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各课题习题精选含问题详解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2.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C D.用托盘天平称取9.28g食盐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时,细口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试剂淌下腐蚀标签B.吸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胶头在上,是为了避免液体倒流腐蚀胶头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是为了防止管内液体喷出伤人D.将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是为了节约药品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5.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日天睛,半日晒出盐霜”B.《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C.《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D.《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6.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倾倒液体C.量取液体时读数D.点燃酒精灯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变质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水结冰D.海水晒盐8.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古诗词中对划线对象变化的表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C.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9.下列描述中,前者是化学性质,后者是该项性质表现出来的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易挥发,滴一滴酒精在手心中感到凉意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C.铁的熔点高达1535℃,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的物质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了气体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数值B.倾倒液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二、填空题11.判断下列操作或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1单元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

初三化学绪言;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1. (威海)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 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 研制新型航空材料C. 研制新药D. 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2. (烟台)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 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 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C. 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 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3. 以下是海南省部分市县特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海口铁画B. 椰岛米酒C. 屯昌剪纸D. 石山木雕4. 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了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 我是紫红色固体B. 我在天然界中硬度最大C. 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 我会生锈*5. 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A. 水滴石穿,金石可镂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6. 下列现象或事实中,能说明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蜡烛熔化B. 放热C. 发光D. 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7. 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A. 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B. 利用煤燃烧发电C. 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D. 利用水力发电*8. 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
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我被摔碎了B. 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C. 冰块:我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融化了D. 铁钉:我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生锈了*9. 2012年2月28日9时30分,河北赵县克尔化工厂硝酸胍车间发生爆炸,造成16人死亡,43人受伤。
下列关于爆炸物硝酸胍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白色粉末B. 易燃C. 熔点212℃D. 具有刺激性*10. 下列各组物质,最好利用其化学性质不同来区分的是()A. 食盐和胆矾B. 铝块和铜块C. 水和澄清的石灰水D. 酒精和蒸馏水*11. 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说过:“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j及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j及答案同步训练1. 以下变化进程中主要发作物理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 B.火药爆炸 C.粮食酿酒 D.高炉炼铁2.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粉笔折断 B.棉纱织布 C.木材熄灭 D.汽油挥发3.日常生活中时辰发作着变化。
以下变化中包括化学变化的是〔〕A.美酒飘香 B.鸡蛋变臭 C.切割玻璃 D.滴水成冰4. 以下变化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熄灭都是物理变化B.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都是物理变化C.葡萄光协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5.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亲密相关。
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A.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B.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洗濯剂的消费D.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水清洗6.化学迷信的开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消费资料,下面做法应用了化学变化的是〔〕A.工业上分别液态空气失掉氧气、氮气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C.大棚蔬菜消费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海水7. 以下诗句描画的自然现象跟所触及到的物质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A.〝春风又绿江南岸〞——包括了化学变化B.〝日照香炉生紫烟〞——包括了化学变化C.〝北风卷地白草折〞——包括了物理变化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前者包括了化学变化,后者包括了物理变化8. 以下能量的转化中, 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B.水力发电C.熄灭自然气做饭 D.电取暖器取暖9. 以下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氮气化学性质动摇,可作维护气B.生石灰能吸收水分,可作食品枯燥剂C.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D.硫酸呈酸性,可用于去除水垢10. 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造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教材习题答案课件

水结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第三页,共十三页。
教材习题
3. 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 。 A.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要倒入下水道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他人,要对着自己 D.为提高实验操作效率,没有毒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抓取
的差别 D.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D
第二页,共十三页。
教材习题
2.下列变化中,与另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铁锅生锈
B.牛奶变酸
C.葡萄酿成酒
D.水结成冰
答案:D
解析:铁锅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牛奶变酸生成了不同于牛奶的新
物质,葡萄酿成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都属于化学变化;而
氧化碳;小光猜测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
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第九页,共十三页。
