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的研究生手册 作者:彭

合集下载

台清大彭明辉教授研究分析方案生手册

台清大彭明辉教授研究分析方案生手册

台清大彭明辉教授地研究生手册 zt 强荐作者: dspyu 发布日期: 2005-6-15 查看数: 545 出自: - -清大彭明辉教授地研究生手册看来这是一帖解药,专治学术知识焦虑症,尤其针对所谓地期刊论文特别有效喔!做Research地人参考看看吧~~硕士班研究所新生手册贰、论文地要求我对硕士论文地基本要求是:(1)论文地主要内容,是叙述一套方法在一个特定场合中地应用. (2)这套方法必须要有所创新或突破,并因而对学术界有所贡献.因此,它或者是解决既有问题地新方法,或者是既有方法地新应用,或者是以一个新地方法开启一整片新地应用领域.(3)在论文中,你必须要有能力提出足够地证据来让读者信服说:针对这个应用场合,你所提出来地方法确实有比文献中一切既有方法更优越之处.(4)此外,你必须要能清楚指出这个方法在应用上地限制,并且提出充分证据来说服读者:任何应用场合,只要能够满足你所提出来地假设(前提)条件,你地方法就一定适用,而且你所描述地优点就一定会存在.(5)你还必须要在论文中清楚指出这个方法地限制和可能地缺点(相对于其它文献上地既有方法,或者在其它应用场合里).假如这个方法有任何重大缺点,在口试时才被口试委员指出来,其后果有可能是论文无法通过.(6)行文风格上,它是一篇论证严谨,逻辑关系清晰,而且结构有条理地专业论述.也就是说,在叙述你地方法地过程,你必须要清清楚楚地交代这个方法地应用程序以及所有仿真或实验结果地过程,使得这个专业领域内地任何读者,都有办法根据你地描述,在他地实验室下复制出你地研究成果,以便确定你地结论确实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具有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科学」地根本要求).(7)而且,你对这个方法地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提供充分地理由说明「为什么非如此不可」. (8)最后,你地论文必须要在适当位置清楚注明所有和你所研究之题目相关地文献.而且,你必须要记得:只要是和你所研究地问题相关地学术文献(尤其是学术期刊论文),你都有必要全部找出来(如果漏掉就是你地过失),仔细读过.假如你在学位论文口试时,有口试委员指出有一篇既有文献,在你所讨论地问题中处理得比你地方法还好,这就构成你论文无法及格地充分理由.(9)第(2)款所谓「对学术界地贡献」,指地是:把你地所有研究成果扣除掉学术界已经发表过地所有成果(不管你实际上有没有参考过,没有参考过也算是你地重大过失),剩下地就是你地贡献.假如这个贡献太少,也构成你论文无法及格地充分理由.上面所叙述地九款要件中,除第(2)款之外,通通都是必须要做到地,因此没有好坏之分.一篇硕士论文地好坏(以及成绩地评定标准),主要是看第(2)款所谓「对学术界地贡献」地多寡与重要性而定.假如你要申请国外地博士班,最重要地也是看你地硕士论文有什么「贡献」而定(这往往比TOFEL、GRE、GPA还重要).一个判断硕士论文地好坏有一个粗浅办法:假如你地研究成果可以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s,而非 magazines)上发表,通常就比一篇只能在国外学术会议(conferences)上发表地硕士论文贡献多;一篇国外学术会议地论文又通常比无法发表地论文贡献多;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地论文通常比一篇二流地学术期刊论文贡献多.SCI有一种叫做Impact Factor 地指数,统计一个期刊每篇论文被引述地次数.通常这个次数(或指数)愈高,对学术界地影响力就愈大.以机械视觉相关领域地期刊而言,Impact Factor 在 1.0 以上地期刊,都算是顶尖地期刊.这些期刊论文地作者,通常是国外顶尖学府地著名教授指导全球一流地博士生做出来地研究成果.叁、完成硕士论文所需要地能力从前面地叙述可以归纳出来,完成硕士论文所需要地能力包括以下数项,依它们地培养先后次序逐项讨论.(1)数据检索地能力:在给定(或自己拟定)地题目范围内,你必须有能力利用数据检索系统(尤其是教育部「博硕士论文检索系统」、Compendex和SCI这三套论文数据索引系统),查出所有相关地论文,而无任何遗漏(否则你可能在论文口试时才发现同一个题目已经有人发表过了).你到底要用什么样地关键词和查所程序去保证你已经找出所有相关地文献?这是第一个大地挑战.每一组关键词(包含联集与交集)代表一个论文所构成地集合,假如你用地关键词不恰当,你可能找到地集合太小,没有涵盖所有地相关文献;假如你用地关键词太一般化(譬如「image」),通常你找到地集合会太大,除了所有相关文献之外还加上好几十倍地毫不相关地文献.(2)资料筛选地能力:即使你使用了恰当地搜寻策略,通常找到地文献集合都还是明显地比你所需要地集合大,而且通常文献比数大概在一两百篇或数百篇之间,而其中会和你地地研究子题直接且密切相关地论文,通常只有廿、卅篇左右.你如何可以只读论文地题目、摘要、简介和结论,而还没有完全看懂内文,就准确地判断出这篇论文中是否有值得你进一步参考地内容,以便快速地把需要仔细读完地论文从数百篇降低到廿、卅篇?这考验着你从事资料筛选地能力.(3)期刊论文地阅读能力:期刊论文和大学部地课本截然不同.大学部地课本是寻次渐进地从最基本地知识背景逐步交代出整套有系统地知识,中间没有任何地跳跃,只要你逐页读下去,就可以整本都读懂,不需要在去别地地方找参考数据.但是期刊论文是没头没尾地十几页文献,只交代最核心地创意,并援引许多其它论文地研究成果(但只注明文献出处,而完全没有交代其内容).因此,要读懂一篇论文,一定要同时读懂数篇或十数篇被援引地其它论文.偏偏,这十几篇被援引地论文又各自援引十数篇其它论文.因此,相对于大学部地教科书而言,期刊论文是一个极端没有系统地知识,必须要靠读者自己从几十篇论文中撷取出相关地片段,自己组织成一个有系统地知识,然后才有办法开始阅读与吸收.要培养出这种自己组织知识地能力,需要在学校靠着大量而持续地时间去摸索、体会,而不可能只利用业余地零星时间去培养.因此,一个大学毕业后就不再念研究所地学生,不管他在大学部有多优秀,都很难在工业界利用业余地时间去培养出这种能力.所以,硕士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最大地差别,就是:学士只学习过吸收系统知识地能力(也就是读别人整理、组织好地知识,典型地就是课本);但硕士则学习过自己从无组织地知识中检索、筛选、组织知识地能力.(4)期刊论文地分析能力:为了确定你地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确实比所有相关地学术期刊论文都更适合处理你所拟定地应用场域,首先你必须要有能力逐篇分析出所有相关期刊论文地优点与缺点,以及自己地研究成果地优点与缺点,然后再拿他们来做比较,总结出你地论文地优点和缺点(限制).但是,好地期刊论文往往是国外著名学府地名师和一流地博士生共同地研究成果,假如你要在锁定地应用场域上「打败」他们,突出自己地优点,这基本上是一个极端困难地挑战.即使只是要找出他们地缺点,都已经是一个相当困难地工作了.一个大学毕业生,四年下来都是假定「课本是对地」这样地学下来地,从来没有学习如何分析课本知识地优缺点,也就是「只有理解地能力,而没有批判地能力」.硕士生则必须要有「对一切既有进行精确批判」地能力.但是,这个批判并非个人好恶或情绪化地批判,而是真地找得到充分理由去支持地批判.这个批判地能力,让你有能力自己找到自己地优、缺点,因此也有机会自己精益求精.所以,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业界做事地时候,需要有人指导他(从事批判性检验),帮他找出缺点和建议改进地可能性.但是,一个严格训练过地合格硕士,他做事地时候应该是不需要有人在背后替他做检证,他自己就应该要有能力分析自己地优、缺点,主动向上级或平行单位要求支持.其实,至少要能够完成这个能力,才勉强可以说你是有「独立自主地判断能力」.(5)创新地能力:许多大学毕业地工程师也能创新,但是硕士地创新是和全世界同一个学术团体内所有地名师和博士生挑战.因此,两者是站在不同地比较基础上在进行地:前者往往是一个企业内部地「闭门造车」,后者是一个全球地开放性竞争.其次,工程师地创新往往是无法加以明确证明其适用条件,但是学术地创新却必须要能够在创新地同时厘清这个创新地有效条件.因此,大学毕业生地主要能力是吸收既有知识,但硕士毕业生却应该要有能力创造知识.此外,台湾历年来工业产品地价位偏低,这一部分是因为国际大厂地打压以及国际消费者地信任不易建立.但是,另一方面,这是因为台湾地产品在质量上无法控制,因此只好被当作最粗糙地商品来贩卖.台湾地产品之所以无法有稳定地质量,背后地技术原因就是:各种创新都是只凭一时偶然地巧思,却没有办法进一步有系统地厘清这些巧思背后可以成立地条件.但是,创新其实是可以有一套「有迹可寻」地程序地,这是我最得意地心得,也是我最想教地.肆、为什么要坚持培养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地能力我所以一直坚持要训练研究生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地能力,主要是为了学生毕业后中长期地竞争力着想.台湾从来都只生产国外已经有地产品,而不事创新.假如国外企业界比国外学术地技术落后三年,而台湾地技术比国外技术落后五年,则台湾业界所需要地所有技术都可以在国外学术期刊上找到主要地理论依据和技术核心构想(除了一些技术地细节和 know how 之外).因此,阅读期刊地能力是台湾想要保持领先大陆技术地必备条件.此外,只要能够充分掌握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地技巧,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轻松进行「创新」地工作.所以,只要深入掌握到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地技巧,就可以掌握到大学生不曾研习过地三种能力:(1)自己从无组织地知识中检索、筛选、组织知识地能力、(2)对一切既有进行(3)创造新知识地能力.创新地能力在台湾一直很少被需要(因精确批判地独立自主判断能力、为台湾只会从国外买整套设备、制程和设计与制造地技术).但是,大陆已经成为全球廉价品制造中心,而台商为了降低成本也主动带技术到大陆设厂(包括现在地晶元代工),因此整个不具关键性技术地制造业都会持续往大陆移动;甚至 IC 地设计(尤其数字地部分)也无可避免地会迅速朝向「台湾开系统规格,进行系统整合,大陆在前述架构下开发特定数位模块」地设计代工发展.因此,未来台湾将必然会被逼着朝愈来愈创意密集地创意中心走(包括商务创意、经营创意、产品创意、与技术创新).因此,不能因为今天台湾地业界不需要创新地能力,就误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需要拥有创新地能力.我在协助民间企业发展技术研发地过程中,碰到过一位三十多岁地厂长.他很聪明,但从小家穷,被环境逼着去念高工,然后上夜校读完工专.和动态性能(bandwidth、response speed等)无关地技术他都很深入,也因为产品升级地需要而认真向我求教有关动态性能地基本观念.但是,怎么教他都不懂,就只因为他不懂工程数学.偏偏,工程数学不是可以在工厂里靠自修读会地.一个那么聪明地人,只因为不懂工数,就注定从三十岁以后一辈子无法在专业上继续成长!他高工毕业后没几年,廿多岁就当课长,家人与师长都以他为荣;卅岁当厂长,公司还给他技术股,前途无量;谁想得到他会在卅岁以后被逼着「或者升级,或者去大陆或者失业」?每次想起这位厂长,看着迫不急待地要到台积电去「七年赚两千万退休金」地学生,或者只想学现成可用地技术而不想学研究方法地学生,我总忍禁不住地要想:十年后,我教过地学生里,会不会有一堆人就只因为不会读期刊论文而被逼提前退休?再者,技术地创新并不是全靠聪明.我熟谙一套技术创新地方法,只要学会分析期刊论文地优缺点,就可拿这套方法分析竞争对手产品地优缺点;而且,只要再稍微加工,就可以从这套优缺点地清单里找到突破瓶颈所需地关键性创意.这套创新程序,可以把「创新」变成不需要太多天分便可以完成地事,从而减轻创意地不定性与风险性.因此,只要会分析论文,几乎就可以轻易地组合出你所需要地绝大部分创意.聪明是不可能教地,但这套技巧却是可以教地;而且只要用心,绝大部分硕士生都可以学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地实验室整个训练地重心只有一个:通过每周一次地 group meeting,培养学生深入掌握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地技巧,进而培养他们在关键问题上突破与创新地能力.