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笔下的男性立场解读---从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谈起
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文献综述】
![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2762c43cc175527072208ca.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专业: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池莉,中国当代女作家,1983年参加成人高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成人班,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1987年毕业,任武汉市文联《芳草》编辑部文学编辑。
1990年调入武汉文学院,成为专业作家。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水与火的缠绵》、《看麦娘》、《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
1987年,池莉凭借《烦恼人生》收获各类文学奖项,在当时的文坛上声名鹊起,1997年以《心比身先老》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1998年以《致无尽岁月》获当代文学奖。
在《小说月报》的百花奖上,池莉的小说从第3届开始到第lO届,几乎每届榜上有名。
在读书界,只要她有新作品问世,就会引来大批读者的关注,并创下可观的销售数字。
而她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银幕的更是不乏少数,在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期,池莉作品的主要读者还是一般的文学爱好者,现在已经辐射到广泛的识字阶层。
池莉的每一部新作问世,差不多都有传媒发表消息。
可见池莉已经像影视明星、体育明星一样,成了大众热点。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池莉的文学地位不算显赫,但却因为其小说创作的独特表现形式让她走进了大众读者的眼中,并且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她把目光的焦点投射在“平民与平民知识分子”这样一群不起眼的小人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生活上,叙述平实、真切,表现生活的原始形态,通过对大量的生活琐事和平凡的生活事件的描写来表达作家笔下的人物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
池莉自己曾经说过:“不为什么而写作,也就是为了一切而写作。
”[1]我想,她就是以这样一种心态,使其作品成为了展现生活的一面镜子,让读者看着镜中的“自己”,产生深切的共鸣。
自1987年发表成名作《烦恼人生》开始,池莉就被誉为中国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开山元勋”之一,她的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同时也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爱的脆弱--作家池莉同名电视连续剧《来来往往》的诠释和思考
![爱的脆弱--作家池莉同名电视连续剧《来来往往》的诠释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4bd68b5f121dd36a32d82a1.png)
康伟业会 出人头地 , 因此格 外上心 。 尤其是 , 在 事 , 集体 出动到 康伟 业的公 司做调 船工 作, 康 个 美好 的月 夜 , 们在 生理 ;动 之下 , 他 中 半推 伟业过 去的老上级 找康伟业说 合, 康伟业与段 半就 之 中 , 又尴 尬地做 出了男 女之 事。 以简 莉娜 的父母来公 司打 闹, 所 段莉娜 的哥 哥打 电话
窝 囊 的丈夫 , 而是 公 司的 总经理 , 个精 明能 笼” 一 中而备 感冷清 , 并不感到 幸福。 加之 康伟业 干 的企 业家 。 开创 自 己的事业 的过 程 中 , 在 他 的生意 越来越 需要投 入更 多的精 力, 康伟业 还 遇 上 了同事林 珠( 晴饰)遭遇 上 了控 制也 控 需要 照顾父母 女儿 , 许 , 以及段 莉娜 引起 的各种 事
O .【 j善 ・ : , j 『
爱的脆弱
— —
作家池莉 同名 电视 连续剧 来来往往 的诠释和思考
【 要 】 一部 摘 优秀的作品 通过 耳闻目 睹社会人生的各种感性现象, 起观众直觉 会引 性的审美
反思 。 而在 由直 觉性的反 思向理性升 华, 来来往往 实地 对康伟 业的生活经 历和情感世 界 从 《 真
进行 了深 刻的观照和冷静 的思考, 映射 出无比广 阔的社会 生活, 挖掘 出生活之 中的思 想和哲 理: 爱情之花 在社会的 沙漠 中是 不能一枝独秀 的。 鼋是晚弱 的, 没有肥 沃的社会土壤 , 爱情 的花 朵就
只 能枯 萎 凋谢
【 关键 词 】 未牝往往 枣情婚姻 直觉性反思
儿)康伟 业本有 梦 中情人 , 自知 与段莉娜 不 , 又 合适 , 以对 这段 感情 并不投 入 。 由于段 莉 所 但 发展 , 她不 能接受被 “ 抛弃 ” 的现 实 , “ 死不 她 宁 离” 决不放弃 这个婚 姻。 。 康伟业 与段莉娜 离婚 娜对 介绍 人 的无 比信任 , 之 , 相 帅气又 不 也 为舆论 所 不容 。 场浩 大 的人 民 战争 开 始 加 长 一 无事献殷 勤的康伟 业的 与众不同 , 莉娜深信 了: 段 段莉 娜 工作 的 单位— — 妇联 的 领导 和 同
来来往往读后感来来往往大结局
![来来往往读后感来来往往大结局](https://img.taocdn.com/s3/m/bfa0eec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8.png)
来来往往读后感来来往往大结局
上周末读了池莉的《来来往往》,一如她一贯的风格,简单的情节,
普通的人际关系,淡然的文字叙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良好的事业,健康的体魄,也许是每个人
都想同时拥有的,它们的组合就是幸福。
男主人公康伟业从懵懵懂懂到真
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花了大半生的时间却一无所获。
可能每个人的成长
都会像他一样,有着无法满足的缺憾,这种缺憾,让我们感到疲倦,不安,想过挣脱,却无从选择。
今早看完了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第一次接触到她的文章,语言修
辞的运用,让我联想到张爱玲,但说实话,论文笔,她还没法跟张的才气
相比。
故事情节还是很实际的:优秀的革命女青年段莉娜中意于小职工康伟
业的前途,通过自己家庭实力提升了他的社会地位。
一切似乎平淡无奇,
但感情的缺失使这家庭缺少了浑厚的根基。
下海经商后的康,发家至富,
但再豪华的衣服也遮掩不住段的落后素质和见识,再多的钱财也难以填埋
两人之间的隔阂怀着犹豫的心情,康与优雅地林珠相爱了。
两人的确过不
了琐碎的生活,林珠选择了优雅地离开。
后来活泼可爱的时蓬雨进入了他
的生活,年轻漂亮的女郎轻轻挽着成熟潇洒地康总,那场面,绝对会令人
羡慕。
但他们自己清楚,两人并非想象的那种关系。
论池莉小说的影视剧改编成因——以《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生活秀》为例
![论池莉小说的影视剧改编成因——以《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生活秀》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23e0a1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d.png)
论池莉小说的影视剧改编成因——以《来来往往》《小姐你早》《生活秀》为例徐娟【摘要】在当代文坛众多的女作家中,池莉是最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家之一。
