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
与森林资源保护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休宁县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单位:休宁县人民政府
建设内容与规模:1、人工造林 3000亩;2、低效林改造27000亩;3、封山育林 20000亩;4、绿化质量提升亮点建设 25个,面积 2859 亩;5、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35000亩;6、全面开展齐云山珍稀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项目建设期限:三年(2011-2013年)
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筹集:项目总投资为 1201万元,其中:人工造林150万元;低效林改造270万元;封山育林200万元;绿化质量提升亮点建设343万元;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防治178万元;珍稀古树名木保护60万元。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投资 1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201万元。
1.2 项目效益:
项目区内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以及景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可有效增加森林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提升森
林的生态功能,同时也丰富了旅游资源,改善了项目区生态旅游环境,促进了景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齐云山,位于皖南的休宁县境内,与黄山、九华山并称“皖南三大名山”,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齐云山系中亚热带北部,地势独特,森林植被主要为保存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植被资源、群落景观是齐云山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齐云山珍稀古树名木资源对保护原有的自然风貌十分重要。自1996年风景区管理机构正式成立以来,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十六字方针,狠抓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为建设和打造平安和谐景区打下基础,2003年初,《齐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得到了国家建设部的审批,成为齐云山景区在保护、开发与建设方面的纲领性文件。近年来,齐云山景区严格按照《总规》要求,对景区进行保护、开发与建设,严格划定核心景区,编制各类资源保护规划,确定保护重点,并制定具体保护措施,核心景区内严禁一切与风景资源保护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2004年,为使山上山下相融一体,《齐云山镇区总体规划》出台,将镇区功能定位为旅游集镇服务区,充分体现了“山上旅游,山下休闲”的功能定位和山上山下一
体化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将山上山下结合为一体,并以山下旅游项目建设带动山上旅游发展。今年,省政府批准启动了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加快齐云山景区旅游的保护、开发和建设,是休宁县实施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实施齐云山风景区生态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项目,保护齐云山风景区森林资源安全,提高齐云山风景区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的多种功能,进一步拓展齐云山风景区旅游空间,意义十分重大。
三、项目区基本情况
3.1自然条件
齐云山,古称“白岳”,方圆一百一十平方公里,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距黄山市(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穿越齐云山镇而过。以中低山为主,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年无霜期为231天,年降水量1600-1800mm,年蒸发量1400-1550mm,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约占75%左右。相对湿度为72%,年均日照时数1931.4小时,日照率为44%,年辐射总量为121千卡/cm2。土壤种类主要以黄红壤为主。森林植被主要为保存完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调查统计,木本植物有503种,隶属81科。其中裸子植物有6科,被子植物有75科以上。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银杏、南方红豆杉、杜仲、香果树
等;二级保护珍稀珍稀树种有榉树、鹅掌楸、凹叶厚朴、花榈木、刺秋等;属省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三尖杉、青钱柳、银雀树等;此外还有一大批古树木,如银杏、古榉树、古木瓜、古榔梅、故紫薇、古拐枣、古皂荚、古黄连木等。它们构成齐云山植被的精华。项目区主要河流有横江。
3.2 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区共辖齐云山镇和渭桥乡2个乡镇,29个行政村,18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29240 人,其中农业人口 27915 人,占总人口的 95 %,拥有劳动力 20580个。项目区内有皖赣铁路、慈张线、兰樟线等交通主干线,交通便利。
3.3林业生产条件
项目区林业资源丰富,有林业用地250132亩,占国土面积327582亩的82%。活立木蓄积量647.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7%。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89666亩 (其中竹林21124亩),疏林地4149亩,灌木林地29298亩,未成林地18948亩,苗圃地67亩,无林地8004亩。
项目区内设有林业工作站2个,森林派出所1个,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9人,具有中、初级职称人员7人,技术力量较强,能够满足项目区内造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林业生态建设和资源管理保护工作需要。
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以防为主的方针,“封、管、造”相结合,在保护好景区森林资源的同时,多树种合理配臵,大力营造混交林、防护林,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丰富森林资源,促进和恢复生物多样化,推动齐云山景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4.2 项目建设目标:
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景区景点美化、香化、绿化的要求,项目主要是通过加强原生天然植被以及珍稀树种的保护,采取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为主,强化防护林建设,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大的山场森林植被尽快得到恢复,同时,提升低效林的生态功能,提高林地生产力,积极调整林种结构,建设多树种的以发挥森林生态经济效益为重点防护林体系。切实改善齐云山景区生态环境,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促进齐云山景区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齐云山景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4.3项目建设原则
4.3.1相对集中、规模经营、合理布局、适地适树的原则。
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项目布局、规模、树种和投资额度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