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下)

合集下载

(完整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张毅刚)1-6章全

(完整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张毅刚)1-6章全

第1章思考题及习题1参考答案一、填空1. 除了单片机这一名称之外,单片机还可称为或。

答:微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2.单片机与普通微型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和三部分,通过内部连接在一起,集成于一块芯片上。

答:CPU、存储器、I/O口、总线3. AT89S52单片机工作频率上限为 MHz。

答:33 MHz。

4. 专用单片机已使系统结构最简化、软硬件资源利用最优化,从而大大降低和提高。

答:成本,可靠性。

二、单选1. 单片机内部数据之所以用二进制形式表示,主要是A.为了编程方便B.受器件的物理性能限制C.为了通用性D.为了提高运算速度答:B2. 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单片机应属于微计算机的。

A.辅助设计应用B.测量、控制应用C.数值计算应用D.数据处理应用答: B3. 下面的哪一项应用,不属于单片机的应用范围。

A.工业控制 B.家用电器的控制 C.数据库管理 D.汽车电子设备答:C三、判断对错1. STC系列单片机是8051内核的单片机。

对2. AT89S52与AT89S51相比,片内多出了4KB的Flash程序存储器、128B的RAM、1个中断源、1个定时器(且具有捕捉功能)。

对3. 单片机是一种CPU。

错4. AT89S52单片机是微处理器。

错5. AT89C52片内的Flash程序存储器可在线写入,而AT89S52则不能。

错6. 为AT89C51单片机设计的应用系统板,可将芯片AT89C51直接用芯片AT89S51替换。

对7. 为AT89S51单片机设计的应用系统板,可将芯片AT89S51直接用芯片AT89S52替换。

对8. 单片机的功能侧重于测量和控制,而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运算及高速的测控功能则是DSP的长处。

对四、简答1. 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微处理机、CPU、单片机、嵌入式处理器它们之间有何区别?答:微处理器、微处理机和CPU它们都是中央处理器的不同称谓,微处理器芯片本身不是计算机。

而微计算机、单片机它们都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单片机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用于测控目的的单片微计算机。

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PIC 系列单片机代表着单片机发展的新动向
7 2021/4/20
PIC 单片机的特色
❖ 指令单字节化
数据总线和指令总线分离,ROM和RAM寻址空间互相独立, 宽度不同。 确保数据安全性、提高运行速度和实现全部指令单字节化。
MCS-51系列ROM和RAM都是8位,指令长度1~3字节,长短不一!
PIC12C50X/PIC16C5X 系列单片机的指令字节为12位; PIC16C6X/7X / 8X 系列单片机的指令字节为14位; PIC17CXX 系列单片机的指令字节为16位;
PIC 系列单片机代表着单片机发展的新动向
14 2021/4/20
PIC 单片机的特色
❖ I2 和 SPI 串行总线端口
I2(Inter IC Bus)和 SPI( Seri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在 芯片之间实现同步串行数据传输的技术。方便灵活的扩展 外围器件,大大简化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结构,极易形成产 品电路的模块化结构。 大屏幕彩电中都引入了I2技术。
26 2021/4/20
PIC12F629/675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 PIC12F629/675简化结构框图
T1G T1CKI T0CKI
Flash程序 存储器 1K * 14
程序计数器PC 8级堆栈13位
RAM 寄存器 64*8
GP0/AN0/CIN+
指令寄存器 内部
4MHz 振荡器
指令译码 与控制
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005.12
1 2021/4/20
内容提要
单片机概述 PIC单片机的特色 PIC单片机的程序设计
2 2021/4/20
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习题课后答案之欧阳美创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习题课后答案之欧阳美创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程序》(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 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二进制数?学习十六进制数的目的是什么?在计算机中,由于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器件仅能存储和识别两种状态的特点,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存储、处理和传送均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

