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基本常识总结
中医知识总结
中医知识总结一、中医基础知识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学说等。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关联,任何一个部位的疾病都会影响整个身体的平衡。
二、中医诊断方法1.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底等来判断病情。
2.闻诊:听取患者呼吸声、咳嗽声、心跳声等来判断病情。
3.问诊: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习惯等来判断病情。
4.切诊: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来判断病情。
三、中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作用在于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促进身体自我修复。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芪、当归、人参等。
在使用中草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配伍,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四、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手段,其作用在于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促进身体自我修复。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经络穴位、耳穴、头皮针等。
在使用针灸时需要注意卫生和操作规范,以避免感染和损伤。
五、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节饮食、锻炼、按摩等来增强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包括食疗、气功、太极拳等。
在进行中医养生保健时需要注意个人差异和适度原则,以避免过度或不足。
六、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来治疗疾病。
这种方法可以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时需要注意各自领域和作用原理,以避免冲突或重复。
七、中药材常识1.药材分类:中药材可以按照来源、性味、功能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
2.药材储存:中药材需要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3.药材炮制:中药材需要进行炮制,包括清洗、晒干、熬制等过程,以提高其功效和安全性。
4.药材使用:中药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使用,包括剂量、用法、服用时间等方面的考虑。
综上所述,中医是一种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都具有自身的优点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注意个人差异和适度原则,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财富,在千百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理论,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珍品。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包括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养生保健方法、饮食调理等方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锻炼身体、养护健康的重要帮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100条中医养生小常识,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一、基本理论1. 讲究四季养生,因时制宜,顺应自然节气的变化,调整生活习惯,以防疾病的侵袭。
2. 保持情绪稳定,不过度悲喜,不过度消极,要能积极面对人生各种不同的挑战。
3. 坚持适度运动,长期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4. 讲究合理饮食,养生饮食要注重荤素搭配,不食异物,不偏食,控制饮食量,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5. 按摩身体,促进气血流通,以达到舒缓肌肉,消除疲劳,增强身体活力的作用。
二、养生保健方法6. 每天饮水应该足够,平均来说每人一天须喝八杯水左右,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7. 睡眠要充足,成年人一天须睡七到九小时,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和精神状态。
8. 保持足够的室内外空气流通,清洁环境,以避免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危害。
9. 讲究心理健康,心理压抑过大会影响身体的各种机能。
人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如听听轻音乐,散步等。
10. 坚持定期体检,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及定期随访,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非常有帮助。
1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洗手、洗脸、刷牙、清理鼻腔等方面。
12. 戒烟劝酒,烟酒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应该尽量避免或者戒掉这些不良习惯。
13. 外出活动时,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晒伤和皮肤老化等状况。
14. 洗脸时应该用温水,不要用太热的水,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
15. 注意眼健康,长时间看电脑、手机或者其他亮光屏幕对眼睛危害非常大,需要适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三、饮食调理16. 每天早餐应该吃得丰盈、有营养。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中医药健康养生常识
中医药健康养生常识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医疗体系,许多人都选择中医药作为健康养生的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药养生常识。
1.祛湿保健。
湿邪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病因,如果身体里有太多的湿邪,会导致许多病痛,如风湿病、水肿等。
