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学习笔记
大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统一表现: 统一表现: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1)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必须有价值; 商品必须有价值; 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3)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矛盾表现: 矛盾表现: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 (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通过交换体 现);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 (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 而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 畴;而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是历史 的范畴。 的范畴。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 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 ***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缺一而不能称其为商 品——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和交换价值寓于使 用价值之中。 用价值之中。
1、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劳动——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衡量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衡量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 商品
使用价值 价 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私有制 社会分工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 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不理解商品的起源而象崇拜偶像一 样崇拜商品,以为商品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 样崇拜商品,以为商品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 这种情形就叫商品拜物教。 这种情形就叫商品拜物教。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而是由商品形式本 身所引起的。 身所引起的。人与人的关系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 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 式,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 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货币产生以后, 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拜物教演变为货币拜物教这种更为耀 眼的形式。 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 眼的形式。故:“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由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的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的生产上去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有矛盾的。
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来考察。
劳动价值理论,虽不是马克思提出,但前人并没有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
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有关。
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私人劳动必须要经过流通、消费过程来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产生了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的二重属性。
商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的流通、消费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在流通、消费中实现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G)的起源和本质起源:货币是随着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而逐渐产生。
由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即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时商品交换的商品范围和交换者范围扩大了。
局限性:有些商品换不到想要的东西一般的价值形态绵羊由左边变到右边,变成一般等价物,是质的变化,充当了交换的桥梁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它可以换任何商品,也可以用货币形态(一开始是贱金属,后来交易规模变大,需要贵金属。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起源于商品。
金块和银块一开始不太好称量,还需要鉴定成色,随着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交易都需要这样就变得非常麻烦➡规定了重量和成色之后变成铸币。
最早发行铸币的是私人银行家,使用信用来证明。
但是远距离就不会相信他➡国家发行铸币来保证货币重量和成色的可信度,促进了国家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一开始是足值的,后来会磨损,但是现在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问题了,现在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发挥媒介的作用➡纸币更方便携带,易于保存,代替了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为限。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需要货币本身就有价值)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数量不足导致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交换:W—W商品流通:W—G—W(如果G投入到市场的数量不足,就会导致供过于求,经济危机)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人类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是因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性质,需要币值稳定,通常来讲由于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钞票会贬值,不适宜贮藏)4.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利息等的职能(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资金链断裂导致连锁债务)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马政经-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物与物 直接交换
以等价物为 媒介的交换
一般价值形式不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等式 的简单颠倒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是不固定的
3把斧子 5斤盐 1担米 10斤茶叶 1两黄金 或其它商品
牛 、 羊 、 骆 驼
货币形式
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 或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 过金或银来表示。
1只羊 3把斧子 5斤盐 1担米 10斤茶叶
=1两黄金
W(羊)
使用 价值 价值
G(贵金属)
使用 价值 价值
W
使用价值 价值
W W
W G
金银天然不是货 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是价 值形式的完成形态。
货币无非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一般商品,它是一般的、普通的商品, 是一切特殊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二 、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行使的职能
指一切商品都通过一种 商品表现出来
3把斧子 5斤盐 1担米 10斤茶叶 1两黄金 或其它商品
=1只羊
一般价值形式不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等式 的简单颠倒
=3把斧子或 =5斤盐或
3把斧子 5斤盐 1担米 10斤茶叶 1两黄金 或其它商品
1只羊
待交换物
=1担米或 =10斤茶叶或 =1两黄金或 =或其它
=1只羊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执行着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
(1)是指货币是衡量和计算其它一切商品价 值量大小的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想象的和 观念上的货币
(2) 价格和价格标准
商品价值由货币表现出来,就是价格。所以价格是价值 的表现形式。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学习笔记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学习笔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商品与货币本章主要内容本章阐述关于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商品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形式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中心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和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1. 自然经济及其特点a.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在自然经济中,生产者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消费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C.自然经济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原始社会是完全的自然经济。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在当今世界,自然经济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国家和地区。
2. 商品经济(1)商品:直接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具备四个条件:a.有用物品;b.劳动产品;c.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d.必须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货币流通的统称,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 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三次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产生(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2)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
