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全程种植技术

合集下载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作为中国的主食之一,水稻的生产对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十分重要。

水稻的种植技术其实十分复杂而精细,不仅需要农民们掌握基本的栽培技巧,还需要他们在种植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包括土壤选择、种子选择、肥料和水的管理等方面,以便于您更好地进行水稻的种植。

一、土壤选择在进行水稻种植前,农民们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土壤进行种植。

一般而言,水稻种植需要使用的土壤应该是肥沃、疏松、透气、保水性好,而且PH值在5.5-7.0之间的土壤。

此外,虽然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但是却不适合在水淤的沼泽地进行种植。

因此,在进行水稻种植前,农民们需要在田间进行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良,并且根据土壤的特性进行调整,以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

二、种子选择在进行水稻栽培时,选择合适的种子是十分关键的。

在选择种子时,农民们应该选择外观健康、色泽鲜艳、米粒饱满、无虫害、无霉变、无病害、萌发力强的种子,以确保其能够正常生长。

除此之外,农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良种来进行种植,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三、肥料管理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水稻的营养需要全面而均衡。

因此在进行种植时应该注意及时添加肥料并且进行合理的管理。

在进行肥料添加时,农民们应该根据土壤特性和生长期的不同,分别选择有机肥、化肥、微量元素等不同的肥料,进行有依据的配合。

此外,农民们还应该适时进行深翻土壤和撒种前施肥,以确保肥料能够深入土壤,并为水稻充分吸收。

四、水的管理水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良好的灌溉管理能够减少水分的损失,避免底部干旱,增加水稻产量。

对于水稻种植的灌溉量,通常以水稻生长周期和气候环境为依据,以及通过细心观察土壤湿度和水分蒸发等因素进行调整。

此外,在进行灌溉时也需要注意不同生长时期的水量有所不同,例如在割茬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水分供给,同时在水稻成熟后,及时将水分排除,避免出现过多水分导致结实不良的情况。

水稻种植技术及流程

水稻种植技术及流程

水稻种植技术及流程英文回答:Rice cultiv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involves several stages and requires specific techniques for successful growth and harvest. Let's explore the steps and techniques involved in rice cultivation.1. Land preparation: Before planting rice, the land needs to be prepared properly. This includes plowing, leveling, and smoothing the field to ensure uniform water distribution during irrigation.2. Seed selection: Choosing the right rice variety is crucial for a successful harvest. Factors such as climate, soil type, and market dem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selecting seeds.3. Seedbed preparation: Rice seeds are first sown in a seedbed to allow them to germinate and grow into seedlings.The seedbed should have good drainage and be well-fertilized to promote healthy seedling growth.4. Transplanting: Once the seedlings reach a certain height, usually around 15-20 cm, they are ready for transplanting. Transplanting involves carefully uprooting the seedlings from the seedbed and planting them in the main field.5. Water management: Rice is a semi-aquatic crop and requires a consistent water supply. Proper water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for healthy growth. The field is flooded with water during the vegetative stage and the water level is gradually reduced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stage.6. Fertilization: Rice plants require adequatenutrients for optimal growth. Fertilizers, bo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are appli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growth to ensure the plants receive the necessary nutrients.7. Weed control: Weeds compete with rice plants for nutrients, water, and sunlight. Effective weed controlmeasures, such as manual weeding or herbicide application, are necessary to minimize weed interference.8. Pest and disease management: Various pests and diseases can affect rice plants, leading to reduced yields.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use of resistant varieties, biological control, and chemical pesticides, are employed to minimize damage.9. Harvesting: Rice is harvested when the grains have reached the desired moisture content. The harvesting method can vary, with options such as manual cutting or the use of machinery like combine harvesters.10. Post-harvest processing: After harvesting, the rice grains need to be processed to remove the husk and other impurities.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milling, polishing, and sorting to obtain high-quality rice.中文回答:水稻种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阶段,需要特定的技术才能成功种植和收获。

水稻怎么种植?

水稻怎么种植?

水稻怎么种植?
水稻的种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适合种植水稻的田地,然后进行翻整,让土壤松软,
去除杂草和石头。

2.种子选择:选择优质的种子是种植水稻的关键。

种子应该来自健康的
植株,并且应该经过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侵袭。

3.播种育秧:将选好的种子播种在秧田中,进行育秧。

秧田需要管理得
当,保证秧苗的健康生长。

4.插秧:当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时要注意密
度,过密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影响生长,过疏则会浪费土地资源。

一般来说,每平方米应该种植3-4株水稻。

5.田间管理:在生长期间,要定期检查水位,并根据需要添加水。

同时,
要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化肥,保证水稻的营养需求。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植株,并根据需要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侵袭。

6.收割:水稻的收割时间应该在稻穗成熟后进行。

收割时要注意方法,
避免对稻谷造成损失。

以上就是水稻的种植过程,具体操作可能因地区和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

农场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一、土壤准备1.选择种植土壤:选择肥沃、排水好、土层厚实的土地作为水稻种植基地。

