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因素探讨-模板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霍山县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县,境内拥有大片的杉木用材林。
杉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木材资源,具有生长快、木质坚硬、耐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木质包装等领域。
对于杉木用材林的经营措施进行探讨,对于提高木材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经营措施:一、科学管理针对杉木用材林的生长特点,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合理的林木更新、培育和疏伐措施。
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保持杉木林的健康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
二、种植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木材品种特点,调整和优化杉木用材林的种植结构,逐步引进优质、高产的杉木品种,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
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杉木用材林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林场、水源、消防设施等,提高林区的生产条件和生产效率。
四、技术推广加强对杉木用材林经营管理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农民对木材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提升林区的经济效益。
五、加强保护加强对杉木用材林的保护工作,加大对滥伐、盗伐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于杉木用材林的经营措施,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一、法律法规目前,针对杉木用材林的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需要加强对杉木用材林的管理和保护立法,确保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木材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但是杉木用材林的经营管理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加强市场调研,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木材的品种和质量。
三、环保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也日渐迅猛,但是木材加工产业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对于杉木用材林的经营措施,需要加强对木材加工产业的环保监管,确保林木资源的经营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四、农民收益要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于杉木用材林的经营措施要把握好农民收益和林木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平衡点,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杉木林低产成因分析及改造策略探讨

杉木林低产成因分析及改造策略探讨杉木林是我国华东地区主要的人工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速度快、材质坚硬、用途广泛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栽培。
随着人工造林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一些杉木林出现了低产现象,严重影响了杉木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杉木林低产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造策略,以期能够提高杉木林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杉木林低产成因分析1. 生长环境因素影响杉木是一种喜欢湿润环境的树种,而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在一些山区,由于森林覆盖率的下降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了杉木林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
湿润度不足或水土流失等问题,都会对杉木的生长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低产现象的出现。
2. 种质资源问题在一些地区,由于长期的人为干扰和不合理的经营管理,导致了杉木种质资源的质量下降,抗病虫害能力减弱,生长速度变慢,这都是导致杉木林低产的重要原因。
3. 疾病虫害问题近年来,由于杉木林的单一化管理和抗病虫害性状较差,导致了疾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对杉木林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了低产现象的出现。
4. 经营管理不善一些地方的杉木林由于长期的管理不善,导致了杉木林的更新难度加大、生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了退化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低产问题。
二、改造策略探讨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针对杉木林生长环境因素影响引起的低产问题,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加杉木林的湿润度,改善土壤质量,预防水土流失等问题,为杉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 种质资源保护与更新加强对杉木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繁育工作,提高树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生长速度,使杉木林具备更好的生长条件,从而提高产量。
3. 疾病虫害综合防治加强对杉木疾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选择抗性强的品种、加强病虫害防治等,降低疾病虫害对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4. 合理经营管理加强对杉木林的经营管理工作,采取合理的更新措施,促进杉木林的健康生长,提高杉木林的产量和品质。
皖东杉木人工纯林地力衰退成因及可持续经营对策

皖东杉木人工纯林地力衰退成因及可持续经营对策摘要从杉木的生物学特性、凋落物的积累与分解、林地土壤生化特性及纯林培育措施等方面科学分析了杉木人工纯林地力衰退成因,并就缓解和克服地力衰退问题提出可持续经营对策。
关键词杉木;人工纯林;地力衰退;可持续经营杉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速生用材树种,广泛用于建筑、家具、造船等方面。
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片面追求速生丰产,提倡密植、纯林、短轮伐期等人为干扰措施,导致了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生产力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多代连栽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问题更加突出。
近年来,笔者通过对皖东丘陵地区杉木人工纯林抽样调查研究,初步弄清了其地力衰退成因并提出可持续经营对策。
