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七曲山大庙
介绍梓潼县景点的作文
介绍梓潼县景点的作文《梓潼的宝藏景点》梓潼这个小县城啊,那可是藏着不少有意思的景点呢。
第一个得说说七曲山大庙。
这七曲山大庙可不得了,它就像是一个古老故事的大集合。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啊,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历史的漩涡里。
远远就看到那古色古香的建筑,红墙青瓦的,看起来特别有韵味。
迈进大门,就感觉像被卷入了一股香火的气味中,那味道说不出来的特别,既有点肃穆又让人好奇。
里面的建筑那真是各式各样的,回廊就像蛇一样弯弯曲曲的糖葫芦,一个连接着一个。
我走进一间偏殿,那里面的雕塑啊,特别的生动。
磨损的木雕经过岁月的洗礼,像是在悄悄地讲述着老祖宗以前的事儿。
比如说那个神像的眼神,看起来就好像带着看穿一切的智慧,又有着一种温和。
感觉这个神像要是开口,能给我唠个三天三夜的道教故事或者当地传说。
再说说翠云廊吧。
这地方就像是树的海洋,绿色的天堂。
我去的时候正值夏天,那个凉快啊,就像钻进了一个天然的大冰箱,但是又不冷,就是舒服的凉。
那柏树的树干真粗啊,我试着抱了一下,好家伙,我的胳膊就像小细牙签一样,根本抱不过来。
这些柏树像是一群巨大的绿伞士兵,一棵挨着一棵,把整个道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
地上的落叶铺了一层又一层,走在上面嘎吱嘎吱响,那声音就像这些树木在开一场音乐会,树叶是乐器,而我就像是闯进音乐会的不速之客。
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漏下来,像一条条金线,要是能把这些金线收集起来,估计能织出世界上最神奇的布。
再就是卧龙山千佛岩了。
当我看到那些佛像的时候,嘴巴差点都合不拢了。
它们有的完整,有的有点残缺,但是都透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庄重。
岩石上的佛像密密麻麻的,每一尊都像是在岩石里修炼了千年的仙家。
我在想,以前那些雕刻佛像的工匠是多有耐心啊,一个一个细细地雕着,在这硬邦邦的岩石上创造出这么多活灵活现的佛像。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佛像就这样静静地面对着岁月的敲打,见证着梓潼的变迁。
梓潼的这些景点啊,就像一颗颗明珠,在历史和自然的长河里发出自己的光芒,每次想起这些地方,我就觉得特别幸运曾经去亲近过它们。
七曲山大庙 战火中幸存的文昌文化发祥地
七曲山大庙战火中幸存的文昌文化发祥地明朝末年,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遭到一场空前浩劫:张献忠统率的大西军自湖北掩杀而来,把明军残部向川西北横扫;清军自陕西向南攻入四川,围剿明军残余也欲剿灭大西军。
在这场大混战的烽火中,川中的民宅、府衙、寺庙付之一炬。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位于古剑门蜀道的起点、一处历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上的一座建于晋朝且历代香火旺盛的大庙,却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这就是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的四川梓潼县城东北10公里处的七曲山大庙。
今年春,我们游览古蜀道,七曲山大庙便是起点站。
从成都出发经成绵高速公路到绵阳,再经108国道到梓潼县城,沿途一马平川。
但出梓潼县城向七曲山前行几公里,便山峦起伏、古柏森森了。
依山就势建造的大庙建筑群,在郁郁苍苍的古柏掩映中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
七曲山大庙位于108国道(即川陕公路)边,一座廊桥将分别坐落在公路两边的大庙建筑群连接起来,廊桥上书“翠云廊”三个大字,意为剑门蜀道便始于其下了。
在路左侧的停车场安顿了车辆,我们便从路右侧的正门进入大庙。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在明朝便誉为“西蜀名楼”的百尺楼。
此楼红墙绿瓦,造型既似庙宇又似楼阁,楼高一百余尺共三层。
据说此楼当时堪与岳阳楼和黄鹤楼媲美,后毁于火灾。
我们看到的是清朝雍正年间重建的。
沿中轴线由东向西,自百尺楼依次上升,是文昌殿和桂香殿,这几座建筑物构成大庙的主体建筑群。
其建筑艺术风格,既有北方宫廷的庄严,又有南方园林的雅致,中国当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称其为“古建筑博物馆”。
在整个大庙风景区内,共有26处殿宇楼阁,这是自晋朝以来,经多次扩建而形成的。
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当然,文昌殿是游览大庙的重点。
中国自从有了尚文的历史,便有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
文昌殿供奉的便是文昌帝君张亚子。
张亚子是东晋人,久居七曲山,晓诗书精医术,为贫苦乡民诊病施药、排忧解难。
他敬老爱幼、扶危济困,深受百姓爱戴,死后百姓建此庙以纪念。
七曲山导游词
七曲山导游词篇一:七曲山大庙导游词评委老师,我抽到的是川北旅游片区,我自选的景点是七曲山大庙,请问我开始了吗?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大家来到文昌帝乡——梓潼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位于绵阳市梓潼县城北七曲山上。
七曲山古柏挺秀,郁郁葱葱。
大庙依山而建,石级较多,所以大家在游览过程中要小心脚下、注意安全。
并保护好景区环境。
今天我们依次参观山门、正殿、关帝庙,最后参观天尊殿,3小时后,我们将在景区大门口集合登车。
希望大家游览愉快。
七曲山大庙建于晋朝,当时叫“亚子祠”,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修建。
这里集博大精深的文昌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汉唐文化为一体。
景区文化特色:以天下文昌祖庭,和全国最大的古柏林区享誉海内外。
据传:唐玄宗途径此山时,由于思念杨贵妃,侍臣中有人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山”之名便名扬天下,更是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据说张献忠领兵入川至七曲山,见庙内奉把的是文昌帝君张亚子,就说:“你姓张,咱也姓张,就与你联了宗吧!”因而把文昌庙改为太庙。
“大”“太”相通,以后就叫大庙了。
如果说七曲山的古柏是七曲山的幽,大庙体现了七曲山的奇,文昌文化又展现了七曲山的深,那么七曲山风景区的精,便是大家眼前所看到的关帝庙了。
全国的关帝庙何其之多!有埋葬关羽身躯的—湖北当阳关帝庙,,有埋葬关羽头颅的—河南洛阳关帝庙,还有埋葬关羽灵魂的—山西运城关帝庙。