伍、期刊论文地分析技巧与程序(参考第9页图一)一般来讲,好地期刊论文有较多地创意.虽然读起来较累,但收获较多而深入,因此比较值得花心思去分析.读论文之前,参考SCI Impact Factor 及学长地意见是必要地.一篇期刊论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1)Abstract:说明这篇论文地主要贡献、方法特色与主要内容.最慢硕二上学期必须要学会只看Abstract 和Introduction便可以判断出这篇论文地重点和你地研究有没有直接关连,从而决定要不要把它给读完.假如你有能力每三十篇论文只根据摘要和简介便能筛选出其中最密切相关地五篇论文,你就比别人地效率高五倍以上.以后不管是做事或做学术研究,都比别人有能力从更广泛地文献中挑出最值得参考地资料.(2)Introduction:Introduction 地功能是介绍问题地背景和起源,交代前人在这个题目上已经有过地主要贡献,说清楚前人留下来地未解问题,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地想解决地问题和它地重要性.对初学地学生而言,从这里可以了解以前研究地概况.通常我会建议初学地学生,对你地题目不熟时,先把跟你题目可能相关地论文收集个30~40篇,每篇都只读Abstract和 Introduction,而不要读 Main Body(本文),只在必要时稍微参考一下后面地 Illustrative examples和Conclusions,直到你能回答下面这三个问题:(2A)在这领域内最常被引述地方法有哪些?(2B)这些方法可以分成哪些主要派别?(2C)每个派别地主要特色(含优点和缺点)是什么?问题是,你怎么去找到这最初地30~40篇论文?有一种期刊论文叫做「review paper」,专门在一个题目下面整理出所有相关地论文,并且做简单地回顾.你可以在搜寻 Compendex 时在keywords 中加一个「review」而筛选出这类论文.然后从相关地数篇review paper 开始,从中根据 title 与 Abstract 找出你认为跟你研究题目较相关地30~40篇论文.通常只要你反复读过该领域内30~40篇论文地Abstract 和Introduction,你就应该可以从Introduction地评论中回答(2A)和(2B)这两个问题.尤其要记得,当你阅读地目地是要回答(2A)和(2B)这两个问题时,你一定要先挑那些 Introduction写得比较有观念地论文念(很多论文地Introduction 写得像流水帐,没有观念,这种论文刚开始时不要去读它).假如你读过假如30~40篇论文地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之后,还是回答不了(2C),先做下述地工作.你先根据(2A)地,把这领域内最常被引述地论文找齐,再把他们根据(2B)地分成派别,每个派别按日期先后次序排好.然后,你每次只重新读一派地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必要时简略参考内文,但目地只是读懂Introduction内与这派有关地陈述,而不需要真地看懂所有内文),照日期先后读,读地时候只企图回答一个问题:这一派地创意与主要诉求是什么?这样,你逐派逐派地把每一派地Abstract 和 Introduction 给读完,总结出这一派主要地诉求、方法特色和优点(每一篇论文都会说出自己地优点,仔细读就不会漏掉).其次,你再把这些论文拿出来,但是只读Introduction,认真回答下述问题:「每篇论文对其它派别有什么批评?」然后你把读到地重点逐一记录到各派别地「缺点」栏内.通过以上程序,你就应该可以掌握到(2A)、(2B)、和(2C)三个问题地.这时你对该领域内主要方法、文献之间地关系算是相当熟捻了,但是你还是只仔细读完Abstract和 Introduction而已,内文则只是笼统读过.这时候,你已经掌握到这领域主要地论文,你可以用这些论文测试看看你用来搜寻这领域论文地 keywords 到底恰不恰当,并且用修正过地 keywords 再搜寻一次论文,把这领域地主要文献补齐,也把原来30~40篇论文中后来发现关系较远地论文给筛选掉,只保留大概20篇左右确定跟你关系较近地文献.如果有把握,可以甚至删除一两个你不想用地派别(要有充分地理由),只保留两、三个派别(也要有充分地理由)继续做完以下工作. 然后你应该利用(2C)地,再进一步回答一个问题(2D):「这个领域内大家认为重要地关键问题有哪些?有哪些特性是大家重视地优点?有哪些特性是大家在意地缺点?这些优点与缺点通常在哪些应用场合时会比较被重视?在哪些应用场合时比较不会被重视?」然后,你就可以整理出这个领域(研究题目)主要地应用场合,以及这些应用场合上该注意地事项.最后,在你真正开始念论文地 main body 之前,你应该要先根据(2A)和(2C)地,把各派别内地论文整理在同一个档案夹里,并照时间先后次序排好.然后依照这些派别与你地研究方向地关系远近,一个派别一个派别地逐一把各派一次念完一派地 main bodies.(3)Main body (含simulation and/or experimental examples):在你第一次有系统地念某派别地论文main bodies 时,你只需要念懂:(3A)这篇论文地主要假设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它是有效地),并且评估一下这些假设在现实条件下有多容易(或多难)成立.愈难成立地假设,愈不好用,参考价值也愈低.(3B)在这些假设下,这篇论文主要有什么好处.(3C)这些好处主要表现在哪些公式地哪些项目地简化上.至于整篇论文详细地推导过程,你不需要懂.除了三、五个关键地公式(最后在应用上要使用地公式,你可以从这里评估出这个方法使用上地方便程度或计算效率,以及在非理想情境下这些公式使用起来地可靠度或稳定性)之外,其它公式都不懂也没关系,公式之间地恒等式推导过程可以完全略过去.假如你要看公式,重点是看公式推导过程中引入地假设条件,而不是恒等式地转换.但是,在你开始根据前述问题念论文之前,你应该先把这派别所有地论文都拿出来,逐篇粗略地浏览过去(不要勉强自己每篇或每行都弄到懂,而是轻松地读,能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从中挑出容易念懂地 papers,以及经常被引述地论文.然后把这些论文照时间先后次序依序念下去.记得:你念地时候只要回答(3A)、(3B)、(3C)三个问题就好,不要念太细.这样念完以后,你应该把这一派地主要发展过程,主要假设、主要理论依据、以及主要地成果做一个完整地整理.其次,你还要在根据(2D)地以及这一派地主要假设,进一步回答下一个问题:(3D)这一派主要地缺点有哪些.最后,根据(3A)、(3B)、(3C)、(3D)地综合整理出:这一派最适合什么时候使用,最不适合什么场合使用.记住:回答完这些问题时,你还是不应该知道恒等式是怎么导出来地!当你是生手地时候,你要评估一个方法地优缺点时,往往必须要参考它地 Examples.但是,要记得:老练地论文写作高手会故意只 present 成功地案例而遮掩失败地案例.所以,simulation examples and/or experiments 很棒不一定表示这方法真地很好.你必须要回到这个方法地基本假设上去,以及他在应用时所使用地主要公式(resultant equations)去,凭自己地思考能力, 并且参考(2C)和(2D)地,自己问问看:当某某假设在某些实用场合上无法成立时,这个方法会不会出什么状况?猜一猜,预测一下这个方法应该会在哪些条件下(应用场合)表现优异,又会在哪些条件下(应用场合)出状况?根据这个猜测再检验一次simulation examples and/or experiments,看它地长处与短处是不是确实在这些examples 中充分被检验,且充分表现出来.那么,你什么时候才需要弄懂一篇论文所有地恒等式推导过程,或者把整篇论文细细读完?NEVER!你只需要把确定会用到地部分给完全搞懂就好,不确定会不会用到地部分,只需要了解它主要地点子就够了.硕士生和大学生最主要地差别:大学生读什么都必须要从头到尾都懂,硕士生只需要懂他用得着地部分就好了!大学生因为面对地知识是有固定地范围,所以他那样念.硕士生面对地知识是没有范围地,因此他只需要懂他所需要地细腻度就够了.硕士生必须学会选择性地阅读,而且必须锻炼出他选择时地准确度以及选择地速度,不要浪费时间在学用不着地细节知识!多吸收「点子」比较重要,而不是细部地知识.图一:论文阅读流程图陆、方法与应用场合特性表(有迹可寻地创意程序)试着想象说你从上图中论文阅读步骤地第(4)与(5)步骤分别获得以下两张表:譬如,当你地题目是「如何标定fiducial mark 之中心位置」,你就必须要仔细搜寻出文献上所有可能可以用来做这一个工作地方法.或许你找到地方法一共有四种,依序如下.譬如(随便乱举例),「方法一」可能表示:「以面积形心标定 fiducial mark 之中心位置」,「方法二」可能表示「以 Hugh transform标定 fiducial mark 之中心位置」,「方法三」可能表示:「以局部弧形 matching 地方法标定fiducial mark 之中心位置」,「方法四」可能表示:「以 ring code 标定fiducial mark 之中心位置」.这些方法各有它地特色(优缺点),譬如(随便乱举例),特性1可能表示「计算速度」(因此,根据上表左边第一个 row,可以发现:方法一地计算速度很快,方法二与方法三地计算速度很慢,而方法四地计算速度普通.其次,特性2可能代表「光源亮度不稳定时计算位置地误差大小」,特性3可能代表「噪声对计算出地位置干扰多大」,特性4可能代表「图形边缘有破损时计算地可靠度」,特性5可能代表「对象有彼此地遮蔽时方法地适用性」等等.所以,以上左图中第五个row为例,可以发现:当对象有彼此地遮蔽时,除方法二之外其它三个方法地适用性都很好.但是,同样一个方法可能有许多不同地应用场合,而不同应用场合可能会对适用(或最佳)地方法有不同要求.所以,让我们来看右边地「问题特性分析表」.譬如(随便乱举例),应用甲可能是「标定fiducial mark 之中心位置」地方法在「电路插件组装(SMT)」里地应用,应用乙可能是「标定fiducial mark 之中心位置」地方法在「生物检验自动化影像处理」里地应用,而应用丙则可能是「标定fiducial mark 之中心位置」地方法在「巡乂飞弹目标搜寻」里地应用.这三种应用场合更有其关注地特性.譬如,根据上面右表第二个 row 地资料,三种应用场合对特性2(光源亮度不稳定时计算位置地误差大小)都很在意.再譬如,根据上面右表第四个 row 地数据,三种应用场合中除了应用甲(电路插件组装(SMT))之外,其它两种应用场合对特性4(图形边缘有破损时计算地可靠度)都很在意.那么,四个方法中哪个方法最好?你可能会回答说:「方法二!因为它地优点最多,缺点最少.」但是,这样地回答是错地!一个方法只有优缺点,而没有好坏.当它被用在一个适合表现其优点而不在乎其缺点地场合里,它就显得很好;但是,当它被用在一个不适合表现其优点而很在乎其缺点地场合里,它就显得很糟.譬如,方法二在应用场合乙,它地表现会非常出色(因为所有地优点刚好那个应用场合都在意,而所有地缺点刚好那个应用场合都不在意);但是,方法二在应用场合甲里它地表现却会非常糟糕(它所有地缺点刚好那个应用场合都很在意,而它大部分地优点刚好那个应用场合却都不在意).所以,必须要学会地第一件是就是:方法没有好坏,只有相对优缺点点;只有当方法地特性与应用场合地特性不合时,才能下结论说这方法「不适用」;二当当方法地特性与应用场合地特性吻合时,则下结论说这方法「很适用」.因此,一定要同时有方法特性表与应用场合特性分析表放在一起后,才能判断一个方法地适用性.更重要地是:上面地方法与问题分析对照表还可以用来把「突破瓶颈所需地创意」简化成一种「有迹可寻」地工作.譬如,假定我们要针对应用甲发展一套适用地方法,首先我们要先从上右表中标定这个应用场合关心哪些问题特性.根据上右表第一个 column,甲应用场合只关心四个特性:特性1、2、3、5(即「计算速度」、「光源亮度不稳定时计算位置地误差大小」、「噪声对计算出地位置地干扰」、「对象有彼此地遮蔽时方法地适用性」).那么,哪个方法最适用呢?看起来是方法一,它除了特性2表现普通之外,其它三个特性地表现都很出色.但是,假如。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的研究生手册(自己觉得很值得一看)文库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的研究生手册(自己觉得很值得一看)文库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輝教授的研究生手冊(自己觉得很值得一看)我对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是:(1) 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一套方法在一个特定场合中的应用。

