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
民族植物学研究新进展
民族植物学研究新进展作者:李官华龙春林来源:《科学》2019年第02期民族植物学以传统植物学知识和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人类如何认知植物,如何利用植物,如何保护和管理植物及其环境,如何将传统植物学知识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植物如何影响人类的经济、语言、文化等。
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植物学家哈什伯杰(J.W.Harshberger)教授1896年创立民族植物学(ethnobotany)以来,至今已有123年。
1966年,中国著名植物学家李惠林教授在就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讲席教授的就职演讲上,首次使用了“民族植物学”一词。
1982年裴盛基研究员发表了中国第一篇民族植物学研究论文,开创了中国民族植物学,促进了其在亚洲的发展。
民族植物学以传统植物学知识和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對象,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人类如何认知植物,如何利用植物(包括经济利用、药物利用、日常生计利用、文化利用等),如何保护和管理植物及其环境,如何将传统植物学知识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植物如何影响人类的经济、语言、文化等。
民族植物学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描述阶段,即调查、记录并整理民间如何认识和利用植物的知识,采用编目形式进行描述,用图形表达,记录声音图像,整理数据、建立信息库;解释阶段,即识别民族植物学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评价;应用阶段,将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民族植物学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植物学、人类学、药物学、语言学、生态学、经济学等。
民族植物学还有许多相关学科,如民族生物学、民族药物学、民族生态学、民族动物学、经济植物学等,涉及人与自然之间许多方面的关系。
民族植物学在植物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2017年召开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发布的《植物科学深圳宣言》中,第6个优先领域就是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内容,明确“对于与植物和自然相关的乡土风情和历史传统,我们要加以评估、记载和保护”。
中国植物学研究水平
中国植物学研究水平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进化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
中国作为世界上植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植物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一、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植物分类是植物学研究的基础,对于了解植物的多样性、进化以及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植物学家在植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中国植物资源的全面调查和研究,建立了中国植物志,对中国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记录,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植物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是植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国的植物学家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例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植物的生理机制和分子调控网络,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三、植物资源与保护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植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珍稀植物资源。
中国的植物学家一直致力于植物资源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例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植物资源的评估和保护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植物保护政策和措施,保护了许多濒危植物和珍稀植物的生存环境,为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四、植物遗传与基因工程研究植物遗传与基因工程研究是植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中国的植物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植物基因的研究,培育出了许多抗病虫害、耐逆性强的转基因作物品种,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五、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生态学研究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植物学家在植物生态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讨论——一种科学实践哲学的视角
Ta b. 2 Cha n g e s i n t he i nt e r p r e t a t i o n o f c o n c e p t s a nd c o n t e n t s o f“e t hn o b o t a ny ”
让 我们 再看 大陆元 老级 的学 者裴盛 基及 其学 生 的定 义 :
2 0 0 7年定 义 : 民族植 物学是 一 门研 究人 与植 物之 间相互 作用 的科 学 , 它 既研 究人 类 如何 认 知植 物 ,
也研 究人 类如何 利用 植物 , 及人类 认 知和利 用植 物 的历史 、 现 状 和未来 的动 态演 变 过 程 , 并 将 研 究 的结
新定 义抛 弃 了文化 、 直接 、 传统、 经验词 汇 . 新定 义 为什么 要这样 做 ?为什 么要 祛除 文化 ( 文化、 传统) 、 地 方性 ( 直接 、 经验 ) ? 很有 意 思 的是 ,
“ 文化 ” 这里代 表 的土著 或本 土 的文 化 , 祛文化 , 就是 指 明民族植 物学 研究 开始要 远离 本土 文化 ; “ 直接”
( o r i g i n a l t e x t a n d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a d d e d i n r i g h t l i s t b y t h e p a p e r a u t h o r )
8
中 央 民族 大学 学 报 ( 自然科 学 s . ” ) 特别 指 出 , 去除 “ p r i m i t i v e ” 并 非 说 民族 植物 与 本 土社 会 无关 , 而是指出, 民族 植 物 学 的 研究 要包 括所 有 的文化 . 福特极 为担 心本 土知识 的消 亡 , 告诫 民族 植物 学家要 尽快 抓 紧研究 民族植 物学
民族植物学调查心得
民族植物学调查心得民族植物学调查心得作为一名植物学爱好者,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民族植物学调查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我国土著民族的植物利用、传统知识和生态文化。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这次调查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在调查中,我发现土著民族对植物的认识非常深入,他们了解植物的习性、特点和药用价值。
比如,在云南的某个彝族村寨,我了解到他们把某种读书人家叫做“毛土股”,这是他们对一种植物的称谓,因为此植物叶面有很多小小的细毛,所以彝族居民认为它和读书人的胡须很相似。
除了称谓,他们对该植物的用途也非常了解,包括药用、染色等。
通过与村民进行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他们对植物的热爱与尊敬,这些传统的民族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保护。
在调查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一些常见的民族植物利用方式。
比如,有些土著民族以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部分进行药用。
他们使用不同的植物来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这种口传的知识在民族中代代相传,是他们生活和生存的重要保障。
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用于染色,制作服饰和手工艺品。
这些很平凡的植物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调查中,我还发现了植物对土著民族环境与文化的重要性。
在西藏的一所藏族家庭,我得知他们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来预测气候变化,并进行耕作决策。
他们通过观察植物的开花时间和叶片形态的变化,判断出季节转换的时间和气候趋势,这是他们追随了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
此外,植物还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中,人们会用植物制作花环和鲜花来装饰家居,这不仅美观,也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植物与土著民族的关系紧密而深厚,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民族生态文化。
通过这次民族植物学调查,我受益匪浅。
我深刻体会到植物对于土著民族的重要性,它们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其生存之本。
土著民族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知识和文化智慧。
因此,我们有责任去尊重和保护这些传统知识,促进民族植物学的发展与传承。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一、前言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跨学科的科学.它建立在植物学、生态学、语言学、药物学、农学、园艺学、经济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横跨这些相关学科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专门研究领域。
民族植物学研究人类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包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药物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的历史、现状和特征.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
经典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主要从事民族植物学的调查、记载、编目和分析评价。
现代的发展趋势已将民族植物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应用发展阶段,它可以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诸多方面,也可以应用于村社的规划和持续发展方面.民族植物学知识对于剧变的现代社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植物学已经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的植物资源和文化性异常丰富,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植物作医药、食品、建筑材料、日用品原料等的历史悠久,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民族植物学之根早已深植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之中,中华文化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内容。
民族植物学在中国发展的近二十年中,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引起国际学术界的瞩目,中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已成为世界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将为国际民族植物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因此对于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的概况了解至关重要.二、我国民族植物学概述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是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以及人类活动与植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药物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的历史、现状和特征。
近年来,民族植物学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当地民族对植物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及人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研究不同民族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及其对传统药用植物的使用情况。
「我国植物营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植物营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植物营养研究是农业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关注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转运和利用过程,以及营养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在我国,植物营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我国植物营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植物营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土壤养分素质与植物需求的匹配关系。
土壤养分丰富和适宜是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的基础,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在不同生长阶段也具有差异。
因此,深入研究土壤养分的特性,建立养分素质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提供更科学的施肥建议和优化施肥方式。
第三,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不同的影响,植物对于养分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研究不同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有助于优化施肥策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最后,植物营养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
土壤和气候条件对植物营养吸收和利用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研究土壤养分和气候因素对植物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规律,有助于科学地调控土壤环境,提供环境友好型的施肥措施。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植物营养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营养素利用率的提高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的限制,提高农作物养分利用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减少养分流失的关键。
研究如何提高农作物对养分的高效吸收和利用,将成为未来的重点。
其次,植物营养研究需要更加注重综合研究。
植物营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壤、气候、水分和养分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的跨学科合作,结合土壤科学、植物学、农业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优势,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绿色施肥和土壤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传统的化学施肥方式不仅造成了土壤养分的失衡和环境污染,还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
因此,研究如何利用土壤微生物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施肥,对未来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
[ 1 8 ] 李振光 , 王净净. 从瘀治痫理论基础及机理的研 究摄 要[ J ] . 中医药
学刊 , 2 0 0 1 , 1 9 ( 4 ) : 3 2 3 .