为了预防和治疗湿邪,我们可以在饮食上多吃薏米、红豆、芡实等食物,还可以用中药调理体内的湿气。
2.中药减肥。
许多人为了保持身材都会选择减肥,中药的功效在其中也很明显。
对于那些喜欢吃甜食的人,中药茱萸可以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消化,降低体内脂肪含量。
另外,中药山楂也可以减肥。
它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和水分,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3.按摩舒缓身体。
中医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它可以缓解肌肉疼痛、提高血液循环和免疫系统功能。
通过按摩可以放松身体的紧张和疲劳,获得良好的睡眠。
4.中药调节内分泌。
内分泌失调是现代人常见的问题之一,中医药的神奇功效在这方面也很明显。
对于女性的月经不调、经痛、更年期不适等问题,中药的调节作用同样非常好。
例如,当归、熟地、枸杞等药物都可以帮助调节女性的内分泌。
中医康养小常识
中医康养小常识一、什么是中医康养?中医康养是指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采取预防为主、调理为辅的方式,促进身体健康,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
中医注重平衡人体阴阳、调整气血、促进气机畅通,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中医康养的原则1. 顺应自然:中医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例如根据四季变化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适时养生。
2. 个体化: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因此养生方法应因人而异。
根据个人体质特点,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
3. 调整阴阳平衡:中医讲究平衡阴阳,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药物调理等方法,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4. 养心养性:中医注重养心养性,认为心情舒畅、心态平和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的康健。
三、中医康养常识1. 合理膳食:中医认为饮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应合理搭配各种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肉类和谷物。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的烹调方式,尽量少炸、少煎,多蒸、煮、炖。
2. 适量运动:中医注重运动的调理作用。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3. 睡眠充足:中医认为充足的睡眠对身体康健至关重要。
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恢复。
4. 精神调养:中医强调养心养性,保持良好的心态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太极拳、瑜伽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5. 防护措施:中医养生也包括预防疾病的措施。
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传染源。
此外,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6. 合理用药: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通过一些草药的调理,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但要注意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7. 中医养生方法:中医有丰富的养生方法,例如针灸、推拿、艾灸等。
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但应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
四、中医康养的注意事项1. 个人体质不同,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理,避免盲目跟风。
中医养生小常识教你如何健康生活
中医养生小常识教你如何健康生活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而中医养生作为一种传统的保健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以达到预防、治疗疾病和保养身体的目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养生的小常识,帮助你实现健康生活。
一、合理饮食中医养生重视调整饮食,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首先,我们要保证每餐有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和豆制品的搭配。
五谷杂粮富含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消化和排泄,蔬菜水果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肉类和豆制品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
其次,我们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
中医强调少油少盐、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和过咸的食物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此外,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季节的变化,适当选择一些滋补食材进行调理,比如夏季多食用清凉的食物如绿豆汤,冬季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如姜汤。
二、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养生认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时期,不良的睡眠习惯会导致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其次,我们要适当运动。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调理气血,增强体质。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运动,既能保持身体健康,又可以舒缓压力,放松身心。
另外,我们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的压力和紧张对身体的损害,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旅行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三、中医养生常用方法中医养生有许多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调理身体。