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池莉的小说走势更加强劲,销量经久不衰;加之她的作品被频繁地改编成影视剧,更使她在文坛上保持着"高温"状态。
从传播学、文艺学、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一部好的小说加上优秀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是池莉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成功的原因。
【期刊名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池莉小说;影视改编;成因【作者】徐娟【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随着现代传媒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当代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这其中虽然褒贬不一,但是对小说的改编,已经成为一股潮流,甚至有的作家还兼职做起了编剧或者导演。
池莉就是其中一位,虽然没有担任其他角色,但是池莉仍然被媒体评为“十大影视改编热门作家”以及影视界礼遇的“五朵金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阶层成为了社会的主体。
而池莉表现市民生活的小说与以市民为主要收视群体的影视剧,必然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池莉的小说文本必有一些适合于改编为影视剧,而其他作家的小说所不具备的因素。
本章节将从池莉小说自带的影视元素、观众的视觉需求以及后期编导的改编来分析池莉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成功的原因。
一、池莉小说内存的影视元素(一)池莉小说题材的上镜度首先,池莉的小说特别擅长以老百姓的生活作为题材。
越是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就越能被广泛的观众所接受。
影视导演正是看中了池莉小说的百姓价值观念能够引起普通市民的认同和共鸣,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这也为影视剧的改编提供了广阔空间。
事实上,池莉是从生活的小事去看大社会,以小见大,更直观地反映社会问题。
所以她的小说让读者看了之后感觉自己就是书中的主人公,感觉看到的就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事情,没有高深的理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去评价,所以,池莉的百姓化创作理念,使多部作品都恰好与影视剧所关注的东西相一致,可以让影视剧更贴近观众,更能深入观众,获得较高的收视率。
[池莉,笔下,男性]池莉笔下的男性生存状态
![[池莉,笔下,男性]池莉笔下的男性生存状态](https://img.taocdn.com/s3/m/16feb9c66edb6f1afe001fa5.png)
池莉笔下的男性生存状态【摘要】在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复苏和强化的时代主流文化里,池莉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介入世俗,平民化的心境,描摹绝大多数寻常百姓的现实生存境遇和生活状态。
从而塑造了一系列原汁原味的男人,并讲述了众男性的生活故事,展示人物的艰辛。
综观作品,可将作家笔下的男性存在状态分为:困于世俗生活;“成功”的男人;外善内恶。
【关键词】男性;女性形象;生存状态自进入文字记载的历史,女性都是不被重视的群体,直到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秋瑾以战士的姿态攻破妇女文学感伤传统的旧垒,并预示了具有新的情感素质的妇女文学的诞生。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便产生了新一代的妇女文学――“五四”女性文学。
紧接着,由丁玲、萧红、庐隐等女性作家开始,女性对自由与平等的向往大胆地耀眼于人前,而翟永明、伊蕾等则把男性世界与权利世界作为反抗的对象,陈染、林白、海男等则着力于探询女性生存的私人空间。
直到出生于20世纪 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以后的更年轻的女性作家,以池莉的小说创作为例,就直接表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歌颂女性、赞美女性,使小说不自觉地流露出女性意识。
然而同样作为新写实小说家的池莉也一再申明她不是女性主义写作,在她的写作日记中,反复宣称要写一个男人,要写一个超过许多男作家笔下的男人,并且将此作为小说的一个“卖点”。
这样一位发出要写好男性宣言的女作家,在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女人开始反抗说“不”的时代主流里,她笔下的男性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并且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出现。
用冷静的视角描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此向我们主要揭示了中年男性的生存状态,再现了他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池莉说:“我尊重、喜欢和敬畏在人们身上正在发生的一切和正存在的一切。
这一切皆是生命的挣扎与奋斗,它们看起来是我熟悉的日常生活,是生老病死,但它们得到本质惊心动魄,引起共鸣和令人感动。
”也就是这样一位钟情于描写琐碎生活的女性作家,写了《烦恼人生》、《来来往往》、《云破处》等等小说,给我们演绎了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在平庸的柴米油盐中催化出无所不在的生存体验,读者也才由此与主人公的体验达到共振。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https://img.taocdn.com/s3/m/89b3749271fe910ef12df8e9.png)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作者:曾荣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第06期【摘要】《来来往往》是当代作家池莉写于1997年的一部关于婚姻爱情的新写实主义小说。
本课题的主旨在于通过分析文中所提到的四位不同时期不同身份背景的女性面临社会大转型,婚姻风气巨变的影响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内心世界、观念、行为,去揭示作家所要倡导的一种关于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爱情婚姻女性意识觉醒第三者【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91-021.什么是女性意识1.1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女性意识具体地说,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
当代社会转型期,女性主体意识较之以前任何时期自觉性更强,内涵更丰富。
主要表现在权利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性意识等方面。
1.2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和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准。
女性意识的确立和发展是个不断变化和丰富的过程,其觉醒和完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主体,具有人的共性,并按照人的全面需要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生活;其次,认识到女性的自身特质,塑造与自身生理、心理相协调的真正的女性气质,能够认识并自觉地承担平衡女性各种角色;能够正确地认识男性并与男性和谐地发展;再次,女性要做到自尊、自信,而非自卑、自弱,能正确地评价两性关系,坚持“男女平等”,而非“男尊女卑”、“男强女弱”,也非“女性至上”;最后,作为“人”的自我价值的追求,表现在对成就、竞争、发展、性等方面的满足。