相比之下,七曲山的关帝庙却有着它自己的独特之处。
大家请看,不同于其他殿里的关公。
这尊关羽坐像,高5米,头戴王冕,身着祥云绣袍,衣纹流畅自然,腰束玉带,手执牙笏,其造型古朴庄严。
更独特的是这尊关公像通体鎏金。
但三国志上记载的关羽可是单凤眼,卧蚕眉,枣红脸,而这里的关羽为什么却是金脸金身呢?而且关羽挂印封金的故事说:曹孟德送给他高官黄金,而关羽却权财不能动其心,爵禄不能移其志,从此名留千古。
对于功名、钱财、关羽从不放在眼里。
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占地30平方公里的七曲山风景区,不仅因拥有23处元明清古建筑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还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这些古老的建筑,除了供奉文昌帝君的诸多殿堂外,还有许多供奉道教诸神的祠堂庙宇,漫游七曲山大庙,除了祭拜文昌帝君外,亦能礼拜或熟悉或陌生的道教神仙。
首先,在魁星楼北侧的迎祥门内,有一座所有道观都有的建筑——灵官殿,这是一座清代建筑,里面供奉着一位红发红须、高举虎尾金鞭的神像,他就是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传说他为人正直,纠察天上人间,除邪祛恶。
在魁星楼南侧,有一座民国时期建造的五瘟殿,歇山抬梁式木结构建筑,面积54平方米。
五瘟殿因供奉五瘟使而得名。
五瘟使,亦称“五瘟神”、五瘟使者,据传这五位瘟神能掌握五方瘟疫,使之不得侵犯人间,保佑人们一年四季不染瘟疫,幸福安康。
道教所奉瘟神,传说始于唐代。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6年)六月,有五力士现于空中,距地三五丈,身披五色袍,各执一物。
一人手执构子和罐子,一人手执皮袋和剑,一人手执扇子,一人执锤子,一人手执火壶。
帝问太史张居仁此为何神,主何灾福?答曰:此为五方力士,在天为五鬼,在地为五瘟。
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仁贵,总管中瘟史文业。
现天降灾疾,无法逃避。
是岁果有瘟疫,国人病死者甚众。
隋文帝遂立祠祀之,六月二十七日下诏,封五方力士为将军。
黄袍力士总管中瘟史文业封为感威将军,青袍力士春瘟张元伯封为显圣将军,红袍力土夏瘟刘元达封为显应将军,白袍力士秋瘟赵公明封为感应将军,黑袍力士冬瘟钟仁贵封为感成将军,并规定五月五日为祭祀之日。
唐朝袭隋制奉祀五瘟使者。
相传文昌帝君在敕法台曾降服五瘟,专司“收瘟摄毒、扫荡污秽”之职,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后道教将其衍化为在教瘟神,因此文昌被尊为瘟祖,五瘟也被尊为瘟神。
乾隆四十四年(1779),七曲山始崇祀瘟祖,举行秋祭,于是兴起了八月秋季庙会。
下图依次是总管中瘟、春瘟、夏瘟、秋瘟和冬瘟。
写梓潼七曲山大庙的作文
写梓潼七曲山大庙的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梓潼七曲山大庙的奇妙之旅。
我刚到七曲山大庙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
那大门啊,又高又大,就像一个威严的巨人在守护着里面的一切。
门两边的石狮子,张着大口,瞪着圆溜溜的眼睛,仿佛在警告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这儿可不许撒野!”走进大庙,那古色古香的建筑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像是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仰着头,看那房檐上的小兽,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在奔跑,有的像在怒吼,真不知道古代的工匠是怎么把它们做得这么栩栩如生的。
沿着石板路往前走,就到了文昌帝君的殿宇。
文昌帝君可是掌管文运的神仙呢,听说好多学子都会来这儿拜一拜,祈求能在学业上顺顺利利。
我看到殿里的文昌帝君像,他一脸庄重,身上的服饰华丽得很。
我心里就想,帝君啊,您可得保佑天下的学子都能聪明伶俐,考上好学校呀。
这时候,旁边一个小朋友在他妈妈的带领下,恭恭敬敬地在磕头,那小模样可认真了,我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过笑归笑,我也被这虔诚的氛围感染了,也跟着默默地许了个愿。
大庙里面的树木也很有年头了。
那些参天大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绿伞,把整个大庙遮得阴凉凉的。
树干粗得好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呢。
我站在树下,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特别渺小。
树上还有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就像是在演奏一场大自然的音乐会。
再往前走,有一个小池塘。
池塘里的水可清澈了,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和游动的小鱼。
小鱼们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有时候还会突然跃出水面,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呢。
我站在池塘边,看着水里的倒影,感觉自己和这大庙的景色都融为一体了。
大庙的后面还有一片碑林。
那些石碑啊,一块一块地立在那儿,就像一个个沉默的历史见证者。
上面刻着的字,有的我能认识,有的就像天书一样。
不过我能感觉到,这些石碑肯定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们记录着大庙的历史变迁,还有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在大庙里面逛了一圈后,我都有点舍不得离开了。
梓潼七曲山大庙调研报告
梓潼七曲山大庙报告2012年10月4日中午由平武报恩寺出发,经江油坐车到达梓潼。
梓潼二字以“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
全县景点众多尤以七曲山为胜。
七曲山大庙是文昌帝君的发祥地,历经一千年余载,现存楼阁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华,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
一、布局特色:七曲山大庙整个建筑群的布局结合地形,依山而建,古庙与古道、古柏巧妙结合,与道教所崇尚的道法自然相得益彰。
大庙建筑群以明代建筑为主体,但各殿的结构、装饰及一些细部构件处理手法都有所不同,体现出这些建筑是在不同的年代修建,整个建筑群不是一次性建成的。
整个大庙是以魁星楼、文昌正殿、桂香殿三大主体建筑为依托,其他古建筑依山取势,不讲对称,向左右延伸,再有廊道连成,形成“日”字形,寓意日月行天,经经天纬地之意。
梓潼成都图1 总体鸟瞰与区位示意点——自由布置的建筑在大庙建筑群内,有的建筑是根据七曲山的地势再结合宗教民俗信仰来布置。
