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以《曹村》为例

合集下载

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

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

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田园综合体规划是一种将田园风光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的新型规划模式,旨在打造具有乡村气息和现代便利设施的宜居生活空间。

本文将以某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为例,探讨其规划理念、设计特点以及实施效果,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该田园综合体规划项目位于某省某市郊区,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

规划包括田园生活区、休闲娱乐区、农业体验区和生态保护区四大功能区域。

首先是田园生活区,规划了一系列别墅、花园洋房和田园风格公寓,以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其次是休闲娱乐区,设有高尔夫球场、温泉度假村、主题乐园等设施,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选择。

再者是农业体验区,引入了农业观光、采摘乐园、农家乐等项目,让居民亲身体验农耕乐趣。

最后是生态保护区,对周边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和修复,打造了生态湿地、森林步道等生态景观。

在规划设计上,该项目充分考虑了田园环境与现代设施的融合,注重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

建筑风格上采用了田园风格和现代简约风格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宜居的生活氛围。

同时,项目还注重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在实施效果上,该田园综合体规划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拥有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选择。

其次,项目带动了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再者,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自然景观得到了有效修复和保护,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美的自然环境。

综上所述,该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充分体现了田园风光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的规划理念,通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为居民打造了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希望该案例能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田园综合体规划在更多地方的落地和发展。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 冼烨欣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 冼烨欣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冼烨欣发表时间:2018-11-19T14:17:49.8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作者:冼烨欣[导读] 本文首先阐述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然后讲述了田园综合体的特征,最后针对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深圳易境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对有条件的乡村进行以田园综合体理念指导下的集农事体验、创意农业、循环农业为一体的景观规划,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地区全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本文首先阐述了田园综合体的概念,然后讲述了田园综合体的特征,最后针对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望对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士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前言:针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结合乡村景观特将农村地区的优化进行切实的提升,并逐步带动以农业为主的农村转型到第二三产业,实现空间实体和多产业功能的有机结合,让城市人口也能享受到乡土气息浓厚的田园生活。

1田园综合体概念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其中第16条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出“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

从中央一号文件中可以看出,田园综合体主张融入企业参与,乡村和城市元素结合的开发模式,创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并推动整体社会的发展。

2田园综合体特征田园综合体的主体是适合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的农民合作社,且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并受益。

田园综合体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借助物质多层次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来实现农村的较高的使用效率和最低程度的污染,是一种与生态环境友好的农作方式。

基于乡村旅游视角的“田园综合体”设计分析

基于乡村旅游视角的“田园综合体”设计分析

基于乡村旅游视角的“田园综合体”设计分析一、“田园综合体”是什么?田园综合体是指在农村地区利用自然、人文资源,将田园、休闲、农业观光、康体健身、度假休闲、农家乐、美食、采摘等多种功能融合,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二、田园综合体的设计特点1. 注重融合田园综合体的设计要尽可能融合乡村的自然风光、农业文化和当地的传统民俗,让游客在感受乡村田园风光的能够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融入当地的民居风格和传统建筑元素,让游客在游览的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

2. 多元体验田园综合体的设计要注重给游客提供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例如农业观光、庄园漫步、自然采摘、亲子农艺体验等。

除了观光游览,还可以开设一些农耕体验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农耕活动,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

可以开设一些农家乐餐饮,为游客提供地道的乡村美食体验。

3. 环境保护田园综合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

在日常经营中,也应注重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推广绿色出行和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环保理念。

4. 产业融合田园综合体的设计应该做好产业融合,将农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引进一些特色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文化展示等项目,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 龙江一号龙江一号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占地面积超过3000亩,是一个集合了住宿、观光、休闲、度假、餐饮等功能的田园综合体。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民俗文化元素,充分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体验。

2. 南沙湿地生态田园综合体南沙湿地生态田园综合体位于广州市,在这里可以体验草莓采摘、蔬菜采摘、亲子DIY等活动,同时还可以欣赏到湿地生态环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这个项目的设计有利于提高游客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起到了教育和宣传的作用。

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

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

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田园综合体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田园综合体规划是指将田园风光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打造出集休闲、度假、农业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生活空间。

下面,我们将以某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为例,来探讨田园综合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和效果。

该田园综合体规划案例位于某省某市郊区,总占地面积约为500亩。

规划目标是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提升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在规划初期,专业规划团队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和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入调研,制定了整体规划方案。

首先,规划团队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总体布局。

整个综合体分为休闲度假区、农业体验区和特色产业区三大功能区域。

休闲度假区主要包括度假酒店、民宿、温泉养生中心等设施,满足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

农业体验区则打造了农耕体验区、果园采摘区、农家乐等项目,让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特色产业区则引进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厂、手工艺品制作车间等,提升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规划团队注重田园综合体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规划设计中,保留了大片的自然田园风光,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生态友好型建材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在综合体内部,规划了绿道、湖泊、林地等多种自然景观,营造了宜人的生态环境。

再次,规划团队注重与当地农民的合作。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引导当地农民参与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同时,规划团队还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最后,规划团队注重宣传推广。

他们通过建立官方网站、举办农业旅游节、开展线上线下宣传等多种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同时,规划团队还与当地政府、旅游机构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该田园综合体已经初见成效。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到纯正的田园风光,体验到丰富多彩的农业活动,同时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以《曹村》为例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以《曹村》为例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以《曹村》为例发表时间:2019-06-10T14:45:57.5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黄翠沈丹平[导读] 它通过借助自身悠久的文化底蕴以及景观资源积极开展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杭州仕高建筑景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受到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影响,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演越烈,大规模的土地空置不仅影响了我国现代的农业发展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因此,我国自2017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提到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通过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使我国农民也享受到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福利。

本文通过介绍田园综合体的相关概念、特征并结合温州曹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实践经验,总结该类项目的相关产业升级模式,以望能够对其他的同类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景观规划;产业模式近年来,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演越烈,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为了有效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人口的回流,发展农村的经济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田园综合体的提出是我国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尝试,各地也正在积极开展示范工程,温州市曹村的田园综合体就是其中的一例,它通过借助自身悠久的文化底蕴以及景观资源积极开展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田园综合体概述1.1田园综合体的起源与发展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阶段,这一个阶段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社会发展所必经历的阵痛。

农村空心化就是其中典型的问题,它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城乡经济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

因此,为了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我国陆续推出了各类政策鼓励乡村经济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一社会背景,我国自2017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提到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以此支持乡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农业的发展经历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到度假农业的4个阶段。

分析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策略与表达

分析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策略与表达

分析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策略与表达一、关于“田园综合体”的概念“田园综合体”是指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集成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区。

在“田园综合体”中,可以融合传统的农耕生产与现代的休闲度假,旨在为游客提供一个与自然亲近、休闲放松的乡村度假场所。

而“田园综合体”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将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现代化的休闲度假相结合,以及如何更好地展现乡村的原生态风貌。