2.耕种准备:在播种前进行深翻耕种,犁翻至30-40厘米深度,翻耕后进行平整,消除土壤硬塊和播种前的杂草。

二、播种阶段1.选择优质种子:选择外观饱满、无病害的优质水稻种子进行播种。

2.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播种日期,通常是春季或秋季。

3.播种方法:采用直播法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为150-200公斤。

三、田间管理1.种植密度:根据水稻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种植密度,一般每亩密植30-40万株。

2.施肥方法: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情况,进行适量施肥。

整地前施基肥,分蘖期和灌浆期适量追加追肥。

3.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定期巡查水稻田,发现病虫害及时喷洒杀虫剂或药剂进行防治。

4.浇水管理:稻田保持适度湿润,每次浇水深度约为5-8厘米,以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四、收割与后续处理1.收割时间:根据品种的生长周期和水稻籽粒的成熟度选择合适的收割期,一般在水稻籽粒成熟时进行收割。

2.收割方法:采用机械收割或手工收割皆可,机械收割时应调整好收割高度,保证收割的整齐和茬齐。

3.粮食储藏:收割后及时将水稻晒干,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霉变和损坏。

五、紧急情况应对措施1.干旱:在干旱条件下,加大浇水量和频率,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水分缺乏。

2.洪涝:及时排水,保证田间的排水系统畅通,避免积水引起作物死亡。

3.病虫害暴发:发现病虫害暴发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或药剂进行防治。

六、安全操作措施1.在使用农药或化肥时,应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

2.在农田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用火,避免火灾和事故发生。

3.勤洗手,饭前便后及时洗手,确保卫生安全。

七、验收标准1.种子质量:收割后的种子应饱满、完整,无病害和变质。

2.田间管理:水稻苗期健壮,无严重病虫害,整体农田生长均匀。

3.收割质量:成熟期收割时水稻秆稷黄金,籽粒饱满而透明粒。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不仅可以保障粮食安全,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土壤和地块选择水稻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黄棕壤或者水稻土进行种植,土层中的有机质含量应在2%以上,PH值应在5.5-7.0之间。

在地块选择方面,应尽量选择平坦、光照充足、气温适宜的地块进行种植,避免在山坡地、低洼地或多阴雨的地方种植水稻。

二、品种选择水稻的品种选择对产量和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应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选择早熟、耐寒的水稻品种,南方地区选择中晚熟、耐热的水稻品种。

还应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水田的灌溉条件来选择不同的水稻品种。

三、良种繁育选择适宜的种子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良种繁育应选择种质优良、生长健壮、适应性强的种子进行培育,同时要做好种子的储存和管理工作,确保种子的质量。

四、田间管理1. 播种水稻的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至5月初,南方地区可适当提前。

播种前要做好土壤的整地和耕作,将土壤杂质、秸秆等清理干净,做到整齐平整。

播种时要注意密植适度,一般每亩播种量为150-200斤左右。

2. 施肥水稻的肥料施用以有机肥为主,合理施用化肥。

在水稻的不同生长期要进行及时的追肥,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田的灌溉条件进行合理施肥。

3. 灌溉水稻对水的需求比较大,要做好灌溉管理,保持水稻的充足生长水分。

一般来说,水稻在坚实颗粒期和稻谷灌浆期要保持适宜的水分,其他时期要根据水稻生长的需要进行调整。

4. 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期间要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选择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避免对水稻的影响。

5. 除草水稻的除草工作要做到及时,一般要在水稻幼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进行除草,除草时要选择适合水稻生长、对水稻影响较小的方法和工具。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1. 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水稻需要足够的阳光和湿润的土壤,种植前要进行土地评估,选择适宜的土地,并进行必要的土地改良。

2. 种子选择和处理:选择当前主流优质稻种,进行籽粒浸泡消毒处理,泡种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土壤处理:在种植前,需将土壤松散化、施肥、加腐殖质等方法改良土壤质量,使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4. 水田布置:将田地平整,确定水利工程、水路分流,进行坡耕地的沟槽架设、种植土墙建设及田间穴建造。

5. 播种:按照稻谷种植密度进行播种,在播前要进行基施复合肥,肥料在施肥时应注意数量、期次、比例和施肥方法。

6. 灌溉管理:水稻适应于大面积浸润灌溉,要注意合理的灌溉时间、量和频率,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7. 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田间防治,预防水稻常见的病虫害,并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8. 采收和后期管理:水稻等谷子采收时要注意,保证谷子的品质,收获后继续施肥改土,为下一轮种植做好准备。

水稻种植技术与施肥田间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施肥田间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施肥田间管理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和施肥田间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稻种植技术和施肥田间管理的相关内容,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进行水稻种植。

一、水稻种植技术1. 土壤选择与准备:水稻适宜生长的土壤为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

