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石壕吏课件(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之《石壕吏》课件(31张PPT)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老 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这时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经过此处,就其所见所闻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石 壕吏》是“三吏”中的佳作,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开端:有吏夜捉人(恐怖)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老 妪:惟有乳下孙。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 地点、事件、主要人物分别是什么?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汝家有男丁否?…… 开端:有吏夜捉人(恐怖)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 一定还有人!…… 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为什么是“捉人”,而不“招兵”“征兵”?为什么还是“夜晚”? 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天,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禄山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唐王朝被史思明援军打败。 2、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时间:(安史之乱时期)晚上
课外作业
1、默写全诗。 2、练笔:把本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4、最终抓到人没有?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5、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理清故事情节
暮 投宿
夜 夜久 天明
住宿 住宿 告辞
开端:有吏夜捉人(恐怖) 发展:听妇前致词(凄苦) 高潮:老妇从吏归(无奈) 结局:独与老翁别(悲凉)
1.分析人物形象 2.体会思想感情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yè)。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老妪( )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6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石壕吏
杜甫
品一首悲苦的古诗,走进一个苦难的时代, 接触一个苦命的家庭,触摸一个苦闷的灵魂。 往事越千年,时光的隧道中,触摸上面的文字, 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他的彻夜难眠。“夜久语 声绝,如闻泣幽咽”,忧国忧民是他一生的坚 守与追求。
杜甫(公元712-770),字 子美 , 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3、本诗以“独与老翁别”结尾,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 受,表达了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构思巧妙 运用了明暗结合、藏问于答的艺术表现手
法。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 了暗写,一出场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 此后就让他转入“幕后”。对老妇人则用明写,把她 所说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其实,用心品味就 会发现,老妇人的那些话都是差役逼问出来的。差役 的“呼”“怒”贯穿在老妇人陈情的全过程,其凶横 残暴不言而喻。由此可见作者构思之巧。
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从小便受到儒 家思想的教育熏陶,植根于他心中的便是“以天下为己任” 的伟大理想和抱负。孟子的“仁爱”思想,赋予了杜甫悲 天悯民之心和以社稷为念的爱国之心。可以说在杜甫的内 心深处,国家和人民没有轻重之分,均处于天平的两侧。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 的爆发。杜甫的爱国精神 和民族意识在这场系关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一下子达到 了颠峰。面对叛军的颠覆,杜甫毅然站在拥护唐王朝的一 面。 然而此时,杜甫的内心又是及其矛盾复杂的。
这两句诗独立成段,意在强调吏呼之怒、妇啼之 苦,并起到统领后文的作用。
一个苦命的家庭
从诗句中找出老妇的“苦”,抓住关键词, 说说老妇有哪些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第24课《石壕吏》课件(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yè)
(shù)
(yú)
(yù)
读准字句
读懂诗意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暮投石壕村,有吏来征兵。
一个“夜”字,写出了官吏手段的狠毒,一个“捉人”极言官吏的凶残蛮横,从而突出了老百姓处境的凶险。
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翁逾墙
汝家有男丁何在?
尚有他人否?
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 至,二男新战死。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平息安史之乱
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作为司功参军,他为何自始至终都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而不出来制止官吏抓丁?
一方面同情百姓,一方面多么希望唐军能够有充足的兵力去平定叛乱。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与纠结啊!所以只能选择沉默。
诗圣
爱国
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 ——郭沫若
诗圣杜甫的思想精髓
爱国忧民
表现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 城戍 。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 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shù)
(yú)
(yù)
读准字句
读懂诗意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暮投石壕村,有吏来征兵。
一个“夜”字,写出了官吏手段的狠毒,一个“捉人”极言官吏的凶残蛮横,从而突出了老百姓处境的凶险。
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
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
翁逾墙
汝家有男丁何在?
尚有他人否?
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 至,二男新战死。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平息安史之乱
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作为司功参军,他为何自始至终都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而不出来制止官吏抓丁?