教材习题
[收集证据] (1)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石蜡的
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
第四页,共十三页。
教材习题
答案:A
解析:酒精灯打翻,洒出酒精着火时, 最便捷的灭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
灭。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倒人下水道,否则会.造成环境和水体污染。给 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对着人;实验室里药品的取用原则,
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拿任何药品,不能用鼻子直接闻药品的气 味(特别是气体),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例题讲解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例题精讲】【例题1】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做结论【解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答案】A【例题2】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呼出气体),振荡后,集气瓶Ⅰ中无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现象,其原因是()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里二氧化碳含量高B、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里水蒸气含量高C、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里氧气含量高D、呼出气体中氮气含量比空气里氮气含量高【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结合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得知二氧化碳越多,石灰水越浑浊。
抓住题义,得出本题A符合。
【答案】A【例题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下列气体的四个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是()A、空气B、呼出气体C、二氧化碳气体D、氧气【答案】D【例题4】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A、均匀地被烧黑B、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C、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D、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答案】B【例题5】某同学在常温下用如右图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
问:(1)实验开始时,试管A和试管B内泥土的唯一区别是。
(2)48 h后预计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
【解析】运用对比可知,未用高温处理过的泥土和处理过的泥土之间的差别是有无微生物,生物知识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常识告诉我们高温处理过的泥土无微生物,不会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答案】(1)泥土是否受到强热的处理;(2)A中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3)微生物呼吸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例题6】现有一集气瓶,想要测量该集气瓶最多能收集气体的体积,请你写出最简便的测量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A 物质B 实验C 运动D 性能答案:A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蜡烛熔化B 冰雪融化C 纸张燃烧D 酒精挥发答案:C解析: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冰雪融化、酒精挥发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颜色B 密度C 可燃性D 熔点答案:C解析: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颜色、密度、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4、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A 镊子B 药匙C 纸槽D 手答案:B解析: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用镊子,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
5、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A 1/2B 1/3C 2/3D 3/4答案:B解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免液体沸腾喷出伤人。
6、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 烧杯B 试管C 蒸发皿D 燃烧匙答案:A解析:烧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都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嘴吹灭酒精灯B 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 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D 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答案:C解析: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A 错误;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B 错误;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C 正确;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大,D 错误。
8、下列仪器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是()A 集气瓶B 量筒C 烧杯D 试管答案:D解析:集气瓶和量筒不能加热,烧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试管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作业设计(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作业设计【A组】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天然气作燃料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2.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B.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C.一氧化碳有剧毒D.木炭能在空气中燃烧3.下列为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4.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C.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汽油燃烧D.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5.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挥发性B.溶解性C.稳定性D.导电性6.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A.海绵用于吸水B.氢气用于燃料C. 石墨用作电刷D. 干冰升华用于降温制冷7.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能升华B.-183℃以下氧气是淡蓝色的液体C.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D.水蒸发产生水蒸气8.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9.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的变化,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汽化和氦气的液化③氯化钠的溶解④盐酸的酸性氢氧化钠的碱性。
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10.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B.铁能传热导电属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11.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酒精可作燃料B.铜丝可做导线C.金钢石制作刀具D. 钢材制铁轨12.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A.水和食醋B.铜片和铝片C.水和澄清石灰水D.铁粉和食盐13.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2019年精选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1.1 身边的化学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四十二
![2019年精选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大家都来学化学1.1 身边的化学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四十二](https://img.taocdn.com/s3/m/79a7d24714791711cd791703.png)