在选择土地时,应优先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地。

在土壤准备方面,应进行耕翻、平整和松土等工作,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常见的水稻品种有早稻、中稻和晚稻等,根据生长周期和抗病虫害能力进行选择。

3. 播种与育苗: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热水处理等,以提高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育苗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

4. 田间管理:包括水田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水田管理主要包括灌溉、排水和田面平整等工作,保持适宜的水分和氧气供应。

施肥管理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注意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的控制。

病虫害防治要及时发现和防治水稻的病虫害,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病虫害防治轮作等。

5. 收割与储存: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和成熟度,选择适宜的收割时间。

收割后,应及时晾晒、脱粒和储存,以保证水稻的质量和食用价值。

二、施肥田间管理1. 施肥原则: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施肥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合理配置有机肥和化肥。

一般来说,水稻生长初期需要较多的氮肥,中期需要适量的磷肥和钾肥,后期需要适量的钾肥。

2. 施肥方法:施肥方法包括基肥和追肥。

基肥是在整地前或整地时施入土壤中的肥料,追肥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追加的肥料。

基肥和追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水稻生长需求进行调整。

3. 施肥时间:施肥时间的选择要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水稻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技术

水稻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技术

水稻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技术水稻从种子发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经过生根、长叶、分蘖、穗分化、孕穗、开花、灌浆到成熟,每一个生育期对外界条件即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养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到达高产,稳产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建成营养生长器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稻谷形成,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期主要是长穗、开花、灌浆、结实。

构成产量器官,同时,根据水稻外部生态显著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假设干个生育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黄熟期等。

这两个阶段和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2、水稻优化控灌技术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实行科学用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节水技术概述、水稻和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把水稻称为水生作物,这说明它离不开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条件下生长,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分不开。

人们称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个生育阶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层。

有时田面需要浅水,有时不需要水层,实践上看,水稻是一种半水生作物,这就为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发育,因此普遍低产。

高产水稻必须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水稻的高产经验是:“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二是“水肥气热”这四个条件与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干干湿湿,壮根保叶,提高产量。

在稻田水、肥、气、热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就可以有效地对水稻生育进行促控,这是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水稻种植技术和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一、土地选择水稻种植的土地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土地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富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的土地。

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地,因为水稻适合生长在湿润的土壤中。

尽量选择平坦的土地,以便于灌溉和收割。

二、品种选择水稻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着产量和质量。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品种,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品种的生长潜力。

还要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这样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三、良种繁育水稻的种子繁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优质的种子才能够保证良好的生长。

在良种繁育过程中,要使用无病害、无虫害、无杂质的种子,选择高产、高抗病的母本和父本,进行人工授粉,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

四、田间管理1. 播种水稻的播种要选择在气温适宜、灌溉条件良好的时候进行。

在播种前,要先进行田地的整理和翻耕,然后在水稻育苗期将种子浸湿,晾干后进行干播或者湿播。

2. 施肥水稻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在播种前,要进行基肥施用,将有机肥和化肥均匀施入土壤中;在水稻长势旺盛时,要进行追肥,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

3. 灌溉水稻适合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因此要做好灌溉工作。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于湿润;在成熟期,要适当减少灌溉量,保证水稻顺利成熟。

4. 除草杂草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因此要做好除草工作。

在水稻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除草,控制杂草的生长,保证水稻的光照和养分。

5. 防治病虫害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做好防治工作。

在播种前,可以进行种子处理,利用化学药剂将种子浸泡一段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病虫害。

在生长期间,要及时观察田间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

五、收割与加工水稻成熟后进行收割工作。

小议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

小议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

小议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1.地力准备阶段地力准备是整个全程机械化制种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开沟、平整、施肥、深耕等多项工作。

其中最关键的是开沟和平整。

在开沟过程中,应根据杂交水稻的生长特性和农地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开沟方式和深度,同时确保开沟质量达到标准。

平整地面是保证机械化播种开始的前提,应通过耕作和碎土等多种手段确保地面平整,防止雨后产生积水、影响育秧质量。

2.育秧阶段育秧是种植农作物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机械化育秧中,应统一种子深度和种子数量,确保杂交水稻幼苗生长正常。

此外,还需要通过水肥一体化来控制土壤湿度和营养,从而确保杂交水稻幼苗健康地生长。

3.整地阶段整地是机械化种植过程中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在整地阶段中,应将杂交水稻株高、密苗率和定植时间等因素考虑在内,统一作业方案,保证整地质量,避免造成机械化播种过程中出现问题。

4.播种阶段机械化播种是实现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的重要环节。

在播种过程中,应根据地面情况、种子状态和播种机型等因素,确定适当的播种深度和速度,同时注意保证播种质量和密度一致。

5.保护阶段在保护阶段中,应采用科技手段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保证杂交水稻的生长健康。