一方面同情百姓,一方面多么希望唐军能够有充足的兵力去平定叛乱。他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与纠结啊!所以只能选择沉默。
诗圣
爱国
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 ——郭沫若
诗圣杜甫的思想精髓
爱国忧民
表现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 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 城戍 。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 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1张PPT)
百姓苦
老妪:孙子是这个家里的延续,而要抚育孙子长大成人,只能依靠老翁和儿 媳。为了保全老翁和儿媳,所以我只能冒死应河阳役。
石壕吏:《新唐书-兵志》规定:“凡民二十为兵, 六十而免。” 老翁是 刚抱上孙子,可推测老翁的年龄最多也就是五十左右,有依法服兵役的义 务。可是他却在官府征召他时,以“逾墙走”的方式逃避兵役,留老妪来 唱苦情戏。他苦,我们也苦,需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现在朝廷抽丁是 为了补充兵力,平息安史之乱。人人都逃避兵役,朝廷如何平息战乱,百 姓何时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所以我们这些小官吏也急啊,为了完成任务, 有时我们只能残暴无情。
差役对着老妇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去参加邺城之战了。不久,其中一个 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 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我 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 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 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品读古诗 深入语境,体会“苦”情
1.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金钥匙。诗眼一般是诗歌中表情达意的关键 词语或句子。你能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吗?
苦 妇啼一何 !
2.小组合作,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妪一家有哪些“苦”?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惊怕之苦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妪:孙子是这个家里的延续,而要抚育孙子长大成人,只能依靠老翁和儿 媳。为了保全老翁和儿媳,所以我只能冒死应河阳役。
石壕吏:《新唐书-兵志》规定:“凡民二十为兵, 六十而免。” 老翁是 刚抱上孙子,可推测老翁的年龄最多也就是五十左右,有依法服兵役的义 务。可是他却在官府征召他时,以“逾墙走”的方式逃避兵役,留老妪来 唱苦情戏。他苦,我们也苦,需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现在朝廷抽丁是 为了补充兵力,平息安史之乱。人人都逃避兵役,朝廷如何平息战乱,百 姓何时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所以我们这些小官吏也急啊,为了完成任务, 有时我们只能残暴无情。
差役对着老妇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去参加邺城之战了。不久,其中一个 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 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我 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 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 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品读古诗 深入语境,体会“苦”情
1.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金钥匙。诗眼一般是诗歌中表情达意的关键 词语或句子。你能找出这首诗的诗眼吗?
苦 妇啼一何 !
2.小组合作,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妪一家有哪些“苦”?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惊怕之苦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24 《唐诗三首》之《石壕吏》课件(25张ppt)
说明国家急需兵源。 ⑹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⑺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__吏__呼__一__何__怒_,!妇__啼__一__何__苦__!。 ⑻“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为什么?
杜甫(712 -770)
2 写作背景
《石壕史》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 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 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 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 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 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 时的哭声。杜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 吏”“三别”。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 低声地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 老头儿告别 。
自主探究
1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 是 老妇人的“致词” 。
(1)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 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自主探究
课堂练习
1、写出战争苛酷的句子: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属 对比 写法, 作用 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3、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4、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
有吏夜捉人
5、对《石壕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 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B.诗中正面描写老妇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安 史之乱”,提示主题。 C.“有吏夜捉人”依据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 生发出来。一个“夜”字,含义丰富,既表明官府“捉人”
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
⑺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 __吏__呼__一__何__怒_,!妇__啼__一__何__苦__!。 ⑻“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为什么?
杜甫(712 -770)
2 写作背景
《石壕史》的写作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 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 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 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 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 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 时的哭声。杜甫这番经历写成了著名的“三 吏”“三别”。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 低声地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 老头儿告别 。
自主探究
1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 是 老妇人的“致词” 。
(1)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 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自主探究
课堂练习
1、写出战争苛酷的句子: 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 。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属 对比 写法, 作用 突出差役的凶狠及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3、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4、如果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全文,应该是哪句?
有吏夜捉人
5、对《石壕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 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B.诗中正面描写老妇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安 史之乱”,提示主题。 C.“有吏夜捉人”依据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 生发出来。一个“夜”字,含义丰富,既表明官府“捉人”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凄苦。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防守。
捎信回来。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最新近战。 死。存且偷者,生姑,且且苟偷,且暂活生且 着。。,停死止者,这长里已指生矣命!结束。
差役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凄苦!