二、设计策略1.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在“田园综合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使其成为景区的独特亮点。

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规划植物景观、水体景观等自然景观,在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风情。

在山区田园综合体中,可以依托山水资源,规划山地茶园、果园等自然景观,通过绿色种植、植物园艺等手段打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

2.体验式农业“田园综合体”不仅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场所,更是一个可以让游客亲身参与的地方。

体验式农业是田园综合体中的重要设计策略之一。

通过体验式农业,可以让游客了解农业的种植、养殖等生产过程,感受到农耕劳作的乐趣,增加对农业生产的了解和认同。

可以设置农耕体验区,让游客参与农田耕作、果园采摘等活动,亲身感受农耕生活的乐趣。

也可以设置农产品加工体验区,让游客了解农产品的加工过程,参与制作农产品等活动,增加对农产品的亲和力和信任感。

3.文化传承与创新田园综合体的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乡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展示传统手工艺、乡土风情、民俗文化等方式进行文化传承,为游客呈现出一个充满乡村特色的休闲度假场所。

也可以进行文化创新,引进现代化的文化元素,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

三、表达方式1.景观呈现景观设计是田园综合体中的重要表达方式。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自然山水、植物绿化、景观雕塑等手段,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景观。

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休闲农业

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休闲农业

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将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生态农业等一系列农业产业有机结合的综合型农业经营模式。

它以农业为主导,围绕农村旅游、休闲度假、休闲娱乐等多元化功能展开,创造了农村一体化发展的新途径。

下面是一个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的示例,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如何实施休闲农业。

一、综合体定位将农业资源、农村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有机结合,建设一个既能够提供休闲度假、休闲娱乐等服务,又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农业体验的需求的综合体。

二、产业规划1.休闲农业: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等多样化、精细化的生产方式,提供农业体验和农产品销售服务。

2.生态旅游:利用综合体周边的自然环境,打造生态农庄、自然步道、湿地保护区等景区,引导游客进行休闲观光、自然生态体验等活动。

3.农村旅游:通过开展农家乐、民宿、农耕体验等项目,为游客提供农村文化、乡土特色等独特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田园生活的魅力。

4.休闲娱乐:建设温泉、健身俱乐部、儿童游乐场等设施,提供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功能规划1.休闲度假区:建设具有特色的农家乐、民宿等设施,提供休闲度假、采摘、园艺养生等服务。

2.生态农庄区:规划生产有机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农田,设置养殖区和农业科普展示区,提供农业体验、产品购买等服务。

3.生态景区:利用综合体周边的自然环境,规划自然步道、湿地保护区等景区,提供观光、休闲、生态体验等服务。

4.休闲娱乐区:建设温泉、健身俱乐部、儿童游乐场等设施,提供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服务。

四、配套设施1.基础设施:规划完善的交通网络、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确保综合体正常运营。

2.停车场: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停车环境,确保能够容纳大量客流。

3.餐饮设施:提供特色农家餐厅、咖啡馆等餐饮设施,满足游客的饮食需求。

4.商业设施:规划精品超市、手工艺品销售店、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等商业设施,满足游客对农产品的需求。

五、管理策略1.强化组织管理:成立综合体管理委员会,负责综合体的日常管理、资源整合、宣传推广等工作。

农旅融合视角下乡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分析

农旅融合视角下乡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分析

农旅融合视角下乡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分析摘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事业迎来了重大机遇,而乡村旅游也成为了旅游产业中一项新兴的热点。

在许多乡村,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不仅能够拉动新兴旅游产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农旅融合的成熟发展。

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农旅融合视角下乡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了解田园综合体设计的重要性和原则性,并提出具体应用优化策略。

关键词:农旅融合;乡村田园;景观规划前言:当前中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农旅也进入了新时期,各项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完善。

乡村产业发展的内部环境也出现了巨大变革,对生产发展供给端等各环节的改造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不过,长期以来,中国城市乡村的经济常常只侧重于农村发展的一个方面,或工业、或休闲或住宅,而忽视了乡村问题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的社会问题,需从整体性的视野来谋划来处理,而若以片面的立场或思维加以处理,则势必会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而困难重重[1]。

一、乡村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重要性及原则分析(一)重要性其一,田园综合体为中国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并立足于农民良好教育背景,带动了中国农村的经济良性增长,实现了中国农村的整体利益的最优化。

其二,田园综合体推动了田园经济服务价值的提升。

将较为完善的农村配套服务设施展示给游客,给予旅游者更深层次的乡村感受,推动农村观光旅游,不再走以往农家乐类型的路线,在里面加入具有体验性、创造性与新鲜感的元素。

其三,田园综合体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游客所消费的农产品以及人文知识的增加。

通过农业体验活动以及展出独特的高科技农业设备,将能够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眼睛,并调动他们参加旅游体验,从而实现人们对农业生长过程的了解和科普工作顺利实现,让更多的普通市民对现代农业的基础建设有更深入的认识[2]。

(二)原则分析第一点,以农业为本原则。

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应当以保留农业用地和村落自然景观为基准,不损害原始自然环境。

根据本地农产品特点、乡村景观特征,适当增加现代农业的产品增加额和商业价值。

分析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策略与表达

分析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策略与表达

分析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策略与表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回归自然、寻找乡村生活的体验。

在这个背景下,“田园综合体”逐渐成为了农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将农业、生态、文化、休闲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乡村旅游项目,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放松身心、获得自然体验、学习农耕文化的场所。

因此,在设计田园综合体时,设计者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与表达。

一、环境规划策略田园综合体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环境规划策略。

它需要创造出一个软硬件条件完备、空间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生态旅游景区。

一方面,可以通过规划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休闲娱乐区等元素,打造出一个既自然又人文的空间场所;另一方面,需要考虑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建筑设计策略在建筑设计方面,需要考虑田园综合体的文化特色和现代化要求。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筑设计来突出地域文化,展现乡土气息;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到现代化的需求,包括建筑功能、材料使用等方面。

此外,在建筑外观、内部布局、装修风格等方面要求具有高品质,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三、业态体系策略田园综合体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游客需求,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多样化、类别丰富的业态体系。

这些业态包括农业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特色餐饮、手工艺品等方面,这些业态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多种体验和选择。

四、品牌形象策略一个田园综合体也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特品牌形象,构建一个独特的品牌形象可以突出项目的特色,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以通过品牌名称、商标、广告等方式来构建品牌形象。

