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合集下载

结合《文心雕龙·神思》,简述刘勰的艺术构思理论。

结合《文心雕龙·神思》,简述刘勰的艺术构思理论。

结合《文心雕龙·神思》,简述刘勰的艺术构思理论。

《文心雕龙神思》是刘勰的重要著作,包括《文心雕龙》和《神思论》两部分,主要探讨理论创作的结构和技巧,突出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特质。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的艺术构思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刘勰强调要充分发挥想象的力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固定在想象之中,以渲染文章的思想感情层次,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他认为,要创作出丰富的文学文章,就必须能够把人的理想创造出来,以此为基础,才能够将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

其次,刘勰强调要控制环境和人物,通过控制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他认为,人物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只有通过深入地构思,才能准确表达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使文章更加精彩有力。

此外,刘勰还认为要注重文章的气氛和情节安排,把情节安排在一定的环境中,营造出深广的情感气氛,把作品中的杂乱变得有序,使之更加有逻辑性;而且要注重文章的语言使用,用恰当的词语及句子结构,使文章更加紧凑有力,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在总结刘勰的艺术构思理论时,他强调,要将文章表达出思想感情以及特定的环境,而这些构思过程中,还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及情节的安排,从而使文章更有表现力、美感,更能打动读者。

刘勰的艺术构思理论对现今的文学创作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若能在创作中掌握其理论,有助于提升文学创作的质量与艺术水准,以便达到以情
抒怀、惟妙惟肖的境界。

《文心雕龙· 神思》导读_杨玉柱

《文心雕龙· 神思》导读_杨玉柱

《文心雕龙神思》导读杨玉柱《文心雕龙》是南北朝时梁代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刘勰的一部文学批评巨著。

这本书共五十篇,包括总论五篇,文体论二十篇,创作论十九篇,批评论五篇,最后一篇《序志》是总结全书的自序。

这部书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中最系统的一部。

其中创作论部分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对艺术构思、个性风格、文质关系、继承革新、写作技巧、对偶声律以及风骨、情采、夸饰等问题都做了广泛而精辟的论述。

“神思”是该书中第二十六篇,也是创作总论。

文中讨论的面很广,从构思前的准备工作到构思中的想象,再由想象构成意象,由意象到语言,由语言到声律,直到作品写成后的修改。

它肯定了艺术构思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求作家积极展开想象,认为通过主观想象可以“寂然凝虑,思结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来。

但想象与夸张,又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

在作家的整个艺术构思过程中,想象是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

作家创造力的大小,凭依的正是想象力。

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作家都很重视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他们谓之为“神思”。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神思”篇。

他把神思视为“驭文之大术,谋篇之大端”。

对神思过程最为重视,体验也最入微。

在文章中,他首先对神思定义,“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用比喻的方法告诉我们所谓神思就是由此及彼的联想,即现在我们理解的想象。

晋代陆机曾在他的《文选》中谈到构思时必须聚精会神,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刘勰在“神思篇”中继承了《文选》中对这一问题的见解,并进一步论述和发挥,指出艺术想象超越时空限制的特点。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结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他还明确的认识到,艺术想象并非凌虚蹈空而生,他以“博见为窥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的形象化比喻说明,艺术想象的基础只能是客观生活中的素材或原料。

《文心雕龙神思》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神思》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神思》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雕龙神思》是南朝刘勰所著《雕龙》中的一篇,专门探讨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

本文旨在综述《雕龙神思》的研究现状,挖掘其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独特价值,并探讨其对于现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启示意义。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本文将从《雕龙神思》的主要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这篇经典文献的研究历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梳理。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将重点关注《雕龙神思》中的核心观念,如“神思”“”“物色”等,并探讨这些观念如何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发挥作用。

本文还将关注《雕龙神思》在现代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中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雕龙神思》的思想内涵,以及它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地位和影响。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现代文学创作与批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文心雕龙神思》概述《雕龙神思》是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雕龙》中的第二十五章,主要探讨了文学创作中的构思问题。

这一章节以“神思”为核心,深入阐述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艺术想象和灵感来源,对后世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神思》一章中,刘勰首先强调了构思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构思是文学创作的起点和基础,是作者在心中酝酿和形成作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运用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将零散的思想和情感凝聚成有机的整体。

接着,刘勰详细阐述了“神思”的内涵和特点。

他认为,“神思”是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思维活动,它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可以在作者的心中自由驰骋。

在“神思”的驱动下,作者可以超越个人的视角和经历,进入到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刘勰还提出了“神与物游”的观点,即作者的精神与客观事物相互交融、相互作用。

