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企业文化案例
企业文化案例:海尔激活休克鱼
海尔兼并红星,就是这样派了三个人去,没有增加一分钱的投资, 没有换一台设备,主要是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文化氛 围,灌输并实践海尔的生产经营理念,输出海尔的企业文化。结 果是,兼并的当月即1995年7月,亏损了700万元;8月、9月仍然 亏损,但亏损额大大减少;10月达到盈亏平衡;11月赢利15万元, 年底完全摆脱贫困。红星厂救活了!被救活了的红星厂的职工们, 牢固树立了“只有淡季思想没有淡季产品”的经营理念,他们开 始把目光投向市场,决心开发出多种多样的产品,使本厂没有淡 季。“小小神童”洗衣机就是填补淡季的产品。它是针对夏季的 上海市场而设计的,因为上海人很喜欢清洁,每天都要洗衣服, 而一般的洗衣机都太大,夏天的衣服比较少,很需要“小小神童” 这种体积比较小、耗水和耗电都比较少的洗衣机。“”小小神童 一生产出来就往上海送。果然不出红星厂的设计人员所料,一上 市就大受欢迎。在北京等一些大城市,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结果,在过去认为是淡季的日子了,红星厂的生产已经忙不过来 了。 原本属于休克鱼的红星厂,被海尔激活以后,也开始为吃其他休
问题讨论: 海尔最终激活了红星厂,试分析, 海尔是如何依靠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来激 活红星厂的?
在当时的红星厂里,退回来的大量洗衣机堆积在仓库里。所有的销 售人员都在家里呆着,工人没有活干,发工资的钱也没有。红星厂 的一些人找到海尔总部要钱。张瑞敏对他们说:“钱肯定不给。你 们的货物都套到商场上去了,要想办法把货款要回来发工资,现在 虽然是淡季,但从海尔的理念来看,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 产品。如果你思想处在淡季,就会把消极等待的行为看承是正常的; 如果你认为没有淡季,就会创造出一年四季都一样卖得很好的产品 来。树立了这样的观念,什么事情干不成呢?于是,他们以山东潍 坊市作为试点,派人去催要货款。潍坊的商家说:“不行,你们厂 有很多产品质量太差,都积压在仓库里,要钱的话,这些问题得先 解决。”派去的人在总部的支持下,就以海尔的名义作出担保: “第一,以后给你们的产品肯定不会再有质量问题。第二,原来有 问题的产品全部收回,如果你们不放心的话,现在就可以把这些产 品收回来当场销毁。”商场的人感动了,说:“行了,有了这些担 保就信任你们了,你们也不必在这里销毁,拿回去处理吧。”这样 就把货款拿回来了。潍坊的试点成功以后,立即推广,红星厂的推 销人员全派出去催收货款,缓解了资金困难。
组织文化模块案例充满活力的海尔文化
充满活力的海尔文化2020 年“世界闻名品牌500强”榜单在日本东京发布,共有88 个中国品牌企业上榜,海尔集团榜上出名。
据悉,“世界闻名品牌500强”由世界品牌组织、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美国世界闻名企业联盟联合推选。
本次评选重点考察入选品牌企业在过去持续15 年里经营、治理、品牌提升等方方面面的表现。
这次入选的品牌企业不仅具有良好的品牌提升、保护和治理体会,而且均是行业最具竞争力的领军品牌。
这些入选品牌企业年营业收入均超过100亿美元。
案例介绍一提起海尔,大伙儿就会自然的联想到海尔兄弟的形象和“真诚到永久”的口号。
海尔集团创建于1984年,前生是依托引进德国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在经历了25年的进展历程后,现在的海尔集团已经进展成一家大型综合跨国公司,其产业涵盖家电、通信、IT、家居、生物、软件、物流、金融、旅行、房地产、电器部品、数字家庭、生物医疗设备。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世界成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世界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进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20年海尔集团实现全世界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集团的进展战略如下四个时期:名牌战略时期(1984年—1991年)特点:只做冰箱一个产品,探讨并积存了的体会,为尔后的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治理模式。
多元化战略时期(1992年—1998年)特点: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进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的方式进行,以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刻里以最低的本钱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国际化战略时期(1999年—2005年)特点:产品批量销往全世界要紧经济,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网络, Haier 品牌已经有了必然知名度、信费用与佳誉度。
全世界化品牌战略时期(2006年—)特点:为了适应的形势,运作全世界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时期以后,进入第四个进展战略创新时期:全世界化品牌战略时期。
青岛海尔成功案例解读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青岛海尔成功案例解读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连锁082 杜剑云 3企业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起来,并且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