总之,田园综合体的设计需要整体考虑,创意性地将农耕文化、自然生态和现代化要求融合在一起,以满足游客对旅游类型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要注重与当地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融合,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文化,为发展乡村旅游业维护长久的可持续性。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分析与实践探究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分析与实践探究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分析与实践探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旅游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逐渐被人们关注。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景观规划发展的新模式,然后结合我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特点,重点探究了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的实践应用策略。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引言:近年来,我国已进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性阶段,相关的政策投入以及概念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具有创新性,其中就包括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概念的提出,田园综合体是新型农村的经济发展之路,为农村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新机遇,但是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新的历史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乡村田园综合体景观的建设也同样适用。

相关部门在乡村景观的规划环节应充分考虑景观当地人们的意愿,在规划建设中不能损害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

只有得到景观所在地人们的充分认可,乡村景观建设的工作才能正常开展。

此外以人为本的理念还包括景观的设计应满足游客的审美观念,以提高客户体验度为建设目标。

(二)坚持生态环保的基本原则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当代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为此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新模式应重点关注生态环保方面的内容,这也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本原则。

在乡村景观建设的实践中,应综合考量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在保持生态环境多样性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提高田园综合体的环境保护价值。

例如,广州花都区梯面镇红山村的乡村特色景观,在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油菜花种植观赏和山泉水品尝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三)发挥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在农村经济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进而有效促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新模式的形成,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发展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张宪成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发展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张宪成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发展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究张宪成发表时间:2019-04-30T14:47:20.6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作者:张宪成[导读] 发展乡村旅游业。

基于此,本文以多处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项目为例,对乡村景观规划新模式作出了探索。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对于乡村的景观规划也日益提到了日程之上,尤其是在乡村农业呈现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乡村旅游业引起了人们的更多重视。

在此背景下,如何就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进行规划,已经成为了景观规划人员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本文从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和特征出发,结合乡村景观规划现状和实例指出了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从多个角度展开了对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发展新模式的探究,以希冀给予广大规划人员一些可行的帮助和指导,进而促进乡村景观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实例调查;模式探究引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爆发式推进,但与此同时对于乡村的重视程度却远不及城市,尤其是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滞后,使得多数乡村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很大困境。

但是,伴随着人们思想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乡村的感情使其有了更加强烈的建设乡村意愿。

在此背景下,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农村建设发展思路,对我国60余万个乡村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不仅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有利于推广乡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

基于此,本文以多处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项目为例,对乡村景观规划新模式作出了探索。

一、田园综合体概念及特征1.概念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田园综合体应运而生。

从目前来看,田园综合体指的是将现代农业、旅游业、社区生活集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园区,是一种能够实现乡村环境与居民和谐共处并促进乡村现代化的乡村发展模式。

2.特征归根结底,田园综合体的诞生旨在让乡村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要载体,让乡村景观成为乡村推广宣传的招牌,从而实现乡村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

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实例

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实例

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实例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实例田园综合体是一种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它是以田园为主题,以功能联合为手段,将农业生产、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科技展览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的现代综合型城市。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需要运用现代景观规划和设计理念,因此,在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例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实例。

1.项目背景该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某市郊区,占地面积100余亩。

项目规划包括游泳馆、网球场、高尔夫球场、农业示范园等休闲场所以及丰富多彩的田园活动,旨在为周围居民提供一个健康活力、舒适自然的活动场所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

2.景观设计思路基于项目整体规划,景观设计师采用了“场景设计”理念,通过不同的场景进行景观营造,打造独一无二的田园景观。

设计思路如下:2.1 游泳馆区游泳馆旁边是一大片开阔的场地,可供休憩和赏景。

景观设计师保留坡地原有的松树林,将其中两个角落部分木材进行伐除,露出天空和太阳,营造出在自然中泳池的感觉,减轻建筑体量的压迫感。

2.2 网球场区网球场位于坡地上,由于地势高低落差比较大,因而景观设计师采用了大面积的矮乔木和灌木进行环境修建,同时在场地东南角设置一块旋转楼梯,配合露天阳台,以期将环境与网球场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自然、美丽的赛场。

2.3 高尔夫球场区高尔夫球场是田园综合体的一个嵌套体,设计师利用场地的地形,采用了“天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方式打造球场。

场地中央设置了“湖泊”和“溪流”,充分利用自然水体,增添球场的自然美感,同时森林和草坪区域形状经过一定的改变,形成了流畅的线条,提供了强烈的运动感。

2.4 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示范园位于场地的最南端,其主要是展示动植物,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视觉效果,景观设计师利用水系营造动静结合的情景,并增设了一座建筑物,供游者休憩赏景,从而打造出一个宜人的休闲场所。

3.设计实现在设计实现过程中,为了保持田园景观的纯度,景观设计师坚持使用自然材料和文化符号,如石头、木材、竹子等。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田园综合体模式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田园综合体模式

乡村振兴经验材料:田园综合体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是一种乡村振兴的经验模式,它通过整合农业、农村旅游、文化创意和乡村康养等资源,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的农村发展项目,以实现乡村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首先,田园综合体模式重视农业资源的整合利用。

该模式鼓励农民将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

同时,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规模效应,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田园综合体模式注重农村旅游的开发。

在农村振兴过程中,传统的乡村旅游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来源。

田园综合体模式将农村旅游与乡村景观、农事体验相结合,通过农家院、农家乐、采摘园等形式,吸引游客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田园综合体模式还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通过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展相关的文化创意活动,例如农民画、手工艺品等,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最后,田园综合体模式关注乡村康养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和幸福的生活方式。

田园综合体模式通过开设农家乐、温泉、民宿等设施,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满足人们对休闲、度假、康复的需求,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田园综合体模式以其独特的模式和资源整合的优势,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对农业、旅游、文化和康养等领域的综合发展,实现乡村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乡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田园综合体模式是当前乡村振兴的有效实践之一,它以打造生态优美的农村环境、丰富多样的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承为目标,积极推动乡村经济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

一方面,田园综合体模式充分发挥了农村的资源优势,激发了农民的创造活力。

通过挖掘和整合农村的生态、文化、农业等资源,打造独特的乡村氛围和特色产品,提升了乡村的综合竞争力。

田园综合体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供应,还打造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等综合性服务,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从而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含山县环峰镇为例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含山县环峰镇为例

