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

合集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5篇)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11.改变课程观念或者说是教育观念,教师的本职不仅仅是教书,而是“教书育人”,不多赘述。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小学教师会教两门课程。

学生发展:学生是生命个体,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而不是割裂成学科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使命:增加生命的厚度,增长生命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观念: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课程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

其一,采用儿童惯有的语言,而不是成人化的命令方式。

包括话题、内容、儿歌、童谣等,主持人、活动的人、教材的生活内容、引导儿童思考的话题和问题。

其二,课程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

采用儿童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如公物:“这些是我们大家的.”,而不是用科学的概念来解释。

避免制造心理距离。

关心儿童生活真实存在的问题。

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儿童生活的状态,由当下走向更加美好、更加善的生活,而不是建构知识体系。

使儿童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完成书面作业和考试。

其三,课程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时间上的开放。

回望过去,反思当下,规划未来。

你想想你有过这样的事情吗,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怎样做。

由此汲取营养。

空间上的开放。

以德育课程为核心,辐射学生各种活动和教育,如入学教育、班团队、学校大型活动、家庭生活、社区公共空间。

向学生开放。

通过学生学习,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

向教师开放。

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是解释者不是强调学习重点的人,而是引路人,是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结合的引导者,是教学内容的再创造者。

其四,课程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

内容之间融合。

彼此相互解释、相互融合,以生活为导向,深度融合。

如大家排好队与规则。

多元心理素质的融合。

是综合性的实践智慧,只有与情感、意愿、判断、行动结合在一起的道德知识才是有行动力的知识,而不是僵化的知识,这就是生活智慧。

人与世界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一个人的存在是作为与自然对话、与家庭和谐相处、对社区有所贡献、对国家兴旺有所努力的一个人而存在。

思品课的评课稿(共11篇)

思品课的评课稿(共11篇)

篇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朝阳中学林燕20xx年10月25日上午,朝阳中学到新江中学就行支教活动。

我听了一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华文化》(田锦蓉老师),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评教学目标:田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

如活动“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中华传统美德”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田老师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条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

三、评教学方法:田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例、情景分析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中,田老师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多元的文化地球村》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兼顾了复习与新课的关系。

2.田老师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

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

3,田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坚持理论联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把时事请进课堂。

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轻松的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例如用热点“玉树地震”揭示中华传统美德课题,引发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田老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的学习,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初中思想品德听课评语

初中思想品德听课评语

初中思想品德听课评语初中思想品德听课评语100句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好,语言清晰,能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设计富有启发性。

接下来本店铺为你带来初中思想品德听课评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1、这门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涵盖了政治制度、经济体系,还涉及了社会文化等方面。

授课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政治学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这门思想政治课讲得深入浅出,让我对政治体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授课老师讲解清晰明了,令人印象深刻。

3、这门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讲解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我对政治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4、这门思想政治课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5、思政课的理论性和思想性都很强,需要认真听讲和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6、这门思想政治课的互动氛围非常好,课堂上有很多机会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7、这门思政课的互动环节非常有趣,不仅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还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8、这门思政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引导和思想的启蒙。

9、小红的课堂表现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对思政课程内容充满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展现出了良好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0、这门思政课非常有启发性,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1、该生在思政课程中不仅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优秀的思辨能力,还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且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12、该课程深入浅出,把理论知识讲解得非常透彻,为我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我非常喜欢这位政治老师的讲解风格,生动有趣,听起来毫不枯燥。

我会继续关注他的课程,以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

14、课堂氛围浓厚,学生互动积极,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快乐。

15、课程评价客观公正,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6、政治老师的讲解非常严谨,让我对政治学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6篇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6篇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6篇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1改变课程观念,教师的本职不仅仅是教书,而是教书育人。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小学教师会教两门课程。

在学生发展方面,学生是生命个体,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而不是割裂成学科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使命是增加生命的厚度,增长生命的意义。

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观念是: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课程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

具体来说,道德与法治课程应该采用儿童惯有的语言,而不是成人化的命令方式。

包括话题、内容、儿歌、童谣等,主持人、活动的人、教材的生活内容、引导儿童思考的话题和问题。

此外,课程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

采用儿童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如公物:这些是我们大家的,而不是用科学的概念来解释。

