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案及反思
课文《落花生》教案(精选6篇)
课文《落花生》教案〔精选6篇〕课文《落花生》教案〔精选6篇〕课文《落花生》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化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清楚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化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络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具:.课件、表格、头饰课前准备:1、让学生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3、考虑预习中的三个问题。
4、学生训练准备表演。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指名三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说说名字的含义。
2 、有位作家许地山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板书:落华生〕你们猜猜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3、板书课题,理解花生之所以叫“落花生”的原因。
二、自由读文,理解内容。
1、轻声读文,理解内容。
2、把各局部内容所在段落找出来后,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抓住重点,自学课文,过渡:如今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主要局部。
也就是3-15自然段。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1、学生读文,自学课文。
2、指名汇报,理解结果。
四、师生交流,学习重点内容,1、学习第十段。
〔1〕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2〕看表演,你喜欢谁,为什么?桃子:我是桃子,你们看我皮肤多好,白里透红,百里挑一,你要是尝一口呀,准会甜到心里头,老人小孩都喜欢我。
石榴:这次选美,你们可要选我当冠军,因为我长得极新颖,红统统地,人们见了我都喜欢我,都想接近我,而且我有助于人体安康。
苹果:在说比美,应该是我第一,先别说我有营养价值有多高,光是我那一身鲜艳的红衣裳,不管往哪儿一站,都是焦点。
小班艺术落花生教案及反思
小班艺术落花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1. 落花生是一种常见的食材,通过本次课程,让学生了解落花生的外观、特点和营养价值。
2. 通过制作落花生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观察、品尝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落花生的外观、特点和营养价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品尝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落花生。
2. 砧板、刀。
3. 碗、勺子。
4. 糖、牛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落花生,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落花生的外观和特点。
然后向学生介绍落花生的营养价值,让学生了解落花生的重要性。
2. 制作落花生糊。
(1)教师示范,将落花生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糖和牛奶,搅拌均匀即可。
(2)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每组一人研磨落花生,一人加糖,一人加牛奶,一人搅拌,共同完成落花生糊的制作。
3. 品尝和比较。
让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落花生糊,然后和其他组的糊进行比较,看看谁的糊更好吃,为什么更好吃。
4.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制作落花生糊的心得体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是一节小班艺术课,通过制作落花生糊,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落花生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学生在制作落花生糊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合作默契,有的小组合作不够默契,导致制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这说明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学生在品尝和比较落花生糊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只顾着吃,没有认真思考为什么自己的糊更好吃,这说明我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
最后,我发现学生对落花生的了解还比较肤浅,只知道落花生是一种食材,对其营养价值和重要性还不够了解。
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多加强对食材的介绍和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食材。
落花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落花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落花生》这篇课文。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落花生的种植、生长过程以及其营养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落花生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落花生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落花生的种植、生长过程及营养价值。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落花生生长过程的描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落花生》及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落花生》。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其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落花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到的落花生知识。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落花生》。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体验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检验理解程度。
(2)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课文所学内容。
(2)教师出示落花生种植、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植物生长过程。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能否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落花生种植、生长过程的了解。
2. 教学方法改进:(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课文《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课文《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落花生、结果、叶子、花盆”等。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品德教育。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落花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落花生吗?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认读生词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词,如“落花生、结果、叶子、花盆”等,并解释词义。
3. 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4. 理解课文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落花生哪些生长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5.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你们认为落花生有哪些品质?”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品质,强调落花生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落花生,并和家长分享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展示有关落花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落花生的外观特征。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落花生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分享给其他同学。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落花生的种植、管理和收获过程,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024年《落花生》教案范文10篇
2024年《落花生》教案范文10篇《落花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__,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二、适用年级:五年级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统计讲评)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
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
(发挥想象,踊跃发言)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己写的片断。
《落花生》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找出重点段,理解__的话。
落花生教案(多篇)
落花生教案(精选多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落花生,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2)学会落花生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3)掌握落花生的食用方法和营养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2)学会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3)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学会分享。
二、教学内容1. 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1)介绍落花生的生长周期;(2)讲解落花生的生长发育特点;(3)分析落花生的适应环境。
