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写作 十种开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写作十种开头》

其实,写故事其实不难,但把故事写好了,吸引读者,的确并不那么简单。从无数国外国内特稿记者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那些凝结着阅历、视野和人类智慧的文本,正在闪闪发光。

与传统新闻写作不同,特稿这种文本的出现,要感谢新新闻写作主义的诞生与普及,当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各种批评与非议。特稿也是一种新闻产品,说得特殊些,无非是手工打造的非流水线产品。那么,既然是手工艺品,除了那些属于个人的特殊体验外,所有的制作过程都可以进行技术上的分解与分析,得出结论,以供后来者借鉴。

1、开门见山式

张明明决定杀掉他的父母。

这个想法在他脑中盘旋了差不多两个月。

“我想,只有杀了我的父母,才能让我多年积累的仇恨得到释放,让我真正地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1991年11月25日,陈菊生下了他;2007年6 月12 日,他将陈菊打晕、掐死,然后割喉。

其间,陈菊打开大门惨叫一声,但门很快又被关上。那就像荒林里一声绝望的鸦叫,一切又恢复了寂静。

——实习记者林珊珊记者尼克蒋志高《少年杀母事件》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

high点:报道一开头,就迅速进入了核心新闻事件。用简洁冷静的汉语,描述了残酷而直指人心的事实与场景,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读了这样的开头,很难有读者不愿继续往下看。另外,使用巧妙精准的比喻,也是文中一大亮点。开门见山,是特稿写作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开头。但这样的开头,其实对写作者本

人的要求极高,必须呈现新闻事件里最吸引人、最具有强烈反差或是悬念的核心要素,一击而中。杏则,很容易成为随意、无味的“温吞水”。

2、综述式

在做了肝脏切除手术后,他脱颖而出,成了纽约市的风云人物。他是一位多重性格的政治家;一位反对一揽子解决问题的领袖。他耿直,茱鹜不驯,考虑问题不周全,做事毛毛糙糙,爱开玩笑,爱激动;很有主见,不怕选举团的威胁;缺乏性格,不漂亮,不时髦;总而言之,他具有领袖人物那种超凡的感人魅力。他是一位能在不平静的处境中显得出奇平静的人,一位以不相称的快乐心情主持着这个国家中最大的通夭塔(注:即巴别塔,巴别的意思是喧哗混乱的地方,此处指纽约市)市政的市长。

——索尔·贝特《抓住高树使劲摇撼》美联社1980年7月

high点:描写时任纽约市市长爱德华.科克的人物报道,特稿记者的必读篇目之一,综述式开头的典范。密集而精准的排比句和形容词,就像重机枪里倾泻出的装上了精确制导的子弹。

3、悬念式

邓贵大被杀死的那天,醒来得很晚。早上丁点,郑爱芝从床上爬起来,看到丈夫连一个翻身的迹象都没有,平常这个时候,夫妻俩几乎是同时起床,一起吃早餐,然后各自忙碌。但那天是周日,郑爱芝以为这是由于丈夫头一夭晚上应酬太累,疲惫还未褪去,所以也就没吵醒他。

“那天很奇怪,他是个生活有规律的人,晚上从来没有超过12 点睡觉,早上也没有迟过8 点起床。”她后来回忆说,当时并没有将这点视为不祥之兆。

——龙志《女服务员与招商办官员的致命邂逅》南方都市报2009 年5月20日

high点:死亡,一直是人性永恒的主题,也是新闻核心要素中最为吸引读者的名词之一,非正常的死亡更是如此。

2009 年发生在湖北巴东的洗脚妹邓玉娇刺死招商办官员邓贵大事件,一度轰动全国,无数媒体与公众舆论人物深度介入此事,从各个角度进行解读。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当下官民矛盾激化的中国,此事也成为了公众不满情绪的宣泄口,更有甚者,纷纷为此次事件贴上了“弱女子反抗强权”的标签。在这次“媒体大合唱”中,南方都市报记者龙志的《女服务员与招商办官员的致命邂逅》却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这篇报道通过详尽的采访和冷静的笔调,做到了“去标签化”, 尽可能地逼近真相。

在我看来,这个悬念式开头,也为这篇报道定下了一个总体性基调。将被杀者邓贵大还原为一个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清晰地再现了这个底层小吏平日里的生活场景。并用最平实的文字制造了最直接的悬念―谁杀死了他?为什么要杀死他?你想知道吗?请往下看吧。

4、假设式

假如我们做这样的假设:你在一栋拥有一千人的办公大楼里办公。那里每天至少发生两起工伤事故,其中有的人伤势很重——多处开放性骨折、伤口深达肌肉、筋腿和神经,骨盆碎裂——也许他们再也不能重操旧业了。大约每半年左右,就有一具尸体被抬进太平间。

这种情况几乎在任何其他地方都会被看作是野蛮现象,人们会为此大声疾呼。但在西北部濒临太平洋的采伐林里,人们却以一种特别的感情默默地忍受着。伐木工作家斯恒.黑格把这种感情叫做“自豪的宿命感”。

——威廉·布伦德尔《伐木工的生死之交》华尔街日报1981年12月8日

high点:一篇描写伐木工生活的经典特稿。用假设式的开头,把读者放进他们熟悉的环境中,然后有意识地制造强烈反响,引起共鸣,对描写的伐木工群体产生同情心,为接下来的长文阅读奠定基础。

5、隐喻式

欢迎来到中国最富裕的村庄。

华西村,江苏省东部0.92 平方公里多岩石土壤上创建的村庄,成立于1961 年。这个刚刚在10 月大肆庆祝成立50 周年的村庄,在老书记吴仁宝的运作下,利用长期政治正确打造的典型形象,获得了官方的高度认可,撬动了庞大的政治经济资源,使得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庄,走出了一条无法复制的独特发展轨迹。从上海出发,驱车100 多公里,你就可以到达这个魔幻村庄。

中央广场的高音喇叭里,每小时都震耳欲聋地播放着一个声音:“如果你想看到一个奇迹,请来华西。”

——沈环、杨雄、季天琴、温克《华西村的秘密》南都周刊

high点:是不是觉得这个关于高音喇叭的细节有些眼熟?是的,如果你读过《古拉格群岛》、《肖申克的救赎》或者《1984》,那你一定能在脑海中折射出相似的场景。

在现代新新闻观念里,某些类型的报道对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呈现事实,还要赋予事实以意义与见解。这个隐喻式的开头,就很完美地做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