译
听见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
被差役
逼迫
石壕吏:你__家__的_男__丁_都__到_哪__儿__去_了__?_快__交_出__来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老婆__子__,_谁__知_道__你_说__的__是_不__是_真__的__?难__道_你__家__里_没__有_别__人__了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房_里__怎__么_有__人_在__哭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你_竟__敢__撒_谎__!_有__吃_奶__的__娃_娃__,_一__定_还__有__个_娘!赶紧交出来!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那_我__们__不_管__,_今__天_你__家__必_须__交_一__个__人_出__来!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停止。
登,踏上。 前途,前行的道路。
译
夜深了,说话声消失,隐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文 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我)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
活动一:整体感知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以及人物分别 是什么?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人物:老妇人和官吏。
2、请用诗中的原话精炼概括图片内容。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8张PPT)语文八年下册
独与老翁别,源自作者内心的复杂矛盾。老妇一家的 苦难命运激起了作者的深切同情。同时,尽管老妇应征是 被逼无奈的,但是作者仍旧赞扬老妇自请应征的牺牲精神 ,因为他自己是支持唐王朝进行这场评判战争的,希望能 取得最后的胜利。然而牺牲的具体方式是战争所迫,差役 所胁,这又是他难以接受的,甚至想要控诉的。
石壕吏:____汝__家__有__男__丁__否__?____________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_尚__有__他__人__否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其__真_无__人__邪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__孙__母__现__何__在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_汝__家__必__征__一__人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内容,感受战争的残酷无情和政府强 行征兵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与苦痛,体会杜甫对百 姓的同情。(重点)
2.品味《石壕吏》精心构思、语言洗练等特点。 (难点)
石壕吏
暮投\石壕(háo)村,有吏(lì)\夜捉人。老 翁(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何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战争破坏严重)
应征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百姓饱受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战难之苦)
1.保全丈夫、儿媳、孙子 2.为了国家勇于担当苦难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老妇人哭 诉的这段文字,其实是在差役一句句逼问 下的回答,请大家根据你的想象,补白石 壕吏。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31张PPT)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今义: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
感谢、祝贺、悼念之类的话
◆词类活用
有吏夜捉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天亮后我登程赶路,只能与(返回家 中的)老汉一人告别。
老妪:老妇。 虽: 虽然。 请: 请让我。 急: 赶快,马上。 应: 应征。 犹得: 还能够。 绝: 消失。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
的哭声。
独: 唯独,只。
文体常识
这是一首抒情诗还是叙事诗?
叙事诗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 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完整 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 的叙事和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 有《十五从军征》《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长恨歌》 《琵琶行》等。
朗读诗歌
háo
yú
yè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yù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新:
最近。
偷生:苟且活着。
存 者 且 偷生 ,死 者 长 已矣! 已: 停止,这里
活着的人暂时苟且活着,死去的人 生
指生命结束。
命永远结束了。
室中更 无 人 ,惟有 乳下 孙 。
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男人,只有一个 还在吃奶的孙子。
更再 去: 离开。
有孙 母 未去, 出 入 无 完 裙。
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但她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无法 出来见人。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家境困难 自请服役
重点探究
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如”字用得很含蓄,假如没人哭, 作者为何有此感觉?假如有人在哭,那么会是谁在哭呢?
“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白板威逼漫长过程。 “如闻”表明了“泣幽咽”或实或虚。或许儿媳在哭泣,或许老翁 在哭泣,或许村民在哭泣,甚而至于诗人也在哭泣。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拓展延伸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11-12):写诗人独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是故事的
结局。
重点探究
1.为什么差役要“捉人”?还是在“夜晚”?