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即女性要从个体的自尊、自信、自立,最终走向女性群体的自强、自为。
2.文本分析作为故事的男主人公,康伟业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文中的四位女性,分别扮演着他的初恋情人、妻子、第三者。
失败的碰壁者——论池莉笔下的知识男性
![失败的碰壁者——论池莉笔下的知识男性](https://img.taocdn.com/s3/m/87c9ffdb76a20029bd642d57.png)
第一卷
第十二期
失 败 的碰壁 者—— 论 池 莉笔 下 的知识 男性
郑 璞
( 湖南 涉外经 济学 院
【 摘 要 】 文 化 受 到 了 日益 增 长 的 市 民 文 化 的 冲 击 和 抵 御 。 面对
湖 南 长沙
尊严可 言。现 代社会似 乎具 有 了平 等的尊严 , 具有 了可 以分享 社会平 等关注 的可能 。就像泰勒举 出的例证那样 , 每个人 都可 以被称 为先生 、 小姐 , 而不是 只有 部分人被称为 老爷 、 太太 。4 [] 但是这 种虚假 的平等从 来也没 有成为生 活的现实 ,等级 的划 分或根 据社会 身份获得 的尊严 感 ,几乎 是未做宣告 却根 深蒂 固深人 人心 的观念或 不成文 的习惯法 。宁岸试 图突围就是 渴 望 自 己被 世 人 认 可 。 宁岸 的失 败 是 知识 分 子 自身 的弱 点 对世 俗社 会 的不 适 应 。现实生 活使知识分 子面临许许 多多的困境和难题 , 法规 无 避, 只有勇敢 的面对 。 但令 人遗憾 的是 , 宁岸却选择 了回避 。 将 回避作 为 自己现实生 存策略 的宁岸 ,并 非是对 尚未认识 到的 现代 商业社会 的一种 主动拒绝 ,相反却 是精神上 或物质 上被 现 代 商 业 社 会 撞 得 头 破 血 流 的 一 种 被 迫 选 择 , 于 是 这 样 的 回 避 ,带 给他 的是更大 的精神危 机——物 质与精神 自信 的双重 失落 。正如陈 平原先 生所说 : 此后 , “ 文化精英所 要面对 的 , 已 经 由政 治权威转为 市场规律 。 对他 们来说 , 或许从来 没像 今天 这样感 觉到金 钱的 巨大压力 ,也从没像 今天这样 意识到 自身 的无 足轻重。此前那种 先知先觉 的导师心态 , 真理在 手的优越 感, 以及 因遭 受政治 迫害而产 生的悲 壮情怀 , 商品流通 中变 在 的一钱 不值。于是 , 现代 中国 的唐 ・ 吉可德们 , 最可悲 的结局很 可 能 不 只 是 因 其 离 经 叛 道 而 遭 受 政 治 权 威 的 处 罚 ,而 是 因 其 ‘ 道德 ’ ‘ 、理想 ’ ‘ 与 激情 ’ 而被市场所 遗弃。” 】 [ 5 在 世俗化 欲望 的冲击 下 ,如果说宁 岸的突 围经历着 心灵 挣 扎和灵魂 争 战 , 体验 着灵 肉冲突 和痛苦 , 么《 以为你 是 那 你 谁 》中另一个 知识男 性湖北大 学 的李 教授就是完 全 自觉 的被 世俗文 化同化 。 小说 中 的李老师被 刻画 的穷 酸迂腐 可笑 。他 总是为 自己 的世 俗生活 寻找崇高 的借 口 ,打着形 而上的幌子 过着形 而下 的生 活。居住 在汉 口洞庭里小 市 民圈子中的他多方 论证 自己 与市 民居住一起 的理 由 : 一是 他们都是革命工人 的后代 , 而他 也是 工人阶级 的一部 分 ; 是他不是 实实在在 的生活在这里 , 二 而是 为了“ 验生 活” 体 。在这 里“ 由于有 了高级 的精神生 活 , 李 老师 的 内心获 得 了平 衡。他 安心安意 的居住在洞 庭里 1 6号 , 既学跳 舞也学 打牌 , 既敢 喝高度 白酒 也敢唱它一 嗓子卡拉 0 , k 既愤 世嫉俗也 同流合 污 , 比如不时接 受陆武桥 的邀请 , 参加 去 些 公 款 吃 喝 的 饭 局 。 … …我 不 去 我 怎 么 深 入 了 解 社 会 生 活 及 流行语 言?怎么会认识 海参和鲍 鱼?鱼翅和燕 窝?” 他既得 陆武 桥的好处 , 又从 精神上 瞧不起 陆武桥 。“ 如果恰巧这 时候 陆 武桥抖擞 的经过他 家窗前 ,他就会 鄙视 的低沉 的说 : 不就 ‘ 是 为了几个臭 钱不就 是有几 个臭钱 吗?除此之外 , 小子 , 你还 有什 么?” 对 知识 分子 如 此 嘲讽 实 际上 在 大声 呼告 知识 分 子 已经 “ 亡” 他们丧 失 了按超 越 自我坚守 真理 的现实批判精神 。 死 , 按 照路 易斯 ・ 塞 的说 法 , 识分子 不仅是掌握 一定的科学 文化 科 知 知识 并且从事 脑力 劳动 的人 , 还必须 是“ 了思想而不是 靠了 为 思想而 生活 的人 。 [ 知识分 子的要义是具有超越 自我及其所 ”] 6 属专业 的公共 关怀 和为真理 而独立不 倚的现实批 判精神 。中 国古代 以士 大夫 为 代 表 的知 识精 英有 道 统作 为精 神 上 的支 撑 , 学统提供知 识和学理上 的资源 。 有 他们有 自我牺 牲精神及 使命 感和责任 感 , 即使身处 逆境 , 也能泰然处 之。而大众 的确 对这 两大传统 敬畏不 已 , 谓“ 子之德风 , 所 君 小人 之德草 , 草上 风必偃 。” 物化时代 、 “ 欲望膨胀 、 消费人生 , 的重 一点无异于 说 没有硝 烟的战 争, 它在时 时撩 动你 的“ 我” 本 欲望 , 使你 向人 的 ( 下转第 6 0页 )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小说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651d2835f111f18583d05aa3.png)
从《来来往往》看池莉小说这两天读完了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颇有一些感想。
书里写了康伟业在戴晓蕾---段莉娜----林珠----时雨篷四个女性之间的情感更迭,来来往往。
首先,戴晓蕾是康伟业年少时的暗恋对象,她第一次给了懵懂的康伟业异性的接触的经验感知,并且一直以来都深深潜藏在康伟业的内心深处,也一直扮演着他内心中理想化的异性。
段莉娜是康伟业在7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的合法妻子,段莉娜有着优越的家庭背景,父亲是军队高级军官,家里社会地位高,而康伟业当时只是一个工厂里扛冷冻猪肉的工人,还不是党员,可以说,他们二人的条件差距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不小,但是段丽娜偏偏还是看上了康伟业,康伟业也借助了段莉娜的力量从一个工人走上了干部,但是,这种身份、社会地位的差别反映为了他们二人在婚姻地位中的差别,这种由于社会家庭地位所造成的夫妻婚姻家庭生活上的强弱对比其实是不稳定的,一旦这个家庭解体,或者说是男性有了改变这种权力关系的能力,一切就随之改变了。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改变,段莉娜父亲从领导岗位的退休,康伟业在朋友帮助下下海经商的大获成功,康伟业不再是以前那个事事任她摆布的男人,变得有了自己的底气,而相比之下的段莉娜则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从着装到言谈举止都显得不合时宜,并且仍然按照70年代的标准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要求康伟业,但此时的段莉娜已经不是曾经的段莉娜了,康伟业也不是曾经的康伟业了,以金钱为标尺的权力置换,让他们陷入了尴尬的感情危机,而当林珠出现在康伟业的视线中后,这种危机进一步加剧。
情人一林珠,康伟业终于从不幸婚姻中暂时逃离,但是好景不长,当康伟业满心自信的实施他的离婚计划时,段丽娜再一次强势的击垮了他可怜的自信,但更加让他绝望的是,当他和林珠的爱情一旦从浪漫的理想走向现实时,一切都不一样了,他发现林珠和他的许多的格格不入,他们的观念思维变得那么的不同了,而这,竟是他以前从未发觉过的。
和林珠的分手将康伟业最后的希望打碎了,他的梦,醒了。
生活的追求 欲望的节制--从《来来往往》中看池莉人生观的现实意义
![生活的追求 欲望的节制--从《来来往往》中看池莉人生观的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6eec22c0722192e4436f600.png)
常 州工 学 院 学 报
J u n [ f a g h u Isi t f c n lg o r a o n z o n t u eo h oo y Ch t Te
Vo . 5 NO 1 11 .