避免制造心理距离。

关心儿童生活真实存在的问题。

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儿童生活的状态,由当下走向更加美好、更加善的生活,而不是建构知识体系。

使儿童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完成书面作业和考试。

此外,课程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时间上的开放,回望过去,反思当下,规划未来。

你想想你有过这样的事情吗,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怎样做。

由此汲取营养。

空间上的开放,以德育课程为核心,辐射学生各种活动和教育,如入学教育、班团队、学校大型活动、家庭生活、社区公共空间。

还要向学生开放,通过学生研究,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

向教师开放,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是解释者不是强调研究重点的人,而是引路人,是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结合的引导者,是教学内容的再创造者。

最后,课程应该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

内容之间融合,彼此相互解释、相互融合,以生活为导向,深度融合。

如大家排好队与规则。

多元心理素质的融合,是综合性的实践智慧,只有与情感、意愿、判断、行动结合在一起的道德知识才是有行动力的知识,而不是僵化的知识,这就是生活智慧。

人与世界的融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人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完善,更是为了与自然对话、与家庭和谐相处、对社区有所贡献、对国家兴旺有所努力。

道德与法治的评课万能稿四篇

道德与法治的评课万能稿四篇

道德与法治的评课万能稿四篇第一篇: 道德与法治的评课万能稿听了张老师的《学习伴我成长》这一课,收获很多。

下面谈谈一些浅薄看法。

教师通过评价学生两年来学会的本领,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目标,从而鼓励学生攀登新的高峰,将自信心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

三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两年的学校生活,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形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这为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但是,升入三年级后,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学习难度逐渐加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烦恼和学习困难也会越来越多,这对刚进入中年段的学生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

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这是思维发展中最艰难的一个阶段,孩子们刚刚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发展的程度也不平衡。

这一时期若不注意引导,有的孩子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这就是为什么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对于很多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学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学习”的概念还只局限于学校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不知道什么是终身学习,更不明白人为什么需要终身学习。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和周围大人们的学习情况,明确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学习,从而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获得成长。

因此,本课重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懂得学习是人成长的需要,并且需要终身学习;引导学生理清学习的概念,理解并树立新的学习观,懂得学习的空间、途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生活处处皆学习。

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第二篇: 道德与法治的评课万能稿《这些是大家的》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学期有幸听了区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竞赛。

本课的教学以“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

下面谈谈个人浅薄看法:1、贯彻生活化的原则。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章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道德与法治评课稿通用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优秀的评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道德与法治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1听了卢国超老师所上的道德与法治《安全记心中》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

卢老师首先从平安出行知识点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

整堂课以安全常识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是一节很成功的常规课。

纵观整节课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学习:一、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

但选用什么样的教学素材,这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

本节课卢老师选取常见的生活安全素材,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安全常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哪些行为是有危险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学生躲避危险的能力。

二、情境材料选用精确。

课程标准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学会把日常生活场景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

这节课卢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比较“精确” 。

主要运用图片、事例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自觉躲避危险的意识。

三、教学理念体现明确。

这节课,立足于“安全第一”,卢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

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卢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

同桌讨论和小议次数较多。

四、教学方法采用正确。

教学方法的选择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本节教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

思政优质课评课教师发言稿

思政优质课评课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参加这次思政优质课评课活动,聆听了各位老师的精彩授课,深受启发。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和感悟。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各位老师对思政课的重视和热爱,充分体现了思政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各位老师的课堂设计独具匠心。

在课堂导入环节,有的老师运用了生动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上,有的老师将思政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的魅力;在课堂互动环节,有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再次,各位老师的课堂语言富有感染力。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们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如有的老师用富有哲理的语句引导学生思考,有的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化解课堂尴尬,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此外,各位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上,老师们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有的老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培养法治意识;有的老师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针对这次活动,我有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使思政课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3.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

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政的魅力,实现知行合一。

4. 强化思政课的实践性。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课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这次思政优质课评课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思想政治课的评课稿优秀3篇

思想政治课的评课稿优秀3篇

思想政治课的评课稿优秀3篇思想政治课的评课稿篇一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进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重难点突出,基本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

一、课堂引入----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热情本节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和七人分粥的小故事的形式引出社会公平这个话题,这种课堂引入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己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二、环节设计----体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本节课设计了阶梯型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自主学习,通过问题的发现、突破,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自己发现问题,又在与老师、学生及自我的对话中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建构文本意义。