首先,艾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理疗方法。
将艾草燃烧后,放在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艾热的作用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
艾灸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舒缓疲劳和压力。
其次,按摩也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
按摩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养生保健的小常识
中医养生保健的小常识中医养生保健的小常识一、中医养生基本原则1.阴阳平衡:中医理论主张维持阴阳的平衡,通过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2.五行调理:五行理论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通过合理调理五脏的功能来达到身体平衡。
3.脏腑调理:中医认为人体的内脏与经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4.疏通经络: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二、健康饮食1.合理搭配饮食:中医认为食物性味不同,可以选择性味相近的食物互相配合,达到营养搭配的目的。
2.五谷杂粮的重要性:中医推崇五谷杂粮的食用,因为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身体健康。
3.调理食欲:中医认为食欲旺盛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食物口味等来调节食欲。
4.饮食禁忌:中医强调避免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的摄入,以及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
三、调理生活习惯1.规律作息:中医倡导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尤其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调节。
2.适度运动:中医认为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和增强体质,但不能过度运动或剧烈运动。
3.情绪调节:中医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需要通过调节情绪来维持身心平衡。
4.环境调理:中医强调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和舒适,避免受到寒冷、湿气等不良环境的影响。
四、中医养生方法1.针灸疗法:中医推崇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
2.推拿按摩:中医认为推拿按摩能够疏通经络、解除疲劳,可以通过自己或专业人士进行按摩。
3.中药调理:中医应用中草药来调理身体,通过草药的药性来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
4.养生功法:中医推崇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养生功法,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来维持身体健康。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中医养生食谱:提供健康饮食指导和食谱,帮助读者合理搭配饮食。
生活中用得着的中医药基本常识
生活中用得着的中医药基本常识中医药发源于我国古代,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数千来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
它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论指导下,通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医疗理论体系。
在平日生活中,我们在遇到一些简单轻微的不适时,还是会自行通过中药来调理,如药食同源的食物(山药、薏苡仁、山楂、红豆等)。
本文就为大家梳理下生活中用得上的一些中医药基本常识。
1.中医基本特点和阴阳学说用中药预防或治疗疾病,首先要了解基本的中医理论。
中医学理论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点,一点是讲究整体观点,二点是讲究辨证论治。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称整体观念。
所谓辨证,在中医学上也被称作辨别证候,是一种对人体在某一时间出现疾病过程的一种病理概括。
中医在对患者进行诊治之前需要搜集患者的体征以及症状资料,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患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其与邪正之间的关系。
中医一直主张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所谓同病异治就是指针对同一种疾病,可以根据该疾病发病的时间和地区,根据患者具体表现出来的症状来进行医治,不同患者由于机体差异不同治疗的方式也不同。
而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疾病如果在发病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症状是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
如果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人体内的五脏就是这个整体的中心,以此为中心往下的五体、六腑都是由这个中心的经络贯通人体内外上下的,在五脏的控制下这些经络可以运行气血和津液,并滋养和调节人体内的其他组织器官。
中医上主张阴阳说,所谓阴阳简单来讲就是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或是势力,其中包含了对立和统一的内涵,还可以用来分析一种事物内部产生互相对立的方面。
根据阴阳的特性,可以依据阴阳对立的制约进行治疗。
比如好动者可以镇之以静,阴盛阳衰者则可以胜之以阳。
这就是为什么中医上会主张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了。
另外,即便是平日不怎么了解中医知识的人想必也会听说过中医主张心主神明,这句话的含义有两个意思,其中一个心是指人的血肉之心,另一个心则是神明之心。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
中医药养生保健小常识1.四季养生: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
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胀论三十五》“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2.饮食调补:1)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没事少吃药,养生的根本之一是饮食调养。