它存在于多种社会形态中,但从未处于支配地位。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处于此阶段)(3)发达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阶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入此阶段)3.商品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商品经济并不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经济形式,它是同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高程度发展,商品经济最终会消亡。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二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2.1 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什么从商品开始1、逻辑起点(现象与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关系都是商品关系2、历史起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商品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一、商品的二因素1、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A、商品的使用价值(自然属性)➢“物的有用性成为使用价值”➢是用于满足别人需要的社会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来满足别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作为使用价值,商品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C、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
✧重点理解①“一般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背后的秘密②“凝结在商品中”--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D、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内容与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重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案例分析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墨。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使用价值(1)概念:具体形态下的劳动,以不同的目的、对象、手段、结果相区别(2)特点:A)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B)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范畴C)其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2、抽象劳动价值(1)概念: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体力在生产中的耗费。
(2)特点:A)抽象劳动是客观存在的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的范畴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A具体劳动存在质的区别抽象劳动只有量的区别B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一切劳动的共同内容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各种劳动的不同形式C具体劳动是永恒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阐明了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怎样形成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版)第二章货币
价格标准(或称价格标度):由统一规定的用以衡 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
✓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买卖商品的手段来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代 表贵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流通手段 的极致。
政治经济学
*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的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而作为社会财富被人 们贮藏起来。
3.信用货币: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在纸币广泛而大量流通的同 时,出现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有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形 式。信用货币体现着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政治经济学
*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货币流通量规律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不断地由买者手里转移到卖者手里, 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是货币流通。
货币的各种职能,都共同表现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 这一本质特征。
政治经济学
*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 货币的演化:货币的形式经历了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再向信用货 币的演化过程。
1.金属货币:即贵金属(黄金或白银)货币,它是货币的最初形式。
2.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 的代表,自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主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 付手段的职能。
一定时期内流通
商品的价格总额
中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待售商
品的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这就
是货币流通量规律。
一定时期内 流通中需要 =
待售商品的 价格总额
赊售商品的 -价 格 总额
到期支付 +总 额-
0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二章_1621999710596
1只绵羊=2把斧子
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它包含了一 切价值形式的本质规定。
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 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 相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作等价物,也成为价值镜。
货币流通以商品流通为基础,并且服务于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 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要求是,流通中 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因此也称作货币流通量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
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
中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执行支付手段的货币也会影响货币流通量。一方面用于清 偿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的货币会增加流通中的货 币量。另一方面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商品买卖采取了赊 账的形式,在一定时期内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各当事人 之间的债权、债务还可以相互抵消,这同样减少了流通中 所必需的实际货币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
一种商品与一系列商品相交换的 形式。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上,一种商 品的价值已经不是偶然地表现在 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 在一系列商品上。
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上,绵羊的价值已比较充分地表现为 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已经不是偶然地同某一种具体劳动所创造 的商品相等,而是和各种具体劳动所创造的商品相等。商品的价 值量能更为正确地反映出来。但仍然存在着缺陷。
商品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变化反映商品和货币 两个方面价值的变化。因而,商品价格的高低,既取决于商 品价值的变动,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在现实中,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有可能发生背离,这反映了价格 形式本身包含的矛盾。首先,在商品价值量不变而货币价值 量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商品的价格偏离价值。其次,市场 供求关系变化会导致价格偏离价值。再次,价格与价值在质 上也可能偏离,即“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没 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二)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人类 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2.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唯 一源泉)
3.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反 映了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4.是商品经济特有的经济范畴,具 有历史性。
(三)劳动的二重性决定 商品的二因素
1.统一性表现:
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 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表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相 分离,出现了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和交 换的规模扩大了;奴隶制逐渐形成。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的独立,又 一次推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以使用机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化大生产以 无法比拟的生产率,横扫了一切自然经济的 残余,将一切经济活动都编织进现代社会分 工体系的巨大网络中,从而使商品关系或市 场关系渗透到社会经济的一切领域,成为人 们发生经济联系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形式。 (P29)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2020/8/3
一、商品与商品经济
(一)什么是商品 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对他人或社
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分析从商品开始:
– 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 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起点,
体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 从商品分析开始,体现了马克思政治经
济学的分析方法特点。
一只羊 = 2把斧子
(生产者)使用价值 价 值 (消费者) 价 值 使用价值
四、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 与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又叫有用劳动。是具有特定形式的劳动。
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但具体劳动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唯一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笔记(第2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2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流通总公式(1)资本流通公式G(货币)——W(商品)——G (更多货币)。