此外,还需要注意定期施肥和及时清理杂草,以达到最大化的产量。

总之,机械化制种已经成为杂交水稻种植的必要手段。

通过地力准备、育秧、整地、播种和保护等一系列关键步骤,可以实现高效、稳定、规模化的杂交水稻种植。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化种植技术将继续发展,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水稻全程机械化流程图

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水稻全程机械化流程图

能安全抽穗的水稻品种。
处理工作。根据水稻机插时间确定适期播种,秧龄 15~20 天,在播种前
2、育秧模式:可采用工厂化育秧或大棚旱育秧等集中育秧,也可以 3 天进行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水处理。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
采用稻田旱育秧或田间泥浆育秧。
手工播种芽长不超过 2 毫米。
3、床土选择: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采用机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水稻全程机械化流程图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作为 主食。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种机各个部位,一次完成撒底土、浇水、播种、盖土等作业。 播种后的秧盘放室内堆放。 两天后,稻芽出土,此时就可以放到秧田育苗了。 秧田要提前做好秧床。
2、铺放载体
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4~6)的营养
软(硬)盘按每亩大田 15~25 张准本,双膜育秧采用幅宽 1.5 米,孔
土。每亩大田需备足营养土 100 公斤,集中堆闷。床土还可选用淤泥。淤 距 2×3 厘米,孔径 3 毫米的有孔地膜。
泥中不能有石头等杂物,在播种前 1~2 天,将肥拌入淤泥中做床土。
1、确定播种期
厘米,覆土厚度 0.3~0.6 厘米,要求覆土均匀、不露籽。
根据适宜机插的秧龄,参照当地常规栽插时间倒推适宜播种期。水稻
5、覆膜
第3页共7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早稻及部分地区中稻育秧需覆盖薄膜保温育秧或无纺布遮阳。3 月 20
秧苗三叶期以前,先湿后干,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移栽前控

水稻全程托管实施方案

水稻全程托管实施方案

水稻全程托管实施方案水稻全程托管是一种现代化的种植方式,通过科技手段对水稻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从而实现高产、高效、高质的目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稻全程托管的实施方案。

首先,水稻全程托管的实施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智能传感器、遥感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等。

借助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等关键指标,遥感技术可以对水稻生长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分析,信息化管理系统则可以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

其次,水稻全程托管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团队,负责对水稻生长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另外,水稻全程托管还需要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和决策权,引导农户树立科学种植理念,提高他们的科技认知水平和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全程托管的实施中来,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水稻全程托管的实施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科技指导,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到全程托管中来,推动全程托管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总之,水稻全程托管是一种现代化的种植方式,通过科技手段对水稻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手段,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也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通过全程托管的实施,能够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如何科学地进行其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水稻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的几个方面。

1. 土壤处理水稻喜欢生长在肥沃、湿润而松软的土壤中,对于土壤的肥力、酸碱度、水分以及绿色覆盖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

一般来说,浅耕深翻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空气和水的渗透能力,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2. 种子处理水稻的种子是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种子可以保证高产高质,种子处理应在播种前进行。

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浸泡、脱壳和磨砂等,以消除种子病菌、增加萌发率和生长势。

3. 播种与育秧水稻的良种应按规格分类、筛选、消毒后用撒、穴、潮等方法进行播种,育秧要讲究密度,一般每亩12-15万株之间。

在育秧过程中,要注意水分的恰当控制,保证土壤湿润度适宜,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4. 施肥管理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和肥料,科学合理施肥能够提高水稻生产力和品质。

在不同生长阶段中,对水稻施肥的方法和肥料种类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来说,应采用多元肥料,如复合肥、有机肥、秸秆等,量力而行地进行施用。

5. 病虫害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很容易导致水稻产量的严重损失,因此病虫害防治是种植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般来说,防治措施包括药物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式。

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是要及时、全面地进行预防和诊断,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涉及的方面很多,要想取得高产高效的效果,需科学规划和精细操作,因而水稻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需要农民对水稻生长的生态、生理和生化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我们都知道水稻是在水里种的,但是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很多人也会在旱地上种植水稻,那么在旱地上种植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水稻种植技术一、旱育稀播 培育壮秧由于旱育苗床的培肥效果和控水效果,导致床土容量和含水量降低,空隙度增加,含氧量提高,对幼苗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稀播才能育成壮秧,壮秧返青快,分蘖早,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

(一)、壮秧的标准秧龄35~45天,叶龄4.5~5.0叶,苗高13~17厘米,根数13~15条,百株地上千重4克以上,20%的秧苗带1~2个分蘖,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结好,返青快。

(二)育苗前的准备工作1、苗床地的选择:选无污染,背风,向阳,水电源方便,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无盐碱,无杂草,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四周要有防风设施的环境条件。

2、育苗面积及材料:育苗面积:一般按1∶80~100,即育80~100平方米的育苗面积,能插一公顷的水田面积。

材料有塑料棚布,架棚木杆,竹皮子,秧盘(钵盘)每公顷400~500个,浸种灵,食盐等。

3、苗床土的配制:原则要求:床土疏松,肥沃(养分齐全),有团粒,渗透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偏酸性,无草籽和石块等。