[ 1 9 ] 余德生 , 汪森. 脑 通防治帕金森 氏病 1 2例 [ J ] . 辽 宁 中医 志, 1 9 9 7 ,
・
3 5 2・
WO RL D C HI NE S E ME DI C I NE Ma r c h . 2 0 1 3, Vo 1 . 8, N o . 3
织c a s p a s e 一 3 蛋白表达 的影响[ J ] . 中医药信息 , 2 0 1 1 , 2 8 ( 2 ) : 6 5 .
摘 要 我 国是一 个多民族 国家, 有 着悠 久的历 史和灿烂的文化。各 民族在利 用植物 方面有着鲜 明的民族特 点。民族植物 学的
研 究工作在我 国 已经有一 定的时间, 本 文试对近年来我 国民族植物学方面的工作做一 个综述 , 以期 望为 日后的进一步研 究打下
基 础。
关键词
民族 植 物 学 ; 进 展
中医 药 大 学学 报 , 1 9 9 6 , 1 9 ( 4 ) : 1 5 .
[ 1 3 ] 王会芳.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病 4 8例 [ J ] . 中国中医急症 , 2 0 0 6 ,
1 5 ( 7 ) : 7 8 2 .
[ 2 2 ] 汪瀚 , 童建兵. 鲍远程治疗帕金森 病的经验 [ J ] . 中医药 I 临床杂志 ,
( 4 ) : 3 8 3— 3 8 4 .
[ 2 0 ] 樊蓥. 周仲瑛治疗震 颤麻痹 的经验 [ J ] . 中医杂 志 , 1 9 9 6 , 3 7( 1 1 ) :
中药材的民族植物学及文化学研究
中药材的民族植物学及文化学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和目的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药材的民族植物学和文化学研究,深入探索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和应用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民族植物学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考察,收集中药材的植物学信息,包括植物物种、分布区域、生长环境等。
对植物形态、解剖结构、生理特性等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探究中药材植物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
利用系统学方法对采集到的中药材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亲缘关系和分类归属。
2. 民族文化学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田野调查,深入了解中药材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传统应用,研究中药材与中华民族的特殊关系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民族药物学文化遗产的收集和整理,挖掘中药材的文化内涵,解读中药材背后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
三、方案实施情况1. 采集和整理中药材样品:组织专业团队进行野外调查,收集大量中药材样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并按照植物系统学的要求进行标本制作和保存。
根据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的不同,分析样品的地理分布和时空变化规律。
2. 植物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组织切片技术,对中药材植物的形态特征、组织构造、器官形态等进行详细的研究。
3. 植物生理学实验:对中药材的生长需求和适应机制进行研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因素对中药材生长和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
4. 民族文化调查和记录:走访中药材种植地及相关民族地区,深入了解当地民族对中药材的认知、使用和传统加工方法。
通过合作实施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中药材的民俗文化、神话传说和独特的社会意义。
数据采集和分析:1. 植物形态学和解剖学数据:对采集到的中药材样品进行测量和分类,记录有关中药材植物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数据。
2. 地理和时空数据:根据采集地点和时间的变化,对中药材的地理分布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统计。
蒲公英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及开发利用
学 的 角 度 论 述 蒲 公 英 的食 用 、 用 等 价 值 和应 用 情 况 . 对 新 疆 植 物 资 源 的 开 发 利 用 , 效 利 用 生 物 资 源 , 药 这 有 提 高 人 民身 体 素 质 具 有 一 定 的 参 考 价 值 .
关 键 词 : 蒲 公 英 ; 族 植 物 学 ; 用 价 作 者 : 尔 巴依 ・ 不 都 沙 力 克 ( 9 9一 ) 男 ( 塔 尔 族 ) 新 疆 伊 犁 人 , 士 , 士 生 导 师 , 究 方 向 :干 旱 区 努 阿 15 , 塔 , 博 硕 研
生 态 , —mal n rae @ y h o e m. n E i: ub y v a o . o e
坏 血酸 4 . 0 g 尼 克 酸 1 8 m ; 0 g干 品 中 含 钾 4 . 3 g 钙 1. 5 g 镁 4 3 m , 0 0 m , 7 1m , .8 g 10 10 m , 2 1m , . 0 g 钠 . 3 g 磷
3 9 r , 2 3 2x , 4 . t , 3 . g 铜 1 . [ . 统 计 , 10 . 8 g 铁 3 . 1 锌 4 2x 锰 9 5 , 4 2z a g g g 据 每 0 g蒲 公 英 中 氨 基 酸 总 量 84 mg 13 ,
摘 要 : 蒲 公 英 属 中 有 很 多 种 类 为 常 见 药 用 植 物 , 且 其 中 很 多 种 类 也 可 食 用 和 用 于 美 容 保 健 等 行 业 , 而 其 研 究 历 史 已有 数 千 年 之 久 . 公 英 属 在 新 疆 共 有 3 蒲 6种 , 少 数 民 族 利 用 的 方 法 都 大 同 小 异 . 文 从 民族 植 物 各 本
生, 、 , 、 茎 叶 花 絮并 似 苦苣 , 小耳 . 但 嫩苗 可食 ” 的说 法 .
