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发生底鼓的原因与针对性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塔然高勒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其治理

塔然高勒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其治理

塔然高勒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其治理随着煤矿矿井开采深度增加,巷道底鼓成为影响正常生产的主要因素。

根据神华杭锦能源公司塔然高勒煤矿在巷道底鼓防治工作中的经验及教训,详细分析了巷道底鼓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治理技术措施,对塔然高勒煤矿以及其他矿井的底鼓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巷道底鼓;矿压;膨胀;反底拱;钢制盖板1 引言塔然高勒矿井是神华杭锦能源公司下属首个在建矿井,也是东胜煤田在鄂尔多斯杭锦旗范围内首个深部矿井,是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批准立项的神华首座千万吨级现代化立井。

塔然高勒煤矿矿建二期工程与三期工程施工过程中井下部分巷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底鼓现象,影响了巷道的正常使用,导致断面缩小,增大了事故的发生率。

后期,为便于井下车辆运输、通风和人员行走,对底鼓地段的主要巷道进行进行一次甚至二、三次的翻修,对顺槽巷道进行起底,额外增加了施工工程量,增加了人力和财力,最终造成生产投资成本增加。

底板翻修处理时间长且影响生产。

因此,研究塔然高勒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及其其治理等问题,对提高井下作业人员安全保证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 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巷道底鼓受矿井开采深度、布置方式、巷道断面形状及大小、围岩性质、受力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2.1 开采深度塔然高勒煤矿采用立井开拓,主、副、风井筒设计深度分别为696.9米、612.65米、573米,首采煤层为3-1煤,根据塔然高勒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补充勘探3-1煤层底板等高线图,3-1煤深度均大于600米,属于深部开采,巷道布置深受地应力影响,较浅部开采矿压明显增大。

2.2 布置方式塔然高勒煤矿二期工程中的井底车场巷道平行布置中最小巷道中線间距25米(实体护巷岩柱20米)。

例如井底车场中的大巷胶带机头硐室配电室与大巷胶带机头硐室平行布置,巷道中线间距25.6米,实体护巷岩柱17.8米。

大巷胶带机头硐室配电室先行掘进,巷道采用锚网索+W钢带护板联合支护后,采用添加防水剂与钢纤维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砌碹,成巷三个月后巷道均为变形、顶板滴水等现象。

煤矿开采巷道底鼓原因分析

煤矿开采巷道底鼓原因分析

煤矿开采巷道底鼓原因分析煤矿生产中巷道底鼓是煤矿井巷中常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它与围岩的性质、采动影响、开采深度及地质构造等直接相关。

在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中,人们已经能够将顶板下沉和两帮移近控制在某种程度内,所以大约有2/ 3是由于底鼓引起的。

这类问题给生产中的矿井,特别是软岩矿井的建设和生产带来极大困难。

底鼓使巷道变形、断面变小,影响通风、运输,制约矿井安全生产。

1 底鼓的基本形式及影响因素1.1 底鼓的基本形式根据国内外有关底鼓资料的综合分析,巷道底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1.1 膨胀性底鼓——由于岩质变态膨胀产生的底鼓。

多发生在矿物成分含蒙脱石的粘土岩层,膨胀岩是与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引起岩石含水量随时间而增高且体积发生膨胀的一类岩石,属于易风化和软化的软弱岩石。

1.1.2 挤压性底鼓——岩壁或刚性衬砌在上部压力下插入底板或挤压底板造成跨中隆起的底鼓。

通常发生在直接底板为软弱岩层(如粘土岩、煤等) ,两帮和顶板比较完整的情况下。

在两帮岩柱的压模效应和应力的作用下,整个巷道都位于松软破碎的底板岩层向巷道内挤压流动1.1.3 张性底鼓——底板岩层由于断面上大压力作用而产生带方向性的强烈褶曲隆起所造成的底鼓,它与顶部张性破坏区处于同一轴线上。

前两类为持续型底鼓,而后一类为应力释放短暂型底鼓。

1.2 底鼓的影响因素1.2.1 围岩性质:围岩性质和结构对巷道底臌起着决定性作用,底板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厚度,决定着底臌量的大小。

1.2.2 地压:围岩中存在高地压是造成巷道底鼓的决定性因素,深部巷道遇到底鼓的情况比浅部巷道多,这完全是由于地压增高所致。

位于残留矿柱下面的巷道也有底鼓的现象,这是因为存在着一个高地压带。

1.2.3 水对岩石强度的影响:①由于水的作用减少了岩石层理、节理和裂隙间的摩擦力,使岩石的整体连接强度降低,使岩体沿岩层的节理面、层理面和裂隙面形成滑移面,并将原来层间连接紧密的岩体分为很多薄层,甚至完全丧失强度②岩石中的某些矿物成分遇水产生膨胀。

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

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

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嘿,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呢。

咱先说说为啥会有巷道底鼓吧。

一般来说,可能是地压太大啦,或者是水的影响啥的。

反正这底鼓起来了,可不好办,得赶紧想办法处理。

一个办法呢,就是用锚杆加固。

在巷道底部打上锚杆,就像给它钉上钉子一样,让它别再鼓起来。

锚杆的长度和直径得根据具体情况选好哦,不能随便乱用。

打锚杆的时候要小心,别打到不该打的地方。

还可以用混凝土浇灌。

把底鼓的地方挖开,然后用混凝土填上,等混凝土干了,就结实了。

不过这混凝土的配比可得弄好,不然不结实。

浇灌的时候也要注意,别弄得坑坑洼洼的。

另外呢,也可以用支架支撑。

在巷道底部安装一些支架,把底鼓的地方顶住。

支架的种类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安装支架的时候要牢固,不能松松垮垮的。

还有哦,如果是水的问题,就得把水排出去。

可以挖一些水沟,或者安装排水管道,让水别积在巷道里。

不然水一直泡着,底鼓会越来越严重。

我给你讲个事儿吧。

有个煤矿,他们的巷道底鼓得可厉害了。

一开始他们也不知道咋办,就试着用锚杆加固,但是效果不太好。

后来他们又用混凝土浇灌,可还是不行。

最后他们请了专家来,专家一看,原来是水的问题。

他们赶紧挖了水沟,把水排出去,然后又用支架支撑了一下,这下底鼓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所以啊,巷道底鼓的处理方法有很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不能盲目乱搞,不然可能会越弄越糟。