(2) 这套方法必须要有所创新或突破,并因而对学术界有所贡献。

因此,它或者是解决既有问题的新方法,或者是既有方法的新应用,或者是以一个新的方法开启一整片新的应用领域。

(3) 在论文中,你必须要有能力提出足够的证据来让读者信服说:针对这个应用场合,你所提出来的方法确实有比文献中一切既有方法更优越之处。

(4) 此外,你必须要能清楚指出这个方法在应用上的限制,并且提出充分证据来说服读者:任何应用场合,只要能够满足你所提出来的假设(前提)条件,你的方法就一定适用,而且你所描述的优点就一定会存在。

(5) 你还必须要在论文中清楚指出这个方法的限制和可能的缺点(相对于其它文献上的既有方法,或者在其它应用场合里)。

假如这个方法有任何重大缺点,在口试时才被口试委员指出来,其后果有可能是论文无法通过。

(6) 行文风格上,它是一篇论证严谨,逻辑关系清晰,而且结构有条理的专业论述。

也就是说,在叙述你的方法的过程,你必须要清清楚楚地交代这个方法的应用程序以及所有仿真或实验结果的过程,使得这个专业领域内的任何读者,都有办法根据你的描述,在他的实验室下复制出你的研究成果,以便确定你的结论确实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具有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科学」的根本要求)。

(7) 而且,你对这个方法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提供充分的理由说明「为什么非如此不可」。

(8 ) 最后,你的论文必须要在适当位置清楚注明所有和你所研究之题目相关的文献。

而且,你必须要记得:只要是和你所研究的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尤其是学术期刊论文),你都有必要全部找出来(如果漏掉就是你的过失),仔细读过。

假如你在学位论文口试时,有口试委员指出有一篇既有文献,在你所讨论的问题中处理得比你的方法还好,这就构成你论文无法及格的充分理由。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生命是一连串长期而持续的累积》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生命是一连串长期而持续的累积》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生命是一连串长期而持续的累积》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生命是一连串长期而持续的累积》——给面对选择的朋友们当我们面对两个可能的方案,而焦虑的不知何所抉择时,通常表示这两个方案或者一样好,或者一样坏,因而实际上选择哪个都一样,唯一的差别只是先后之序而已。

而且,愈是让我们焦虑得厉害的,其实差别越小,愈不值得焦虑。

反而真正有明显的好坏差别时,我们轻易的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从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断的和别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内在真实的累积。

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确实了解到: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有剧烈的起伏。

我也相信: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增加。

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么人生于你也会是宽广而长远,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困境”,也没有什么好焦虑的了。

许多同学应该都还记得联考前夕的焦虑: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几个志愿,甚至于一生的命运从此改观!到了大四,这种焦虑可能更强烈而复杂:到底要先当兵,就业,还是先考研究所?我就经常碰到学生充满焦虑的问我这些问题。

可是,这些焦虑实在是莫须有的!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

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

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

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

以联考为例: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对十分,而进了建国中学;一向稳上建国的乙不小心丢了二十分,而到附中。

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满,另一家人愁云惨雾,好象甲,乙两人命运从此笃定。

可是,联考真的意谓着什么?建国中学最后录取的那一百人,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吗?侥幸考上的人毕竟只是侥幸考上,一时失闪的人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前功尽弃。

0014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 】创造一个更值得珍惜的家

0014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 】创造一个更值得珍惜的家

第四讲:教育的目标与人的价值P16---25「创造一个更值得珍惜的家」第四讲:教育的目标与人的价值彭明辉教育的目的,是教养出能爱自己,能自得其乐,值得让身周的人爱他,而且又有吸引人的魅力人格。

但是,既有的教育目标与社会价值却狭隘到只剩「赚钱」和「拼斗」两个目标。

因此,我们用尽各种手段在教养出只会赚钱与斗争,不会爱自己,没有能力自处,乏味而不值得人爱的孩子。

教育是为了要激发人的热情,让我们的孩子可以终身怀着热情与憧憬,浑身带劲地活下去。

但是,流行的社会价值或者乏味、无聊,或者浅薄、虚无,使得真正心灵聪慧的小孩不知道活着有什磨意义。

家长和社会流行里这些狭隘的价值观如果不能解除,即使把小孩从小送到国外,这些价值观仍将在国外箝制孩子的成长,成为孩子未来的梦魇。

国内现阶段最严重的教育问题不在制度不良,或师资养成过程有问题。

而是家长自己就找不到可以活得有趣、或者有意义的生活目标。

这个问题不解决,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是换汤不换药!一、教育的目标与人生的意义人和其它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除了生存的本能之外,他需要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或赋予一个意义。

这种「意义感」的需要,经常比单纯地求肉体的生存还强烈。

因此,在存活边缘的史前时期、中世纪,乃至于当代的西藏、印度和尼泊尔,人可以压榨自己已经不足的物资,去装饰宗教场所,并寻求宗教的灵感与安慰。

假如我们误以为人生中一切精神性的价值都是虚幻的,而人完全一如动物般,只会靠本能去从事「优胜劣败」的生存兢争或强取豪夺,那么我们就根本无法解释任何一个人类文明的诞生。

从口述历史时期的宗教,到五大古文明的肇始,不同的族群在不同的时空领域里,各自提出他们为人生所赋予的「意义」,并将这些「价值」流传给后代,成为整个后继人类文明发展的依据。

虽然这些文明初期所提出的人生价值、意义或理想一再遭到后继者的质疑和修正,但是至少到十九世纪为止有一件事一直不曾改变:对人生价值、意义与理想的再思考与再反省,是所有文明活动的核心,以及再造的原动力。

研究生手册(台湾清华大学)

研究生手册(台湾清华大学)

研究生手册作者:彭明辉台湾清华大学教授一、论文的要求我对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是:(1)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一套方法在一个特定场合中的应用。

(2)这套方法必须要有所创新或突破,并因而对学术界有所贡献。

因此,它或者是解决既有问题的新方法,或者是既有方法的新应用,或者是以一个新的方法开启一整片新的应用领域。

(3)在论文中,你必须要有能力提出足够的证据来让读者信服说:针对这个应用场合,你所提出来的方法确实有比文献中一切既有方法更优越之处。

(4)此外,你必须要能清楚指出这个方法在应用上的限制,并且提出充分证据来说服读者:任何应用场合,只要能够满足你所提出来的假设(前提)条件,你的方法就一定适用,而且你所描述的优点就一定会存在。

(5)你还必须要在论文中清楚指出这个方法的限制和可能的缺点(相对于其它文献上的既有方法,或者在其它应用场合里)。

假如这个方法有任何重大缺点,在口试时才被口试委员指出来,其后果有可能是论文无法通过。

(6)行文风格上,它是一篇论证严谨,逻辑关系清晰,而且结构有条理的专业论述。

也就是说,在叙述你的方法的过程,你必须要清清楚楚地交代这个方法的应用程序以及所有仿真或实验结果的过程,使得这个专业领域内的任何读者,都有办法根据你的描述,在他的实验室下复制出你的研究成果,以便确定你的结论确实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具有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科学」的根本要求)。

(7)而且,你对这个方法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提供充分的理由说明「为什么非如此不可」。

( 8)最后,你的论文必须要在适当位置清楚注明所有和你所研究之题目相关的文献。

而且,你必须要记得:只要是和你所研究的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尤其是学术期刊论文),你都有必要全部找出来(如果漏掉就是你的过失),仔细读过。

假如你在学位论文口试时,有口试委员指出有一篇既有文献,在你所讨论的问题中处理得比你的方法还好,这就构成你论文无法及格的充分理由。

(9)第(2)款所谓「对学术界的贡献」,指的是:把你的所有研究成果扣除掉学术界已经发表过的所有成果(不管你实际上有没有参考过,没有参考过也算是你的重大过失),剩下的就是你的贡献。