对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自从我国引进国外“企业文化”开始,不少企业家就对其进行研究与探索。
然而因企业性质、规模及起步不同使得这些企业的文化各有千秋,甚至于成功或者失败,其中以青岛海尔集团的“三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最为典型。
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加深理解。
在海尔的企业,你可以看到海尔的工人在厂区内行走的时候,始终是走在马路边上的黄线内,如果你去问他一声:你为什么在这个黄线内走?他会很自然地告诉你:我应该走在这里。
因为从他到海尔那一天,他就知道,他接受过这样的文化训练,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他的脑子里。
如果你再走进海尔的车间,你会发现,海尔的车间是光明、整洁的,而且海尔员工的服饰也非常的统一,这同样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案例一: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集体荣誉感,并热爱着企业。
在海尔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海尔的一洗衣机分厂,有一个姑娘在19岁的时候走进了海尔集团,并接受了三年海尔文化的洗礼,三年之后得了疾病,被诊断为得了白血病,就在她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她给她的亲人提出了最后一个愿望:我要最后再看一眼我所工作的海尔。
这说明了什么?就是海尔的文化,海尔文化的魅力,使得海尔人这样的热爱这个集体。
案例二:企业文化可以使一个企业败落,也可以使一个企业兴盛或者持续发展。
前几年在管理学中,关于兼并企业,有这样几种方式,比如说,资产比较强的企业,去兼并小企业的时候,把它叫做大鱼吃小鱼;如果是技术力量比较强的去兼并技术力量不强的企业,叫做快鱼吃慢鱼;还有一种叫做企业之间的联合,叫强强合作,叫鲨鱼吃鲨鱼;后来,海尔独创了一条,叫吃休克鱼,它的理论是:对于一个企业,如果它的设备上,还有它的资金上都可以,它仅仅是管理模式不行,那这个鱼仅仅是暂时的一个休克而没有死的鱼,不是烂鱼,不是臭鱼,不是腐败鱼,那么,这个鱼可以吃。
海尔文化案例分析范文
海尔文化案例分析范文第一篇:海尔文化案例分析范文海尔文化案例分析一、文化的概述及海尔文化1、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
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2、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在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求完美地体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二、海尔公司的背景海尔公司成立于1984年,90年代以来,海尔的名字在企业界越来越响亮,16年前,一个只有800人、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在一种神奇力量的支配下,竟然成为全国500强中名列30位、销售收入162亿元、利润4.3亿元、品牌价值265亿元的特大型企业。
这种神奇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可能谁也说不清楚。
但是,西方一位哲人说得好,经济现象和伦理文化是同一因果链的两个侧面,经济现象的背后是文化力。
1995年7月,海尔兼并了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洗衣机市场,同年12月,海尔又出资收购了武汉西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的股权,成立了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海尔以收购兼并方式首次进行的跨地区经营。
海尔的成长和发展从来是采取“企业文化先行”战略的。
他们首先向新企业派主要领导,依靠注入海尔文化理念和OEC管理来给企业激发活力。
案例分析海尔企业文化
海尔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质文
物 度
制
行为
化
文 化
价值观 精神文化
海尔三层文化的思想 来源:
老子认为“道生气, 气生器”。 “道”就是指一种 观念; “气”是原始有形 的东西;
“器”是世界万物。
海尔文化是海尔人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案例@王一帆
集团总的战略落实到每一个员工。每个 员工的战略创新保证集团战略的实现。
普通员工当老板:张永劭 企业文化案例@王一帆
技术创新是手段
海尔把技术创新的过程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引进先进技术。 第二个层次就是消化吸收再创新。 第三个层次就是整合国内外的资源进行
技术创新。
企业文化案例@王一帆
第五章 案例课 ——海尔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案例@王一帆1
对从美国22个行业中挑选出的207家公司的调 研,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科特得出两个结 论: 第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具有重大 作用; 第二:企业文化在下一个十年内很可能成为企业 兴衰的关键性因素。
中国的海尔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企业文化案例@王一帆
企业文化案例@王一帆
思考题:
在砸冰箱事件中,海尔砸的是冰箱还 是……?对海尔文化有什么作用?
