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1

一.课标要求: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

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 XX省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

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

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

和一些常见的醇。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

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导致

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

课标评价:

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

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

性质、用的即可。

历年考试试题评价:

几乎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都体现了乙醇的知识,重点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金属钠、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消去反应、

催化氧化。具体体现:

(1)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20XX(XX省省)

4.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

A.水

B.无水酒精

C.四氯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B选项考察乙醇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22.(8分)目前下列四种有机物:

①CH3CH2Br ② CH3CH2OH ③ CH3CHO ④

(1)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填序号,下同),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2)②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析:考察乙醇的的化学性质:消去反应。

20XX(XX省省)

6.下列物质中加入金属钠不产生氢气的是

A.乙醇

B.乙酸

C.水

D.苯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钠的反应

23.(9分)乳酸是酸奶的成分之一,乳酸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也可以由淀粉通

过生物发酵法制备,利用乳酸可以合成多种有生物兼容性和环保型的高分子材料。乳酸已成为近年来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乳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

以下是采用化学方法对乳酸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请根据乳酸的性质和上述信息填写以下空白:

(1) 写出乳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写出乳酸与浓硫酸共热生成C6H8O4的化学方程式:

;

(3)(II)的反应类型是。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2)高考试题:

20XX(XX省卷)

33.(8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下图中X是一种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有直链有机物,E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H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B→I的反应类型为。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D、E、H,该试剂是。

(3)H与J互为同分异构体,J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结构简式为。

(4)D和F反应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与羧酸反应酯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

(20XXXX省卷)

33.(8分)【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利用从冬青中提取出的有机物A合成抗结肠炎药物Y及其他化学品,合成路线如下图: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D不与NaHC溶液反应,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BC的反应类型是

____。

(2)写出A生成B和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A的同分异构体I和J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在浓硫酸的作用下I和J分别生产,鉴别I和J的试剂为_____。

(4)A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K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K可由制得,写出K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的聚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分析: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五.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交流认识醇与酚的区别,能列出几种常见的醇的结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2.通过教材介绍、表格分析,总结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知道氢键以及影响结果。

3.通过知识回顾,结合分析醇的结构特点掌握醇的化学性质,能熟练写出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4.结合资料介绍和生活实际了解醇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六.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根据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推测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利用所学规律推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让他们用演绎法学习醇的性质并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处理:

基于醇与酚的区别以及几种常见的醇的性质和饱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质的规律学生通过预习能独立完成,因此此环节教师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来完成,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对于醇的化学性质,通过回顾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醇的化学性质,从断键的角度推测产物,从而总结出醇消去、催化氧化反应的规律。

(三)与人教版教材的比较:

编排的位置:

两个版本都是在介绍了烷烃、烯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的基础上引入的,都是把醇作为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代表物进行介绍的,呈现的位置基本相同。

知识上的比较:

人教版对于醇的介绍从整体上分析比鲁科版相对简单,具体体现:

1.几种常见醇:人教版主要介绍了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共性之处,对于甲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没有介绍。

2.饱和一元醇:两个版本都对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沸点以及水溶性做了详细的

介绍,通过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但两个版本的切入点不同,鲁科版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人教版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联系生活实际。

3.醇的化学性质:两个版本都介绍了醇与金属钠、浓氢卤酸、消去反应、氧化

反应,但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人教版重视实验的探究作用,对于醇分子间脱水的反应只是在资料卡片上出现,鲁科版则重视从官能团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断键上分析规律,帮助学生理解。

结论:通过两个版本的比较,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重点知识):

1.乙二醇与丙三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2.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水溶性的规律、沸点的规律

3.醇与金属钠、浓氢卤酸的反应以及醇的消去反应、氧化反应的规律。

七.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内容及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中,已经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有所了解,并且能从结构上简单区分醇和酚,但从结构上对性质进行推测方面的能力还不太熟练,尤其对断键位置与反应类型间的关系上不能很熟练区分。

八.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醇的结构推测醇的性质,掌握醇的化学性质

九、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学案导学)

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填写课前学案,知道乙二醇、丙三醇的结

构和物理性质,能推出饱和一元醇的通式,并根据相关数据分析饱和一元醇的沸点、水溶性的规律;根据已有知识和教材资料总结醇的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与金属钠、浓氢溴酸的取代反应、乙醇的消去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方程式。

课堂探究:(交流、检测、讲解、练习相结合)