M a 0 2 r2 0
生活的追求
是一 种无 法实现 的 内在 冲 动 。现 在 . 的时 代环 境 新 把这 种 内在 的 冲 动 变 成 了现 实, 所 谓 “ 风凭 借 正 好
力, 我 上青云 ” 池莉 在作 品 中充分地显示 了 人与 送
想, 同时也 在于 那些 并不美 好和理 想的 部分 . 才 是 这 人生 的全部 内容 和构 成要素 。以这 种观 念来看 待 人
中, 充斥于我 们这个 时代和 社 会的 是 种 种欲 望 与诱
惑 , 伟业 自然也不例 外 。他是 机关 干部 , 康 成就 事业
的雄 心壮志 与单 调 乏味 的 平淡 生 活有 着极 大 反差 .
在“ 人生三 部 曲“ 系列 作 品 ( 烦 一 《 唐人生 》 《 、 不谈 爱 情》 《 、 太阳 出世》 中. 莉构造 了一种 注重 个人体 ) 池 饱胀的人 生 欲 望 与现 实 中强 烈 的 失落 感 也极 不 匹
活在这 种阴影 里 ; 然 时 代给 予 了机 会让 他施 展 才 虽
环境的这 种依凭 关 系, 方面 让 时 代给康 伟业 提 供 一 足够 的活 动条件 , 一方 面 也 让 康 伟业 在 这 种条 件 另 下 . 可能地 去做 他爱做 的和 能做 的 , 尽 尽可能地 去 发 展 他的 自然本性 、 发挥 他的 自然能 力 。在作 品中 , 康 伟业 也确实 在事业 上获 得成功 , 现 了他的梦 想 , 实 虽 然事业 成功之 后 的个 人感 情 方面 一 再 受 挫 , 毕 竟 但 也经 历过包 括 他的婚姻 在 内的几 度爱情 的甜 蜜 。 正是通过 肯定 康伟 业的 人生追 求 及其在 事业 和 爱情 方 面所获 得 的成 功 , 莉 充 分 地肯 定 了我 们 这 池 个充满 物欲的 时 代, 也肯 定 了 人 们对于 幸 福生 活 的 积极追 求。正 因 为 如此 , 伟业 这 个 人物 就 充 满 着 康
试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开题报告】
![试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db139576eeaeaad1f33068.png)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试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变得明显。
而在社会各阶层中,处于社会底层的“贫民阶层”数量庞大,因此,他们是否有稳定的生活已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定。
正是因为他们日益重要的社会地位,也引来了文学家对他们这一群体的关照。
近些年来,市民阶层的生活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有不少作家投入到描绘市民阶层的普通生活的大军中,池莉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作家之一。
有研究者指出:“这些具有平民意识的文学创作真实描绘了平民世界的现实生活和内心精神,体现了创作主体的平民立场,对社会进程中的悲剧因素提出了质疑,同时对平民世界的美好情感进行了挖掘和赞美。
”池莉,中国当代女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池莉文集》(七卷),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
1987年,池莉凭借《烦恼人生》收获各类文学奖项,在当时的文坛上声名鹊起。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池莉的文学地位不算显赫,但却因为其小说创作的独特内容及表现形式让她走进了大众读者的视野,并且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自1987年发表成名作《烦恼人生》开始,池莉就被誉为中国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开山元勋”之一,她的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在“新写实”作家中,池莉作品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平民百姓的生活的原生态呈现,她用“仿真”的手法表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并从中反映时代的变迁给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她并不刻意表现“现实主义”的“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而是以最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叙述故事。
显然,以“市民作家”自居的池莉有一个鲜明的,被大众读者熟知和接受的特点,那就是在她的文本中对小市民和市民化了的普通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的诠释。
自从“新写实”这个名词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以来,不论是在什么时候,只要提到“新写实”主义,都必然会把池莉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之一。
从池莉新写实小说中的男性看平民婚恋
![从池莉新写实小说中的男性看平民婚恋](https://img.taocdn.com/s3/m/2d7d760a03d8ce2f006623f9.png)
从池莉新写实小说中的男性看平民婚恋———以“三部曲”为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09级文史系语文教育2班陈元元0901*******)关键词:“新写实三部曲”男性平民婚姻婚恋思想摘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男尊女卑的观念是十分严重的,因而大多数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男性具有强烈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几乎看不到他们做家务的画面。
在池莉的“新写实三部曲”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男主人公,他们为生活所累,为日常繁之事而奔走、忙碌,分担各种家务。
由此,我们对八十年代这个特殊时期社会大压力下的平民婚姻现状可见一斑。
池莉一直都是通过恋爱婚姻的人生体验来表露她的人生哲学的,因此,通过分析作品、人物也可对池莉的婚恋思想与人生哲学有些了解。
自古以来,爱情就是文学创作中的母题,在这些文学艺术家笔下,“爱情”总是闪烁着美丽的光环,有人与人之间的忠贞恋情,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生不同床死同穴的美好愿望,贾宝玉与林黛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悲剧,还有人仙恋,如天仙配董永与七仙女的鹊桥相会,亦有白蛇与许仙的传奇人妖恋,宁采臣与聂小倩的浪漫人鬼恋,不知赚取了多少人同情、感动的泪水。
琼瑶,三毛笔下的或诗情浪漫或如火如荼的各色爱情,更令无数青年男女深深着迷。
八十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的社会大前提下,日渐加强的现实与文化张力逐步围困了前期的宏大叙事文学,消费主义与实用主义有力的呼唤着关于”真实”的表述,而池莉就是走在这队人前端的表述者之一.在她的小说中,生活有着“毛茸茸的质感”。
婚姻以既非圣洁,亦非劫难的面目,从诸多婚姻叙事的遮蔽中浮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池莉对婚姻现实的揭示成了她对人生此岸的一次勾勒与认可。
婚姻并非伊甸之门,也绝非地狱入口;它仅仅是更为深刻而复杂地连接着﹑充斥着社会现实。
⑴在池莉这里,爱情是建立与现实生活之上的,婚姻对双方来讲更多的是责任与义务,蜕去了花前月下的浪漫主义因子。
这也是普通民众面对生存窘境的真实婚恋状态。
论池莉小说中的“丑男”形象