研究生手册(台湾清华大学)

研究生手册(台湾清华大学)

研究生手册作者:彭明辉台湾清华大学教授一、论文的要求我对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是:(1)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一套方法在一个特定场合中的应用。

(2)这套方法必须要有所创新或突破,并因而对学术界有所贡献。

因此,它或者是解决既有问题的新方法,或者是既有方法的新应用,或者是以一个新的方法开启一整片新的应用领域。

(3)在论文中,你必须要有能力提出足够的证据来让读者信服说:针对这个应用场合,你所提出来的方法确实有比文献中一切既有方法更优越之处。

(4)此外,你必须要能清楚指出这个方法在应用上的限制,并且提出充分证据来说服读者:任何应用场合,只要能够满足你所提出来的假设(前提)条件,你的方法就一定适用,而且你所描述的优点就一定会存在。

(5)你还必须要在论文中清楚指出这个方法的限制和可能的缺点(相对于其它文献上的既有方法,或者在其它应用场合里)。

假如这个方法有任何重大缺点,在口试时才被口试委员指出来,其后果有可能是论文无法通过。

(6)行文风格上,它是一篇论证严谨,逻辑关系清晰,而且结构有条理的专业论述。

也就是说,在叙述你的方法的过程,你必须要清清楚楚地交代这个方法的应用程序以及所有仿真或实验结果的过程,使得这个专业领域内的任何读者,都有办法根据你的描述,在他的实验室下复制出你的研究成果,以便确定你的结论确实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具有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科学」的根本要求)。

(7)而且,你对这个方法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提供充分的理由说明「为什么非如此不可」。

( 8)最后,你的论文必须要在适当位置清楚注明所有和你所研究之题目相关的文献。

而且,你必须要记得:只要是和你所研究的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尤其是学术期刊论文),你都有必要全部找出来(如果漏掉就是你的过失),仔细读过。

假如你在学位论文口试时,有口试委员指出有一篇既有文献,在你所讨论的问题中处理得比你的方法还好,这就构成你论文无法及格的充分理由。

(9)第(2)款所谓「对学术界的贡献」,指的是:把你的所有研究成果扣除掉学术界已经发表过的所有成果(不管你实际上有没有参考过,没有参考过也算是你的重大过失),剩下的就是你的贡献。

XX1027如何利用文献资源辅助管理学论文选题与开题

XX1027如何利用文献资源辅助管理学论文选题与开题

n 比如,国外SSCI期刊:MIS Quarterly,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Organization Scienc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Journal of Marketing …
n 国际SSCI期刊: Master Journal List
/mjl/
n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meeting/
n SSCI期刊,参阅蔡今中教授的《如何撰写和发表 社会科学论文:国际刊物指南》
SCI 即可查询 到CSSCI最新收录的期刊
PPT文档演模板
XX1027如何利用文献资源辅助管理 学论文选题与开题
二、国际SSCI来源期刊
•按期刊首字母浏览SSCI所有期刊 •查找某一特定期 刊
•浏览SSCI所有学科领域及相应期刊
你对什么感兴趣。
你要对这个问题有所理解,去选取你觉得重要的方面。
你关心的问题为什么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 论上的重要和实践上的重要。最好的研究是两者兼有。
PPT文档演模板
•资料来源:陆铭教授谈如何做研究和写论文
XX1027如何利用文献资源辅助管理 学论文选题与开题
好的选题
n 现有理论研究没有解决的,或现有理论不能解释的;
•资料来源:台湾清华彭明辉教授的研究生手册 。下同。
PPT文档演模板
XX1027如何利用文献资源辅助管理 学论文选题与开题
n 资料筛选的能力:
在大概一两百篇或数百篇论文中,和你研究的问 题直接且密切相关的论文,通常只有20~30篇左 右。
如何可以只读论文的题目、摘要、简介和结论, 而还没有完全看懂内文,就准确地判断出这篇论 文中是否有值得你进一步参考的内容,以便快速 地把需要仔细读完的论文从数百篇降低到20~30 篇?

用课堂学习研究促进学生学习——一个基于变易理论的案例

用课堂学习研究促进学生学习——一个基于变易理论的案例

用课堂学习研究促进学生学习——一个基于变易理论的案例彭明辉
【期刊名称】《人民教育》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很多学者都认为,教育研究一个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改善教育实践。

然而.教育研究却很少真正地改善课堂教学。

很多时候,教育研究和学校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缺口。

令人鼓舞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教育研究及其应用看作是互相促进的,并着眼于建立一种能够让理论研究和实践协调并进的环境。

由此,实验设计在教育研究领域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总页数】5页(P41-45)
【作者】彭明辉
【作者单位】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政策、管理和社会科学教育系副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2.0
【相关文献】
1.聆听大学生的心声:大学生课堂学习期望研究r——基于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实证调查研究
2.聆听大学生的心声:大学生课堂学习期望研究——基于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实证调查研究
3.基于变易理论的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研究——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教学为例
4.基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中学生学习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
5.学科教学如何通过发展学生学习自发性落实“双减”目标——基于一个数学解题指导案例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一、国内CSSCI来源期刊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SCI 即可查询 到CSSCI最新收录的期刊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二、国际SSCI来源期刊
•按期刊首字母浏览SSCI所有期刊 •查找某一特定期 刊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一篇文献的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以及作者学术 思想、学术观点的高度概括; •论文的关键词可以用来揭示其研究的主题领域;
•SSCI关键词包括:作者关键词,即Author Keywords; 编辑者补充的关键词,即
Keywords Plus.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这59篇博士论文将是我今后做电子政务的接纳 问题的重要参考资料。这些博士论文有些什么 样的特征?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从关键词的分布,大概可以看到这些博士论文 的研究重点。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学校、时间分布
•接下来,国内对于电子政务的接纳问题研究如何?
• 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第一,电子政务领域的论文产出呈现什么样的特征? 主要发表在哪些期刊?来自哪些国家或者地区的作者对 电子政务领域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 第二,电子政务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机构有哪些?高产 出作者有哪些?这些机构或者作者主要来自哪些学科? 主要关注哪些研究议题?这些研究对哪些学科领域产生 了影响?
管理学研究的选题与开题
•近10年电子政务研究的重点:电子政务概念体系的构
建,电子政务的技术创新、系统设计与开发,电子政务
的用户接受和信任问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公共服务

0092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通识课程讲义-安娜卡列妮娜导读Anna_Karenina_2

0092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通识课程讲义-安娜卡列妮娜导读Anna_Karenina_2

【安娜․卡列妮娜】討論題綱(2)課名:俄國小說導讀(通識課)教師:彭明輝讀物:托爾斯泰著,【安娜․卡列妮娜】,貓頭鷹出版社,智量譯。

另一個譯本是:托爾斯泰著,【安娜․卡列妮娜】,桂冠出版,周揚與謝素台譯。

第二部討論題綱[1] 你對吉蒂的進一步印象[Q1-1] 從前三章看起來,吉蒂的生病是因為懊惱自己拒絕了該愛的人而期待著最後會讓她難堪的人。

一個年輕女性該如何判斷(選擇)她的追求者?可不可以是著以列文和伏倫斯基為起點,試著想想這些可供抉擇、判斷的蛛絲馬跡可能可以在哪裡找到?[Q1-2] 第2章裡,當吉蒂對姊姊(朵麗)坦白自己的痛苦時,為什麼會說自己「好像我心裡原先有的好東西全都不見了,只剩下這些最醜惡的東西」?什麼是「原先有的好東西」?什麼是「最醜惡的東西」?[Q1-3] 在第30章開始的地方,吉蒂把女孩對男人的世俗關係之上的意義和價值形容為「不知羞恥地把貨物擺出來,待價而沽。

」吉蒂為什麼會有這種念頭?[Q1-4] 從第30~32章的線索來看,吉蒂為什麼會在溫泉區喜歡上瓦蓮卡?這反應著吉蒂對自己的哪些期待?[Q1-5] 第33章一開始,吉蒂認識瓦蓮卡在照顧的俄國老太太(斯塔爾夫人)之後,終於自以為弄明白什麼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

那是什麼?[Q1-6] 第34章快結束的地方,吉蒂對斯塔爾夫人(瓦蓮卡在照顧的俄國老太太)的神聖想像為何輕易地就被他爸爸搓破?這反應了吉蒂的哪一種人格特質?[Q1-7] 第35章快結束的地方,瓦蓮卡證實窮畫家(彼得羅夫)為了吉蒂和太太起爭執,吉蒂知道後對自己的行善的新信念和信仰一下子崩潰了,覺得自己沒辦法真心行善。

吉蒂真的這麼無可救藥?還是說應該要用別的角度來詮釋吉蒂的這種人格特質?[2] 你對伏倫斯基與安娜的進一步印象[Q2-1] 從第4~5章裡伏倫斯基調解同僚輕薄行為的過程,你看到伏倫斯基的哪些人格特質?你看到他對女性的哪種態度?[Q2-2] 從第6章的描述看來,培特西公爵夫人家的這個交際圈是一個怎樣的交際圈?[Q2-3] 根據上述這兩段的描述,以及伏倫斯基在吉蒂家的表現,你認為伏倫斯基在第7章裡對安娜說的「愛」是什麼樣的愛?這種「愛」跟列文對吉蒂的愛有何重大差異?[Q2-4] 第7章中間的地方,當伏倫斯基大膽地對安娜表白他的愛情時,安娜「她鼓足自己全部的心力,想要說出她應該說的話;但是她沒有說出來,反而目光凝注在他身上,兩眼充滿著愛,什麼話也沒有說。

如何一步一步阅读分析优秀论文

如何一步一步阅读分析优秀论文

如何一步一步阅读分析优秀论文一篇期刊论文,主要分成四个部分1 Abstract说明这篇论文的主要贡献、方法特色与主要内容。

最慢硕士二学期必须要学会只看Abstract 和Introduction便可以判断出这篇论文的重点和你的研究又没有直接关联,从而决定要不要把它读完。

假如你有能力每三十篇论文只根据摘要和简介便能节选出其中最密切相关的五篇论文,你就比别人的效率高五倍以上。

以后不管是做事或做学术研究,都比别人有能力从更广泛的文献中挑出最值得参考的资料。

2 IntroductionIntroduction的功能是介绍问题的背景和起源,交待前人在这个题目上已经有过的主要贡献,说清楚前人留下来的未解决问题,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这篇论文想解决的问题和他的重要性。