2. 落花生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1)讲解落花生的种植方法;(2)介绍落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3)分析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2)落花生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3)落花生的食用方法和营养价值。
2. 教学难点:(1)落花生的生长发育特点;(2)落花生的种植技术;(3)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物展示、图片观察、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2. 运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进行田间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落花生的种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准备田间实践所需的工具和设备;3. 安排田间实践场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落花生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落花生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特点;(2)介绍落花生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3)讲解落花生的食用方法和营养价值。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组讨论落花生的生长发育特点;(2)合作探究落花生的种植技术;(3)分析落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人教版语文《落花生》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落花生》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绘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取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学会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翻译:(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针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描绘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抽象的词语的理解。
(2)作者情感的表达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资料。
第二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景:通过展示花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简介课文: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
2.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作文。
2.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评价其表现。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落花生教学反思(优秀10篇)
落花生教学反思(优秀10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该页是美丽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落花生教学反思(优秀10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落花生教学反思篇一根据“教学课程”理论,《落花生》这片课文反映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很有教育意义,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花生虽然外表不美,但心灵很美值得赞美,喜欢,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式:1、重视培养学生读书能力,利用插图和录音等多种媒体,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2、对重点字、词、句、段进行富有实效的训练,使本课的知识点落到实处。
3、围绕学习提示语,把学习提示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与课文理解融合在一起,文章第二段是重点段,着重理解父亲说的话。
父亲拿花生跟石榴、苹果比,赞美了花生藏而不露的特点,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学生进行比较真正体会到做人的美德:⑴ 花生、核桃——外表丑陋,果实香、实用。
⑴ 桃子、石榴、苹果——外表美,果实又香又甜。
5、小组合作,自主构想,自主探究设计,互相交流引导、评价。
6、在过程性自我评价中提升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具有生活化的学习点明文章主题,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用“藏而不露”埋在地里象征革命前程无限美好,光明灿烂,表现出父亲有一颗爱祖国、爱劳动的心,教学中紧紧抓住父亲教育子女的话去读,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
7、不足之处:学生理解的能力有层次的差异,今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努力使每位学生学有所长,可采用“扶——半扶半放——放”的顺序进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落花生教学反思篇二《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学。
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
我在教学时着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换,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课文《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
《落花生》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落花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让学生进行实际运用。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花生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
3.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课文中提到的花生的优点和缺点。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并总结花生的特点。
四、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并组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花生从开花到结果的图片。
3. 家庭作业:和家长一起讨论花生的优点和缺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在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上,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课中的生字词。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以及其优缺点。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落花生》教案反思
《落花生》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落花生》的主要内容,体会花生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花生的品质。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花生的生长过程。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落花生》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花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花生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研读课文,深入分析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深入分析,体会花生的品质。
4. 小组交流,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延伸,感悟人生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所学的哲理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后续教学效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包括读写结合、实践性任务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九、家长沟通1. 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
2. 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十、课程资源拓展1. 教师推荐与《落花生》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落花生》教案(优秀10篇)
《落花生》教案(优秀10篇)落花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由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出示花生的投影片,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理清段落,概括段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
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听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落花生》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落花生》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落花生》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作品。
课文通过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以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为线索,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教育人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道理,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此外,学生对于家庭劳动的体验可能较少,对于课文中的种花生、收花生等环节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解释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教育学生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