他认为,作者在构思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对话,从中汲取灵感和营养。

论《文心雕龙》之神思篇

论《文心雕龙》之神思篇

论《文心雕龙》之神思篇“神思”篇作为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具有总纲的性质。

它从构思以前的准备工作讲到构思时的想象,由想象构成意象,由意象到语言,由语言到声律,再到作品写成后的修改等等。

其以构思为主,也是剖析情思的第一篇。

既论“神思”,则不免疑问“何为神思?”,在《文心雕龙·神思篇》的研究中,学界对“神思”的界定一直是众说纷纭。

《神思篇》首句“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将深思与艺术想象联系在一起。

此语出自《庄子·让王》,原意是指人身在江湖草莽中,心却忘不了朝廷中的高官厚禄,是对那些假隐士的讽刺,刘勰取其“心在此而意在彼”之意,说明创作过程中作家的精神活动是无边际的,想象可以飞翔得很遥远。

而想象与神思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呢?实际上,他们相似但是并不相等,神思具有想象的特点,而想象只是神思的一个初级形态,灵感的涌现才是深思的高级形态和特殊的表现形式,比想象更具独创性。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思也是作者构思中灵感来临时的一种精神活动,具有超越性。

刘勰再次以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为例,说明文学创作中。

灵感来临时的思想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处于一种自由无碍的超越境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但是,想象也要受到思想的束缚,须在思想上下些功夫,将想象运用到构思和创作上去,首先就要做到虚静。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刘勰将虚静视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条件。

虚是不主观,静是不躁动。

有了主观的成见,就不能看到外界的真实情况,心情躁动,感情用事就不可能深入细致地考察和思虑。

那就会妨碍文思,妨碍想象,无法写出优秀的作品来。

不主观而虚心,不躁动而深思,做好构思前的准备。

虚静一词最早是由老子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提出来的。

[《文心雕龙》之《神思》篇的美学思考]文心雕龙神思

[《文心雕龙》之《神思》篇的美学思考]文心雕龙神思

[《文心雕龙》之《神思》篇的美学思考]文心雕龙神思《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文学理论和美学巨著。

在《神思》篇中,刘勰专门讨论了文思的问题。

其中包括创作中的心理问题、艺术想象以及相关内容。

从美学上来说,《神思》篇对研究中国古代审美心理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试从审美距离、审美心胸、“情变所孕”这三方面来阐述它的美学意义。

一、审美距离“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客体处于相交流相融合时,要达到“物与神游”,须把握好主体与物之间的审美距离。

中国古人主张将自己游离于客观实体之外,清人钱泳言:“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

”在这里,刘勰也强调了这种心理距离,一个“游”字正好说明了心物之间的这种融洽、自在的关系,它给我们呈现了一种动态的、流畅的美感。

即作家在创作时要与外物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既要给自己的发挥留有余地,又要防止心理距离的过大导致审美消失。

只有在这样的心理距离中,才能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实现心物同一。

国外也有类似的论述。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认为,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原则和艺术创作原则。

人对艺术和现实审美活动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超越实际人生,用一种纯客观的态度孤立地鉴赏物的形象。

朱光潜先生也说:“凡是艺术都要有几分近情理,‘距离’才不至于过近,才能使之了解欣赏;要有几分不近情理,‘距离’才不至于过近,才不至于使人由美感世界回到实用世界。

”正是在这种不即不离的心理距离中,主客体之间才能实现神与物游、物随神动自由的交流。

在回环反复的心物状态中,主体的创作冲动得到激发,完成了审美活动。

二、审美心胸“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磨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神思》翻译

《神思》翻译

《文心雕龙·神思》译文作者:刘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8012 更新时间:2003-11-19古人说:“身子远在海外,内心思念朝庭“。