2019年精选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1 身边的化学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四十二第1题【单选题】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尼龙、蚕丝、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合成纤维B、多食用水果、蔬菜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铝合金门窗表面因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不易被腐蚀D、少驾私家车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泉城济南,风景秀丽。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使用含磷洗衣粉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D、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中对新农村建设没有促进作用的是( )A、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B、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减少它们燃烧时对空气的污染C、农村中有大量天然的井水,不经过消毒杀菌便可直接饮用D、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行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A、将生活垃圾就地焚烧B、大量使用农药以防治病虫害C、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江河D、工业废水经处理循环再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B、破坏高空臭氧层的气体是液态氮气C、将垃圾直接倒人河流中,让水冲走,保护环境D、物理变化一定有形状的改变【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物绿色化”等内容。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超详细

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上下册)详细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章小结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题号解析1 氮气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1)B点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C液态氧是氧气的液态存在形式,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3)(3)A臭氧可以用化学式O3表示,有固定的组成,属于纯净物(4) C 点拨: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过去人们认为这些气体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曾把它们叫做惰性气体。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有些稀有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故C项错误。
3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点拨:此题属于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来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4 把空水杯或空饮料瓶口向下按入水中,水不能进入杯中或瓶中。
5 去过;感受不一样;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答案可有多种,不强求一致。
造成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动车尾气、尘土、细菌等,噪声也较大。
农村污染物较少,且绿色植物较多,光合作用强一些,所以空气质量好。
6 (1)氧气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氧气,燃料燃烧离不开氧气,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
(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点拨:此题属于开放式的习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完整)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各课题习题精选(含答案),推荐文档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习题精选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C.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A.实验B.测量C.推理D.理论3.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可爱的小猫气定神闲地站在一放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这一事实可说明此高分子合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良好的绝热性B.良好的导电性C.隔水D.熔点高4.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A.无机材料透气B.特殊钢板耐高温C.纳米碳板熔点高D.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5.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A.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C.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D.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6.“绿色化学”是指()A.无害化工产品B.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无害产品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7.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如:①新型的半导体②电阻几乎为零超导体③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④能骤冷骤热又轻又透气的特殊衣料下列选项属于新型研究项目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8.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9.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A.白色固体B.调味品C.易溶于水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10.下列不属于化学工业的是()A.农药B.印染C.汽车D.陶瓷11.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实际上描述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
(完整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练习题1.请你判断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问题是( )A.研发氢能源B.煤炭是由什么组成的C.合成新材料D.编写电脑程序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B.干冰升华C.品红扩散D.蜡烛燃烧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4.如下图,是用玻璃钢制成的船体。
制成的这种船体不必具有的性质是( )A.耐火B.强度高C.质轻D.隔水性好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型半导体和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的研制,都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B.化学只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与新物质的合成毫无关系C.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目前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D.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以有效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6.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明显增加的气体是( )A.氧气B.氧气和二氧化碳C.氮气D.二氧化碳和水蒸气7.区别一瓶人呼出的气体和一瓶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 )A.闻气味B.把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C.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内D.观察颜色8.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熔点较低,受热易熔化C.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D.石蜡可燃烧,燃烧时发光、放热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天然气作燃料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10.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
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1.某固体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 )A.一定是物理变化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颜色来区分蒸馏水和食盐水B.可以通过硬度来区分铁丝和铝丝C.可以通过气味来区分酒精和蒸馏水D.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分二氧化碳和氧气13.肖红同学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①观察木炭颜色、状态:为黑色固体;②另取一块体积相同的煤块比较它们的质量,发现煤块的质量大;③点燃木炭,木炭燃烧;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浮于水面上。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
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陶罐 B.雕刻石像C。
水车灌溉 D.预报地震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玻璃破碎B。
石蜡熔化C。
食物腐败 D. 汽油挥发3。
(2017•安顺)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挑选原料B。
加碱蒸煮C. 竹帘捞纸D. 剪裁纸张4。
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水洗糯米 B. 刀切肉块 C. 粽叶包粽D。
烧火煮粽5。
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②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③自制汽水④品红在水中扩散A.①②B。