2.讨论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课本、黑板、粉笔等。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花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教案6篇
《落花生》教案6篇《落花生》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
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
这篇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
另外,文章的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
落花生》所在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在要求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领会作者所受到的启示”的基础上,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为训练重点。
考虑到初升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课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教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关键词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真想、真收获、真提高。
对谈及做人的两句话,为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同时体现一二课时的特点,本课设计将其放在第二课时解决。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我的姓名。
知道名字寄托着希望。
《落花生》教学反思(优秀4篇)
《落花生》教学反思(优秀4篇)《落花生》教学反思篇一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同时,我也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让他们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2、这篇文章非常富有教育意义,而这教育意义则蕴含在人物的语言中,因此,我注重通过朗读来让学生体会这种教育意义,通过把握重点词句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我还设计“分角色朗读”这样的环节来加深学生对这种教育意义的理解。
3、不足之处在于,对本课的生字教学,我没有作为重点去把握,而是一带而过,使部分学生对生字掌握不够牢固。
总之,需要改进的还很多,我要多吸取别人的经验,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争取让自己有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落花生》课后教学反思篇二《落花生》这篇课文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主题课文,它是许地山先生的作品。
课文主要记述了作者一家人在茅亭里议花生的事情,从中体会到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执教这篇课文后,给我留下几点思考。
一、挖掘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课标在第二学段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在课堂上,我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引导他们体会文字背后的意思。
譬如在第一自然段中,我抓住了“居然”这个词,抛出一些问题:“居然”是什么意思?“居然”用在这里作者想要说明什么?可以换成“当然”或“果然”吗?得到了这些问题后,学生展开了思想的碰撞,学生也明白了“居然”在这里写出了一家人喜出望外,对花生能够在荒芜的土地上长出花生而高兴、激动的心情。
在课文中,关键词句还有很多,如“羡慕之心”、“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等,教师应该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引导,把课文读薄、读厚,最后得到思想的升华。
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探究。
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尊重孩子。
《落花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落花生》教学案例与反思引言概述:落花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有着丰富的营养成份。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落花生的教学案例来匡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种子的选择、播种技术、生长环境和收获方法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落花生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种子的选择1.1 种子的来源:选择优质的种子是保证植物生长的关键。
可以从农业科研机构或者专业的种子公司购买,确保种子的品质和纯度。
1.2 种子的处理:在播种前,可以对种子进行一些处理,如浸泡、消毒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1.3 种子的保存:合理保存种子是保证下一次播种质量的关键。
可以将种子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湿气和虫害的侵害。
二、播种技术2.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落花生的种植。
可以进行翻耕、施肥等预处理,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2 播种方法:可以选择直播或者育苗后移植的方式进行。
直播时,将种子均匀撒播在事先准备好的土地上,注意适当控制种子的密度。
2.3 播种时间:落花生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普通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播种,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三、生长环境3.1 温度要求:落花生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温度普通在20℃-30℃之间。
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3.2 光照条件:落花生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
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尽量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
3.3 水分管理:落花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特殊是在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四、收获方法4.1 收获时机:落花生的收获时机普通在果荚变黄、果皮干燥的时候。
可以通过观察果荚的颜色和触摸果皮的干湿程度来判断是否可以收获。
4.2 收获方式:可以使用铲子或者手工将落花生果荚挖出,注意不要损坏果实。
收获后,应尽快进行果荚的晾晒和干燥,以免果实发霉变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落花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落花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
思(教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耕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难点:能够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意思
3. 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关键问题
•听力训练:播放录音,让学生听懂课文内容
•口语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人物情感表达
4. 教学流程安排
•第一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出问题
•第三步:分组合作讨论问题,并向全班展示
•第四步:听力训练,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第五步:小组合作练习口语表达,展示课文中人物情感
二、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结构合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更积极主动,合作意识得到提升
2. 教学不足及改进
•部分学生对课文难度较大,需要更加细致的引导
•听力训练部分时间安排过短,需适当延长
3. 教学反思与展望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确保课堂效果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为《落花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落花生》的教案
《落花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落花生(2)学生质疑:谁种花生?为什么要种花生?种花生经过哪些过程?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名学生朗读生字词。
3.课堂讨论(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种花生的过程。
(2)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原因。
4.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1)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讨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落花生”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读课文、课堂讨论、品词析句等方法,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课堂纪律有待提高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拓展1.让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落花生》教案(精选8篇)
《落花生》教案(精选8篇)《落花生》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或背诵全文重点段落。
3、在学习中,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花生(实物),生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打一植物。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根根胡须放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花生)2、出示花生实物,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这种植物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又叫落花生。
话说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
有的孩子就要问了:老师啊,我们的资料上写的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其实呀,因为在古代,还有就是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就是落花生。