“夜晚”写出百姓夜不安眠,体现出官吏抓 壮丁造成人心惶惶,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 捉人。“捉人”说明不是征兵,是强抓,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可见当时战争形势不容乐观。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 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 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 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自主学习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 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 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 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 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 部队准备早餐。”
第24课《石壕吏》课件(2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下册
3.本诗以“独与老翁别”结尾,含蓄地写出 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 一家人的同情和对老妇的敬佩。
第1层: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第2层: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 无完裙。
第3层: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第1层: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第2层: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 无完裙。 第3层: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 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 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 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 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与老翁别。
石壕( háo )
邺城( yè ) 老妪( yù ) 晨炊( Nhomakorabeahuī )
文章中还有哪些语句表明差役 征兵的蛮横?
有吏夜捉人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交代了这一事件的哪些信息?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老妇致词的原因。
请在文中找出“我”做主语的诗句,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不合理之处?
1、暮投石壕村 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通过差役的连续提问,猜想他当时的态度。
你家有男丁吗?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你家还有什么人?
不依不饶,步步紧逼的 凶横残暴。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第1层: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第2层: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 无完裙。
第3层: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第1层: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 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第2层: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 无完裙。 第3层: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 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 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 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 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与老翁别。
石壕( háo )
邺城( yè ) 老妪( yù ) 晨炊( Nhomakorabeahuī )
文章中还有哪些语句表明差役 征兵的蛮横?
有吏夜捉人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交代了这一事件的哪些信息?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老妇致词的原因。
请在文中找出“我”做主语的诗句,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不合理之处?
1、暮投石壕村 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通过差役的连续提问,猜想他当时的态度。
你家有男丁吗?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你家还有什么人?
不依不饶,步步紧逼的 凶横残暴。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4 唐诗三首之《石壕吏》课件(共29张PPT)
天明――告辞――结局: 独与老翁别
线索:诗人的行踪
上页
下页
吏 --------- 夜捉人 老翁--------- 逾墙逃跑
妇人-------- 致词、 被逼应征
我 -------- 投宿、 独与老翁别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凶(恶、蛮)横的 老妇是(可怜 )的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4、最终抓到人没有?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请思考并回答
6、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幻灯片15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石 壕 吏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 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怀 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 情感。
壹
学习活动一 知诗人 解诗题
作者介绍
因为“有孙”,所以“母 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未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妇
跟从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 兵役 还能够
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 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 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 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 饭呢。
线索:诗人的行踪
上页
下页
吏 --------- 夜捉人 老翁--------- 逾墙逃跑
妇人-------- 致词、 被逼应征
我 -------- 投宿、 独与老翁别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通过我们对诗文的理解,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凶(恶、蛮)横的 老妇是(可怜 )的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4、最终抓到人没有?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请思考并回答
6、思考妇人交代的内容,可分几层意思?幻灯片15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自请服役时老妇人心理真实想法是什么?
自请服役也暗示掩护老翁和儿媳的心理。
石 壕 吏
杜 甫
学习目标:
1、了解《石壕吏》的写作背景。 2、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 想内容与的作者情感。 3、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感怀 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的作者 情感。
壹
学习活动一 知诗人 解诗题
作者介绍
因为“有孙”,所以“母 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未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妇
跟从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 兵役 还能够
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因为 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进进出出连 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您让我跟您连 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 饭呢。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说方法与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阅读实践。”可见,多读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古诗词教学更 应将诵读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学生读好了,也就学好了。本文的教学,我将以 诵读为主线,带动其他教学环节的展开,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不断深化的诵读 中,理解诗歌、体会情感,达到诵读积累、内化经典的实效。
说教材
在《石壕吏》这篇古诗中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诗歌的内容,而且 要通过词句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通过内容到形式的把握上升至审 美情趣的提高;更应该认识到国家的兴衰影响下的杜甫诗风的变化, 从而体会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说学情
《石壕吏》是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唐诗三首》的第一首。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般古诗内容涵义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感触能力和诵读能 力有待提高。古诗的教学恰恰又在于“品”和“读”。学生对作者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也 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杜甫的现实主义和沉郁顿挫的文风认识尚浅;对诗人忧国忧民的 感情理解感受不深;无法独立品味诗中精炼的语言,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能够 沉浸在文本当中有所感动,这将是教读本文的困难所在。
说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 的整体提高。结合本单元教学的要求及本诗的内容思想、写法上的 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大意。 2. 通过赏析关键语句,体悟作者情感。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续写老妇人走后,这家人的生活,或她在军 中生活的日子。200字左右,想象合理。