这个公式表明,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再将商品出卖,换回更多的货币。
(2)商品流通公式W(商品)——G(货币)——W(商品)。
这个公式表明,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取得货币,然后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3)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异同①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相同点两种流通都有卖和买两阶段,都是买和卖两阶段的统一,都有卖者、买者和既卖又买三种当事人。
②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不同点a.交换目的不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生产者出卖自己的商品,是为了换回自己需要的另一种商品,即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在资本流通中,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货币在质上没有区别。
但是,在资本流通中最初付出的货币和经过流通收回的货币,是两个不同的量,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b.交换内容不同在商品流通中,它的内容是不同的商品即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
在资本流通中,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
c.运动的界限不同商品流通是先卖后买,资本流通是先买后卖;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d.体现的生产关系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是充当商品流通媒介的一般等价物;而货币变成资本就是一般等价物充当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表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教学ppt
45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 的金属货币量, 单位纸币所代表 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 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形成通 货膨胀
教学ppt
46
物价持续上涨:
2-3%:基本稳定 9%以内:温和型通货膨胀 10%以上:恶性通货膨胀
A 扩大了商品流通范围,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B 使买卖脱节,产生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教学ppt
37
3贮藏手段
特点: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不能是观念 上的货币)
B必须是具有实在价值的货币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起着蓄水池的
作用,自动地调节着流通中的货币 量。
教学ppt
38
4支付手段
货币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货币支付和购买是同一
教学ppt
4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教学ppt
5
1、资本主义社会 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
• 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最普遍最大量 的现象,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 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资本是以商品形 式存在的,它的本质和规律都包含在商品 关系之中。所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就必须从最普遍的占统治地位的商品出发, 才能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东 西。
=其他
教学ppt
28
3一般价值形式
2 把斧子=
1 担米=
10斤茶 = 1只羊
其他=
与扩大的形式相比,看起来只是等式 左边和右边倒了个,•但这却是质的 飞跃
教学ppt
20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二章: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货币的起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其表现为:一只绵羊=两把斧头(实质为产品交换而非商品交换)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与一系列商品相交换)•其表现为:一只绵羊=两把斧头+两匹布+一定量其他商品一般价值形式•其表现为:两把斧头+两匹布+一定量其他商品=一只绵羊货币形式•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大小2.货币的本质货币作为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是货币的五种基本能职能(1)价值尺度(标价、定价) 价值尺度即货币是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中的货币,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给商品标明价格•为了能够衡量和计算各种商品的价值量,也为了交换的方便,必须确定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
这种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及其等分通常称为价格标准。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必须借助于价格标准来完成•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商品流通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3)贮藏手段(只能是足值的金属货币,纸币则不具有)货币的贮藏手段,就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贮藏保值的职能。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有贮藏手段,是因为金属本身有价值•等式左边的绵羊叫作相对价值形式,等式右边的斧头叫作等价形式一切价值形式都是由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这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方面或要素构成的该形式下,商品价值量的表现形式缺乏一个共同的标准,造成了交换的困难此时期,绵羊为一般等价物。
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一般等价物来衡量(贝壳、兽皮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价格与价值发生偏离的情况商品价值量不变而货币价值量发生变化时①.市场供求变化②.没有价值的东西在形式上可以具有价格③.第二章:货币2022年3月24日17:35纸币也能执行部分贮藏手段的职能,但没有贮藏职能•(4)支付手段(延期支付)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一旦用于国际的商品交换,就取得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笔记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暴露,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a.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b.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理论来源: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
2.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科学上的两个伟大发现:a.创立了唯物史观;b.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3.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列宁: 建立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毛泽东: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变化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①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其中:①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②分配、交换、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来考察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②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一二章商品 货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包含着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人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生产商品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作为商品交换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创造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人类永恒发展的条件,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这种劳动是无差别的)所有的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形成的,是价值。
商品交换本质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的交换。
抽象是形成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二重性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掲示了剰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剰余价值理论.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对立又统一,相互联系和依赖:私人劳动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且能够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井成为社会劳动的部分,使之可以完成商品的交换(使用价值)实现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跳跃。
资本主义矛盾的根源: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4.商品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的条件和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的程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商品)所需要经费的时冋・商品的实际生产量即使用价值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供求关系):(供求相等、供不应求、供过用于求)(供求关系涉及到商品的价值量是否能够完全的实现)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5.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影响的因索:生产率的水平(包括劳动的熟练程度以及劳动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科技水平以及社会分工水平,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产管理等。
(成长正比关系)第二章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也从金属货币演变为纸币到信用货币.其次纸币的发行都要遵循商品的流通规律,防止通货形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商品和货币•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四章:资本循环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割•第六章: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第七章:资本主义国际经济关系•第八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第一章: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四、政治经济学学习的方法五、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六、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人类社会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大约进行了200多万年,从经济实践基础上萌发一定的经济观点,到形成一些经济思想和某些经济理论,也经历了两千多年时间,而从理论上概括、阐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经济运动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则是近几百年的事情。