如盘陀殿内有一块像传说描述的磐石,风洞楼有一个山洞等。
而家庆堂和天尊殿是根据所需要的建筑氛围,并利用地形地势,有机灵活的与其他建筑结合起来。
线——轴线控制的建筑从大庙总平上来看,文昌正殿位于大庙古建筑群的中心,前有气势恢宏的魁星百尺楼,后有古朴典雅的桂香殿,形成整个建筑群东西向的轴线。
北侧关帝庙山门—拜厅—关帝大殿形成次轴线。
文昌正殿和关帝庙是两组主体祭祀建筑,沿轴线布置能形成秩序和威严空间。
面——有机结合整体大庙建筑群是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建筑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地形特点结合起来进行处理,同时也与原有建筑的布局产生关系从而形成整体。
如在风洞楼前的平台可以看见下面的观音殿和高台上的家庆堂、天尊殿,上行或下行的台阶将南北的秩序在立体空间上加以延伸。
从关帝庙到盘陀殿,在通过路径的引导到应梦亭。
七曲山大庙建筑群各个部分之间通过轴线控制、视线的引导、路径的组织等,形成一个布局灵活自由,并且有内在秩序的整体。
七曲山大庙
各位老师,我抽到的景点讲解是川北片区,我准备的景点是七曲山大庙,请问老师我可以开始了吗?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今天呢,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梓潼县,距离成都180公里。
今天我们游览的线路是从正门进入,依次参观魁星楼、文昌正殿、柱香殿和关帝庙,再按原路返回,参观时间大约为2个小时。
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注意安全,爱护景区环境。
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朝,当时叫亚子祠,是为纪念张亚子而修建,集博大精深的文昌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汉唐文化为一体。
景区文化特色以天下文昌祖庭和全国最大的古柏林区享誉海内外,被道家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大庙经过元、明、清三朝多次扩建,最后形成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
关于这“七曲”一名的来历,还和唐玄宗的一段典故有关呢。
公元756年,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来到四川,夜晚听到驿站屋角的风铃郎当有声,感觉是自己最爱的贵妃在呼唤自己,于是侍臣中有人题诗:“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
”后人便以“七曲”二字作为这里的山名,并且沿用至今了。
现在请大家看看正前方的这尊塑像,他身穿龙袍,金脸长须,一幅帝王打扮。
他是谁呢?是文昌帝君吗?这位阿姨说外面牌匾上写着关帝庙,这里供奉的应该是关羽。
对,他就是关羽。
七曲山大庙不是文昌祖庭吗?关羽怎么会在这里呢?关羽不是红脸吗?怎么到七曲山就变脸了呢?这些问题,还是让我来一一作答吧。
说起关羽,他可是咱们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么,如果让您用颜色来概括关羽,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红色?白色?我觉得可以用这三种颜色:金、赤、青。
金:这可是七曲山大庙的特色了,这里的关公像是全国唯一一座金脸的关公像。
关于金脸关公呢,历史上有这样一种说法:明朝末年,正值张献忠起义在成都称帝,他认为统治天下要文武双全,既然文有金脸张亚子,那么武帝关公也应该是金脸才对,所以呢,便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金脸关公了。
绵阳梓潼县七曲山大庙关帝庙解说词
关帝庙解说词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文昌帝乡七曲山大庙的关帝庙参观!我是关帝庙专职导游人员***,今天我将陪同各位游客领略关帝庙建筑的古朴典雅,感受文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游览过程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使大家的旅行愉快;如果我的服务有不周到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预祝大家的七曲山之行能够顺顺利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关帝庙前面。
七曲山关帝庙由皋门、拜殿、关圣殿组成。
关圣殿仍保留明代的建筑特色,皋门、拜殿为清代乾隆时所修,整个古建给人以古朴典雅、雄伟壮丽的感觉。
请看,在关圣殿前有高大木门六道,门上有四幅文昌帝君画像,绘有文昌帝君及擎着官扇、手托冠冕的侍从。
图中蓝天映衬着白云,溪流漂过,鸟语花香,梅花鹿顾盼左右,整幅图案隐喻着“有禄”、“加官”的美好祝愿。
清华大学教授黛妲评价说,这四幅明代门画线条圆润浑厚,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
关圣殿高15米,正中为通体鎏金的关羽坐像。
像高5米,宽3米,头戴冕鎏,金脸长须,身穿绣龙袍,衣纹流畅自然,腰束玉带,手执牙笏,神情威严,一幅帝王模样。
有专家认为,此像为全川现存关羽造像最佳作品之一。
关羽像左侧为关平、关兴、王甫,右侧为周仓、关索、赵累。
关羽出生于山西运城常平村,从小练就一身武艺。
东汉中平五年(188年)关羽与刘备、张飞结拜为异姓兄弟,他们寝则同床,恩如兄弟。
关羽后居蜀汉“五虎上将”之首,一生“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辅佐刘备复兴汉业。
他作战勇猛,胆略过人,屡建战功,威震华夏。
他曾经被曹操俘虏,但不被官位、金钱所动,在报答曹操不杀之恩后毅然“挂印封金”,追随刘备而去,历史上被当作了“忠义”的化身。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孙权部下杀害,时年60岁。
孙权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刻沉香木为躯,厚葬于洛阳。
孙权也只好以侯礼将孙权身躯葬于当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关羽“头定洛阳,身困当阳”。
梓潼七曲山大庙铁铸文昌像的断代及文化内涵_谢焕智
·文物研究·梓潼七曲山大庙铁铸文昌像的断代及文化内涵谢 焕 智 高 文 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外文昌宫(梓潼宫)的发祥地。
庙内现存宋、明两代的实心、空心铁铸文昌及侍神像两组,是研究文昌帝君的珍贵文物。
空心文昌及侍神群像供于正殿,像后《铭文》记载“一堂十尊”而正殿只有九尊,另外一尊指的是供于百尺楼上的魁星像。