1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成因1.1杉木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杉木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强,但养分归还林地的速度慢,从而造成林地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
杉木凋落物形成晚,有滞后性,而且杉木枯死枝叶具有宿存性,大部分枯枝在树上,影响它的分解。
杉木凋落物养分含量低,如N含量只有阔叶树的30%~50%,且凋落物中单宁、木素含量较高,难于分解腐化,分解速度慢。
分解产生的富里酸水溶液呈强酸性,对土壤微生物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转化和有效成分的供给。
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生物活性不断下降,最终致使土壤地力衰退。
1.2杉木林凋落物的积累与分解失调皖东丘陵地区杉木林均是人工纯林,林分树种单一化、针叶化,群落结构简单化,凋落物组分难分解,林分郁闭后林内光照减少、温度低、湿度大,既不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也不利于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繁衍,造成林分结构简化,物种多样性低,土壤微生物活性下降。
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凋落物积累与分解不相协调,生物循环不能正常进行,两者间的矛盾削弱了群落系统的自肥能力,致使地力出现衰退的趋势。
1.3土壤生化特性和理化性质的变化杉木人工林,尤其是连栽的杉木林下土壤理化性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恶化,这是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对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的思考

对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的思考林业生态造林工程是指在林地上进行植树造林,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土壤和水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生态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林业生态造林工程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对于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的思考,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第一,加强生态保护和管理。
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的关键在于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通过加强森林防火、防病虫害、防盗抢和水土保持等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生态环境。
建立完善的生态修复机制和监测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问题。
只有保护好森林资源,才能保障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
第二,推动林业产业升级。
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需要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提高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拓展市场空间,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林业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发展林下产业和林下经济,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
优化经营模式和机制。
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还需要优化经营模式和机制,促进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
可以通过发展社会化经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林业生态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投身于林业经营,提高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加强政策支持和减少风险。
为了确保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的顺利进行,政府需要加强支持和保障,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倾斜和金融支持。
加强对林业生态经营的风险管控,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稳定性。
建立林业生态保险制度,对林业经营主体进行风险补偿,确保经营的可持续性。
对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的思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加强生态保护和管理,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经营模式和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减少风险,才能实现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的可持续经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可持续发展探讨可持续林业经营的关键因素

林业可持续发展探讨可持续林业经营的关键因素林业是人类社会最早从事的生产活动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林业经营方式导致了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探讨可持续林业经营的关键因素。
一、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在可持续林业经营中,政策法规的健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措施,鼓励林业企业开展可持续经营。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力度,加大对违法砍伐、森林火灾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合理的林业规划林业规划是可持续林业经营的基础。
通过对林木种植、采伐、更新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规划,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林业规划应充分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合理确定林地的利用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满足社会经济需求。
三、科学的森林资源管理科学的森林资源管理是保障可持续林业经营的关键。
包括森林培育、采伐控制、防治病虫害等各个环节。
在森林培育方面,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推广植被覆盖和土壤保育技术,加强林木的保护和更新工作。
在采伐控制方面,要严格遵守采伐限额,合理选择采伐方式,确保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另外,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测,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四、促进林业循环经济林业循环经济是可持续林业经营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林木的剩余物利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等措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比如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木材加工过程中的循环利用等。