中国古书经济:经国济世,经邦济民。
古希腊(色诺芬)经济:家庭管理。
现代含义1、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
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
3、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4、节约(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出版了一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以后《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于工场手工业和产业革命时期,初创人:威廉.配第;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完成者:大卫.李嘉图。
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力图从理论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优越于封建生产关系,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作了一定的科学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但其必然带有一定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二)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庸俗政治经济学是专门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萨伊,英国的马尔萨斯。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第四版])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笔记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商品与货币社会分工的存在和深化,及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是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条件。
一,商品(一).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1.使用价值(1).定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
不同的商品其使用价值也不相同。
(2).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1不管在什么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都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物质内容。
是存在于一切社会的永恒范畴。
○2它不是直接供生产者自身消费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别人或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是通过市场交换的形式向别人提供消费的(如佃户向地主交租,其中的粮食不是商品)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及价值。
(1).交换价值: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即是在市场中交换)同其他商品交换的属性,也即是一种使用价值向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例如:10斤米与3尺布交换,3尺布就是10斤米的交换价值。
一种商品可以同许多种不同的商品交换,因此,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交换价值。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包含在一切商品中的同质的东西,并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不同的使用价值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市场进行交换,说明在不同商品中包含着某种同质的东西,一切商品,无论使用价值差别有多大,其生产的具体形式怎样不同,他们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果,并将其转移到产品中去,),生产完成时,这些劳动就都物化凝结在商品中了。
(3).其他几种认为决定商品交换的观点○1效用决定论:即是认为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效用)。
不足:量的比较需要以质的相同作为前提,显然此观点是片面的。
○2供求决定论:即是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市场的工序关系决定。
不足:当市场的供求一致时,这种观点就不能解释了。
○3知识价值论3.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1)正是由于一切商品作为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所以需要交换;也正是由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同质的,因而能够比较,并能按照一定量的比例进行交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笔记第二章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⑴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不雅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重属性。
劳动的社会性要求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的需求,而劳动的私人性又往往使商品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发生矛盾。
⑵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这些矛盾包罗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第二,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价值规律为什么自发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答:商品生产者改进了生产技术,改善了生产经营办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可按照社会价值销售商品,就可获得较多盈利;反之,就会收入较少,不能盈利,甚至亏本。
所以,商品生产者为了降低其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办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格机制作用。
答:价格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标的目的及规模,即调节资源的配置,并可以调节商品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标的目的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办理,从而起着鞭策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4、怎样决定商品价值的大小?答:商品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因而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不取决于个别劳动时间,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5、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必然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答:货币流通规律就是必然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三要素(1)概念: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造劳动对象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三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Pm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1)生产的目的——消费(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不断进行,周而复始,故称再生产(3)四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反之,分配、交换、消费也决定着生产(4)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包含两个因素: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其作用的对象。
3.社会生产力的两个方面(1)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两方面的关系A.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B.其二: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狭义: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系”(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经济规律(1)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
(2)三种类型:a.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规律b.在几个社会阶段中期作用的规律c.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规律(3)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实质。
(4)各种经济规律由于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着,形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用来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效用、有用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3)交换价值是形式,价值是内容(4)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两者的统一对立——两者之间存在着决裂:商品生产者无法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劳动二重性使商品有二因素(1)具体劳动: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生产资料,采取不同的形式,生产不同商品的过程,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抽象劳动:抛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商品与货币本章主要内容本章阐述关于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商品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货币形式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中心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货币理论和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1. 自然经济及其特点a.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在自然经济中,生产者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消费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C.自然经济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原始社会是完全的自然经济。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在当今世界,自然经济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一些国家和地区。