你要是遇到巷道底鼓的问题,就好好想想办法,肯定能解决的。

底鼓治理措施

底鼓治理措施

回采巷道底鼓治理措施的探讨(黄成军)摘要:回采巷道底鼓是煤矿巷道底板常见的矿压现象之一,强烈的底鼓导致巷道断面缩小,阻碍通风、运输和井下交通。

随着支护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将顶板下沉和两帮移近控制在某种程度内,然而对于防止底鼓却一直缺乏既经济又有效的办法。

在煤矿生产中,几乎所有回采巷道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底鼓,因此有必要探索引起回采巷道底板鼓的真正症结,进而为防治巷道底鼓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在大量了解前人对底鼓所作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的分析了底鼓产生的原因及其机理,总结了不同的治理措施,为巷道底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关键词:回采巷道,底鼓,治理措施1概述底鼓是煤矿巷道中经常发生的动力现象。

底鼓的主要原因为采掘影响顶板压力经两帮传至底板产生底鼓。

巷道的强烈底鼓导致断面缩小,阻碍运输、通风和人员行走,底鼓严重的矿井需要进行繁琐的巷道翻修工作,甚至有的巷道因底鼓严重而报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事故,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和煤矿技术人员对巷道底鼓的机理、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底鼓控制技术,这些成果对巷道底鼓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然而,由于原岩应力的增加和岩性的多样性、复杂性,在巷道的底鼓控制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的围岩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法及治理措施。

2回采巷道底鼓机理分析2.1巷道底鼓原因回采巷道底鼓产生的外在原因是矿山压力。

由于掘进巷道,引起巷道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其中应力升高区的作用是产生巷道底鼓的主要原因。

此外,由于回采工作面的开采,在工作面前方10~30m的范围受采动影响比较明显。

而影响最剧烈是在工作面后方15~20m处。

这些区段的应力对底鼓起加剧作用。

回采巷道产生底鼓的内在因素是巷道底板强度较低。

这常存在于以下情况:底板岩体自身强度低、深部开采、巷道底板积水和底板硬岩节理发育。

回采巷道底鼓问题可以归结为岩体的力学作用和其自身物理性质变化的结果。

巷道底鼓原因与控制技术

巷道底鼓原因与控制技术
Ke r s B t m e v Co to e h oo y Gr u i g An ib to a c y wo d o t o hae n r lt c n l g o t n t o tm r h
1 巷 道 底 鼓 的 原 因
1 2 人 为 因 素 .
1 2 1 巷 道 布 置 . .
p i r n r te t n h tp p re p u d h a s ft e b t m e v ,a d p t o wa d t e c u t r a u e fp e e t n a d c nr lme s a d mo e a d mo e at n i .T a a e x o n st e e u e o h ot h a e n u s fr r h o n e me s r so r v n i n o t a — o o o o u e ft e b to h a e,h p n n t e b t m e v o ena c a e t i p l ai n v l e r s o h o tm e v o i g i h ot h a e g v r n e h sc ran a p i t au . o c o
1 42

糸 科技 瞧晨
21年第1 0 2 期
巷 道 底 鼓 原 因与 控 制 技 术
黄 贤锋 , 立 程 研 究 院 , 东 泰 安 山 山 摘 要 2 11 ) 7 0 9 底 鼓 现 象 由 来 已久 , 对 矿 井 的安 全 生 产 构 成 重 大 威 胁 , 其 引起 的 灾害 也 受到 人 们 越 来 越 多 的 重视 。该 文 详 细 阐述 了底 鼓 的成 因 , 出 提 底 鼓 控 制 技 术 文 献 标识 码 注浆 A 反底 拱

安全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安全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引 曹
要因素 。 巷道开 挖使得 底板岩层 局部 和部分卸 载 , 随即将产 生弹性 恢复 。 当应力 超 过岩层 的屈 服强 度时 , 就 会产生 塑性 变形 , 软岩 在应力 偏量 达到 一定数 值后 会产 生扩容 现象 , 造成岩 石体积 增加 。 巷道开 挖后 , 导致底 板岩层局 部 区域 垂直 应力 降低 , 水平 应力增 加 , 必 然引起应 力偏量 的增加 , 因而 扩容变 形是 引起巷 道 底 鼓 的一个重 要原 因 。 而浸水 后 的巷道底 板往 往产 生严 重的底 鼓 , 一般表 现为
二 个方 面 :
底鼓 、 冒顶及 侧突 是巷道 发生 变形破 坏 的三种主 要表现 形式 。 大 量实 测数 据表明, 巷 道变 形破 坏大 约有2 /3 是 由底 鼓 引起的 。 底 鼓的主 要危 害是 缩小 了 巷 道断面 , 致 使行人 、 运 输、 供 排水 、 井下 通风等都 受到 影响 , 严 重影 响矿 山的安 全 生产 。 因此 , 研究 巷道底 鼓 发生机 理及 其影 响 因素 , 做 出合 理的 防治措 施 , 对 保 证我 国深 部资 源开 采 , 提高人 员安 全作 业 , 有 着重 大的 理论 意义和 实 际应用 价值。
不同, 治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能否有效地控制软岩巷道底鼓, 主要取决于底板岩层性质和底鼓的类型。 综上所述将治理措施总结为 以下五点 : ( 1 ) 增加底板的变形阻力。 主要措施有砌筑可伸缩件的混凝土反拱、 架设可
缩性封 闭 支架 等 。 ( 2 ) 提高底 板 围岩 的强度 。 使用 合格的支护 材料 、 打底板锚 杆 、 底 板注浆加 固
( 2 ) 饶曲褶皱性底鼓。 通常发生在巷道底板为层状岩石 , 其底鼓机理是底板 岩层在平行层理方向的压力作用下, 向底板临空方向饶曲而失稳, 底板岩层 的 分层越薄 , 巷道宽度越大, 所需的挤压力越小 , 越易发生饶曲性底鼓I ( 3 ) 剪切错动性底鼓。 主要发生在直接底板。 即使是整体性结构岩层 , 但在高

底鼓的原因与防治

底鼓的原因与防治

底鼓1.定义与介绍受采掘工程的影响,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岩体产生变形并向巷道内产生位移,巷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现象即称之为底鼓,也有文献称底臌。