基于 田园综合体 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含山县环峰镇为例陈思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用事业发展公司,安徽合肥230000)摘要㊀2022年7月,农业农村部㊁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 百县千乡万村 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的通知“,乡村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被再度推上热潮,在该研究背景下,通过明确田园综合体概念内涵,总结田园综合体规划的理论体系并运用到含山县环峰镇 田园综合体 规划的项目实践中㊂从 生态 生产 生活 3个维度打造 一带双核三片区 的总体规划结构,并糅合道路交通㊁服务设施㊁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实现区域协同共生的乡村可持续性发展㊂关键词㊀乡村景观规划;田园综合体;含山县环峰镇中图分类号㊀TU 985.12+8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07-0110-06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3.07.027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Research on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Pastoral Complex :A Case Study of Huanfeng Town ,Hanshan CountyCHEN Si㊀(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Public Utilities Development Company,Hefei,Anhui 230000)Abstract ㊀In July 2022,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National Rural Revitalization Bureau jointly issued the Notice on Launch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Demonstration and Creation of One Hundred Counties,Thousand Towns and Ten Thousand Villages in 2022.Under this background,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pastoral complex planning by clarifying the concept of pastoral complex and applies it to the project practice of Pastoral Complex planning in Huanfeng Town,Hanshan County.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cology , production and life ,the overall planning structure of one belt,two cores and three areas is built,and the special planning for road traffic,service facilitie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combine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with regional synergy and symbiosis.Key words ㊀Rural landscape planning;Pastoral complex;Huanfeng Town,Hanshan County作者简介㊀陈思(1995 ),女,安徽阜阳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与管理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8-26㊀㊀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同时提出要布局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产业和农村地区,按照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造以农民合作社为平台,让农民参与受益,集循环农业㊁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1]㊂在国家政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乡村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展开㊂如,安徽省着手布局田园综合体的试点工程,为培育 三农 发展新动力探索个性化发展模式㊂当前,国内关于乡村景观的研究早已出现,并在建筑㊁地理㊁旅游等相关专业涌现大量研究成果[2-5]㊂如中国农业大学刘黎明教授团队以生态学理论为出发点,将乡村景观定义为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拼合而成的镶嵌体,并完成乡村景观评价体系的建构[2]㊂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基于景观与旅游关系的角度,构建 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 的AVC 理论,并基于人居环境视角搭建 五度 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3]㊂尽管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实践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建设项目,如无锡阳山田园东方,标志着国内田园综合体实践迈出第一步,该项目采用 三生+三产 的建设模式,将农业㊁文旅㊁居住三大产业融为一体,发挥田园综合体生态涵养㊁休闲观光㊁康居体验相结合的复合景观功能,实现田园人地关系的协同共生[6]㊂四川成都多利农庄项目建成,该项目以打造国际化高端乡村旅游为定位,从区域整体性角度考虑红光镇㊁三道堰镇等6个有机小镇的特色规划,创新农旅复合发展平台[7]㊂上海金山区田园综合体围绕 渔村 特色发展文旅和特色民宿,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了都市农业景观的经济㊁生态和服务功能[8]㊂然而,在国内田园综合体项目快速申报建设的大热潮下,不少地方涌现出建设过程 一刀切 现象,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地域农业特征丧失,乡村景观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不符合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初衷,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9-12]㊂笔者对田园综合体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自上而下解读宏观政策背景,分析乡村景观异化状况,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田园综合体规划的理论体系,并将该理论体系运用到含山县环峰镇 田园综合体 规划的项目实践㊂通过对规划宏观背景和环峰镇现状基底条件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符合环峰镇的发展路线,为环峰镇打造一个 原野烂漫解风情,林田养心话诗境 的田园综合体魅力风光,确保将环峰镇田园综合体打造成为生态㊁产业㊁人文三者协同共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区域㊂1㊀田园综合体规划的理论1.1㊀田园综合体的概念界定及要素㊀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 田园综合体 概念,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㊁创意农业㊁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㊁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㊂从政策内容来看,田园综合体具有以下3种内涵[13]:①田园综合体的核心特质是 以农为本 ,农业生产㊁农村文化㊁农家生活是田园景观环境的基本要素,一旦脱离了这个本质特征,田园综合体景观将黯然失色㊂②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功能是休闲观光,城市及城市居民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带动者,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J.Anhui Agric.Sci.2023,51(7):110-115更是其健康发展的受益者,田园综合体依托这一功能连接城市与乡村,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㊂③田园综合体的核心途径是综合开发,融合生态技术㊁公共艺术㊁田园体验构筑多元化的建设手法㊂田园综合体规划的要素内容涵盖经济㊁自然㊁生态等方面,与人们日常行为活动密切相关㊂由于内容极其广泛,故按照功能要求㊁空间特征和物质形态三大分类标准分别进行概括说明㊂①按功能要求划分:这一层面包括生产型要素㊁生活型要素㊁生态型要素,其中生产型要素包括果园㊁畜舍㊁农田㊁生产设施等;生活型要素包括住宅㊁仓库㊁花坛㊁绿篱㊁庆典广场等;生态型要素包括草木㊁鱼㊁兽㊁鸟㊁星空等;②按空间特征划分:这层面包括点要素㊁线要素㊁面要素,其中点要素包括祠堂㊁地标建筑㊁稻草人㊁闸门㊁村庄舞台等;线要素包括林带㊁水流㊁村道㊁土堤㊁萤火虫㊁分水岭等;③按物质形态划分:这一层面包括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其中有形要素包括山川㊁星象㊁日月㊁鸟及人类活动产生的田园耕作㊁农村聚落㊁文物古迹等;无形要素包括四季更替㊁气象变化㊁山谷声息及人们的生活习惯㊁民俗艺术等㊂1.2㊀田园综合体规划的理论基础1.2.1㊀共生理论㊂ 