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讨论_一种科学实践哲学的视角_吴彤
2013年2月第22卷第1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MUC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Feb.,2013Vol.22No.1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讨论———一种科学实践哲学的视角吴彤(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北京100084)摘要:本文以中国民族植物学家的研究作为案例,讨论了中国民族植物学祛民族特性和本土文化的问题.在当代科学化的背景下,尽管民族植物学家的做法可以理解,但这个状况反映了中国民族植物学的衰落和问题.科学实践哲学的视角可以揭示背后的问题,并且为中国民族植物学保持本土和传统知识研究提供合理性.关键词:民族植物学;定义;研究演化;科学化;科学实践哲学;领域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036(2013)01-0005-09收稿日期:2012-11-27作者简介:吴彤(1954-),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科学实践哲学、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1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历史与现状民族植物学诞生于1896年(John Harshberger ),这既与工业化有关,也与殖民化有关.中国大陆的研究开始于1982年.[1]大陆民族植物学的先驱-裴盛基先生先后有三篇文章讨论了大陆民族植物学的进展.[2 4]图1裴盛基教授在民族植物学亚太论坛(北京会议2010.9)上Fig.1Professor PEI Shengji in Asia-Pacific Forum ofEthnobotany (Beijing 2010.9)裴盛基认为,自1982年引入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大陆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理论体系、内容和方法,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等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果.[4]在建制方面,也形成了研究队伍,机构和可以发表的期刊,研究了多种民族植物,展开了民族植物资源调查,召开了多次东亚和世界民族植物学方面的会议.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2卷图2龙春林教授在野外工作中Fig.2Professor LONG Chunlin working in thefield 图3淮虎银教授Fig.3Professor HUAIHongyin图4哈斯巴根教授Fig.4Professor HAS Si-Ba-Gan图5薛达元教授Fig.5Professor XUE Dayuan 2透过民族植物学定义变迁,看大陆民族植物学的走向让我们首先了解国际上民族植物学定义变迁,下面是Cotton 关于民族植物学概念解释历史变迁的一个表:[24]表1C.M.Cotton 给出的民族植物学定义变迁Tab.1C.M.Cotton given the ethnobotany definitions in differ timeTable 1.1Change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ethnobotany ’.Prior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erm ethnobotany in 1895,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botanical knowledge focused almost entirely on the applications and economic potential of plants used by native peoples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is century ,however ,anthropologic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 beca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Later ,as ethnobotanical studies escalated during the 1980s ,a whole range of interpre-tations appeared as more and more disciplines became involved ,culminating with Martin ’s interpretation in late 19956第1期吴彤: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讨论———一种科学实践哲学的视角续表Date Interpretation of ethnobotany Source1873Aboriginal botany*—he study of all forms of vegetation which aborigines usedfor commodities such as medicine,food.textiles and ornaments.Powers1873(in Castetter1944)1895Ethno-botany*—the use of plants by aboriginal peoples.Harshberger(1896)1916Not just a record of plant use,but the traditional impressions of the totalenvironment as revealed through custom and ritual.Robbins et al.(1916)(in Castetter1944)1932Not only tribal economic botany,but the whole range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of plants and plant life.Gilmour(1932)1941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 which exist between humans and their ambientvegetation.Schultes(1941)(in Castetter1944)1941The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primitive humans and plants.Jones(1941)(in Castetter1944)1981The study of the dire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humans and plants.Ford(1978)1990The study of usefulplants prior to commercialisation and eventualdomestication.Wickens(1990)1993The recording and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that differentcultures have accumulated throughout millennia.FEB(1993)1994All studies(concerning plants)which describe local people’s interaction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Martin(1995)*Terms in italics introduced at this time.裴盛基、淮虎银主编的《民族植物学》对此表民族植物学的解释(interpretation)的整理为:表2民族植物学概念与研究内容演变(右列原文与译文为本文作者所增加补充)Tab.2Change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ethnobotany”(original text and translations added in right list by the paper author)年份对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定义英文原文(引自C.M.Cotton,1996,p.2)1873土著植物学:研究原住民用作诸如药材、食物、装饰等日常用品所利用的各种植物的科学Aboriginal botany—the study of all forms of vegetation whichaborigines used for commodities such as medicine,food,textilesand ornaments(Power1873).土著植物学:对原住民用作诸如药材、食物、织物和装饰等日常用品所利用的各种植物的研究1895民族植物学:研究原住民利用植物的科学.Ethnobotany———The use of plants by aboriginal peoples(Harshberger,1896)民族植物学———对原住民的植物利用的研究1916民族植物学不仅只是记载植物的用途,而且也包括在传统习俗和仪式中表现出的对这个环境的认知等内容Not just a record of plant use,but the traditional impressions of thetotal environment as revealed through custom and ritual.(Robbins etal.1916,in Castetter1944)民族植物学不仅只是记载植物的用途,而且也记载包括在习俗和仪式中表现出的对整个环境的传统印记等内容1932民族植物学不仅包括部落的经济植物学,而且也包括所有关于植物的传统知识Not only tribal economic botany,but the whole range of traditionalknowledge of plants and plant life(Gilmour1932).民族植物学不仅包括部落的经济植物学,而且也包括所有关于植物和其生活的传统知识1941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中植物之间关系的科学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 which exist between humans and theirambient vegetation.(Schultes1941in Castetter1944)民族植物学是人与周围环境中植物之间关系的研究1941民族植物学是研究“原始人”与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the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primitive humans and plants.(Jones1941in Castetter1944).民族植物学是原始人与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7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2卷1978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直接关系的科学The study of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s and plants(Ford1978)原文此处的年代为1981民族植物学是人与植物之间直接关系的研究1985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人与植物界全面关系的科学原表没有此条1990民族植物学是研究尚未商业化而最终会被引种栽培的有用植物的科学The study of useful plants prior to commercialization and eventualdomestication.