3 10吉
170 30 0白城 市 洮北 区海 明 医 院
组治愈率 明显高于 I 。 组
讨 论
次用药量不宜太大 。同时 口服阿昔洛韦 ,
2r / , 0 g次 5次/日, 服 1 a 连 5天 , 内 注 射 肌 干 扰 素 10万 U, 0 1次/日, 用 1 。 Ⅱ 连 0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尖锐湿疣 又称尖锐疣 , 是常发生在外 生殖器或肛门周 围皮肤上 的赘生物 , 一般 由接触传 染 , 包皮过长或妇女白带较 多而 卫生习惯 较差 者易患 。尖锐 湿疣 是 由人
但 对 于 较 大 包块 致 脾 脏 明显 增 大 至 右 上 腹 并 将 胰 腺 推 至后 方 者 , 易 与 胰 源 性 囊 较 肿 混 淆 ,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可 清 楚 显 示 2条 彩 并 行血 管 ( 动 、 脉 ) 肿 物 中 心 发 出 脾 静 从
无压痛 反 跳痛 及 肌紧张 , 肝脏肋 下 未触 及, 脾肋下 4 m, 移动性 杂音 , c 无 肠鸣 音 4
有包膜 ; 恶性病变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脾
内 占位 性 病 变 , 内部 回 声 不 均 匀 , 界 欠 边
示脾 占位性病 变入 院。查体 : 平坦 , 腹 未
见 肠 型 及蠕 动 波 , 软 , 腹 全腹 未 触 及 包 块 ,
清, 有的甚至脾 外浸润 ; 错构 瘤表 现 为实 质性 等回声包块 , 脾血 管内皮 肉瘤显示脾 内有多个 中等 回声 增强 区 , 界清 , 内 边 其 有 大小 不 等 的液性 暗 区及 网络状 结 构 。
细针穿刺细胞学技术诊断原发性脾血管肉瘤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 曩 圈 圈
已被 广 泛 应 用 , 血 管 肉瘤 中 应 用 该 方 法 证 实 细 胞 的 特 征 具 在
瘤 中的 重要 价 值 。
【 键词 】 细针 穿刺 细 胞 学 技 术 原发 性 脾 血 管 肉瘤 关 脾 脏 最 常 发 生 的是 非 造 血 系 统 的 良性 血 管 肿 瘤 , 发 性 原 的脾 血 管 肉瘤 极 其 罕 见 。脾 脏 的 血 管 肉 瘤 容 易 发 生 转 移 , 而 且 预 后 很 差 。 自从 17 89年 L n h n 首 次 报 道 了 脾 的血 管 肉 ag as 瘤 后 , 际上 已报 道 了 10例 [ 。该 病 的 首 发 症 状 没 有 什 么 国 5 1 ] 特 异 性 , 床 表 现 多 样 , 般 出 现 体 重 减 轻 , 血 , 肿 大 . 临 一 贫 脾 ] 常常 出 现 肝转 移 。该 病 最 常 见 的 体 征 是 脾 肿 大 ,o 的 病 例 3 迅 速 出 现 脾破 裂 L 。该 病 可 发 生 于 任 何 年 龄 的 患 者 , 很 少 3 ] 却 发 生 在小 于 2 O岁 的年 轻 患 者 。男 女 发 病 比 例 大 概 为 1:1 , 男 性 发病 略多 于 女 性 r 。 脾血 管 肉瘤 的 发 病 机理 目前 尚不 清 4 ] 楚 , 些 散 发 病例 与 患 者 曾 经 接 受 过 放 化 疗 治疗 有 关 。 目前 一 只 有 2例 脾 血 管 肉瘤 是 通 过 细 针 穿 刺 细 胞 学 技 术 诊 断 的 , 一 检 查 出脾 脏 有 大 量结 节 性 病 灶 , 年 前 该 患 者 为 了 治 疗 脂 肪 三 肉瘤 曾 接 受 过 辅 助 化 疗 。 该 患 者 姐 姐 曾 经 得 过 脾 脏 血 管 肉 瘤 , 妈 曾患 过 乳 腺 癌 。该患 者在 C 引 导 下 穿 刺 后 , 胞 学 妈 T 细 证 实 是 恶 性 梭 形 细胞 肿 瘤 , 后 经 脾 全 切 标 本 活 检 后 证 实 是 随 血 管 肉瘤 , 个 月 后 , 患 者 在 大 腿 处 发 现 转 移 的 血 管 肉瘤 , 一 该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及操作要点

者只有10例(约0.01%)出现轻微出血。
Wood 报道73例肾肿瘤仅有4例出现穿刺后轻微出血,而肾 穿刺出血的并发症则比较高(161/471,34.1%)。
术后注意事项
2.