共生 一词最早来源于佛教的 共存 ,是对自然界中具有相互作用关系的事物或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含有唯物主义的辩证哲学㊂ 共生 包括三大要素:共生单元㊁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14]㊂其中,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生产单位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结构;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之间互相作用的机制模型,反映共生单元联结的方式与频度;共生环境是指共生关系发生的外部条件,不同的共生环境对内部共生关系的影响结果也不同㊂共生三大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共生机制系统㊂1.2.2㊀产业经济学理论㊂产业经济学是田园综合体研究的物质理论基础㊂农村地区整体建设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结构单一㊁生产力水平低下㊂田园综合体规划需在保证群众生存需求的前提下,发掘农业景观资源的经济价值,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创新 农业+旅游 农业+互联网 等多种模式,实现一产㊁二产㊁三产的融合,提升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15]㊂1.2.3㊀景观生态学理论㊂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㊂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及其他各学科的优势特色,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㊁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㊂田园综合体继承我国古代 天人合一 的生态智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㊁共生共荣的美好境界[16]㊂1.2.4㊀人本主义理论㊂人本主义理论在1967年由亚伯拉罕㊃马斯洛首次提出,他融合了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来分析人类的心理需求层次[17]㊂罗杰斯在该理论基础上进行长期实践,发展出 自我理论 ,并运用到心理治疗实践,创立了 来访者中心疗法 ,同时他将人本主义思想拓展到教育教学领域,提出了 以学生为中心 的 非指导性 教学的理论与策略[18]㊂总体来说,人本主义的研究是从人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尊重人本身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㊂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是以人为本的建设㊂要建设利益共生的田园综合体持续发展系统,首先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识想法,设计出真正满足人们发展需求的田园景观;其次要扩大群众参与,发挥农民群众主人翁意识,促进完善 自下而上 的自觉保护和发展机制,增强农民群众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归属感㊁责任感和认同感,才能从根源上提升田园综合体发展的活力㊂2㊀田园综合体规划策略和规划方法2.1㊀产业规划 产业定位㊁组织与运营的环环相扣㊀在进行田园综合体产业规划之前,应当深入挖掘当地产业优势,从而确立田园综合体的主导产业发展策略㊂应深入分析市场发展趋势,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确定重点发展产业类型,制定个性化的产业发展规划,包括产业组织策划㊁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运营管理等,引导田园综合体产业发展形成 一村一品 的发展格局[19]㊂2.2㊀文化规划 田园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多元建构㊀构建田园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要注意做好县㊁乡镇㊁村㊁户4级文化服务网络搭建,注意各层级服务系统的优化和衔接,还要注意重点建设一批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例如图书馆㊁博物馆㊁科技馆等公益性场所㊂2.3㊀生态规划 宏观㊁中观与微观尺度的生态融合㊀宏观 村域层级,这一层级主要针对土地利用范围和景观总体格局加以确定㊂通过土地利用范围明确乡村自然保护地㊁村落可建设用地和农业生产用地边界㊂并通过对生活用地㊁生产用地以及生态用地构成的调整,优化乡村 山林-农田-村落-水系 的整体景观结构[20]㊂中观 村落层级,这一层级的田园综合体内容指向村民主要居住地,是村域之下的一个景观层级及乡村居民的主要日常生活场所㊂在该田园空间中村民开展休憩㊁交往㊁居住和农业生产等行为活动,并在日常活动中形成一些共同的文化风范㊂该层级的乡村景观主要指人们进入村落中所感知到的景观,整体上表现为 节点-街巷-组团 所构成的景观格局㊂微观 宅院层级,这一层级主要针对村民个体居住场所进行探讨,是深化生态宜居目标的基本实践单元㊂乡村住宅庭院是进行家庭副业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家庭成员互相交流㊁增进感情的空间,合理布局的庭院可以种植树木花草㊁瓜果蔬菜㊂该层级的生态策略可以具体到建筑设计㊁植物配置㊁材料选择等方面㊂2.4㊀组织保障 协同治理与利益共生的相互结合㊀田园综合体的治理是一个政府支援下,全民参与㊁自发㊁自觉的家乡更新行为,而 自下而上 与 自上而下 的治理是当下2种主要途径,偏重于任何一方的做法均较为片面,带来了许多问题,他们都不足以实现田园综合体景观的系统优化㊂因此,需要将 自下而上 治理与 自上而下 治理2种途径有机结合,综合生态㊁生产㊁生活3个方面的要素,整合多学科11151卷7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陈思㊀基于 田园综合体 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知识,以系统化㊁整体化的理念开展田园综合体景观的有效治理㊂3㊀含山县环峰镇田园综合体规划3.1㊀区域现状分析㊀环峰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南端,辖区总面积227.54km2,东与和县西埠镇毗连,南㊁西㊁北与陶厂镇㊁林头镇㊁清溪镇㊁昭关镇4镇接壤,环峰镇下辖10个社区21个行政村㊂地势西北高㊁东南低,辖区内自然资源充足,旅游产业发展比重逐年升高,现已融入 巢湖大旅游 圈层㊂环峰镇田园综合体用地总面积为437hm2㊂其中,农用地153.38hm2,占用地总面积的35.09%,占比最大,结合现状土地肌理分析(图1)可以发现,存在林地占有率过低,农用地利用效率不高,水体分布散乱,污染现象严重,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等问题㊂3.2㊀总体规划㊀环峰镇田园综合体的选题与立意注重因地制宜,继承和延续含山文脉,遵循场地的田园肌理,以整体性㊁生态性㊁创新性三大原则,采用 原野烂漫解风情,林田养心话诗境 的规划理念,打造林㊁田㊁水㊁舍相生相融的魅力田图1㊀现状土地利用问题Fig.1㊀Current land use issues园风光㊂通过对环峰镇田园综合体环境容量的测算和分析,结合整体性㊁系统性㊁邻近性㊁可持续性等组织空间原则,综合考虑项目周边景区的资源特色和发展态势,结合规划项目的战略性定位和开发思路,确定环峰镇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布局(图2㊁3)㊂图2㊀环峰镇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布局Fig.2㊀Planning layout of the pastoral complex in Huanfeng Town㊀㊀含山县环峰镇田园综合体的景观结构为一带㊁双核㊁三片区(图4)㊂其中, 一带 是指林海生态涵养带; 双核 是指田园生活核㊁田园生产核; 三片区 是指农田风光片区㊁含山文化片区㊁农业产业片区㊂3.3㊀功能分区规划㊀根据田园综合体景观规划策略方法,结合区位特色㊁交通联系㊁土地利用特征及村庄布局等现状,将整个地块按照 生产㊁生活㊁生态 三大维度,划分成八大功能区,分别是生态涵养区㊁田园观光区㊁农耕体验区㊁含山文化区㊁综合管理区㊁康居示范区㊁高效农业区和科技研发区(图5)㊂具体划分见表1㊂3.3.1㊀综合管理区㊂综合服务区规划面积22.83hm2,主要景观功能包括景区安全管理㊁游客行为管理㊁旅游服务质量管理㊁环境与卫生管理㊁旅游秩序㊁景区精神文明建设等㊂规划可依托便利的交通联系及周边城区建设,扩大现有的游客服务中心规模,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功能需求㊂3.3.2㊀含山文化区㊂含山文化区规划面积43.30hm2,包含含城旧事㊁民俗文化街㊁稻田秧歌等景点㊂通过 含城旧事21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图3㊀环峰镇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布局鸟瞰Fig.3㊀Aerial view of the planning layout of the Huanfeng