通过循环经济模式,不仅能够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升林业产业的附加值,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加强对林业科技研发的支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装备。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资源变化,提高林木种植和采伐的效率;研发生物技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等。
杉木林下套种可持续经营技术浅析

杉木林下套种可持续经营技术浅析摘要:杉木林经营在我国特别是南方林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使杉木林丰产增值并兼顾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可持续经营是当前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林下套种针叶、阔叶树等的技术原则、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杉木林;可持续经营杉木(Cunninghamia laneeolata Hook)是我国特有的用材林树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用途广泛等特点。
杉木人工林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保障我国木材供应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长期单一杉木树种经营和多代连栽导致林下生物多样性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严重制约我国南方地区杉木人工林的长期可持续经营和发展[1]。
近年来,杉木人工林冠层下开展针叶、阔叶植物套种的技术和模式得到不断发展,为我国杉木人工林丰产增效和可持续经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本文基于大量研究文献和本人长期生产实践经验,针对杉木林下套种经营的核心原则和技术要点进行浅析,为林业生产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1.杉木林下套种技术的原则1.1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杉木人工林长期单一树种经营和多代连栽,林下生物多样性少、水土流失严重、立地质量衰退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
因此,林下植被套种经营,主要目标是实现林分的复层、异龄和自然更新。
然而,林下套种势必增加森林培育投入成本,导致林业生产人员对林下套种技术热情度不高。
因此,今后在推广和应用林下套种技术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提升杉木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兼顾应以套种珍贵树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林下植物。
1.2注重“适地适树”的原则套种树种成活率、生长往往与林冠层郁闭度、坡向、土壤肥力等因子密切相关,且根据光、水、肥等环境因子往往可以将树种分为耐阴、喜光、喜湿、耐旱、耐贫瘠等不同类型。
因此,在进行杉木林下植被套种时应注意选择的树种需做到“适地适树”原则。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气候条件适宜杉木的生长,具备发展杉木用材林经营的潜力。
杉木用材林经营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杉木苗木培育、林地管理、伐木采伐和销售等。
下面将对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的措施进行探讨。
在杉木的苗木培育方面,应加强对杉木苗木的选择和培育技术的研究。
选择具有良好
生长性状的种子,进行均匀播种,并应定期进行施肥、浇水和除草等管理措施,提高苗木
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要加强对杉木苗木的病虫害防治,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确保苗木
的健康生长。
在林地管理方面,应加强对杉木林地的土壤肥力管理。
通过合理施肥和轮作休耕等措施,改良林地土壤肥力,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要加强对杉木林地的病虫害防治,
定期巡查林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虫害对木材的影响。
在伐木采伐方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伐木规划。
要根据杉木生长周期和林地的承载力,合理确定伐木数量和时间。
在采伐过程中,要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确保采伐操作安全,并注意保护林木的新陈代谢能力,避免采伐过度带来的林地退化和生态破坏。
在销售方面,应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网络。
可以与木材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杉木用材的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
霍山县发展杉木用材林经营需要从苗木培育、林地管理、伐木采伐和销售等方面进行
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提高杉木用材林经营的水平,推动木
材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霍山县的杉木用材林是该县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它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杉木用材林的经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及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和应对。
应加强对杉木用材林的保护。
杉木用材林是霍山县的重要森林资源,对于保护其生态环境,维护其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应建立健全杉木用材林的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巡护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伐行为,保护良好的杉木用材林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需要完善林业产业链条。
目前杉木用材林的利用主要局限在原木生产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导致经济效益不高。
应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科学管理,提高木材加工及制品加工利用率,延伸杉木产业链条,开发新的产品,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应优化杉木用材林的管理模式。
目前杉木用材林的管理主要以政府管理为主,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应加强和引进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杉木用材林的经营,提高管理效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第四,需要加强杉木用材林的品种改良和培育。
目前杉木用材林的品种主要以常见的杉木为主,品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较弱。