“红星”是被什么激活的?为什么?
请结合企业文化层次论,谈谈你是如 何理解,“看的见的东西不是很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哪些看不见的东西”?
企业文化案例@王一帆
问题:在砸冰箱事件中,海尔砸的是冰箱还
是……?
企业文化案例@王一帆
以观念创新为先导
生存理念: 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案例1: 海尔的企业文化
海尔倡导“敬业报国,追求卓越”之企业 精神、“迅速反映,马上行动”之工作作 风、“用户永远是对的”之服务理念,并 把“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作为发展目标, 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此所谓 “文化管理”。与海尔企业文化相应的是 海尔的“制度管理”模式,即通过有效的 制度管理保证企业文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采取切实措 施制定与企业文化建设相适应的制度保障 体系。
(8)技术改造观的建设
海尔的技术改造观:坚持的是先有市场,再建工厂的理念, 从来不盲目地去建市场。 海尔的创新观:产品创新,文化创新,观念创新。就在海 尔的热水器上市不久,他们对于全国的市场通过调研之后 发现,上海的用电有一条制度,就是夜间12点以后,电 费可以大大地降价。于是针对这个制度,海尔及时地生产 出一种热水器,叫定时热水器,只要定时之后,到一个时 间段内,就可以自动启动热水器。所以这种热水器一到上 海,就非常被消费者认同。 海尔的人才观: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案例1: 海尔的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追求卓越、敬业报国。 工作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集团模式:联合舰队式,实现1+1>2的效能。 管理理念:高质量的产品由高质量的人干出来。 市场观:名牌战略,创造市场。涉足任何领域,“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 一”。 内部管理模式:OEC管理、市场链。 质量方针:一切工作绝对以用户和产品为中心,努力用最低的成本、最领先 的设计,研究改进、开发、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满足用户潜在的需求。 因此,海尔主要的工作原则是:①ISO9001标准;②市场目标下不断的 质量改进;③最新技术和先进标准;④OEC管理法;⑤用户的期望与要求。 海尔国际星级服务新标准: ①不断向用户提供预料之外的满足。②让用户 在使用海尔产品时毫无怨言。 海尔流派:技术领先、做工精细、服务圆满。 人人是人才。
海尔企业文化案例
海尔企业文化案例【篇一:海尔企业文化案例】海尔的企业文化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
19年来持续稳定发展,海尔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
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
排行榜上,可口可乐荣登榜首,麦当劳排名第二,诺基亚排名第三。
海尔集团在国内外同一环境下,能够实现如此之快的发展,最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海尔集团十几年来形成的良好企业文化,是海尔文化驱动着海尔持续稳定的腾飞、造就了驰名中外的海尔品牌。
1984年12月,厂长张瑞敏一上任,就很快从用户的一封来信中得知,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是因为产品有缺陷,不符合市场需要。
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源于职工思想涣散、精神不振。
于是张瑞敏为振奋精神,带头将不合格的76台冰箱,统统砸毁,并自责自罚,让全厂职工真正领悟到市场的残酷无情,真正认识到,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制造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制造积压品、制造废品,就是自我淘汰和自取灭亡。
企业要兴旺,就必须树立“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干大、干强”的坚定决心。
真正认识到干什么都有竞争,竞争中不是胜利就是失败。
作为海尔人一定要具备敢与强者较量、“两军相遇勇者胜”的雄心壮志。
海尔人理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用户是永远的主导者。
“一个用户就是一个市场”。
对用户真诚与否,是赢得用户的分水岭。
企业拥有了用户,便拥有了一切;失掉用户,便必然失掉一切。
企业卖的不只是产品,更主要的是企业的信誉,企业的文化,是通过产品与用户的“感情交流”。
海尔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建设的经典案例
海尔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建设的经典案例理念篇1、我们的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层次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创新2、我们的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
追求卓越的核心思想是创新。
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
能体现海尔精神的两句话:l 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l 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案例A、三小时抢订单——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了“订单就是命令单”,海尔人就是用这种意识,使海尔产品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1999年1-9月份,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117%。
德国经销商史密斯先生与海尔人做了一笔生意,改变了他十几年来的一种信念。
“嘟……”海外推进本部的电话又急促地响起来。