3、课外阅读《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4石壕吏-公开课精品课件(共22张PPT)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 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 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的活着,死 去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指男人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因为“有孙”,所以“母 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未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妇
跟从
20
主
题幻灯片 18
这首诗是书写民间 疾苦的叙事诗。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 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 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 来的沉重灾难,揭露 了官吏的横暴;表露 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 情。
写作手法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丧子之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一代诗宗,被尊为“诗 圣”。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 战乱(即安史之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 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 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 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 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 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 女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 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及情节生动而 流传最广。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喊,叫嚷 多么 哭 悲苦,凄苦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 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上前
儿子 防守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段解
<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y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 翁别。
① 夜久:夜深了。 ② 绝:断绝;停止。 ③ 如:好像,仿佛。 ④ 闻:听。 ⑤ 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
塞低沉为“咽”。 ⑥ 明:天亮之后。 ⑦ 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 ⑧ 独:唯独、只有。
② 戍:防守,这里指服役。 ③ 附书至:书,书信。至,回来。捎信回来。 ④ 新:刚刚。 ⑤ 存:活着,生存着. ⑥ 且偷生: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⑦ 长已矣: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永远完了。 ⑧ 室中:家中 ⑨ 更无人:更,再。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⑩ 惟:只,仅。 ⑪乳下孙:正在哺乳期的孙子
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吏——小官,文中指差役。 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故事中的人物。
3.作者简介
4.背景简介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bì) 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今河南安阳), 胜利在望。
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 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 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石壕吏
杜甫
1.重点字音
石壕吏
[ 唐 ] 杜甫
பைடு நூலகம்
暮投石壕(háo)村,有吏(lì)夜捉人。老翁(wēng)逾(yú) 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 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部分(4):作者独与老翁告别的情景。
整体感知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要叙述了差人乘夜来捉人,连衰老的老妇 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惨事。
整体感知
2、诗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分别是谁?他们各有什么 特点?
两个。老妇人和石壕吏。 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 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 何怒”可以看出石壕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当堂检测
2、翻译下列句子。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译文: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 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译文: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
当堂检测
2、翻译下列句子。 (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译文: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 低微断续的哭声。
整体感知
3、“有吏夜捉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用“捉人 ”而不用“征兵”“招兵”?
“有吏夜捉人”一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是全篇 的提纲,后面的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因为“捉”字暗示 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 采取捉的方式,强迫百姓当兵,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文学常识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文体知识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 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完整 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 的叙事和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 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并序)》《长恨歌》《琵琶 行(并序)》等。
整体感知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主要叙述了差人乘夜来捉人,连衰老的老妇 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惨事。
整体感知
2、诗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分别是谁?他们各有什么 特点?
两个。老妇人和石壕吏。 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 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 何怒”可以看出石壕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
当堂检测
2、翻译下列句子。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译文: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 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译文: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
当堂检测
2、翻译下列句子。 (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译文: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 低微断续的哭声。
整体感知
3、“有吏夜捉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用“捉人 ”而不用“征兵”“招兵”?
“有吏夜捉人”一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它是全篇 的提纲,后面的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用“捉人”而不用“征兵”“招兵”,因为“捉”字暗示 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去当兵,但是官吏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 采取捉的方式,强迫百姓当兵,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
文学常识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文体知识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 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完整 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 的叙事和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 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并序)》《长恨歌》《琵琶 行(并序)》等。
第24课《石壕吏》课件(共38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吏 呼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场景重现
吏呼:___“__家__里__的__男__丁__都__哪__去__了__?__都__叫__出__来__!__”___ 妇啼:“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咬文嚼字
呼
逼
声音尖而高
问
放声地哭
啼
场景重现
吏呼:___“__家__里__的__男__丁__都__哪__去__了__?__都__叫__出__来__!__”__(_ 蛮横逼迫)
妇啼:“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凄苦无奈)
吏呼:__“__难__道__你__家__没__有__别__人__了__吗__?__快__叫__人__出__来__!__”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呼:__“__难__道__你__家__没__有__别__人__了__吗__?__快__叫__人__出__来__!__” 妇啼:“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呼:___“__一__定__还__有__人__,__还__不__快__交__出__来__!__”_______ 妇啼:“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 ——《风俗通》
石 壕 吏
杜 甫
学习目标
识 1.一位“矛盾”的诗圣(识其“人”) 论 2.一个“苦难”的时代(论其“世”) 话 3.一类“真实”的诗史(话其“力”)
杜
甫
诗圣 忧国忧民
石壕吏
冷酷?