Town PastoralComplex图4㊀环峰镇田园综合体的景观结构规划Fig.4㊀Landscape structure planning of the Pastoral Complex in Huanfeng Town艺术家工作室(图6)㊁历史文化博览馆㊁ 伍子胥过昭关 主题植物雕塑等深入再现 望梅止渴 伍子胥过昭关 褒禅游记 等历史文化,使游人深刻感知含山地域文化特色㊂3.3.3㊀农耕体验区㊂农耕体验区规划面积41.66hm 2,该分区的规划遵循知识性㊁趣味性㊁科技性的原则,在现状农田的基础上设计农事体验及科普教育,使游客亲身体验从田间到餐桌,从传统粮食作物到手工艺术品制作的生产乐趣,通过创意创新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㊂3.3.4㊀田园观光区㊂田园观光区规划面积72.37hm 2,包含四季花海㊁七彩田园㊁采风摄影3个景点㊂规划尊重现状农田场地,利用梯田状地形营造各类特色稻田与花海,营造出31151卷7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陈思㊀基于 田园综合体 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绚丽多姿的田园大地景观㊂其中,采风摄影景点规划有 水乡印象 文创产品展售处㊁湖畔采风观景台等供游人休憩使用㊂3.3.5㊀康居示范区㊂康居示范区规划面积23.67hm 2,该区位于整个田园综合体最北部地区,交通发达㊂规划尊重现有场地肌理,以 桃花源记 为景观意境范本,营造山环水绕㊁良田美池的唯美康居示范区域(图7)㊂内部规划借助中心绿地吸引力和桃花簇放渲染力,突出居住区景观的内向聚合性,为村民营造 返璞归真 的景观体验;外部规划巧妙地运用田园铺底及水系围合,为居住区域营造安全㊁舒适的自然空间㊂总体打造出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的美好田园康居示范㊂表1㊀各功能分区面积及占比Table 1㊀Area and proportion of each functional zone维度构成Dimension composition功能板块Functional block面积Area hm 2占比Proportion%生产Production 高效农业板块67.5415.46科技研发板块32.637.47生活Life农耕体验板块41.669.53含山文化板块43.309.91综合管理板块22.83 5.22田园观光板块72.3716.56康居示范板块23.67 5.42生态Organism s habits 生态涵养板块133.0030.43合计Total437.00100图5㊀功能分区规划Fig.5㊀Functional partitioning plandiagram图6㊀ 含城旧事 艺术家工作室示意Fig.6㊀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artist s studio of Old Storiesin the City3.3.6㊀高效农业区㊂高效农业区规划面积67.54hm 2,设计有复合生态农业空间㊁生态温室及农业设施用房等,该区是图7㊀ 桃源人家 景观示意Fig.7㊀Schematic diagram of Taoyuan people s landscape环峰镇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分区㊂在区域西部及北部地区设置大型生态涵养区作为田园绿心,为四周田园空间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能量补充㊂区域内实行生态复合种养技术,利用41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稻田养鱼 稻虾共作 稻蟹共生 等多元种养模式,实现田园能源的多级循环利用,在提高农作物品质及产量的同时,还可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性发展㊂3.3.7㊀科技研发区㊂科技研发区规划面积32.63hm 2,规划有生物技术研发场及智慧农业成果展示馆,该区可作为当地农科院共同合作的科研基地,用于农产品基因育种研发和生物技术人才培训㊂同时,智慧农业成果区的规划采用 互联网+农业 的模式,实现农业生产㊁加工㊁配送的一体化智能运作(图8),提高生产管理效率㊂图8㊀智慧农业系统Fig.8㊀Smart farming system3.3.8㊀生态涵养区㊂生态涵养区规划面积133.00hm 2,是环峰镇田园综合体规划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分区㊂规划包括水土保持林带㊁速生经济林带及湿生植物园区㊂结合现状零散天然林分布,人工补种多种树木,营建复合林层体系,景点包括森林氧吧㊁月照松间㊁枫林爱晚等㊂4㊀结论该研究对田园综合体规划的理论方法进行探讨,明确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结合规划要素与空间特质,形成田园综合体规划的理论内容㊂在该前提下以共生理论㊁景观生态学理论㊁产业经济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相关规划策略,指导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法的运用㊂同时选取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为项目实践地进行田园综合体规划,通过对规划宏观背景和环峰镇现状基底条件的分析,发现规划面临的机遇及挑战,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合理的发展路线,为环峰镇打造一个 原野烂漫解风情,林田养心话诗境 的田园综合体魅力风光㊂参考文献[1]新华社.习近平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J ].河北水利,2017(10):4.[2]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3]刘滨谊,杨铭祺.景观与旅游区AVC 评价量化模型:以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为例[J ].中国园林,2003,19(6):61-62.[4]王云才,申佳可.乡村景观格局特征及演变中的多尺度空间过程探索:以乌镇为例[J ].风景园林,2020,27(4):67-68.[5]吕桂菊,刘大亮.鲁中山区乡村景观个性特质评价研究[J ].中国园林,2020,36(2):85-90.[6]杨礼宪.合作社: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要载体[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7(3):27-28.[7]王昭娜.成都市近郊乡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以三道堰镇为例[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8]仇保兴.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基本对策[J ].城市规划,2008,32(4):9-21.[9]匡丽春.景观规划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实践研究:评‘乡村景观规划与田园综合体设计研究“[J ].世界林业研究,2020,33(6):120.[10]张川,郭培,鲍沁雨.城乡融合视角下近郊型田园综合体规划研究:以南京江宁溪田田园综合体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21,39(11):95-105,115.[11]葛晖. 文旅农 融合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J ].农村㊃农业㊃农民(A 版),2022(2):29-31.[12]陆文哲,邓超伟.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的典型特征与发展对策:以南京市溪田田园综合体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5):138-140.[13]王敬尧,段雪珊.乡村振兴:日本田园综合体建设理路考察[J ].江汉论坛,2018(5):133-140.[14]李艳波,刘松先.港口群㊁产业群与城市群复合系统的共生关系研究:以厦漳泉同城化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8):61-65.[15]BRAMWELL B ,LANE B.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M ].Clevedon ,UK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1994.[16]蔡夏乔,张唯,周婷,等.水景观在田园综合体中的营造与活化:以德清莫干溪谷水系规划设计为例[J ].城乡建设,2020(1):64-67.[17]张桃梅.试评马斯洛的 自我实现 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5(2):96-99.[18]易彬,廖策权.来访者为中心理论的发展及批评思考[J ].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8(4):34-35,47.[19]韩若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的产业导向研究:以万龙湖旅游养生度假区为例[D ].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8.[20]孙炜玮.基于浙江地区的乡村景观营建的整体方法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4.51151卷7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陈思㊀基于 田园综合体 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创新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探索