三、学生参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本课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环节设计了让学生根据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寻找相应的对策这一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与合作探究,老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发言的同时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由于时间的限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开得还不够充分。

四、学生评价----体现发展性评价本课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开展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并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及时捕捉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诊断性评价方面略有不足。

五、教师修养----展现教师专业能力,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本节课有一定难度但教师能自然过渡,从容完成,并在指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能充分尊重学生和倾听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总之,本节课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运用多媒体手段,但又不拘泥于多媒体,有板书有讨论,对待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一节不错的新课。

如果在生生对话和学生评价方面稍加改进,整节课效果会更好。

思想政治课的评课稿篇二评课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也是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共5篇]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共5篇]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共5篇]第一篇: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1听了xx老师所上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

顾老师首先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入手,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出自己对法律的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接着以一副十字路口交通混乱图片开始了对法律特征的探究。

整堂课以时政背景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常规课。

该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一、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

但选用什么样的时政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时政的敏感度”,哪些时政将会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

这节课主要围绕着法律的三大特征为主线贯穿本堂课。

二、情境材料的选用精。

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学会如何把时政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时政材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

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一段同样的时政材料,有的教师所出的题精要,有的教师出的题很表面。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

这节课顾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比较“精要”。

在导入中主要运用图片:法律制定机关、国家强制力、高官落马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时代性、时效性强,针对性强。

三、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

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顾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3篇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3篇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3篇特别荣幸听了了《大家排好队》第一课时。

听完两位学科带头人的新教材解读讲座和研修班成员的沟通指导,也进一步加深对部编版新教材的理解。

下面,简洁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整体性把握教材核心主题面对新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整体上熟悉教材,明确教材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每一课教材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存在于肯定的单元主题,而单元的主题也是围绕肯定的教材编写理念。

比方二上道德与法治教材,整册教材旨在帮忙学生建立公共意识、培育公共力量,分散到四个单元的教学中。

所以在教学中,要弄清一课的教学目标,必需联系单元甚至整册教材的整体目标。

比方,教师在备《大家排好队》这一课时,一开头简洁地认为排好队仅仅是个人文明好习惯的培育,但在认真读了新教材的教参解读和教学师父的教导之后,突然茅塞顿开,原来我们教学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懂得整体性架构和理解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地到达潜润学生成长的目的。

二、敏捷把握教材内容两位学科带头人的单元教材解读与建议中,无一不提到教材中的各个版块内容使用问题,教材仅仅供应一个范本,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各个学校、地区的学情来制造性使用。

教材的内容怎么用、何时用,还取决于本节课教学的目的。

比方说教材中的副版教材,有的是补充教材内容,有的是递进深化目标,在使用时必需有目标意识。

三、清楚目标,深化体验一堂课应明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

“为什么教”指向的是教学的目标,一堂课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在备课时叫应当明确,在上课时要牢牢记住这一。

“教什么”是教学中的详细内容,“怎么教”的是教学的详细手段和策略。

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应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通过观看视频来体验,可是却无视了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学生无法从视频中感同身受,也就不会对排队的意义有深入了解。

道德与法治教学本身就是活动与体验的课程,任何道德与意识的生长必需发自内心的感悟。

四、注意生活才智的培育德法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最终培育的是学生的生活才智。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道德与法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小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它们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开展高质量、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却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篇文档将着重探讨如何评价一堂优质的道德与法治课,并提出具体建议。

评价标准一、教学目标优质的道德与法治课,首先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既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又要符合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校本课程目标。

此外,教学目标的设立还应体现特定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比如探究学习法、情境教学法、概念导图法等。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一堂优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键。

正如我们所知,道德与法治知识可以具体分为许多小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结合具体实例清晰地阐述复杂的概念。

此外,必须要透彻理解学科内容并把它们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中。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课程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优质的道德与法治课应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竞赛游戏、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

当学生们在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实际能力时,教学效果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每个优秀的教师所关注的。

对于一堂道德与法治课,我们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教学效果。

首先,需要关注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学生的参与度、板书效果等细节进行检测,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需要用具体的实例来评价课程的应用效果,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是否能够理智地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评价道德与法治优质课程评价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四个方面,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细节:一、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并且教学目标是否能够清晰地反映到每一个细节之中。