读真意 明要素
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 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场景重现
吏呼:___“__家__里__的__男__丁__都__哪__去__了__?__都__叫__出__来__!__”___ 妇啼:“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咬文嚼字
呼
逼
声音尖而高
问
放声地哭
啼
场景重现
吏呼:___“__家__里__的__男__丁__都__哪__去__了__?__都__叫__出__来__!__”__(_ 蛮横逼迫)
妇啼:“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凄苦无奈)
吏呼:__“__难__道__你__家__没__有__别__人__了__吗__?__快__叫__人__出__来__!__”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吏呼:__“__难__道__你__家__没__有__别__人__了__吗__?__快__叫__人__出__来__!__” 妇啼:“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吏呼:___“__一__定__还__有__人__,__还__不__快__交__出__来__!__”_______ 妇啼:“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 ——《风俗通》
石 壕 吏
杜 甫
学习目标
识 1.一位“矛盾”的诗圣(识其“人”) 论 2.一个“苦难”的时代(论其“世”) 话 3.一类“真实”的诗史(话其“力”)
杜
甫
诗圣 忧国忧民
石壕吏
冷酷?
读真意 明要素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课件(共22张ppt)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 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 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握 内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容
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
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初 读 概 括,把 握 内容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一天 月黑风高
一个
急欲的逃老跑翁
一群 一位
蛮横的的凶差老暴役妇
一个
苦不的堪结言局
悲愤无奈
的夜晚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合作学习
要求:
1-3小组品味诗中妇之苦。 4-6小组品味诗中吏之怒。
歌
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
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与老翁别。
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谢
谢
再
有读 感品 情诗
朗
读
默读悟诗,还原作者心境
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懦还是 什么原因?
背景链接
公元759年春天,郭子仪、李光弼 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在这种情况下, 唐王朝想要平叛仍需要征兵再战。但 安史之乱造成人员损失达三分之二以 上,相州一带早已“人烟断绝,千里 萧条”,造成征兵困难。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 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 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握 内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容
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
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初 读 概 括,把 握 内容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一天 月黑风高
一个
急欲的逃老跑翁
一群 一位
蛮横的的凶差老暴役妇
一个
苦不的堪结言局
悲愤无奈
的夜晚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合作学习
要求:
1-3小组品味诗中妇之苦。 4-6小组品味诗中吏之怒。
歌
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
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
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与老翁别。
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谢
谢
再
有读 感品 情诗
朗
读
默读悟诗,还原作者心境
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懦还是 什么原因?
背景链接
公元759年春天,郭子仪、李光弼 等九节度使兵败邺城。在这种情况下, 唐王朝想要平叛仍需要征兵再战。但 安史之乱造成人员损失达三分之二以 上,相州一带早已“人烟断绝,千里 萧条”,造成征兵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吏自然不甘罢休]
[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更加急切地哀求]: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差吏回头打量]:老婆子你行吗? [老妇坚决地应承]: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勉强同意]:那就走吧!
思考:诗中的老妇人是个什么 样的人?
①聪明机智。提出要自己和差吏去军营,避免了孙子、儿 媳、老翁受到伤害;
②勇于献身。不让老翁去,而是自己前往。
总之,这位老妇人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一个缩影,她身 上具有聪慧、善良、无私的宝贵品质。
通过我们读诗文,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凶(恶、蛮横)的 老妇是(可怜 )的
战争是( 残酷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同情)的
作者对战争是( 憎恶)的
悟一悟 观:时代的苦难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指夜深
好像 低声的哭泣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指向前赶路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 听到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 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了别。(老妇已 被差役抓去服役了。)
第一段:投石壕村 第二段:老妇苦述 第三段:老妇应役 第四段:作别老翁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言简意深,凄清绵绵无尽
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
什么原因?