这是德国经销商史密斯先生打来的订货电话,电话要求“必须两天之内发货,否则订单自动失败。
”两天内发货实际意味着当天下午所要货物就必须装船,而此刻正是星期五下午2:00,如果按海关等有关部门5:00下班计算的话,时间只有3个小时了,而按照一般程序,做到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
“订单就是命令单,海尔人决不能对市场说不。
”几分钟后,一个大胆的决定产生了:船运、备货、报关几项工作要齐头并进,一定要确保货物在当天下午发出。
时间在渐渐逝去,一分、两分、十分……空气仿佛变得凝固起来,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调货的、报关的、联系船期的……订单面前,海尔人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发挥到了极至。
当天下午5:30,当史密斯先生得到了来自海尔“货物发出”的消息后,发来一封感谢信:“我做家电十几年了,还从没有给厂家写过感谢信,可对海尔,我不得不这样做!”B、徐洪泰——过迪斯尼乐园而不入的海尔人故事背景:1999年4月30日开始,海尔集团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厂。
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故事
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故事海尔企业文化建设是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并将其细化成明白易懂的运作理念;围绕核心价值观,以典型案例诠释文化;通过制度化方式固化理念,使其变为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在培育企业文化方面采取了培训、宣传、沟通和具体典礼仪式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下面一起看下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故事吧张瑞敏不只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中国企业家,而且是擅于总结和归纳,擅于以公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来总结和归纳的中国企业家,譬如他的吃休克鱼理论。
坦率地说,这是一种难得的天赋。
提起张瑞敏、柳传志、王石、任正飞、王健林这等历经风雨、历经曲折的中国企业家,我还不得不就此提出我的三点评论:1、他们是时代的产物。
没有时代的大背景,没有这个时代大背景产生的大市场、大需求,就不可能有海尔、联想、万科、华为、万达这样的品牌企业、规模企业。
2、他们是时代的骄子。
正如王健林所言,中国十三亿人,为什么只有是他王健林成为首富?显然与他们个人的智慧与辛劳分不开。
3、他们受时代的限制。
他们不是神,不是伟大领袖,他们断不能认为自己是天纵英才,其他人只是工具,只能是无条件服从、执行力第一、细节决定成败。
他们因而需要理性、客观而富有建设性的质疑、诘问和辩论,唯其如此,他们的来之不易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海尔的企业文化故事一1985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首席执行官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76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
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大家“心疼”啊!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海尔的企业文化故事
海尔的企业文化故事海尔的企业文化故事1海尔砸冰箱当海尔还是一家小冰箱厂时,张瑞敏因为质量问题,砸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冰箱。
当时,整个家电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砸冰箱而不是返厂维修,显得那么不近乎人情,似乎也没有道理。
然而,冰箱确实砸了。
不但砸了,而且砸出了满城风雨,砸得沸沸扬扬,砸上了媒体,砸进了每个海尔人的心里,也砸出了消费者对海尔的信赖。
海尔吃“休克鱼”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初开始的近10年间,海尔先后兼并了18 个企业,并且都扭亏为盈。
在这些兼并中,海尔兼并的对象都不是什么优质资产,但海尔看中的不是兼并对象现有的资产,而是潜在的市场、潜在的活力、潜在的效益,如同在资本市场上买期权而不是买股票。
海尔18 件兼并案中有14 个被兼并企业的亏损总额达到5.5 亿元,而最终盘活的资产为14.2 亿元,成功地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的目标。
人们习惯上将企业间的兼并比做“鱼吃鱼”,或者是大鱼吃小鱼,或者是小鱼吃大鱼。
而海尔吃的是什么鱼呢?海尔人认为:他们吃的不是小鱼,也不是慢鱼,更不是鲨鱼,而是“休克鱼”。
什么叫“休克鱼”?海尔的解释是:鱼的肌体没有腐烂,比喻企业硬件很好而鱼处于休克状态,比喻企业的思想、观念有问题,导致企业停滞不前。
这种企业一旦注入新的管理思想,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很快就能够被激活起来。
从国际上看,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先是“大鱼吃小鱼”,兼并重组的主要形式是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再是“快鱼吃慢鱼”,兼并重组的趋势是资本向技术靠拢,新技术企业兼并传统产业然后是“鲨鱼吃鲨鱼”,这时的“吃”,已经没有一方击败另一方的意义,而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强强联合”海尔的企业文化故事2海尔砸冰箱、吃“休克鱼”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却不了解,欢迎阅读下面的企业文化故事,一起走进海尔的企业文化。
当海尔还是一家小冰箱厂时,张瑞敏因为质量问题,砸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冰箱。
当时,整个家电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砸冰箱而不是返厂维修,显得那么不近乎人情,似乎也没有道理。
企业文化案例-海尔
•