二、教学内容是否充分结合社会实际,能否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道德与法治公开课评课优缺点语言

道德与法治公开课评课优缺点语言

道德与法治公开课评课优缺点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2.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3.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4.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5.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7.老师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8.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从整体上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9.有“创新”和“创意”。

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

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得很突出。

10.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

11.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着,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12.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13.老师的课堂中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全国思想品德高中优质课比赛评课记录点评:《任重道远》

全国思想品德高中优质课比赛评课记录点评:《任重道远》

全国思想品德高中优质课比赛评课记录点评:《任重道远》珠海,宁夏老师同一节课,价格变化,都接地气。

分别用格力,宁夏枸杞来分析。

参赛老师很快接上了珠海的地气。

3、教师教学智慧构建智慧课堂。

广东珠海岳川老师设计了非常时尚的活动方式。

还用了许多网络语言。

福州老师选用腾讯公司餐厅的案例,贴近学生。

河南张文娟老师。

4、教师学科积累营造学科文化。

教育的目标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政治课要有哲学味,经济味,文化味等。

天津薛老师上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自己写的七律诗。

对汉字的解释。

语言表达象听评书。

山西老师也是上这一课。

用旗袍来设计本课,老师穿旗袍来上课。

5、教师对新技术手段的探索。

用平板电脑搜集资源。

四个人一组一台电脑。

二、值得注意并深思的探讨用小沈阳的裤子来形容——跑偏。

1、各种跑偏。

内容,概念,目标等。

政府的作用跑到了政府作用的有限性。

文化保护跑偏到环境保护。

概念讲偏。

2、硬:生硬,硬掰,僵硬。

个别代替一般。

把学生说的话歪曲理解来归纳。

缺乏学习的过程。

3、“听孩子的话,是你要学的”。

注意师生关系。

关于北京和乌鲁木齐哪里最先迎来黎明?一个学生说:每一个城市都迎来第一个黎明。

老师没有关注。

后来,老师说北京和纽约哪里先迎来黎明?学生们犹豫了。

评课时,校长说这个孩子的理解已经超越了这节课堂。

我们现在的课堂没有真正的师生互动和对话。

老师只是需要学生的声音。

4、各种漂浮。

老师随意跑出问题。

播放视频无效,离学生生活和兴趣太远。

课堂内容说漂浮的。

内容浅显,缺少理论深度,缺少课堂教学的灵魂。

三、回到本真回到初始1、本真:一是课程标准,二是教材,三是学生。

投影一个洋葱。

教学理想境界的探索就像剥洋葱。

一层一层。

免责声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网所有文章及所有评论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好研网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任何观点,所有文章文责自负,若有任何非法及不当信息,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处理。

[好研网]。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5篇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5篇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5篇道德与法治评课稿篇11.改变课程观念或者说是教育观念,教师的本职不仅仅是教书,而是“教书育人”,不多赘述。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要求:小学教师会教两门课程。

学生发展:学生是生命个体,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而不是割裂成学科人。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使命:增加生命的厚度,增长生命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有的观念: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课程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

其一,采用儿童惯有的语言,而不是成人化的命令方式。

包括话题、内容、儿歌、童谣等,主持人、活动的人、教材的生活内容、引导儿童思考的话题和问题。

其二,课程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

采用儿童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如公物:“这些是我们大家的”,而不是用科学的概念来解释。

避免制造心理距离。

关心儿童生活真实存在的问题。

课程的目的是改变儿童生活的状态,由当下走向更加美好、更加善的生活,而不是建构知识体系。

使儿童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完成书面作业和考试。

其三,课程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

时间上的开放。

回望过去,反思当下,规划未来。

你想想你有过这样的事情吗,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怎样做。

由此汲取营养。

空间上的开放。

以德育课程为核心,辐射学生各种活动和教育,如入学教育、班团队、学校大型活动、家庭生活、社区公共空间。

向学生开放。

通过学生学习,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

向教师开放。

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是解释者不是强调学习重点的人,而是引路人,是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结合的引导者,是教学内容的再创造者。