底鼓所导致的巷道断面缩小、阻碍运输和行人、妨碍矿井通风,使得许多矿井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做“挖底”等临时的处理工作,严重的会造成整条巷道的报废,对矿山的生产与安全产生很大的制约。

2.巷道底鼓的原因引起巷道底鼓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

2.1地质因素2.1.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断层和褶曲,在支承压力影响下,岩体就由弹性应力状态转变为塑性应力状态,导致岩体中出现连续剪切滑动面,最终因底板岩层失稳、破裂而引起严重底鼓。

2.1.2 水理作用巷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的渗入,增强了岩体的塑性流变和膨胀流变,致使岩体的承载能力明显降低,在高支承压力作用下迫使巷道围岩沿四周向巷道内挤压,在岩体薄弱环节形成鼓胀和应力集中释放区,造成底鼓。

2.1.3围岩性质具有底鼓现象的矿井中,巷道底板往往是松软的粘土层、页岩或其它强度较低的岩石。

在围岩压力作用下,导致巷道两帮内移、底板鼓起。

2.2人为因素2.2.1巷道布置巷道布置在地质构造带时,构造应力集中。

在断层带附近,上覆岩层在能量传递过程中阻断了能量传递的连续性,在围岩体薄弱环节尤其是未支护的巷道底板岩层中,产生强烈底鼓; 在褶曲地带,尤其是向背斜轴部也是高应力集中区,如果弹性变形能得不到有效释放,可能在围岩体两帮产生挤压变形,之后能量进一步向底板转移,促使底板抬高、鼓出。

2.2.2支护强度巷道开挖后,围岩暴露于空气中,两帮煤岩体在高支承压力作用下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破碎区和塑性流动区,如果巷道未采取有效支护或支护强度不足以抵抗外界的变形,围岩体就向巷道内挤压,形成“二次水平应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巷道两帮支承压力不断向围岩体内部移动,而两帮和底板岩层的塑性流动区也不断扩大,并且伴随着顶板和两帮的下沉,导致底角岩体不断涌向巷道内,形成底鼓。

浅谈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浅谈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浅谈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摘要: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即是在巷道产生显著底鼓之前,采取一些措施阻止底鼓的发生和延缓底鼓发生的时间;或在巷道产生底鼓显著之后,采取一些措施减小和控制底鼓为了保持底板岩层和整个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应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关键词:巷道底鼓卸压防治措施1 巷道底鼓的原因引起巷道底鼓的主要原因有:构造应力、水的影响、弹性变形1.1 构造应力的基本特点是以水平应力为主,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区域性水平应力是影响巷道底板鼓起、两帮内挤的主要因素。

在软岩和厚煤层中,底板岩层在水平应力作用下与形成褶曲构造相类似,向巷道空间鼓起。

如果底板岩层呈粘——塑性变形,底板岩层进入蠕变状态。

高水平应力是造成底板岩层破坏和强烈底鼓的主要原因。

1.2 水对岩石强度的影响1.2.1 由于水的作用减少了岩石层理、节理和裂隙间的摩擦力,使岩石的整体连接强度降低,使岩体沿岩层的节理面、层理面和裂隙面形成滑移面,并将原来层间连接紧密的岩体分为很多薄层,甚至完全丧失强度。

1.2.2 岩石中的某些矿物成分遇水产生膨胀。

2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将巷道已底鼓的部分清除即起底。

它是现场应用很广泛的一种治理底鼓的方法,是一种消极的治理底鼓的措施在具有强烈底鼓趋势的巷道中,往往需要多次起底,但并不能完全制止底鼓,不仅起底工程量大、费用高,而且还影响两帮及顶板岩层的稳定性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另一方面是采取措施消除底鼓。

目前防治底鼓的措施主要从降低巷道围岩应力,加固围岩或保持围岩的强度这两个方面考虑。

2.1 合理的巷道布置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之间夹角不同,巷道围岩水平应力集中程度有很大差异。

因此,在构造应力影响较强烈的区域,要重视巷道布置方向,依靠正确调整巷道方向与构造应力方向间的关系,削减构造应力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从巷道围岩控制的角度出发,布置巷道时应重视下列问题:①在时间和空间上尽量避开采掘活动的影响,最好将巷道布置在煤层开采后所形成的应力降低区域内。

深井软岩巷道底鼓原因及防治技术

深井软岩巷道底鼓原因及防治技术

深井软岩巷道底鼓原因及防治技术王福洁(霍州煤电集团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庞庞塔煤矿,山西吕梁033900)摘要:软岩巷道易发生大变形,其底鼓问题向来是软岩工程中难以解决的难题之一,在深井条件下更为突出。

为解决这类问题,开展软岩巷道底鼓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技术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以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南延辅助运输大巷为工程背景,率先对巷道底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运用切割槽卸压控制底板高应力,联合运用锚杆、锚索与注浆技术对底板进行加固技术措施。

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底鼓防治方案效果良好,返修工程量低,经济效益显著,能够为相似条件下的深井软岩巷道底鼓防治技术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深井;软岩巷道;底鼓;切割槽卸压;底板高应力中图分类号:TD39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973-729X(2929)69-698-05Causes of flooo h eeve in soft rock roadway of deee mineand its prcvvntion and centroi technologyWANG Fu-jiv(Pangpangtd Cool Mine,Liilin Energy Chemical Co.,Std.,Huozhoo Coal Power Groua Co.,Std.,Suliang033200,China) Abstraci:300wch roabway is prone to larye deformaPon,end its floor heave is always one of the difficolt proPlems in soft roch enfineeWnf,especiaPy in deep mine conditions.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Plem of soft roch roabway support,0is neces­sary to caoe oet the analysis of iidluencinf factors and the research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 W ay of soft roch roabway floor heave.Tabinf auxinaw WansuorWUon roabway vs the enfineerinf bachyroeud,this papee analyzes the iidluencinf fac­tors of roabway floor heave,and based on this,puts fowvard the technical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floor high stress by usinf the pressure relief of cottinf yroove;and to reinforce the floor by combineP support techno W ay of bolt, cable and yroeUnf. The fielW applicaP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oor hea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cheme has yoo8efect,Ww repair wo W quanti-ty and remarkaPle economic benefit,whi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loor hea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eep mine soft roch roabway uuder similar conditions.Key words:deep mine;soft roch roabway,floor heave;pressure relief of cottinf yroove;high stress of floor0引言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大规模、超强度开采,采掘活动进一步向深部开展,进入深部后煤炭采掘工作受三高一扰动影响更为明显,其中深部软岩巷道支护工程更是需要直接明对,无法完全攻克的技术难题。