②③C。
③④D.①④6。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熔化B.铁生锈C.米酿酒D.纸燃烧7。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
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必考点解析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必考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与试管相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连接橡皮塞B.振荡试管C.加热液体D.晾干试管2、火箭发射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运输火箭B.组装调试C.燃料注入D.点火发射3、下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滴加液体B.倾倒液体C.点燃酒精灯D.量筒读数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食盐用于消除积雪B.金刚石用于裁玻璃C.食醋用于清洗水垢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6、下列现象中含化学变化的是①蜡烛燃烧②铁锅生锈③湿衣物晾干④灯泡发光⑤蔬菜腐烂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④D.全部7、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A.读数偏大B.腐蚀胶帽C.标签受损D.炸裂试管8、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量取液体B.倾倒液体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取用固体粉末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B.滴加液体C.闻气体气味D.检查气密性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请填上适合的仪器。
(1)用于加热的仪器是______;(2)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______;(3)用作量度液体体积______;(4)有些仪器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______;(5)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______;(6)用于取用大块状固体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一单元 课题1---3考点检测题含答案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1、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 B.衣服晒干 C.蜡烛燃烧 D.酒精挥发2、化学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液化气燃烧 B.铁锅生锈 C.蔬菜腐烂 D.水沸腾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食物变质 C.铁锅生锈 D.雕刻印章4、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酒精燃烧 C.铁丝弯曲 D.西瓜榨汁5、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B.用氯气消毒C.用活性炭吸附臭味 D.干冰升华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收热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反应B.化学反应一定发生了能量变化C.需要点燃或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有热量放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反应7、下列现象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是()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B.房屋倒塌,粮食被埋而生霉C.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墙面变硬D.冬季室内窗玻璃上出现水雾8、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9、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 B.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 D.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10、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主要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 B.光合作用 C.冰川融化 D.燃放烟花11、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 B.水滴石穿 C.花香四溢 D.钻木取火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 B.玻璃破碎 C.车胎爆炸 D.冰雪融化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C.钢铁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14、下列古诗蕴藏着分子的运动的是()A.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5、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C.蔗糖易溶于水 D.碳酸易分解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17、“人间仙境,醉美黄石”下列与黄石特色有关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阳新石榴榨汁 B.铁山槐花飘香C.大冶铁矿炼铁 D.园林博览会花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川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衣服晒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液化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蔬菜腐烂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水沸腾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食物变质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铁锅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雕刻印章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习题精选 (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A.数学计算B.化学实验C.逻辑推理D.物理测量2.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石蜡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最明亮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C.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3.有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4.下面记录的是探究普通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B.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5.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6.下列收集人体呼出气体的操作正确的是()A.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从上往下直接盖住瓶口B.收集好呼出的气体,迅速从水中取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后取出,正放在桌上D.集气瓶集满气体后,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7.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如图l—7所示的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A.a熄灭,b更旺B.a更旺,b熄灭C.a、b都变旺D.a、b都熄灭8.通过下列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1)小白鼠放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 .(2)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瓶壁和液面会出现一些白色的固体物质,说明 .(3)夏天盛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常附有一层水珠,说明 .9.探究实验:专用仓库要求控制库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对库内气体进行取样检查,你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取出库内气体的试样?参考答案1.B2.B正提示:描述实验时的现象一般不能将生成物的名称说出]3.D[提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黄色火焰,没有白烟产生]4.B[提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探究普通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现象的观察,可知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不会下沉,这是因为石蜡的密度小于水]5.B[提示:氧气可支持燃烧,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木条燃烧不旺,故B错误]6.C正提示:玻璃片应从一侧往另一侧推,玻璃片应在水中盖住,不能取出后再盖,集气瓶集满气体后不能放在水中]7.B[提示:氧气支持燃烧,会使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会使木条熄灭]8.(1)空气中含有氧气(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3)空气中含有水蒸气9.可用以下方法,仪器:注射器及封口或集气瓶及玻璃片;操作方法:先将100mL注射器推到顶,到仓库抽取空气,并密封气体样品,或先将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拿到仓库,然后将水倒尽,再盖好玻璃片拿出仓库,即收集到仓库内的空气.其他方法只要简单、合理亦可.。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题(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A.B.C.D. D解析:DA、用手捂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关闭止水夹,从长颈漏斗内继续注水,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大,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形成一段液柱,说明装置不漏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上下移动,若装置不漏气,两边液面应形成一定的高度差,若两端液面相平,说明装置漏气;图中所示文字说明装置漏气,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
