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十级乐曲《灞柳情》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桥被毁。元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山东堂邑商人刘斌来长安经商,回山东时乘坐马车涉水过灞河,商旅同人和财物尽皆没水而亡,只有他一人脱险。刘斌遂决心在此修建一座石桥。后历时二十五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建成15孔的石拱桥。灞桥屡毁屡修,然而一次比一次修建的好。
清同治十三年重建的灞桥为72孔的石板桥。桥两侧砌石为栏,雕有瓜果鸟兽,蔚为典雅。桥两头,还各建三开门牌楼一座,气势雄伟,十分壮观。为清代中国少有的名桥。其桥墩一直沿用到现在,坚固如前。
相关知识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
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
西安市以东有灞水,秦汉时曾在灞河上架有木桥,名曰“灞桥”。有水有桥,柳树自然也不能少。《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烟雾蒙蒙,故“灞柳风雪”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被称为“长安八景之一”。唐时在灞桥设有驿站,当时叫做“滋水驿”,也被称作“灞亭”。古时人们多在此处迎宾送客,依依话别。“折柳送别”也成了古人的习俗。灞河、灞桥、灞柳、灞亭,古往今来,竟让无数人为之“倾倒”,生离死别,离愁别绪,诗情才气,到了这个地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灞桥是我国最早创建的桥梁
灞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区灞桥镇,距西安市区约10公里。灞桥架于灞河之上,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而雄伟的一座名桥。灞桥历来是西安东部的门户和天然屏障。周代的镐京要与关东联系必经此地。当时“以木置桥”,并用了康王时的“乔梓”的典故,名曰桥梓。桥址在今桥梓口村。
灞河原名滋水。相传在春秋时,秦穆公打败了西戎,他想标榜自己的武功,在取得西安这块地方后,将滋水改作霸水,以彰霸功,并将桥更名霸桥。《史记》有秦始皇帝送王翦东出霸桥伐楚的记载。汉代关于霸桥的记载更多。著名的有秦末刘邦与项羽争雄,刘邦率先由武关攻入关中,并首先攻占秦都咸阳,而后屯兵灞上。刘邦在霸桥轵道受秦王子婴降。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表示投降的诚意。刘邦将他脖子上的绳子取下,扶他上车,从此便结束了称霸一时的秦王朝的统治。汉文帝时期,匈奴入侵边疆,大将军周亚夫驻军灞上。有一次文帝骑马亲来劳军,守营军士不准入营。随行侍卫解释说:“天子亲幸军营”。守军对曰:“将军有令,军中不得驰驱。”文帝不但未斥责,反而感赞其周带兵有方,并加以提拔,委以重任。汉武帝时,大将李广在蓝田山打猎,夜过霸桥,被桥尉阻挡呵责,后来李广统兵北征,出发前向汉武帝请要了这个桥尉斩首马前,在历史上留下了心胸狭窄的形象。王莽新朝,为取吉利,改霸桥为长存灞。隋初,隋文帝杨坚将霸水改为灞水,霸桥改为灞桥。当时灞桥为石柱木桥,分南北二桥,今日灞桥为隋南灞桥。唐末,黄巢金冠红轿,在灞桥接受唐将的投降。
《灞柳情》已被列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考级最高级(十级)曲目,被誉为葫芦丝音乐中的《江河水》。
乐曲借助“灞柳风雪”之意,以《灞柳情》为曲名,表现古时一位关中女子反抗、逃避封建婚姻,与家人(或恋人)生离死别,争取自由的一段悲情故事。“灞柳情”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在讲述一个凄美的故事,随桥两岸路旁,遍植垂柳。阳春三月,柳絮初绽,飘荡如雪;一湾河水清碧见底,风景十分秀丽。“灞柳风雪”号为关中八景之一。古代长安人送友东去,多至此折柳赠别。这里留下了许多名人墨客的深情诗篇。唐诗人杨巨源在《赋得灞岸柳留辞郑员外》诗中曰:“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唐大诗人李白在《灞陵行送别》一诗中称:“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今日灞桥,北为陇海铁路复线双行铁桥,南有西(安)潼(关)公路复线桥和高速公路桥。五桥并列,成为陇海线上沟通东西的要冲。
资料来源:
葫芦丝十级乐曲《灞柳情》
《灞 柳 情》
源自于云南的葫芦丝这一民族乐器,以其音色柔美悦耳近年来深得群众喜爱,其乐曲特点多以欢乐、抒情为主;而陕西省歌舞剧院著名演奏家王厚臣先生运用秦腔音乐素材引入葫芦丝乐器领域而精心创作的具有悲曲韵味的葫芦丝独奏曲《灞柳情》则以秦川农家女子反抗封建婚姻、追求自由幸福的故事为背景,充分发挥秦腔音乐中苦音的特点,大胆创新,独辟蹊径,成功创作出这首凄美哀婉、悲愤激昂、催人泪下而又大气磅礴、秦韵浓郁的优秀葫芦丝曲。
乐曲开始部分犹如戏曲的叫板,引出一个因遭遇封建不幸婚姻的关中女子由满腔悲愤地号啕大哭、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到哽咽抽泣。继而转入第二段的慢板倾诉,伤心地向别人诉说其不幸的婚姻遭遇;第三段则描述其思想发展,经过激烈矛盾斗争到最后痛下出逃决心的心理变化;第四段快板则应是逃婚路上风雨奔波,悲愤情绪达到高潮的表现;第五段则表现其振作精神,决心与封建势力决裂,勇敢追求自由幸福光明前途的昂扬的精神面貌。因而该曲自始至终在节奏快慢、气息强弱和转换、技巧运用等方面都应以故事情节、意境、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发挥。这也是“灞柳情”不同于其他葫芦丝曲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