回采巷道底鼓防治措施

回采巷道底鼓防治措施

永川煤矿回采巷道底鼓防治措施引言底鼓、冒顶及侧突是巷道发生变形破坏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

大量实测数据表明,巷道变形破坏大约有2/3是由底鼓引起的。

底鼓的主要危害是缩小了巷道断面,致使行人、运输、供排水、井下通风等都受到影响,严重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

因此,研究巷道底鼓危害及其影响因素,做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作业人员安全环境,有实际应用价值。

1.巷道底鼓的危害长期以来,控制巷道底鼓一直是矿井维护的重大问题之一。

随着开采深部增加,回采巷道底鼓越来越多,给生产和安全带来了四个问题:(1)底鼓造成运输轨道隆起,给运输带来安全隐患;(2)底鼓造成巷道通风断面缩小,风阻增加,风速时常超限,严重影响通风安全;(3)底鼓造成巷道维护消耗大量人、财、物、多次起底满足生产需要;(4)底鼓造成巷道支架失稳。

为此,研究解决回采巷道底鼓影响安全生产问题成为现有巷道支护进行补充完善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2.影响巷道底鼓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底板岩性、围岩应力、巷道断面和形状、巷道积水、支护强度等,都是影响巷道底鼓的主要因素。

2.1底板岩性巷道中,底板岩层的强度和结构状态对巷道底鼓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为:底板岩层的结构状态决定着巷道底鼓的类型;底板岩层的强度、分层厚度和破碎程度决定着地鼓量的大小。

2.2围岩应力巷道开挖使得底板岩层局部和部分卸载,随即将产生弹性恢复。

当应力超过岩层的屈服强度时,就会产生塑性变形,软岩在应力偏量达到一定数值后会产生扩容现象,造成岩石体积增加。

巷道开挖后,导致底板岩层局部区域垂直应力降低,水平应力增加,必然引起应力偏量的增加,因而扩容变形是引起巷道底鼓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巷道断面和形状巷道掘进中,断面及形状设计应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等安全要求。

开挖面积过或形状不同将引起巷道收敛变形造成巷道底鼓。

2.4巷道积水底板岩层含水,水的存在和对岩石的浸泡作用将导致岩体强度的减弱,浸水后的巷道底板往往产生严重的底鼓,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1)底板岩层浸水后,其强度降低,从而史容易破坏;(2)泥质胶结的岩层,浸水后易破碎、泥化、崩解,甚至强度完全丧失;(3)当底板岩层中含有蒙脱石、伊利石等膨胀性岩层时,浸水后会产生膨胀性底鼓。

浅谈巷道底鼓的机理和防治措施

浅谈巷道底鼓的机理和防治措施

浅谈巷道底鼓的机理和防治措施摘要: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在逐渐增加,巷道底鼓问题一直是矿井巷道维护的重大问题之一。

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就巷道底鼓的机理、预测方法及防治措施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巷道底鼓机理因素防治措施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地下煤炭资源的开采,煤炭开采深度在逐渐增加,地应力也相应增大,巷道底鼓问题日趋严重。

巷道底鼓使巷道断面缩小,阻碍井下交通和人员行走,妨碍通风,甚至造成整个巷道报废,严重影响矿山的生产和安全。

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在底板不支护的深部开采中,巷道底鼓量约占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的70%左右,巷道维护中有50%是用于排除底鼓。

长期以来防治巷道底鼓一直是矿井巷道维护的重大问题之一,研究巷道底鼓的发生机理、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等问题,对于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提高人员安全保证性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1 底鼓的机理与影响因素1.1 底鼓的机理与方式由于巷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底板围岩性质和应力状态的差异,底鼓的方式及其机理存在根本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大类:1.1.1 挤压流动性底鼓挤压流动性底鼓是在两帮的压模效应和采动影响下,底板软弱破碎岩层挤压流动到巷道内。

此类底鼓常发生在直接底板为软弱破碎岩层(如泥岩、粘土岩、煤等),而两帮和顶板结构较完整,且强度大大高于底板。

1.1.2 挠曲褶皱性底鼓当巷道底板岩层为层状性岩体时,当应力状态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底板岩层在平行层理方向的压力作用下向底板临空方向发生挠曲而失稳。

研究表明,底板岩层的分层越薄,巷道的宽度越大,越易发生挠曲性底鼓。

1.1.3 剪切错动性底鼓此类底鼓主要发生在直接底板,当巷道直接底板为完整岩层且厚度大于1/3的巷道宽度时,即使是整体性结构岩层,在高应力作用下,巷道底板也容易遭到剪切破坏。

1.1.4 遇水膨胀性底鼓在矿井生产中,巷道底板经常积水,遇到矿物成分含蒙脱石的膨胀岩时,就会遇水膨胀而引起膨胀性底鼓。

工程中遇到的膨胀性岩石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化学转化膨胀岩石,另一种是指含有强亲水性粘土矿物的粘土类岩石。