应加强杉木用材林品种的选择和培养,引进新的优质杉木品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木材的质量和产量。
应加强杉木用材林的科学经营。
科学经营是杉木用材林管理的基础,也是保证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应加强对杉木用材林的养护和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和伐林技术,合理利用林分资源,确保木材的质量和产量,增加林业经济效益。
要想更好地发挥霍山县的杉木用材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
加强保护,完善产业链条,优化管理模式,加强品种改良和科学经营,是解决当前问题和挑战的关键。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相信杉木用材林的经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霍山县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
随着国家对环保和生态保护的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经营已经成为重要议题。
霍山
县是亳州市的一个县,也是安徽省的一个县,该县的森林资源丰富,其中包括杉木用材林。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经营杉木用材林资源,本文将探讨一些措施。
一、科学施肥
二、加强林木管理
良好的林木管理可以提高林木生长速率和增强林木的抗病性。
在杉木用材林的经营中,应该加强对杉木的病虫害的防治,定期进行巡视,对于出现病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理
措施,以免林木受到过多的损害。
同时,为了提高杉木用材的品质和产量,在林木生长期
内应该进行剪枝、修剪等管理措施,增强杉木的生存能力和生产力。
三、实行一定的伐期管理
对于杉木用材林而言,实行一定的伐期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伐期决定着杉木的生长速率,以及产量和品质。
在伐期的选择上,应该根据森林生态系统
的特点和杉木的生长特性,采取合适的伐期,避免过早过晚的伐期对杉木的生长和生态系
统造成不良影响。
四、加强市场运营
杉木用材的市场运营是促进经济效益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关键。
在市场运营中,应该积
极寻找市场机会,发挥市场优势,以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应该根据市场需求,
调整杉木用材的生产和销售策略,确保杉木用材的销售量和渠道得到稳定的保障,从而实
现全面保护和经营杉木用材林的目标。
总之,保护和经营杉木用材林需要综合施策,包括科学施肥、加强林木管理、实行一
定的伐期管理和加强市场运营。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杉木用材林资源的全面保护和经营,并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的探讨

关于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的探讨发表时间:2018-12-17T15:40:18.8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作者:伍学良[导读] 杉木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其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在我国南方林区广为栽培。
清远市新健林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清远 511500摘要:杉木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其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在我国南方林区广为栽培。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造林补助政策对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的影响。
关键词:杉木林;造林补助;杉木生长引言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商品用材树种之一,生长快、材质好、产量高,是群众最喜爱的造林树种。
但在生产实践中,由于造林补助政策对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的影响很大,因此,应加强造林补助政策对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的影响研究。
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为我国某南方重点的林业产业中心之一,总土地面积为34.2万hm2,森林覆盖率为73.5%。
森林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主要类型,人工林大比重大于天然次生林。
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季风性,降雨量丰富,年均降雨量1650mm,年均气温19.3℃,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为40.2℃、-7.6℃。
2.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研究数据和经济指标主要参照该地主要林业企业、国有林场及周边县市集体林造林的社会平均发生额来确定。
2.1营林生产成本根据中央财政与该地造林补助政策,其补助标准为:采伐迹地造林补助为3000元/hm2。
根据该地各林业企业综合平均,其杉木营林生产成本主要为:第1年造林加幼抚林抚育营林成本为12750元/hm2,第2年幼林抚育营林成本为4200元/hm2,第3年幼林抚育营林成本为3300元/hm2,在享受造林抚育补助政策后第1年造林加幼林抚育营林成本为9750元/hm2。
自第4年起,幼龄林年管护成本为120元/hm2[1]。
2.2木材价格综合该地林业企业及国有林场木材市场平均销售价为基础,参考其周边县市木材销售情况综合确定,杉原木销售价为1250元/m3、杉小径为1050元/m3。
良种杉木造林技术及效益探讨

良种杉木造林技术及效益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良种杉木造林技术及效益,通过对良种杉木的选择与培育、优势、造林技术、生长速度以及经济效益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探讨良种杉木造林对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良种杉木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和经济价值,其选择和培育过程中需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良种杉木的优势体现在快速生长、耐旱抗病、木材品质优良等方面,适合在各地进行造林。
通过科学的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良种杉木的生长速度和提高木材产量,从而实现良种杉木造林的经济效益。
良种杉木造林技术的重要性在于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进一步研究和推广良种杉木造林技术将有助于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关键词:良种杉木、造林技术、效益探讨、选择与培育、优势、生长速度、经济效益、重要性、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良种杉木是我国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树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在过去的造林实践中,由于种苗质量参差不齐、栽植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杉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不尽人意,影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良种杉木造林技术及效益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提高林木品质、实现林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良种杉木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效益,深入了解选择优质杉木种苗和合理培育技术对杉木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更科学的杉木造林政策和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推动我国良种杉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良种杉木造林技术及效益的探讨,可以为林业生产者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杉木的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实现林业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