通过小组交流之后进行课堂提问或小测的方式检查预习作业,并对重点知识进行加强和补充,对于醇的化学性质从官能团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对于有机物性质的重要性,加强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同时由乙醇的性质引导学生分别探讨1-丙醇或2-丙醇的性质,知识得到提升;结合对应训练巩固本节知识,

体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十、教学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重点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醇的化学性质,课堂上不要把过多的时间

安排在几种醇的介绍以及饱和一元醇的讨论上,这样势必会影响到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造成前松后紧,重点知识模糊不清。

2.注意课本知识的整合:课本上是从吸引电子能力的强弱角度入手分析醇的结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分析,可以把此环节变为知识的总结来处理,学生掌握了醇的反应之后,再来看键的极性以及断键就更好理解了。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2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很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首先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⑴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很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

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

理解了化合价的转变。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转变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⑵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化合价的转变,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

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

的意识;

3.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加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

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

气氛,诱导

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关于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形成敢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五.教学流程图

思考与交流

分组讨论

思考、讨论

讨论、归纳

练习、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思考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哪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一个反应实例。

【思考2】: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3】: Fe2O3 + 3CO == 2Fe+3CO2↑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独立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动手写方程式

复习初中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通过举例,说明初中的分类方法存在局限,引出新的分类方法的必要性。

【思考与交流1】:请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指出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分组讨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为什么? 回忆所学知识;动手写方程式

【思考、回顾】H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复习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知识。

使学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作为矛盾的共同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引出氧化还原反应。

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探究1】: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思考

标化合价,思考化合价口诀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化合价知识,为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打下基础

【思考与交流2】

请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2CuO +C == 2Cu + CO2↑

H2O + C == H2 + CO

CuO + H2 == Cu + H2O

标化合价,思考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的关系

从化合价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与思考】

Fe + CuSO4 = FeSO4 + Cu

2Na+Cl2 = 2NaCl

H2+Cl2 = 2HCl

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

练习、思考、交流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外部特征及判断依据,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形成规律性知识的认知能力。

从电子转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探究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阅读教材36页)

教师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2.本质: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以NaCl、HCl为例,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学生思考、做笔记

从微观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问题探究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练习〗判断下列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

Cu+Cl2 === CuCl2

CaO + H2O === Ca(OH)2

CaCO3===CaO+CO2↑

2KClO3===2KCl+3O2↑

Fe+CuSO4 == Cu+FeSO4

NaOH+HCl==NaCl+H2O 思考、归纳、整理

以练习归纳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化学反应的不同分类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分层训练

1.必做题

1.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uO+2HCl=CuCl2+H2O

B.2Na2O2+2H2O=4NaOH+O2

C.Zn+CuSO4=ZnSO4+Cu

D.Ca(OH)2+CO2=CaCO3 + H2O

2.下列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B、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所有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2.选做题

1.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Fe2O3 Fe

B.Zn ZnCl2

C.Na2CO3 CO2

D.Al Al2O3

回忆所学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回答问题,进行组间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评价

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通过分层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升

小结与作业安排

本章小结: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

作业:1.教材P38,1.5.6

2.课外同步练习1

3.预习氧化剂和还原剂部分知识

实践活动:通过报纸、杂志、书籍或互联网等,查阅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的几个具体事例,讨论并交流你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整理记录知识点

规律:高、失、氧;降、得、还

记录

思考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与前面的学习目标相呼应

用顺口溜记忆更好

巩固本堂内容

为下节课学习打基础

为下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的应用打伏笔

七.板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2.本质: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转变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学生已学习了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已掌握了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特殊例子,通过分初中概念的逐步分析,使学习能从初中的特殊例子转移到高中扩大的概念的实质了来。若能从理论上、其它概念的发展的类比上进行分析,学习对其实质的理解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刻理解,一定会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一定会理解很多反应的进行的实质,对电化学知识也一定会达到一定的理解程度。对知识的理解一定会使学生的能力提升,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水平有较大提升,对学生的今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会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 3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新上高一的学生从心理上还未完全从初中的心理、思维方式上转变过来,理解能力还不十分强,但上高中后都有一种好奇心、好胜心,同时也都有一定的进取心,特别是考入重高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正确引导,逐步培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是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时期。 3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转变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评论(0)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评论(0) 学时难点

氧化还原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从分类引入氧化还原反应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板书】氧化还原反应不知道大家看到氧化还原反应这几个字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呢?提到反应,大家先来回忆一下,在初中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他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活动2【讲授】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初中阶段我们认为它是还原反应。我们仔细思考,在反应中仅仅发生了还原反应吗?如果继续看,会发现氢气得到氧变为水。我们可以这样想,物质它不会消失,既然氧化铁失去了氧,必然有另一种物质得到氧,才能达到平衡。就好比商人,要卖出一件物品,是不是必然要有人来买?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同样的,得失氧也是同时进行的,换句话说,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我们给这种反应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有得失氧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活动3【讲授】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下列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能否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反应中均有化合价变化