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B.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C.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A解析:A解:A、石蜡蒸气冷凝成的固体是白色的,该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得到的炭黑,故选项说法错误。
B、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得到的炭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的单质,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隔绝铁质管道和水接触,因此能防锈蚀,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烧杯代替量筒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出来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⑥D.①⑥D解析:D①在使用药品的时候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我们要取最少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习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B解析:BA、汽油挥发是液态变成气态,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发生了缓慢地氧化反应,故为化学变化,故B正确;C、电灯发光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冰雪融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C D.用托盘天平称取9.28g食盐B解析:BA、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水,量筒选择不合理,应选用10mL的量筒;且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5.26mL水不符合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无法量取;故选项数据不合理。
B、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故选项数据合理。
C、普通温度计能准确到0.1℃,用普通温度计无法测得人体温度为25.62℃,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D、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用托盘天平不能称取9.28g食盐,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
故选:B。
3.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 B解析:BA.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则只能有一个出气口,此时试管内不宜有另一根导管,不能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A错误;B.夹紧弹簧夹,液面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可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B正确;C.此时的出气口还有长颈漏斗,装置中无压强差,不能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C错误;D.此时的出气口还有左端的导管,装置中无压强差,不能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D 错误。
故选B。
【点睛】装置气密性检查时,只能有一个出气口,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精品练习(解析版)

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精品练习(含答案)1.能说明硫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A.放出热量B.产生淡蓝色火焰C.硫粉消失D.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A.产生一缕白烟B.发出耀眼的白色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3.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A.颜色改变B.发光放热C.物种减少D.体积膨胀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A.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伴随化学变化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一定伴随物理变化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可能伴随物理变化D.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5.下列变化过程中,物质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爆炸B.颜色改变C.呼吸D.状态改变6.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浓盐酸挥发、白磷自燃B.铁生锈、干冰升华C.冰化成水、火药爆炸D.工业制O2,O2不易溶于水7.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牛奶发酵C.光合作用D.炸药开路8.下列关于氢气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难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小D.可燃性9.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A.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10.进行下列对比试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A.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用铁钉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C.用足量稀盐酸区分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D.用镁、锌与稀硫酸反应,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11.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A.A B.B C.C D.D12.小明一组的同学在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气体产生的速度太慢了,他跟组员们说这可能是石灰石加的太少的缘故,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所加药品的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反思评价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13.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①“建立假设”②“交流评价”③“获得结论”④“提出问题”⑤“收集证据”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①②③C.④①⑤③②D.①④⑤②③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型半导体和有记忆功能的新材料的研制,都将得益于化学科学的发展B.化学只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与新物质的合成毫无关系C.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目前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D.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以有效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15.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法叫“热水浴”(如图所示),针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B.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C.试管底部必须接触到烧杯底部D.烧杯内液面的高度必须超过试管内液面的高度16.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有()①试管②集气瓶③蒸发皿④量筒⑤烧杯⑥燃烧匙⑦石棉网.A.①③④⑥B.①②⑤⑦C.①③⑥⑦D.②③⑤⑥17.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仪器是()A.B. C.D.18.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将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A.大于8mL B.小于8 mL C.8 mL D.无法判断19.某同学在称取4克的食盐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接下来他应该做的事情是()A.增加食盐B.减少食盐C.增加砝码D.减少砝码20.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称固体质量C.读液体体积 D.稀释浓硫酸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D.22.下列使用试管夹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A.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B.打开试管夹,从试管口部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下部C.夹住试管后,拇指要压在短柄上D.用试管夹代替镊子夹取固体药品23.在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木炭的仪器是()A.