疼痛:多为轻度钝痛,较长时间、剧烈的疼痛可
能系血肿扩大有关
8.
穿刺部位处理:穿刺活检术后敷料包扎伤口,
敷以纱布,胶布固定
操作步骤及过程
9.
术后观察:介入操作完毕后,病人留观1~2h,
注意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皮肤面色、出汗
情况以及有无加剧性疼痛、咳血、尿血等异常
表现,确定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术后注意事项
1.
出血:是介入性超声常见的并发症,穿刺局部也
可形成血肿
一些细节—肺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特点
引导准确、操作简便
取材过程实时、穿刺针道、针尖和病灶同时显示 取材成功率高
安全、并发症少
病人痛苦小、价廉、无 X 线损伤、保护医患
非手术条件下获取病理诊断的最常用方法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要点
选择对证、检查全面 准备充分、知情同意 合适路径、设定深度 呼吸配合、进针平稳 病灶前缘、看清针尖 快速击发、迅速出针 取出标本、肉眼判断 术后观察、及时处理
4.
5.
必要时给与镇静剂
操作步骤及过程
6.
穿刺过程:在穿刺进针前选取合适的呼吸状态 并嘱患者屏气,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所选定的
穿刺路径,迅速进针至靶目标前缘或内部,击
发活检枪,在瞬间内自动完成切割组织,迅速 拔出穿刺针,完成穿刺活检过程
操作步骤及过程
7.
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

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术脾脏位于左季肋区,呈卵圆型,正常成人脾脏约12cm×7cm×3 cm 大小。
是人体最大淋巴器管和在造血、储血、免疫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其许多特性和功能又与血液系统疾病有密切关系。
临床上经常遇见脾脏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脾脓肿、结核、尤其是一些原因不明长期发热伴脾脏肿大的病例,通过对脾脏穿刺取得活体组织作细胞学检查的方法称为脾脏穿刺术(splenopuncture), 对疾病诊断有一定帮助。
一、适应证(一)脾脏肿大在肋下2cm以上者。
(二)脾脏占位性病变及脾脓肿。
(三)必须对某些疾病诊断具有特异的细胞形态变化时才有行脾穿刺必要性。
如戈谢细胞、黑热病、骨髓纤维化症、白血病、淋巴瘤、淤血性脾肿大、溶血性贫血脾肿大、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淀粉样变病等。
二、禁忌证(一)出凝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
(二)严重黄疸,腹水患者。
(三)脾脏不大或仅轻度肿大者均不宜行脾穿刺术。
三、术前准备(一)器材准备常规消毒治疗盘一套(2%碘酊,70%乙醇,无菌棉签、棉球、甲紫液)7~9号注射针头及5ml和20ml无菌注射器、无菌洞巾、无菌纱布。
2%利多卡因和无菌注射用水作局麻用。
清洁玻璃片2~5张,推片1张。
(二)患者准备1.选择好合适的患者,向患者说明检查的必要性,并征得患者的同意和合作。
2.术前测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
3.训练患者呼吸和屏息动作。
四、操作方法(一)患者仰卧,去枕,两腿屈起(或伸直),并在腰后置一多头腹带,以备手术后束缚腹部之用。
(二)选择突出于左肋下缘之肿大脾的中心作为穿刺部位。
有占位性病变最好在B 超定位下进行穿刺。
外科常规局部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盖消毒巾。
(三)以0.5%利多卡因溶液行局部浸润麻醉。
(四)脾穿刺活检将注射器与针头衔接紧密,测试没有漏气后。
先将穿刺针刺入皮下,肌层,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再尽量深呼气,立刻停止呼吸屏息片刻。
活检术的历史发展

活检术的历史发展第一例经皮穿刺针活检于1883年在德国实施。
当时已经建立了现代技术的理论学基础,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些先驱者们几乎无法想像今日的活检操作的发展。
操作者和相关医生不断提高的对活检的接受力,已经使之成为经常实施的介入放射学操作。
