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实施的原则
欠缺,传统的教学仅以课本内容为主要的教学依据,只注
四、鼓励学生多读
R 重对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进行培养,导致学生在学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年龄和阅读能
n 语 习的过程中阅读面比较窄。阅读形式较少,也是小学语文 力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阅读的形式单一, 的阅读能力。在充分阅读课本内容后,教师还要尽量为学
d 选择自己的活动方式。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e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
r 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
秀的小组要予以表扬,对做得欠佳的小组要多给鼓励。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植于
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展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 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 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 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对教师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也要备课,其实就是组织、规划、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
设计、指导、总结和评价。具体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
一、实施过程中务必安全合理
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营 (3).
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乐于表达 (作者单位 四川省平昌县兰草小学)
- 43 -
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再逐渐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 创新,阅读教学还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时间:20XX-08-07栏目:综合教育论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
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地区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的指导。
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
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
建议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原则(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原则1. 目标导向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明确活动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活动主题: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科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主题。
(2)设定活动目标:教师应根据活动主题,设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制定活动计划:教师应根据活动目标和主题,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2. 主体参与原则主体参与原则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活动。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加强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提高实践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2)强化体验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感悟道理,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
(3)拓展实践领域: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拓展学生的实践领域。
4. 评价激励原则评价激励原则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激励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评价:教师应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综合实践的教学原则(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综合实践的教学原则。
二、综合实践的教学原则1.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求选择活动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 实践性原则(1)注重实践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调动手操作。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灵活性原则(1)教学内容灵活多样。
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贴近生活原则(1)关注学生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素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2)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如独立生活、人际交往、自我管理等。
5. 互动性原则(1)师生互动。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2)生生互动。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6. 持续性原则(1)长期性。
综合实践活动应具有长期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阶段性。
综合实践活动应具有阶段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合理设置活动内容和难度。
综合实践课程学校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规划、实施、评价和改进。
第三条综合实践课程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课程内容涵盖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践性原则:以实践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参与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四)特色性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打造具有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
二、课程规划第四条学校应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制定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第五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教育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二)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涵盖各学科领域。
(三)课程实施:制定课程实施计划,明确课程时间、地点、师资和评价方式。
(四)课程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三、课程实施第六条学校应设立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七条教师应具备综合实践课程所需的素质和能力,积极参加课程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第八条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场地、设备和资源,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第九条综合实践课程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十条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课程评价第十一条综合实践课程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第十二条评价内容应包括:(一)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技能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四)价值观: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等。
五、改进与监督第十三条学校应定期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遵循的原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遵循的原则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遵循的原则:活动主题的确立要突出鲜明性原则;活动内容的组合要突出综合性原则;活动目标的设定要突出开放性原则;活动方式的选择要突出自主性原则;活动方式的选择要突出自主性原则。
文章对此加以简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遵循原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背景下新开设的一门课程,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它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重视学生多样化地实践性学习,打破了教材、课堂、学校的局限,主张开放活动时空,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开展应遵循如下六个方面的原则:一、活动主题的确立要突出鲜明性原则确定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步。
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做到主题鲜明。
如学习了《赵州桥》、《家乡的桥》等课文后,可联系美术教材中《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和科学教材中的《桥》,设计以“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我按以下程序组织开展活动:1.“知桥”:让学生观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竹桥、石板桥、木桥、浮桥、铁索桥、拱形桥,以及现代交通中的铁路桥、公路桥、斜拉桥等,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有关“桥”的资料,了解古今中外著名的桥梁和相关的力学知识;2.“画桥”: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一座未来的桥,画一幅《未来的桥》的图纸;3.“造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用胶泥或其他材料造一座自己喜欢的《未来的桥》的模型,并组织一次展览报告会,通过学生介绍所搭桥的优点,培养自我推销的能力;4.“颂桥”:写一篇关于赞美桥的文章,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想。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能够引导学生把学与用、动脑与动手、设计与制作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原则
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活动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原则。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原则1.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活动方案。
3.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三、注重实践性原则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2. 教师要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
3.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多元发展原则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发展、身体素质、审美情趣等方面。
2. 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实地考察、实验操作、手工制作、文艺表演等,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3.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五、过程性评价原则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长。
2. 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等,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
3. 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安全第一原则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把安全放在首位。
2. 教师要充分了解活动场所的安全隐患,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
3.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七、家校合作原则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加强家校合作。
2. 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需求,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
一、指导思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更好地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要求。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原则1. 实践性原则: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2. 综合性原则:将各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开放性原则:拓宽活动领域,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探索、创新。
4. 可持续性原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四、活动内容1.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社区、博物馆等,了解社会,增长见识。
2. 科技实践活动:开展科学实验、制作科技作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文化艺术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4. 体育实践活动: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5. 环保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 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游戏等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活动要求1. 组织管理(1)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各年级、班级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和地点。
(3)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 活动实施(1)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确保活动效果。
(2)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活动评价(1)活动结束后,各年级、班级要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活动效果。
(2)学校将组织评审小组,对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原则(2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原则。
二、原则一: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主体地位1. 尊重学生个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3.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原则二:实践导向,强化实践能力培养1. 注重实践环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以实践活动为核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 强化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重视实践成果: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
四、原则三: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1.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原则四: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营造真实情境: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强化情感体验: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原则、方法以及实施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管理原则、方法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原则1. 全面性原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应全面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发展。
2. 主体性原则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实效性原则管理措施要切实可行,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提高活动质量。
4. 开放性原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应具备开放性,鼓励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
5. 评价性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以促进活动的持续改进。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管理方法1. 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明确活动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等,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2. 过程管理加强对活动过程的监控,确保活动按计划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资源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场地、设备等,为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4. 沟通协调加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活动开展。
5. 安全管理高度重视活动安全,制定安全预案,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创设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3. 强化师资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4. 注重评价反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促进活动的持续改进。
学生社会实践遵循的原则
一、引言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下列举了学生社会实践遵循的原则。