对初学的学生而言,从这里可以了解以前研究的概况。

通常我会建议初学的学生,对你的题目不熟时,先把跟你题目可能相关的论文收集个30~40篇,每篇都只读Abstract和Introduction,而不要读Main Body,只在必要时稍微参考以下后面的Illustrative example和Conclusion,直到你能回答下面这三个问题:(2A)在这个领域内最常被引述的方法有哪些?(2B)这些方法可以分为哪些主要的派别?(2C)每个角色派别的主要特色(含优缺点)是什么?问题是,你怎么去找这最初的30~40篇论文?有一种期刊论文叫做review paper, 专门在一个题目下面整理所有相关的论文,并且作简单的回顾。

你可以在搜寻Compendex时在key words中加一个review而筛选出这类论文。

然后从相关的数篇review paper开始,从中根据title和Abstract找出你认为跟你研究题目较相关的30~40篇论文。

通常,只要你反复读过该领域内30~40篇论文的Abstract和Introduction,你就应该可以从Introduction的评论中回答(2A)和(2B)这两个问题。

总介绍

总介绍

课例安排2013年4-6月,在区教育学院小学研训室主任的牵头下,我校数学教研组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彭明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才教授携手进行了基于“变式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实践研究,开展了“多位数计算教学”的课例研究。

此次以数学教研组的啊老师和不老师所担任的二1班和二3班为实验班进行课例研究。

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有关变式教学的理论知识,但是两位老师非常虚心地向在变式教学上已有研究经验的鲍建生教授请教,明晰了变式教学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变式教学在强化数学基本知的主干为基准的前提下,运用变式题组梳理和激发数学思想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实践研究中,啊老师与不老师分别开别围绕“多位数计算”的教学各开放了4节研讨课:1、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2、三位数加法的竖式计算,3三位数减法,4、问题解决——连加巧算。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教师和研究生20余人也参与了4节课的研讨。

啊老师的课堂突破了以往教学的框架,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有效的讨论学习,在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中提炼算法,她特别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不老师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对计算教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算理和算法之间如何沟通进行打磨和研究,在课堂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学生一次次尝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主地生成算法,在算法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晰算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才教授强调了“对于学生,什么知识最重要”,提出教师要能找到知识发展的主干,围绕核心的本质进行“变”,养成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才教授也和老师们亲切地交流了“变式教学”课堂实施的关键特征,变式要在保证双基掌握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高品质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通过与导师们的互动交流,对“变”的过程中,教师如何设计“变”?怎么引导学生“变”,有了深入的认识,也提升了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感悟了对学生思维推进的层次与角度。

心理发展定向性的例子

心理发展定向性的例子

心理发展定向性的例子在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学生中可能会有两组不同的反应,一组的同学也许会更犹豫些,害怕尝试,顺利完成当然好,不能完成会“打击”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他们有些人干脆就选择放弃这个机会,“没有努力,也就不会有失败”;另一组同学心态则要轻松些,他们愿意尝试,对过程充满兴趣,“这很难,但挺有趣”,似乎即使最后失败也能从过程中获益。

斯坦福大学的德韦克教授深入地研究了这一现象,她发现,人们对自身能力和个性的内隐观念(mindset)会深刻地影响他们面临挑战时的态度。

德韦克发现存在两类心理定向,一类是固定型的心理定向(fixed mindset),个体认为自身的能力和个性特点(例如内向)很稳定,难以改变。

一类是成长型的心理定向(growth mindset),个体认为通过学习和努力可以改变自身的能力和个体特点。

这种观念是内隐的,个体很少意识到他们拥有相应的观念。

在篇首的例子中,显然前者是固定型的心理定向,后者则是成长型的心理定向。

心理定向不但影响有挑战任务的感受,也会影响成功和失败时的体验。

例如被问及“什么时候你对自己最满意?”时,固定型心理定向的同学回答“当有些事情对我来说很容易,别人却干不了时”;成长型心理定向的同学则回答“当事情确实很难,我尽了全力,并且可以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时”。

两种回答隐含着对成功的不同解读,前者以充分肯定自己能力感受到自身价值,成功是对自己“聪明”的证明;后者则强调通过努力拓展自己能力来增加自身价值。

他们对待努力的态度因此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固定型心理定向的同学来说,努力是最大的冒险,“只有自身存在不足的人才需要付出努力”,而对成长型心理定向来说,努力探索是促使你变得聪明能干的必由之路,不够努力才是最大的冒险。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可以听到这两类心理定向的话.“高考时填报专业没考虑清楚,接下来的四年都要白过了”(某大一新生);“我没他聪明,怎么读都学不好”;“高考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接下来我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努力”,“我原来在农村中学,接触的面比较窄,在大学里更多的阅读思考,参与一些社团,能够锻炼自己的多方面能力……。

感悟名师们的教育智慧

感悟名师们的教育智慧

于永 正 、虞大 明、管建 刚、 陈琴 、 魏书生等十八位全 国卓有建树 的教 育名家开坛讲 学和精彩课堂。近距 离地接 触大师并聆 听他们的教诲 . 感受他们 的教育智慧,收获颇 多。
薛发根老师 的做 课,是 引领低 年级教 学的典范。好一节设计 匠心
独运的 《 猴子种果树》 : 检查词语
因。
改善着 自己的内心创 伤。那些来 自
童 年 孩 提 时代 所 经 受 的创 伤 在 慢 慢
地消褪 ,正像她说的那样 ,她是 只 候鸟 ,她在迁徙 中不断变幻着她 的 人生色彩 .只不过她会努力让这些
我们能够做到的 ,可能只有改 善他们 或她们的状态而已。
( 作者单位 :河南漯河 市舞 阳县辛

生 。我们 该得 的,迟早 会得到 ;
我们不该得 的,即使侥 幸巧取也不
可能长久保有 ”
阿麦依靠 自己长期 而持续 的累
积 ,慢慢学会 了等待和耐心 。她开 始同 自己内心的小孩对话 ,她将 自 己童年 中遇 到 的孤独 、恐 惧 、痛 苦 、被操纵 、被厌弃 、缺少爱与温 暖 ,用时间和爱慢慢治愈。 美 国心理 学家金伯 利 ・ 罗斯和
字 的敏 感 度 .舍 得 时 间指 导 朗读 :
哨》 ,检 查预 习时学生一颗颗 五角 星的批注 中,虞老 师不但教给孩子
快速 浏 览 的 阅读 技 巧 和 方 法 .而且
充 满 了 赏识 和 鼓 励 .让 孩 子 做 得 自
关注听说训练和孩子 当众讲故事能 力 的培养 。依 照课 文 段落 结构 特
然而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像阿 麦那样 的孩子 ,童年经受 了我们所 不知道 的创伤 .如何治愈他们的童

,\

工作16.5年,我从中国移动辞职背后的故事

工作16.5年,我从中国移动辞职背后的故事

工作16.5年,我从中国移动辞职背后的故事是的,工作了16.5年,一个中国移动某地市公司的部门经理,我辞职了。

带着对中国移动的感恩,我要离开这个团队,有太多太多的不舍。

这些天,有很多人关心我,好奇我的离去,有各种猜测。

我非常感谢大家给予我的这一切关注。

要一一回答大家的关心,我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在这里,我愿意写下我的故事。

40岁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人,人生已过半。

在大多数人眼里,如此普通的中年妇女,就该安安分分地过好下半辈子。

我也这样在心里多次劝说自己。

可是,我的下半辈子将是怎样的呢?我经常问自己,我希望我的下半辈子是怎样度过?我现在做的是在往我期望的轨道发展吗?记得7年前,也就是2009年,有医生建议我最好从事较轻松的工作,还有医生建议我最好是躺着,少站着,不能劳累,也就是很多家务活都不能干。

那一刻,我的精神世界,就像我这个骨质病变疏松的髋关节,仿佛风一吹就会轰然倒塌一样。

心里满是不相信、不甘心。

那时,我儿子还没有上小学,我怎么能这么年轻就如同一个废人似的活着呢?调理一个月后,我又像没事人一样上班了。

事实上,这七年来,我很努力地工作,很用心地料理家务,陪伴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升初中。

是的,我不完美,但一直很努力。

我知道,作出辞职这个决定,对于今天的我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

未来,充满了太多不可知。

同时,我也知道,未来的每一天,我必然需要比现在更努力。

据医生推测,我的髋关节还可以管用10年。

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享用这珍贵的十年呢?也许,明天,我在家里做一名家庭主妇,努力扮演好这个高难度的角色。

也许,有一天,我会有自己的工作室,倾尽我全部的努力去用心经营。

也许,10年,20年,我甚至希望是30年。

我特别期望我能健康地工作到自己70岁。

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彭明辉说:人生最值得追求的有二者:一是加深、加宽、加厚自己对人性高贵面的了解;二是让世界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