巷道底鼓机理与防治技术

巷道底鼓机理与防治技术

岩石名称

厚度 咖 )
岩性描 述
在地应力作用下底板两帮 的移动体将 向巷道内压挤 , 不仅只发生底 顶底板柱状图 , 见图 1 。 鼓, 还将 出现底压 。 2 力 学模 型 3 动 压 巷 道 围岩 变 形 及 支 护 建议 巷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围岩遇水鼓起 , 巷道底鼓 围岩应看做为软弱体 , 其 抗拉 、 抗 3 . 1 松散岩层 的折算摩擦 角。巷道 围岩 的稳定性主要取 决于岩 剪、 抗弯性能极 其低 , 依据郎肯土压力理论总结 其巷道底鼓机理 。 假
石性质及其破碎程度 , 折算 摩擦角越大 , 巷道围岩完整性越好 、 破碎 程度较 弱时 , 巷道 围岩的最大破坏深度较小 、 底压较弱 , 响应 的动压 影响也不 明显 。倘若岩石非 常破碎 、 完整性较 差时 , 动压影 响较 明 显。 底压较大对巷道底板产生较大影响 。 3 . 2回采巷道受动压影响 。未受采动扰动 的巷道 , 底 压垂 直巷道 底板向上。受采动扰动的巷道 , 换算摩擦 角和动压值导致底压偏 移 的角度 , 由于偏移角度 的变大连续 向受采动巷道一帮偏移 。 3 . 3巷道宽度影响 。巷道断面宽增宽 , 导致 巷道底板 最大破坏 深 度增深 、 底压 明显 。巷道 围岩完整性较差 时 , 巷道越 宽 , 所受 到的动 压作用就很明显 , 底压增高 的程度很大 , 产生大面积的底鼓 现象。 3 . 4巷道底板支护 。提高巷道支护强度 、 采用有效的支护方式以 平衡巷道底 板应力 , 并选取合 理的安全 系数 , 可有效控 制动压巷 道 的底鼓现 象。但 围岩 岩性较差 、 围岩破 碎时 , 由于巷道底 板压力 较 大, 控制底鼓 的措施应在动压影 响结 束后予 以实施 。当围岩岩性较 好、 围岩 完整 时 , 从受力分析可知 , 降低底 鼓程度 、 降低底压 , 可采取 以下方 法 : ① 主动方式 , 采用锚 杆 、 锚 索贯穿底板 破坏主 动区 , 使破 坏岩层 固定在稳定岩层上 ,这样可 以防止 巷道底板荷载 向下 传递 , 避免主动破坏区向巷道底板下方扩大 。 这种方式等于使得岩石 的内 摩擦角提升 、 主动压力减小 , 致使巷道底鼓位移 量减小 了、 减小 了底 压; ②被 动方式 , 采 用底板锚 杆将底板松散 围岩与稳定 岩层 连接成 整体 , 防止被 动区向上 移动 , 使被动 区内摩擦 角变大 、 滑移块体 的有 用滑移力 降低 、 底 压降低 ; ③ 固结松散岩体 , 采用注浆 的方式加 固围 岩, 其本质是增大围岩强度 。 在实际的生产 中, 底鼓 的防治方法应有 机 的结合 以上三种方法 , 主动方式 、 被 动方式和 固结作用 相互协调 , 形成有机 的整体 。

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底鼓是矿井巷道中常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了巷道底鼓的原因,并探讨了底鼓治理措施,对提高人员安全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巷道;底鼓;原因;治理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煤矿巷道底鼓机理和控制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许多底鼓控制技术。

研究表明,引起巷道底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因素是底板岩层性质、围岩应力、水理作用、岩体强度和地温等。

有效控制底鼓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防止,即采取措施将底鼓量减少到允许的范围内;二是清除底鼓,将巷道已发生底鼓的部分岩石清除,恢复巷道断面积。

1 底鼓的危害底鼓所导致的巷道断面缩小、阻碍运输和行人、妨碍矿井通风,使得许多矿井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做"挖底"等临时的处理工作,严重的会造成整条巷道的报废,对矿山的生产与安全产生很大的制约。

2巷道底鼓原因2.1 巷道围岩性质及地压影响大围岩性质和结构对巷道底臌起着决定性作用,底板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厚度,决定着底臌量的大小。

另外围岩中存在高地压是造成巷道底鼓的决定性因素,深部巷道遇到底鼓的情况比浅部巷道多,这完全是由于地压增高所致。

再加上各项采掘活动的持续深入及地应力的增加,导致部分区域应力非常集中,顶压过大则压力巷道两帮就会将压力传至底板,底板没有相关支护则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最终出现形变现象且向上鼓起,这就是底鼓现象。

2.2 巷道底板岩石弱化随着采掘程度加深,铅直地应力或者是水平地应力随之加大,导致深层巷道掘进之后围岩出现松动圈,围岩承受的荷载力也持续降低。

巷道临近位置集中荷载量超出了围岩自身承载力,造成巷道顶板下降和两帮移动量提升,以至巷道围岩塑性区域的范围加大。

加之部分地质构造应力对其所造成的影响,巷道围岩出现软岩。

采掘深度加深及地温偏高,最终造成围岩出现更大的塑性形变。

通常巷道底部是没有任何支护条件的,不能控制塑性区域扩张外部阻力,导致巷道底部围岩弱化,从而极易出现底鼓现象。

巷道底臌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巷道底臌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巷道底臌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摘要】根据平岗煤矿东一采区右四风道底臌现状,分析了工程巷道底臌形成的原因,根据现场经验,结合国内外经验和方法,提出了预防和治理巷道底臌的措施。

【关键词】右四风道底臌支护预防治理1 问题的提出平岗煤矿东一采区右四风道处于-275标高,距地面垂深为615米,风道两侧为采空区,保护煤柱为80米,但随着两侧采面的回采完毕,矿压增大的问题凸显出来,底板底臌、两邦向内偏移的现象明显。

底臌不仅缩小了巷道断面尺寸,妨碍了正常的运输、通行和通风;而且时常还必须停产起底维修,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随着工程深度的增加、巷道断面的增大,底臌问题愈为突出,这严重影响采区生产,制约矿井安全发展。

研究巷道底臌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于保证地下工程正常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2 巷道底臌的原因巷道底臌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主观上的原因。

可观上与围岩的性质、采动影响、开采深度及地质构造等直接相关;主观上:在采掘布局的工程中出现孤岛现象、巷道的断面、支护形式和预防措施未被充分考虑。

平岗右四风道底臌的主要原因是客观上的原因。

形成巷道底臌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底板岩性底板岩层的结构状态(如破碎结构、薄层结构、厚层结构等)、软弱程度及软弱岩层的厚度直接决定着巷道底板发生底臌的大小及底臌形态。

当底板位于坚硬的砂岩或灰岩中时,一般处于稳定状态,通常不会发生底臌;而当底板位于软弱的泥岩、页岩或断层破碎带中时,由于岩体强度低、吸水率高、裂隙发育,其自身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较差,在地应力作用下极易产生底臌,造成底板失稳破坏。

右四巷道正是处于以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层理裂隙发育且有小断层里,据实验观察在影响的巷道地段的底臌量,要比位于灰色细砂岩地段的底臌量高3~4倍,这是造成右四巷道底臌的重要原因。

二是,岩层应力地下工程的开挖破坏了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特别是出现孤岛现象,引起了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巷道围岩所受应力状态则是影响底板起臌的决定性因素。