可以说,二进制数是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并进行处理的惟一形式。

十六进制数可以简化表示二进制数。

2.(1) 01111001 79H (2) 0.11 0.CH (3) 01111001.1179.CH(4) 11101010.101 0EA.AH (5)01100001 61H (6) 00110001 31H3.(1) 0B3H (2)80H (3) 17.AH (4) 0C.CH4.(1)01000001B 65 (2) 110101111B 4315.(1) 00100100 00100100 00100100 (2) 1010010011011011 11011100(5) 10000001 11111110 111111116.00100101B 00110111BCD 25H7. 137 119 898.什么是总线?总线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一组公共的信号线。

一般情况下,可分为系统总线和外总线。

系统总线应包括: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CPU根据指令的功能需要访问某一存储器单元或外部设备时,其地址信息由地址总线输出,然后经地址译码单元处理。

地址总线为16位时,可寻址范围为216=64K,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所寻址存储器容量或外设数量的范围。

在任一时刻,地址总线上的地址信息是惟一对应某一存储单元或外部设备。

控制总线(CB):由CPU产生的控制信号是通过控制总线向存储器或外部设备发出控制命令的,以使在传送信息时协调一致的工作。

CPU还可以接收由外部设备发来的中断请求信号和状态信号,所以控制总线可以是输入、输出或双向的。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习题课后答案之欧阳道创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习题课后答案之欧阳道创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程序》(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 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二进制数?学习十六进制数的目的是什么?在计算机中,由于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器件仅能存储和识别两种状态的特点,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存储、处理和传送均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

可以说,二进制数是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并进行处理的惟一形式。

十六进制数可以简化表示二进制数。

2.(1) 01111001 79H (2) 0.11 0.CH (3) 01111001.11 79.CH(4) 11101010.101 0EA.AH (5)01100001 61H(6) 00110001 31H3.(1) 0B3H (2)80H (3) 17.AH (4) 0C.CH4.(1)01000001B 65 (2) 110101111B 4315.(1) 00100100 00100100 00100100 (2) 10100100 11011011 11011100(5) 10000001 11111110 111111116.00100101B 00110111BCD 25H7. 137 119 898.什么是总线?总线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一组公共的信号线。

一般情况下,可分为系统总线和外总线。

系统总线应包括: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CPU根据指令的功能需要访问某一存储器单元或外部设备时,其地址信息由地址总线输出,然后经地址译码单元处理。

地址总线为16位时,可寻址范围为216=64K,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所寻址存储器容量或外设数量的范围。

在任一时刻,地址总线上的地址信息是惟一对应某一存储单元或外部设备。

控制总线(CB):由CPU产生的控制信号是通过控制总线向存储器或外部设备发出控制命令的,以使在传送信息时协调一致的工作。

CPU还可以接收由外部设备发来的中断请求信号和状态信号,所以控制总线可以是输入、输出或双向的。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参考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参考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参考答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姜志海黄玉清刘连鑫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目录第1章概述 ............................................................. 2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 . (5)第3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10 第4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13 第5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资源的应用 ................................. 18 第6章 MCS,51系列单片机并行扩展接口技术 ............................... 23 第7章 MCS,51系列单片机串行总线扩展技术 ............................... 28 第8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 (30)第1章概述1(简述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微型计算机在硬件上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主要部分;控制器控制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存储器是存放数据与程序的部件;输入设备用来输入数据与程序;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用数字、图形等形式表示出来。

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这三部分称为计算机的主机,而输入、输出设备则称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由于运算器、控制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关键部件,所以常将它们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 Unit)。

2(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微处理器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将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集中做在一块集成电路上的一个独立芯片。

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第三版

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第三版

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第三版1. 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MCU)是一种高度集成、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控制系统中。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的原理、基本结构和应用领域,并对第三版进行全面概述。

2. 单片机的原理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定时器和各种外设接口等功能模块的微控制器。

它基于微处理器的技术,通过集成化的设计实现对电子系统的智能控制。

单片机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CPU:单片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和计算任务。