人生,充满了一个又一个选择。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研究生手册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研究生手册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研究生手册台湾清华彭明辉教授的研究生手册引子Before you try...Before you try to solve a problem, define it.Before you try to control a process, understand it.Before trying to control everything, find out what is important.Start by picturing the process.---- John T.Burr, Quality Program (June 1990), p.641 研究生期间要学什么?我认为研究生期间学生应该学三件事情:1)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尽量广地涉猎学科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所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2)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尽量多的学习各种研究方法,熟练掌握研究过程和步骤3)学会写论文:写论文不仅是训练表达能力,更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论文体例虽是八股,但却是整理思路与他人沟通的有效结构,不可不尊重如果能够按照这三条要求自己,毕业后做不做本专业,并不重要,因为你的研究素质已经建立了,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问题了2 修行,修行,不修如何行?学生找工作,挫折很大,并不是没有单位要,而是自视很高,却拿不出漂亮的履历,说不出我做过什么,也没有证据我做得有多好,无法让只有一面印象的用人单位认为你是难得的人才学校的标签只是一个台阶,再往上需要的是你修行的纪录,到了单位之后,你的成长之路将是你修行的回报修行,修行,是需要修的,要花时间,要花精力,更要用心去体会,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事的方法和态度研究生期间是很难得的有那么多可以自由处理的时间,应该尽量多地挖掘自身的潜力,为未来奠定基础,否则工作后有家庭后就会有了很多牵绊,修的机会就更有限了3 如何发现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草坪故事)有一个草坪铺路的故事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保护草坪是很难的,因为草坪上的路往往并不是按人的方便性来修的有一次一个设计师承接了一个项目,交付使用后在这个建筑物的周围全部铺上了草坪,没有路,任人去踩,几个月后,草坪上就分明出现了几条道:有粗有细,然后他就此基础上修路,也有粗有细,结果可想而知具体到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也是这样,在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张开你的所有触角,去看,去读,去感受,你会不自觉地爱看一些东西,那是你的兴趣,也是你的知识结构决定的,日子久了,也会出现几条路,这些路也都可以通向你要追求的目标学会倾听心音,让心来告诉你如何走,就不会被别人的价值观流行的热点牵着跑4 如何进入一个研究领域进入一个领域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找一本这个领域最早的论述专著或教材,比如协作学习,可以看Robert E. Slavin Cooperative Learning当你把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之后,再去读这个领域的论文,你就会因为心中有数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了这种工作必须要先做,不可以在网上乱搜论文,否则,你会感到:看了20篇文章,对这个领域的认识还没有形成,这些概念自相矛盾有此认识还算幸运,有的人恐怕被偏见所引导,还不知道,这是最可怕的5 如何发现一个研究课题如果你现在是研一的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不妨多做一些泛读:1.浏览各有关协会的网站,看看最近召开的学术会议的议题2.翻翻国内有关的期刊,看看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在忙什么根据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会很自然地有所倾向,再多看看你感兴趣的话题,比较之后,也许就形成了你的论文选题了工作之后,也是这样,你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从什么角度来阐述,也可以通过这些热点话题,找到阐述你的认识和实践的新鲜角度这并不是附庸风雅,而是要求你换个角度重新认识你的工作的价值,训练自己具备从平淡中看出不平凡的眼力,这样你才会不断有兴趣激励自己做些事情各学会网站在资源推荐中教育技术问答中有这个给出的是各国各地区远程教育协会网站:Asian Association of Open Universities(AAOU)(.hk/~AAOUNet/)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Distance Education(http://www.cade-aced.ca/)Distance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New Zealand(/)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Distance Learning(/)British Learning Association(/)6 如何选导师在选导师的时候,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的就我从做学生以及现在做导师的角度,感觉有两点非常重要:1)那个研究课题你真的有兴趣,并且你知道你要研究什么;2)你和导师的性格能够合拍对于第一条,也就是说你应该先发现你的兴趣,再看哪个老师对你指导最合适兴趣有两个来源:或者广泛地涉猎各种信息,从中发现兴趣(广度搜索:确定领域),或者参加一个或多个项目,根据不断出现的问题确定研究兴趣(深度搜索:确定问题)总之,多做事情,多看书,确定论文选题并不难对于第二条,主要影响做论文时候的愉快程度人和人并不都能默契的,即使相互欣赏,也未必能够一起共事所以找到你能够忍受并能够接受对你批评指导的老师,对你顺畅地完成论文,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处处感到老师对你不满,即使你自认为很不错,或者认为老师根本不懂你做的是什么,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最好换个导师:你应该选择能够接受和欣赏你的人做导师为了避免开始的选择错误,你应该在选择导师之前,多参加几位老师的项目,从中体会各位老师的管理风格,认识自己的兴趣,不要一味地看导师的名气,尽管名气大的老师可能项目多些,也许会更容易找到你的兴趣7 学生论文研究和导师的角色作用我尝试过三种指导方式:(1)让学生自己去找感兴趣的领域,自己研究,老师至少给予方法论上的指导优点:学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帮助老师开拓思路和方向缺点:大多数学生在研二的时候还没有确定的目标方向,选择方向的过程异常痛苦学生所选择的领域也许是导师所不熟悉的,为了能够从内容上提供指点,导师也要看相关的文献,如果学生多了,每个人都是一个领域,导师就很难给出专家级的指点,学生也有孤军奋战的寂寞所以除非学生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我将不采用此法安排论文了(2)学生做老师申请的项目优点:项目有明确的研究要求,老师能够具体指点,还有同学一起攻关缺点:因为老师对项目的认识在短期内很难传给学生,因此有可能出现学生总不得要领的表象,造成学生的挫折感如果老师对项目干预很少,学生就需要自强自立,否则项目的质量和成果对学生的培养可能都达不到预期目前我还没有掌握这种方法的技巧,所有的非编程项目几乎都是自己亲历完成,无法借助他人之力,这是以后必须要改进的(3)老师表达对某个方向领域的兴趣,学生自由开垦优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着眼点,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老师因为对该方向有兴趣,也许没有深入,也许过去已经有过积累,所以还能够对学生的着眼点给予建议学生自由发挥后,往往有出人意表的结果,师生都会因此欣喜这是我所发现的论文期间师生关系作为融洽的一种合作方式缺点:学生仍旧可能感到是在孤军奋战,缺乏交流对手8 如何得到导师的指导研究生期间应该开始培养独立研究的能力,所以导师一般采用宽松管理除了几个重要的时间点老师会主动的找学生以外,其余时间都需要学生主动与老师联系导师是否真的成为你的导师,完全要看你自己的努力,同届的几个学生,可能会得到不同数量的指导,这并不是导师厚此薄彼,而是平时交流频度和质量决定的因此,我的建议是:1)自觉地将阶段性成果向导师汇报,听听导师的建议,老师也许会从研究方法和细化问题的角度帮助你反思,更多的时候是为你提供其它的数据来源和支持(人力物力)2)认真地完成老师交给你的看似与你的论文并无关系的事情老师往往根据对你的直觉认识,认为你合适做什么事情而分配给你一些工作,也许别人对你也是这个印象,也许这是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你的优势认真地有意识地发展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会使你成为一个有特长的人3)和老师的接触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类,正式的需要预约,真的是有事情要讨教非正式的包括路过老师的门口,打个招呼,闲聊两句有时候正是这种无心插柳,可能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资源,也可以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指点4)不要唯导师命是从,有时候导师分配给你某个任务也有投石问路的意思,是因为想发掘你的潜力所以多和导师交流你的兴趣和想法,可以方便老师分配给你你所想要的机会,做你想做的事情5)记住,任何时候研究中遇到问题,都可以直接进入导师办公室,寻求帮助,即使你认为是你自己的问题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让老师知道你是因为有问题而进展停滞,而不是忙其它事情去.9 如何得到老师对论文研究工作的指点?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是论文,论文可以成为师生之间非常好的沟通载体很多同学都是在最后一个月才把论文交给老师,老师能够做的就只是对论文规范性方面的修改了但是论文中往往反映了一些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如果能够早和导师沟通,论文时期对自己的训练将会更加富有成效我的建议是:采用原型方法进行论文写作,尽早完成论文的整体框架,在每个版本征求导师的意见这样的好处是:导师可以较全面的了解你的想法,从而按照你的思路帮你拔高相反,如果是零碎的部分去请教导师,导师往往会按照她如何做这个研究的角度给你提出建议和要求,因为两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会造成理解认识的误会,而影响论文研究的进展和流畅10 如何准备答辩?论文答辩主要是阐述论文研究做了什么,因此在答辩陈述的时候主要是说自己的工作建议采用下面思路准备答辩报告:1)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必要性(一句话概括研究背景)2)对于这个问题,我所采取的研究思路,为什么要这么研究3)我的研究结论,以及每个研究的支持论据(这时候也可以用到一些文献作为证据)总之,说清楚你的研究逻辑在阐述时,比较忌讳1)花很多时间从盘古开始说起2)过多交待大家都知道的现状3)好像教书一样,过分显示自己的饱学博览群书答辩不是论文的缩写版,论文需要说明来龙去脉,而答辩只要说明我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做到了什么程度答辩委员会成员都是专家,但是不一定精通你所研究的问题,也许其中还有一些人不太了解你的研究领域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专家,就在于他们能够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不熟悉的问题也能够找到其中的漏洞,这是一种学术敏锐能力,支撑这种敏感的是思维的逻辑性所以在答辩的时候,如果想让答辩委员会少提问题,最重要的是你的阐述要有逻辑性,自圆其说最重要,对所有问题的回答都要立足于你的研究(可以看作从圆心射出的射线),你甚至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不在我目前的研究之内,以后也许可以加进去断不可以被答辩委员牵着鼻子走,随口胡说,进入自相矛盾的陷阱如果发现答辩委员中有人不难倒你不罢休,你可以索性告诉他:我没有研究,愿听指教,尽早结束折磨11 定位而后耕耘,知足(鱼的启示)有一次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常识: 不同种类的鱼生活在水的不同深度,吃的东西不一样引申来说,它们都是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人也是这样,生活在不同的空间,用不着羡慕别人吃的是什么,你只吃对你最合适的就行了,在你的那个层度吃好喝好,做一个幸福的大鱼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层次,然后耕耘,知足,在自己适合的环境里,大家都可以成为大鱼类似的俗语:行行出状元12 如何让机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苹果故事)三五个人聚会,你洗完了苹果,发给大家你拿起的第一个苹果,一般都是面上看到的最大最好的那个(我们从小教育使然),交给的是离你最近最顺手的那位,这是你最好的朋友最喜欢的人吗?未必如果把苹果看成机会,怎样让你自己成为最靠近发苹果的人?如果你不是最靠近的人,看到别人拿到最大最好的苹果,你会怎么想?如果这不是苹果,而是机会,在生活中,你还是这么想吗?你还能够保持对待苹果这样的心态吗?机缘巧合,有一定的必然(都来聚会),但很多时候也有很多偶然,用不着患得患失,也用不着羡慕嫉妒,你可以做的就是如何增加必然(走近些,主动些)13 为什么要公开资源和成果?这是一种价值观:你对投资和回报的计算方法一般人不愿意公开所拥有的资源,是因为害怕被人捷足先登,害怕竞争我一直相信:是你的,别人拿不走,不是你的,送到你的门口,你也未必有感觉就象数据和信息概念的差异一样,同样的内容,对有的人是信息,对有的人就只是数据我觉得学校的教育研究和企业的产品开发不同,教育研究是一种公益活动如果你认为什么应该研究,自己却没有时间做,或者进展缓慢,却遮着盖着,人为地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这不也是一种犯罪吗?(极端说法)如果你看到别人接受了你的思想,而取得了成就,你应该感到骄傲:你的眼力多好啊!当然这个人如果有良心,他应该说他受到了你的启发,但是不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名这个东西,就象是一个靶心,会使你招到更多的评头论足,虽然有时候可以满足一定的虚荣心为名所累,苦!每个人的想法和认识都受自己的知识结构影响,你做这个研究肯定和他的着眼点不一样,玫瑰花还有好多品种呢,何况一个研究领域,即使是同样的课题,也可以写出不同的论文,教育研究不是很提倡重复研究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又何必担心呢,如果英雄所见略同,更要高兴了,知音难觅啊你还可以这么想,如果你是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多么寂寞,能有人同道,不亦乐乎你可以借助别人的工作成果,特别是新领域初期开拓的基本积累,什么文献索引什么名词定义,你能够踩在多人的肩上(大家互相踩)而不用自己一锄一锄地垦荒,能够专心做你想做的你擅长的事情,多开心啊!如果你本身有惰性,为何不有效地借用外力逼迫你上进,发展出成果呢?水涨船才能高啊今天你启发别人,过两天有更多人启发你,这种echo比自己一个人玩有趣多了只有先开放,才能有流通,你不给别人,别人也不会给你在现在这个时代,个人的勤奋努力是一个方面,对于资料的占有却有可能是成败的条件,你是不是具有辨识资料的能力可能是成败的关键,而这种能力也必须得见多识广,才能全面地诊断自己去找吗?当然要做,有送上门的,来者不拒啊14 从写备忘开始人的素质可以从点滴小事开始培养比如和导师面谈的时候有心的做笔记,事后马上整理出备忘,发给导师,这一方面可以确认你对导师的要求是否明白,一方面也可以和导师一起控制进度这个练习的素质是准确的理解能力别以为上了这么多年学,做了这么多年的笔记,这种能力已经具备我发现这方面人的差别真的是很大,有的同学不能记住谈话要点的一半,而且还是非常不准确的一半对于做教育研究的人来说,这更是一大忌讳:很让人怀疑你的观察日志访谈记录的质量这种素质对你以后就业也有好处,可以让领导快速发现你这个人才为什么秘书容易升官,有更多的上升机会?固然是离机会近,有信任度,但也不能忽视了秘书这个岗位确实很锻练人:别让领导把话说几遍,别误会领导的意思,知道的说你能力有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假传圣旨,狼子野心我是通过要求助教写课堂实录来锻炼写备忘的能力,但是助教们似乎都没有认识到这样做的意义,所以....15 你是水漂吗?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本科所学的专业甚至近年所从事的工作都会给他的做事方式打下很重的烙印我认识一个朋友,在一所大学的计算中心工作,极擅长在烦乱的页面中快速捕捉出有价值的信息,迁移到生活中,当我们在美国逛商场时,他总是能够很快找到一些价廉物美有趣的东西。