这么一来,一边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有这么一个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作者以“落华生”作为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
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告诉了我们什么?二、复习生词。
出示词语:吩咐、常常、便宜,石榴,收获、榨油、爱慕、分辨、体面。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哪几件事?2、指名回答。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3、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四、再读课文,抓重点内容,感悟做人的道理1、课文先写了什么?(种花生、收花生)在哪个自然段。
请同学们找出来。
谁来读读这一段?(指导读好多音字:空地,买种,翻地,播种。
落花生教案及教学反思
落花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落花生》。
(2)了解落花生的种植过程、生长特点和食用价值。
(3)学会观察和描述落花生的外观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落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途径,获取落花生的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落花生》的朗读与理解。
2. 落花生的种植过程、生长特点和食用价值的介绍。
3. 观察和描述落花生的外观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落花生》的朗读与理解。
(2)落花生的种植过程、生长特点和食用价值的介绍。
(3)观察和描述落花生的外观特征。
2. 教学难点:(1)落花生的生长过程和食用价值的理解。
(2)观察和描述落花生的外观特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落花生的种植过程、生长特点和食用价值。
2. 演示法:展示落花生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3.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落花生的种植过程。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落花生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落花生的歌曲,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落花生的相关知识。
2. 朗读课文《落花生》:(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
3. 学习落花生的种植过程、生长特点和食用价值:(1)讲解落花生的种植过程。
(2)讲解落花生的生长特点。
(3)讲解落花生的食用价值。
4. 观察和描述落花生的外观特征:(1)展示落花生的图片和实物。
(2)学生观察和描述落花生的外观特征。
5. 总结与反思:(1)学生分享自己对落花生的认识和感受。
(2)教师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农田或农业科技园区,亲身体验落花生的种植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花生许地山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掌握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1、让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2、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谜题,学生猜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落花生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
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多媒体出示)看图介绍花生,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学生阅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2、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三、重点感悟,学习课文1、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
怎样知道文章哪一部分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板书:看详略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3、对。
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
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学生默读。
5、指名读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我们就重点学。
(二)1、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2、学生默读课文3、好,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5、现在再看,第一部分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
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好几样吩咐很难得(重视)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板书:我们谈父亲谈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穿插)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
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我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部分,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我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
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我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我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
通过“看内容”我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
找到这儿,我们就快接近中心了。
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
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 赞花生,学花生(1)你们把“赞花生”。
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赞花生的。
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己的好处)(2)我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
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
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我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我们学花生?(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看目的”。
在这里看两个目的。
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我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
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我们学花生。
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
父亲这番苦心,“我们”理解了没有?(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
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现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
这句话深深地表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我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
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五、课堂扩展我对学生说:“托物言志,是一种很常用的写作方法,有人赞美蜜蜂,有人歌颂梅花,有人礼赞松树,有人歌颂雄鹰。
你们喜爱什么?谁说来听听?”(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六、作业:写一个托物言志的小短篇课后反思:《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学。
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
我在教学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读中品位,理解感悟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
我在设计时作到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多的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的要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
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图书城查找,或请教有关专家等。
课堂反馈时,我发现通过自已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
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
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在教学《落花生》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
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
”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我的启发下,感悟到我们要做一个内心体面的具有花生品格的人。
使学生明辨是非,强化了情感的熏陶。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在组织学生学完《落花生》一课后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是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我设计了几个主题,1、学习一些借物言志的诗扩充学生的学习范围。
2、写一个事物并发现他不为人知的优点,继续巩固此种写法。
从而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从而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为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自由的空间。
教师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