•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ROM)和数据存储器(RAM),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入输出(I/O):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常见的包括数字输入输出口(GPIO)、模拟输入输出口(ADC/DAC)等。

•定时器:用于生成精确的时间延迟和定时事件,实现定时任务。

•外设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串口、SPI、I2C等各种通信接口。

3. 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单片机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定时器和各种外设接口。

具体结构如下:•CPU:单片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常见的单片机CPU有8位、16位、32位等不同位数的型号。

•存储器:单片机的存储器包括程序存储器(ROM)和数据存储器(RAM)。

ROM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和不可变数据,RAM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时的临时数据。

•输入输出(I/O):单片机的I/O包括数字输入输出(GPIO)和模拟输入输出(ADC/DAC)等。

GPIO可通过电平变化控制外部设备,ADC用于模拟信号的采集,DAC用于模拟信号的输出。

•定时器:单片机的定时器用于生成精确的时间延迟和定时事件,它可以实现周期性任务和精确定时功能。

•外设接口:单片机的外设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如串口、SPI、I2C 等通信接口,扩展单片机的功能。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 (第三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习题答案  (第三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1-1:何谓单片机?与通用微机相比,两者在结构上有何异同?答:将构成计算机的基本单元电路如微处理器(CPU)、存储器、I/O接口电路和相应实时控制器件等电路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称其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单片机与通用微机相比在结构上的异同:(1)两者都有CPU,但通用微机的CPU主要面向数据处理,其发展主要围绕数据处理功能、计算速度和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例如,现今微机的CPU都支持浮点运算,采用流水线作业,并行处理、多级高速缓冲(Cache)技术等。

CPU的主频达到数百兆赫兹(MHz),字长普遍达到32位。

单片机主要面向控制,控制中的数据类型及数据处理相对简单,所以单片机的数据处理功能比通用微机相对要弱一些,计算速度和精度也相对要低一些。

例如,现在的单片机产品的CPU大多不支持浮点运算,CPU还采用串行工作方式,其振荡频率大多在百兆赫兹范围内;在一些简单应用系统中采用4位字长的CPU,在中、小规模应用场合广泛采用8位字长单片机,在一些复杂的中、大规模的应用系统中才采用16位字长单片机,32位单片机产品目前应用得还不多。

(2) 两者都有存储器,但通用微机中存储器组织结构主要针对增大存储容量和CPU对数据的存取速度。

现今微机的内存容量达到了数百兆字节(MB),存储体系采用多体、并读技术和段、页等多种管理模式。

单片机中存储器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存储器芯片直接挂接在单片机的总线上,CPU对存储器的读写按直接物理地址来寻址存储器单元,存储器的寻址空间一般都为64 KB。

(3) 两者都有I/O接口,但通用微机中I/O接口主要考虑标准外设(如CRT、标准键盘、鼠标、打印机、硬盘、光盘等)。

用户通过标准总线连接外设,能达到即插即用。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外设都是非标准的,且千差万别,种类很多。

单片机的I/O接口实际上是向用户提供的与外设连接的物理界面。

用户对外设的连接要设计具体的接口电路,需有熟练的接口电路设计技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习题课后答案之欧阳育创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习题课后答案之欧阳育创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程序》(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 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二进制数?学习十六进制数的目的是什么?在计算机中,由于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器件仅能存储和识别两种状态的特点,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存储、处理和传送均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

可以说,二进制数是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并进行处理的惟一形式。

十六进制数可以简化表示二进制数。

2.(1) 01111001 79H (2) 0.11 0.CH (3) 01111001.1179.CH(4) 11101010.101 0EA.AH (5)01100001 61H (6) 00110001 31H3.(1) 0B3H (2)80H (3) 17.AH (4) 0C.CH4.(1)01000001B 65 (2) 110101111B 4315.(1) 00100100 00100100 00100100 (2) 1010010011011011 11011100(5) 10000001 11111110 111111116.00100101B 00110111BCD 25H7. 137 119 898.什么是总线?总线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一组公共的信号线。