深度教育

深度教育

深度教育理念简介“如果我们不能从较宽广的视野来重新给小学阶段的学习与成长定位,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在戕害小孩;如果我们不能跳出成人世界习惯的成见,我们永远找不到小学教育的方法。

”台湾“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工程学系彭明辉教授曾做过一个特关于小学教育的演讲,针对当时台湾小学教育的弊端痛切陈词,并提出了小学教育应当由的方向和方法,无不戳中现今大陆小学教育的痛点。

人一长大是否忘记了我们孩提模式看世界的方法?这种观点目前在一些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广为传播,但是现实中我们成人在急求于孩子工课上的成绩优异表现,来欺骗自己如饮酒止渴办的确定他未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并以此来消除我们成人在社会中竞争无力产生的焦虑,或者以此来强化我们的虚荣心。

而与此同时,孩子是否成为了一种牺牲品?结果,孩子天性中值得被培养的能力被父母杀害了!没有必要的琐碎细节又被过度的强调了,事实上,我们本科,研究生,博士毕业后。

我们曾经的教育过程,仅仅是放大了我们的硬盘装载能力,却毁掉了一些更重要的本能!想如今,我们在学校学过的知识,除了技能类及定律类,又有多少能真正的起到教育本身的价值呢?在我们临清信息交流俱乐部与启航托管教育合作的调查报告中,更鲜明的证实着这些残酷的教育现实。

作为我们80后对自己的人生以及孩子未来教育的关注上,一些家长枯萎了想象力,失去了求知欲,甚至连好奇心都被抹杀的一干二净!作为一个有教师资格证,而且在求学期间励志做教育的人来说,多年的社会经验叫我惊奇的发现,在高中时代早已清楚的观念和课外书籍,对于我身边的朋友及一些“为情怀努力的成功人士”而言,却非常玄奥!我只得寻觅这些因素的根源,在心理咨询师学习的过程中,此类场景再现到一些大学教授的教学中。

甚至是一些博士生仅仅是在专业上可以口若悬河,知识成为了一种谈资,除此以外他们失去了人本性中的一些东西。

我不得不思考到底是在哪个时期,这些本应该更优秀的朋友们把他们宝贵的东西丢失了,虽然这种说法只被少数朋友们认可。

台湾清大彭明辉教授_硕士班研究所新生手册.

台湾清大彭明辉教授_硕士班研究所新生手册.

碩士班研究所新生手冊Issued by and valid in the PPSC Lab. Directed by Prof. M H. Perng凡本㆟之研究生,必須在本㆟同意指導論文之後的㆒個月期限內,仔細讀完這㆒本手冊,並針對不解的部分求教學長或本㆟,直到確定充分瞭解為止。

如果你期望在兩年期間順利完成碩士學位,並且按部就班㆞把這兩年時間最有效㆞利用,這本小小的手冊告訴你:(1)獲得碩士學位的最低修課與論文要求,(2)這個實驗室裡用什麼樣的制度協助你完成前述要求,(3)為什麼要有這些要求,以及這樣的制度安排,(4)你該如何規劃修課與研究進度。

關於最低畢業學分的要求,是控制組的統㆒規定。

關於論文的要求,是我個㆟的規定,別的實驗室可能有不㆒樣的規定和要求,不在此細述。

至於本實驗室的制度安排,是針對前述論文要求而設計的。

基本㆖,我對學位論文的前述要求是與英、美所有 Master of Science的要求㆒致。

但是國外有所謂的 Master of Engineering,其訓練目標、過程、課程安排等皆與Master of Science大相逕庭。

壹、選課(1-1)畢業學分:學校規定碩士班最低畢業學分是26學分(含兩學期書報討論共兩學分,以及八門㆔學分的課)。

通常碩士生會在兩年㆕個學期裡分別選修 4+3+2+1 門課,或者 4+3+2 門課。

(1-2)控制組規定:必修「PME 5203數位控制系統」與「PME 5201線性系統理論」兩門課(大學部為本系畢業且已修過該課程者可免修),此外再任選兩門控制組開授之研究所課程(課號為 52XX者皆可)。

(1-3)如果你的碩士論文題目是機械視覺,我建議你多選修以㆘課程:學期修課課名㆔㆘邏輯設計(PME3209)、組合語言(交大電子系)、㆕㆖微算機原理(PME4200)、DSP 程式設計與實驗(交大電控)、㆕㆘ C 程式語言與機電系統應用(PME4020)、計算機結構(EE3450)、㆒㆖線性系統理論、數位控制系統、影像處理(EE6630)、數位電路設計(EE4285)㆒㆘智慧型控制、視訊處理(EE6650)、樣型辨別(EE6660)、類神經網路(EE6530)㆓㆖電腦周邊系統導論、微機電傳感器其㆗紅色表示控制組必修,粉紅色表示控制組必須任選其㆗兩門,藍色表示與機械視覺密切相關的課,綠色表示與電路或晶片設計相關的課,粗體字為建議選修,細體字為建議旁聽。

在年薪 10W 的工作和读研之间该怎么选择?

在年薪 10W 的工作和读研之间该怎么选择?

在年薪10W 的工作和读研之间该怎么选择?覃超的回答我作为过来人的看法:我觉得我这一生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在同济大学读研的时候辍学,现在看来,国内读研就是浪费时间,青春和钞票。

所以我推荐你去工作。

另外即使工作,10w(默认是人民币的话)在国内现在这样的物价,也只是砸牙缝,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来,我的补充====看到大家这么热情,有意思,今天特地多花点时间阐述阐述。

1. 有人问我本科哪儿的,或者问我不是CMU的吗?我澄清我本科是同济计算机,当时一来土二没钱三没见过世面没有思想觉悟,所以兢兢业业读完了4年的本科,一点没有辍学想法,现在看来无疑是人生最大的一段浪费时间。

别说跟之前的比尔盖茨或者现在我的老总Zuck 比,就算跟组里一起做iOS的Grant Paul比,都只能说差距巨大。

我本科读完后,去Google 实习还有在网上一直做TopCoder,当时TopCoder光景好,财源滚滚,另外去Google实习收到kaifu的赐教,顿时开窍了,才下决心辍学同济研究生,去准备GRE和托福考试,在北京封闭读书半年,终于拿到CMU master的offer,远赴西域读书。

当然,同样我当年翅膀未硬,思想不够成熟同时家底不厚,不敢辍学CMU,花了16个月拿到学位,终于于三年前进入Facebook的大门。

为什么是Facebook,其实还是得益于Kaifu在Google TGIF上面的一句话:“以后如果Google会去崇拜哪个公司的话,这个公司不会是微软或者IBM,可能是Facebook(注意,他说的是可能)”。

当时在场听的人很多,但是大多数当耳边风;我10年初面试Facebook谈好offer,过了2年公司上市,而如今已是第三年中页,早已财务自由,说明什么?说明: 1) 机遇只属于准备好的人2) 在自己的领域,好好向巨擘前辈取经,同时好好理解和执行,胜过自己埋头苦干好多年.2. 另外,我很奇怪为什么我的答案是112票,而第二名答案是136,我却排在前面?难道是因为不同人的票权重不一样吗?如果是的话,那我高兴AF知识网又进步了!如果最后第二名的答案真正上升到第一,我像这是AF知识网的悲哀。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积累 的过程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积累    的过程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积累的过程—————————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电机系的彭明辉教授许多同学应该都还记得联考前夕的焦虑: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几个志愿,甚至於一生的命运从此改观!到了大四,这种焦虑可能更强烈而复杂:到底要先当兵,就业,还是先考研究所?我就经常碰到学生充满焦虑的问我这些问题。

可是,这些焦虑实在是莫须有的!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

属於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於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

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

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

以联考为例:一向不被看好好的甲不小心猜对十分,而进了建国中学;一向稳上建国的乙不小心丢了二十分,而到附中。

放榜日一家人志得意满,另一家人愁云惨雾,好像甲,乙两人命运从此笃定。

可是,联考真的意谓着什麽?建国中学最後录取的那一百人,真的有把握一定比附中前一百名前景好吗?侥幸考上的人毕竟只是侥幸考上,一时失闪的人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前功尽弃。

一个人在联考前所累积的实力,绝不会因为放榜时的排名而有所增减。

因为,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累积的过程!所以,三年後乙顺利的考上台大,而甲却跑到成大去。

这时回首高中联考放榜的时刻,甲有什麽好得意?而乙又有什麽好伤心?同样的,今天念清大动机的人当年联考分数都比今天念成大机械的高,可是谁有把握考研究所时一定比成大机械的人考的好?仔细比较甲与乙的际遇,再重新想想这句话:"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不会因为一时的际遇而终止增或减联考排名只是个表象,有何可喜,可忧,可惧?我常和大学部同学谈生涯规划,问他们三十岁以後希望再社会上扮演什麽样的角色。

可是,到现在没有人真的能回答我这个问题,他们能想到的只有下一步到底是当兵还是考研究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教授的研究生手册作者:彭明辉台湾清华大学教授独角兽资讯发表于 2008-3-12 11:51:00一、论文的要求我对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是:(1)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一套方法在一个特定场合中的应用。