【学生活动】通过对比观察,思考,归纳,交流,得出结论:这些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有某些元素化合价的升高与降低,进而逆推出凡是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4【讲授】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化合价的转变?引导学生探究如下环节:

环节1: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为例,结合教材阅读,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教师结合教材中氯化钠形成过程示意图健全该反应中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变化间联系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36-37页

环节2:分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及氯化氢形成示意图

3.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从NaCl和H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

活动5【讲授】分析氧化还原反

双线桥法:

(1)标出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升降。

(2)画箭头,箭头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种元素。

(3)在桥上标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被氧化、被还原,同时用a×b e-形式表示得、失电子数。

a—得、失电子的原子总数

b—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a,b为1时可省略)

口诀:升失氧、降得还

【练习】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6【讲授】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判断依据:化合价升降

2.本质:电子的得失与偏移

3.标双线桥口诀:升失氧、降得还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上习题。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转变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学时难点

氧化还原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从分类引入氧化还原反应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板书】氧化还原反应不知道大家看到氧化还原反应这几个字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呢?提到反应,大家先来回忆一下,在初中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他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活动2【讲授】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过渡】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初中阶段我们认为它是还原反应。我们仔细思考,在反应中仅仅发生了还原反应吗?如果继续看,会发现氢气得到氧变为水。我们可以这样想,物质它不会消失,既然氧化铁失去了氧,必然有另一种物质得到氧,才能达到平衡。就好比商人,要卖出一件物品,是不是必然要有人来买?买和卖是同时进行的。同样的,得失氧也是同时进行的,换句话说,氧化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我们给这种反应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有得失氧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活动3【讲授】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下列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能否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学生活动】反应中均有化合价变化

【学生活动】通过对比观察,思考,归纳,交流,得出结论:这些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有某些元素化合价的升高与降低,进而逆推出凡是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4【讲授】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讨论】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为什么会有化合价的转变?引导学生探究如下环节:

环节1: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为例,结合教材阅读,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教师结合教材中氯化钠形成过程示意图健全该反应中电子得失与化合价变化间联系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36-37页

环节2:分析氢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及氯化氢形成示意图

3.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从NaCl和HCl的形成看化合价升降的根本原因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即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

活动5【讲授】分析氧化还原反

双线桥法:

(1)标出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升降。

(2)画箭头,箭头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种元素。

(3)在桥上标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被氧化、被还原,同时用a×b e-形式表示得、失电子数。

a—得、失电子的原子总数

b—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a,b为1时可省略)

口诀:升失氧、降得还

【练习】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活动6【讲授】总结

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判断依据:化合价升降

2.本质:电子的得失与偏移

3.标双线桥口诀:升失氧、降得还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完成学案上习题。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4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

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

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探究碱与盐的定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已经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通过观察与思考,我们可以得出电解质的概念。

〖板书〗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推进新课〗

老师提问:“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导电?”

学生思考、讨论。〖小结〗

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金属导电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电子,而电解质溶液导电则是因为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就叫做电离。

〖板书〗

1.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例题剖析〗

【例题一】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电解质?

①NaCl ②NaOH ③H2SO4 ④H2O ⑤盐酸溶液⑥小苏打⑦Fe

⑧Ca(OH)2

〖学生回答〗略

〖教师精讲〗

电解质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判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定义来分析,作出正确的结论。

首先,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因此⑦错误;电解质也不是混合物,因此

⑤也是错

误的,小苏打是俗名,是纯净物,小苏打(NaHCO3)是电解质,因此,最后的

正确答案为:①②③④⑥⑧。

〖小结〗我们接触的物质中,哪些属于电解质?

〖结论〗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

〖板书〗

2.类型:酸、碱、盐和水

〖推进新课〗

我们还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的式子,叫做电离方程式。

〖板书〗

3.电离方程式

〖老师提问〗

请同学写出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书写〗

H2SO4=2H++SO42-

NaOH=Na++OH-

Na2SO4=2Na++SO42-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P27第一段。

〖学生回答〗

课本介绍了酸的定义,即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讨论得出碱和盐的定义。

〖答案〗

碱: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板书〗

4.酸、碱、盐的定义

【布置作业】

P29 1.2.3.6做在书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