(Wickens1990)民族植物学是对商业化之前和最终会被驯化的有用植物的研究.1993民族植物学是记载和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下已经积累了数千年的有关环境知识的科学The recording and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thatdifferent culture have accumulated throughout millennia.(FEB1993)记载和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下已经积累了数千年的有关环境知识1994所有涉及植物的、描述当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All studies(concerning plants)which describe local people’sinteraction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Martin1995)所有涉及植物的、描述当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事实上,哈什伯杰的说明里并没有科学二字(J.W.Harshberger,in1895,first applied the term ethnobotany to the study of“plants used by primitive and aboriginal people”.[22]同样,琼斯的说法里也没有科学二字(Jones(in1941:220):Ethnobotany is the study of the interrelations of primitive man and plants”).[22]福特的解释(Ford,in1978,“Ethnobotany is the study of direct interrelations between humans and plants.”[22])特别指出,去除“primitive”并非说民族植物与本土社会无关,而是指出,民族植物学的研究要包括所有的文化.福特极为担心本土知识的消亡,告诫民族植物学家要尽快抓紧研究民族植物学的对象,否则这个领域很快就会西化,而变成一种过去的东西,而走样变味.[22]中文译文的问题主要是,大部分均加了原文没有的“科学”二字.与原文相比,译介的中文表达力图通过民族植物学语词表征,述说民族植物学是科学,并力图与文化隔离或拉开距离.事实上,我们看到,西方民族植物学原有定义的变化,有向一般科学方向的变化,也有强调文化和地方性知识的变化.中国大陆研究的定义比较倾向于朝向一般植物学科学方向的靠拢.让我们再看大陆元老级的学者裴盛基及其学生的定义:2007年定义: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既研究人类如何认知植物,也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植物,及人类认知和利用植物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将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6]更早的1998年定义: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它研究人类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包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的历史、现状和特征.[5]新定义抛弃了文化、直接、传统、经验词汇.新定义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祛除文化(文化、传统)、地方性(直接、经验)?很有意思的是,“文化”这里代表的土著或本土的文化,祛文化,就是指明民族植物学研究开始要远离本土文化;“直接”意即直接关系,民族植物学本来很强调本土植物与本土居民的直接的生活关系;祛“直接”的含义,也是远离“直接”,要使得关系成为间接的,离开直接的关系;“传统”词汇表达的含义更为清晰明了,祛“传统”意味着不需要向本土传统文化讨教,可以把植物直接送到实验室,进行现代性的分析,就可以获得植物的分子成分,了解植物的医用成分,传统不再起作用,可以离开传统对所谓的民族植物进行研究了;89第1期吴彤: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讨论———一种科学实践哲学的视角至于“经验”也是备受科学传统诟病的词汇,谁要是仍然是以经验研究为主,谁的科学程度就不会高,所以剔除“经验”也是科学的志向,因此也成为中国大陆民族植物学家的志向.3透过大陆民族植物学研究学者谈“问题”,看大陆民族植物学可能的走向从事民族植物学的一些重要的学者2005年撰文谈了民族植物学在中国大陆受到的误解,这些误解,可能主要来自于民族植物学所在的大学科———植物学或生物学学科.这些学科中的某些人指责民族植物学:[7]1.只是研究少数民族利用植物的学科;2.只是对历史上有关记载植物的著作进行文献研究的;3.没有定量方法;4.发展非常有限,因为任何一个民族对植物的利用都有一定的限度;5.是纯粹的社会科学;6.以选择偏远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研究成果的意义具有局限性.大陆民族植物学家是如何应对这些所谓的误解呢?他们的解释性对策是:1.针对民族植物学“是研究少数民族利用植物的学科”的“误解”,论证不仅研究少数民族而且研究汉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有关植物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传统知识”;[7]2.针对民族植物学“是对历史上有关记载植物的著作进行文献研究的”学科的“误解”,论证“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古籍中所记载的有关资源植物的研究是民族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绝不是民族植物学的全部”;[7]3.针对“民族植物学没有定量方法”,论证民族植物学早期研究中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现在大量定量方法进入民族植物学研究,如各类定量评估、样方法以及其他生态学方法与指标,民族植物学没有定量方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7]4.针对民族植物学发展非常有限的认识,论证在少数民族里的有关植物的知识不会穷尽,另外也会动态发展,因此民族植物学所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也将永无止境;[7]5.针对民族植物学被认为“是纯粹的社会科学”的观点,指出虽然人是民族植物学的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研究对象,但更强调“如何通过其他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解释他们对植物利用或保护的合理性”,“民族植物学研究虽然借用了社会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也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但民族植物学更多地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探讨人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7]6.针对“民族植物选择偏远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其研究成果的意义具有局限性”的观点,说明为什么这样选择,以及这些知识提炼的成果及其价值具有普遍性.[7]大陆民族植物学家为什么要如此解释呢?这是否反映了大陆民族植物学家正在为自己的学科地位、利益而斗争呢?同时是否也反映了大陆民族植物学家自己的诉求和他们希望可能的走向呢?4问题解释背后的观点与立场分析大陆民族植物学家上述解释背后,可能反映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民族植物学本身在植物学学科内发展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带来的问题.大陆民族植物学家的解释中,有明显的强调自己学科是科学的倾向.尽管承认自己的跨学科研究特性,但是尽可能偏向科学一边,说严重些,包含着不承认自己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特性的意思.背后01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2卷也的确反映了民族植物学这种跨学科研究在中国大陆地位的尴尬.首先,让我们先从我国植物学定义看植物学分类: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形态解剖、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系统进化、分类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综合性科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其中与人类关系是与民族植物学有关的说法.但是在学科分类中缺少民族植物学的位置.大陆几部重要的植物学教材和著作,其分类中均没有涉及民族植物学.这也的确表明,民族植物学在中国植物学中处于边缘地位.其次,我们再从学科建制的角度看看民族植物学学科的地位,其学科地位正在退化.即便是实力雄厚的中科院昆明植物学研究所,它有一园一库和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所级实验室———植物园、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所级重点实验室(包括民族植物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民族植物学只在这个所级实验室中,而且被整合为其中若干研究中的一个.通过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所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内容我们可见民族植物学的位置,该所级实验室包括五个研究方向:1)重要资源植物的调查与评价;2)资源植物的引种驯化与新品种选育;3)产业化开发和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4)山地生态与社区生计的综合研究;5)资源植物信息资源的组织和建设;以及三个研究组.其中研究方向1)重要资源植物的调查与评价方向里有民族植物学内容,所级实验室的主页相关介绍指出:该方向主要依托原民族植物学实验室的科研队伍和优势,充分利用我国在植物资源传统利用的经验和实践,发掘食用植物和观赏植物新资源.结合我所在植物分类、区系地理和种质保存方面的技术优势,研究和评价满足于国家战略的食用和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开展形态学、细胞学、胚胎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植物生物学系统研究,服务于植物引种驯化和育种.重点研究类群:淀粉类小作物;野生蔬菜、植物食用香料和色素;芳香油资源;特有绿化树种;高山花卉资源.“原民族植物学实验室”,表明现在已经不复存在.所级实验室包括三个研究组,分别是孙卫邦组(植物保育与驯化生物学)、管开云组(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龙春林组(民族植物学).可见民族植物学在所级实验室中的分量和地位.随着老一代民族植物学家退休,一些重量级中青年民族植物学家离去,昆明所民族植物学学科退化已经开始显现.