一般情况下,可分为系统总线和外总线。

系统总线应包括: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CPU根据指令的功能需要访问某一存储器单元或外部设备时,其地址信息由地址总线输出,然后经地址译码单元处理。

地址总线为16位时,可寻址范围为216=64K,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所寻址存储器容量或外设数量的范围。

在任一时刻,地址总线上的地址信息是惟一对应某一存储单元或外部设备。

控制总线(CB):由CPU产生的控制信号是通过控制总线向存储器或外部设备发出控制命令的,以使在传送信息时协调一致的工作。

CPU还可以接收由外部设备发来的中断请求信号和状态信号,所以控制总线可以是输入、输出或双向的。

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章)

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章)

3.3.1 通用寄存器
F877 单 片 机 的 通 用 寄 存 器 GPR ( General Purpose Registers),可由用户自行支配存放 随机数据。 通用寄存器区域: 通用寄存器数量: 地 址 区 域 : F0H~FFH 、 170H~l7FH 和 1F0H~1FFH,都可以索引(或映射)到体0的16 个RAM单元。 这样安排是为了便于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和 数据处理,就可以在程序设计中能够有效突破 体的限制而定义通用的变量函数。
RP1、RP0 = 0
RP1、RP0 = 0
0
1
选中体0
选中体1
RP1、RP0 = 1
RP1、RP0 = 1
0
1
选中体2
选中体3
Bit7/IRP:RAM数据存储器体选位,仅用于间 接寻址。 0:选择数据存储器低位体: 即 体 0 ( FSR 的 Bit7=0 ) 或 体 1 ( FSR 的 Bit7=1); 1: 选择数据存储器高位体: 即 体 2 ( FSR 的 Bit7=0 ) 或 体 3 ( FSR 的 Bit7=1)。
1.状态寄存器STATUS
状态寄存器的内容用来记录算术逻辑单元 ALU的运算结果状态、CPU的特殊运行状态以及 RAM数据存储器体间选择等信息。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 0
IRP
RP1
RP0
T0
PD
Z
DC
C
状态标志位
Bit0/C:进位/借位标志,被动参数。
0:执行加法(或减法)指令时,如果最高 位无进位(或有借位);
一般将整个程序存储器以2KB为单位进行分 页(PAGE),如图3-1所示F877单片机,8KB程 序存储器共分作4页,分别称为“页0”、“页 l” 、 “ 页 2” 和 “ 页 3” 。 程 序 计 数 器 高 8 位 PCLATH的Bit4~Bit3位构成程序存储器分页的 选择位,对应的地址空间如下: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第3版)+李全利+习题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第3版)+李全利+习题答案

章1 绪论1.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有何意义?答: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问世,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与现代的计算机相比,ENIAC有许多不足,但它的问世开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运算器与控制器合称为CPU。

3.微型计算机由哪几部分构成?答:微型计算机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构成.各部分通过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和控制总线(CB)相连.4.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有何区别?答:微处理器集成了运算器和控制器(即CPU);而微型计算机包含微处理器、存储器和I/O接口电路等。

5.什么叫单片机?其主要特点有哪些?答:在一片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电路,从而构成了单芯片微型计算机,即单片机。

单片机主要特点有:控制性能和可靠性高;体积小、价格低、易于产品化;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6.微型计算机有哪些应用形式?各适于什么场合?答:微型计算机有三种应用形式:多板机(系统机)、单板机和单片机。

多板机,通常作为办公或家庭的事务处理及科学计算,属于通用计算机。

单板机,I/O设备简单,软件资源少,使用不方便.早期主要用于微型计算机原理的教学及简单的测控系统,现在已很少使用。

单片机,单片机体积小、价格低、可靠性高,其非凡的嵌入式应用形态对于满足嵌入式应用需求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单片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电子应用系统设计的最为常用技术手段。