2. 正文2.1 良种杉木的选择与培育良种杉木的选择与培育是造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选择良种杉木时,需要考虑其树种特性、耐寒性、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
浅析杉木二代人工林发展障碍及对策

浅析杉木二代人工林发展障碍及对策摘要根据对寿宁县景山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的调查、分析表明,杉木连栽存在许多弊端,亟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就此提出若干解决意见,供决策时参考。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发展障碍;对策当前如何持久维持杉木人工林较高的生产量,有效防止地力衰退,已成为林业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
尤其是二代杉木林单纯地依赖自然能力,采用传统方式来恢复发展森林,忽视管理,将无法加快人工林发展步伐。
据寿宁景山国有林场玛坑、炉坑工区调查,1990年更新营造的杉木二代林,生长率由幼龄时期的20.1%下降到6.3%。
特别是玛坑工区一代杉木主伐产量高的迹地,营造二代杉木林,地力下降更明显。
据调查杉木二代连栽,土壤肥力与相似立地条件一代相比,有机质含量下降17.6%,林木生长缓慢,低产低质,这不光是技术性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管理措施上的原因。
1主要发展障碍1.1采伐剩余物处理不合理以玛坑、炉坑工区为例,这些年来普遍采用皆伐方式,采伐剩余物(枝丫、树皮)全被村民弄回当作燃料,不能散铺于地面,使其接触地面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地力得不到补偿。
1.2传统整地方式,水土流失严重当地杉木皆伐迹地更新,仍然采用营造一代林的整地方式—全垦或块状整地,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仍以玛坑、炉坑工区为例,1994年采伐杉木迹地6.5hm2,坡度在23°~27°左右,采用全垦整地方式,翌年春夏季遭罕见的洪水冲刷,表土冲失殆尽,部分岩石裸露,并造成山脚下农田被毁的损失。
1.3栽植密度太大,林分质量下降林木生长挤压,郁蔽度大都在0.9以上,单株立木纤细,自然分化严重,林分质量下降,生长量明显下降。
1.4抚育间伐不及时,林木长势衰退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林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期行为,重取轻投,什么材畅销,就取什么材。
即使搞一点抚育间伐,也只是重取材伐,不搞或极少进行卫生伐、透光伐。
少数林区还存在“间好留劣”“拔大毛”的现象,致使林木低产低质。
对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的思考

对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的思考林业生态造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在这项工程的后期,如何进行可持续的经营管理,使得造林工程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成为了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对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林业生态造林工程的后期经营,需要考虑的问题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保证树木的健康和生长。
在树木成熟后,如果不进行适当的管理,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树木疾病害虫的发生,生长环境的恶劣,导致林木死亡或者生长缓慢。
在后期经营中,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措施,例如定期的修剪、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护等,从而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经营中还需要考虑如何进行合理的利用。
一方面,需要考虑如何进行合理的木材采伐,以满足人们对木材产品的需求。
还需要考虑如何进行合理的生态旅游开发,以提高林业生态资源的综合效益。
只有合理的利用资源,才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还需要考虑如何提高经营的管理水平。
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通过引入一些先进的科技管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生态造林工程的经营管理水平。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林木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通过引入先进的营销推广手段,可以更好地推广林业生态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通过引入先进的环境监测手段,可以科学评估环境风险,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这些都可以提高经营的管理水平,从而保证林业生态造林工程的可持续经营。
在思考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可持续经营的问题时,还需要考虑如何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政府的相关政策对于林业生态造林工程后期经营至关重要。
在政策上,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政策,例如对于开展科技创新、注重生态保护的企业进行补贴奖励。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霍山县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县份。
杉木资源居多,被广泛用于建筑、家具等领域。
由于长期以来对杉木用材林的管理不当,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经营效益低下,甚至出现了滥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对杉木用材林的经营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通过对霍山县的杉木用材林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管理混乱、技术落后、风险控制不力等问题。
有必要探讨杉木用材林的经营策略,包括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引进先进技术、加强风险管理等方面。
还需要对杉木用材林的经营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效益。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的经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帮助相关部门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保护好杉木资源,提高经营效益。