配制营养床土的具体方法:原土是指配制床土的主要载体,山区,半山区用山地腐殖土最好;平原地区用旱田土(不打除草剂的土),水田土;盐碱地区用总干渠底土。

每公顷用土量为2500公斤,最好头一年运回备用。

如果是当年最好早运回晾晒,打碎,过筛,一般用5孔目筛子将原土的杂草,碎石筛掉。

为了提高床土有机质的含量,一般要加草炭或腐熟农肥。

山地腐殖土:一般有机质含量都在5%以上,同时又偏酸性,渗透良好,因此不必再加有机质。

旱田、水田土:一般比较肥沃的土壤的有机质也在3%以下,因此必需加10%左右的腐熟好猪粪或马粪,如加腐熟鸡,粪只能加5%左右。

盐碱土壤: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又偏碱,适当增加有机质的比例最为有利。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水稻种植技术的一些详细介绍:1. 水稻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是水稻种植成功的第一步。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状况,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有许多水稻品种可供选择,其中超级杂交水稻和优良常规品种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青睐。

2. 土壤处理和田间管理:在种植水稻之前,农民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处理。

首先,进行土壤翻耕和平整以便水稻的正常生长。

其次,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施肥。

正常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氮、磷、钾等元素,特别是在生长初期、抽穗前后和灌浆期需要更多的氮肥;配合有机肥、矿质肥等进行施肥,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干燥或积水。

3. 水田灌溉和水分管理:水稻是水生作物,对水分要求非常严格。

在水田种植中,需要保持适宜的灌溉水位。

通常,在生育初期要保持较低的水位,以利于秧苗的生长;在抽穗期和灌浆期要保持适宜的水位,避免干旱和积水对产量和质量的负面影响。

此外,要及时清除秧苗间的稗草杂草,保持水田的整洁。

4. 病虫害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降低病虫害对水稻的危害,农民需要合理使用病虫害防治措施。

首先,选择抗性好的品种,并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特点进行合理的防治;其次,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药剂喷洒或人工摘除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 育秧和移栽:水稻的育秧是种植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通常,农民需要在温室或室外的育秧箱中培育水稻的幼苗。

育秧时需要注意灌溉水分和施肥,保证秧苗的良好生长。

同时,在移栽时要注意保持苗床湿润,并避免伤到根部。

通过上述种植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也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重要手段。

希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推广,我国水稻产量能够进一步提升,从而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

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需要进行科学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下面就是有关水稻种植技术与管理的详细介绍。

一、地块选址水稻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较高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大气中适量的湿度和较长的日照时间。

所以在选址之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选取适合水稻种植的地块。

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壤一般是肥沃松软、排水良好的河滩地、湖滨地、沿海盐碱地、平原地等。

二、田间管理1.田间施肥施肥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应根据当地土壤质量和作物需要而定。

水稻的生长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生长初期、吐秧期、灌浆期。

生长初期施肥以氮磷钾为主,比例为1:1:1;吐秧期需增加氮肥的用量,比例为2:1:1;灌浆期应增加钾肥和微量元素的用量。

2.田间除草水稻的生长速度较慢,对光照和营养的需求比较高,因此不善于和杂草竞争。

在田间应及时除草,一般采用化学草剂。

使用化学草剂时,要注意时机和浓度,不可过量施用,以免对水稻造成伤害。

3.病虫害防治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尤其是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比较常见的病虫害。

田间管理时应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采用农药进行喷洒或者增加生物防治措施,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

三、灌排水管理水稻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在田间要注意及时的灌水。

但是灌水的量要根据土壤的含水量和水稻的需要量而定,保证土壤湿润而不过度。

灌水一般分为浅灌和深灌两种方式,轻轻浅浅地灌水能够让水稻的根部更加密集,增强吸水能力,从而提高产量。

水稻的根部不耐水浸,灌水时要保证地面不积水,以免对水稻造成损伤。

同时,在雨季或者地下水较多的地区,要注意排水工作。

排水时应采用高效出水的方法,即打开排水沟,让水自行流出。

四、收割管理1.收割时机水稻的收割时机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与气候条件而定。

在稻谷的颗粒内部充实,颗粒外包裹稻壳后,秋季熟期进入成熟期,应该开始收割。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水稻种植技术是指以水稻为对象,根据土壤、气候环境条件,采用适宜的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农药应用技术,使水稻发育生长、成熟收获,从而达到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化,并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种植技术。

一、耕作技术1、早耕早耕是指在准备种植前,尽早将田埂进行耕作,以降低插秧量、促进田地快速回潮。

2、深耕深耕是指在耕作时,将土壤深耕至20-25厘米,使水、肥、空气、热能均匀充分地分布,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3、精耕精耕是指在耕作中,将耕作的最后一遍,进行精细的耕作,使土壤表面光滑,把杂草根除,以便插秧。