二、学生社会实践遵循的原则1. 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学生社会实践应注重以下方面:(1)选择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项目。
在确定社会实践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选择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项目,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2)注重实践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应与指导教师、团队成员以及其他参与者进行充分互动与交流,以便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
(3)注重实践成果的转化。
在实践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对实践成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实际能力。
2. 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学生社会实践应注重以下方面:(1)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关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2)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3)注重实践成果的应用。
在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学生社会实践应注重以下方面:(1)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
在实践开始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
针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
(3)加强实践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
在实践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学生遵守安全规定,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学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知识的魅力,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校综合实践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施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实践性为主:强调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多元化发展: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涵盖科技、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安全保障:在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活动场地设施的安全可靠。
三、实施步骤活动准备: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和时间安排;确定活动所需的场地、设施和人员配置;进行学生动员,明确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活动实施:按照计划开展活动,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指导,确保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引导。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交流,分享活动体验和收获;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活动的改进提供依据。
四、活动类型科学探究活动:结合学科知识,开展科学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艺术创作活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各类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五、实施策略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和机会。
加强与各类机构、企业的合作,拓展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教师指导: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
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地区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的指导。
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
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
解读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038-2020年第40期︵总第240期︶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引 言初中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突破教材、课堂的限制,在活动时空上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及社会公共活动领域拓展,使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其主要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促使中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
目前,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关注,因为它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合理性、民主性等原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对全面提升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1.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机械式教授语文知识。
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没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课堂上自发地探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探讨知识的积极性,发展其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自主探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1]。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及原因1.语文教材设置得不够科学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包括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知识的获取,但是部分地区语文教材的某些内容设置并不是很合理,部分学校因为教材上的实践活动设置得烦琐复杂,在没有经济环境支持及教学用具利用的条件下,很难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常规(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常规。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4.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原则1. 实践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 全面性原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3. 激励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互动性原则: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共同成长。
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常规内容(一)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b. 收集相关资料,设计活动内容;c. 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人员安排;d. 准备必要的教学器材和场地。
2. 学生准备a. 了解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的;b. 收集相关信息,准备活动所需材料;c. 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简要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b. 学生分享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和期望。
2. 活动实施a.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明确分工;b. 学生按照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活动总结a. 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总结经验教训;b. 教师点评活动成果,提出改进建议;c. 学生反思活动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方式a.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等;b. 结果评价:关注活动成果,如作品质量、创新能力等;c.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活动过程,提高自我认识。
2. 教学评价标准a. 活动参与度:积极参与活动,完成任务;b. 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进步;c. 创新能力:提出新观点,解决新问题;d. 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操作熟练。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放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应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目标、内容、过程及评价诸方面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提倡教师进行必要的和有效的指导,不要包揽学生的学习活动。
4.生成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
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注意不断生成的新的活动目标和新的主题,促进综合实
践活动的课程形态不断完善。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不提倡编写学生用书。
学习体会:
只有正确的把握了教学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色和长处,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及评价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及评价策略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原则(一)综合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发展阶段应遵循综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工作。
教师需要为学生、家庭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全面性原则可以保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性。
(二)针对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教育资源也不同;其次,每个学生的个人特质和条件不同[1]。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多样化的人才,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基于此,教师要遵循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我国大多数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并不长,缺乏经验的积累。
因此,在针对性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积累经验,及时做好相关记录,为今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三)实用性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经济原则,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活动。
小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开发项目活动,尽量不要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2]。
教师要用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此外,在小学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拓展同一种教学资源的使用范围。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把小学实践活动当作校本课程来开发,将其作为本校的特色教育资源,为个性化育人提供基础。
二、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容易遇到的问题(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理念陈旧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
部分学校并不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这就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很多小学教育工的思想并没有完全跟上,他们没有意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没有认识到综合实践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3]。
这种观念上的滞后性给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此外,有很多小学教育工并没有深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认为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学习综合性知识。
测试纲要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1、信息技术教育、2、研究性学习、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劳动与技术教育。
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17.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是开放的、灵活的、多样化的,各地可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为了方便教师操作,一般来讲,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组织课程内容。
一、服务社区二、走进社会三、珍惜环境四、关爱他人五、善待自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1.学生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的关系。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确定。
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下列原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
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一)评价理念1、整体观2、多元化3、过程性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一)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二)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1、注重过程2、尊重多元3、注意反思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试——综合实践活动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七、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探究活动类)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 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 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般包括以下环节: ★确立活动主题; ★制定活动方案; ★具体实施; ★交流; ★评价; ★反思性总结。
(一)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原则
(二)方案计划的准备 学段整体规划:长期目标 学年(学期)整体规划:中期目标 主题指导方案:短期目标
(三)方法技能的准备 1.着重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 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 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表达与交流、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 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 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
3.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学生 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第一、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需要, 设计具体的指导方案,加强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的 指导、方法与技能指导。
第二、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 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 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过程
三个活动阶段: 1.活动准备阶段 2.活动实施阶段 3.活动总结阶段
1.活动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
A: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明确学 习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B:组建活动小组;
C:制定活动方案;
D:准备必要的活动条件等。
准备阶段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规划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 为活动的实施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提供充 分的准备。
主题确定阶段的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发现主题 2.指导学生寻找主题研究的切入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
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地区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的指导。
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
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的特色,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
建议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学生在与教育情境
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的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而应当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和更富有成效。
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
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
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再次,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