这是想象的比喻说法。

构思的想象活动,天地无限广阔。

所以凝神默想,思路可以远接千载,表情稍动,视线能够遥达万里。

吟咏之间,发出珠园玉润的声音;眉迫在眉捷之前,呈现风云变幻的奇景。

这难道不是想象所致吗!因此想象的奇妙作用,在于使主观精神与客观事物相沟通。

想象贯穿构思绐终,思想感情起着支配作用。

事物靠耳目视听,语言是表达思丐的机关。

面关灵敏,事物形象能够描绘淋尽致;思想感情阻滞,想象活动就要停止。

因此酿文思,贵在虚静,排除杂念,净化心神。

要积累学识,储存写作的珍宝,分析事理,丰富创作的才能。

要深入学研究经历的事物,提高洞察能力,顺着思路选择恰当的文词。

然后深解妙理的头脑,按照声律安排文辞,这就是驾驭文思的首要方法,布局谋篇的根本途径。

想象活动刚一开始,千头万绪竞相涌起,既要按一定写作规矩虚构意象,又要对不够具体的形象精细刻画,想到登山,满目都是青山;想到观海,沟中全是大海。

不知自己才能究竟多大,仿佛可与风云并驾齐驱。

动笔前气势要比文辞大一倍,写成文章只能表达构思的二分之一。

这是为什么呢?竞想凭空设想易于奇妙,语言字字落实难于互朽。

因此想象转化为意象,语言转化为形象,贴切则天衣无缝,疏漏则离题千里。

有时情理就在内心却求之于域外,有时事物的义蕴就在眼前却以为远隔山河。

因此培养思想感情,锻炼艺术技巧,无须凭空苦思;掌握写作的关键,就不必枉费精神。

各人的天赋才能有别,下笔自有快慢之分,各类文体规模有大有小,彼此功用互不相同。

司马相如酹墨久思。

笔毛几乎腐烂;扬雄停笔苦想,睡觉常做恶梦;桓谭劳神写作,身体害病;王充动脑为文,气力衰竭;张衡《两京赋》整写十载;左思《三都赋》十二年乃成。

虽说这些都是鸿篇巨制,但也可以看出作者文思的迟缓,淮南王刘安一个早晨写成《离骚传》;皋枚受诏立即把赋写成;曹植创作如同口授;王桀为文成竹在胸;阮马鞍上起草文书;弥衡宴席间速成章奏。

文心雕龙_神思

文心雕龙_神思

文心雕龙·神思刘勰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原作怿,据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改)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沉虑(原作思虑,《艺文类聚》、《群书通要》引作沉虑,《文心雕龙校注拾遗》云:“沉字较胜,上云‘苦思’,此云:‘沉虑’,文始相对,且复字亦避”。

今据改),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瑀据鞍(原作案,按《三国志》载阮瑀于马上草书,援笔立成,故案当为鞍,今改)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疑后,研虑方定。

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

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

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刘勰《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刘勰《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刘勰《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文心雕龙》)1.用斜线“/”给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2.《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哪位学者?3.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创作观?【答案】1.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2.南朝·梁刘勰3.构思过程离不开自由的想象。

【解析】1.试题分析:注意抓住“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之间的并列关系和“故”的提示作用。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抓住结构的并列和标志性的词语断句。

2.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3.试题分析:注意抓住文段中的“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作答。

参考译文:古人说:“身体居留在民间,心神却系念着朝廷。

”这里说的就是想象。

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

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

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

文心雕龙神思

文心雕龙神思

梁书·刘勰传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 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 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天监初,起 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令。政 有清绩,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时,七庙飨荐已用蔬果, 而二郊农社犹有牺牲,勰乃表言二郊宜与七庙同改。诏付尚书议,依勰 所陈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初,勰撰文 心雕龙五十篇,论古今文体,引而次之。其序目,即序志篇兹不复录既 成,未为时流所称。勰自重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无由自达。 乃负其书候约出,千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 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 请勰制文。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 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暮而卒。文集行于世。
抽象思维:概念—解说概念—推理—判断 (直接阐说事理)
形象思维:描绘形象——感受形象 (隐含事理)
写作特色
形象思维表达笔法: 例1: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例2: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 神。 例3: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
刘勰艺术构思理论的基本内容
9、人的艺术禀赋有敏捷和迟缓的差异,这 对艺术构思和文学创作会产生影响,但都需 博练。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 应机立断。覃思主人,情饶岐路;鉴在疑后, 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疑虑故愈久 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
刘勰艺术构思理论的基本内容
10、补救文学创作内容贫乏和文辞杂乱的药 方是积淀广博的学识和练就熟练的写作技巧。

文心雕龙神思读后感

文心雕龙神思读后感

文心雕龙神思读后感
《文心雕龙·神思》是刘勰创作的一篇文学理论著作,它探讨了文学创作中灵感和想象力的来源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训练和积累来提高灵感和想象力的水平。

在《神思》中,刘勰提出了“神思”的概念,他认为神思是文学创作中灵感和想象力的来源,是“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他认为,当一个人内心清静、精神集中、思维敏捷时,他的神思就能够被激发出来,从而产生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此外,《神思》还强调了艺术想象力的重要性,刘勰认为艺术想象力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作家创造出更加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

而艺术想象力的提高需要积累和训练,需要通过阅读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总之,《文心雕龙·神思》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献,它对于我们理解文学创作中灵感和想象力的作用和来源,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原文注解与鉴赏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原文注解与鉴赏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原文注解与鉴赏文心雕龙·神思刘勰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