其四,课程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

内容之间融合。

彼此相互解释、相互融合,以生活为导向,深度融合。

如大家排好队与规则。

多元心理素质的融合。

是综合性的实践智慧,只有与情感、意愿、判断、行动结合在一起的道德知识才是有行动力的知识,而不是僵化的知识,这就是生活智慧。

人与世界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一个人的存在是作为与自然对话、与家庭和谐相处、对社区有所贡献、对国家兴旺有所努力的一个人而存在。

2023年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范文(5篇)

2023年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范文(5篇)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范文(5篇)第1篇: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听了张老师的《学习伴我成长》这一课,收获很多。

下面谈谈一些浅薄看法。

教师通过评价学生两年来学会的本领,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目标,从而鼓励学生攀登新的高峰,将自信心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

三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两年的学校生活,已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初步形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这为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但是,升入三年级后,随着课程内容的加深、学习任务不断加重、学习难度逐渐加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烦恼和学习困难也会越来越多,这对刚进入中年段的学生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

近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这是思维发展中最艰难的一个阶段,孩子们刚刚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发展的程度也不平衡。

这一时期若不注意引导,有的孩子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这就是为什么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对于很多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没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要学习,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对于“学习”的概念还只局限于学校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不知道什么是终身学习,更不明白人为什么需要终身学习。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和周围大人们的学习情况,明确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可以学习,处处可以学习,从而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获得成长。

因此,本课重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懂得学习是人成长的需要,并且需要终身学习;引导学生理清学习的概念,理解并树立新的学习观,懂得学习的空间、途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生活处处皆学习。

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第2篇: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选手、老师们:大家上午好!在这绿树成荫、你追我赶的火红季节,酉阳县第三届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竞赛活动,经过三天紧张精彩的角逐,即将在这里落下帷幕。

借此机会,我代表本次赛课的评委,对搭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平台和为本次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的甘溪教管中心,甘溪小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向参与本次活动的其他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老师们,本次品生、品社优质课竞赛活动是又一次成功的、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赛课活动。

思政课评课语

思政课评课语

思政课评课语以下是关于思政课评课的建议:1.这堂思政课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2.教师讲解生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设计得很好,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4.教师对思政课程的热情和教学投入令人印象深刻,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5.这堂思政课紧密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6.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8.教师讲解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9.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组织得有条不紊,能够让学生充分交流思想,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10.教师对思政课程的深度挖掘和广度拓展,让学生受益匪浅,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11.课堂上的视频资料丰富多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点和背景信息。

1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13.这堂思政课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4.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回应学生的疑问和反馈,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15.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和分析问题。

16.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17.课堂上的教学氛围轻松愉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思考。

18.思政课程的评价体系完善多样,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

这些评课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堂表现进行选择和调整,以更准确地评价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初中思品教案评语

初中思品教案评语

初中思品教案评语本教案是一篇针对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优秀范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以下是对本教案的详细评价:一、教学目标明确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明确,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丰富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道德、法律、文化、心理等多个方面。

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思想品德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得到充分的启发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灵活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评价科学本教案的教学评价科学合理,既注重过程评价,也注重结果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反思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五、教学效果显著本教案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实用的思想品德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关爱社会、负责任地行事。

同时,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六、教师素质高本教案的开发者具有较高的教师素质,对思想品德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严谨治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同时,教师还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本教案是一篇优秀的初中思品教案,值得在其他班级和学校推广应用。

当然,教案中还有一些细节可以进一步优化,例如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引入信息技术、开展实地考察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用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评课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用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评课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用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评课评课用语:1. 本节课内容丰富,涵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各个方面,教学内容紧扣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3.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浓厚兴趣,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4. 老师重视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质,教育效果显著。

5.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增强了遵纪守法的意识。

6. 课堂上,老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道德法规的重要性,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7. 课堂设计合理,情节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8.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既有讲解又有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 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10.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道德与法治知识,也懂得了如何去应对各种道德困境,提高了综合素质。

内容丰富有举例:在本次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老师选择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讲解。

案例是关于一个中学生小明在校园欺负同学的事情。

老师结合案例对学生进行解释,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危害性,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审视。

比如,为什么小明会欺负同学?欺负他人的行为对同学有什么影响?该如何规避类似情况发生?通过讨论,学生们分析了案例中的各个要素,理清了事情的始末,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除了案例分析,老师还通过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比如,老师设计了一个关于友谊与诚信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友谊和诚信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