【内容结束】1.2 研究目的杉木是一种优质的木材资源,对于中国的建筑和家具制造具有重要的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杉木用材林资源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
开展对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的研究是迫切需要的。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的现状,探讨有效的经营策略并提出科学的技术改进方案,以此预防经营风险,并评价经营效益。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旨在为政府部门、林业企业和农民提供可行的经营方案,促进杉木用材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的经营现状,提出可行的经营策略和改进措施,从而有效预防风险,提高经营效益,推动霍山县杉木用材林资源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杉木用材林经营现状分析杉木用材林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之一,其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
目前,霍山县的杉木用材林经营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资源优势明显。
霍山县地处亚热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宜杉木生长,因此拥有丰富的杉木资源。
二是经营规模逐渐扩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木材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政策支持,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的经营规模逐渐扩大。
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

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研究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的林木资源受到严重的压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森林保护和人工林建设计划,以保护、恢复和发展其森林资源。
然而,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森林病虫害的流行、土壤质量下降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杉木作为一种重要的林木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应用。
然而,在杉木种植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生长缓慢、抗逆性差、易感染病虫害等。
因此,建立一种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以提高杉木的生长和抗逆能力,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并提高人工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研究内容:1. 杉木栽培原理和技术分析:分析杉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影响杉木生长的环境因素、杉木栽培的基本技术等,为制定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2. 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的设计:根据杉木的生态特征和需求,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设计一套针对杉木的科学合理的栽培制度,包括板控、灌溉、施肥、修剪等方面的技术。
3. 杉木栽培制度的验证:对实施杉木栽培制度的人工林进行跟踪和观察,分析其生长状况、水量和土壤水分等指标的变化,验证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研究意义:通过建立一种面向可持续经营的杉木人工林栽培制度,能够提高杉木的生长和抗逆能力,提高人工林的安全、高效、可持续经营性和社会效益。
同时,这种制度的研究成果也能为杉木种植生产提供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支持,促进中国林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高品质的木材需求越来越高,这也为杉木用材经营带来了新的机遇。
而霍山县作为安徽省最主要的杉木生产基地之一,对于加强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杉木用材的特点、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的现状分析以及措施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
一、杉木用材的特点1、生长快:杉木生长快,一般在10年左右即可达到商业用材所需的尺寸和质量。
2、木材优质:杉木材质轻、柔、韧、耐腐蚀,加工性好,易于涂漆、刨削和胶粘等,具有较好的装饰性。
3、产量高:杉木林可以快速生长并且具有高产性,同等面积下,杉木可比其他树种产量高出几倍。
4、适应性强:杉木喜温湿气候,对土壤和光照的适应性都较强,因此在不同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下均能良好生长。
二、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的现状分析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面积较广,但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林木资源管理不当:杉木是一种特殊的树种,因其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横生根,根系分布范围较广,而且根叶冠比较大,因此在林木资源管理方面需要更为细致入微。
2、杉木经营技术不足:杉木用材林经营技术同其他树种有所不同,经营人员需要具备更为专业的技术知识和视野才能使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乱砍滥伐现象:杉木的生长较快和林木资源丰富是好事,但追求短期利益来进行滥砍滥伐会严重破坏林木资源,给地球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三、措施建议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霍山县的杉木用材资源,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林木资源管理:在管理中要注意杉木树根的栽培以及根茎的修剪,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确保其生长良好,达到更长的经济寿命。
2、提升杉木经营技术:举办专业的杉木用材栽培和经营实践培训班、请专业顾问提供更为优质的技术支持,助力经营者去更好地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技术知识实现杉木用材更佳的效益。
3、加强保护力度:对于保护杉木资源的树木要进行严格的保护,杜绝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

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经营措施探讨霍山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是一个以林业资源丰富而闻名的地方。
而杉木用材林是霍山县的重要林业资源之一,对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要充分发挥杉木用材林的经济效益,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经营措施。