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

密则无际,疏则。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沉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瑀据鞍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疑后,研虑方定。

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

难易虽殊,并资博练。

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若情数诡杂〔51〕,体〔52〕变迁贸〔53〕,拙辞〔54〕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

视布于麻〔55〕,虽云未费〔56〕,杼轴〔57〕献功,焕然〔58〕乃珍。

至于思表纤旨〔59〕,文外曲致〔60〕,言所不追〔61〕,笔固知止〔62〕。

《文心雕龙神思》.doc

《文心雕龙神思》.doc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

"神思之謂也。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

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氣統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

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關鍵將塞,則神有遁心。

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然后使元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運,萬涂競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

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也。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則無際,疏則千里。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義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養術,無務苦慮;含章司契,不必勞情也。

人之稟才,遲速異分,文之制體,大小殊功。

相如含筆而腐毫,揚雄輟翰而驚夢,桓譚疾感于苦思,王充氣竭于思慮,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

雖有巨文,亦思之緩也。

淮南崇朝而賦《騷》,枚皋應詔而成賦,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似宿構,阮曁禹據案而制書,檷衡當食而草奏,雖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駿發之士,心總要術,敏在慮前,應機立斷;覃思之人,情饒歧路,鑒在慮后,研慮方定。

機敏故造次而成功,慮疑故愈久而致績。

難易雖殊,并資博練。

若學淺而空遲,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聞。

是以臨篇綴慮,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貧,辭弱者傷亂,然則博見為饋貧之糧,貫一為拯亂之藥,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若情數詭雜,體變遷貿,拙辭或孕于巧義,庸事或萌于新意;視布于麻,雖云未貴,杼軸獻功,煥然乃珍。

至于思表纖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筆固知止。

至精而后闡其妙,至變而后通其數,伊摯不能言鼎,輪扁不能語斤,其微矣乎!贊曰︰神用象通,情變所孕。

物心貌求,心以理應。

《文心雕龙-神思篇》简析

《文心雕龙-神思篇》简析

《文心雕龙?神思篇》简析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它也是世界文论史上的一部著作,这部著作体系博大精深,论述广泛,全书分为文体论、创造论、文学史、作家论、鉴赏论等几个部分。

《文心雕龙·神思篇》则是创作论的第一篇,《神思篇》讲了艺术创作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包括艺术想象、知识积累、作家素养、把谋篇构思到写成作品中所遇到的问题,作品修改等各种问题,总之,《神思篇》围绕着创作前各种各样的问题,揭示了艺术创造的审美规律。

一、艺术想象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比较重要的手法,可以说,没有想象这个契机,我们就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陆机曾在《文赋》中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观古今于须臾,扶四海于一瞬。

”而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谈到的艺术想象与陆机的《文赋》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神思篇》的开篇中刘勰这样写到:“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这些都说明艺术想象是一种超越空间和时间的活动,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在开始想象的时候,我们的念头可以接触到千年以上,视线好像看到了万里之外,在这个时候,思想是最为活跃,也是最为自由的,我们可以任意想象,虽然艺术家的身体、经验、所见所闻受到了时空的限制,但是其想象与创造却是远远超出这个限制。

但是这种想象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幻想,乱想,它是受其内心的思想情感和理性所限制的,“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首先谈谈艺术的想象活动受情感的限制,艺术的想象活动,只有靠情感的指引,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刘勰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精神靠物象来贯通,是情思变化所孕育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看到美好的景物,我们的情感总要充斥于此,这样才能感染我们,引起物与人的共鸣,这样想象才能进行下去,才能丰富起来,如果离开了思想情感的制约,那么精神就涣散了,就成了不着边际的瞎想,这样不会对艺术创作产生有益的作用。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翻译分析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翻译分析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翻译分析神思第二十六【原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①,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②,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③,神居胸臆,而志气④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⑤。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⑥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⑦,疏瀹五藏,澡雪⑧精神;积学以储宝⑨,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⑩,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11,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注释】①悄:静寂无声。

动:变化。

容:容颜。

用容颜的变动来代替眼神的变动。

②睫:眼毛。

眉睫之前:即眼前。

③神与物游:神,神思,指想象活动。

物,物象,指作家头脑中主观化了的形象。

精神和外物一起活动,即思维想象受外物的影响。

④志气:情志、气质。

情志和气质支配着构思活动。

⑤辞令:语言或文辞。

作家头脑中的形象和语言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枢机:关键,即主要部分。

⑥遁:隐避,逃遁。

⑦虚:虚怀。

静:安静。

贵在虚静:刘勰从先秦道家和荀子那里引入文学创作并加以改造的理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虚才能全面接纳各种事物并很好地认识事物形象的各方面,二是虚才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排除干扰,专心一意,更好地驰骋想象,释放感情。