中医把人可以食用的东西按照对人健康的长久好处和损害分层次,只好无害的是最基本的五谷,“五谷为食。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中医养生健康知识宣传内容中医养生健康知识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引导人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一系列养生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识体系。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中医养生健康知识宣传内容,健康常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饮食1.中医的饮食调理强调的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原则,合理饮食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2.饮食过多,食物粗细不合适,食物过于单调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精盐、精糖等高能量食物。
3.合理饮食习惯包括:三餐定时、定量,食物多样化,细嚼慢咽,不过饱等。
二、运动1.适量、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加身体各系统的协调性,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各种疾病的康复。
2.不良的运动习惯和不当的运动方式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如嗜好性体育运动,偏好大量膳食能量又高的食物等。
3.在运动方式上,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避免一味追求竞争和虚荣的运动方式,以这种方式让自己保持健康。
三、心理1.心理卫生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大。
人的精神状态会影响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这是科学得到证实的。
一个人若在心理上感到高度紧张、烦恼、担忧、孤独等,则会诱发心身疾病或加重已有的疾病。
2.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睡眠、宽容的心态、积极的社交活动等都是提高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四、中药1.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财富,拥有丰富的临床应用和疗效。
中药注重整体辩证施治,强调搭配配伍,讲究毒性、剂量、煎煮方式等。
2.中药有着很强的保健作用。
不仅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起到预防疾病,改善身体不适等。
正确的使用中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化学药物使用。
3.注意到中药的时候,需要考虑药材的质量、功效和用量。
中药处方需要由有资质的医师开具,不要自己乱使用中药,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风险。
中医药常识科普
中医药常识科普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药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替代疗法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医药的常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使用中医药。
1. 中草药的分类中草药可以分为四类:上品、中品、下品和外品。
上品是指具有最高疗效的草药,中品是指具有适度疗效的草药,下品是指具有较弱疗效的草药,而外品则是指具有毒性或副作用的草药。
在使用中草药时,必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草药。
2.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包括四个方面:望、闻、问、切。
望是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闻是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问是指询问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等,切是指按摩患者的穴位、脉搏等。
通过这些方法,中医师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3. 中医养生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因此中医养生也非常重要。
中医养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强调五味调和、饮食清淡、少油少盐,不过度食用刺激性食物。
(2)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和代谢能力,预防疾病。
(3)保持心态平和:心态平和可以缓解压力,减轻身体负担。
(4)按摩穴位:按摩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
4. 中医治疗常见病中医治疗常见病主要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泻等。
这些疾病在中医看来都是由于人体内部阴阳失衡引起的。
因此,治疗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草药和治疗方法。
5.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各有优点,两者结合可以取长补短。
在一些慢性疾病治疗上,中西医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治疗癌症时,化疗和放疗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而中医可以通过调理身体内部平衡来减轻这些副作用。
总之,中医药是一门古老而又神奇的学问,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医药,让它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生活中常见的中医常识
生活中常见的中医常识一、中医理论基础中医是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养生原则中医注重预防和养生,提倡“四时调理”和“因势利导”的观念。
四时调理即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生活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因势利导则是指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环境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促进身体健康。