《铭文》简略地说明该组群像是四川龙安府平武县江口村`信吏'任宪及妻冯氏、子任寅东、任家灿一家损献的,铸造时间为明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十五日,铸造工是陕西礼泉县金火匠人薛尚梅、薛靳。
铸造地点根据像后铁板的焊接痕迹可以断定是在平武分块铸造成型,然后水运到梓潼,再用木制的旱泥鳅边浇水;边用人拉滑行到七曲山大庙的,然后拼凑成像、铁水浇焊。
不然高1.6丈的文昌坐像及魁星立像六尺余高的侍神群像,在当年的交通条件绝不可能整体运来。
该组铁铸群像,主神文昌帝君头戴冕旒、手捧象笏,身着九龙袍,全身贴直金箔,两耳垂肩,天仓饱满,地角方园,面部表情慈祥庄重,两眼平视芸芸众生,充分体现了“帝君”的可钦可敬形象。
8位侍神,老、中、青均有,面部表情或和蔼可亲、或肃穆庄严、或憨厚纯朴,衣纹服饰线条流畅自然,栩栩如生,堪称铸铁工艺中之精品。
实心铸铁像供奉于紧接正殿后的桂香殿,共三尊,正中主神仍为文昌,侍神则只有天聋、地哑。
文昌座像通高1.5丈,面部基本上与正殿文昌一致。
头戴王帽,身着双肩有龙,胸前有龙,两膝有龙的“王袍”,双手交叉于腹部,虽仍通体贴金,但充分体现了“帝君”与“王”的等级差别,侍神天聋、地哑高六尺左右,面部表情活现聋哑人形象,衣纹服饰线条粗犷自然,背后均有两风带与铁座相连,增强其稳固性,可谓独具匠心。
据专家根据其高、宽、厚度测估,三尊神像重量约37吨左右。
可惜的是像后均无铭文,不知何时何人捐献制作。
笔者认为,很可能是捐献者为了积“阴德”不愿留名所至。
不过殿内两侧有铸铁花瓶上插镂空花束一式两个,及铸铁五足鼎一对。
绵阳梓潼县七曲山大庙文昌宫正殿解说词
文昌宫正殿解说词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文昌帝乡七曲山大庙的文昌宫正殿参观!我是文昌宫正殿专职导游人员***,今天我将陪同各位游客领略文昌宫正殿建筑的恢宏,感受文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游览过程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使大家的旅行愉快;如果我的服务有不周到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预祝大家的七曲山之行能够顺顺利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站在文昌宫正殿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间,嵌有九龙石壁的二十四级石阶,二十四级石阶象征传统的“二十四孝”巨型九龙石壁显示出文昌帝宫的帝王等级。
好了,请各位朋友跟我登上阶梯。
朋友们,这就是文昌宫正殿,它位于七曲山古建筑群的中心,也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又名真庆宫,始建于明代。
正殿平面呈正方形,明间及次间为殿堂,两稍间为走廊,殿堂两侧与次间用规格条石和青砖彻墙,左右两廊均安置古朴棂栏,这在一般古建筑中十分少见。
请朋友们到殿里面参观。
大家现在看到位于殿中间正殿正中这位高4.7米,短颈粗体,方面大耳,头戴冕旒、身着九龙袍、慈祥和善的铸铁像,就是文昌帝君张亚子。
张亚子生于西晋太康八年(公元287年)二月初三,出生于越西县金马山。
为避母仇,举家迁来七曲山,一生行善治病,死后被梓潼百姓奉为梓潼神,供在七曲山善板祠里。
后来在道教和文人儒士的大力推崇下,唐宋元明有九个帝王不断加封,梓潼神与主管文运的星宿文曲星重合,梓潼帝君变成了文昌帝君,张亚子由地方小神一跃成为天下共祀的文曲星,专司功名、文运、利禄。
于是文人儒士和道士争相以文昌帝君之名,降笔撰定经诰著述百余部,形成了以哲学、历史、文学、建筑、雕塑、音乐、绘画、医学、民俗、宗教等,独具特色的文昌文化体系。
文昌帝君两旁侍从按官位排列呈八字形,形神兼备,体态各异。
文昌及其余8尊铁像的后背均有铁铸铭文,是崇祯元年所铸。
殿前有拜厅,殿基置以须弥座,座腰为浮雕带状龙凤图案,正中及两侧有三道七级台阶。
拜厅雕梁画栋,异彩纷呈,上有数道匾额,其中有乾隆四川总督提军所书“紫极敷文”等名匾,两墙石壁上还精刻有《文昌帝君阴骘文》和古诗词。
绵阳七曲山大庙导游词
景点导游词——七曲山大庙各位游客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导游小陈,在过去的一天里,我带领大家感受了西部科技之城的魅力,那么今天就随小陈去感受文昌帝君发祥地的气息,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位置在文昌正殿的门前,在开始参观之前呢,小东提醒大家紧紧地跟着小东的步伐,不要掉队,请保持景区卫生,注意安全,要烧香的游客等小陈在讲解完景点后,会有充足的时间。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梓潼县,距离绵阳市49公里,请看,这儿就是文昌宫正殿,最早叫真庆功。
它建于明代,清雍正四年背野火烧毁,雍正十年重建,正殿位于七曲山古建筑群的中心,又是供奉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主殿。
大家已经看到,门上方悬有“开物成务”一匾,这是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的,“开物成务”源于《易经》中的一句话,意思就是说明白了万物的道理,根据这样的道理去办事,就能把事情办好。
那么文昌帝君是做什么的呢?请看门口这幅对联,上联是:越西溯渊源,俯化身文经武纬;下联是:权衡龙甲第,操玉尺桂籍璎厨。
意思是说,文昌帝君张亚子经历了十七世,七十三个化身,最后降生在越西县的金马山,在文治武功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他不仅掌管着读书人的命运,而且还会根据一个人的猜的给他安排出一定的官级品味。
现在,让我们进去看一下,大家请看,中间这位身着九龙袍,面容和善的铸铁像,就是文昌帝君张亚子。
神龛两边用滚龙抱柱来装饰,表明他享受的是帝王的待遇。
两边有八位侍臣,着组空心铸铁像铸造于明崇祯元年,铸铁像背后有铭文可查,每尊约有600斤重。
可惜的是这组铸铁像有两尊毁于文革,也就是左右的第二尊是后来补塑的。
那么他究竟是什么人呢?说法不一,有的说他是侍母至孝,侍晋而死;有的说他为民行医,深受爱戴;也有的人则把他说成是神仙一类的人物。
其实,张亚子本是蜀人张育与亚子两位人物合并而成的神灵,东晋宁康二年,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
蜀人在梓潼郡七曲山建张育祠,尊奉他为雷泽龙神。
当时,梓潼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
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梓潼七曲山大庙
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梓潼七曲山大庙
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梓潼七曲山大庙
雄奇的剑门山脉由广元逶迤南来,进入梓潼县境后,山势由险峻转为平缓;从西北方向流来的潼江,恰似一条绿绸般的飘带.山水在这里相亲相偎,山连水,水绕山,形成了"九曲潼江七曲山"的幽美的自然景观.七曲山上古柏森森,群峰凝翠.绿涛翠浪之中,隐现出一丛飞檐翘角,红墙碧瓦的巍峨宫殿,这便是遐迩闻名的七曲山大庙,文昌帝君的发祥地.