7.当前单片机的主要产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多年来的应用实践已经证明,80C51的系统结构合理、技术成熟。

因此,许多单片机芯片生产厂商倾力于提高80C51单片机产品的综合功能,从而形成了80C51的主流产品地位,近年来推出的与80C51兼容的主要产品有:●ATMEL公司融入Flash存储器技术推出的AT89系列单片机;●Philips公司推出的80C51、80C552系列高性能单片机;●华邦公司推出的W78C51、W77C51系列高速低价单片机;●ADI公司推出的ADμC8xx系列高精度ADC单片机;●LG公司推出的GMS90/97系列低压高速单片机;●Maxim公司推出的DS89C420高速(50MIPS)单片机;●Cygnal公司推出的C8051F系列高速SOC单片机等。

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PIC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Main
Return
2013-7-11
◆ 匈牙利籍数学家冯·诺依曼在方案的 设计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46年6月, 他又提出了“程序存储”和“二进制运 算”的思想; ◆ 进一步构建了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 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 这一计算机的经典结构。
◄ Up
► Down

Main
Return
◄ Up ► Down ◙ Main Retu机 ◆ Intel的8051单片机 ◆ Microchip的PIC单片机
◆ Atmel的AVR单片机
◄ Up ► Down ◙ Main Return
2013-7-11
1.5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1)智能仪器仪表 ◆单片机用于各种仪器仪表,一方面提 高了仪器仪表的使用功能和精度,使 仪器仪表智能化,同时还简化了仪器 仪表的硬件结构,从而可以方便地完 成仪器仪表产品的升级换代。 ◆如各种智能电气测量仪表、智能传感 器等。
◄ Up ► Down ◙ Main Return
2013-7-11
(4)数据采集系统 ◆在实时控制系统中,要求数据采集具有 较好的同步性和实时性,若采用单个计 算机顺序采集,存在不能同时采集、实 时性不强等缺点,会造成计算、处理上 的误差而引起分析统计困难。
◄ Up
► Down

Main
Return
◄ Up
► Down

Main
Return
2013-7-11
◆ ENIAC是电子管计算机,时钟频率仅有 100KHz,但能在1秒钟的时间内完成5000次 加法运算。与现代的计算机相比,有许多不 足,但它的问世开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 纪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习题课后答案之欧阳与创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第3版习题课后答案之欧阳与创编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程序》(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 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二进制数?学习十六进制数的目的是什么?在计算机中,由于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器件仅能存储和识别两种状态的特点,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存储、处理和传送均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

可以说,二进制数是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并进行处理的惟一形式。

十六进制数可以简化表示二进制数。

2.(1) 01111001 79H (2) 0.11 0.CH (3) 01111001.11 79.CH(4) 11101010.101 0EA.AH (5)01100001 61H(6) 00110001 31H3.(1) 0B3H (2)80H (3) 17.AH (4) 0C.CH4.(1)01000001B 65 (2) 110101111B 4315.(1) 00100100 00100100 00100100 (2) 10100100 11011011 11011100(5) 10000001 11111110 111111116.00100101B 00110111BCD 25H7. 137 119 898.什么是总线?总线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总线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一组公共的信号线。

一般情况下,可分为系统总线和外总线。

系统总线应包括:地址总线(AB)控制总线(CB)数据总线(DB)地址总线(AB):CPU根据指令的功能需要访问某一存储器单元或外部设备时,其地址信息由地址总线输出,然后经地址译码单元处理。

地址总线为16位时,可寻址范围为216=64K,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所寻址存储器容量或外设数量的范围。