不知重点转移是否可能(如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转移到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单位)?再次,民族植物学正在科学化,其“去人文社会科学化”倾向明显.昆明植物所里尽管民族植物学退化明显,即便如此,如能够保持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本身内容,也还可以.而我们看到昆明所内的民族植物学本身也同时加速改变自己的研究内容,朝向非民族植物学方向变化着.昆明植物所的民族植物学方向已经主要变成为:是要充分利用我国在植物资源传统利用的经验和实践,发掘食用植物和观赏植物新资源.其重点方向里已经没有民族植物学的影子.其中有一个“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评价研究组”,牵头组长为龙春林教授,目前已经调到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主要精力已经转移.而该研究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主要从事植物学及相关领域(民族植物学、生物多样性、植物种质资源、民族药物学和药物化学、植物资源学、植物系统分类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民族植物学已经成为“括号”中的一个.民族植物学正在被现代化……,这些民族植物学家更愿意通过当代生物学新技术的方式,把新技术引入民族植物学研究,通过对这些手段和体制在民族植物学中的“安置”,把民族植物学提升到受到植物学乃至生物学重视的重要位置,这是二代以后的典型考虑和做法.殊不知,这很可能从根上丢掉了民族植物学的初衷和根本.前文诉说的民族植物学家对民族植物学学科性质的辨析,也是更为强调民族植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其理由也不难理解了.但是,去人文社会科学性质后,民族植物学与植物学有何相异?第四,这种边缘地位,使得中国的民族植物学家,更加的不愿意承认本土知识的地方性特征.他们试11第1期吴彤: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讨论———一种科学实践哲学的视角图通过创造“生态位转移”概念,来表明本土知识可以扩散与转化.[4]由于很少涉足于其他领域,他们因此并不知道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科学实践哲学的观点和立场———强调一切知识的本性都是地方性的,也许对阐释人类学家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的观点也不清楚.[11 14]他们总觉得自己研究的对象和形成的知识是地方性知识,因此不如科学那种“普遍性知识”,总是觉得在普遍性知识面前低人一等.他们也不了解西方知识同样是地方性知识的科学哲学观点.第五,由于历史原因,大陆民族植物学家从来都想要避开政治的影响.因此,他们更不了解关于知识的传统性的说法,也许是一种政治说法,意味在资本主义造成的政治战场上互为对手的行为主体的立场和诉求.他们对西方借民族植物学研究而隐藏背后的殖民主义和扩张、掠夺性的意识不足,不了解如何建立一种传统知识自我保护的机制是多么的重要.[15 20]史蒂夫.拉图瓦指出,西方科学已经沦为为了企业利益驱使下的全球资本积累和扩张的手段.[21]科学被从一种知识探索工具改造成了企业资本积累的工具.[21]一个重要的例子,《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决定了贸易协定中含有的知识产权和围绕生命形态的知识产权的专利权的全球化.这对生物多样性和本土知识会产生严重后果.[21]也同样有人指出,“制定TRIPS,是为了防止发展中国家对富裕国家的发明和产品的所谓盗版.而至于北方国家大型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生物学知识和非正式本土知识的全面盗用,它却缄口不言”.[18]于是,关于传统或本土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认识论争论,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论色彩,并且不可能与政治论分开.因为现代科学是由于科学之外和非科学的理由即由经济、地缘政治的参数而被假定变得具有普遍性了.除了对传统食物及其他资源设置专利之外,还有一些例子显示受研究机构雇用的科学家正在从事逐渐涉及基因提取的遗传学研究.商品化的科学正在诱导和改造本土知识,使其沦落为一种可以出卖的商品.[21]拉图瓦举例:例1:澳大利亚的Autogen公司与汤加卫生部签署协议,要研究汤加独特人口资源中的“糖尿病”,需要收集愿意配合的汤加人身体的某些生物组织,引发公愤;例2:新西兰一家Diatranz公司打算在库克群岛人群中实施异种移植实验,即以猪胰脏细胞移植入糖尿病患者体内,以恢复胰岛素的生成,尽管当地政府同意,也引发民众强烈反应.被认为是引发了人与物种界限被打破相关的哲学问题,以及相关的文化、宗教和伦理上的思考.这两个例子表明,科学与本土知识在哲学和操作两个层面均有冲突.[2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认为,本土知识财产包括每一种本土文化所独有的信息、实践、信仰和哲学.[20]一旦让传统知识脱离了某个原住民共同体,该共同体将失去对这些知识文化的利用方法的控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传统知识体系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是原住民的习俗、传统、土地和资源所独有的.原住民有权保护其本土知识的知识财产,包括其保护其免受不当使用和掠夺性开发的权利.[25]我们不知道这些民族植物学家是否有这样的意识?他们是否参与了类似的不知情的、客观上通过国际合作,为对方提供本土知识资源的研究?在通过他们的科研项目进行很不完全的统计中,我们看到这类合作的确有一些,例如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2004-2007年间,国际合作项目有12项,项目经费占期间项目总经费的16.9%.这其中就有与民族植物资源调查和保护有关的项目.昆明植物所也有类似的合作.中国大陆科学家很少意识到西方科学与本土知识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问题重重.这不仅是西方科学与本土知识之间具有认识论和文化差异,而且在研究、咨询、分包、技术转让、法律工具和利益方面,科学已经被改造成为一个复杂且巨大的技术及文化霸权体系,从而使得本土知识的保护变得更为敏感和困难.[19]大陆民族植物学家是否应该提高保护本土知识、医用植物的意识,反对生物剽窃的意识,抵制有商业目标的生物勘探呢?21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2卷第六,更被忽视的是,谁对本土自然资源有控制权?大陆的民族植物学家似乎从来没有问过这种问题.不问这类问题,也许不是这些民族植物学家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的问题.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历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一种民族植物被民族植物学家研究透彻后,并且发表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的刊物上,假如这种植物很有经济价值,它的未来的遭遇可能如何?有时传统的非专利的保护制度对传统知识还是有效的.退而为本国来说,它在本国利益范围内被开发,是否会损害本土居民的利益?那些从未被打扰的植物,从此成为热门货.这一开发在公有制国家并不违法,但却可能侵犯本土居民的利益.这个利益却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最先应该保护的利益,是高于集团和国家利益的.[17]5结语:一种无奈,一种呼声这个无奈是谁的无奈?也许这是一双重的无奈.既是民族植物学家的无奈,也是我们的无奈.当然,我们仍然要发出声音,指出问题.一种可取的做法,是增强民族植物学家传统做法的信心,提供这种信心的哲学就来自于科学实践哲学.科学实践哲学认为一切知识的本性都是地方性的(local),这比阐释人类学吉尔兹的观点立场更进了一步.[26]如果任何知识都是地方性的,民族植物学家何惧来自科学的蔑视?也不必刻意靠拢科学,而失去民族植物学的文化、民族和本土特征.科学实践哲学指出任何知识都内在地镶嵌着权力因素的介入.这自然也提醒我们的民族植物学家要注意知识研究的权力问题.所以科学实践哲学为民族植物学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更好的认识论基础.更深沉的问题在科学研究的体制内部,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在推进科学创新,而没有注意到创新背后可能的认识论和政治论问题.民族植物学家无奈于如果只做传统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无法获得与转基因研究那样的巨大资金的支持,无法建立自己可以匹敌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室.特别是如果让人认为你是一只“蝙蝠”———人文加科学,那受到的支持就更少了.所以,国家层面上“人文与科学”是车之两轮都需重视的说法,到实际操作中完全是两回事.我们无奈还在于,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科学资本化和商业化的问题,不解决科学霸权的问题,民族植物学的植物学化,科学化,祛民族和祛传统文化是不可避免的,传统文化的退位也是不可避免的,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的退化与统一为一种没有文化特性的科学文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参考文献:[1]裴盛基.西双版纳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C]//热带植物研究论文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2]裴盛基.中国民族植物学:回顾与展望[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杂志,2003.[3]裴盛基.民族植物学研究二十年回顾[J].云南植物研究,2008,30(4):505-509.[4]裴盛基.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三十年概述与未来展望[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9.[5]裴盛基、龙春林.应用民族植物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6]裴盛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7]淮虎银,等.民族植物学认识的几个误区[J].植物学通报,2005,22(4):502-509.[8]张璐,等.民族植物学的应用研究溯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5-39.[9]龙春林、王洁如,民族植物学———社会及文化价值初探[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4,3(2):45-50.[10]张宇和.近四十年来植物资源利用研究进展[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1):49-57.[11]杨庭硕.地方性知识的扭曲、缺失和复原———以中国西南地区的三个少数民族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2-66,84.。