作者:李豫川作者单位:刊名:中国道教PKU英文刊名:CHINA TAOISM 年,卷(期):2002 ""(6) 分类号:关键词:。
绵阳七曲山大庙寻美绵阳第二站七曲山天下第九名山的仙风道骨
绵阳七曲山大庙寻美绵阳第二站七曲山天下第九名山的仙风道骨七曲山关帝庙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梓潼县,距离绵阳市49公里,为祭祀佛祖而建。
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文昌宫”。
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逐步形成了由数条轴线组成的建筑群。
每名山几乎都能找到一个词来形容,比如泰山雄伟、华山险峻。
七曲山,却让人们找到一个确切的词来形容。
它很浪漫,七曲山本名“尼陈山”,“七曲”则出自贾宝玉侍从的诗句“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 ,传达了眷恋在过七曲山时对杨贵妃不可抑制的哀思和唐明皇;它很神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守护神文昌帝君的升仙之处;它很奇幻,一片张飞在这里逼出了一片柏树,一日之内便成了一片苍翠内共柏林,历经千年依然生机勃勃。
于是,人们一次次走进被道教尊为“天下第九名山”的七曲山,欣赏它千变万化的风姿,感受意蕴它深沉谜样的文化底蕴。
七曲山大庙:与关帝庙齐名的圣地“北有孔子,南有文昌”,这句古谚的意思是所说,梓潼七曲山上供奉的文昌帝君灌县昔年,在古代工人阶级看来,和北方的孔子拥有同等尊崇的子贡地位,共同守护着世代相传华夏大地的文脉传承。
供奉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三水七曲山大庙,由一系列元、明、清三代所建的合组古建筑群组成。
现存的大庙建筑有元代的“盘陀殿”,明代的“家庆堂”、“天尊殿”、“桂香殿”、“风洞楼”、“白特殿”、“关帝庙”、“望水亭”、“晋柏石栏”、“观象台”等,清代的文昌正殿、“百尺殿”、“三宵殿”、“谷父殿”等,以及民国至今的“时雨亭”、“雷神庙”、“灵官楼”和水观音景区各殿。
七曲山大庙最重要的建筑是复建于清代的文昌正殿。
正殿呈正方形,占地500余亩。
殿内,一尊高4.7米的文昌帝君像端坐在高台上。
文昌左右有两尊侍从塑像,右侧作聋人状,相传为“天聋”神,左侧作哑巴状,为“地哑”神。
为何要选择一聋一哑来做侍从呢?史料中是这样解读的:聋人不听,哑巴不语,文昌帝君提拔他们,意在警醒世人,考生与考官间不可有交流,以避免科场舞弊。
七曲山大庙文昌帝君祖庙
七曲山大庙文昌帝君祖庙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城景观大道穿境而过,1路公共汽车直达景区。
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于一体,有殿堂阁楼23处,建筑面积5611平方米,占地1.3万平方米。
古建筑群巧妙利用地形,依山而造,不受中轴线平行的传统之束缚,表现出灵活,自然之风格。
整个庙宇设计精巧,搬鳌坐脊,翘角凌空,层楼叠阁错落有致,宫观嵯峨,结构谨严,雕梁画栋,风格殊异。
既有北方气势雄伟的宫殿式建筑,又有南方小巧玲珑的园林式建筑,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建造者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梓潼县城景观大道,距离绵阳市 49公里,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庙,始建于晋,为蜀地百姓祭祀张亚子而建。
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的道教宫观“ 文昌宫”。
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三条轴线组成的道教文化建筑群。
庙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元代盘陀石殿,明代桂香殿、天尊殿、清代百尺楼等,在建筑手法上保留了一些宋式做法。
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由元到清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
七曲山大庙是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
大庙最初叫“亚子祠”,是为纪念晋代张亚子的。
张亚子究竟是什么人?说法不一。
有的说他侍母致孝,仕晋战死;有的说他为民行医,深受爱戴;也有的则把他说成是神仙一类人物。
建祠以后,自唐至元,累封至“梓潼宏仁开化文昌帝君”。
小小的祠宇也扩建成了一座大庙,有宫殿楼阁23处。
这些建筑或建于元朝,或为明清遗物。
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朝,在历经唐、宋、元、明、清数代修造和扩建以后,如果仅就表象而言,不过是四川北部地区现今保存较好的一组结构颇具气势、体系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而已,但作为中华文昌文化的发祥地,它的价值就有了“唯一”的概念。
清咸丰年间的《梓潼县志》说,“文昌灵应祠在七曲山顶,即梓潼庙,俗称大庙。
川北—七曲山大庙
景点讲解-------七曲山大庙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梓潼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古称“九曲山”,因位于梓潼县城北6千米处,又被称为梓潼山。
七曲山祥云笼罩,大庙依山而建,石级较多,游览过程中请各位小心脚下、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依次参观山门、正殿、桂香殿、关帝庙,最后参观天尊殿,两小时后,我们将在景区大门口集合。
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朝,当时叫“亚子祠”,是为纪念张亚子而修建,集博大精深的文昌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汉唐文化为一体。
景区文化特色以天下文昌祖庭,和全国最大的古柏林区享誉海内外,被道家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据传,当年唐玄宗途径此山时,由于思念杨贵妃,侍臣中有人题有“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山”之名便扬名天下。