三、中医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食物具有药物的作用,不同的食物对身体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冬季宜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胡椒等,以增加体内的阳气;夏季宜多食用清凉的食物,如绿豆、黄瓜、西瓜等,以清热解毒。
四、中医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按压、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以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的方法。
例如,常见的中医按摩疗法有推拿、拔罐、刮痧等,可以缓解肌肉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
五、中医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
中医草药治疗一般采用中药汤剂、草药煎剂等形式,通过服用或外用的方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常见的中草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等,可以用于调养脏腑、增强体质。
六、中医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在人体的穴位上刺激,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明显、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常用于疼痛管理、内分泌失调等疾病的治疗。
七、中医养生保健方法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包括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身体、放松心情等,以达到舒缓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例如,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缓慢的动作进行的运动方式,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
八、中医药膳疗法中医药膳疗法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食用具有药物作用的食材,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调节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预防疾病、延长寿命,达到身体健康的方法与理论。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些中医养生的常识。
一、饮食养生中医饮食养生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党,五味调和”。
即每日饮食需吃五谷杂粮如米、面、豆、杂粮等,五果如苹果、猕猴桃、柿子、哈密瓜等,五畜如猪肉、鸡肉、鱼肉、牛羊肉等,五菜如西红柿、茄子、胡萝卜、芹菜等,五味如咸、甜、酸、苦、辣需调和。
二、运动养生中医养生认为,适当的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但是,应根据个人的年龄、体质、爱好等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不能过于激烈。
常见的中医养生运动有瑜伽、太极拳、气功等。
三、精神养生中医认为,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人的健康很重要。
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六淫(喜、怒、忧、思、悲、恐)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保持平和、乐观、开朗的心态非常重要。
四、穴位按摩养生中医穴位按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养生方法。
按摩穴位可以调整身体内部环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常见的按摩穴位有“足三里”“太冲”“风池”“委中”等。
五、草药养生中医常用的一些草药可以辅助治疗疾病,同时具有养生作用。
草药养生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不可以自行使用。
常见的中药养生方包括“十全大补汤”“四物汤”“八珍汤”等。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养生的方法,可以达到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等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养生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制方案。
同时,中医养生方法是需要长期坚持的,需要平时的耐心和恒心。
中医养生保健常识
中医养生保健常识养生保健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理念,通过调整饮食、锻炼、穴位按摩等方式,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
下面是一些中医养生保健的常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1. 饮食调养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饮食在养生保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体质和季节变化,适当调整饮食结构是必要的。
例如,在夏季,由于气温较高,人体容易出汗,应多吃一些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豆制品。
此外,中医还强调食疗,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适当的食物进行治疗。
2. 锻炼养生适度的锻炼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卧躺万病生”,长时间坐着或久站不动会导致气血不畅,产生疾病。
因此,中医建议每天进行适度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此外,不同的季节应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以适应气候变化。
3. 穴位按摩中医通过按揉特定穴位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经络系统。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太溪等。
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舒缓疲劳、缓解肌肉和关节疼痛,并增强免疫力。
然而,按摩穴位时应注意力度,以免造成不适。