这两个小孩是海尔的吉祥物,一个 是中国的小孩,一个是外国的小孩。它 的使用始于建厂初期,当时海尔与德国 利勃海尔公司合作,此标志寓意中德双 方的合作如同这两个小孩一样充满朝气 和拥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海尔的核心价值观
• 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 的时代浪潮中。29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 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 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 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年进 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 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 求变创新,
• 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
• 更高目标, • 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
• • • • •
第一个十年
海尔精神:无私奉献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 • • • •
第二个十年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 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
• • • •
第三个十年 海尔精神:创造资源美誉全球 海尔作风:人单合一速决速胜 全球化的海尔,需要全球化的海尔精神。 海尔的全球化,需要企业的全球化追求。
• 第一个十年,创业,创出中国第一名牌;
• 第二个十年,创新,走出国门,创国际化企业; • 第三个十年,创造资源,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 海尔企业精神的创新之路,就是海尔的品牌 之路。但无论怎样调整,海尔人都自始至终胸怀 着一个崇高的指向:创世界顶级品牌!
企业文化案例
刘梅芳
海尔
• 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 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 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 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 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 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海尔将 秉持一贯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创意、制造、服 务、物流、回收等环节坚持践行绿色理念,积 极引领消费者、合作伙伴乃至各行各业共同承 担对环境的保护与关爱……
海尔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海尔企业文化案例分析【篇一:案例分析——海尔企业文化解析】案例分析——海尔企业文化解析什么是海尔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文化分三个层次:1、物质文化2、制度行为文化3、精神文化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海尔的理念一、海尔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二、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案例:“有生于无”与“以柔克刚”有一次,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出访日本一家大公司。
该公司董事长一向热衷中国至理名言。
在这位董事长介绍该公司经营宗旨和企业文化时,阐述了“真善美”,并引述老子思想,张瑞敏也发表了自己看法:《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与“真善美”语义一致,这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案例分析:《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案例分析:《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分析:《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1.你如何评价企业文化在海尔集团发展中的作用?2.你认为海尔文化的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3.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关键靠什么?迄今登上哈佛讲台的中国人就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
1998年3月25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应邀到美国哈佛商学院参与MBA的教学活动,并当场回答学生的提问。
海尔成为哈佛商学院写入哈佛案例的第一个中国企业,哈佛商学院的佩恩教授高兴地说,张先生是我们邀请的第一位来自中国企业的客人,以前我们讲过日本、拉美国家有关企业文化运作成功的案例,但从来没有中国的,第一次引起我对中国兴趣的是海尔,海尔不仅学习借鉴外国好的经验,而且结合中国国情、创造适合中国的一套管理办法,海尔简直是奇迹,我感到十分钦佩!"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正式写进了哈佛大学教材,标志着海尔真正走向了世界。
同时,海尔作为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写入哈佛教材案例的第一家中国企业,开创了我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走向世界的先河。
海尔成功兼并原青岛红星电器厂的故事已被写进哈佛案例。
案例中最让人惊异的是,兼并生效之后,海尔派去的第一批人不是出自财务部,而是出自企业文化中心。