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各种植物资源、植物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的学科,它以研究本土植物资源特点和传统植物文化为基础,以了解本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核心,强调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民族植物学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植物的系统分类学、种质资源学、植物利用学、野生植物保护学、植物生物技术学、植物资源管理学、植物社会学等研究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研究本土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民族植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护及利用植物资源的重要原则,其目的在于实现植物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保护和恢复植物资源。
可持续利用的内涵是:首先,要保持植物资源的生物多样性,确保植物资源的稳定发展;其次,要按照特定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习俗,根据当地植物资源的特点,制定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模式;最后,要建立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实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内容,是探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推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适应气候变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要抓住本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先要研究本地植物资源的优势、特点、分布、分类等,梳理植物资源的发展历史,掌握植物资源的利用历史和传统文化,以及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
其次,要研究如何利用植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推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植物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和恢复植物资源,提高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
最后,要建立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实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一般内容,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保护及利用植物资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近代植物学发展特点的研究(1958-1949)的开题报告
中国近代植物学发展特点的研究(1958-1949)的开题
报告
题目:中国近代植物学发展特点的研究(1958-1949)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近代植物学发展特点,时间范围为1958年至
1949年。
该时期是中国植物学发展的重要时期,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
和变革。
本文将研究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路径,并探讨这
些特点如何影响了中国植物学的发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进行,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
分析和梳理,揭示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研究发现,中国
植物学在这一时期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注重实践和应用。
中
国植物学家在研究中注重实践,致力于挖掘和利用植物资源。
第二,民
族自觉和自主创新。
中国植物学家在研究中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自觉和自
主创新精神,努力探索中国的植物资源。
第三,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呼应。
中国植物学的发展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同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民
生福祉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中国近代植物学发展特点的研究,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中国
植物学历史的认识,为今后植物学发展提供借鉴。
本文研究的结果和结
论也将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国近代植物学、发展特点、实践、民族自觉、自主创新、现代化进程。
民族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
民族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民族植物学作为植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的是与民族文化、民族传统知识和民族发展密切相关的植物资源。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的增强,民族植物学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篇文章旨在探讨民族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民族植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的介绍,我们将了解到民族植物学的研究范围和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将深入了解民族植物学在中国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在保护和利用民族植物资源方面的应用。
在这个信息时代,民族植物学面临着许多挑战。
其中之一是如何有效地整合民族传统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以实现对民族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另外,民族植物学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加强对民族植物资源的保护研究,推动其在生态建设、生物技术和药物开发等领域的应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对民族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目标。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主题背景和意义,并概述了民族植物学的发展情况。
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四个小节,分别是民族植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民族植物学在中国的研究现状、民族植物学在保护和利用民族植物资源方面的应用以及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每个小节将以详细的内容来介绍相关的知识和研究情况。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对民族植物学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最后,文章将以结束语作为总结,以完整文章的结构。
关于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
关于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
王占武;刘强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7(28)3
【摘要】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一定地区的人群与植物界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民族植物学产生的认识误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全面地认识民族植物学,参与到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工作中.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王占武;刘强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百色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植物学研究 [J], 苏仕林;张婷婷;马博;黄珂;曾小飚
2.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 [J], 熊安东
3.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J], 王锡华
4.我国民族植物学文献研究 [J], 萨日娜;苏亚拉图
5.尽快地开展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 [J], 张卫明;陈重明;钱学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植物学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现况
目前,中国的植物学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如发现了大量的新物种、新属、新系,建立了中国植物的数字化库和植物园资源库,同时也在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中国的植物学家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合作开展植物资源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植物学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现况
中国植物学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现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植物学:中国古代的医药学、农学等学科涉及了对植物的研究,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已知的植物资源和应用。
2.
3.
近代植物学:在近代,随着外国传教士和学者的涌入,西方的植物学理论和技术开始传入中国。1842年,英国传教士丁韪良在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植物园——花园菜场。1899年,南京金陵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植物学系,开启了中国现代植物学的历史。
4.
5.