⑧澡雪:洗涤。

以上三句是要求作者思想净化,毫无杂念。

⑨宝:指知识。

⑩研阅:研究观察。

照:察看,理解。

这句是说通过观察研究尽量去明白事理。

11元:杨校作“玄”。

元解:懂得深奥的道理。

宰:主宰,指作者的心、脑。

【译文】古人说:“身子住在江海的边上,心思却想到朝廷中去了。

”这就是说的想象的方法!文章的构思,它神奇的想象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飞翔得十分遥远。

只要默默地聚精会神的思考,那念头便可以接通千年之间;悄悄地改变容颜,视线便好像能够看到万里之外。

在吟哦咏唱中间,可以发出如珠似玉般的悦耳声音;在你凝神思想之间,眼前就展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色。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

《大学语文》课件
有时道理就在心中,却反而去极远之处寻求;有 时意思就在眼前,而思路却为山河所阻隔。所以 要控制思维、掌握法则,无须苦苦思虑;依照一 定的规则,表现美好的事物,不必徒劳情思。 (点明神思即文思——创作想象活动;其次说明 神思与作家的知识与阅历有关;最后指明“言不 尽意”,作家唯有修养心神,才能进入构思佳 境。)就人的禀赋才情而言,写作有快有慢,因 为天分不同;就文章的体制而言,篇幅有长有短, 所用功夫不一样。
《大学语文》课件 刘勰第一次就“神思”问题立专篇作深度的理论
阐析,并 将其列于创作之首位。何为“神思”? 文章开篇名义: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 阙之下。” 原意是身在民间,心在朝廷,难舍富 贵生活。从而说明“神思”就如在朝做官,心在此 而身在彼,不愿意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接着作者 又用“文之思”三个字将“神思”二字与文学紧密 相连,自此开始对文学创作过程中形、神、思等进 行了阐述。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作者刘勰和《文心雕龙》。 2、疏通文意,理解《神思》探讨的创作
构思要旨 。
《大学语文》课件
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 被学界目为齐梁文学理论的双璧。
《大学语文》课件
【作品分析】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 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包括 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 全面论述了文学的本原、文学的体制、文 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等各种文学 理论问题。同时又是一部词采精美的文学 著作;句式精工整饬,运用典故,呈现出 典丽缜密的风格。
《大学语文》课件
那些文思敏捷的人,心里掌握着创作要领,反应 灵敏,无须反复考虑便能当机立断;而构思迟缓 的人,情思繁富,而思路多歧,几经疑惑才看清 楚,深思熟虑才能下决断。灵敏机断所以能在短 时间内写成作品;疑虑不决所以要费更多的时间 才能完成创作。写作的难易虽然不同,但都依靠 博学精练。如果学问浅陋而只是写得慢,才识粗 疏而光靠写得快,从没听说象这样而在写作上能 有所成就的。(先说明作家的神思有迟速之分; 继续指明关键在学与才两方面;最后指出重在平 时积学、练才。)

《神思》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神思》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原文
译文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乏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古人说:“身体居留在江海边上,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想象。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象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不是构思所造成的么!所以文章构思的奇妙,能使作家的精神与外物一起活动。精神是主宰内心的,情志和气质却掌握着它的关键;外物是由耳目去接触的,文辞却能使它表达无遗。要是表达功能活跃,那末事物的形貌就可充分描绘;如果情志气质受阻,那末精神就焕散了。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
至于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技巧,风格变易多端的作品,粗糙的文辞中蕴藏着精妙的道理,平凡的叙述中包含着新鲜的意见。这正象布之于麻,麻并不比布贵重,但一经人工纺织成布,就光彩夺目非常珍贵了。此外,一些思考所不及的微言大义,文辞所难说明的曲折情趣,这是语言所无法表达的,这里就不说了。作家必定要有最好的文笔才能说明它的微妙之处,必定要有多变的思维方法才能理解它的技巧。从前伊挚说不出烹饪的奥妙,轮扁也讲不清运斧的方法,就是因为这些都是很微妙的。

文心雕龙神思第二十六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文心雕龙神思第二十六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

文心雕龙神思第二十六原文,全文赏析,翻译注释【原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①,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②,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③,神居胸臆,而志气④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⑤。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⑥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⑦,疏瀹五藏,澡雪⑧精神;积学以储宝⑨,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⑩,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11,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注释】①悄:静寂无声。