创新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探索

创新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探索作者:王向娥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3期王向娥近些年来,田园综合体的开发逐渐显现了农业的本质,给大家展示了乡村的农业生态循环体系和乡村文化,还可以让游客休闲娱乐身心放松。

在这个发展的基础上,田园综合体的出现开启了我国以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文化旅游新发展模式。

文章从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乡村景观存在优势和乡村景观现状特征,提出了乡村产业现代化的策略,促进传统农业发展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升级。

多功能产业科学结合农村大空间,使大多数游客可以重新回忆自己家乡的感觉。

同时,还也能让城市的人口和知识流回到农村并刺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对乡村景观设计和开发的现状进行研究探讨,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整体景观规划设计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为田园综合体的设计的前期建设阶段可以提供科学合理地参考。

通过对比国内外乡村景观设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之后,把传统农业和农村生态旅游体系相互融合,使乡村原来的单一经济来源结构变得多样化,能够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构成,增加居民的收入。

让城镇人回到农村,体验乡村独有民俗风情,才能感受淡淡的乡愁。

一、田园综合体的基本概念从之前的农旅观光到现在的休闲娱乐农业综合体和农旅综合体,再到现在的田园综合体,都是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模式在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可能性。

它是在“生态农业循环体系”和“休闲旅游”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城乡结合地区对乡村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新思路。

它能够充分利用乡村当地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把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和活力凸显出来,并成为城镇居民的后花园。

二、田园综合体的基本特点1、基于田园景观环境和农业生产生活田园综合体是以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和农村农业文化生活相结合为基础,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景观、生态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将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综合体,能够起到资源形态共生,增加附加值的作用。

2、以观光和娱乐功能为主随着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大多数人喜欢进行旅游、娱乐等去放松休闲,而亲近自然,享受山川美景,已经成为了人们选择旅游度假的首选。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研究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研究

“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人们对自然环境越来越向往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乡村景观规划特征入手,对“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中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标签: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景观规划设计;手法1、前言关于田园综合体,在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模式就是指在当代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利用以人为本的理想模式,对本地乡土文化、生活方式、独有的美丽与活力进行充分挖掘,是都市周边乡村城镇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新都市人的桃花源。

2、田园综合体及其特征2.1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规划出来的新型农业园区,集合了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以及田园社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业、服务业、加工业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017年,党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全力支持有条件进行乡村开发、建设的乡镇地区,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的载体,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参与到田园综合体项目发展规划中来,让农民受益,旨在建设更多集循环农业、农事体验、农业创意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2.2田园综合体特征(1)以特定的空间环境为基础在田园综合体规划过程中,对空间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第一,田园综合体的周边环境一定要有天然丰富的山水资源。

某县设施观光园向西北30 km处有国家3A级生态旅游经济区、国家森林公园,整个景区内部森林茂密、溪水潺潺,空气质量达到了一级水平,而且还有野生动物70多种、野生药材100多种、野生植物200多种等,园区和周边环节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资源、森林资源。

第二,田园综合体的占地面积应该达到667 km2以上,同时要对田园综合体的相关建设项目与功能进行平衡分配,为农业二、三产业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条件,其中村庄面积尽量不能超过10%,农林用地要达到70%以上为好。

第三,整个区域面积达到667 km2以上,而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不仅适合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而且还适合构建其他农事体验项目。

田园综合体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田园综合体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田园综合体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索乡村景观是农业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产物,但现在却面临发展与保护的多重矛盾。

我们在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又要阻止特色乡村风貌和乡土景观的消亡。

本文从田园综合体概念入手,通过对其构成的分析和无锡马山和平村改造的设计实践,提出田园综合体视角下的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本文愿以粗浅的探索为契机,抛砖引玉,呼唤更多乡村景观建设新思路的涌现。

标签:田园综合体;组成;乡村景观;设计要点1、田园综合体的概念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规划出的新型农业园区,集合了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以及田园社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业、服务业、加工业有效结合,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田园综合体横跨推进中国城镇化发展与中国休闲旅游发展两大板块,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方向。

2、田园综合体的组成田园综合体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它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2.1景观吸引核是吸引人流、提高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依托观赏型农田果园、花卉展区、郊野湿地等,使游人感受到自然的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

2.2休闲聚集区提供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的综合区域,包括农家特色建筑、乡村风情活动场所、休闲娱乐区等。

休闲聚集区使游客能够深入体会农村特色生活,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2.3农业生产区是乡村主要生产功能部分。

可以让游人认识农业生产全过程并体验其中的乐趣,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2.4居住发展带是城镇化主要功能部分。

通过产业融合与聚集,形成人口聚集,建设居住社区,构建城镇化的核心基础。

2.5社区配套网是城镇化的支撑功能。

提供既满足农业、休闲产业又满足居住需求的金融、医疗、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形成了产城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

3、案例分析——无锡马山和平村改造设计3.1现状分析和平村位于马山西南部,毗邻太湖,北起耿湾谷嘴,南至大张山,东起山前芦苇滩,西至太湖。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 刘晓霞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    刘晓霞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刘晓霞摘要:田园情结的发展将生态、文化、社会、经济这些多方面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山清水秀、丰富多彩、文化繁荣的美丽画面,满足了当今生活节奏快的人们回归故土。

因此,要促进农村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综合体规划设计技术和发展战略的分析。

农村综合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田园情结是在原有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基础上延伸发展的,实现了新时期都市人的田园梦想。

为了促进园林情结的商业价值,更好地推动新农村的发展。

必须加强乡村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和开发。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十分重要。

它在当前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因为田园情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理论还不完善,还有很多问题。

因此,当代农村综合体的建设仍然需要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

在生态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地方实际自然条件,遵循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将设计方法应用于农村综合景观规划设计。

田园诗般的情结适应农村景观建设,一方面保证农村特色的传承,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村特色的生活方式,提高对农村的需求。

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交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前言田园综合体作为一项新兴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其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将农村供给侧改革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并有效融入乡村产权的制度改革模式,达到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持续发展的目的。

以下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深入分析。

1田园综合体概念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其中第15条提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

”这是中央文件第一次提“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

基于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下的景观规划设计及其措施 吴伟

基于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下的景观规划设计及其措施 吴伟

基于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下的景观规划设计及其措施吴伟摘要:田园综合体模式开发综合了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一个山清水秀、文化丰富、经济繁荣的美好画面,满足当今生活在快节奏下人们对回归乡土的诉求,回归人们内心最初的美好向往。

基于此,本文概述了田园综合体,阐述了田园综合体的主要特征,对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下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与规划设计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特征;景观规划设计手法;规划设计措施田园综合体是在原有生态农业和体闲旅游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为新时代的都市人实现田园梦。

同时提升田园综合体模式的商业价值,能更好地带动新农村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以下就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下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及其措施进行探讨。

1 田园综合体的概述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园区,集生态农业、体闲旅游和田园社区为一体,在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掘乡村文化,完美体现本土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代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新的区域发展格局。

2 田园综合体的主要特征田园综合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以田园景观环境与农业生产为基础。

田园综合体是在结合农林牧渔的生产与乡村农俗文化、农家生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田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综合体形式,具有引领区域资源共生、聚合增值之特质。

(2)以观光休闲功能为核心。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旅游、娱乐等休闲活动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亲近大自然,领略山水之美成为人们的重点选择旅游度假目标。

田园综合体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带动农业从单一第一产业往二三产业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以《曹村》为例
摘要:受到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影响,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演越烈,大规
模的土地空置不仅影响了我国现代的农业发展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因此,我国自2017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提到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通过支持
有条件的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使我国农民也享受到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福利。