4. 中草药中草药在中医养生保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草药具有天然、温和的特点,可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人参、黄芪等,它们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然而,在使用中草药之前,应先咨询中医师,以了解其功效和用量。
5. 起居有度人们的生活习惯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起居有度、规律作息,这有助于维持人体的生物钟,保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
例如,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起居时间稳定,不过度熬夜,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6. 情绪调节中医强调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健康,而消极沮丧的情绪则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因此,中医建议人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放松心情,避免压力过大。
总之,中医养生保健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它关注人体的整体健康,注重平衡和调理。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锻炼、穴位按摩、中草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1. 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 常揉搓双手,促进气血流通。
3. 饭后散步,助消化。
4. 食用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豆,养肾气。
5. 食用红枣,滋补养血。
6. 喝淡盐水,保持水盐平衡。
7. 常食用蜂蜜,滋阴润燥。
8. 避免生冷食物,减轻脾胃负担。
9. 多吃绿色蔬菜,增加纤维素摄入。
10. 适度运动,保持身体活跃。
11. 定期排毒,清理身体废物。
12. 勤洗手,预防传染病。
13. 坐姿端正,保护脊椎。
14. 睛远避近,保护眼睛视力。
15. 吃蒜,增强免疫力。
16. 每天笑一笑,舒缓紧张情绪。
17. 勤梳头,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18. 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
19. 吃点核桃,益脑健智。
20. 饭前漱口,清洁口腔。
21. 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食物。
22. 足部按摩,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23. 避免熬夜,保护肝脏。
24. 多食用海带,补碘护甲状腺。
25. 吃点葡萄,保护心脏。
26. 常食用南瓜,滋补脾胃。
27. 喝菊花茶,清热解毒。
28. 踏青赏花,愉悦心情。
29. 多食用豆腐,增强骨骼强度。
30. 吃点芝麻,补血养发。
31. 多食用鱼类,补充优质蛋白。
32. 吃些山药,补脾胃。
33. 刷牙用软毛牙刷,避免牙龈受损。
34. 吃蜜枣,润肺止咳。
35. 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36. 吃点香蕉,缓解便秘。
37. 睡前搓搓脚心,助眠。
38. 草本茶饮,清热解毒。
39. 多食用杏仁,润肺止咳。
40. 吃番茄,保护前列腺。
41. 避免烟酒,减轻肝脏负担。
42. 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43. 吃粗粮,促进肠道蠕动。
44. 控制食盐摄入,预防高血压。
45. 睡前闭眼深呼吸,放松身心。
46.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保护眼睛。
47. 吃桂圆,补益脾胃。
48. 饮食清淡,减轻肠胃负担。
49. 多食用黄瓜,清热解毒。
50. 避免暴晒,防止皮肤老化。
51. 食用酸奶,促进肠道健康。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千年,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和养生知识。
这些养生小常识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健康,还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治疗和调养的建议。
本文将介绍100条中医养生小常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中医养生之道。
一、饮食养生:1. 常喝枸杞茶,可以补充能量,增强免疫力。
2. 吃一些粗粮可以增加人体的纤维和维生素B,改善肠胃环境和血液循环。
3. 吃瘦肉和鱼可以增加人体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 吃一些黑豆可以起到增强免疫力、降低高血压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5. 食用大蒜可以清热解毒,保持血压和血糖的平稳。
6. 吃一些红枣可以改善贫血症状、补血养气、健脾益胃。
7. 吃一些芝麻可以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保持皮肤的弹性。
8. 多喝水,可以保证身体的水分摄入,延缓衰老。
9. 吃一些海带可以补充碘元素,促进甲状腺素的产生,有助于防治甲状腺疾病。
10. 对于过量食用的油腻食物,可以加入些许花椒或山楂,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的情况。
二、运动养生:11. 做五分钟的哑铃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素质。
12. 慢跑30分钟可以加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13. 经常做瑜伽可以减少肩颈痛,改善身体的柔韧性。
14. 练太极拳可以增加身体的气量和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健康。
15. 乒乓球是一项涵盖全身大肌群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耐力。
16. 游泳是一项全面的有氧健身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17. 长时间工作或者长期静坐的人可以进行房中术运动,可以锻炼下肢的肌肉和提高足部的协调性。
18. 常做深度呼吸可以改善肺部的功能、增加身体的耐力和调节身体的神经。
19. 经常转动耳朵可以促进头颈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
20. 早晚跳一万步让人活到九十九,经常走路可以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血压。
三、情志养生:21. 经常听音乐可以缓解压力,减缓身体的疲劳感。
22. 散步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让我们享受自然风光,舒缓情绪。
中医养生基础知识