中国植物区系研究:20世纪初,植物地理学和植物分类学在国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中国植物区系学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入。在这一阶段,中国植物学家对中国的植物区系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记录,建立了中国植物学的学科体系,如《中国植物志》等。
6.Leabharlann 7.现代植物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植物学进入了现代化阶段。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中国植物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现在,中国的植物学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包括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等多个研究领域。
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三十年概述与未来展望
2 1年 5 月 01
中央 民族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n l fMUC( t a ce c sE iin) o r a o NaurlS in e d t o
Ma y,2 1 0 1 V0 . 0 N . 12 o 2
第2 O卷
第 2期
中 国 民族 植 物 学 研 究 三 十 年 概 述 与 未 来 展 望
发 展 时 期 , 在 全 球 范 围 内 维 护 生 物 多 样 性 与 文 化 多 样 性 的 共 存 , 现 植 物 资 源 的 可 持 续 利 用 , 社 会 即 实 为
经 济与环 境 的可 持续 发展 服务 的新 的历 史 时期 .我 国 民族 植 物 学研 究 起 步 较 晚 , 于上 世 纪 八 十 年代 始 初期, 至今 已有三 十年 的历 史 .民族 植 物学 在我 国的发展 正 值改 革开放 初期 , 业 发展 面临 由传 统 生计 农 农 业 向高效农 业发 展 的转 型时 期 ; 业 全面 发展 提速 , 植 物 资源 有着 广 泛 的需 求 , 民族 植 物 学 的发 工 对 为
中图 分 类 号 :Q 4— 9 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8 3 2 1 ) 20 0 -5 1 0 —0 6( 0 1 0 -0 50
前
言
民族植 物学诞 生 于 19 8 6年 , 由美 国植 物 学家 哈什 伯杰 (o nH r b re) 立 .民族植 物学 形 成 于 Jh as egr 创 h
裴 盛 基
( 国科 学 院 昆 明 植 物 研 究 所 ,云 南 昆 明 6 0 0 ) 中 5 2 4
摘
要 : 民 族植 物 学 ( t o o n ) 8 6年 诞 生 于美 国 ,9 2年 引 入 我 国 , Eh b t y 19 n a 18 经过 三 十 年 不 断 努 力 , 国 民族 植 中
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开发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开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开发是两个相关而又独立的领域。
民族植物学主要研究不同民族的植物知识、植物利用方式以及对植物资源的传承和保护,而植物资源开发则着重于探索和利用各类植物资源,并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开发进行综述和讨论。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涵盖了特定的主题。
首先,我们将在第一部分引言中提出本文的背景和目的,并简要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民族植物学的定义与背景,介绍该领域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与工具,并阐述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定义和范围内触及到植物资源开发领域,并探讨其不同方式与目标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紧接着,在第四部分中,将讨论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开发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民族植物学在植物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问题。
最后,在第五部分结论中,对本文主要观点和发现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和实践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关于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开发领域的综合了解。
通过解释这两个领域的定义、背景、重要性、相互关系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们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这两个领域的价值和意义,并促进两个领域之间更加紧密地协作与合作,以推动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我们宝贵的植物资源。
2. 民族植物学:2.1 定义与背景: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不同民族地区特有的植物及其相关知识、文化和利用方式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民族社会中对植物资源的认知、利用与管理,并通过对植物分类、生态环境和传统知识的研究,揭示民族社会与植物之间的联系。
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
由于长期以来适应特定生态环境和文化条件,各个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植物资源利用方式,并积累了大量有关这些植物种类、草药使用、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传统知识。
因此,研究民族植物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历史和演变过程,还能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珍贵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植物资源学研究概况
我国植物資源学研究概况植物资源是指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我国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植物资源学是研究植物资源的起源、分布、分类、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等方面的学科。
一、历史沿革我国植物资源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人开始研究植物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资源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在植物资源学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先后成立了多个植物资源学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
这些机构在植物资源学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研究内容1. 植物资源的起源和分布植物资源的起源和分布是植物资源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植物资源的起源和分布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植物资源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我国植物资源的起源和分布十分丰富,有大量的独特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
2. 植物的分类和系统演化植物的分类和系统演化是植物资源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植物的分类和系统演化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植物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历史,为植物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我国植物资源的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对于一些重要的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鉴定。
3. 植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植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是植物资源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植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态环境适应性,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我国植物资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对于一些重要的植物资源进行了生长发育规律和生态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4. 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是植物资源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植物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为植物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民族植物学复习资料
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既研究人如何认知植物,也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植物,及人类认知利用植物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
民族植物学发展历程:1.萌芽和奠基阶段(1896年之前):虽然此阶段涉及时间范围很长,民族植物学在出现初期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正是在此阶段人类对植物界的认识和利用等方面的只是积累为民族植物学的产生奠定了丰厚的学科基础。
2.形成阶段(1895-1940年):在此阶段,民族植物学正式成立,确立了早期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发展阶段(1941-1970年):这一时期民族植物学研究内容突破了创立时的局限,尤其是生态学等概念的引入使民族植物学成为了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
4.成熟阶段(1978年以后):现代民族植物学概念的确立,使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更趋完善。
除了定性方法的不断发展外,定量研究方法也不断创立或引入民族植物学研究中。
在此阶段,中国也逐渐成为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主力军,在世界民族植物学研究队伍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基础: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民族植物学不仅涉及到一些自然科学,同时也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
植物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构成了民族植物学的主要学科基础。
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三个阶段:1.描述阶段:这是民族植物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阶段,目的在于调查,记载和整理民间利用植物的全面知识,并采用编目的形式进行文字描述,图形表达,声像记录,数据整理和建立信息库。
2.解释阶段:本阶段研究是在描述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基本内容除谁WHO,什么WHAT,什么时间WHEN和如何利用HOW以外,增加了由谁用by who和为什么用WHY等内容,是相当复杂而深入的科学解释工作。
3.应用阶段: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应该而且有可能发展到直接应用的阶段,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一、前言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跨学科的科学。
它建立在植物学、生态学、语言学、药物学、农学、园艺学、经济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横跨这些相关学科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专门研究领域。
民族植物学研究人类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包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药物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的历史、现状和特征。
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
经典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主要从事民族植物学的调查、记载、编目和分析评价。
现代的发展趋势已将民族植物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应用发展阶段,它可以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诸多方面,也可以应用于村社的规划和持续发展方面。
民族植物学知识对于剧变的现代社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植物学已经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的植物资源和文化性异常丰富,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植物作医药、食品、建筑材料、日用品原料等的历史悠久,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植物学之根早已深植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之中,中华文化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内容。