4、复耕复耕是指在耕作时,把植物残渣和其它杂质,深入地壤中,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增加,改善土壤性质。

二、施肥技术施肥是指在耕作后,把肥料施加到土壤中,以改善土壤的肥力,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施肥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施氮肥氮肥是所有肥料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它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但过量施用容易引起病虫害,因此要掌握适当的施肥量。

2、适当施磷肥磷肥是水稻长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施用磷肥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促进水稻的茎秆生长和花粉萌发,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

3、适当施钾肥钾肥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营养元素,施用钾肥可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稻米的品质。

三、田间管理技术1、植株管理植株管理是指种植过程中,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做出适当的处理,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2、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指在种植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水稻上的病虫害,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收获管理收获管理是指在收获水稻前,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收获的稻米品质,提高其经济价值。

水稻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技术

水稻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技术

CATALOGUE目录•播种育苗阶段•插秧移栽阶段•大田管理阶段•收割贮藏阶段选种晒种选种与晒种浸种催芽浸种催芽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习惯,一般在水稻生长季前进行播种。

具体时间可根据不同品种和当地情况进行调整。

播种方式可采用直播、秧盘育苗、温室育苗等多种方式进行播种。

其中,直播是在田中直接播种,秧盘育苗是将种子播在秧盘中进行培育,温室育苗是在温室中进行培育。

播种时间与方式水肥管理在苗期,要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要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适量施用肥料,以满足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

温度管理在苗期,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5-30℃之间。

在出苗后至三叶期之前,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幼苗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在苗期,要密切关注幼苗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

可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进行防治。

苗期管理在插秧移栽前需进行整地,包括耕地、耙地等,保证田面平整,有利于插秧和后续的生长。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水稻品种特性,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一般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

整地整地与施肥VS插秧时间与方式插秧时间一般在水稻生长至30-40天,苗高约15-20厘米时进行插秧。

插秧方式常见的方式有人工插秧和机械插秧。

人工插秧需注意保持行距和株距的均匀;机械插秧则需注意调整好机械参数。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的意义密度控制插秧后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预防措施采取合理的水肥管理、改善田间环境等措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要点一要点二防治技术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病虫害防治水温管理在插秧后返青期和分蘖期,保持水层温度适宜,以促进水稻生长。

气温管理在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等关键时期,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节水温,以保障水稻正常开花和结实。

温度管理在插秧前和插秧后及时进行人工或化学除草,以防止杂草与水稻争水肥和空间。

水稻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巧

水稻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巧

水稻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巧一、注重插秧质量在插秧时,要注意插秧质量,拉线插秧,行直穴匀,不缺穴不漂苗,插秧深度为2厘米。

稻田地1厘米至2厘米浅水时插秧,插秧后稻田立即进水护苗。

日平均气温稳定13℃时为插秧适宜期,插秧规格是行距30厘米,株距12~13厘米,每穴3~4株。

株高穗大、分蘖力强的品种、杂交稻等可插2~3株。

机械插秧是,建议控制每天插秧亩数。

插秧机需控制插秧速度,以免造成缺苗断空。

要合理安排插秧时间,将天气、插秧机损坏维修等因素考虑在内,天气不好,延迟1-2天也可以。

二、查田补苗插秧时同步补苗,补苗到位,不留死角,插秧结束,补苗结束,提高补苗效率还能提高补苗质量,绝对节本增效,别说这时候补苗人工贵,想想后期几个人在地里转悠一天也不见得补了多少苗,也别怕苗没扎根,后期补苗全田乱走,扎根了也被你踩歪了。

另外,补完苗后剩余的苗及时从田间清除。

三、插秧后水层管理插秧后一定要及时上护苗水,这时期秧苗在移栽时根系受伤,吸收能力降低,对水分非常敏感,插秧后如果缺水,秧苗返青缓慢甚至会造成秧苗死亡,水过深也会影响正常返青,还给潜叶蝇提供了滋生条件。

返青期水层管理:插秧后深水护苗,水深苗2/3,以不淹苗心为准,以水护苗,以水增温,促进水稻快速返青。

分蘖期水层管理:返青后浅水灌溉,3-5公分水层,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

阳光可直照茎部,增水温地温,增加*壤含氧量,促根发育,促水稻分蘖早发生。

分蘖末期,当田间分蘖数达到计划80%时,可晾田5-7天,控制无效分蘖。

晒到田间地面呈湿润状况或有鸡爪裂纹,水稻叶片退绿,基部变圆变硬为止。

晒田过后又进行浅水管理,干湿交替。

晒田使大气直接进入*壤中,增强*壤通透性,改善*壤结构,增加了*壤中氧气含量。

另外,晒田后秧苗新根数目增多,促进根系下伸,扩大了根系活动范围,增强了吸收能力,可促进秧苗对氮的吸收,增强了茎的纤维合成,控制伸长节伸长,提高了抗倒性,为穗大粒多打下了基础。