如果说,古柏是七曲山的幽,那么庙则体现了七曲山的奇,文昌文化又展现了七曲山的深,而七曲山风景区的精,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座与文昌殿平分秋色的关帝庙了。
全国的关帝庙何其之多!名气最大的有埋葬关羽身躯的—湖北当阳关帝庙,,有埋葬关羽头颅的—河南洛阳关帝庙,还有埋葬关羽灵魂的—山西运城关帝庙。
与这么多的关帝庙相比,七曲山的关帝庙有着他独有的特别之处。
熟知三国故事的朋友都知道,关羽挂印封金的故事:曹孟德送给他高官黄金,而关羽却权财不能动其心,爵禄不能移其志,从此名留千古。
对于功名、钱财、关羽从不放在眼里。
但恰恰是七曲山关帝庙中的这位关公,可以说是全国关帝庙中与黄金关系最密切、黄金含量最高的一处,主要体现在“三金”。
首先说第一金,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这是一尊金脸金身的关公。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关公的形象不管在文学、戏曲还是民间故事中,总是以枣红脸形象出现。
但从未进入过四川的关羽,他的神像一进入四川就玩起了变脸:成都武侯祠的关帝是一张白脸,而我们现在看到七曲山的关帝形象,也变成金脸金身,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中国古代统治者讲究的是文武并重,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绵阳梓潼县七曲山大庙桂香殿解说词
桂香殿解说词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文昌帝乡七曲山大庙的桂香殿参观!我是桂香殿专职导游人员***,今天我将陪同各位游客领略桂香殿建筑的精美,感受文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游览过程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使大家的旅行愉快;如果我的服务有不周到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预祝大家的七曲山之行能够顺顺利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桂香殿,桂香殿始建于南宋淳佑年间,距今已有740年历史,为明代初年蜀王府建造。
看殿前这四株桂树,为南宋淳佑年间(公元1241—1252年)所植,距今近800年历史。
常见的桂树有白色的银桂和黄色的金桂,而这四株是十分少见的红色丹桂。
每到秋风送爽时节,贵花似火,争芬吐艳,香飘林海,沁人心脾,有九里香之美名。
自古以来,人们把桂树视为吉祥、高贵的象征。
古希腊人用桂枝编成帽子,授予杰出的诗人,称之为桂冠;中国则把科举及第称之为“蟾宫折桂”。
清朝科举考试放榜定在桂花绽放的金秋,就有切合“折桂”的含义。
正因此如此,文昌宫桂香殿受到广大学子极度重视,科举考试前人们纷纷前来祈祷文昌帝君保佑,使自己能蟾宫折桂。
有诗为证:“蟾宫仙桂人间栽,开降灵时万人来,不是广寒香一点,怎能吹得满山开。
”下面给大家讲讲桂香殿的建筑特色。
这座大殿是明代建造的,外形为单檐歇山式,内部为侧脚穿逗木结构,采用了减柱造法。
当您围绕殿内四根粗大的柱子细看,他们都向不同方向大幅度倾斜,一般柱子的倾斜度为1度,而这四根大柱的倾斜度大大超过了营造法式的3—5度;柱子上小下大,上有收脉,下有分脉起到了稳固和分力的作用;随着人的方位变化,柱子倾斜的方向也随之变化,很难确定它们倾斜的具体方向。
这是建筑大师故意让内柱大幅度侧脚,以使人产生视觉误差;大家再看左前方的内柱上,工匠们挖了洞,洞里雕了一个摸得着但拿不出来的木罗汉,人们总爱伸手摸摸罗汉,碰碰运气,摸来摸去,人们就给它取了个美名叫“摸运洞”。
现在我们进入殿内。
梓潼七曲山大庙简介100字
梓潼七曲山大庙简介100字《梓潼七曲山大庙简介100字》篇一梓潼七曲山大庙,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啥都新鲜。
这大庙据说历史老悠久了,就像一位千岁老人,默默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大庙的建筑风格那叫一个独特,古色古香的。
一进去,就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古代。
那些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精致得很。
我就寻思着,以前的工匠那手艺可真是绝了,这得费多少心思啊。
里面供奉着好多神像呢,一尊尊都庄严肃穆。
我看着那些神像,心里就有点发怵,感觉他们好像在审视着世间的一切善恶。
也许在古人眼里,这些神像就是他们心灵的寄托吧。
可我呢,我就觉得这些神像像是一个个历史的守护者,守护着这一方土地的文化和信仰。
大庙周围的环境也超美的,绿树成荫,就像给大庙围上了一条绿色的围巾。
我去的时候,还有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这个不速之客。
我在大庙里面转来转去,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就像个好奇宝宝。
我看到有些游客在虔诚地烧香拜佛,心里就想,这也许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不管信不信,看到这样的场景,都让人对这片土地上的宗教文化肃然起敬。
不过呢,我也在想,这大庙除了宗教意义之外,是不是还可以有更多现代的功能呢?比如说搞一些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啥的,让更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也能深入地了解它的魅力。
这梓潼七曲山大庙啊,真的是充满了神秘和魅力,每一次去可能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呢。
《梓潼七曲山大庙简介100字》篇二梓潼七曲山大庙,听起来好像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庙,但当你真正走进它,就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我跟你说啊,我到那大庙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宏伟的大门,就像一个巨人张开双臂欢迎人们的到来。
大门上的那些装饰,我也说不上来具体叫啥,但就是觉得精美得不像话,仿佛每一个图案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一走进大庙,好家伙,那里面可宽敞了。