民族植物学在中国发展的近二十年中,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引起国际学术界的瞩目,中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已成为世界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将为国际民族植物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因此对于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的概况了解至关重要。
二、我国民族植物学概述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是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以及人类活动与植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包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药物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的历史、现状和特征。
近年来,民族植物学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当地民族对植物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及人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研究不同民族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及其对传统药用植物的使用情况。
民族植物学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突出的民族性和时空差异性。
中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的5000年文明的基础上,五十六个民族认同于统一的国家,和而不同的文化特质之中,各民族利用植物,保护生态和生计方式各不相同的地域文化差异特征。
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各民族(包括汉族)的传统利用植物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实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服务,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提高作贡献,是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和任务。
民族植物学混合了许多学科的前沿学科,在植物学、生态学及人类学的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
我国民族植物学在过去二十年中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保护区建设管理、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与新药开发、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物多样性管理与保护。
三、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一)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简史在远古时代,当人们依赖于采集野生植物为食的时候,就同植物界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利用植物用作医药、建筑材料、食品、日用品材料有着悠久的历史。
民族植物的利用一直深深的植根于我国的文化中。
在中国古代医疗实践中,劳动人民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研究,对天然药物和植物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不断地探索中,积淀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近现代最先进入这一领域研究的是由我国药学界发起的对少数民族药物的研究工作。
1978年起,药学界学者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发掘整理工作,在对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及其他少数民族用药进行广泛普及的基础上,提出了1200种民族药,从选择了一批重要的常用药品,编辑成册。
与此同时,具有我国特色的少数民族医院也纷纷创立,如西藏的藏医、内蒙古的蒙医院、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医院。
我国科学工作者对民族药物的植物学鉴定、化学成分分析、栽培、加工等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民族植物学的理念从海外流传到中国。
我国民族植物研究届泰斗裴盛基先生在1982 年发表了我国第一篇民族植物学论文《西双版纳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随后,1987 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成立了民族植物学研究室。
虽然到现在民族植物学在我国的发展至今仅20余年的历史,但是在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创的早期,民族植物学研究就在我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建立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先辈植物学家们,在从事植物调查、分类和引种驯化植物的研究过程中,十分关注资源植物、药用植物和农艺植物的研究和考证工作。
胡先骕创立了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云南工作站,同时,他经过20年的研究、编辑成我国第一部资源植物系统专著《经济植物手册》。
随后,中国民族植物学发展愈发繁盛,俞德骏、蔡希陶先生翻译并出版了德坎多的著作《农艺植物考源》。
并且率先在1955~1978 年间开展对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吴征镒先生在药用植物研究考证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并且完成了《植物名实图考》等中国古籍中的植物考订和《中华大典·生物典》的主持编纂工作。
在民族植物学研究领域,学术界前辈重视研究中国本土文化中的植物学知识,倡导关注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植物资源研究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为民族植物学在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开创和发展播下了学术思想种子和准备了人才。
上世纪50 年代中期至60 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组织过大规模云南热带生物资源考察。
1959 年初,蔡希陶先生率领一批年青的科技人员奔赴西双版纳热带密林中,安营扎寨建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祖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植物学调查、引种驯化和建园工作,为我国民族植物学的开创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到70 年代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科学界也开始焕发新的思潮,为我国民族植物学诞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学术背景。
民族植物学经历过百年的发展,由西方传到东方,在我们这个拥有古老文明和新兴工业化发展的国家扎下了根,并非历史的偶然。
(二)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规模1、学术研究队伍迅速壮大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民族植物学研究队伍也得到迅速壮大,一些专门性研究机构相继建立,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为“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打好了基础。
1987年,第一个民族植物学专门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学研究室成立。
如今,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植物研究所、云南中医学院民族药研究所、云南思茅中草药研究所等、一批以民族药研究为主体的研究机构,都相继建立,汇集了大批的研究人员。
另外,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中国医学植物研究所、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中国医学生物研究所等单位都有一批热心的研究者。
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人员,不仅有政府部门的,也有民间组织的;不仅有科研单位的,也有政府部门的,也有民间组织的;不仅有科研单位的,也有教育单位的,形成了一只来源广泛的科研工作者队伍。
2、学术交流阵地已经建立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协会业已经成立,并定期召开学术会议,将分散在全国的学者们联系在一起,相互交流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促进了研究的深入。
为展示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研究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云南植物研究》曾出版过专刊,其他专业刊物也都看在过这方面的论文。
昆明植物研究室还建立了自己专门的网站,不断发布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国内积极发展,创立了各种学术交流论坛。
在2002年在杭州首次成功的举办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之后,中国民族植物研究协会在云南西双版纳组织了第二届中国民族植物研究会暨首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
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学和美国、英国、瑞士、巴基斯坦、泰国、老挝、韩国等7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型学术研究会。
并且形成了两年一次的机制。
3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学研究室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从起步到逐步完善都做出了国内外一致公认的重要贡献。
在学科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定位、研究方向与任务定位、民族植物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从起步就确定了调查编目、定性描述、推动民族植物学在我国的发展和国际交流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定量评估和应用民族植物学研究相互衔接的“四位一体”的学科思想,避免和减少了学科发展中的弯路和困惑。
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20 年前从云南起步,现在已经扩展到全国大部分省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各省、市、自治区,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自然保护机构都纷纷投入民族植物学的研究行列。
昆明植物研究所建立民族植物学研究室以来,一直致力于学科建设、普及和人才培养工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经过20 多年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一支重要科研力量和合作伙伴,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自1992 年以来,我国通过派遣专家和到国际组织任职等方式帮助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越南、老挝、缅甸、泰国、蒙古、不丹等国家培养人才,帮助工作,协助建立民族植物学机构等,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尊重。
四、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概况(一)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异常丰富的国家,仅高等植物计有35 000 多种; 我国又是文化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认同于统一的“多元一体文化”的一个国家之中。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五千年文明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植物于饮食、医药、纤维、木材、香料、染料、花卉、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是世界上保存完好,从未中断过的极少数古老文明国度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民族植物之根早已深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之中,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内容。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形成了广阔的市场,民族药、土特产产业已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民族植物学研究对挖掘土特产新品种与品种的潜在价值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目前,开展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民族药、土特产二个方面。
民族植物学可以而且能够为我国数以万计的植物种类在民族民间传统利用的悠久历史中,发现和验证它们的科学依据和现代应用价值,为产业发展,特别是正蓬勃兴起的以野生植物原料为依托的产业不断提供新的植物药品、保健品、天然安全的香科化妆品、天然食用色素和染料、植物胶、植物纤维、民族传统植物工艺产品、乡土观赏艺植物以及特种森林产品、城乡环境保护植物材料等等(二)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我国的民族植物学工作者已不仅仅局限于资料的查证、实地调查、分析化验、室内分析等传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