煤矿巷道底鼓治理方案

煤矿巷道底鼓治理方案

**煤矿回风下山巷道维护及治理方案一、巷道基本情况回风下山位于**煤矿一采区,掘进煤层为9+10号煤,顶部沿9号煤层顶板掘进,底部留有2.5—2.8米的底煤,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掘宽5.2米,掘高4.2米,S掘=21.84㎡;净宽5米,净高4米,S净=20㎡。

回风下山位于采区三条下山的西侧,东部分别为胶带下山、轨道下山,回风下山与胶带下山中间实体煤柱25米,胶带下山与轨道下山中间实体煤柱为25米。

胶带下山掘进煤层为10号煤,底板沿10号煤底板掘进,顶部留有2米的9号煤,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掘宽4.8米,掘高4.75米,S掘=22.8㎡;净宽4.5米,净高4.5米,S净=20.25㎡。

轨道下山掘进煤层为10号煤,底板沿10号煤底板掘进,顶部留有2.2米的9号煤,巷道断面形状为矩形,掘宽4.8米,掘高4.45米,S掘=21.36㎡;净宽4.5米,净高4.25米,S净=19.13㎡。

二、巷道现支护参数回风下山现为锚网索+钢带支护,未喷浆。

胶带下山0-500米支护为锚网索+钢带+喷浆,0-1000米为锚网索+钢带支护。

轨道下山支护为锚网索+钢带支护。

支护参数如下:1、锚杆采用直径Φ20mmⅡ级无纵肋左旋螺纹钢(HRB335),锚杆长2400mm,锚杆钢托板规格为150*150*10mm。

间排距800mm*800mm。

锚固剂规格为快速K2335,中速Z2360树脂锚固剂各1卷。

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少于80kN,预紧力矩不小于300N〃m。

2、金属网用Φ6.5mmⅠ级普通钢筋(HPB235)焊接而成。

3、锚索规格为直径17.8mm长6300m的钢绞线制成,托板采用300×300×16mm钢托板。

锚索锚固剂规格为快速K2335树脂锚固剂 1卷、中速Z2360树脂锚固剂 2卷,每根锚索的锚固力不小于200KN,预紧力不小于120KN。

4、钢带使用BHW3-280-4800型钢带,排距800mm。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

巷道底鼓的防治措施1、用锚杆加固底板底板通常是成层的,因而非常适合用于锚杆加固。

木锚杆一般用于巷道范围内的垂直钻孔,钢锚杆则用于斜孔,锚入两帮下而(约与巷道两帮成35-40°的)底层中。

其作用在于减小巷道底板的破碎程度。

这样支护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将软弱底板岩层连接起来,抑制因软弱岩层扩容、膨胀引起的裂隙张开及新裂隙的产生, 阻止软弱岩层向上鼓起。

其次是把几个岩层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组合梁,起承受弯矩的作用。

此组合梁的极限抗弯强度比各个单一岩层的抗弯强度的总和大。

在各种各样的地质条件下所做的试验表明,成功的加固软弱底板并不一定要求它具有层状构造,底板岩层经过锚杆加固以后增加了抗弯强度。

2、底板注浆底板注浆一般用于加固己破碎的岩石,提高岩石抵抗底鼓能力。

当底板岩石承受的压力超过岩体木身的强度而产生裂隙和裂缝时,应采用注浆的办法使底板岩层的强度提高,达到防治底板底鼓的目的。

由于选择注浆的形式、材料、压力和时间长短不同,岩层中的裂隙可能全部或部分北粘合,当注浆压力高于围岩强度时,会产生新的裂隙并有浆液渗入。

注浆后岩层达到结合强度主要取决与注浆材料:采用聚氨酯材料,岩层间结合强度较高,加固的效果较好,但底板潮湿时粘和强度较低,成本也较高;注水泥浆虽然成本低,但结合强度低,所以在选择材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还应指出,软岩进行底板注浆不能保证取得成功。

如果浆注浆和锚固结合使用,就可以使原来只适用两者的范围得到发展。

3、巷道壁充填在巷道和未采煤柱之间的巷道壁充填,主要是通过把侧翼底层压力支点转移到远离巷道的地方而改善压力分布,从而增加底板粘土从未采煤柱的下而向巷道流动的阻力。

另外一种用于永久性巷道的底板支护是,在巷道地板上先挖出矩形坑槽,然后再填以遇水硬结的材料, 使之成为混凝土反拱。

这种支护具有较高而且平均一致作用与底板上的支护阻力。

加装可伸缩支撐件可进一步加强混凝土反拱,使其获得更大的抵抗底鼓的残余变形阻力的能力。

淮北矿区深井岩石巷道底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淮北矿区深井岩石巷道底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

淮北矿区深井岩石巷道底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探讨摘要:就淮北矿区而言,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逐渐增加,巷道底臌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底臌也成为深部巷道破坏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煤矿深部巷道底臌原因,提出了“底板锚杆+底板注浆+封闭式支架”底板联合加固措施,以改善深井岩石巷道底臌防治的现状,确保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关键词:深井岩石巷道底臌原因分析联合加固措施目前,淮北矿区大多数矿井的开拓深度延伸到了地下800 m左右,有的矿井矿开拓深度甚至延伸到了1000 m以下,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矿压明显增大,且矿区地质条件复杂,水平地应力较大,岩石遇水膨胀较严重,岩性较软,巷道底臌日益严重,支护难度日益增大,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正常生产。

采用封闭式支架、底板注浆、底板锚杆、底板卸压等单一的防治措施已不能有效控制巷道底臌,本文从分析深井岩石巷道底臌发生原因入手,探讨巷道底臌综合防治措施,以提高底臌的治理效果。

1 深井岩石巷道底臌原因分析深井岩石巷道的底臌主要受底板围岩性质、底板所受应力状态、底板岩石的水理性质、地温、支护强度、巷道断面形状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1.1 深部高地应力作用深部高应力对巷道底臌的影响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垂直高应力,岩体内开挖巷道会破坏原岩应力平衡状态从而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在巷道两帮围岩内形成集中应力,随着采深增加,巷道两帮内的集中应力随之增大。

垂直集中应力由两帮围岩传递至底板岩层,在垂直应力的作用下产生水平应力,挤压底板岩石,使之发生塑性流动,进而出现底臌;二是水平构造应力,对于深部岩体,构造应力普遍超过垂直应力,实测表明,构造水平应力一般比垂直应力大0.5~5.5倍。