在任一时刻,地址总线上的地址信息是惟一对应某一存储单元或外部设备。

控制总线(CB):由CPU产生的控制信号是通过控制总线向存储器或外部设备发出控制命令的,以使在传送信息时协调一致的工作。

CPU还可以接收由外部设备发来的中断请求信号和状态信号,所以控制总线可以是输入、输出或双向的。

最全面高教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答案(第三版)张毅刚刘杰主编2021

最全面高教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答案(第三版)张毅刚刘杰主编2021

第一章单片机概述1.2 除了单片机这一名称之外,单片机还可称为(微控制器)和(嵌入式控制器)。

1.3 单片机与普通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三部分集成于一块芯片上。

4、单片机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答: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年----1976 年):单片机初级阶段。

1974第二阶段(年----1978 年):低性能单片机阶段。

1976第三阶段(年----现在):高性能单片机阶段。

1978第四阶段(年----现在):8 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 位单片机、32 位单片机推出阶段19821.5 单片机根据其基本操作处理的位数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单片机根据其基本操作处理的位数可分为: 1 位单片机、 4 位单片机、8 位单片机、16 位单片机和32 位单片机。

1.6 MCS-51 系列单片机的基本芯片分别为哪几种?它们的差别是什么?答:基本芯片为8031、8051、8751 。

8031 内部包括 1 个8 位cpu、128BRAM ,21 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4 个8 位并行I/O 口、1 个全双工串行口, 2 个16 位定时器/ 计数器,但片内无程序存储器,需外扩EPROM 芯片。