动:变化。

容:容颜。

用容颜的变动来代替眼神的变动。

②睫:眼毛。

眉睫之前:即眼前。

③神与物游:神,神思,指想象活动。

物,物象,指作家头脑中主观化了的形象。

精神和外物一起活动,即思维想象受外物的影响。

④志气:情志、气质。

情志和气质支配着构思活动。

⑤辞令:语言或文辞。

作家头脑中的形象和语言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枢机:关键,即主要部分。

⑥遁:隐避,逃遁。

⑦虚:虚怀。

静:安静。

贵在虚静:刘勰从先秦道家和荀子那里引入文学创作并加以改造的理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虚才能全面接纳各种事物并很好地认识事物形象的各方面,二是虚才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排除干扰,专心一意,更好地驰骋想象,释放感情。

⑧澡雪:洗涤。

以上三句是要求作者思想净化,毫无杂念。

⑨宝:指知识。

⑩研阅:研究观察。

照:察看,理解。

这句是说通过观察研究尽量去明白事理。

11元:杨校作“玄”。

元解:懂得深奥的道理。

宰:主宰,指作者的心、脑。

【译文】古人说:“身子住在江海的边上,心思却想到朝廷中去了。

”这就是说的想象的方法!文章的构思,它神奇的想象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飞翔得十分遥远。

只要默默地聚精会神的思考,那念头便可以接通千年之间;悄悄地改变容颜,视线便好像能够看到万里之外。

在吟哦咏唱中间,可以发出如珠似玉般的悦耳声音;在你凝神思想之间,眼前就展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色。

文心雕龙 神思

文心雕龙 神思

刘勰艺术构思理论的基本内容
现代艺术理论认为,艺术创作中的“物” 有三种状态:
客观之物 (物象) 主观之物 (意象) 艺术之物 (意境形象)
刘勰“物与神游”的学说与此说有异 曲同工之妙。
刘勰艺术构思理论的基本内容
2、艺术构思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及超越时间 和空间的特点。 刘勰认为: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 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文心雕龙•神思
刘勰校经楼(山东日照)
刘勰生平及《文心雕龙》简介
刘勰(约465——520),字 彦和,南朝梁山东莒县东莞镇人, 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 舍人,颇有清名。曾寄 居江苏镇江,在钟山的南定林寺 里,跟随僧佑研读佛 书及儒家经典,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 年。其名未以官显,却以文彰,《文心雕龙》奠定了 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刘勰艺术构思理论的基本内容
3、艺术构思的“通”、“塞”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 “神居胸臆,而 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 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 刘勰认为,艺术构思通畅时,各种意念被激活, 显意识和潜意识瞬间沟通融合,外界事物的神貌就 会在文辞表达中惟妙惟肖地显现出来;如果思路堵 塞,灵感就会逃走,文辞表达也就不可能有艺术神 韵。
总论: 文体 《明诗》以下二十篇 《原 论: 神思论:《神思、物色、 道》 定势、熔裁、附会、隐秀》 创作 《征 论: 圣》 方法论:《情采、事类、 比兴、夸饰》 《宗 《总 经》 术》 声律论:《声律、章句、 《正 纬》 丽辞、练字》 《辨 作家论《养气、才略、程器》 骚》 批 风格论《体性、风骨》 评 鉴赏论《知音、指瑕》 论 流变论《通变、时序》

文心雕龙_神思_翻译

文心雕龙_神思_翻译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及翻译(一)古人云1:“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2神思之谓也3。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4,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5,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6,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7!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8。

神居胸臆9,而志气统其关键10;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11。

枢机方通12,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13,则神有遁心14。

是以陶钧文思15,贵在虚静,疏瀹五藏16,澡雪精神17。

积学以储宝18,酌理以富才19,研阅以穷照20,驯致以怿辞21。

然后使玄解之宰22,寻声律而定墨23;独照之匠24,窥意象而运斤25。

此盖驭文之首术26,谋篇之大端27。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28;规矩虚位29,刻镂无形30。

登山则情满于山31,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32,气倍辞前33;暨乎篇成34,半折心始35。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36,言征实而难巧也37。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38,疏则千里39。

或理在方寸40,而求之域表41;或义在咫尺42,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养术43,无务苦虑44;含章司契45,不必劳情也46。

〔译文〕古人曾说:“有的人身在江湖,心神却系念着朝廷。

”这里说的就是精神上的活动。

作家写作时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也是无边无际的。

所以当作家静静地思考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而在他的容颜隐隐地有所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

作家在吟哦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啊!由此可见,构思的妙处,是在使作家的精神与物象融会贯通。