本文
通过介绍田园综合体的相关概念、特征并结合温州曹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实践经验,总结该类项目的相关产业升级模式,以望能够对其他的同类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景观规划;产业模式
近年来,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演越烈,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为了有效地
提升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人口的回流,发展农村的经济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田园综合体的提出是我国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尝试,各地也正在积极开展示范工程,温州市曹村的田园综合体就是其中的一例,它通过借助自身悠久的文化底蕴以及
景观资源积极开展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田园综合体概述
1.1田园综合体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阶段,这一个阶段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某种
程度上这也是社会发展所必经历的阵痛。

农村空心化就是其中典型的问题,它形
成的根本原因还是城乡经济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巨大。

因此,为了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我国陆续推出了各类政策鼓励乡村经济的发展。

正是
基于这一社会背景,我国自2017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提到了“田园综合体”这一
概念,以此支持乡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农业的发展经历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观光农业、
到度假农业的4个阶段。

田园综合体是农业发展到观光农业、度假农业时的产物。

它通过有效地结合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居住体验等三者为一体,是当前较为先
进的乡村发展模式。

我国当前的田园综合体主要是通过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而
实现,“田园东方”项目就是典型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1.2田园综合体的类型与基础发展条件
根据区域和农村资源的差异,田园综合体可以制定不同的发展方向,以第一
产业如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的,以第二产业(农产品、工艺品)等为发展方向的,以旅游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为发展方向的。

根据3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可将田园综合体分为5种类型。

主要包括政府投
入基础设施,以政府为主导的片区开发型;利用特色工艺品、农副产品吸引游客来
购买的产业带动型;展示农业现代化作为学生科学教育基地的科普教育型;突出当
地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发展耕读文化、乡土文化吸引游客的的民俗风情型;乡村
自然资源优,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模式的休闲度假型。

同时,田园综合体是只有满足一些条件之后才能开展的项目,例如良好的空
间环境基础、具有休闲性与文化性的项目、多产业融合发展等。

田园综合体项目
的选地一方面需要满足交通便利等条件,减少交通而导致的不便利;此外,由于
田园综合体项目是以农田景观为基础的一类项目,它需要在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达到平衡。

而且由于田园综合体项目需要满足相关游客的深层次需要,使其能够
满足游客体验农耕活动的客观需要,它更是需要大量依托于农耕项目的活动。

1.3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理念
田园综合体秉持着产业融合、生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理念运作的一类
项目,当前由于受到城市化进程加快等的影响,不少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现象,
这也导致了耕地资源被大规模的废弃。

而通过田园综合体提升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保护国家珍贵的耕地资源不被肆意放弃。

2.《曹村》——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方案简介
2.1项目背景
瑞安曹村被称为“中华进士第一村”,共出过八十二名进士。

曹村民风简朴,
耕好读书。

曹氏家族积极推行耕读文化,建立“学田”制度,奖励勤耕善读、求取
功名的子弟,或资助学子上京赶考。

2.2项目资源
曹村自身的物产丰富,在耕读文化和地方物产结合下,形成了花灯、戏曲、
木活字印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

规划区内佛殿、禅寺、道观、宗祠等大
大小小的宗教建筑和谐共处,多元文化相映生辉,成为曹村镇珍贵的人文财产。

宗教建筑有始建于后晋时期的明教寺(明)、始建于明隆庆3年的西隐古寺(佛)、位于镇域西侧的圣井山石殿(道)以及其他如保兴寺、渡仙观、五灵寺等;其他地方性文物古迹有许岙亭、水口宫等。

2.3项目现状
曹村田园综合体的核心是天井垟粮食功能区,这里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是浙江南部最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

2016年,天井垟粮食播种面积14500亩,实
现水稻亩产500公斤,亩均产值1.3万元的生产水平,成为名符其实万吨粮仓。

曹村自然生态空间广阔,各类农林空间占镇域总面积98%以上,为开展农业和旅
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境内田园、农园、森林、河塘溪流空间资源多样,能够开
展多样化的农旅、文旅活动。

规划区现有行政村13个,户籍人口约2.76万人,
常住人口约2.17万人。

村落沿路散布,依山而建,靠山面田,与曹村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并且每个村落面积适中(100-200亩左右),人口千人左右,适合作
为农旅活动和休闲度假的空间载体。

曹村外出经商人员众多,全镇户籍人口比常
住人口多出近6000人;另一方面,几十年来随着村落由山谷向公路不断发展,
靠山的民房逐步荒废,这两个因素造成曹村空置民房数量较多的情况。

以西前、
碗窑等常住人口/民房数量较小的村落分析,空置民房占到10%-15%左右。

空置民房可以作为农业设施和旅游设施的重要补充。

曹村的核心优势正是聚宝盆空间形态,优质的农业物产,悠久的历史文化、充裕的发展空间,这也是它发展田园综
合体这一项目的核心竞争优势。

2.4项目框架
曹村这一项目总体框架为“一心三线,九村八谷”,一心:天井垟稻米种植核心;三线:天井垟骑行环线、钱马-江曹旅游环线、山地旅游环线;九村八谷:9
座别具风情的主题村落(小镇)、8条各具特色的物产山谷。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
情况上,政府将重点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配套服务项目+农旅节事项目等的实际建设。

2.5未来展望
目前,曹村特色田园综合体项目依托于山、林、田、河四大生态基础,以及
耕读、故乡、民俗、宗教等文化特色。

着力打造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户外运动、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产业,力争三年内成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结束语
目前,曹庄镇特色农村综合建设计划也已完成,2018年5月11日,温州专家对总分排名第一。

相信曹村作为温州市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户外运动、文化体验、休闲体育度假的城市级田园综合体,依托其独特的山水林田河五大生态基地和文化特色,必将取得较好的发展效果。

农耕、读书、乡土、民俗和宗教,这对于提升该区域经济发展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作用。

参考文献:
[1]袁媛. 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乡村旅游区规划建设——以思良江乡村旅游区规划(2017—2021)为例[J]. 规划师, 2017(12).
[2]翁一峰. 苏南乡村人地空间组织与模式探究——以产权关系为视角[J]. 城市规划学刊, 2014(6).
[3]陈曦, 王鹏程. 基于旅游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原则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J]. 规划师, 2010(S2):247-252.
[4]史云, 杨相合, 谢海英, et al.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形式——田园综合体[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24):320-326.
[5]张海东, 徐小俊, 曾小红, et al. 世界创意农业模式在海南省全域旅游田园综合体建构中的应用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7(11).
[6]丁金华, 陈雅珺, 胡中慧, et al. 低碳旅游需求视角下的乡村景观更新规划——以黎里镇朱家湾村为例[J]. 规划师, 2016, 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