他们首先宣讲的是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而不是投资额度、赢利指针。
账面上一时的得失不在他们的视野之内,企业长远的价值才是他们的立足点。
为什么要这样做?张瑞敏的理论是:"企业兼并的目的是以少量资金投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
兼并之后,企业扭亏为盈不是靠大量的资金注入,否则不如建立一家新的企业;主要还是利用自己的无形资产,即所谓品牌运营,并注入文化和管理。
我们的做法是,在被兼并企业里将海尔的模式进行复制,可以形象地总结为吃"休克鱼"的方法。
"什么叫吃"休克鱼"呢?张瑞敏说,从国际上看兼并分成三个阶段:当企业资本存量占主导地位、技术含量并不占先的时候,是大鱼吃小鱼,大企业兼并小企业;当技术含量的地位已经超过资本的作用时,是快鱼吃慢鱼,象微软起家并不早,但他始终保持技术领先,所以能很快地超过一些老牌计算机公司;到20世纪90年代则是一种强强联合,所以鲨鱼吃鲨鱼,美国波音兼并麦道就是这种情况。
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造就海尔”案例分析报告
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造就海尔”案例分析报告第一篇:企业文化“海尔企业文化造就海尔”案例分析报告“海尔企业文化造就海尔”案例分析报告1、案由:“海尔企业文化造就海尔”案例分别从海尔的市场观、质量关、服务关、人才观等不同角度诠释了海尔的企业文化,从上述案例可以得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
2、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对企业的管理和形象提升有直接的影响。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是整个企业的精神,是企业核心力量的诠释。
核心价值观也称为“关键信念”,它是一个组织所拥护和信奉的东西,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和永恒的信条,是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的一些原则。
“以人为本”基本含义在于: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而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则以一种企业价值观而存在,在其作用和引导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更快更好实现经营目标。
在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站在企业员工和用户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同时也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文化是通过长期的总结归纳出来的有利于发展的精神指导,具有强大的历史根源和理论依据。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并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生产营销以及技术研发进行指导和规范,形成具有企业特征的经营运作模式。
就当前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具有规范性,是企业建立健康的内部管理体制的基本前提,是将企业职工与管理层实现统一的重要因素。
管理学案例--海尔企业文化
管理学案例--海尔企业文化第一篇:管理学案例--海尔企业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1)海尔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案例:“有生于无”与“以柔克刚”有一次,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出访日本一家大公司。
该公司董事长一向热衷中国至理名言。
在这位董事长介绍该公司经营宗旨和企业文化时,阐述了“真善美”,并引述老子思想,张瑞敏也发表了自己看法:《道德经》中有一句话与“真善美”语义一致,这就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张瑞敏以这句话诠释了海尔文化之重要性。
他说,企业管理有两点始终是我铭记在心的:第一点是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
当领导的到下面看重的是有形东西太多,而无形东西太少。
一般总是问产量多少、利润多少,没有看到文化观念、氛围更重要。
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
第二点是老子主张的为人做事要“以柔克刚”。
张瑞敏说:“在过去人们把此话看成是消极的,实际上它主张的弱转强、小转大是个过程。
要认识到:作为企业家,你永远是弱势;如果你真能认识到自己是弱势,你就会朝目标执着前进,也就会成功。
”有一次,一位记者问张瑞敏:“一位企业家首先应懂哪些知识?”张瑞敏想了想说:“首先要懂哲学吧!”张瑞敏能联系企业实际,从老子思想中悟到“无”比“有”更重要、“无”生“有”的道理,也悟出柔才能克刚、谦逊才能进取的为人做事之理。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引导语: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
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 * 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这种新型管理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重视海尔集团是我国著名企业,也是成功走向海外的企业之一。
它的成功,与其出色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下面简要探讨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观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海尔集团产品之一格力空调的一条广告语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
”这充分体现了海尔集团的科技创新。
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品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是海尔的精神取向。