8051 是在8031 的基础上,片内又集成有4KBROM ,作为程序存储器,是 1 个程序不超过4KB 的小系统。

4KB8751 是在8031 的基础上,增加了的EPROM ,它构成了 1 个程序小于4KB 的小系统。

用户可以将程序固化在中,可以反复修改程序。

EPROM1.7 MCS-51 系列单片机与80C51 系列单片机的异同点是什么?答:共同点为它们的指令系统相互兼容。

不同点在于MCS-51 是基本型,而80C51 采用CMOS 工艺,功耗很低,有两种掉电工作方式,一种是CPU 停止工作,其它部分仍继续工作;另一种是,除片内RAM 继续保持数据外,其它部分都停止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编: 李荣正
1
第0章 键盘和显示
键盘和显示是单片机控制系统非常重要的人 机交互界面。
2
0.1 八段数码显示
1、八段数码显示器的编码
数值
1 2 3 4 5
编码
06H 5BH 4FH 66H 6DH
数值
6 7 8 9 0
编码
7DH 07H 7FH 6FH 3FH
2、编码查表程序
3
3、多位数字动态显示 多位数字动态显示涉及数据的传送和显示 位的控制。
18
Bit6/SSPOV:接收溢出标志位,被动参数。 0:未发生接收溢出; 1:发生接收溢出。 注意:所指的接收溢出是缓冲器SSPBUF中 数据还未取出时,移位寄存器SSPSR中又收到 新的数据,原SSPSR中的数据丢失。
19
Bit7/WCOL:写操作冲突检测位,被动参数。 在SPI从动方式下: 0:未发生冲突; 1:发生冲突。 注意:当WCOL=1, 正在发送前一个数据时, 又有新数据写入SSPBUF,必须用软件予以清零。
RK0 RK0 RK1 RK2 RK3 CK0 CK1 CK2 CK3 RK0 RK1 RK2 RK3 CK0 CK1 CK2 CK3 TO PIC1 6F877 RSW1 4K7 RSW2 4K7 RSW3 4K7 RSW4 4K7 RK3 C SW-PB D SW-PB E SW-PB F SW-PB RK2 8 SW-PB 9 SW-PB A SW-PB B SW-PB RK1 4 SW-PB 5 SW-PB 6 SW-PB 7 SW-PB 0 SW-PB 1 SW-PB 2 SW-PB 3 SW-PB
37
Bit2/T1SYNC:TMR1外部输入时钟与系统时钟同步控制位,主 动参数。 当TMR1工作于计数器方式(TMR1CS=1时): 0: TMR1外部输入时钟与系统时钟保持同步; 1: TMR1外部输入时钟与系统时钟不保持同步; 当TMR1工作于定时器方式(TMR1CS=0时):该位不起作用。 Bit3/T1OSCEN:TMR1自带振荡器使能位,主动参数。 0: 禁上TMR1振荡器起振,使非门的输出端呈高阻态; 1: 允许TMR1振荡器起振。
MSSP接收/发送数据缓冲空间
12
2.SSPSTAT(同步串口状态寄存器)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0 SMP CKE D/A P S R/W UA BF
13
Bit0/BF:缓冲器满标志位,被动参数。 仅仅用于SPI接收状态下: 0:缓冲器空; 1:缓冲器满。 Bit6/CKE:SPI时钟沿选择和I2C总线输入电平选择位。 在CKP = 0,静态电平为低时: 0:SCK的下降沿发送数据; 1:SCK的上升沿发送数据。 在CKP = 1, 静态电平为高时: 0:SCK的上升沿发送数据; 1:SCK的下降沿发送数据。
16
同步串行口MSSP方式选择位
SSPM3-SSPM0 (Bit3-Bit0)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SPI工作方式 主控方式 主控方式 主控方式 主控方式 从动方式 从动方式 时钟 fosc/4 fosc/16 fosc/64 TMR2输出/2 SCK脚输入,使能SS引脚功能 SCK脚输入,关闭SS引脚功能, SS被用作普通数字I/O引脚
29
三者的共同点:
它们的核心部分都是一个由时钟信号触发 ,按递增方式累加工作的循环计数器;从预先 设定的某一初始值开始累计,在累计到计数器 产生溢出,并且同时会建立一个相应的溢出中 断标志。
30
7.2 定时器/计数器TMR1
定时器/计数器TMR1是一个16位的计数寄 存器,带有一个3位的可编程预分频器和一个 内置的低功耗低频时基振荡器。
20
4.SSPSR移位寄存器
直接从端口引脚接收或发送数据,将已经成 功接收到的数据送到缓冲器SSPBUF中,或者从缓 冲器SSPBUF读取将发送的数据。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0
MSSP接收/发送数据串行移位空间
21
9.1.2 SPI模式工作原理
25
【例题】在电路原理图9-5基础上,对其电 路结构稍作调整,以便外扩展一个静态 128KEPROM数据存储器。利用RC3、RC4、RC5引 脚组成一个SPI同步串行方式,通过164移位产 生17位寻址功能,实现对HM628128的并行数据 传送(RD端口)。 编程要求:首先将256个数据00H-FFH存入 EPROM单元0000H-00FFH中,然后再将这些单元 中的数据逐个取出,送往数码显示区的最后两 位显示数据内容,每个数显示停留1秒种。
10
9.1.1 SPI模式下相关寄存器
在SPI模式下,有关的寄存器共有10个, 其中无编址的只有一个SSPSR。这10个寄存器 中有6个寄存器是与其它模块共用的。另外有4 个寄存器与MSSP模块相关,它们是与I2C模式 共用的。
11
1.SSPBUF(收/发数据缓冲器)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0
26
第7章 定时器/计数器
定时器/计数器模块是大部分单片机都内 置的一项重要功能,定时器/计数器的正常工 作一般表现为计数累计功能,通常是由时钟脉 冲来驱动。 定时器/计数器模块一般适用于以下3种 不同的应用场合:
27