本文将对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的经营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当地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一、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作为经营杉木用材林的关键环节,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的加强至关重要。
针对林业从业人员,应加强对木材采伐、加工、贮藏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林地的保护和改良、木材采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林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估等,以确保杉木用材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推动产业化发展为了提高杉木用材林的经济效益,需要推动其产业化发展。
一方面,可以引进现代化的木材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木材的加工质量和产量;可以发展木材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木材的附加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要充分发挥杉木用材林的经济潜力,就需要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工作。
可以通过开展木材产品的宣传推广活动,拓展销售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发掘更多的销售机会;可以通过建立木材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增加销售收入。
四、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政府在促进杉木用材林经营的过程中,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贷款、给予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收入;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林业发展政策,加大对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投入,推动当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环保意识和生态修复在进行杉木用材林经营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生态修复工作。
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采取合理的采伐和管理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加大生态修复投入,开展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工作,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因素探讨提要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杉木地可持续经营。
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和杉木人工林所处亚热带红壤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杉木人工林群落的单一性及杉木生物学特性等有关,而传统杉木林培育过程中采取一系列传统的营林措施则加剧了林地地力衰退。
根据目前杉木人工林经营现状,建议在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营林措施干扰强度,特别是炼山措施的采取;同时开展有关林地可持续模式试验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寻找适合不同地区的杉木检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在此基础上,搞好杉木人工林规划和发展,这对南方杉木产区林地可持续经营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地力衰退可持续经营因素分类中图法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杉木人工林面积达 911万hm2,占全国人工用材林面积的 %,杉木人工林在我国森林资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不断积累的研究资料显示,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林地的可持续经营[2-6],本文对此进行全面探讨,以便为相应措施的采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 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杉木人工林大多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的红壤区,该区岩石矿物风化强烈,盐基高度淋失,形成以高岭石为主(30%-60%)的次生粘土矿物,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低(3-12cmol/kg),盐基离子含量(约 3cmol/kg)和盐基饱和度(<30%)均较低,土壤缓冲性能差,pH 值低,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亦低[6,7]。
其次,红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腐殖质品质较差,HA/FA<,活性 HA 含量高(90%),土壤腐殖质分子量小,结构简单,对土壤矿物分解作用强,腐殖质易遭分解和流失(淋失)。
第三,红壤分布区地势不平,山地丘陵面积占 70-80%,坡度大,土壤抗蚀性较低,降雨侵蚀力大,一旦失去植被覆盖,极易发生水土肥流失,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脆弱性。
Lumdgrem 认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红壤和其它肥力差的土壤上,如果没有特殊管理措施,把天然林改变成速生的短周期的人工林,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土壤退化。
2 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性质和特点杉木人工林快速生长依赖于土壤中大量养分的供应。
渊维俦研究,杉木从速生期到成过熟期,生物量从 53t/hm2 上升到 1584kg/hm2, 同阶段养分吸收与归还比率从上升到 [11],表明杉木在采伐前不同生长阶段养分吸收均远大于归还。
林地地力的维持和提高取决于养分的归还量和循环速率,凋落物是人工林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其数量、组成、分解速率对地力有重要的影响。
杉木在造林后 1~5 年基本上无凋落物,造林后 6~10 年,有少量凋落物(400~1400kg/hm2),10~30 年凋落物数量呈增加趋势(1500~4500kg/hm2,有的高达 5376kg/hm2),30 年后约为 20XXkg/hm2,若按 30 年为一轮伐期折算,年均凋落物约为 2300kg/hm2 [11~20]。
而常绿阔叶林在幼龄时即有大量的落叶(如 7 年生火力楠纯林凋落物量为 2900kg/hm2),随后凋落物量大约在~/hm2 之间[21~28]。
杉木林的凋落物量明显低于常绿阔叶林,且阔叶林凋落物叶片所占比例亦大于杉木林的[11~28]。
由于杉木凋落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比阔叶树的低或接近,加上小枝的营养元素含量比叶片又低得多,因此,杉木林凋落物营养元素的含量显著低于阔叶林的。
凋落物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影响其分解速率及营养元素归还。
田大伦研究,杉木凋落物中落叶、枯枝和落果的分解速率分别为 %,% 和 %;吴志东研究,杉木、马尾松、红荷木和栎木凋落物年分解速率分别为 %、%、% 和 %;阮宏华研究,栎林和杉木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分别为 58% 和 %。