![论池莉小说中的“丑男”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711b453c647d27284b7351a3.png)
池莉 , 当代著名女作 家 , 1 9 5 7 年 出生于湖北仙桃 , 是 现代新 写实 主义 的一个主要代 表作 家 , 其创作被称 为是一 种“ 汉味 ” 的 写实 , 代表作有《 烦恼人 生》 、 《 生活秀》 、 《 来来 往往》 等。 她从现实 生活人手 , 塑造 出了许许多多丰富的人物形象 。 在小说 中她 以独 特的视 角展示 出 了许多丑男形象 ,她试 图通过丑 男来 突显女性 的社会地 位 , 显示 出生活中人性 真实 的一 面 1家庭 生活 中的“ 隐形” 人 池莉小说 中塑 造的许多男性 “ 无论是道德 品行还是生存 才 识, 无 论是理性 信念还是斩断杀伐, 男性都远远不及女性 。 ” i 1 他 们 不再是所谓 的一家之 主 , 反而成 了一个家庭 的“ 隐形 ” 者, 甚 至是 个家庭 的负担。 《 小姐你早》 中透过 戚润 物的眼睛折射 出来 的男性是一些 喜 欢 出入烟花柳巷之人 ,他们 在公共 场所从 不注意 自己的言行举 止, “ 完全是一群天不管 , 地不收 , 不招人爱 , 不 惹人 疼 , 失去 了蓬 勃生命活力的行尸走 肉。” 【 l 通过 戚润物的眼睛 。 便将 男性随性 、 粗陋的一面显现 了出来 。《 你是一条河》 中的王贤 良是一个实实 在在 的书呆子 。他挑不 了水 , 拾不 了屋顶 的漏 瓦 , 最基本 的家务 事他都没有能力去料理 。小说 中对男 性的描写 中有意无意所表 达出的“ 这种情绪就是池莉 以女性 的视野, 女性 的情 怀表 达对 当 下被异化 的“ 小女 人” 式 的男人 的不满 、 失望 和对理想男 子汉 的 良好意愿和期盼。” 1 3 P d  ̄ 将 只生活在女人的庇护下 , 对家庭毫无贡 献的男性加以批判。
从池莉小说男性形象的塑造看其女性意识的演变
![从池莉小说男性形象的塑造看其女性意识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da3fbfe856a561252d36f9e.png)
【摘要】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池莉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及其演变过程。
在关注女性命运的同时,她也没有忽视对男性的书写。
那么,考察其对男性形象的塑造,我们同样可以窥见其女性意识演变的种种细节。
【关键词】男性形象;女性意识;演变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池莉在较早的小说创作中就开始了对两性世界和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女性意识已经萌发,到了90年代中期,女性意识更是由觉醒到增强,达到了高峰,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她的城》的发表,标志着池莉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已日臻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池莉塑造了众多绚烂夺目的女性形象。
然而,对女性世界的书写是无法忽视避开男性的,因而在池莉所建构的女性世界里,同时闪现着一个个男人的身影,那么,考察其对男性形象的塑造,我们同样可以窥见其女性意识演变的种种细节。
一、矮化男人――男性英雄的退场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初期,池莉有代表性的小说中的男主角,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男性形象,更不是顶天立地的男性英雄人物。
这些男人,大都是挣扎于社会底层的小市民,他们或生活在困乏的物质世界里,或处在无望的爱情婚姻中,选择了安于现状、逆来顺受、隐忍退让、甚至是消极逃避的生活态度,男性的阳刚与锐气在生活的重重挤压下向着世俗作着妥协,直至消遁于无形。
《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是一个普通工人,工作十七年还没有分到房子,老婆埋怨他“窝囊吧叽的,算什么男人!”当他不断被生活工作中的烦恼和困扰挤压时,他选择了认命和忍让,还生出些阿q般的自我安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好不会太好,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当老婆把实在又有营养的晚饭端上桌时,他禁不住感慨,“这一切就足够足够了啊!”《你以为你是谁》中陆武桥的身上本来似乎带点英雄色彩,但现实中他也常处困境:为帮姐姐维护即将破碎的婚姻,他得“头破血流”;为庇护自己,他得讨好政府部门的小官吏,为保护漂亮的妹妹,他得耍点小手段……最后与女博士的恋爱也以女友的离开而告终。
池莉《来来往往》笔记
![池莉《来来往往》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a06965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e.png)
池莉《来来往往》笔记《来来往往》是池莉的一部颇具影响力的作品,以其细腻真实的笔触描绘了都市男女的情感纠葛与人生百态。
故事的主人公康伟业,从一个工人出身的青年逐渐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商人。
在他的人生历程中,爱情与婚姻成为了展现其性格转变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舞台。
康伟业最初与段丽娜结合,这段婚姻更多的是基于现实的考量。
段丽娜出生于高干家庭,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样的婚姻给康伟业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资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差异和矛盾逐渐凸显。
段丽娜的强势和优越感让康伟业感到压抑,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争吵和冷战。
这时,林珠的出现给康伟业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波澜。
林珠年轻、漂亮、时尚且充满活力,她与康伟业之间的爱情充满了激情和浪漫。
康伟业在林珠身上找到了久违的自信和被崇拜的感觉。
然而,他们的爱情最终还是在现实的压力下走向了破裂。
林珠无法忍受康伟业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摇摆不定,以及他无法完全摆脱段丽娜所带来的束缚。
在经历了与林珠的感情挫折后,康伟业又遇到了时雨蓬。
时雨蓬与林珠截然不同,她朴实、善良,虽然没有林珠的风情万种,但却给了康伟业一种踏实和温暖的感觉。
然而,康伟业对于时雨蓬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在疲惫后的寻求安慰,而非真正的灵魂契合。
通过这三段感情经历,池莉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在爱情和婚姻中的迷茫与困惑。
康伟业在不同的女人之间徘徊,试图寻找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和生活,却始终未能如愿。
这反映了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往往被外在的因素所迷惑,而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
从人物塑造上来看,康伟业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
他既有事业上的野心和拼搏精神,又在感情上显得优柔寡断。
他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又在现实的种种束缚中挣扎。