2. 商品经济(1)商品:直接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具备四个条件:a.有用物品;b.劳动产品;c.满足他人或社会消费需要的产品;d.必须通过有代价的交换方式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2)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货币流通的统称,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 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2.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三次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产生(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2)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
它存在于多种社会形态中,但从未处于支配地位。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处于此阶段)(3)发达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阶段,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入此阶段)3.商品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商品经济并不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经济形式,它是同人类社会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高程度发展,商品经济最终会消亡。
三、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或者说物品的有用性。
2.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4.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相互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的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所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四、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 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2. 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4.使用价值的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5.价值的源泉: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惟一源泉是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点所在。
6.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上的。
•它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它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基础,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再生产理论等。
*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简单商品经济就是以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
*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只要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就始终存在。
(个别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是私人劳动)*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只要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就始终存在。
(个别劳动在私有制条件下是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概念•私人劳动: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按照自己私人的利益和要求所进行的,具有私人性质。
•社会劳动: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
每一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社会劳动。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
*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
因为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决定着私有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五、商品的价值量1.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 劳动的复杂性与商品的价值量3.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它由两个条件所决定:第一,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由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所决定。
第二,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即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所决定。
* 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概念•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是商品的社会价值;•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是商品的个别价值;•商品的交换,是依据商品的社会价值来进行的。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简单劳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训练的、一般劳动者都可以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才可以胜任的劳动。
•在同样的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多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加倍的简单劳动。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要以简单劳动作为统一的计算单位,把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的比例是在无数次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能力或效率。
•它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时间。
•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六、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一)价值形式的发展1. 价值形式的涵义: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2. 价值形式发展的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
货币是价值形式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表明,商品的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和对立,变成了两种商品的外部矛盾和对立。
商品的简单价值形式,实际上就是商品的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外在的简单表现形式。
用公式表示:1 只绵羊=2 把石斧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起等价物的作用)等价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第三,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用公式表示:= 2 把石斧= 1 件上衣= 1 公斤茶叶1 只绵羊= 15公斤粮食= 1 克黄金= 若干其他商品这样,就使商品的价格比较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其缺点是商品的价值量没有一个被社会公认的统一表现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用公式表示:2 把石斧=1 件上衣=1 公斤茶叶=15公斤粮= 1 只绵羊1 克黄金=若干其他商品=一切商品的价值统一表现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种商品上,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的一般代表,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但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还没有完全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
4)货币形式用公式表示:把石斧=1 件上衣=1 公斤茶叶= 1 克黄金15公斤粮=1 只绵羊=若干其他商品=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最终被固定在某一种特殊商品上时,这种商品就成为货币,从而一般价值形式就发展为货币形式。
正如马克思所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二)货币的本质1.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 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七、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在发达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1. 价值尺度职能。
2. 流通手段职能。
3. 贮藏手段职能。
4. 支付手段职能。
5. 世界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1. 价值尺度职能* 价格的概念: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变化,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变化。
* 价格标准的概念:通常是由国家规定的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计量单位及其等分。
*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2. 流通手段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 铸币和纸币的概念及其产生。
* 货币流通: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
* 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 通货膨胀的概念: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 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八、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2.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本质上是由价值决定的,但还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供求关系。
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九、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实现形式(一)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 自发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通过供求关系的矛盾实现。
2. 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通过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实现。
3. 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通过以上两对矛盾实现。
* 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局限性:自发进行;事后的调节;短期行为。
(二)市场机制与市场调节1. 市场的涵义: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2. 市场经济的涵义:是一种经济运行体制,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它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属性。
3.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