这一持续的增长归结于三个主要因素。
首先,细胞学技术的发展和演变使在检查个体细胞的基础上作出病理学诊断成为可能。
其次,近来放射学引导技术的进步允许对几乎体内任何部位进行准确和微创性操作。
第三,当用小径抽吸穿刺针进行时,该项操作是极其安全的。
普遍认为Martin和Ellis(New Y ork,Memorial 医院)是穿刺针抽吸技术的鼻祖。
Martin是一名头颈部外科医生,他很不愿意治疗无术前病理诊断的癌症患者。
Martin认为,仅以诊断为目的的手术,对病灶可切除的病人而言具有无法接受的导致肿瘤扩散的风险,对病灶不能切除的病人而言则会导致其过高的费用和死亡率。
穿刺针抽吸活检术的出现,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该技术——使用一只简单的手持注射器以及一枚18G穿刺针——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不断改进,其最初结果发表于1930年。
当时这一操作在美国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一定程度上是由于18G针取到的细胞学标本制备不佳,因此需要有明确的恶性证据才能够确诊。
当时,使用更大的切割穿刺针以获取组织学标本,有不可接受的高并发症风险。
最终,术前穿刺针活检诊断肿瘤还是被术中冰冻切片技术所取代。
20世纪五十年代,经皮活检技术在欧洲得以重生,这一“重生”有赖于小口径抽吸穿刺针的发展,后者能在最小的风险下获取极好的细胞学标本。
而标本制备的进步(20世纪六十年代在瑞典大为改良),提高了对此类标本的解释能力。
基于影像引导设备的不断发展(主要是超声和计算机断层显像CT),经皮活检的潜在应用范围扩展显著。
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该项技术才开始在美国得到广泛承认。
过去20年以来,病理学技术、活检针技术和引导手段都取得了更大进展。
诊断脾肿大,影像学最佳

诊 断脾 肿大 ,影像学最佳
口 上 海市 抗 癌 协 会 肖志 文
中 南 大 学湘 雅 二 医 院 杨俊 芹
老李最近摸到 自己左上腹有个包块 ,去 医院做 腹部B 超检 查 ,发现脾脏肿大。与老李不 同,许多 人平时没有任何症状 ,参与入学、入伍或单位 的健 康体检时 ,才发现脾脏肿大。脾肿大是怎么回事 , 是不是意味着身体有什么疾病呢?
结 合相 关 临床表现 ,就 可诊 断 为脾 大 。 临床 表 现 :脾 大 患 者 一般 会 有 左 上腹 不 适 甚 至
( 1 )急性 感 染 :见于 细菌 性感 染 ,如败 血症 、 伤寒 ;病 毒感 染 ,如 急性 病毒 性 肝 炎 、传 染性 单 核
有饱满感 ,还会有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的 症状 ,如贫血、易感染、出血后不易止血等 ,这是 脾脏增大导致脾功能亢进 的结果。患者还会表现出 发热、出汗、体重减轻、淋 巴结增大等全身症状 ,
软 ,亦无 压痛 。
的正常值会有所差别 ,超声检查对于脾脏位置比较 靠前的人来说,也容易造成假阳性。 腹部G T :C T 成像不但可 以像B 超一样显示脾脏 的轮廓 ,区分是局灶性病变还是多发性病变 ,抑或 是弥漫性脾肿大 ,还可以显示其他器官的病变 ( 如 肝 的病变导致的脾大) ,这些对脾大 的病因诊断有 重要意义。影像学报告单上如果脾脏大于5 个 “ 肋单 元” ,一般认为其为脾大 。 磁共振检查 :MR I 对脾脏的 占位性病变检出率 与c T 相当,受干扰性较小 ,但检查费用较高。
以重量 为 诊 断标 准 的 可行 性 是很 差 的 ,而 且 谁 都不
脾大是多种疾 病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称
2.先将引导针刺入皮肤后沿术前选择好的最佳途径进针,经皮下组织、肌肉至腹膜壁层,现达肿块表面(勿进入腹腔)。
3.将组织活检针或抽吸针套入引导针内,嘱患者暂屏气,迅速将穿刺针沿引导针刺入肿块或病变区切取组织或抽吸细胞(具体方法可参考肝穿刺活检部份)。
[返回]注意事项
1.脾脏组织松脆,为了预防穿刺后出血应尽量减少穿刺次数并缩短穿刺针滞留脾内时间。
2.针尖必需在屏气状态下进入脾脏,力争在患者屏气状态下完成穿刺取材操作,以免因病人呼吸运动引起针尖划破脾脏。
3.尽可能将穿刺点选择在脾脏中、下部进行穿刺,如高位或深在的肿物针吸时,应在较低的肋间隙加大角度进针避免损伤肺组织。
4.穿刺完毕后2小时内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和腹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