水稻的种植过程

水稻的种植过程

水稻的种植过程水稻的种植过程水稻是对水最敏感的时期,但是只要求水田水饱和状态,或浅水最有利于分蘖,在高温条件下(26℃~36℃),土壤持水量在80%时会产生分蘖最多。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的种植过程,一起来看看。

水稻的种植过程整地: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

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现在多用机器整地了。

育苗: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後,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

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

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

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

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

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

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

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除草除虫: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施肥: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後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灌排水:水稻比较倚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後,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

收成: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後,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干燥、删选: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过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晒谷,需时时翻动,让稻谷干燥。

删选则是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全程种植技术(一)播种前准备1、品种选择:根据当地实际选择生育期适宜、优质、高产、稳产、发芽率和分蘖力较强的适于机插的水稻品种,根据前后作物茬口选择确保能安全抽穗的水稻品种。

2、育秧模式:可采用工厂化育秧或大棚旱育秧等集中育秧,也可以采用稻田旱育秧或田间泥浆育秧。

3、床土选择: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4~6)的营养土。

每亩大田需备足营养土100公斤,集中堆闷。

床土还可选用淤泥。

淤泥中不能有石头等杂物,在播种前1~2天,将肥拌入淤泥中做床土。

4、苗床准备:苗床选在排灌良好、运输方便、便于管理的水田做秧田(或大棚秧床),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

秧板规格为厢面宽1.4米,沟宽0.3~0.5米,便于操作。

秧床板面要达到“实、平、光、直”,育秧基质和旱育秧床土要求调酸、培肥和清毒,秧床土的pH值5.5~7为宜。

有条件地区提倡育秧基质育秧。

(二)播种覆膜1、确定播种期根据适宜机插的秧龄,参照当地常规栽插时间倒推适宜播种期。

水稻种子发芽率要求达90%以上,播种前做好晒种、选种、药剂浸种和催芽等处理工作。

根据水稻机插时间确定适期播种,秧龄15~20天,在播种前3天进行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水处理。

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手工播种芽长不超过2毫米。

2、铺放载体软(硬)盘按每亩大田15~25张准本,双膜育秧采用幅宽1.5米,孔距2×3厘米,孔径3毫米的有孔地膜。

3、装床土在育秧载体上铺放2~2.5cm的床土,铺平并浇足水分。

淤泥床土要待淤泥沉实后播种。

4、播种育秧可选用育秧播种流水线或轨道式精量播种机械。

播前做好机械调试,确定适宜种子播种量、底土量和覆土量。

一般70~100克/盘,每亩25盘左右。

播种要求准确、均匀、不重不漏。

秧盘底土厚度一般2.2~2.5厘米,覆土厚度0.3~0.6厘米,要求覆土均匀、不露籽。

5、覆膜早稻及部分地区中稻育秧需覆盖薄膜保温育秧或无纺布遮阳。

3月20日前播种的用0.004mm薄膜搭小拱棚覆盖,在秧床两侧要设置通风口,利于通风,避免高温烧芽。

3月20日后播种的只需覆盖无纺布即可,但要定时灌水、撤水保持样板湿润。

6、秧苗管理(1)立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揭薄膜或无纺布,保温保湿,快出芽,出齐苗。

一般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

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

遇到大雨,及时排水,避免秧床积水。

秧苗见绿后根据机插秧龄和品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生长,一般用采用多效唑喷施。

(2)炼苗出土2厘米左右揭膜炼苗。

揭膜原则:晴天早上揭、阴天中午揭、小雨揭两边,大雨揭两头。

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宜揭膜。

温室育秧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25℃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盖膜护苗。

(3)水肥管理秧苗三叶期以前,先湿后干,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

移栽前控水,促进秧苗盘根老健,移栽前3~4天,天晴灌半沟水蹲苗,或放水炼苗,根据苗情及时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做到带药栽插,以便有效控制大田活棵返青期的病虫害。

秧苗要求:适宜机插秧的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秧根盘结不散。

一般叶龄3.0~4.0叶,苗高12~20厘米,秧龄15~20天(4)病虫害防治秧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

同时,应经常拔除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

水稻机插秧的高产栽培管理(一)大田耕整1、整地由于机插苗秧龄弹性小,必须做到田等苗,不能苗等田。

整地时要求田面平整,田中高低差应小于3厘米,表层无残株杂草。

机插前要求预先沉泥,沙质土沉实1天左右,壤土沉实1~2天,粘土沉实2~3天,待泥浆沉淀、表土软硬适中、作业不陷机,保持1~2厘米薄水机插。

耕整田质量要求做到“平整、洁净、细碎、沉实”。

整田要求犁耕深度12~18厘米,旋耕深度10~15厘米,采用水田耙或平地打浆机平整田面,沉田后达到机插前耕整田质量要求。

2、施肥一般在中等或中等偏上地力上,亩产700公斤籼稻总施N量14~16公斤,其中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6︰4,P、K肥的施用参照测土配方施肥结果而定,P肥100%作基肥,K肥50%作基肥,50%作促花肥。