软弱底板岩石在较大水平构造应力的挤压作用下容易产生底臌。

由以上分析可知,较高的垂直应力和水平构造应力均可以导致底臌发生,因此,深部高应力是底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深部高地温作用高地温也是深井巷道底臌的一个主要原因。

经测量研究,淮北矿区地温梯度范围介于1.50~3.80 ℃/100 m,平均地温梯度约为2.65 ℃/100 m,淮北矿区的恒温带深度和温度分别约为30 m和17 ℃。

分析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及对策

分析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及对策

分析**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及对策摘要:**煤矿于1982年进行矿井技改扩建,1986年9月竣工投产。

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延深,生产片盘向下接续延深,收作片盘巷道的主要石门、主要运输巷将要作为矿井总回风巷下延接续回风片盘,收作片盘的部分主要石门巷道受周边上下揭露、采动影响其围岩压力增大,巷道底鼓的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影响巷道的正常运输、行人、通风的要求。

本人简要叙述了巷道底鼓的类型,破坏形式,分析了巷道发生底鼓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巷道底鼓的几点防治措施。

为维护巷道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巷道底鼓岩性水理作用支护1引言**煤矿根据地质普终报告和实际开采揭露表明,主要可采煤层为36#、38#、40#、45#、48#、49#煤层,均属于中等灰分,低硫、中磷、中灰熔点,较高发热量的无烟煤。

井田区域内主要构造形态为**—溪口背斜西翼中的一倒转背向斜,褶皱构造和次生断层较为发育,区内断距大于30m的断层有12条,其中:F1断层贯穿于整个井田,对区内地层破坏性最大,以及较发育的褶皱构造和次生断层造成矿井围岩普遍破碎;此外,还受火成岩侵入影响,临近华溪井田强变质带内煤层被石墨化。

由于受地质构造影响,矿井煤层赋存极不稳定,煤层厚度、倾角变化较大,局部块段煤层倾角达80°以上,平均倾角为23°,总体倾向为东西向,整体围岩相对较松软、破碎。

矿井2007年7月以来,矿井+615m片盘巷道的主要石门作为矿井总回风巷道。

目前矿井+580m生产片盘采、掘收作,将要接续作为矿井总回风巷道使用。

由于巷道揭露时间长并受周边采、掘影响,巷道顶底板和两邦岩体变形严重,并向巷道中心线产生位移,巷道底板向上隆起的现场即称巷道底鼓。

巷道底鼓给正常生产带来一系列的安全影响,不仅会导致巷道断面缩小,阻碍运输、行人、通风,给巷道维护带来一定困难,严重时能将巷道断面全部跨落封闭、给复采及回风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充分掌握巷道底鼓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巷道底鼓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东山煤矿巷道底鼓治理及防范建议

东山煤矿巷道底鼓治理及防范建议

到一定 的条件时 , 底板岩层 由于不能承受过大的应力作用而破坏底 质资料是提前 , 预防性设计是关键 , 后期综合管理 是补充 。 要 防治巷 臌, 这 是形成巷道底臌 的主要原 因。 道底鼓 , 要从 围岩基础信息 、 设计 、 施工 、 检 测及后期管理等方面综 ( 2 ) 支护 强度不足 , 设计观念上错误 的认为只要支护顶板和两帮 合 考 虑 。 . 就安全 了 , 底臌无关紧要 , 加上锚 固底 板施工 比较困难 , 出矸石工 ( 1 ) 要全面准确掌握围岩地质资料。 围岩地质资料是矿井井下施 作量大 , 所 以巷道的底板处于不支护状态 。 工建设不可缺少 的指导性基 础资料 , 它关系到巷道工程设计施工的
几 个方面 :
保证 了支 护结 构的稳定性 和强度 。 通过分析认定 , 东部采 区材料道巷道底臌的形成 的原 因有 以下 作用 得以发挥 , 根据现 场实践 , 锚固和注浆 是 目前治理巷道底 鼓 比较有 效的
( 1 ) 在工程布置上 的失误 , 该巷道两侧各 留有3 O 米的护巷煤柱 , 办法 。 出现了应力集 中、 孤岛现象 , 在初始设计施工 中巷道的施工尺寸和 4防 治 巷道 底 臌 的建 议 支护 形式不合理 , 预 防巷道底鼓 的措施未被 充分考虑 , 岩层应力达 东山煤矿的案例表明 , 预 防和治理巷道底鼓 , 掌握 准确 围岩地
1问题 的提 出
小 断层 里 , 据实验观察在影响的巷道地段的底臌量 , 要 比位于灰色 细砂岩地段 的底臌量 高3 ~4 倍 , 这是造成 东部采区材料道底 臌的 鸡 西矿业集团东山煤矿所处矿 区地质条件复杂 , 矿压大 、 断层 重要原 因。 多, 矿井现生产水 平垂 深 已超 过8 O O 米, 矿井局部巷道在形成后3 — 6 个月就开始变形失稳 , 显现出巷道底板底鼓、 两邦片落、 顶板下沉现 3现 场 采取 的 措 施 象, 其 中底鼓最为严重的是东部采区材料道 。 该巷道处于- 5 5 0 #, 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巷道发生底鼓的原因与针对性防治措施
构造应力、水理作用、底板岩性及支护强度等因素极易引起巷道出现底鼓现象,使得巷道断面缩小,对通风、运输等造成很大障碍,严重阻碍了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不但会增加成本,还有可能影响到安全。

因此,在巷道发生底鼓现象时,应尽快对其原因加以确定,然后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如对巷道进行合理布置、加固底板支护、底板防治水等,通过这些措施,将底鼓部分的岩石彻底清除,或对底鼓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巷道畅通,进而促进采掘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标签:巷道底鼓;构造应力;支护强度
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资源,用途极广,在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其开采工作难度较大,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开采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更新,煤炭正从表面开采向深部开采过度,受地应力等多方面影响,巷道的两侧岩体和顶板底板会受力而挤压,出现变形、位移等现象,以至于巷道底板会因压力而向上隆起,阻碍了开采进度和效率,所以,在当前时代,应结合先进技术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此现象加以解决。