中医养生基础知识中医养生学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你对中医养生了解多少呢?一起和店铺来看看中医养生基础知识吧!中医养生的基本常识中医认为: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
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中医养生的基础知识1、足三里功能: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功能: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
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
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功能:一是能调脾胃;二是能降逆化滞。
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中医药养生:日常养生保健常识
中医药养生:日常养生保健常识知识点:中医药养生,日常养生保健常识一、中医药养生概述1. 中医药养生的定义2. 中医药养生的起源与发展3. 中医药养生的特点4. 中医药养生的基本原则二、中医养生之道1. 阴阳平衡2. 五行相生相克3. 脏腑养生4. 经络养生5. 精神养生6. 食疗养生三、四季养生1. 春季养生- 着重养肝- 注意调养精神- 适量运动- 饮食调养2. 夏季养生- 注重养心- 防暑降温- 合理安排作息- 饮食调养3. 秋季养生- 养肺为主- 防燥润燥- 保持乐观情绪- 饮食调养4. 冬季养生- 养肾为要- 保暖防寒- 适当锻炼- 饮食调养四、饮食养生1. 饮食养生的原则- 合理搭配- 五味调和- 饮食有节- 因人制宜2. 常见食物的养生作用- 谷物类- 蔬菜类- 水果类- 肉类- 水产类- 药膳类五、运动养生1. 运动养生的原则- 持之以恒- 适量适度- 因人而异- 注意安全2. 常见运动养生方法- 太极拳- 八段锦- 五禽戏- 易筋经- 气功- 步行- 游泳- 瑜伽六、精神养生1. 精神养生的原则- 保持心态平和- 调节情绪- 培养兴趣爱好- 增进人际交往2. 常见精神养生方法- 放松训练- 心理咨询- 冥想- 呼吸调整- 情绪宣泄七、生活保健1. 睡眠养生- 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养生的原则- 改善睡眠的方法2. 二便养生- 大便的养生作用- 小便的养生作用- 调整二便的方法3. 服饰养生- 服饰的选择- 服饰的保健作用- 适应季节变化4. 居家养生- 居家环境的要求- 居家生活的保健要点- 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习题及方法: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食物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养心的作用?A. 红枣B. 绿豆C. 莲子D. 桂圆答案:C解题思路:莲子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适合在夏季食用,以调养心脏。
2. 下列哪个季节不适合进行大量运动锻炼?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D解题思路:冬季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不适合大量运动,以免耗伤阳气。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下面yjbys我为大家汇集中医养生常识100条,赶紧来看看吧!1、大蒜中含有丰富的抗病毒成分,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换季时多吃些大蒜会帮你应付感冒。
2、饮酒时不宜吃烟熏食品,饮酒易使人体血铅含量增高,这时烟熏食品中的有机胺会诱发消化道疾病。
3、用餐节奏不宜太快,细嚼慢咽,让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让唾液里的酶充分降解,发挥唾液的抗癌功效。
4、将饮泡过的茶叶晒干后装在纱布袋内,放在冰箱里,可吸收鱼、肉散发出来的腥味。
5、想美白肌肤,应多吃蔬菜和水果,随时补充维C、牛奶等,长期坚持清淡饮食可淡化斑点。
6、洗头时,在温水中加些盐,用盐水来洗头,这样可以防止掉头发,同时也会使头发洗得更干净。
7、风油精治烫伤,对于小范围轻度烫伤,可将风油精直接滴敷在烫伤部位上,每隔四小时滴敷一次。
8、夏天“吹空调”以成为习惯,但长时间吹空调反而特别容易中暑,在办公室、家中要多喝盐开水防中暑。
9、女性每晚睡前喝点红酒,可以养血。
每天敷一张浸过红酒的面膜纸,可改善肌肤状况。
10、醋水沐浴可护肤抗疲劳,户外活动后,往洗澡水中放点醋,有抗疲劳、抗过敏、止痒的效果11、白色衣服被其他衣物染了色,可将被染色处用水打湿,再涂满食盐反复轻搓,去掉染的色后用水清洗12、在海带中存在着高效的消除臭味的物质,因此,患有口臭的人,常食海带可以消除口臭13、被蚊虫叮咬后,可立即涂1至2滴氯霉素14、擦伤伤口不宜用创可贴,而应用紫药水消炎,让伤口自然暴露在空气中愈合。
15、芹菜富含纤维,可加快肠内食糜的排空速度,缩短有毒物质在肠内滞留时间,可预防肠癌。
16、赤豆粥补肾消水肿,荷叶粥解暑热、止渴解毒;冬瓜粥止渴生津降血压;银耳粥生津润肺17、牙齿美白偏方,用木瓜切片,每天擦拭牙齿2次,每次两分钟,坚持一个月,必然有效18、木质家具应用干布擦和上腊保养,若沾上难擦的污垢,可先用布蘸牙膏擦拭,后用湿布擦19、烹制菜肴时不可用白酒代替料酒,料酒加热能与融解脂肪产生醋化作用,增鲜提味,白酒无此作用20、挑遮阳伞,不妨撑开伞看地面上的影子,影子颜色深的好,伞面面料选涤纶的,颜色越深越好21、桃子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果酸,可缓解便秘,含铁量居水果之冠,是缺铁性贫血者的理想食物22、小快步姿势行走最佳,可增加肌肉活动次数,使腿部肌肉强健,增加血液循环23、教你煮鸡蛋: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后微火煮2分钟,停火后泡5分钟24、筷子用久了会残留细菌和清洁剂,平时除了要对筷子勤消毒外,最好半年更换一次25、流血时捏一小撮茉莉花茶放进嘴里嚼成糊状,贴在伤口处不要松手,片刻即可将血止住26、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经常喝姜汤,可有效防治“空调病”27、烧豆芽之类素菜时,适当加点醋,味道好,(营养)也好,醋对维生素有保护作用28、啤酒中的酒精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用啤酒敷脸,可预防面疱,脓疱,而且可以收缩毛孔29、生姜红糖水可预防感冒,将生姜、红糖各适量煮水代茶饮,每两三天喝一次,能有效防治感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必读》观后感一本中医养生广告读本,不知其中有多少知识是真是假。
但作为一个对中医养生不甚了解的人来说,对中医养生了解多一些总是没坏处的。
下面就把中医药的一些基本常识做简短摘录。
中医养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黄帝和岐伯对话的形式编著)、《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东汉时期人)作为早期中医养生的代表,给养生做了一个解释,“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中医的发展现状,中医发展到今天,已从国内发展到国际,以其治根治本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中医的养生原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平不等于平等,应为“阳主阴从”的关系。
