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事故应急预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车间

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措施

编写:

审核:

审批:

批准: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目录

1.总则 (3)

1.1 编制目的 (3)

1.2 编制依据 (3)

1.3 适用范围 (3)

1.4应急工作原则 (4)

2.危险性分析 (4)

2.1车间基本情况介绍分析 (4)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4)

2.3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性质 (5)

3.组织机构与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组织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8)

5. 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9)

5.1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9)

5.2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12)

5.3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15)

5.4发生人员中毒现场处置措施 (16)

5.5发生高温烫伤、烧伤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17)

5.6发生高空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18)

5.7发生坍塌倒塌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19)

5.8 大风天气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20)

5.9 变电所电气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21)

6.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24)

7.预案响应程序 (30)

8.应急培训计划 (31)

9.演习计划 (31)

10. 适时修订改进 (31)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规范生产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及时、有效地组织对本单位突发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采取应急救援行动,确保单位具备快速反应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社会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条例》

(6)《劳动保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车间人员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机械伤害、火灾、触电、中毒、烫伤、烧伤等危险,有害因素造成的事故。

1.4应急工作原则

1.4.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1.4.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车间负责人负责统一协调、指导应急救援工作,各所属单位、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

1.4.3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与日常演练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工作。

2.危险性分析

2.1车间基本情况介绍分析

电气车间的工作环境内含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有H2、CO、CH4、H2S、氨水、煤粉、煤焦油等,根据本车间的工作特点,主要存在机械伤害、火灾、触电、中毒、烫伤、烧伤等有害因素造成的事故,另外还存在粉尘、高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

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主要危险源为触电、火灾、机械伤害、中毒等。

2.2.2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2.2.2.1触电事故危害分析

电气设备因维护、保养不当,安全管理不严,非电工作业人员装修电器设备和线路,违反操作规程,检修前不验电及悬挂标志牌制度

等极易发生触电事故。

2.2.2.2火灾爆炸事故危害分析

电器短路、机械碰撞、违章动火等均可引发火灾爆炸。塑料原材料是易燃品与火能燃烧并能发出有害气体,因此存放时必须远离火源。

2.2.2.3机械伤害事故危害分析

机械、输送传送带等设备的外露传动部分防护装臵不健全或有缺陷,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发生绞伤事故。

2.2.2.4中毒事故危害分析

中毒,是指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通过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使机体组织器官产生功能、代谢紊乱或结构损伤,引起机体病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工艺管道泄漏等造成的。

2.3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性质

H2S:爆炸极限浓度4%-44%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

CO:爆炸极限浓度12.5%-74%

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

CH4:爆炸极限5%-15%,最小引燃能量为0.28mmL

煤尘:爆炸引燃温度610℃-1050℃

爆炸上限浓度1000-2000g/m3

爆炸下限浓度30-50g/m3

爆炸的最小点火能为4.5-40MJ

氨水: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焦油: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密度小于1,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

3.组织机构与职责

3.1组织机构

3.1.1指挥领导组

组长(总指挥):

副组长(副总指挥):

成员:

3.1.2物质保障组

组长:

成员:

3.1.3事故处理组

组长:

成员:

3.1.4人员救援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