段丽娜的强势和固执,林珠的浪漫与现实,时雨蓬的朴实与善良,这些女性形象也都刻画得十分鲜明,她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池莉在书中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也十分到位。
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论池莉笔下的男性世界-精品文档资料
![论池莉笔下的男性世界-精品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083bbc9b6648d7c0c746b5.png)
论池莉笔下的男性世界摘要:女作家池莉的作品塑造了很多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对女性生存环境的关注。
但与此同时,池莉也描绘了一系列的男性形象构成其笔下独特的男性世界,通过描绘流水账式的世俗生活,展现了在主流文化下男性困顿的生存状态。
文章将以池莉笔下的男性世界为切入点,从困顿和追寻方面来呈现池莉笔下的男性世界的深刻复杂性。
池莉用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思考书写了都市男人的生命故事,通过厚实的作品人物,向我们展现了独特的男性世界,生存现书写男性状。
池莉笔下的男性形象都有生活重压下的各种人生烦恼,这些使他们陷于困顿、彷徨的生活泥潭,他们在困顿中追寻、挣扎、寻求解脱。
1. 困顿的生存状态在复杂的人类社会中,男人背负沉重的包袱,承受生活的韧性,在酸甜苦辣的社会历程中浮沉。
正如池莉所说,男人在现实社会中压力特别大,生活跌宕,是生活在风口浪尖上的一群人。
其作品也呈现了男人在社会上的生存压力和家庭上的婚姻困境。
1.1在生存压力下的困顿池莉的《烦恼人生》主要写了一个中年男人印家厚的人生烦恼与生存困境。
主人公印家厚是一个工薪阶层的小市民,每天为了家庭与生计奔波忙碌。
作者采用流水账似的叙述方式,尽可能原生态地展现了印加厚困顿的一天:“早晨是从半夜开始的”,儿子从床上掉下来受伤,与老婆拌嘴,起床后排队洗漱上厕所,还要煮牛奶等等,忙碌的一天由此开始; 带儿子跑月票,挤公交车与轮船,评奖金,捐款……生活紧张而琐碎。
嘈杂而现实的生活压榨着印家厚,琐碎的小事吞噬着他的自信,背负生活重压的他有着无法排遣的困顿。
1.2在婚姻围城中的困顿池莉作品中爱情与婚姻总是分离的,她笔下的婚姻大多都是脱离浪漫爱情的存在,呈现给人们的只是满带辛酸和痛楚的柴米油盐的实在生活。
印家厚面对平凡的妻子更多的是责任和亲情,丽的吸引中守望爱情。
卞容大(《有了快感你就喊》)的婚姻也是不幸的,在岳母利用一对双胞胎女儿的算计下娶了自己并不爱的条件也不好的黄新蕾,沉默地接受了无爱的婚姻。
池莉小说的影视剧改编——以《来来往往》为中心的开题报告
![池莉小说的影视剧改编——以《来来往往》为中心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3c32d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f.png)
池莉小说的影视剧改编——以《来来往往》为中心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池莉是中国当代文坛的佼佼者之一,作品涵盖小说、散文和随笔等多个领域。
其小说以家族史、女性史为主题,以命运、人性和情感为线索,描绘出一幅清晰而又充满矛盾的人生画卷。
其中的代表作品《来来往往》不仅反映了当代城市女性在婚姻、职业、家庭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还涉及到个人命运的选择和价值取舍。
随着池莉作品的脍炙人口,许多作品已经被改编成影视剧,如《清平乐》、《如梦》等,而《来来往往》也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改编对象。
二、选题意义1. 池莉文学价值的传承与发扬:池莉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以家族史、女性史为主题,以命运、人性和情感为线索,充分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坛的新生代精神。
而影视剧作为一种文化传媒方式,有助于推广池莉作品的文学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池莉的小说。
2. 反映当代女性群体的现实问题:《来来往往》描绘了当代女性在婚姻、职业、家庭等方面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当代女性群体普遍存在的。
影视作品有更加生动的表现形式,可以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代女性所面对的问题,引发观众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3. 对感情和人性的探究和思考:《来来往往》以一个家庭为主线,深入剖析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等复杂的人际关系。
影视剧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和画面的表现方式,更加真实地再现人性和感情的复杂性,带给观众更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以池莉小说《来来往往》为切入点,分析其影视改编的历程、现状和发展方向。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作者池莉的创作背景、写作风格及小说主旨。
(2)池莉小说《来来往往》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文学特点。
(3)《来来往往》影视改编的历程和现状。
(4)影视剧对于池莉小说的传承与发扬。
(5)对于未来《来来往往》影视剧拍摄方向的探讨。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池莉小说及其影视改编的相关文献,了解其创作背景、历程和现状。
试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开题报告】
![试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db139576eeaeaad1f33068.png)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试论池莉小说的创作视角与价值取向专业:汉语言文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变得明显。
而在社会各阶层中,处于社会底层的“贫民阶层”数量庞大,因此,他们是否有稳定的生活已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定。
正是因为他们日益重要的社会地位,也引来了文学家对他们这一群体的关照。
近些年来,市民阶层的生活越来越受到关注,也有不少作家投入到描绘市民阶层的普通生活的大军中,池莉是其中极具特色的作家之一。
有研究者指出:“这些具有平民意识的文学创作真实描绘了平民世界的现实生活和内心精神,体现了创作主体的平民立场,对社会进程中的悲剧因素提出了质疑,同时对平民世界的美好情感进行了挖掘和赞美。
”池莉,中国当代女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池莉文集》(七卷),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以及散文随笔集多部。
1987年,池莉凭借《烦恼人生》收获各类文学奖项,在当时的文坛上声名鹊起。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池莉的文学地位不算显赫,但却因为其小说创作的独特内容及表现形式让她走进了大众读者的视野,并且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自1987年发表成名作《烦恼人生》开始,池莉就被誉为中国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开山元勋”之一,她的作品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在“新写实”作家中,池莉作品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平民百姓的生活的原生态呈现,她用“仿真”的手法表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并从中反映时代的变迁给平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她并不刻意表现“现实主义”的“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而是以最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叙述故事。