N肥40%~50%作基肥,50%~60%作分蘖肥。

3、机械插秧。

①秧苗准备:根据机插时间和进度安排起秧时间,要求随运随栽。

秧盘起秧时,先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然后小心卷苗脱盘,提倡采用秧苗托盘及运秧架运秧。

秧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做到随起随运随插,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避免运送过程中挤、压伤秧苗、秧块变形及折断秧苗。

运到田间的待插秧苗,严防烈日照晒伤苗,应采取遮荫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

②机械准备:插秧前应先检查调试插秧机,调整插秧机的栽插株距、取秧量、深度,转动部件要加注润滑油,并进行5~10分钟的空运转,要求插秧机各运行部件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

装秧苗前须将秧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避免漏插。

秧块要紧贴秧箱,不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洒水润滑秧箱面板,使秧块下滑顺畅。

③机插要求:根据水稻品种、栽插季节、秧盘选择适宜类型的插秧机。

以常规行距(30厘米)插秧机为主,要求插苗均匀,深浅一致,一般漏插率≤5%,伤秧率≤4%,漂秧率≤3%,插秧深度在1~2厘米,以浅栽为宜,提高低节位分蘖。

根据水稻品种、栽插季节、插秧机选择适宜种植密度。

漏插超过5%,或者断条式的漏插,以及边角地方要及时手工补上。

(二)插后管理机插秧采用中小苗移栽,与常规手插秧比,其秧龄短,抗逆性较弱,在大田生产中要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早发稳长,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高产栽培路子,肥水运筹要实行“前促、中控、后稳”的管理原则。

前期要稳定,保证早返青、早分蘖,分蘖期注意提早控制高峰苗,中后期严格水层管理,促进大穗形成。

1、生育特性与手插秧水稻比较,机插水稻秧苗无分蘖,茎基部不粗,根系活力较弱,秧苗综合素质较差,返青活棵慢;水稻基部第一、二分蘖节无分蘖,一般第三节开始分蘖,本田分蘖节位低,节位多,分蘖期长;宽行浅插稀植,优越的营养空间利于发根和分蘖,也容易造成群体过大。

2、管理技术(1)活蔸分蘖期。

与传统手插稻相比,机插小苗素质弱,机械植伤重,扎根返青活棵慢。

因此,移栽后的2~3个叶龄内应采取2~3cm浅水与露田交替的灌溉方式为宜,插后切忌深水灌溉,防止漂秧。

分蘖肥在移栽后出生第2、第3新叶时施效果较好。

(2)拔节长穗期。

机插稻始蘖后发苗势强,群体茎蘖增加迅速,来势猛,群体高峰苗数控制不当易发过头,应适时早搁田,当总茎蘖数达预期穗数的70%时开始搁田,然后通过多次轻搁田,减少无效分蘖,促进分蘖成穗。

(3)开花结实期管理。

采取间歇水分管理,防止断水过早。

采取叶面喷肥,防止早衰。

(三)病虫草害防治草害防治:在机插前1周内结合整田,施除草剂一次性封闭灭草,施药后保水3~4天。

机插后1周内根据杂草种类结合施肥施除草剂,施药时水层3~5厘米,保水3~4天;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测报,对症下药,控制病虫害发生。

提倡高效、低毒和精准施药,减少污染。

适时收获。

1、收获时间。

当水稻多数稻穗变黄,粳稻95%以上籽粒转黄,籼稻90%以上籽粒转黄时即可进行机械收获,防止割青。

根据不同地块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选择晴好天气,及时收割。

联合收获应在露水基本消失后作业。

2、机具准备。

建议选用带茎秆切碎和抛洒装置的收获机作业,便于秸秆还田和埋茬。

作业前要检查调试机械,对收获机具进行检查、调整和保养,保证机械技术状态良好。

3、技术要求。

提倡用带茎秆切碎装置的全喂入收割机或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留茬高度不超过18厘米。

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3%,破碎率≤2%;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2.5%,破碎率≤0.5%。

稻谷收获后应及时用谷物烘干机烘干或晾晒至标准含水率(籼稻13.5%,粳稻14.5%),谷物烘干机根据生产规模配置。

种子处理:种子出库后选晴天晒1—2天。

浸种前用比重1.14盐水选种,去除秕谷。

播种前8—10天将选好的种子装入种子袋放入3000倍施保克水溶液中浸种,水温控制在150C,浸5—7天,浸种积温达到80—1000C。

然后捞出进入集中催芽室催芽。

适期播种。

在我场大棚播种期掌握在4月5日~7日左右。

播量每盘为150克。

秧龄30天左右,叶龄3.5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