国事危急需添兵,然而丁壮殆尽,兵员枯 竭,全诗即在这矛盾中展开了历史画卷。
忧国忧民
嫁女与征夫,不知弃路旁。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垂老别》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杜甫
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一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登楼 》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忠君爱国 “穷”善天下
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我们才真正 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 苍生的情怀,我们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
石壕吏:___汝__家_有__男__丁_否__?__________添_ 一添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尚__有_他__人__否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内_室__是_何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一__定__还_有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还__有__他_人__否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请思考并回答
6、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 是 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藏问于答是古典诗词中常 用的手法,也叫寓问于答, 最通俗的解释应该是省去 问话,问从答知。
上前
儿子 防守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捎信回来 新近,刚刚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幸存的, 苟且活着 活着的
永远的完结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 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 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活着,死去 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指男人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傍晚 投宿
差役 抓壮丁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越过 跑,逃跑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喊,叫嚷 多么 哭 悲苦,凄苦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 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送你一句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五:完成18课练习册,
自测《咏梅》 ❤周六--下周一完成 1.完成练习册19课 2.背诵并自测《北冥有鱼》
理一理
请思考并回答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老妇人和官吏。 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4、最终抓到人没有?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丧子之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困窘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之苦
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做了些什么? 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听----夜久、幽咽、独
因为“有孙”,所以“母 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未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妇
跟从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 兵役 还能够
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 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 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 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阳役,犹得备晨炊。 幻灯片 13
[“老妇出门看”,差吏便扑进门来,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
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丁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 [老妇急忙禀告]:三男邺城戍。 [差吏东张西望]:都上前线了?] [老妇提起伤心事,悲从中来,哭诉]: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差吏不相信]:老婆子,谁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老妇拿出信来交县吏看,希望博得差吏同情]: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差吏颇觉失望、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 [老妇慌忙回答]:室中更无人。 [差吏隐约听见里屋隐约有哭声,犯狐疑,威逼]:房里怎么有人哭呢?] [老妇急忙解释]:惟有乳下孙。 差吏:“你竟敢撒谎!有吃奶的娃娃,一定还有个娘吧!还不把她交出来!”[准备去里屋搜查] [老妇不得已移身阻拦,孙儿嗷嗷待哺,媳妇才没有改嫁,又怎能被抓走呢?]:有孙母未去。 [差吏推开老妇]:年轻女子也能做点杂事。 [老妇扯着差吏的衣袖哀告]:出入无完裙。
读一读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
唐
壕
诗 诗
吏
三
首
杜 甫
忆一忆一
杜甫,字 子美 ,唐 代 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 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 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 史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 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少 陵野老 ”,世称“ 杜少 陵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 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 为“ 杜工部 ”,著有《 杜工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中最有名的是: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更加急切地哀求]: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差吏回头打量]:老婆子你行吗? [老妇坚决地应承]: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差吏勉强同意]:那就走吧!
思考:诗中的老妇人是个什么 样的人?
①聪明机智。提出要自己和差吏去军营,避免了孙子、儿 媳、老翁受到伤害;
②勇于献身。不让老翁去,而是自己前往。
总之,这位老妇人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一个缩影,她身 上具有聪慧、善良、无私的宝贵品质。
通过我们读诗文,我们能够看出:
差役是凶(恶、蛮横)的 老妇是(可怜 )的
战争是( 残酷 )的 作者对老妇一家是( 同情)的
作者对战争是( 憎恶)的
悟一悟 观:时代的苦难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指夜深
好像 低声的哭泣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指向前赶路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我好像 听到有人低声的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 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了别。(老妇已 被差役抓去服役了。)
第一段:投石壕村 第二段:老妇苦述 第三段:老妇应役 第四段:作别老翁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言简意深,凄清绵绵无尽
诗人为什么不站出来?是怯弱还是
什么原因?