武夷山木荷、米槠、苦槠、甜槠、丝栗栲年分解速率分别为 %、%、%、% 和% ①; 屠梦照研究,锥栗、木荷、厚壳桂、黄果厚壳桂的分解速率分别为 57%、%、42% 和 54%。
由此可见,杉木凋落物年分解速率远小于阔叶树的,这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①难易分解物质含量,大多数阔叶树凋落物中难分解的木质素含量低,而易分解的物质(可溶性物质、半纤维素和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而杉木凋落物的则相反。
②阔叶树凋落物的 C/N 小于杉木的。
③杉木叶片和小枝一起脱落,落到林地后无法紧贴表层土壤,而阔叶树凋落物的则相反。
④参与分解的土壤微生物和动物数量、组成和活性,杉木林凋落物中微生物总数仅为阔叶林的 1/25,细菌和真菌数量亦低,唯放线菌数量相反,生化活性亦低,分解残余物较活跃的类群亦少,细菌种属组成以蜡质芽孢杆菌为主,占细菌总数的 64%~90%;而阔叶林中细菌则以多粘芽杆菌 (55%~64%) 和节细菌 (22%~29%) 为主②。
另据报道,参与阔叶树凋落物分解的土壤动物种类亦比杉木的多,其中,以蚯蚓数量差异最为明显[28]。
阔叶树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量和归还与吸收比远比杉木的大。
杉木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量为 56~/hm2.a,营养元素归还与吸收比率为~[11~20]。
季雨林、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 412kg/hm2、/hm2 和 /hm2;格木凋落物每年归还营养元素为 /hm2,是杉木的倍;栎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量是杉木的倍;阔叶林的营养元素归还和吸收比率达~[21~27]。
营养元素归还包含地上凋落物和地下细根的枯落物,地下部分死细根量有的与地上部分枯枝落叶量相当,有的还更大。
另外,细根枯落物的养分含量比地上枯枝落叶的高,分解速度亦比枯枝落叶的大,因此,细根枯落物在森林营养元素循环中占重要地位[28、29]。
廖利平报道,7 年生杉木、火力楠细根年死亡量分别为 497kg/hm2 和 595kg/hm2,说明阔叶树细根年周转量亦比杉木的大[31]。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阔叶林枯枝落叶和细根枯落物数量均比杉木林的大,凋落物中叶片所占比例较高,分解速度快,营养元素归还量亦大于杉木林的,养分循环速率较高。
因此,阔叶林土壤的自肥能力比杉木林的强。
3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功能发挥的基础。
由于杉木人工纯林群落结构十分简单,树种生态习性、生态位、吸收特性与外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特性高度一致,造成系统的多样性差,缓冲能力弱,反馈系统的构成简化,某些生态因子的强度持续增强或减弱,生态环境变化的单向累积,从而极易导致系统功能退化。
一般杉木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生物量并不高 (1% 左右),但林下植被在增加系统的组成多样性,提高杉木林地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改善土壤肥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据作者研究,杉木林分中的营养元素含量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林下植被营养元素年积累量除一代的低于乔木层外,二代和三代的均高于乔木层的③。
一般而言,自然生态系统如福建武夷山、梅花山、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及江西九连山,贵州徭人山、雷公山、梵净山中杉木天然林并不存在地力衰退问题[5、32、33]。
在这些杉木天然林中,杉木所占比例不大,多种阔叶树又与其伴生,如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杉木天然林群落中共有 53 科 102 属 149 种植物,比本省建瓯高阳林区发育阶段较高的杉木—长叶黄肉楠—杜茎山群落 (27 科 36 属43 种)高出 2~3 倍,其中居乔木第 II 层 (11~25m) 阔叶树有栲树、木荷、石栎、罗浮栲、黄瑞木、拟赤杨、鹿角杜鹃、虎皮楠、冬青等十几个树种,维持着较高的土壤肥力[33、34]。
另外,杉木天然林早期生长速度比人工林慢,如贵州徭人山常绿阔叶林中 32 年生杉木树高 16m,胸径,材积 7m3,仅为同地区杉木人工林平均生长速率的 50%~70%,福建武夷山杉木天然林早期生长速度亦远低于杉木人工林[5、32]。
高的生长速度就意味着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营养元素。
由此可见,如何调整和配置杉木林群落结构对其地力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4 杉木连栽导致土壤肥力实质性衰退杉木多代连栽后,土壤肥力发生如下几个方面实质性变化:(1) 杉木凋落物分解形成酸性粗腐殖质及杉木根系分泌物等共同作用导致表层土壤酸度增加。
方奇研究,从杉木头耕土到三耕土 ,pH 值由下降到。
作者研究,土壤 pH 值从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头耕土)起土壤酸度呈增加趋势,pH 值由杂木林的下降到三代林的③。
(2) 由于杉木归还的有机物质少且难分解,造成土壤中 N 素供应不足,引起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中 N、C 转化不平衡,不仅影响有机残体的进一步分解,而且影响了土壤腐殖质在土壤中的积累。
杉木连栽后土壤腐殖质含量减少,腐殖质中富里酸含量增大,而胡敏酸含量下降,HA/FA 值变小,土壤腐殖质品质变差,土壤中松结合态腐殖质所占比例及土壤腐殖质中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比值呈下降趋势,土壤腐殖质化程度降低③。
(3) 土壤中有毒物质积累增加,土壤中有机有毒物质与杉木凋落物淋溶和根系分泌物长期作用、土壤微生物抑制体发育等有关④。
而无机有毒物质则可能与土壤酸度增加,Al3+活性增大,从而对杉木根系产生毒害有关。
张宪武研究,三耕土对香草醛的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头耕土,表明香草醛在三耕土中有明显的积累,这对微生物活动和植物的生长有害,三耕土比头耕土更强烈地抑制小麦、白菜的生长发育,抑制杉木种子的发芽和生长,也抑制微生物的存活和发育,显示了三耕土有更强的毒性④。
许汝佳研究,二代萌芽林地土壤上油菜的发育和生长状况都不如杂灌地和头耕土,亦证明连栽地有有毒物质的积累[40]。
(4) 连栽杉木使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动物组成发生较大变化,连栽后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细菌在微生物总数中所占比例减少,且以不活跃的蜡质芽孢杆菌为主,而活跃的多粘芽孢杆菌和节细菌所占的比例低,放线菌的数量和其所占比例则相应加大,真菌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土壤动物种类、数量亦明显减少等。
(5) 杉木根际土壤微生境不断恶化,从而直接影响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吸收,导致林分中杉木个体生长量下降,同时,连栽易引发根系的病虫害,如连栽杉木根系易被半穿刺线虫危害,导致杉木生长量衰减[38]。
5 营林措施干扰在杉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不合理的经营措施及其他的人为干扰活动,直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1) 全树利用导致土壤养分的大量消耗。
全树采伐比常规采伐(仅利用干材)带走的生物量多两倍,带走的 Ca、K 多近两倍,其它营养物质也显著增多。
(2) 轮伐期缩短,对地力影响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幼年林木边材占心材的比例大,而随年龄增加其比例减少,同时树冠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的比例随年龄的变化亦有类似趋势,而边材和树冠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别比心材和树干的大,这样,采伐时每单位木材取走的营养元素数量则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