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
案例分析海尔文化
海尔文化一、背景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各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
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的500强之一。
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冷柜、空调器、洗衣机、彩电、计算机、微波炉等42个门类、86oo 多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1998年集团出口创汇达7665万美元,集团内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就有11个。
1999年1—5月份,集团销售收入82.3亿元,利税总额实现5亿元,创汇5510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9%、43%、127%。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4—1991年,即以质量为根本,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创名牌阶段;第二阶段为1991年12月一1998年12月,即实施资本营销,通过低成本进行兼并扩张战略阶段。
海尔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8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2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发展至66.6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特大型企业。
1997年,海尔在低成本扩张方面有较大的行动:3月,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4月,控股青岛市第三制药厂。
8月控股山东莱阳家电总厂。
9月,海尔与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294企业文化有限公司控股贵州风华电冰箱厂。
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8家,是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支“联合舰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的企业文化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个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的小厂。
19年来持续稳定发展,海尔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
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
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
排行榜上,可口可乐荣登榜首,麦当劳排名第二,诺基亚排名第三。
海尔集团在国内外同一环境下,能够实现如此之快的发展,最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海尔集团十几年来形成的良好企业文化,是海尔文化驱动着海尔持续稳定的腾飞、造就了驰名中外的海尔品牌。
1984年12月,厂长张瑞敏一上任,就很快从用户的一封来信中得知,当时许多产品卖不出去,是因为产品有缺陷,不符合市场需要。
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源于职工思想涣散、精神不振。
于是张瑞敏为振奋精神,带头将不合格的76台冰箱,统统砸毁,并自责自罚,让全厂职工真正领悟到市场的残酷无情,真正认识到,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制造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制造积压品、制造废品,就是自我淘汰和自取灭亡。
企业要兴旺,就必须树立“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干大、干强”的坚定决心。
真正认识到干什么都有竞争,竞争中不是胜利就是失败。
作为海尔人一定要具备敢与强者较量、“两军相
遇勇者胜”的雄心壮志。
海尔人理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用户是永远的主导者。
“一个用户就是一个市场”。
对用户真诚与否,是赢得用户的分水岭。
企业拥有了用户,便拥有了一切;失掉用户,便必然失掉一切。
企业卖的不只是产品,更主要的是企业的信誉,企业的文化,是通过产品与用户的“感情交流”。
海尔人要“以对用户的真诚,换取用户的钟情”。
特别重要的是,这个真诚不是说在嘴上,登在报上,而是渗透到每个职工的行动之中。
不是一时所为,而是要坚持到永远。
否则即使一时侥幸取胜,终究也会惨淡收场。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而市场的最大资源就是用户的钟情。
在海尔,每个有效工作日职工不仅要“日事日毕”,更要“日清日高”,除了完成好、清理好当日的例行工作外,还必须以每天提高1%的理念,在原有基础上或提高质量,或增加数量,或降低成本,或改进工艺,或革新工具等等方面有所改进,有所提高。
将“日清日高”变成每个员工的固有职责,成为集团每一名成员日日、周周、月月、季季、年年的行动准则,每个班组、每个车间都张贴着从经营管理者到员工每日、每周、每月工作的进展情况。
将职工的奉献,以“岗位明星”、“改进明星”、“革新明星”、“创造明星”等称号和竞赛结果公布于众。
涌现出“晓玲扳手”、“云燕镜子”、“启明焊枪”等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各种发明创造,涌现出大量的合理化建议。
海尔人深信,文化的真谛是创新。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不更新,不创新,就等于自我抛弃。
但创新不是为“新”而新,而是要“创出更多的有价值
的订单”,“创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创出更高的企业美誉”,尽可能以较少的投入创出有利于国家、人民、社会、企业和职工的较大效益。