1 工程概况
某段煤矿厚度约为4m,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令包括有粉砂岩、砂质泥岩等,底板则主要是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以及中细粒砂岩等,该段回采巷道存在较严重的底鼓问题,加大了开采难度,尤其是某工作面顺槽,回采时巷道的底鼓量约为1700mm,掘进时需要人工卧底2-3次,回采时仍需卧底2-3次,需耗费大量人力,使得开采效率有所降低,且煤矿安全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为使煤矿得到进一步开采,提高安全保证,应对巷道底鼓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2 巷道底鼓的产生原因
2.1 构造应力
地质构造有其自身特点,在运动时会对岩体产生一定的应力,即构造应力,方向性较为明显,多为水平应力。

在煤层较厚的地方,受构造应力影响,底板岩层容易褶曲,向上鼓起。

构造应力对底板岩层破坏很大,极易引起巷道的底鼓现象。

2.2 底板岩性
底鼓多由巷道两侧的围岩变形位移引起,可见,围岩的结构组成及自身强度与巷道底鼓密切相关,如果围岩多是灰岩、砂岩时,因其比较坚硬,状态相对稳
定,底鼓发生率较低;若围岩是泥岩或页岩等软弱岩体时,因呈裂隙发育,容易吸水,受到地应力时,以产生底鼓。

2.3 支护强度
在某些开采过程中,对巷道顶板的支护比较重视,但却忽视了底板支护,使得底板多为敞开无支护状态,最终导致巷道底鼓量比顶板下沉量要高。

关于巷道支护,因为底板没有支护,而顶部多依靠锚网喷支护或刚性支架作为支撑,在各种压力之下,支护往往会将受力向较弱的底板传递,以至于顶板下沉,底板的应力平衡遭到破坏,最终引起巷道底鼓。

2.4 水理作用
在煤矿开采时,或是施工用水,或是岩石含水,总之在水和底板岩层相接触后,岩层逐渐膨胀,而且体积增大,致使围岩的塑性增加、强度有所减弱,进而引起巷道底板的鼓起。

在水的作用下,巷道围岩通常会有几种变化:①若岩层为泥质胶结,遇水易化,或者发生崩解等现象,强度也随之降低,直至完全失去;
②底板岩层的构成较为复杂,若其中含有过多的蒙脱石等,由于其膨胀性较强,一旦遇水,体积便会不断膨胀;③当水和底板岩层接触后,岩层节理或节理与裂隙间的摩擦会相对减小,使得岩体趋于松散,自身强度大幅降低,以黏土页岩为例,其含水率每增加1% ,岩石的单向抗压强度便会降低65%-85%左右。

3 如何防治巷道底鼓
煤矿开采工作意义重大,鉴于巷道底鼓的危害及其负面影响,需及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底鼓发生率,为取得良好的效果,保持围岩的稳定性,应树立起”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理念。

起底法是处理巷道底鼓的重要方法,但工程量过大,需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且对人员安全也有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底鼓较强烈的巷道中,更为明显,所以应通过其他途径防治底鼓。

3.1 对巷道进行合理布置
构造应力是引起巷道底鼓的重要因素,多呈水平方向,若与巷道的轴向呈不同的夹角,则围岩受到的应力程度也不同。

所以在煤矿开采中,尤其是构造应力较强的地方,为减弱应力对围岩的作用,必须加大对巷道布置方向的重视,结合实际适当调整二者之间的角度。

另外,在布置巷道时,还应注意一些事项:①若巷道穿过或位于地质构造带内,其轴向需尽量与断层构造带相垂直;②在许可范围内,选择比较稳定的煤层进行巷道布置,要注意膨胀性岩层禁止和水接触;③对于相邻的巷道或硐室之间需合理设置岩柱宽度。

3.2 对支护进行加固
在底板围岩较软的巷道,容易发生底鼓,为改善其受力状态,进一步增加底板围岩的强度,可通过注浆加固或锚杆支护等方式来实现,即支护加固,该方法
能够有效地控制底鼓,较为常用。

加固措施主要有两种:①加强底板围岩的强度,如底板锚杆、注浆等;②提升对底板围岩的支护力,如底板桁架、全封闭式巷道支架等。

3.3 底板防治水
水理作用也是引起底鼓现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软若岩层,若与水长期接触,强度必将降低或向外膨胀。

所以,底板一旦存在积水,必须及时排掉,在施工中如果用水,也应加强注意,尽量集中排放;某些岩层渗透性差、含水量低,可采取及时封闭的方法;针对渗透性强以及含水量较多的岩层,应采取疏干的方法;在施工时,巷道中的水可能较多,应在防止滴漏、渗透的基础上,将水尽量排出巷道。

3.4 对应力进行有效控制
该方法应用较广,主要是使巷道围岩处于应力降低区,以保持底板的稳定。

控制方法包括:①钻孔。

为降低底板围岩承受的应力,可在底板中打钻孔,进而防止底鼓现象的发生;②切缝。

该方法在挠曲褶皱性底鼓处理中十分适合,通过切缝,将底板的最大水平挤压力转移到围岩深部,相应的也就将可能出现的底鼓影响转移到了巷道深处;③松动爆破。

该方法多用于围岩较硬或应力较高的底鼓处理中,通过爆破,孔底周围会有裂缝出现,使得底板围岩和深部散离,原本处于高应力状态的底板围岩变成了卸压区,将应力转移到岩体深部,以降低底鼓发生率。

3.5 虽巷道的帮和角进行加固
通过对巷道的帮和角进行注浆,或利用锚杆,可起到良好的加固效果。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有利于削减巷道局部应力的集中程度,在两帮及角部形成自承能力较高的承载拱,进而对两帮和角围岩塑性区加以有效控制;其次,有利于提高巷道两帮和角部围岩的自承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两帮的变形。

4 结束语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资源,煤炭的开采尤为重要,巷道底鼓是开采中的常见现象,严重阻碍了煤矿的顺利开采,引起巷道底鼓的原因有很多,需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并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降低巷道底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杜艳春.浅析煤矿巷道底鼓原因及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3,28(21):109-110.
[2]王建峰. 浅析巷道底鼓机理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2,21(27):243-245.
[3]李恭利. 回采巷道底鼓原因分析及控制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22(9):113-114.
[4]陈见行,黄继达,韩志婷.浅析巷道底鼓机理及其防治措施[J].煤矿现代化,2010,24(3):128-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