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在一个巨大的历史宝库里穿梭。
这里面的建筑布局很有讲究,我虽然不是什么建筑专家,但也能感觉到那种对称美,就像一首和谐的乐曲,每个部分都恰到好处。
梓潼七曲山风景区迈向5A级,已建游客中心,现去游玩要乘观光车了
梓潼七曲山风景区迈向5A级,已建游客中心,现去游玩要乘观光车了疫情控制住后景区开放,最近有人去梓潼七曲山大庙游玩发现,现在进大庙要乘景区的观光车了。
北孔子,南文昌”,梓潼县是中华文昌文化的发源地。
七曲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素有“蜀道明珠”之称,也是人们拜文昌菩萨求学的主要庙宇。
据悉,2017年,梓潼县启动七曲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
七曲山风景区+两弹城+连接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游客在游客中心统一下车新建的游客中心,还是大气前往乘车点在原川陕路上的景区南边大门最后完善游客经过匝道后前往乘车点景区专用观光车2018年,七曲山风景区成功通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省级景观质量评价,被推荐参加5A级旅游景区国家景观质量评审,已成功进入国家文化旅游部申报景观质量评审名单。
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计划建设13个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部分工程已经完工。
到达观光车停车点然后步行以前,川陕路经过七曲山大庙山门,游客直接开车到大门停车。
现在不行了,在大庙南边几公里处新建了大型牌坊和游客中心,游客只能在游客中心停车,经过检票、安检再乘景区的观光车,路途经过水观音等地到观光车停车处,然后步行沿着山路爬山经过文昌胜景牌坊、七曲山古碑、古柏蜀道才能到达大庙山门。
进入景区第二道门没有买观光车票的人在此补票新建的文昌祖庭牌坊沿着石梯爬山到达七曲山古碑处两边古柏森森感受到了古蜀道韵味已经看到售卖小摊,估计大庙山门要到了大庙山门对面新建的烧香太游客反映,经过改造,现在规模扩大很多,像个景区了。
同时,也感觉景区牌坊离大庙山门太远,不可能步行,必须乘观光车进去。
现在,到七曲山大庙景区,观光车加门票一共60元一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的遗韵精神的空间----------七曲山大庙建筑考【摘要】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梓潼县,距离绵阳市49公里,始建于晋,为蜀地百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文昌宫”。
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三条轴线组成的建筑群。
庙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元代盘陀石殿,明代桂香殿、天尊殿、清代百尺楼等,在建筑手法上保留了一些宋式做法。
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由元到清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例。
【关键词】七曲山大庙盘陀石殿桂香殿天尊殿古代建筑史【Summary】Seven mountain temple is located in Sichuan Zitong County,Mianyang City, 49 km away,was built in the Jin, the Shu one hundred has been called "Wenchang",,in this building, "Wenchang Palace。
" Subsequently by the Yuan、Ming and Qing Dynasties expansion several times,gradually forming the axis formed by the three buildings。
Temple covers an area of 12,000 square meters,construction area of 6,000 square meters。
The main building has jagged stone temple Yuan Dynasty,Ming Dynasty cinnamon Hall,Senior Hall,Qing accomplished by House,the building techniques to keep some of Song-type approach。
More complete display of the temple by the Yuan to the Qing architectural style of each period,is to study an important example of ancient architectural history。
【Keyword】Seven mountain temple Jagged stone temple Cinnamon Hall Senior Hall Ancient Architectural History1七曲山风景区大庙古建筑布局及主要建筑1.1七曲山风景区大庙古建筑布局大庙坐落万树丛中,依山建造,结构谨严,风格各异,庙树相映,景象天成。
既有北方宫苑式建筑,又有南方园林式建筑,突出显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
七曲山风景区古建筑以大庙著称于世。
大庙主要以祭祀“文昌帝君”而闻名于世,在整体布局上采用“内向”和“外向”空间处理相结合,即封闭式的院落与青山水秀的自然风光相结合。
院内是百姓祭祀文昌帝君的场所,“百尺楼”、“正殿’,’’桂香殿为大庙的中心,组成整个庙宇的主轴线。
在轴线的两旁,以其不对称的灵活手法进行布局。
其右(南向)依山形建有“风洞楼”“家庆堂”,山顶处为“天尊殿”,殿前建有观天象的八方台等,其左向(北向)有主祭祀关羽的关帝庙,由山门、拜殿、正殿组成一个封闭形的院中之落。
庙外有早期元代建筑盘驼殿,明代应梦仙台等相映成趣。
大庙的建筑虽然建于不同时期,但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完善,因此在布局上体现了以祭祀“文昌帝君”为中心,形散而神不散的建筑特点。
在大庙右侧对面山坡,还依次分布有近年重修的晋柏亭、元代修建的盘陀石殿。