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这一真理,海尔认定用户的使用实践是验证产品开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基准。
用户满意程度是企业各部门工作成效的标志。
必须建立健全起“以用户满意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
目前不仅满足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用户群体的具体要求,而且,实行“个性定做、快捷送货”的模式,在一条生产线上同时装配着大小、高低、宽窄不同的各类特殊冰箱,使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最充分的满足。
全公司已形成了以最深刻地理解用户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期望、最具体地分析用户使用效果的“三部曲”,高速旋转前进的局势,深刻展现着“国际竞争胜利的关键,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而质量的优劣已升华为用户满意度高低的新观念。
同时,海尔集团实施“内抓市场链,外抓国际化”的战略举措。
明确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关系,让企业内部“人人面对市场”,“人人都当‘老板’”。
而全集团,面向全球,利用全球先进技术,全球资源,开辟全球多元化市场。
此外,并准备定期进行内、外部用户真实评价调查,开展提高用户满意度比赛;成立“用户满意学院”,将用户满意作为新兴学科进行认真研究,以确保全球用户持续满意和完全满意。
海尔的名牌,绝非轻易所得。
首先是从1984~1991年,硬是用7年时间,扎扎实实地打好思想基础和改革管理机制,从一台台冰箱的创优、一家家用户优质服务中夺得国家第一块冰箱金牌、博得广大用户声声赞誉之后展翅高飞的。
张瑞敏常说:名牌不仅要有知名度,更要有美誉度。
海尔的名牌
凝聚了顾客满意的质量和服务。
海尔1990年提出,1/3产品在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产品国内生产,国外销售;1/3产品在国外生产,国外销售的目标。
接着以高昂的姿态在发达国家打出“海尔———中国造”进行品牌销售。
1997年提出2006年前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
至今已得到“亚太地区声望最佳企业”、“全球最佳运营企业”、“世界家电10强”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美国环保局颁发的“全球气候奖”等荣誉。
张瑞敏亦被美国哈佛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宾西法尼亚沃顿商学院等高等学府请去授课,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之一。
海尔非常重视人才和职工的积极性。
他们认为,“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
企业好比一条大河,每个员工就是大河的“源头”,只有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使源头喷涌不止,大河奔流不息。
因此,要求各级干部要“同心同德,独当一面”。
在人事任免制度上,坚持“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原则,为每个员工充分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
将管理、技术岗位空缺情况与选聘条件及时公布于众,公开公平招聘。
对经营管理者的成就与失误公开揭示,要求经营管理者“荣辱不惊,能上能下”。
同时大胆启用年轻人,普通工人可以担当车间主任,刚毕业不久的优秀大学生,可以统领几千人的事业部。
2000年通过竞争答辩公开聘任三名年轻人担当集团副总裁。
海尔集团十分重视科技。
认为没有科学技术的领先,就没有企业地位的领先。
1996年以来,先后招聘了3350名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
设立了中央研究院,开办了海尔大学,建设了“国际培训中心”。
并与清华大学、上海复
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高等学府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同瑞典爱立信、美国微软、摩托罗拉等26个世界一流企业签订了技术联盟。
在全球主要经济区架起了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创新速度快,是海尔的一大优势。
1000余台特制冰箱从定货到交货只用了两天时间。
当前已形成平均每天开发12个新产品、申报25项专利的大好局面,使海尔真正成为了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国际化企业集团。
海尔人深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今天的胜利不等于明天的成功。
如果认为今天可以放松一下,明天就可能使自己不复存在。
必须时时警惕着荣誉变成包袱,成功变成前进的障碍。
将市场竞争比做球赛,虽然一场比赛结果赢了,但要看到比赛过程中的不足。
如不尽快解决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在下场比赛中惨败。
不论做什么工作“看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任何时候都不应有丝毫的满足感,一定要经常看到“成功中的不成功”,不断“挑战自我”。
现在海尔虽已挺进世界,亦将进入世界500强,但距离翱翔太空的最终理想还差很远,所以必须以更加丰富的知识和博大的智慧不断求索,艰苦奋进,一往无前。
走进海尔集团,随处可见代表着海尔精神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8个大字。
如果说海尔文化是营养海尔的血液,那么这种精神就是造血的精髓。
它使海尔人深深懂得,国家强盛,来源于企业的兴旺;企业的兴旺,来源于企业每个职工的实际奉献。
为国家、为人民有所奉献,是人生最大的欣慰;反之,无所作为或中饱私囊,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海尔人遵照“三个有利于”的准则,以卓越的产品、卓越的服务、卓越的声誉报效国家,
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