”扶正气,调平衡是为中医养生根本。
中医的核心是哲学,体现为阴阳平衡,五行和谐的再生哲理,而西方治病追求的是杀菌,体现为对抗,战争思维。
中医的治疗思想分为补益养正派和泻火清毒派,是为相对为主,不是绝对。
中医治病的感知
过程体现在患病部位会有一般疼痛、加重疼痛、减缓疼痛、痊愈。
加重疼痛是为中医里的“气冲病灶”,是攻克病原最关键的时刻。
《黄帝内经》讲,“人是天地所生,天以气养人之阳,地以食养人之阴。
” 未病已病之交,谓之交病,即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
百病在于瘀,气血瘀滞是表象,阳气虚弱,正气不足是本质。
人体过于虚弱会出现“虚不受补”现象。
就是说人体虚弱到一定程度,脾胃虚弱,中气不旺,不能运载药力,瘀滞处也会气机瘀滞。
女性三七(21岁)成熟,四七(28岁)生命力达到最盛;男性则在四八(32岁)后开始走向衰老。
中医美容大法:旺肾健脾,补肝益肺,养心养血,活血以旺盛血行,使五脏气血充盈,肌肤得养。
五脏六腑,五脏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包括:肾、肺、肝、心、脾;六腑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包括: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分上焦、中焦和下焦,属于胸腹腔的
区域划分)。
一、【中药】中药的灵魂是配伍,将药材按“君臣佐使”的方式组合起来。
一般为“一君二臣三佐五使”的配比,君臣佐使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其中,中药的提纯只是提纯了“君”,没了君臣佐使,降低了中药的效果。
黄连、麻黄是为中药,但黄连素、麻黄素就是西药处方了,是为提纯。
中药的发展方向为浓缩,保证配比。
中药的三要素是方(配方)、材(药材,地道纯正,特定的时间、地点生产的药材才能保证药效)、法(制作方法,古代遗留下来的古法炮制制作方法要遵守),缺一不可。
中药根据外观分为汤药(汤也)和丸药。
汤药(汤者,荡也)药劲大,见效快,急性病可选用,七天不见效就要考虑换药了。
丸药(见效慢,缓也)药效在7—20天显现,慢性病可选用,效果不明显,即可换方换药。
药食同源,药食同性,可食之物都有“寒、凉、热、温、平”的药性。
中药目前按照制成品分为中成药、保健食品、食品。
二、【肾与肝】肾为先天之本,阳气之根。
肾,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补血养血可助毛发
生长。
肾主骨,牙为骨之余。
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
肾者水脏,主津液。
肾为先天之根,通脑、主骨、主髓、主智、固齿,藏五脏六腑之精华,繁衍后人。
肾生骨髓,髓生肝。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肝藏血,脾统血,人体血液是靠肝脾来调节的。
肺主皮毛调皮贵在调肺。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功能。
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阴茎属筋。
男性属阳,以气为本,故重在补肾;女性属阴,以血为本,故重在养肝。
肾开窍于耳。
三、【脾与胃】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生命。
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脾气通于口,脾气足能知五谷。
脾为土,肺为金,土生金。
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脾统血,脾有生血功能,脾虚容易导致贫血。
脾气足,其血旺。
引起脾虚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吃,二是思。
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
脾胃升降之气即为中气。
中气为人一身之气之枢纽。
脾气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脾气虚弱太久,上牙龈萎缩,胃气虚弱太久,下牙龈萎缩。
调养脾胃,离不开疏肝平肝养肝,
使肝气条达。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人无胃气者,辞而不治。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通降饮食水谷,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
气以壮胆,23点至凌晨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蓄养胆气。
阳出于阴则窹,阳入于阴则寐。
四、【重点病症】冠心病(心脏病):呼吸困难、心慌心悸、头晕目眩、嘴唇发紫,舌头发紫。
发病原理:随着年龄增大,阳气不足,气血流通减慢,血液中杂质沉淀,血管硬化,造成堵塞。
高血压:血管堵塞,但组织器官每时每刻又需要足够的血供量,以完成新陈代谢。
血压升高就是为了保证供血充足而调高了压力,通过升高血压来维持原有的血液灌注。
高血脂(脂肪肝):以肝为核心的造血机制气化功能失调,不能把营养气化为血而成为脂肪。
糖尿病:血糖升高是糖尿病人阴阳失衡后的一个具体表现。
以肾、膀胱为主体的水循环系统气化功能失效所致。
支气管炎(哮喘):以肺为核心的循环系统失调所致,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腰椎病(肩周炎):肾主骨,对各种
骨病的调养当以调肾为本。
风湿(痛风):在内正气不足,在外风寒湿,三气杂至,致气血闭阻,经脉不通所致。
前列腺增生:尿急、尿频、尿痛、小便点滴不出或淋漓不净,小腹部会阴
胀痛,腰部酸胀刺痛,性功能下降。
肾阳气不足,以致三焦气化失常,紊乱。
扶下焦阳气为根本,顾护脾肾元气为主,调三焦气化使之正常。
青春痘:肺主皮毛,肺气不足,肺免疫力弱。
便秘:分实秘和虚秘。
血虚则肠失濡润,气虚则传送无力。
肥胖:十胖九虚。
肾气虚弱,脾阳不振,造成气血衰弱,容易导致肥胖。
脾主肉,相当于代谢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
正确的减肥理念应该是把人补瘦,补肾脾之阳气,使之可以气化脂肪为血而瘦,而不是泻瘦,饿瘦。
五、【养生保健】人体虚证有阳虚、阴虚、气虚、血虚之分。
凡精气足者饮食必然清淡,嗜咸者定是脾肾两虚,脾虚则会饮食无味,导致口味重而嗜咸,形成恶性循环。
养生就是养阳气,阳气易损难复,晚9点至早5点,尤其是晚11点至早3点最好休息,是人体阳气
收藏归位的最佳时间。
春夏养阳,秋冬收藏。
不食生冷食物是顾护脾的元气。
西瓜性寒,伤脾最重,食后易腹胀,不思饮食,重则便稀泻肚。
桃梨少吃,葡萄、苹果、甜橙性平,可吃。
矿泉水、纯净水、碳酸饮料属生水,多饮伤脾,白开水属热水,性温,不伤脾。
自来水中漂白粉净水,漂白粉性寒,凉茶、啤酒性寒,抗生素大多苦寒,易攻伐阳气。
唇干便燥属内热,可适当吃一些生冷食物。
七分饱,三分饥,吃饭吃得太饱,伤脾胃。
早饭中饭可适当多吃,晚饭要少吃。
俗称“过午不食”,晚饭不吃或只喝粥等易消化食物。
胃不和则卧不安。
饮食要清淡,吃平性温性食物,少吃或不吃寒凉燥热之物,寒凉之物损阳,燥热之物损阴耗阳。
啤酒少喝,伤脾。
人体内的细胞大约3个月更换一次。
所以慢性病的调养一般为100天左右。
《伤寒论》中对于发烧,有汗就用桂枝汤,没汗就用麻黄汤。
养生调养过程中,如遇感冒,应暂停补养。
补养中药多为植物性药材,动物药材较少,调养期间宜饮食清淡。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晚11点之前睡觉,晨6点之
前起床,午睡半小时为宜。
失眠者睡前泡脚20分钟,脚部皮肤发红,浑身微微出汗。
2017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