整个大庙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1996年11月,七曲山大庙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七曲山风景区大庙主要古建筑现有主要的殿宇亭阁23座,其中盘陀石殿为元代建筑;家庆堂、天尊殿、桂香殿、风洞楼、白特殿、关圣殿、应梦仙台、晋柏石栏、观象台属明代建筑;正殿、百尺楼、瘟祖殿、灵官殿、钟楼、鼓楼、望水亭、启圣宫、瘟祖殿、善教祠、客院属清代建筑。
它们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
1.3七曲山风景区大庙主要古建筑特征1.3.1、关帝庙正殿关帝庙正殿为明代所建,座东朝西,面阔三间,通面阔15.93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5.40米,通高为14.67米。
两山面用分心柱,殿内则不用。
殿内共用柱十八根,其中山柱六根,角柱四根,檐柱四根,内柱四根;柱头均圆形无卷杀,柱础为素面鼓镜式,以自然青石砌成。
屋顶为单檐歇山式,盖筒瓦,出檐部分只用檐椽,不用飞椽。
殿内当心间用天花,次间为彻上露明造,梁架为四椽袱,檐柱与内柱间为乳袱,平梁上用叉手,擦下用蜀柱承托,前檐拱为单抄双下昂六铺作计心造,挑不用令拱,昂背置散斗,散斗上安置檐杨,以承托檐椽部分。
第一跳设置四十五度斜拱,里转五铺偷心造,当心间补间铺作用四朵,次间补间铺作用一朵。
后檐不设斗拱。
殿内塑有关羽像及文武官像,山墙及内柱间墙绘有大幅壁画,十扇门内均有雕刻。
梁柱绘有彩画。
1.3.2、百尺楼位于文昌庙正门前,古称为“祠中之皋门”,原名为忠孝楼。
据县志记载:属明初营造,此楼当时据说堪与荆楚名楼岳阳楼和黄鹤楼媲美,清雍正四年毁于野火,雍正九年省布政司拨款重建正殿及忠孝楼,雍正十二年竣工,忠孝楼落成后是二楼一底,通高十丈,故后人命名为百尺楼。
百尺楼为三重檐歇山顶一底二楼式建筑。
座东朝西。
底层面阔五间,通面阔20.68米,通进深14.3米,明间6.08米,两次间为4.4米,两梢间为2.9米。
山面间五柱。
两山面及底层用中柱,底层共用柱四十根,角柱四根,檐柱八根,金柱二十二根,其中二十二根金柱为通天柱,柱头均圆形,无卷杀,柱础为石质鼓镜式。
二层面阔五间,通面阔19.28米,梢间内收0.7米,进深四间,通进深8.9米。
楼层为木质地板,明间塑有魁星像,二层共用柱四十六根,其中山柱六根,角柱四根,檐柱八根,金柱二十八根(增加了金柱六根)。
三层面阔五间,通面阔17.08米,梢间内收1.10米,进深4间,其周围为木质地板,三层共用柱二十八根,其中山柱八根,角柱四根,檐柱八根,金柱十根。
建筑底层明间为通道,百尺楼后两边建有通楼层的一楼一底的廊楼。
百尺楼高度以底层室内地坪至屋顶通高为14.2米。
地坪离自然地面为2米,底层筑有石条台阶。
结构均为木结构,材质为松木,楼内构架主要以横向梁架为承重结构,楼板梁和屋顶擦杭为纵向支承联系,横向梁架层层内收,至顶构成五架梁承受层顶荷载,顶层为彻上露明造。
纵横主柱有侧角、无升起,屋顶为单檐歇山式,盖筒瓦,二、三层为腰檐,盖筒瓦,瓦下有飞檐,其上铺设望板,瓦与望板间为三合土苫背。
百尺楼二、三层外檐拱,为双翅重拱四踩偷心造,坐斗上铺正心瓜拱,正心万拱,无昂无厢拱,其拱为非承重构件,纯为装饰品。
楼内梁柱、额仿上均绘有彩画,其特征为写实的笔法和画题,其内容为花卉、动物、器皿等,同时在画题中也反映了道家思想内容,以冷色为基调,青、绿色为主要色彩。
1.3.3、文昌宫(文昌正殿)七曲山大庙为文昌祠庙,全国文昌宫发祥地。
正殿是大庙古建筑中心部分,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殿前为拜殿。
座东朝西,正殿建于清雍正年间。
1996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宫正殿为跨元、明、清三代的古建筑群之中心建筑。
正殿建于清_雍正年,单檐歇山式,殿前有拜殿,三道垂带踏道,面阔三间,通面阔18.9米,两侧廊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3.7米。
通高13.4米。
两山面阔为回廊,檐柱8根,廊柱6根山柱10根,金柱6根,角柱4根,共用柱34根,平面布局为减柱造。
内柱有侧脚、廊柱间设木栏杆,屋面为单檐歇山式,屋面为布瓦顶,四川民间手法捶灰塑脊。
盖筒瓦,出檐部分只用檐椽。
不用飞椽。
椽上安置望板,殿内当心间有天花,次间均为彻上露明造,梁架为六架梁,檐柱与老檐柱为二架梁,蜀柱两边设置角背。
正殿前后檐均安置斗拱,斗拱均为单昂三踩计心造,当心间平身科三攒,次间二攒,廊间一攒。
2 梓潼大庙古建筑大木构架分析2.1大庙木构古建筑的类型大庙古建筑按照屋顶的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歇山屋面、攒尖屋面、悬山屋面。
主要殿堂楼阁用的都是歇山屋面形式,歇山有单檐歇山、卷棚歇山、三滴水歇山。
攒尖屋面用于亭子类建筑和钟鼓楼。
悬山屋面分为有脊悬山和无脊的卷棚悬山,悬山建筑主要用于次要殿堂或配殿,关帝庙山门用的也是悬山式屋面,卷棚悬山建筑用于主要殿堂前出抱厦。
2.1.1 殿(厅)堂式建筑殿堂是“一座大厅或正房”,一般只能用于帝王宫室和宗教建筑之中,“是皇帝的前朝大办公室和行大礼用的屋子,一般宗教建筑的大殿则是供奉神佛的地方”,厅堂也是建筑群的正房,但级别要低于殿堂。
殿堂和厅堂在《营造法式》中有明确的构造区别。
“殿堂的构造形式是按水平方向分为:柱、额、铺坐、屋盖等层次,每层自成整体构造,上下重叠构成;厅堂的构造形式是每座房屋的构造是于每间缝横向竖立屋架,屋架间以纵向的摶、攀间联接成整体。
屋架以椽架数和用柱多少,有各种间缝内用梁柱形式。
”可以看出殿堂的构造做法明显比厅堂复杂,宋代以后,许多地方宗教建筑中的主体“殿堂”采用的是厅堂的构造做法,但仍以“××大殿或宝殿”称之。
也就是说,称之为“殿堂”或“厅堂”是由使用对象而定,大庙中的主体殿堂也是如此。
殿堂式建筑是大庙古建筑群的主体形式,用来供奉地位不同神灵。
因修建的年代不同以及神灵地位的主次尊卑,殿堂呈现出了体量大小不同、建筑风格相异,工艺繁简不一的面貌。
殿堂包括用斗栱的天尊殿、家庆堂、盘陀石殿、关帝庙正殿、桂香殿、文昌正殿和不用斗栱的启圣宫、瘟祖殿、东狱殿、五瘟殿、天尊殿配殿。
用斗拱的殿堂体量较大,结构处理较复杂,是主神的祀殿;不用斗栱的殿堂,体量较小,结构处理较简单,但不失精巧,是次神的祀殿。
2.1.2 楼阁式建筑楼阁是古代多(高)层建筑建筑物的一种,在整个建筑群中可以高耸凌空,打破一般建筑的平板呆滞,活跃群体天际轮廓线。
大庙楼阁式建筑包括百尺楼、风洞楼和钟鼓楼。
早期楼阁的结构分为“殿堂式结构和厅堂式结构”两种。
明清时期的楼阁建筑,多采用“通柱”做法,即“将内柱直接升向上层,而去掉了辽金楼阁建筑常见的上下层柱间的斗拱(平坐层)”这种结构方式使楼阁结构具有更强的整体性。
大庙中的楼阁即采用的就是明清时期的结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