通过这次课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道德与法治知识,也深刻认识到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提高了综合素质。

同时,学生们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浓厚兴趣,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优质课评课(根据录音整理)各位老师:早上好!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改革以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政治学术专业委员会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的授课部分已于昨天下午全部展示完毕。

下面,我代表初中学科组对参赛的32节思想品德课予以评析并向大家进行汇报。

评析汇报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本届优质课总体水平高于往届,思品课改成效斐然,硕果累累。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四个进一步:1.以学生为本,使每位学生获得发展等课改理念,得到了进一步贯彻。

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最高追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从思品课的角度剖析,它要求“千教万教教人做人”是根本,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环境意识等等,这些理念在本次参评可中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其具体表现是: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共建生机勃勃的课堂。

第二,研究的教学内容着力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相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弥补学生的薄弱点,满足学生的需求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进步,关注自身成长。

第三,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实施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手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例如宁夏银川24中的孟杰老师在讲解“网络的人际关系”时围绕“朋友”一词,采用“点兵点将123”的方式引出“网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努力将传播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走向的学习,使教书育人落实到实处。

2.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生活教育论》中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本次课改倡导的德育要回归生活,要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教学主线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本次参评课表明:许多教师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注重运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构成生活化的思品课教学。

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得到了进一步凸显,用生活来教育的态势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思品课教学生活化具体表现在:新课导入的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生活化,问题设置的生活化等等各个环节。

例如厦门双十中学的闫晓老师选用自己学校的学生的资源讲解平等尊重的做法,浙江江城中学的查李老师在讲诚信是金的问题时将双十中学的校训:“勤毅信实”作为教学元素纳入教学过程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更加明显的变化,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从本届参赛课中不难发现,教师的角色地位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已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与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

作为教学活动重要成员的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感悟,共同探索,共同理解,共同建构。

与此同时,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乐学、会学、善学,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主动探究,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我们共同看到,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多次听到发自内心的阵阵笑声和情不自禁的热烈的掌声,对于呈现出的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难道我们不感到由衷的欣慰,不感到由衷的喜悦吗?这就是我们期盼的充满活力生机的共同成长的思品课堂。

4.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扬。

在参赛课中的各位选手中,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使创新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具体表现在教学设计创新、情境设置创新、板书设计创新、课件制作和使用创新等各个环节。

例如:天津九中的张然老师在讲解《对不良诱惑说不》这一课中的教学设计中,将全班分成6个组,每个小组分别领取一份任务卡,每组一卡,共闯六关的方式,十分新颖,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创新。

四川的老师在讲解《感悟青春》这一框题时采用了蝴蝶型的板书进行了课堂小结,记录下了青春的美丽以及教师对学生放飞青春的殷切希望。

这是板书创新的一种尝试。

而课件的制作和创新可以概括为构思新颖、内涵丰富、使用有效这三句话。

第二部分符合有魂、有神、有序、有生、有色、有效六项标准的思品课,堪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思品课。

1.有魂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正确,切实较具体务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置于三维目标之首,并真正予以落实。

老师们,从课堂功能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思品课,它具有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和价值的引领三种功能,前两种功能是不可或缺的,第三种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是三维目标中的主导目标。

我举个例子,比如有很多选手都上《感悟青春》一课,这一课的魂不在于青春期的特点,而在于使学生通过感悟青春,要感悟到青春对于人的珍贵。

青春在生理角度,它是短暂的,但它对于人的一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要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

我们在教学时要暂时抛开生理的特征,青春是既短暂的,又是永存的,这是我们这节课的“魂”哪!我们有的老师能够抓住这个“魂”,课上讲的富有生机和活力,但遗憾的是,也有的老师对这个“魂”把握得不够到位,因此我说一句话:这样的课只是围绕教材进行了表面的推移。

所以,我们要审视一节课到底有没有“魂”,这是核心的标准。

为什么要把这个作为标准?这是由我们思品课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们人性养育的需求决定的。

2.有神,就是课堂特别有“精、气、神”,不是特别不沉闷。

如果用语言来表述的话,那就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学氛围民主和谐。

有神是有两个方面来构成的,我们首先来谈教师。

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充满激情、满怀深情地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开展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西藏的这位老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在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时,他用情来感动学生,这节课的效果特别好,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感,激发了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义务感。