精神蕴藏在内心,却为人的情志和气质所支配;外物接触到作者的耳目,主要是靠优美的语言来表达。

如果语言运用得好,那么事物的形貌就可完全刻划出来;若是支配精神的关键有了阻塞,那么精神就不能集中了。

因此,在进行构思的时候,必须做到沉寂宁静,思考专一,使内心通畅,精神净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文心雕龙《神思》【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第二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

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瑀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

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

难易虽殊,并资博练。

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弱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

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

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物心貌求,心以理应。

刻镂声律,萌芽比兴。

结虑司契,垂帷制胜。

古人云1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2 神思之谓也3 。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4 ,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5 ,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6 ,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7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8 。

神居胸臆9,而志气统其关键10 ;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11 。

枢机方通12,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13,则神有遁心14 。

是以陶钧文思15 ,贵在虚静,疏瀹五藏16 ,澡雪精神17。

积学以储宝18,酌理以富才19 ,研阅以穷照20,驯致以怿辞21 。

然后使玄解之宰22 ,寻声律而定墨23 ;独照之匠24 ,窥意象而运斤25 。

此盖驭文之首术26 ,谋篇之大端27。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28 ;规矩虚位29,刻镂无形30。

登山则情满于山31 ,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32,气倍辞前33;暨乎篇成34 ,半折心始35 。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36 ,言征实而难巧也37 。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38 ,疏则千里39。

或理在方寸40 ,而求之域表41 ;或义在咫尺42,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养术43 ,无务苦虑44 ;含章司契45 ,不必劳情也46。

译文〕古人曾说:“有的人身在江湖,心神却系念着朝廷。

”这里说的就是精神上的活动。

作家写作时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也是无边无际的。

所以当作家静静地思考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而在他的容颜隐隐地有所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

作家在吟哦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啊!由此可见,构思的妙处,是在使作家的精神与物象融会贯通。

精神蕴藏在内心,去卩为人的情志和气质所支配;外物接触到作者的耳目,主要是靠优美的语言来表达。

如果语言运用得好,那么事物的形貌就可完全刻划出来;若是支配精神的关键有了阻塞,那么精神就不能集中了。

因此,在进行构思的时候,必须做到沉寂宁静,思考专,使内心通畅,精神净化。

为了做好构思工作,首先要认真学习来积累自己的知识,其次要辨明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再次要参考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得对事物的彻底理解,最后要训练自己的情致来恰切地运用文辞。

这样才能使懂得深奥道理的心灵,探索写作技巧来定绳墨;正如一个有独到见解的工匠,根据想象中的样子来运用工具一样。

这是写作的主要手法,也是考虑全篇布局时必须注意的要点。

在作家开始构思时,无数的意念都涌上心头;作家要对这些抽象的意念给以具体的形态,把尚未定形的事物都精雕细刻起来。

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

不管作者才华的多少,他的构思都可以随着流风浮云而任意驰骋。

在刚拿起笔来的时候,旺盛的气势大大超过文辞本身;等到文章写成的时候,比起开始所想的要打个对折。

为什么呢?因为文意出于想象,所以容易出色;但语言比较实在,所以不易见巧。

由此可见,文章的内容来自作者的思想,而语言又受内容的支配。

如果结合得密切,就如天衣无缝,否则就会远隔千里。

有时某些道理就在自己心里,却反而到天涯去搜求;有时某些意思本来就在跟前,却又像隔着山河似的。

所以要驾驭好自己的心灵,锻炼好写作的方法,而无须苦思焦虑;应掌握好写作的规则,而不必过分劳累自己的心情。

注释〕1古人:指战国时魏国的公子牟。

他的话载《庄子•让王》: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奈何!'”2 “形在”二句:原指身在江湖,心在朝廷。