国事危急需添兵,然而丁壮殆尽,兵员枯 竭,全诗即在这矛盾中展开了历史画卷。
忧国忧民
嫁女与征夫,不知弃路旁。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垂老别》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杜甫
诵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一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登楼 》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忠君爱国 “穷”善天下
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我们才真正 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 苍生的情怀,我们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
石壕吏:___汝__家_有__男__丁_否__?__________添_ 一添 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
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__尚__有_他__人__否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室中更无人。 石壕吏:__内_室__是_何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惟有乳下孙。 石壕吏:_一__定__还_有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_还__有__他_人__否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5、这两个人物出场各自态度反应如何?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请思考并回答
6、思考妇人交代的几层意思?
三层:战争惨烈;家境困难;自请服役。
7、有人读完文章说显然老妇人致辞的三层意思 是 一口气表达出来的,你怎么认为?
不是,是官吏再三逼迫的
藏问于答是古典诗词中常 用的手法,也叫寓问于答, 最通俗的解释应该是省去 问话,问从答知。
上前
儿子 防守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捎信回来 新近,刚刚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幸存的, 苟且活着 活着的
永远的完结
只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话:“我三个儿子都 到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两个 儿子最近战死了。幸存的暂且苟且活着,死去 的人就永远的完结了。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指男人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傍晚 投宿
差役 抓壮丁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越过 跑,逃跑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喊,叫嚷 多么 哭 悲苦,凄苦
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正碰上有差役在趁夜抓壮丁。 老翁吓的翻墙逃跑了,老妇赶忙出门察看。
差役的叫嚷的多么暴怒!老妇哭的又是多么悲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杜甫送你一句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五:完成18课练习册,
自测《咏梅》 ❤周六--下周一完成 1.完成练习册19课 2.背诵并自测《北冥有鱼》
理一理
请思考并回答
1、从内容看这是一篇叙事诗,记叙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时间:晚上 地点:老妇人家里(百姓) 事件:官吏抓壮丁。 2、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老妇人和官吏。 3、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
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4、最终抓到人没有?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丧子之苦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困窘之苦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之苦
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做了些什么? 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听----夜久、幽咽、独
因为“有孙”,所以“母 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未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老妇
跟从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应征 兵役 还能够
家里实在没有能打仗的男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可怜)她 进进出出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虽然年老力衰, 但请您让我跟您连夜归营,赶快去应征河阳的兵役, 还能来得及给军营准备早饭呢。
阳役,犹得备晨炊。 幻灯片 13
[“老妇出门看”,差吏便扑进门来,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
于是怒吼道] :“你家的男丁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 [老妇急忙禀告]:三男邺城戍。 [差吏东张西望]:都上前线了?] [老妇提起伤心事,悲从中来,哭诉]: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差吏不相信]:老婆子,谁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 [老妇拿出信来交县吏看,希望博得差吏同情]: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差吏颇觉失望、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 [老妇慌忙回答]:室中更无人。 [差吏隐约听见里屋隐约有哭声,犯狐疑,威逼]:房里怎么有人哭呢?] [老妇急忙解释]:惟有乳下孙。 差吏:“你竟敢撒谎!有吃奶的娃娃,一定还有个娘吧!还不把她交出来!”[准备去里屋搜查] [老妇不得已移身阻拦,孙儿嗷嗷待哺,媳妇才没有改嫁,又怎能被抓走呢?]:有孙母未去。 [差吏推开老妇]:年轻女子也能做点杂事。 [老妇扯着差吏的衣袖哀告]:出入无完裙。
读一读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
唐
壕
诗 诗
吏
三
首
杜 甫
忆一忆一
杜甫,字 子美 ,唐 代 伟大的 现实主义 诗人,他的 诗作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有盛 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 史 ”他本人也被后世尊称为 “ 诗圣”。因一度在长安城南 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称“ 少 陵野老 ”,世称“ 杜少 陵 ” ,又因一度挂着检校工 部员外郎的官衔,后人也称之 为“ 杜工部 ”,著有《 杜工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中最有名的是: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