显然,以“市民作家”自居的池莉有一个鲜明的,被大众读者熟知和接受的特点,那就是在她的文本中对小市民和市民化了的普通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的诠释。
自从“新写实”这个名词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以来,不论是在什么时候,只要提到“新写实”主义,都必然会把池莉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作家之一。
荒谬与反抗——对池莉《来来往往》的哲学解读
![荒谬与反抗——对池莉《来来往往》的哲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122f2375727a5e9856a6172.png)
荒 谬 与 反抗
对 池莉 《 来往 往 》 的哲 学解 读 来
蔡 明 戈
( 北华航 天工业学 院 图书馆 ,河北 廊坊 0 5 0 ) 6 0 0
摘
要 :池莉的作 品多被评 论家归类于 “ 写实小 说 ”或 “ 新 女性 主义 ”写 作 ,这种 分类 虽然有 一定 道理 ,但 在
对 于从 内在意蕴上更好 的理解文本产生 了一定 的 障碍 。本 文尝试从 哲 学的 角度对 《 来往 往》 做一次 全新 的解 来 读 ,把重 点放在对作者通 过人物表现 出来 的对世 界 的认 知 与思考 的表述 上 ,以及在 比较 中分析 其包含 的哲学 意
那不 知尽 头 的磨 难 , 的努 力 不 复 停 歇 , 永 远 前 他 他 进 , 种行动 本身 就是对 荒谬 的反 抗 , 这 就是对 诸神 的 蔑 视 , 西弗斯 的悲 剧 本 身 就是 对 苦 难 的 反抗 。如 西 果 我们 做一 比较就 会 发现 , 池莉 在 《 来 往往 》 来 中正 是 通过康 伟业 这 一看似 特殊 实则具 有普 遍 意义 的人 物来 体现 这一 点 。所 不 同的 是 , 为一 名 女 性 作 家 作
概而 括之 , 正 是 “ 而 上 学 的 反抗 ” 特 征 之 一 。 这 形 的
而且运用诗人 的笔 描绘 了一幅惊心动 魄的人生 图 画: 西西弗斯身受诸神惩罚 , 他不断把一块巨石推向 山顶 , 而石头 由于 自身 的重 量 又重 新 落 下 山脚 。诸 神认 为 这种无 效 无望 的劳 动 是世 上 最 严 厉 的惩 罚 。 然 而西西 弗斯 是 荒谬 的英 雄 , 清 楚地 认 识 到 荒谬 他 的命运 , 但他并不悲叹 , 他仇恨死亡 , 藐视神明 , 对生 活充满热爱 , 因而受到难 以用语言尽述的非人折磨 。 他 对荒谬 的命 运并 不屈 服 , 坚定 的走 向山顶 , 向 他 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莉笔下的男性立场解读---从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谈起姓名: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目录一、从人物描写看池莉所持的男性艺术视角。
1、不偏不倚的“中性立场”写作视点--“我对男性没有偏见”。
2、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所起到的作用。
二、池莉笔下男性现实、独特的精神世界。
1、对康伟业婚姻中所处弱势地位的怜悯。
2、对康伟业在婚姻生活中的压抑、苦闷的同情。
三、对处在婚外恋中男性的理解与宽恕。
内容摘要《来来往往》是湖北女作家池莉的小说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在变革的年代,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互相冲突,人们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变迁中所发生的情感生活故事。
故事的男主人公康伟业,其生活历程是从工人到干部再到商人而且是成功商人,但作者赋予了他知识分子的色彩。
主人公通过与段莉娜的结合,这场没有激情的爱情与婚姻,使其身份由工人阶层上升到了干部阶层,这个过程看似被动,其实不然。
在特定年代背景下,对权贵阶层的依附,以压抑与不平衡为代价,换来了一段优裕的生活。
进入商品年代,特权消失,社会慢慢走向转型期,康伟业与家庭也陷入了失落的境地,这时,他看到了也看清了自己的力量,决然“下海”,并初步成功。
而段莉娜,出身于“高干”阶层,曾经历“权贵”阶层的生活又失去而成为一名普通的妇联干部,似乎从观念上还是无法接受已开始变革的社会现实,这样,两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冲突不断加剧。
在事业上小有所成,感情与婚姻陷入泥潭的时候,康伟业生活中先后出现了另外两位女性,于是康与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恨恨爱爱、恩恩怨怨的故事也相继展开……本文旨在对池莉的男性立场进行初步的艺术解读。
关键词:《来来往往》男性立场情感冲突特殊年代从《来来往往》解读池莉的男性立场一、从人物描写看池莉所持的男性艺术视角。
(一)不偏不倚的“中性立场”写作视点----“我对男性没有偏见”。
多数评论家认为,作为“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池莉在20世纪年代以后的小说作品中充分张扬了女性主义意识,具体表现是她在小说中不仅歌颂女性、赞美女性,为读者塑造了一群自立自强具有顽强生命力和伟大母爱的全新女性形象,而且还瓦解和颠覆着传统的男性英雄形象,着意展现男性丑陋的一面[1]。
但我不以为然,作为一位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女性作家,她“更倾向于一种中性意识的小说书写,虽然她笔下的诸多人物是女性,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芸芸众生中男人和女人共有的生存烦恼与艰辛,它并没有因为性别的不同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所以说池莉对于人生的视点更多的是普泛意义上的人,而不是性别意义上的女人”[2],就连作者自己也表示:“我对男性没有偏见”。
池莉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中虽然不自觉地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但她也并非把男性形象放在女性的对立面来塑造,未曾流露对男性的憎恶、鄙视、讽刺,更多是客观上理性分析男性的生活中的种种困惑、无奈、挣扎,对他们给多是给予深深的理解、宽容与同情。
在这部小说中,池莉并没有对小说的主要男性人物康伟业进行道德层面的批判,而是重点着墨描写男性在社会转型中所遭遇的机遇、冒险、财富、艳遇,及其给他内心所带来的困惑、疲惫甚至空虚,实际上作者给予男性更多是关注与同情。
小说《来来往往》讲的是男主人公康伟业由一位骑着自行车朝九晚五,操持家务的机关小干部下海经商一跃成为出门有私家车的老总后,在不惑之年与妻子、情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与困惑。
从表面上看,《来来往往》迎合“男人有钱就变坏”的市民口味,使得男主人公显得面目可憎。
这样的男人在女作家笔下,多是被批判和鞭挞的对象。
但作者想要表达的却远非那么肤浅,康伟业的系列遭遇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年男人康伟业肩负的生活之重、经受的情感之惑,体会到池莉对“生活在风尖浪口上”的男性所持有的独特的艺术视角。
(二)作品中的男性形象所起到的作用。