从单片机I/O引脚上向外部电路输出一系列符合一定 时序规范的方波信号。 从单片机I/O引脚上,检测外部电路输入的一系列方 波信号的脉宽、周期或频率,以便单片机接收外部电 路的输入信号或通信信号。 单片机对其端口引脚上输入的由外部事件产生的触发 信号进行准确地计数,依据计数结果来控制完成相应 的动作。
14
Bit7/SMP:SPI采样控制位兼I2C总线转换率控制位。 在SPI主控方式下: 0:在输出数据的中间采样输入数据; 1:在输出数据的末尾采样输入数据。 注意:在SPI从动方式下,SMP位必须置位。
15
3.SSPCON(同步串口控制寄存器)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0 WCOL SSPOV SSPEN CKP SSPM3 SSPM2 SSPM1 SSPM0
35
TMR1控制寄存器T1CON
Bit7 Bit6 Bit5 Bit4 Bit3 Bit2 Bit1 Bit0 - - T1CKPS1 T1CKPS0 T1OSCEN T1SYNC TMR1CS TMR1ON
36
Bit0/TMR1ON:TMR1使能控制位(而TMR0不能被关闭的), 主动参数。 0: 关闭TMR1,使TMR1退出活动状态,以节省能耗; 1: 启用TMR1,使TMR1进入活动状态。 Bit1/TMR1CS:时钟源选择位,主动参数。 0: 选择内部时钟源(fosc/4=Tcyc指令周期); 1: 选择外部时钟源,即时钟信号来源于外部引脚或 者自带振荡器。
28
单片机配置3个定时器/计数器模块:
定时器/计数器模块 位宽 分频器 TMR0 TMR1 TMR2 8 预分频器 普通功能 定时/计数 特别功能 通用目的 备注
16 预分频器 8 预/后分频器
定时/计数 捕捉或输出比较 低频时基振荡器 定时 脉宽调制
CCP:输入捕捉、输出比较和PWM脉冲宽度调制功能 低频时基振荡器 :32768Hz
33
定时器/计数器TMR1的特性:
既可工作于定时器模式又可工作于计数器
模式,还可用作实时时钟RTC; 在计数器溢出时,相应的溢出中断标志自 动置位,并可产生溢出中断。
34
TMR1模块相关的寄存器
中断控制寄存器 INTCON TMR1控制寄存器T1CON 第一外设中断屏蔽寄存器 PIE1 高字节低字节TMR1H:TMR1L
17
Bit4/CPK:时钟极性选择位。 0:表示空闲时时钟停留在低电平; 1:表示空闲时时钟停留在高电平。 Bit5/SSPEN:同步串口MSSP使能位。 在SPI模式下时,有关引脚必须正确的设定为输入或 输出状态。 0:关闭串行端口功能,且设定SCK、SOD、SDI和SS 为普通数字I/O脚; 1:允许串行端口工作,且设定SCK、SOD、SDI和SS 为SPI接口专用。
38
分频器的分频比选择位,主动参数。
T1CKPS1—T1CKPSO(Bit5-bit4) 00 01 10 11 分频比 1:01 1:02 1:04 1:08
39
定时器/计数器TMR1模块的电路结构
40
TMR1与系统时钟的协调关系
与系统的 工作方式 协调关系 定时 同步 触发信号 指令周期信号 T1CKI 同步 计数 异步 T1OSI T1OSO-T1OSI T1CKI T1OSI T1OSO-T1OSI SLEEP状 态 TMR1 不工作 不工作 不工作 不工作 工作 工作 工作 分频器 不工作 工作 工作 工作 工作 工作 工作 捕捉、比 较功能 适用 适用 适用 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8
MSSP模块主要应用于系统内部近距离的串行 通信扩展,如SPI、I2C模式。USART模块主要应 用于系统之间的远距离串行通信,在外围接口电 路及计算机通信中应用相当广泛。
9
9.1 SPI串行通信模块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 一种单片机外设芯片同步串行扩展接口,由摩 托罗拉公司推出。采用SPI接口外围器件的特 点是引脚性价比高等优点,因而在市场上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要发送的数据通过数据总线送入发送缓冲 器,然后自动传送到移位寄存器中;移位寄存 器接收到数据自动传送到接收缓冲器,然后由 程序读取收到的数据;移位寄存器有移入和移 出两个端口,分别与收和发两条通信线路连接, 负责收发数据。
22
SPI模式电路的基本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