这里借喻文学创作的构思活动。

魏阙(qu法卩):指朝廷。

魏:高大神思:宗炳《画山水序》:“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

”全宋文》卷二十)悄(qi dO巧):静寂。

吟咏”二句:指作家刚沉吟构思,文章尚未写成,可是在作家心目中,好像已听到那篇未来作品的音节铿锵了。

吐纳:发出。

6睫(ji节):眼毛。

7致:达到。

8神与物游:指作者的精神与外物的形象密切结合,起活动。

胸臆:指内心。

臆:胸。

达疏:“枢,谓户枢;机,谓弩牙。

言户枢之转,或明或暗; 弩牙之发,或中或否,犹言行之动,从身而发,以及于物,或是或非也。

”文思的掌握和酝酿。

为理解。

致:情致。

怿(y 意):一作“绎”,译文据“绎”字。

10志气:作者主观的情志、气质。

统:率领,管理。

11辞令:动听的言语。

枢机:指主要部分。

《周易•系 辞上》: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孔颖12枢机:这里指“辞令”。

13关键:这里指“志气”。

14遁:隐避。

15陶:制瓦器。

钧:造瓦器的转轮。

这里以“陶钧”指16瀹(yu e 月):疏通。

藏:同“脏”,内脏。

17 雪:洗涤。

《庄子•知北游》:“老聃曰:‘汝齐(斋)戒疏瀹而 你)心,澡雪而精神。

'”18 宝:这里指人的知识。

19 酌:斟酌,有考虑、思辨的意思。

20阅:阅历、经验。

穷:探索到底。

照:察看,引申 2122 玄:指深奥难懂的事物或道理。

宰:主宰,这里指作家的心灵。

23 声律:指作品的音节。

安排音节本来只是写作的技巧之一,这里用以代表一切写作技巧。

墨:绳墨。

“墨”与下句“斤”相对,和《文选•琴赋》中的“离子督墨,匠石奋斤”用法同。

24 独照:独到的理解。

25 窥:视。

意象:意中之象,指构思过程中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构成的形象。

斤:斧。

26 驭文:就是写作。

驭:驾驭,控制。

术:方法。

27 大端:重大的端绪,也就是要点。

28 万涂:即万途,指思绪很多。

29 规:画圆形的器具。

矩:画方形的器具。

这里是用规矩”指赋予事物以一定的形态。

虚位:指抽象的东西。

30 镂(I 0漏):也是刻。

无形:和上句“虚位”意同,这两句和陆机《文赋》中说的“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意义相近,都指通过艺术构思而赋予抽象的东西以生动具体的形象。

31 登山:指构思中想到登山的情景。

下句“观海”同。

32 搦(nu 0诺):握,持。

翰:笔。

33 辞:指写成了的作品。

“辞前”是未写成以前34 暨(j计):及。

35 心始:心中开始考虑写作时的想象。

36 翻空:指动笔写作以前构思的情形。

37 征实:指把作者所想象的具体写下来。

38 际:这里指空隙。

39 疏:远,指语言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

40 方寸:心。

《二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41 域表:疆界之外,指很远的地方。

42 咫(zh吐)尺:指距离很近。

咫:八寸。

43 秉:操持,掌握。

44 务:专力。

45 章:文采。

契:约券,引申为规则。

46 不必劳情:参看《养气》篇。

其中论不必过于苦思说:“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钻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

人之禀才1,迟速异分2;文之制体3,大小殊功4。

相如含笔而腐毫5,扬雄辍翰而惊梦6,桓谭疾感于苦思7,王充气竭于思虑8,张衡研《京》以十年9,左思练《都》以纪10: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淮南崇朝而赋《骚》11,枚皋应诏而成赋12,子建援牍如口诵13 ,仲宣举笔似宿构14,阮瑀据案而制书15 ,祢衡当食而草奏16 :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17 ,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

覃思之人18 ,情饶歧路19 ;鉴在疑后20 ,研虑方定。

机敏故造次而成功21 ,虑疑故愈久而致绩22 ;难易虽殊,并资博练23 。

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24 ,未之前闻。

是以临篇缀虑25 ,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26 ,辞溺者伤乱27 。

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28 ,贯一为拯乱之药29 ;博而能一30 ,亦有助乎心力矣。

译文〕人们写作的才能,有快有慢;文章的篇幅,也有大有小。

例如司马相如含笔构思,直到笔毛腐烂,文章始成;扬雄作赋太苦,一放下笔就做了怪梦;桓谭因作文苦思而生病;王充因著述用心过度而气力衰竭;张衡思考作《二京赋》费了年的时光;左思推敲写《三都赋》达十年以上:这些虽说篇幅较长,但也由于构思的迟缓。

又如淮南王刘安在一个早就写成《离骚赋》;枚皋刚接到诏令就把赋写成了;曹植拿起纸来,就像背诵旧作似地迅速写成;王粲拿起笔来,就像早已做好了一般;阮瑀在马鞍上就能写成书信;祢衡在宴会上就草拟成奏章:这些虽说篇幅较短,但也由于构思的敏捷。

那些构思较快的人,对写作的主要方法是心中有数的,他们机敏得好像未经考虑就能当机立断。

而构思迟缓的人,心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思路,几经疑虑才能看清楚,细细推究才能决定。

有些人因为文思敏捷,所以很快就能写成功;有些人因为多所疑虑,所以历时较久才能写好。

两种人写作虽难易不同,但同样依靠多方面的训练。

假如学问浅薄而只是写得慢,才能疏陋而只是写得快;这样的人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