《来来往往》是池莉的集大成之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既继承了作者前期对琐碎的都市市民生活的关注又避免了其后期作为女性主义者所带来的某种偏激。
在《来来往往》中池莉并没有把康伟业仅仅作为一个受批判的男性对待,对段莉娜、林珠、时雨蓬也不是一概以受害的女性这一目光来关注,这就使得她能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关注人生。
在小说中三位女性代表了三个剧烈变化的时代,而康伟业由于身处其中则成为这一变化的直接见证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康伟业更多的是代表了作为个体的“人”,他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反面”男性形象,绝不是为了存托女性“光鲜亮丽”而简单存在的形象。
男性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实际上是康伟业在面对由段莉娜、林珠、时雨蓬所象征的现实世界时所经历的体验,从而使这篇小说具有了更高的哲学意味。
“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男人没有女人,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3]”在《来来往往》中三位女主角分别在三个时代独领风骚,形象的代表了不同时代中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本质,她们共同构成了康伟业们的生活空间。
同样康伟业对她们的态度也可看作他对转型中的社会的认知与思考。
从文学角度上讲,作者只是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实质,通过康伟业这个角色和代表三个不同时代女性角色的恋爱婚姻生活予以展现,其文学意境远远不止所谓对男性丑陋一面的展现,而实际上作者在描述康伟业的字里行间中,对康伟业更多的是一种同情与关怀。
二、池莉笔下男性现实、独特的精神世界。
(一)对康伟业婚姻中所处弱势地位的怜悯。
其实康伟业与妻子段莉娜之间的结合并无爱情可言,康伟业从始至终都没有爱段莉娜,他们的婚姻其实源自于一场女性“逼婚”的阴谋。
他俩经人介绍而相识的时候,条件上存在很大的差距,段莉娜是共产党员,在党的宣传部门工作,父亲是武汉军区师级干部,而康伟业只是一个冷库里扛猪肉的,但段莉娜对康伟业的家庭背景、人品、身高、相貌等条件比较满意,于是她主动出击,在写给康伟业的情书中,她滔滔不绝地谈起革命道理,却绝不泄露一丝一毫的女性风光,对此,康伟业的感觉并不好,段莉娜的口才及远见,使他自惭形秽。
当康伟业在与段莉娜的交往中自感之间鸿沟不可逾越,感到索然无味正准备“撤退”时,段莉娜在一个下雪的冬夜主动约康伟业去她家,并脱衣引诱康伟业,事后,她利用康伟业一时冲动所犯下的错误,收藏了一条血内裤,在铁证如山和向领导告发的威胁下,康伟业缴械投降,不战而败,无可奈何地进入婚姻围城。
由此可见,两人的结合并非是出自爱,而是出于康伟业对段莉娜的责任,这为他们婚姻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我们看到,池莉笔下的段莉娜一出场就显得不那么可爱,她正经古板,但是很精明,很有心计[4],在被动的走入婚姻围城中池莉对康伟业的怜悯与同情是不言而喻的。
在段莉娜诱惑了康伟业之后,池莉是这样写的康伟业想应该哭的人是我。
没有以真正爱情为基石的婚姻,一般都不长久或美满,更何况一方还在另一方的胁迫下而陷入婚姻围城,这正可以被我们看做是作者为康伟业以后的婚外恋情找到了宽恕的理由。
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是造成康伟业与段莉娜的婚姻不幸的另外一个因素。
小说里写“他们所有的话题都是围绕党和国家的命运而展开”,这样的话题,哪像两个堕入爱河的恋人该触及的。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爱情是一件奢侈品,美好的爱情只是停留在康伟业对初恋情人戴晓蕾的回忆和想象中,遥远而不可及。
现实中的“爱情”充满了算计与阴谋,康伟业与段莉娜的结合是迫于现实不得己的选择,如果时代没有发生变化,他们也许会像千百万那个时代的夫妻一样相安无事地过一辈子,但是时代发生变化后,新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将冲击这个家庭,它是否能面对时代的挑战就不得而知了。
这实际上也为康伟业的婚外恋情埋下了伏笔,所以这再次体现作者绝不是简单的对男性进行所谓的道德批判,而实际上是借助男性角色在那个特殊时代中的遭遇,体现自己对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的批判。
(二)对康伟业在婚姻生活中的压抑、苦闷的同情。
冷傲的段莉娜使康伟业开始了实际人生,其高干家庭更是在那个特殊年代给予康伟业不少恩惠。
正因为如此,段莉娜一直高高在下,康伟业则被动、压抑,夫妻关系从一开始就不平衡。
进入婚姻围城的康伟业不谈爱情,在对段莉娜的忍让中,大度地营造和谐婚姻。
结婚后的康伟业一直承包着家里的家务,因为段莉娜的身体不好,也因为段莉娜那种不可攀的高干子女的身价。
“康伟业整天洗碗拖地做饭,他没有怨言,他有的,是一般男人谁都不乐意做这些婆婆妈妈的永无休止的家庭琐事,但康伟业把怨言放在心里,从来不对人说,他无法诉说。
”除此之外,康伟业还得时时面对段莉娜对他恨铁不成钢的埋怨和郧视。
段莉娜以其期望丈夫能在官场上出人头地的欲望和更为敏锐的政治敏感度,使康伟业作为男人的自尊和自信日益削减。
为了摆脱这种不平衡,证实自已,康伟业毅然下海经商。
下海经商取得成功的康伟业随着时代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热切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讲究生活的质量,尽情享受生活。
但是这并不为段莉娜所理解,她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
康伟业很珍惜他和段莉娜经营多年的家并不想另觅新欢,于是“加紧实施对段莉招的和平演变的政策,从日常生活的消费观念和方式上改变她。
”康伟业从外面买回衣物穿给段莉娜看,与段莉娜商量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她的反应是沉狱冷漠继而是不屑然后到了厌恶。
康伟业顺应时代瀚流所做出的改变换来了段莉娜的猜忌和怀疑,结果两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当康伟业穿着一身名牌戴着劳力士表人越发英俊潇洒时段莉娜却每况愈下,她那杂乱粗糙的服装打皱干瘫的皮肤,臃肿不堪的腰和腹部都是那么令人惨不忍睹,这使得康伟业第一次发出了“难道他康伟业这辈子就要交代给了这么一个女人”的感慨,本来就失去平衡的心更不平衡,所以无论是从外表还是从内心来看,两人都已经是明显的格格不入,这种婚姻的不和谐,使中年的康伟业意欲冲出围城寻求与林珠迟迟而来的爱情。
后来,当康伟业与林珠相爱,提出离婚时,段莉娜不惜用蛮横的手段干涉丈夫的事业和生活,她不惜陪上自己的一生也决不让丈夫得手,她动员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她单位的领导们,她的父母,甚至她的女儿,她软硬兼施,到了小说结尾,她几乎是一个杀手形象了:“黄着一张脸,穿着过去的老蓝色的春秋装……手包里藏着她的匕首。
”我们看到,在池莉笔下,段莉娜的形象被写得丑陋、霸道、蛮横,没有女人味。
她一贯的优越感和虚荣心使得她与丈夫渐生嫌隙,距离疏远,最终落后于时代。
段莉娜是可悲的,从家庭的趋稳道德向善的角度理解,她的确值得我们同情,但不值得同情的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在她身上女性韵味的丧失或淡漠,她缺乏一种女性之为女性的自觉意识,这也是作为女性最大的遗憾[5]。
两人的婚姻本没有爱情,在时代转型中涌现的权力和金钱至上的社会规则面前,他们的婚姻更是变得不堪一击。
在各种生活压力交汇中的康伟业,面对一成不变、毫无魅力的妻子倍感压抑、苦恼,他处于想要摆脱妻子的状态,寻找其他的感情安慰。
特别是林珠的出现,与段莉娜形成鲜明对比,他的感情天平明显失衡,于是他选择离开无爱婚姻的方式就是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