我们如果把它进一步提升的话,我们不仅要热爱中华文化,更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老师们,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在情感上充分去备好课,这样我们的课才有实效性。

千万注意我们课的性质,这是万万不能离开一个宗旨。

那么,从学生的角度来谈,就是“全员参与”。

全体学生都能积极、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发言踊跃。

3.有序是指,能够采用板块方式进行教学,板块之间的过渡紧凑、自然。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建构合理。

我举个例子,河北的王静老师就具有这个特色。

她在讲解中华文化时,设置了三个非常清晰的板块:第一个板块,品赏中华文化,体味文化的魅力,名字起得非常富有柔情,富有吸引力。

第二个板块,探寻中华文化,感受文化的力量。

学生认识到了我们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是源远流长的。

了解了这些之后,同学们就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在文化丰富的内容中,就把孔夫子收进来了,联系到我们现今,把课收在“和”字上,用“和”字来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对我们治国理念的影响,对世界进步的推移,因此,我们自然就想到了人和人之间要和睦相处,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国与国之间要和平共处,我们要建立和谐世界。

这节课放得开,收得拢。

虽然他讲的是文化,却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治国理念。

第三板块,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进一步把文化问题和学生紧密的衔接起来。

板块的设计很好,每一板块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思路清晰,结构建构合理;而有的老师的设计思路很乱,一会儿再这里放了一个课件,让学生回答,也不知道要回答到什么样的深度,过一会又换了另一个课件,换了一个新问题,零敲碎打,非常繁琐,自己把自己的教学的顺序给搅乱了。

学生听起来也很费劲,我们也摸不着脉,只有你自己清楚。

说实话,有句话叫“旁观者清”,但现在是连旁观者也糊涂了!为什么啊?这就是在“有序”上出了问题。

设计的活动精而适量。

老师们,我们看到这次参赛的老师的确很辛苦,设计了很多活动,但有的形式冲淡了内容,冲淡了学生的思维,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设计的情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特别是情境的感染力是非常重要的。

有三句话是永不会过时的真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王静老师的课面对初三的学生,在探究第三个问题时用了一个感人的事例,使学生悟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初三的大小伙子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我当时也流泪了。

在此基础上再去渗透,去晓之以理,再导之以行,我们的课就会有很高的实效性。

所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材料的使用我们要认真筛选,王静老师在使用素材时经过了认真的筛选才选择了这个内容,她说只有让自己先感动,然后才能有把握去感动学生;如果连自己都无法被感动,何来感动学生?情境设计得离我们的情感太远,就无法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学生就会无动于衷,我们一定要明确我们课程的性质。

“千教万教教人做人”,这是我们思品课的根本,我们课的魂。

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高,利于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优化顺畅。

我们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积极思维。

有的老师的课让我们听得着急,他形成了“满堂问”的局面,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满堂问,他的课就没法推移了。

但是他的“满堂问”的问题非常肤浅,而且是一对一的对话,而且有时老师问了什么,麦克效果再不好,学生又听不清,老师问的问题没有思维含量,又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一下,往往是问题刚提出来就马上要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完了,老师不管内容如何,就直接说:“好,请坐!”“真好!”好吗?其实,我觉得不好,现在“好”、“你真好”、“好极了”,成了一种通病式的评价。

要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提升,比如有个老师在讲解尊重环境时,有个学生说:“我以后再也不乱扔垃圾了”。

如果还是说:“很好,请坐”,此时就很不合适了。

好在这位老师提升了,“,对,我们以后一定要增强环保意识”,从具体的不丢垃圾到增强环保意识,过渡了,也提升了,提升的非常自然、非常融洽。

我们思品课虽然强调魂,但不是穿鞋带帽那么随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是零星的教育,而是人的心灵的教育。

这种教育不能硬性灌输,也是不能独立进行的,必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予以熏陶,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渗透,“润物无声”。

4.有生是指,有生成。

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遗憾的是,这次我们的初中思品课评选活动中,生成的成分很少。

老师们一定要注意,预设与生成是我们思品课的根本属性。

互动就必然产生生成,如果互动不产生生成,那么互动就是形式。

生成该生成什么呢?固然,我们希望生成一些有利于教学的资源,但也可能生成出一些糊涂的东西,这也是一种生成的资源,我们应在课堂上予以及时澄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