弹簧夹B.坩埚钳C.铁夹D.试管夹24.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夹持镁条应该用()A.坩埚钳B.试管夹C.手D.止水夹2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取用NaClB.称量NaClC.量取H2OD.溶解NaCl2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药品B.实验室里不能品尝氯化钠的味道C.用鼻孔凑到集气瓶日闻氧的气味D.使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27.取用药品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B.打开试剂瓶,瓶塞倒立放在桌面C.用过的药匙要洗净擦干再用D.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试剂瓶中28.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B.C.D.29.加热胆矾固体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的是()A.取样B.加药C.加热D.熄灭3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C.D.31.判断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观察器壁上()A.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B.附着的水能成股流下C.一点水都没流下D.附着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凝聚成水滴3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室里,我们常常要进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洗涤等基本操作,其中往往涉及用量问题.下列关于用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B.洗涤实验用过的试管时,每次注入试管水,振荡后倒掉C.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 mLD.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二.多选题(共1小题)3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塞进橡皮塞B.加热液体C.取用液体D.读出液体的体积三.填空题(共4小题)34.煤气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它是一氧化碳的俗称,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就可以从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防止中毒;一氧化碳的密度是1.25g/L.一氧化碳燃烧后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在冶金工业上,通常在高温的条件下,使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1)请写出一氧化碳的四条物理性质①②③④(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②.35.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燃烧后能生成二氧化碳.生活中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当煤气泄漏时就可以闻到气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煤气中毒.在冶金工业上,通常在高温下使一氧化碳与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归纳:(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3)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推测一氧化碳的一种用途.36.小芳同学从超市购买了一瓶维生素C泡腾片.如图是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小芳同学根据使用说明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一杯水中,发现维生素C泡腾片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为一杯鲜甜的橙味饮品.小芳同学感到很好奇,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请参与小芳同学的探究:根据维生素C泡腾片贮藏条件,请说明保存时要低温和防潮的原因.37.科学严谨的态度、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成功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1)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的是(填序号).A.取用大理石B.称量粗盐C.稀释浓硫酸D.碎胆矾(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由装置可推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填序号).A.不需要加热B.需要催化剂C.制取氧气的反应D.反应物都是固体.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38.李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39.依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结合如图回答:(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②;(2)①用胶皮管连接组装仪器时,先把玻璃管口〔选填字母,下同),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
小芳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如图甲所示。
结合小芳建构的思维模型,完成如图乙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B.注入水后,向左推或向右拉注射器的活塞均可改变该装置的压强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气密性良好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C解析:C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水面超过导管末端,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故A说法正确;B、注入水后,向左推会增大装置内压强,向右拉注射器会减少装置内压强,故B说法正确;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装置内压强增大,导管内形成一段液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说法错误;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向外拉注射器若看到长导管中上升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氯化钠固体B.检查气密性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 B解析:BA、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左物右码,图示物码放反,A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气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B正确,C、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三分之一,防止液体飞溅,C错误。
D、胶头滴管使用,垂直悬空滴加,防止药品污染,D错误。
故选:B。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入铁钉B.称量固体C.振荡试管D.点燃酒精灯 B解析:BA、向试管中加入铁钉应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铁钉放到试管口,将试管缓缓竖起,不能直接从试管口丢入,容易砸破试管,故A错误;B、称量药品时应该左物右码,而且要在托盘上垫称量纸,故B正确;C、振荡试管不能上下振荡,应该左右甩动,故C错误;D、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外的酒精灯,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5.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习题精选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1 A.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1C.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D.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6.“绿色化学”是指()C.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A.无害化工产品.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DB.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无害产品.实验A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测量B7.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如:①新型的半导体C.推理②电阻几乎为零超导体③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④能骤冷骤热又轻又透气的特殊衣料下D.理论列选项属于新型研究项目的是()A.①②.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一幅彩图,3其内容是一只可爱的小猫气定神闲地站在一放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这一事实可说明此高分子合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B.③④)质是(C.②③.良好的绝热性AD.①②③④B.良好的导电性8.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C.隔水D.熔点高.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4 )A.无机材料透气.特殊钢板耐高温B C.纳米碳板熔点高).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9 D.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白色固体A文案大全.实用文档B.调味品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C.易溶于水(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D(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不属于化学工业的是((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农药(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染B2.将淀粉浆糊各取2mL,注入到两支试管中,再向其中的一支试管加入2mL的.汽车C清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的唾液。