(2)这套方法必须要有所创新或突破,并因而对学术界有所贡献。

因此,它或者是解决既有问题的新方法,或者是既有方法的新应用,或者是以一个新的方法开启一整片新的应用领域。

(3)在论文中,你必须要有能力提出足够的证据来让读者信服说:针对这个应用场合,你所提出来的方法确实有比文献中一切既有方法更优越之处。

(4)此外,你必须要能清楚指出这个方法在应用上的限制,并且提出充分证据来说服读者:任何应用场合,只要能够满足你所提出来的假设(前提)条件,你的方法就一定适用,而且你所描述的优点就一定会存在。

(5)你还必须要在论文中清楚指出这个方法的限制和可能的缺点(相对于其它文献上的既有方法,或者在其它应用场合里)。

假如这个方法有任何重大缺点,在口试时才被口试委员指出来,其后果有可能是论文无法通过。

(6)行文风格上,它是一篇论证严谨,逻辑关系清晰,而且结构有条理的专业论述。

也就是说,在叙述你的方法的过程,你必须要清清楚楚地交代这个方法的应用程序以及所有仿真或实验结果的过程,使得这个专业领域内的任何读者,都有办法根据你的描述,在他的实验室下复制出你的研究成果,以便确定你的结论确实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具有可重复性(可重复性是「科学」的根本要求)。

(7)而且,你对这个方法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要提供充分的理由说明「为什么非如此不可」。

(8)最后,你的论文必须要在适当位置清楚注明所有和你所研究之题目相关的文献。

而且,你必须要记得:只要是和你所研究的问题相关的学术文献(尤其是学术期刊论文),你都有必要全部找出来(如果漏掉就是你的过失),仔细读过。

假如你在学位论文口试时,有口试委员指出有一篇既有文献,在你所讨论的问题中处理得比你的方法还好,这就构成你论文无法及格的充分理由。

(9)第(2)款所谓「对学术界的贡献」,指的是:把你的所有研究成果扣除掉学术界已经发表过的所有成果(不管你实际上有没有参考过,没有参考过也算是你的重大过失),剩下的就是你的贡献。

假如这个贡献太少,也构成你论文无法及格的充分理由。

上面所叙述的九款要件中,除第(2)款之外,通通都是必须要做到的,因此没有好坏之分。

一篇硕士论文的好坏(以及成绩的评定标准),主要是看第(2)款所谓「对学术界的贡献」的多寡与重要性而定。

假如你要申请国外的博士班,最重要的也是看你的硕士论文有什么「贡献」而定(这往往比TOFEL、GRE、GPA还重要)。

一个判断硕士论文的好坏有一个粗浅办法:假如你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s,而非 magazines)上发表,通常就比一篇只能在国外学术会议(conferences)上发表的硕士论文贡献多;一篇国外学术会议的论文又通常比无法发表的论文贡献多;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通常比一篇二流的学术期刊论文贡献多。

SCI有一种叫做 Impact Factor的指数,统计一个期刊每篇论文被引述的次数。

通常这个次数(或指数)愈高,对学术界的影响力就愈大。

以机械视觉相关领域的期刊而言,Impact Factor在1.0以上的期刊,都算是顶尖的期刊。

这些期刊论文的作者,通常是国外顶尖学府的著名教授指导全球一流的博士生做出来的研究成果。

二、完成硕士论文所需要的能力从前面的叙述可以归纳出来,完成硕士论文所需要的能力包括以下数项,依它们的培养先后次序逐项讨论。

(1)资料检索的能力:在给定(或自己拟定)的题目范围内,你必须有能力利用文资料索引系统,查出所有相关的论文,而无任何遗漏(否则你可能在论文口试时才发现同一个题目已经有人发表过了)。

你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关键词和查所程序去保证你已经找出所有相关的文献?这是第一个大的挑战。

每一组关键词(包含联集与交集)代表一个论文所构成的集合,假如你用的关键词不恰当,你可能找到的集合太小,没有涵盖所有的相关文献;假如你用的关键词太一般化(譬如「image」),通常你找到的集合会太大,除了所有相关文献之外还加上好几十倍的毫不相关的文献。

(2)资料筛选的能力:即使你使用了恰当的搜寻策略,通常找到的文献集合都还是明显地比你所需要的集合大,而且通常文献比数大概在一两百篇或数百篇之间,而其中会和你的的研究子题直接且密切相关的论文,通常只有廿、卅篇左右。

你如何可以只读论文的题目、摘要、简介和结论,而还没有完全看懂内文,就准确地判断出这篇论文中是否有值得你进一步参考的内容,以便快速地把需要仔细读完的论文从数百篇降低到廿、卅篇?这考验着你从事资料筛选的能力。

(3)期刊论文的阅读能力:期刊论文和大学部的课本截然不同。

大学部的课本是寻次渐进地从最基本的知识背景逐步交代出整套有系统的知识,中间没有任何的跳跃,只要你逐页读下去,就可以整本都读懂,不需要在去别的地方找参考资料。

但是期刊论文是没头没尾的十几页文献,只交代最核心的创意,并援引许多其它论文的研究成果(但只注明文献出处,而完全没有交代其内容)。

因此,要读懂一篇论文,一定要同时读懂数篇或十数篇被援引的其它论文。

偏偏,这十几篇被援引的论文又各自援引十数篇其它论文。

因此,相对于大学部的教科书而言,期刊论文是一个极端没有系统的知识,必须要靠读者自己从几十篇论文中撷取出相关的片段,自己组织成一个有系统的知识,然后才有办法开始阅读与吸收。

要培养出这种自己组织知识的能力,需要在学校靠着大量而持续的时间去摸索、体会,而不可能只利用业余的零星时间去培养。

因此,一个大学毕业后就不再念研究所的学生,不管他在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差别,就是:学士只学习过吸收系统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读别人整理、组织好的知识,典型的就是课本);但硕士则学习过自己从无组织的知识中检索、筛选、组织知识的能力。

(4)期刊论文的分析能力:为了确定你的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确实比所有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都更适合处理你所拟定的应用场域,首先你必须要有能力逐篇分析出所有相关期刊论文的优点与缺点,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优点与缺点,然后再拿他们来做比较,总结出你的论文的优点和缺点(限制)。

但是,好的期刊论文往往是国外著名学府的名师和一流的博士生共同的研究成果,假如你要在锁定的应用场域上「打败」他们,突出自己的优点,这基本上是一个极端困难的挑战。

即使只是要找出他们的缺点,都已经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工作了。

一个大学毕业生,四年下来都是假定「课本是对的」这样地学下来的,从来没有学习如何分析课本知识的优缺点,也就是「只有理解的能力,而没有批判的能力」。

硕士生则必须要有「对一切既有进行精确批判」的能力。

但是,这个批判并非个人好恶或情绪化的批判,而是真的找得到充分理由去支持的批判。

这个批判的能力,让你有能力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因此也有机会自己精益求精。

所以,一个大学毕业生在业界做事的时候,需要有人指导他(从事批判性检验),帮他找出缺点和建议改进的可能性。

但是,一个严格训练过的合格硕士,他做事的时候应该是不需要有人在背后替他做检证,他自己就应该要有能力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主动向上级或平行单位要求支持。

其实,至少要能够完成这个能力,才勉强可以说你是有「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

(5)创新的能力:许多大学毕业的工程师也能创新,但是硕士的创新是和全世界同一个学术团体内所有的名师和博士生挑战。

因此,两者是站在不同的比较基础上在进行的:前者往往是一个企业内部的「闭门造车」,后者是一个全球的开放性竞争。

其次,工程师的创新往往是无法加以明确证明其适用条件,但是学术的创新却必须要能够在创新的同时厘清这个创新的有效条件。

因此,大学毕业生的主要能力是吸收既有知识,但硕士毕业生却应该要有能力创造知识。

此外,台湾历年来工业产品的价位偏低,这一部分是因为国际大厂的打压以及国际消费者的信任不易建立。

但是,另一方面,这是因为台湾的产品在品质上无法控制,因此只好被当作最粗糙的商品来贩卖。

台湾的产品之所以无法有稳定的品质,背后的技术原因就是:各种创新都是只凭一时偶然的巧思,却没有办法进一步有系统地厘清这些巧思背后可以成立的条件。

但是,创新其实是可以有一套「有迹可寻」的程序的,这是我最得意的心得,也是我最想教的。

三、为什么要坚持培养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的能力我所以一直坚持要训练研究生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的能力,主要是为了学生毕业后中长期的竞争力着想。

台湾从来都只生产国外已经有的产品,而不事创新。

假如国外企业界比国外学术的技术落后三年,而台湾的技术比国外技术落后五年,则台湾业界所需要的所有技术都可以在国外学术期刊上找到主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核心构想(除了一些技术的细节和 know how 之外)。

因此,阅读期刊的能力是台湾想要保持领先大陆技术的必备条件。

此外,只要能够充分掌握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的技巧,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轻松进行「创新」的工作。

所以,只要深入掌握到阅读与分析期刊论文的技巧,就可以掌握到大学生不曾研习过的三种能力:(1)自己从无组织的知识中检索、筛选、组织知识的能力、(2)对一切既有进行精确批判的独立自主判断能力、(3)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创新的能力在台湾一直很少被需要(因为台湾只会从国外买整套设备、制程和设计与制造的技术)。

但是,大陆已经成为全球廉价品制造中心,而台商为了降低成本也主动带技术到大陆设厂(包括现在的晶元代工),因此整个不具关键性技术的制造业都会持续往大陆移动;甚至 IC 的设计(尤其数字的部分)也无可避免地会迅速朝向「台湾开系统规格,进行系统整合,大陆在前述架构下开发特定数位模块」的设计代工发展。

因此,未来台湾将必然会被逼着朝愈来愈创意密集的创意中心走(包括商务创意、经营创意、产品创意、与技术创新)。

因此,不能因为今天台湾的业界不需要创新的能力,就误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需要拥有创新的能力。

我在协助民间企业发展技术研发的过程中,碰到过一位三十多岁的厂长。

他很聪明,但从小家穷,被环境逼着去念高工,然后上夜校读完工专。

和动态性能(bandwidth、response speed等)无关的技术他都很深入,也因为产品升级的需要而认真向我求教有关动态性能的基本观念。

但是,怎么教他都不懂,就只因为他不懂工程数学。

偏偏,工程数学不是可以在工厂里靠自修读会的。

一个那么聪明的人,只因为不懂工数,就注定从三十岁以后一辈子无法在专业上继续成长!他高工毕业后没几年,廿多岁就当课长,家人与师长都以他为荣;卅岁当厂长,公司还给他技术股,前途无量;谁想得到他会在卅岁以后被逼着「或者升级,或者去大陆,或者失业」?每次想起这位厂长,看着迫不急待地要到台积电去「七年赚两千万退休金」的学生,或者只想学现成可用的技术而不想学研究方法的学生,我总忍禁不住地要想:十年后,我教过的学生里,会不会有一堆人就只因为不会读期刊论文而被逼提前退休?再者,技术的创新并不是全靠聪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