并同时将两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恒温加热,约10分钟后取出。
待试管冷却后,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入2.陶瓷D 滴碘液,滴入清水的试管里的浆糊变成蓝色,滴入唾液的试管里的浆糊没有变成蓝色。
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1.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诗云:含有_____,它对淀粉有_____。
这实际上描述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
影响山中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是()3.4岁的小英耳朵有点痛,需要服用补热息痛糖浆或滴剂(糖浆与滴剂的作用相.温度A同),而家里只有扑热息痛滴剂。
对于一个4岁的儿童来说,服用糖浆的安全用量为6 .湿度B毫升(见下图)。
则服用多少毫升的滴剂等于服用了6毫升用量的糖浆().降水量CD.土壤.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语汇,其中跟相关物质的颜色没有必然联系的是12 )(.蓝色晶体A .黑色粉末BC.绿色食品.白色烟雾D二、填空题.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1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A.3毫升毫升6.B文案大全.实用文档4.简答:为什么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毫升C.9个性练习设计12毫升D.1.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2.在本课题的实验探究中,我们使用了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这说明了二氧化碳参考答案具有什么性质?A 11C .9.D 10.7531一、.C 2.A .A 4.D .D 6.A .D 8.C 3.在做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吹气还是呼气?请说明理由。
C12.4.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①④⑥⑧④⑥⑧二、1.②⑤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
分解作用2.唾液唾液淀粉酶参考答案A3..(略)4 C 3.B 1.C 2.习题精选(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个性练习(略)随堂练习习题精选(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1.水A基础题.二氧化碳B)分(时间:15分钟分数:50.二氧化碳和水C.从冰箱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1.灰烬D有())。
.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2A.氧气.水蒸气A.氮气B.二氧化碳B C.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和氧气C.水蒸气D.氧气D.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2 ))。
.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3.世界由物质组成,物质由粒子构成A.氧气A.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B.二氧化碳BC.从宏观看,物质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看,则是永恒运动的.水蒸气C.在固体物质中,粒子处于静止状态D.石蜡D文案大全.实用文档3.你认为确定一瓶标签残缺的试液是否是氯化钡溶液的最佳方法是()A.讨论B.实验C.调查D.上网含COCO是否比吸人的空气中的4.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22量多”的探究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2.化学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生活处处有化学!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和理解,请你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化学知识,提出一个问题或描述一种现象,并回答或解释。
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的(2)CO2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交换。
挑战题提高题.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可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燃烧) 分50(时间:10分钟分数:,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A)现象。
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1.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文案大全.实用文档请你帮助他们填写下表:(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根节燃放鞭炮等挑战题.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呼出的气体与吸人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21.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2)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判断CO含量不同2(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含量不同2?第一步应如何操作(1)(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根据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判断(2)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水含量不同参考答案走进化学实验室习题精选(一)基础题一.选择题B 3D 2D ...11.关于药品的取用,不正确的操作是()COCO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多)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4122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应用药匙(2)气体B.取用较大块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用镊子提高题C.实验室没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1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D.从试剂瓶取出的溶液如果超出了需用量,应将超量的部分倒回原瓶内根据石灰水浑2()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CO浊程度的不同判断含量不同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2根据木条燃烧情)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3A.将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O况的不同判断含量不同2.把鼻孔凑近瓶口闻药品的气味B文案大全.实用文档C.将洗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C.镊子D.纸槽D.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应擦干8.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3.下列仪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A .试管.内焰、中焰、外焰ABB.广口瓶.焰心、内焰、外焰C .焰心、中焰、外焰C.量筒DD.下焰、中焰、上焰.烧杯9.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4.取5mL液体,应当选用(A .托盘天平.蒸发皿ABB.带刻度试管.集气瓶C C.10mL量筒.烧瓶D量筒.100mL .试管D10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5A.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过A.滴管伸入试管竖直滴加B.用蒸馏水洗过多次.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BC.洗涤后的仪器已经透明了C.滴管口斜靠在试管壁滴加D.仪器内壁的水附着均匀了.滴管水平向试管中滴加D11 6.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振荡试管内的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A.用手紧握试管,用臂晃动1/2 A.B.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B1/3C.用手捏住试管,用腕摇动1/4 .CD2/3.D.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127.取用块状固体可以用(.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凹液面)),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可以用(,则10mL19mL的最低点读数为,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手抓AmL)实际该学生倾出液体的体积是(.药匙B文案大全.实用文档A.9 18.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B.大于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C.小于.无法判断D 二.填空题13.写出下列实验所需主要仪器的名称(只写一种)(1)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________。
3)溶解较多量固体时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物质加热时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